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代码:XXXXX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方法,了解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常见分析测试仪器和设备,掌握常见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二、教学内容:1.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概述(1)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定义和发展概述(2)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分类和主要方法2.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金属材料的组织分析技术(2)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技术(3)金属材料的缺陷检测技术(4)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技术3.非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陶瓷材料的成分分析技术(2)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分析技术(3)复合材料的界面分析技术(4)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测试技术4.表面分析技术(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的原理和应用(2)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原理和应用(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原理和应用5.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1)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2)光谱分析仪的使用和操作(3)差热分析仪的使用和操作(4)拉伸试验机的使用和操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将介绍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

实验操作将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分析测试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平时成绩按照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参与度进行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整个课程成绩的50%。

五、参考教材:1.《材料分析理论与实践》出版社:XXX出版社2.《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导论》出版社:XXX出版社1.XXX,XXX.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研究[M].北京:XXX出版社,20XX.2.XXX,XXX.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导论[M].北京:XXX出版社,20XX.以上为《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内容旨在引领学生掌握和应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模拟信号和连续信号的区别。 2. 周期信号及其描述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及频谱分析。 3. 非周期信号的描述
傅里叶变换和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 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和描述典型信号。 第五章 长度及线位移测量(支撑课程目标 5、6) 1. 长度测量概述 长度单位和定义、长度量值传递系统、长度测量的标准量、阿贝原则和 长度测量的环境标准要求。 2. 长度尺寸测测量 常见尺寸的测量、大尺寸的测量、微小尺寸的测量、被加工尺寸的在线 监测和测量误差分析。 3. 形位误差和异形曲面的测量 形位误差的测量:直线度测量,平面度测量和圆柱度测量。 异形曲面的测量:三坐标机和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应用。 4.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粗糙度测量仪器及评定参数。 5. 线位移量的测量 大位移量的测量: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物位的测量:测量原理、测量方法等。 6. 纳米测量技术仪器:概况纳米测量的常用方法。 要求学生:能解释和应用阿贝误差量值传递及溯源的概念、含义;能应 用几何量(包括长度、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基本原理、方法和专用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2603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名称: 测试技术
学时/学分: 48/ing Technique 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选用教材: 《检测技术》第 3 版
大纲执笔人: 尹伯彪
施文康、余晓芬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 传感器、信号与系统、互换性与技 大纲审核人: 专业教学指导组
1. 力的测量:力测量的一般方法和测量装置;力值的检定与定度;质量、重量及其测 量装置;
2. 力矩的测量方法;传递法力矩测量装置; 3. 压力的测量:压力的量值传递系统;压力的计量方法和分类;压力测量装置。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测试技术的教学大纲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测试技术能力的人才,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意义。

一、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内容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涵盖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测试的理论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1.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测试的目标、策略、技术和生命周期。

2. 测试过程管理:讲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3.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包括测试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持续集成工具等。

4.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包括代码审查、静态分析、测试覆盖率和质量度量等方面的内容。

5.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等。

6.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合作。

二、测试技术教学大纲的结构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以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结构:1. 导论:介绍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测试思维方式。

3. 测试过程管理:详细介绍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等测试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4. 测试工具和自动化:介绍常用的测试工具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5. 软件质量保证:讨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6. 高级测试技术:深入探讨一些高级测试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测试问题和挑战。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测试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

《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各种机械量、热工量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工程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悉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方法,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2. 掌握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掌握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熟悉负载效应及其减轻措施以及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措施;3.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测量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4. 掌握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了解滤波器的类型和实际滤波器的特征参数;5. 掌握压力、位移、振动、温度等常见工程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6. 了解测试技术中的常用软件,例如Matlab、LabVIEW等;7. 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虚拟测试系统的构成。

