捣练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捣练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此课《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而应从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探讨,从而理解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鉴于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好问,教师应做到“放”,即“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各抒己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水平,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提升审美水平,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还使用讲授法、问题法、多媒体的直观法,让学生有所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2、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
3、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教学难点:
画中刻画的人物如何做到传神,如何体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学具准备:
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视频直观导入)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封二到第三页。(板书课题)
学生观看影片,仔细观察画面,讨论后解决问题,发表见解。
二、学习新内容请看第三页顶端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相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结合教材完成。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理解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教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
这幅作品能够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
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教师导引,学生观察学习。
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学生仔细观察理解,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结合课件完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学生多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体会生活细节,让学生分组分别演示画中人物动作。)
3、教师导引,学生欣赏理解学习。
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学生结合画面进一步欣赏作品)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接着,教师播放一段不同朝代的影视作品,请学生观察不同时期的女性服饰。(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十二个。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实行比较。)课件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四、评价与小结
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学生互评对方的观点,教师作点评。
:
一味地知识灌输,只能扼杀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不利于审美水平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材料,获得知识,使他们更有信心走进课堂;通过探究,能使他们学得更深刻,更珍惜;又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使他们增进友谊,培养交际水平。当然,没有教师耐心、准确的引导,学生就如盲人摸象。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探讨问题、合作交流和更多的发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