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一、现代文阅读1.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1.1 定义主旨和要点1.2 判断主旨和要点2. 文章的结构、特点和风格2.1 了解文章结构2.2 掌握文章特点和风格3. 修辞手法3.1 定义修辞手法3.2 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效果4. 语言运用4.1 语气4.2 措辞二、古诗词鉴赏1. 诗歌审美1.1 诗歌语言1.2 诗歌情感2. 诗歌阅读与鉴赏2.1 诗歌的体裁和结构2.2 诗歌的形象和意境3. 诗歌背景知识3.1 了解诗人及其时代背景3.2 分析诗歌与历史环境的关系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文言文解题方法1.2 文言文基础语法点2. 古代文化、历史及经典2.1 古代文化2.2 历史2.3 经典3.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3.1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3.2 观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以及与时代的关系四、写作1. 文章结构1.1 文章的框架结构1.2 文章的句子结构2. 写作技巧和方法2.1 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语言、气势和生动性2.2 运用丰富的形象语言吸引读者3. 文学作品的创作3.1 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的方法3.2 提高定位、深度和广度五、口语表达1. 口语表达技巧1.1 发音技巧1.2 清晰流畅的表达2. 口语应用能力2.1 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口语表达2.2 小组讨论及演讲技巧以上就是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备考九年级语文考试时可以通过细致的分析、熟练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妩媚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留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纳比方、对偶、夸大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以下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似乎(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似乎(很多)白象在奔驰。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沁园春雪》的是-,“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英勇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篇1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作家及其代表作- 古代作家: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等- 近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老舍、茅盾等- 外国作家: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等2. 文学体裁- 诗歌:古诗、近体诗、现代诗- 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 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戏剧:话剧、歌剧、舞剧3.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现代主义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古诗文基本知识- 诗歌的格律:平仄、对仗、韵律- 古文的句式:排比、对偶、设问2. 古诗文鉴赏方法- 意象分析- 情感体会- 语言品味3. 常见古诗文题材- 咏史怀古- 山水田园- 边塞戍楼- 送别离别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1. 现代文阅读技巧- 快速阅读与精读结合 -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 分析文章结构布局2. 现代文写作技巧- 立意明确- 结构合理- 语言准确生动3. 常见现代文题材-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应用文四、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2. 夸张与对比3. 排比与对偶4. 设问与反问5. 借代与象征五、文言文学习1. 常见文言虚词- 之、者、也、乎、矣、焉、哉、耳、与2. 文言文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3.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保留与增删- 调整语序六、作文技巧1. 作文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2. 作文步骤- 审题立意- 构思布局- 写作修改3. 作文评分标准 - 内容充实- 逻辑清晰- 语言流畅七、阅读理解1. 阅读策略- 预测与推断 - 寻找主旨大意 - 分析作者意图2. 阅读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3. 阅读材料- 记叙性文本 - 议论性文本 - 说明性文本八、语言知识1. 词语用法- 词义辨析- 词语搭配- 成语运用2. 句子成分- 主谓宾结构- 定状补结构- 复杂句子3. 标点符号- 逗号、句号的使用- 问号、感叹号的使用- 引号、括号的使用九、名著阅读1. 国内外名著概述-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2. 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与泛读结合- 人物关系图- 主题思想分析3. 名著阅读的意义- 文化积累- 思想启迪- 审美提升十、复习策略1. 制定复习计划- 知识点梳理- 重点难点突破- 模拟测试与反馈2.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答题技巧- 心态调整3. 课外拓展- 阅读报刊杂志- 观看文化节目- 参与文学社团以上是初三语文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文学常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修辞手法、文言文学习、作文技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名著阅读以及复习。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字的结构和构造:单字、合字、偏旁部首、字根、字形义等。

2.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运用。

3.拼音和拼读规律:正确理解并准确拼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4.词的形音义:形式、发音、含义和用法的基本认识和运用。

