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doc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b7f3a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1.png)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概况六年级设有个别教学班,学生总数超过____人。
我负责教导四个班级。
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们对自然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理论解释自然现象,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推理、概括及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材解析本册教材包含32课,分为四个单元:1、工具与机械:涵盖1-8课,旨在使学生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影响。
2、形状与结构:包括1-8课,学生将学习构建框架和高塔,探索拱形,理解形状与承重能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主要讲解电和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电磁铁以及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
4、生物多样性:涵盖1-8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目标1、通过电和磁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使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发展其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联系观、运动观和变化观来理解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和磁实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并恰当选择使用工具。
3、教育学生以动态、关联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事物。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二)一、教学背景概述本学期,我负责教授六年级的科学课程。
经过三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科学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参与度。
由于过度的宠爱,一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少数学生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他们的科学意识较为薄弱,对科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涵盖以下主题:微观世界探秘、地球的奥秘、变化中的物质、宇宙的探索、假设与实验等。
内容设计旨在深化学生对事物结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理解。
关于“微观世界探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地球和宇宙”单元则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出发,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变化中的物质”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通过科学探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关注科学问题的热情,认识到科学知识对改善生活的重要作用;“宇宙的探索”单元则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探讨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进步和人类智慧潜力的认识。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0e889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0.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科学上册一、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内容(按课时分):1. 第一课:物的不断变化实验一:观察燃烧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燃烧的现象,认识燃烧的特点。
实验步骤:准备一根蜡烛、一根细木棍,点燃蜡烛后靠近木棍,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蜡烛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木棍靠近火焰处变黑变软,说明燃烧会产生光和热。
2. 第二课:用什么消除垃圾实验二:观察与洗涤剂搭配的清洗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洗涤剂的清洗能力,认识洗涤剂的作用。
实验步骤:准备一杯水和一小块油脂,先将油脂放入水中观察,然后将几滴洗涤剂放入水中再观察。
实验结果:油脂放入水中不易分散,加入洗涤剂后,油脂被分散并悬浮在水中。
3. 第三课:电流形式实验三:制作简易电流表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存在形式,制作简易电流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验步骤:准备一块铜板、一块锌板,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并加上指针,观察。
实验结果:电池正负极之间有电流通过时,指针会偏转。
4. 第四课:电能的探索实验四:电能与汽水灯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实验步骤:准备一瓶汽水、一颗锌片、一些铜片,将锌片和铜片放入汽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实验结果:锌和铜在汽水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和电流,转化为电能。
5. 第五课:力的作用和体积的变化实验五:气体的压强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大球,将两个球充气,对比两个球的体积变化。
实验结果:充气后的小球比大球更有弹性,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气体体积有关。
三、实验教学方法:1. 说明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预期结果;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 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 实验后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201b1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9.png)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e1506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5.png)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观察、描述科学现象的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实验结论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一、实验一:清洁力比较实验教学目标:通过比较不同洗衣粉对污渍的清洁力,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准备三个相同颜色、相同大小的布片,分别在布片上涂抹一层不同洗衣粉制成的糊状物。
2.在三个水盆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的清水,加入适量的不同洗衣粉,并搅拌均匀。
3.将三个涂有洗衣粉糊的布片分别放入三个水盆中,利用手搓洗30秒钟。
4.观察三个布片的清洁程度,并总结不同洗衣粉的清洁力。
二、实验二:水的溶解性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选择几种不同的固体物质(如盐、糖、硫磺等)。
2.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并加入相同量的水。
3.搅拌一段时间后观察各杯中物质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下来。
4.比较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并总结规律。
三、实验三:树叶的观察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树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准备几种不同的树叶样本。
2.观察每个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描述记录下来。
3.比较各个树叶的特征,并总结不同树叶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4.讨论树叶的功能和意义。
四、实验四:洋葱细胞的观察实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洋葱细胞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取一个洋葱,切片后将一片洋葱片放入显微镜下。
2.调整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在几个不同的视野下观察。
3.绘制洋葱细胞的示意图,并标注细胞核、细胞质等器官。
4.讨论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五、实验五:电路的组成实验教学目标:通过组建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67b7a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e.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实践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科学伦理的意识和尊重科学知识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探究一:发现生活中的物体能发光与否的规律。
2. 实践探究二: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酸碱问题。
3. 实践探究三: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水的沸腾温度和冰的融化温度。
4. 实践探究四:了解动力能源的利与弊。
5. 实践探究五: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性。
三、教学方法1. 手工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 观察记录: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记录发现,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3. 探究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和分享经验。
4. 群体活动:通过合作研究和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实践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他们记录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组或配对,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促进交流和互相研究。
4.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5. 汇报展示:组织学生向全班展示实践成果和思考,鼓励他们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实践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价他们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互相合作和贡献程度。
4. 汇报展示评价:评价学生的汇报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实践活动安排- 第一周:实践探究一- 第二周:实践探究二- 第三周:实践探究三- 第四周:实践探究四- 第五周:实践探究五以上是本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安排,请按照计划认真进行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8c8b73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9.png)
2024学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
2.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科学规律。
2. 科学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
3. 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1. 科学实验:每周进行一次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科学观察:每周进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知识讲解:每周进行一次科学知识的讲解,介绍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创意实验:每学期组织一次创意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每次实验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内容。
2. 观察记录: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后,需要记录观察对象的特征和规律,以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等内容。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后,需要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包括合作态度、合作贡献和合作效果等内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c816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1.png)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一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自主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解释实验结果。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探索、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分组自行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出实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得出关于实验现象或结果的结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并应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寻找科学方法,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科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二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1f84ceaba0d4a7302763a31.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100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dddb9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3.png)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参与度;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将安排以下实验教学内容:1. 实验一: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2. 实验二:静电的实验探究;3. 实验三:光的传播和折射;4. 实验四:物体的浮力和密度;5. 实验五: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6. 实验六: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具体实验教学计划如下:实验一: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并学会利用磁铁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2. 用磁铁吸引小物体;3. 利用磁铁做简单实验;4. 总结磁铁的特性和吸引力。