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参考教材:[1]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2] 《测试技术基础》,李孟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周生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测试技术基础》王伯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传感器及其应用》栾桂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测试技术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测试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测试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Measurement Systems学时:32 学分:2制订者:董怡为审核者:丁启朔一、课程性质测试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任务及发展状况,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选择、使用基本的测试装置。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一)课堂讲授部分(24学时)绪言(1学时)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的研究对象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4学时)1.1信号的分类及其描述1.2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随机信号的描述1.3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以及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7学时)2.1测试装置概述及其静态特性2.2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2.3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2.4测试装置的不失真条件2.5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2.6负载效应第三章常用的传感器(6学时)3.1传感器的分类、机械式传感器3.2电阻式传感器3.3电感式传感器3.4电容式传感器3.5其他传感器3.6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第四章信号调制、处理和记录(2学时)4.1电桥电路知识4.2信号处理过程和输出第五章信号处理初步(2学时)5.1信号处理的基本过程5.2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第六章位移的测量(1学时)6.1位移测试装置的设计过程第七章振动的测量(1学时)6.2振动测试装置与选用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综合成绩=考试成绩×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作业或者考勤)×20%。

五、教材与参考书(一)教材1.黄长艺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二)参考书1.尤丽华编,《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版2.于永芳编,《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3.周泽存编,《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1版4.张建民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1版5.杨维明编,《动态测试技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6.黄长艺编,《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摘要: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地位2.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3.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二、机械测试技术基本概念1.测试技术的定义2.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组成3.机械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意义三、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1.测试传感器2.信号放大与处理3.信号的显示与记录四、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1.静态测试2.动态测试3.高温测试4.低温测试五、机械测试技术的应用1.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2.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3.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4.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六、机械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测试技术2.集成化测试技术3.数字化测试技术正文: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测试技术获取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从而为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课程概述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性质与地位重要。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测试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测试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课程教学内容与安排合理,覆盖了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二、机械测试技术基本概念测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检验来获取机械设备性能指标的方法。

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测试传感器、信号放大与处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等。

机械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三、测试系统的基本构成测试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测试传感器、信号放大与处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等。

测试传感器负责获取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信号放大与处理负责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负责将处理后的信号显示出来并记录下来。

四、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机械测试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高温测试和低温测试等。

静态测试主要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静态性能指标,如静态刚度、静态强度等;动态测试主要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动态性能指标,如动态刚度、动态强度等;高温测试和低温测试主要用于测量机械设备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指标。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一)课程的培养目标《软件测试技术》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测试过程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测试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础方法、执行过程以及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该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软件测试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选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一门高级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进行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三)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软件测试背景及分类、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基础方法、软件测试的整体过程、软件测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自动化、缺陷跟踪管理、单元测试工具JUnit、接口测试工具、负载测试工具、生活小工具微服务测试和手机视频播放软件测试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黑盒测试技术为平台掌握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正交实验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掌握系统测试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与基本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和出现原因;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分类方法[教学重点];包括按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是否需要查看代码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等;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软件测试模型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以及前置测试模型等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的概念及典型模型种类。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软件测试技术作为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软件测试技术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测试基础,提高软件质量保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3. 学习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应用;4. 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5. 提高问题定位和解决能力,培养严谨的测试思维。