二、词语知识点1.词类的认识和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3.词语的词义辨析和用法:熟语、成语、俗语等。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的类型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3.句子成分的补充和短语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知识点1.篇章的结构和段落:主题句、承上启下、总-分-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对比等。

2.篇章的连贯和过渡:词语的连贯、逻辑关系的过渡、时空顺序的过渡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1.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精读、略读、分析、归纳、概括、猜词义、推理等。

2.阅读中的问题解答和分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判断题等。

六、写作知识点1.写作表达的目的和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的结构和组织: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3.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语言简练、行文流畅、修辞技巧等。

七、常用修辞手法1.夸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八、名篇诵读1.名篇诵读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丰富语汇等。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二、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鱼我所欲也。

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何加:有什么益处。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辩通“辨”,辨别。

10、妻妾之奉。

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区分:粤岭与越岭;学习与学问;迅后与循后;骢马与驽马等2. 同义词辨析:勤劳与努力;优秀与卓越;坚持与持之以恒;责备与指责;借鉴与参考等二、古代文学知识1. 《红楼梦》:主要人物、情节梗概及其主要思想2. 《西游记》:主要人物、情节梗概及其主要思想3. 《水浒传》:主要人物、情节梗概及其主要思想4. 《唐诗宋词元曲选》:主要内容、代表作及其艺术特点三、现代文学知识1. 鲁迅: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2. 郭沫若: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3. 茅盾: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4. 阿诗玛: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四、修辞手法1. 比喻:具体解释、例句分析2. 夸张:具体解释、例句分析3. 拟人:具体解释、例句分析4. 对偶:具体解释、例句分析五、阅读理解技巧1. 主旨理解:如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 推理判断:如何通过文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判断3. 排除选项:如何通过排除选项找到正确答案4. 阅读策略: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六、写作技巧1. 议论文:结构、论证方法及写作技巧2. 记叙文:结构、情节安排及写作技巧3. 说明文:结构、要点说明及写作技巧4. 应用文:格式、内容安排及写作技巧七、句型转换1. 主从复合句转换2. 定语从句转换3. 状语从句转换4. 含蓄转述八、常见作文题目1. 描写家乡风景2. 我的理想职业3. 如何保护环境4. 我的假期生活5. 读书的好处6. 我的梦想九、句子成分分析1.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识别和分析2. 判断句子成分的方法和依据十、修辞与写作1.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 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上是初三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五篇)有关初三语文学问点总结归纳(精)一阅读,除学习课文对生活的观看,分析,表达外,第五册重点是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议,学习观赏小说;第六册重点是结合体裁特点,学习观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观赏美丽,精彩的语言,会背诵一些诗文,此外培育良好的阅读方法,把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如:学习快速阅读,比拟阅读等。

写作,主要是学习谈论文和记叙文,两册均安排七次整篇作文实践,有的是命题作文,有的是材料作文,有的是自拟题目自由实践作文。

初三这两个班的学生共有42人。

两个班都有一个共同点是男生比女生差,作文水平差,总体素养差。

35班比之36班更差一些。

但这两个班的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成绩较好,思维比拟灵敏。

针对这些状况,我认为在这一年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抓好根底,根底就是一所房子的基石。

假如基石打得不坚固,上面的建筑就立不稳。

语文的根底就是语言文字。

有大局部学生写文章错别字较多,语病较多,其缘由就是没有过好语言文字关。

那怎样对学生进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呢要求学生对每一课的字词仔细把握;多留意词汇的积存;在写作中多克制错别字,并对其准时订正;在生活中多观看,多体验。

通过这些方法来加强根底学问的训练。

其次是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学问。

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仔细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把握肯定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 3部)。

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

我打算把自己的一局部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恳求治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借着看。

有条件的买一些来相互传阅,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

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留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

九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一、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 古诗词。

- 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 思想内容:描绘了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 重点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达了诗人超越历史人物,创造空前伟大业绩的坚定信念。

- 文学常识: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 思想内容:诗中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重点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千古名句,表现出诗人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