实验二:静电的实验探究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静电的实验现象和原理,学会利用静电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静电的实验现象;2. 进行摩擦实验,观察静电的产生;3. 利用静电做简单实验;4. 总结静电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实验三:光的传播和折射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学会利用光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2. 进行简单的光的折射实验;3. 利用光做简单实验;4. 总结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
实验四:物体的浮力和密度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原理,学会利用物体的浮力和密度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物体的浮力和密度;2. 进行物体的浮力实验;3. 进行物体的密度实验;4. 总结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原理。
实验五: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时间安排:2节课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的原理,学会利用声音做一些简单实验。
实验内容:1. 观察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2. 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3. 进行音调的变化实验;4. 总结声音的传播和音调的变化的原理。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26206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2.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学习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1. 小车2. 弹簧秤3. 木板4. 弹簧5. 扁平重物6. 可调节的斜面实验步骤:1. 用木板搭建斜面,保证斜面平稳。
2. 将小车置于斜面上,确保小车能够自由移动。
3. 将弹簧秤挂在小车上方,用弹簧秤测量小车所受到的力,并记录下来。
4. 在小车前方放置扁平重物,改变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将小车的轨道改成水平,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下水平方向上小车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其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讨论:1. 在斜面上,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斜面的角度一致,物体将保持平衡,不发生运动。
2. 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大于斜面的角度,则物体将向下滑动。
3. 在水平方向上,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为零,则物体保持静止。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不为零,且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则物体将加速运动。
总结和延伸: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有很大影响。
在斜面上,物体所受到的力与斜面的角度一致时,物体将保持平衡不运动;力的大小大于斜面的角度时,物体将向下滑动。
在水平方向上,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运动也有很大影响。
这个实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有很大帮助。
延伸学习:1. 可以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和水平方向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分析。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观察它们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3.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式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例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6be8958b14e852458fb57fc.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20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b61390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b.png)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1. 引言本实验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2. 实验目标本实验教学计划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实验内容实验一:观察花的生长过程学生将观察花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掌握观察方法和记录观察结果的技巧。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重量学生将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掌握测量方法和使用工具的技巧。
实验三:分离混合物学生将研究如何分离混合物,通过实际操作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离方法。
实验四:测量温度变化学生将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掌握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4. 实验步骤实验一:观察花的生长过程1. 准备花的种子和种植土壤。
2. 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并进行适当的浇水。
3. 每天观察花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比较不同花的生长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重量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和天平。
2. 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上,记录测量结果。
3.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重量。
4. 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三:分离混合物1. 准备一个混合物样本和相应的分离方法。
2. 进行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的组成部分。
3. 观察分离后的结果,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和讨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和结果。
实验四:测量温度变化1. 准备一个温度变化的物体样本和温度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样本)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d9df2a2df8c75fbfc67db282.png)
编号:YB-JH-0877( 工作计划)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样本)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样本)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实验周次:1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周次:1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06f6b7cc281e53a5802ffa5.png)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8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课《拱形的力量》5课《做框架》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1课《电与磁》2课《电磁铁》3课《电磁铁的磁力》4课《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6课《建高塔》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7课《电能从哪里来》8课《电能从哪里来》第四单元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课《谁选择了它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案.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77862ad4d8d15abf234e1a.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由于原因限制,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很难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多数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要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 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 、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 、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 桥梁” ,体验科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 、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 、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dfa749e81c758f5f61f67a6.png)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8个分组实验有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课《拱形的力量》5课《做框架》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1课《电与磁》2课《电磁铁》3课《电磁铁的磁力》4课《神奇的小电动机》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6课《建高塔》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7课《电能从哪里来》8课《电能从哪里来》第四单元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7课《谁选择了它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实验安排周次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类型1 9月1--2 使用工具分组2 9月5--9 杠杆的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分组分组3 9月12--16 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组分组4 9月19--23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分组分组5 9月26--30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抵抗弯曲分组分组7 10月10--14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分组分组8 10月17--21 找拱形做框架演示分组9 10月24--28 建高塔桥的形状和结构演示演示10 11月1--4 用纸造一座“桥”电与磁分组分组12 11月14--18 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分组分组13 11月21--25 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分组演示14 11月8--12月2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演示演示15 12月5--9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分组分组16 12月12--16 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演示演示17 12月19--23 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演示演示18 12月26--30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演示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1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实验课题:杠杆平衡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1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
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2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周次:3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
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6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课题:通电导体产生磁性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周次:14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