三、课程大纲1. 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念与定义1.2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1.3 软件缺陷、错误和失效的关系1.4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2. 软件测试方法2.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2.2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常见测试方法2.3 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比较2.4 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的区别与应用3. 软件测试工具3.1 测试管理工具:TestLink、TestRail等3.2 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Appium等3.3 性能测试工具:JMeter、LoadRunner等3.4 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a、JIRA等4.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4.1 软件测试计划编制4.2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4.3 缺陷管理与跟踪4.4 测试报告编写和分析5. 软件测试实践5.1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测试阶段5.2 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5.3 测试代码覆盖率和质量评估5.4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四、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软件测试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利用虚拟机、在线实验等方式,进行软件测试工具的实际操作;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试,培养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书籍、论文,开展学术讨论和竞赛活动,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评价;2. 课程论文: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软件测试相关论文;3.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或项目实践成果展示。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A. 课程背景B. 课程目的C. 课程范围二、软件测试基础A. 软件测试概述1. 软件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 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原则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B. 软件测试过程1. 测试计划和策略2. 测试设计和执行3. 缺陷管理和跟踪三、需求分析和测试设计A. 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2.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和验证B. 测试设计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概念2. 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3. 决策表和判定表测试技术四、静态测试技术A. 静态测试概述1. 静态测试的定义和目标2. 静态测试的方法和技术B. 代码审查1. 代码审查的原则和流程2. 代码审查的常用工具和技巧C. 配置项审查1. 配置项审查的重要性和目的2. 配置项审查的步骤和评估五、黑盒测试技术A. 黑盒测试概述1. 黑盒测试的定义和特点2. 黑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B. 等价类划分法1. 等价类划分法的原理和应用2. 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边界值分析法1. 边界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思想2. 边界值分析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六、白盒测试技术A. 白盒测试概述1. 白盒测试的定义和特点2. 白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B. 语句覆盖1. 语句覆盖的原理和应用2. 语句覆盖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判定覆盖1. 判定覆盖的原理和思想2. 判定覆盖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七、性能测试技术A. 性能测试概述1. 性能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 性能测试的目标和策略B. 负载测试1. 负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2. 负载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C. 压力测试1. 压力测试的原理和应用2. 压力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八、自动化测试技术A. 自动化测试概述1.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和挑战2. 自动化测试的原则和策略B. Selenium工具介绍1. Selenium的原理和应用2. Selenium的常用命令和方法C. 自动化测试实践1. 自动化测试的步骤和流程2. 自动化测试的脚本设计和执行九、软件测试管理A.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1.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 软件测试项目的计划和控制B. 缺陷管理1. 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和步骤2. 缺陷管理工具的使用和案例分析十、测试工具A. 测试工具概述1. 测试工具的分类和选择2. 测试工具的应用和效益B. JUnit介绍1. JUnit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JUnit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十一、测试策略与案例分析A. 测试策略1. 测试策略的定义和制定2. 测试策略的评估和优化B. 案例分析1. 软件测试的典型案例和实践2. 软件测试的经验总结和展望十二、总结与展望A. 课程总结B. 软件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语:本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软件测试技术教学框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和素养。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大纲

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摘要:
一、课程概述
1.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2.机械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2.实践教学
四、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2.考核标准
正文: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用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来获取机械系统信息的学科。

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涵盖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机械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方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将讲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机械测试技术的相关知识;实践教学将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机械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考核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课程设计。

考核标准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主,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01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总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

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

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

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

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

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重点: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难点:信号与信息、测量与测试的关系及区别1、测试技术的作用和任务2、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3、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4、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第二章测量的基础知识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直接比较测量法与替代测量法2、掌握误差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了解精度与不确定度间的关系3、掌握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重点: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误差分类及表示方法难点:概率统计知识的运用第一节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1、测量方法分类2、测量装置及有关的术语第二节测量误差1、定义2、分类3、表示方法4、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第三节测量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1、某些概率统计学的概念2、测量数据的概率分布3、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第三章信号及其描述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信号的类型及其产生2、理解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及随机信号在时域、频域和幅值域中的描述及其特点3、理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质重点:信号的类型;频谱的概念难点: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数据的分类1、分类2、时域与频域描述第二节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1、傅立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展开式2、傅立叶级数的复指数函数展开式3、周期信号的强度表述第三节瞬变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1、傅立叶变换2、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性质3、几种典型信号的频谱第四节随机信号1、概述2、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3、样本参数、参数估计和统计采样误差第四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描述测试系统的灵敏度、线性度和滞后度等三个特性2、掌握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常见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3、掌握理想测试系统的含义和条件4、了解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重点:掌握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和理想测试系统的含义和条件。

难点:理想测试系统条件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1、对测试装置的基本要求2、线性系统的主要性质第二节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1、灵敏度2、线性度3、滞后度4、稳定度和漂移第三节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描述1、传递函数2、频率响应函数3、脉冲响应函数4、一、二节系统的特性第四节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1、系统对任意输入的响应2、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第五节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1、不失真测试的含义2、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第六节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1、频率响应法2、阶跃响应法第七节负载效应1、负载效应2、减轻负载效应的措施第五章常用传感器学时:6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及结构特点2、掌握传感器的工作情况、性能指标和分类3、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原则、应用场合,并能根据测试要求,正确选择传感器重点:掌握传感器的类型和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根据测试要求正确选择传感器。