2. 文言文。

- 文学常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重点实词:如“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等。

- 重点虚词:“之”“其”“而”等的用法。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可译为“的”。

- 思想内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文学常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 重点实词:“蔚然”(茂盛的样子)、“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等。

- 重点虚词:“者”“也”等。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的“也”表示陈述语气。

- 思想内容: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3. 现代文阅读。

- 小说单元。

- 议论文单元。

二、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 一元二次方程。

-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一、古诗文鉴赏1. 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分为古代散文、古代诗歌和古代小说三大类。

其中,古代散文为骈文和豪放文两种,古代诗歌主要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2. 古体诗鉴赏古体诗包括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其特点是句子简短、意象丰富、音乐性强。

代表作品有《春晓》、《静夜思》等。

3. 近体诗鉴赏近体诗以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其特点是结构紧凑、抒情直接、意境含蓄。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等。

4. 宋词鉴赏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个人情感。

代表作品有《满江红》、《水调歌头》等。

5.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通常是指自汉朝至清朝创作的文学作品。

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理解古代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二、现代散文鉴赏1. 现代散文概述现代散文是指以散文形式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等的文学作品。

它以自由散漫、直接真实为特点,代表作品有《朝花夕拾》、《热爱生命》等。

2. 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通常由诗意形象、人物描写、议论抒发三个方面构成,语言生动,节奏感强,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三、修辞手法1. 辞章格律指诗歌创作时所遵循的字数和音律的要求,例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 比喻手法用某种事物来比拟另外一种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修辞目的。

3. 借代手法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以突出特定的意义。

4. 排比手法通过在一连串的词、短语或句子前加上相同的词,使得修辞效果更加强烈。

5. 对偶手法以对称的结构、相似的词语或句式呈现事物,以增强修辞效果。

四、阅读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要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思想,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准确回答问题。

2. 写作基本要求写作时要注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合理组织材料,使文章内容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3. 写好作文的技巧写作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修辞效果,注意段落的过渡和连接,合理使用标点符号。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总结一、修辞格和修辞手法修辞格和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例如:别人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座高山。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形象的生动性。

例如:风儿在树林里低语。

3. 排比:重复使用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词组或句子,加强语言表达的力度。

例如:山高,水长,草绿。

4. 对仗:在词句的结构和音韵上进行呼应,使句子更加和谐。

例如:几度春风,吹绿了树叶;一江秋水,镜照了明月。

5. 借代:用字面意义相近的词语来代替真实的事物,常见的有借指、借代、比喻等。

例如: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过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老人。

二、古诗文鉴赏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鉴赏古诗文,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 诗歌鉴赏(1)词牌介绍:杂诗、古骈、乐府、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2)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3)鉴赏技巧: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意境。

2. 文言文鉴赏(1)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论语》等。

(2)古代文人及其代表作:曹操、杜牧、杜甫、苏轼等。

(3)鉴赏技巧:理解文言文的句法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阅读理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效的写作技巧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能力。

1. 阅读理解技巧(1)信息获取:通过读懂文章中的关键句,找到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推理判断: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关系,推断出作者的意图或者某种结论。

(3)扩展思维:通过对文章的扩展和延伸,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2. 写作技巧(1)标题的选择:恰当地选择标题,能够准确传达文章的主题。

(2)段落的组织:合理分段,使文章的逻辑结构清晰明确。

(3)语言表达:准确选择恰当的词汇、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精彩。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许多语文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对初三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查比较多的。

在初三阶段,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1.阅读方法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整体理解法:阅读文段时,首先要整体理解文段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再注意每个句子的细节,不断深入探究。

•分段理解法:可以将文段分段进行理解,先理解每一段,再理解相邻两段之间的联系,逐步了解全文的意义。

•逆向解题法:先看题目,按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和阅读。

2.阅读技巧在阅读时,还需要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标注关键词,帮助体会文章的重点和内容;•注意词性,了解字词的搭配和意思;•注意表达方法,分析语言表达方式;•读懂非语言符号,如图表、图示等。