第一节传感器的构成和分类1、传感器的构成2、传感器的分类第二节电阻式传感器1、构成与工作原理2、电阻应变片主要特性及其质量等级指标3、应变式传感器的用途第三节电感式传感器1、构成与工作原理2、特点与用途第四节电容式传感器1、构成与工作原理2、特点与用途第五节压电式传感器1、构成与工作原理2、特点与用途第六节磁电式传感器1、构成与工作原理2、特点与用途第七节半导体传感器第八节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第六章信号的中间转换、显示和记录学时:8学时(讲课6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信号调制和调解的作用、原理及输出2、掌握滤波电路的分类、原理及特性3、了解A/D转换、D/A转换的原理4、了解磁带记录、光盘式记录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各中间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难点:调制调解电路及信号变化的理解;磁带记录仪的频响互补原理及交流偏置技术第一节调制与解调1、电桥调幅与相敏检波2、调频及其解调第二节滤波电路1、滤波电路的分类2、理想滤波器3、RC滤波电路原理及特性4、恒带宽比和恒带宽滤波器第三节 A/D转换1、D/A转换2、A/D转换第四节数据的显示、记录与存储1、模拟、数字显示2、磁记录3、光盘式记录第七章信号处理初步学时:8学时(讲课6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2、理解测试信号在时域、频域的描述和处理方法3、了解测试信号的采样、量化、截断带来的问题重点:信号分析的目的及方法难点:较多数学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含义及实质;分析方法的应用第一节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第二节信号数字化出现的问题1、时域采样、混叠和采样定理2、量化和量化误差3、截断、泄露和窗函数第三节相关分析及应用1、相关系数2、自相关函数3、互相关函数第四节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1、自功率谱密度函数2、互功率谱密度函数3、相干函数第八章几何量及位移的测量学时:6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了解其测量方法2、理解形位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原则,了解其测量方法3、了解回转轴运动误差的测量方法重点:几何量及位移测量的基本方法难点:几何量及位移的测量原理第一节阿贝原理第二节表面粗糙度测量第三节形位误差的测量第四节回转轴径向运动误差的测量1、回转轴的运动误差2、回转轴运动误差的测量方法第九章振动测试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了解振动测试的重要性及主要测试内容2、掌握测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频响特性及工作范围,以便正确选择测振传感器3、掌握测振系统的仪器组成和配置,能正确选择仪器进行测量4、了解机械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及作用重点:测振系统的组成;测振传感器原理及选择难点:测振系统的构建及振动分析第一节振动测试的力学原理1、质量块受力所引起的受迫振动2、由基础运动引起的受迫振动第二节振动测量传感器1、涡流位移传感器2、磁电式速度计3、压电式加速度计4、测振传感器的合理选择第三节基本振动参量的测量1、振动量的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2、总振级的测量与频谱分析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常见参量的测量除讲授的位移测量、振动测量外,还有声测量、应变和力的测量、温度测量、流体参量的测量等,受学时限制,可将其它某个量的测量如声测量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考核方式与要求:期终闭卷考核。

成绩评定采用考试与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考试成绩占70%,实验考核占10%,平时作业成绩占20%。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黄长艺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参考书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2版)黄长艺、严普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刘品、徐晓希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卢文祥等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数字信号处理及其MATLAB实现》[美]Vinay K.Ingle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测试技术》实验大纲一、总则1、本大纲的适用范围1)本大纲相关的课程名称及课程属性课程名称:测试技术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程2)本大纲的适用范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3)实验总时数10学时2、本大纲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常用测量与测试系统及其构件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实验数据及信号处理分析方法。

完成各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四和实验项目五选做其中一个。

3、本实验课程的重点和内容1)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重点是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特性和特点;2)信号的中间变换电路,重点是箔式应变片三种桥路性能比较;3)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初步认识,重点是信号合成与分解、采样与窗函数、谱分析;4)测试系统的综合应用,重点是差动变压器的振动测量或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振幅测量;5)几何量测量,重点是粗糙度和导轨平直度测量。

4、本大纲的所需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台、示波器、计算机、频谱分析仪(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虚拟仪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光学平直仪等。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1、实验项目一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标定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3)学时数 2学时4)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工作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