二、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1.写作素材写作过程中,素材的获取是富有创意的先决条件。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素材:•学习融通。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加强对含义深刻的单词、短语、句子的领悟。

从这些经典著作中获取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思考一些事件的文学化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文章中。

做到虚实相生、言近义远的艺术创作。

•收集材料。

通过收集新闻、故事、图片、音乐、电影等多元化的文化资料,丰富写作的内容。

2.写作技巧在写作时,需要掌握以下一些技巧:•写作前先构思,及时整理思路;•应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张等,丰富文章表达;•善用语言,使用准确、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语法错误,应重视语法、标点等基础知识,严格符合语言规范。

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虽然现代汉语已经足够丰富,但是通过阅读文言文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1.词语理解在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文中的词语。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1. 文学常识1.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的定义、性质、特点•文学的体裁分类及其特点•文学作品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意义1.2 文学史和文化常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特点及其文学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小史及代表作品•文学与文化的关系1.3 文学和艺术•文学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如绘画、音乐、电影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 诗歌鉴赏2.1 诗歌基础知识•诗的定义、形式、类型•诗歌的意象、意境、意义解读•诗歌韵律的基本要素、韵律表现及其作用2.2 诗歌鉴赏案例•唐诗•宋词•近现代诗歌3. 散文鉴赏3.1 散文基础知识•散文的定义、形式、类型及其特点•描写、叙述、议论等散文表达手法•散文语言和修辞3.2 散文鉴赏案例•古代散文•现代散文4. 小说阅读与鉴赏4.1 小说基础知识•小说的定义、流派、类型及其特点•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4.2 小说鉴赏案例•古典小说•现代小说5. 古籍阅读与鉴赏5.1 古籍的基本介绍•古籍的意义及其研究价值•古籍的文化背景及其影响•古籍的保护和传承5.2 古籍鉴赏案例•《论语》•《道德经》•《红楼梦》6.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6.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定义、特点、流派•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及其难点6.2 文言文鉴赏案例•文言文作品阅读和文化解读•文言文名言警句及其意义7. 阅读方法与修养•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阅读的意义和修养•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以上是对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大家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学习和磨砺,更要注重对文字和文化的感受和体验。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版)一、阅读理解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具体应根据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2.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

其中,中间部分往往是重点。

3.推理判断推理判断题需要通过文章暗示或信息推断等手段,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作文技巧1.写作思路写作前应明确主题,确定立意,构思文体、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

2.材料运用作文中适当引用典故、名言警句、引言等素材,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提高作文的档次和水平。

3.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应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注意词语搭配和语句的连贯性。

三、文言文阅读1.古代文化文言文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和文化传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2.文言语法文言语法繁复,需要学会辨析句子成分,掌握句式结构和规律。

3.句意理解文言文常涉及多义词汇和熟语,需要通过上下文理解句意,领会作者思想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1.时事热点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很多时事热点,需要常通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动态,加强阅读训练。

2.文化视野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素养,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考和表达。

3.审美意识现代文作品涉及到审美情感和艺术氛围的表达,需要通过阅读积累审美意识,提高欣赏能力。

五、语言常识1.词语辨析语言学习中需要注意词语的辨析,从词源、语境和用法等角度入手,理解单词的精准含义。

2.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语言最基本的规范,需要掌握单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语法知识,以正确运用语言。

3.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使用语言的方式和效果,包括正式语言、口语、文言和白话等。

需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

以上是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的最新版内容。

为了提高语文水平,建议同学们多加练习,积极参加模拟考试,针对薄弱点做有针对性的提高与突破。

(全面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版)

(全面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版)

(全面版)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全面版)
初中三年语文学科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以下是对初三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诗歌
- 五言绝句:五个字一句,共四句
- 七言绝句:七个字一句,共四句
- 诗的韵律与节奏
散文
- 记叙文:描写事物发展过程
- 说明文:解释某些现象与事物
- 应用文:书信、报道等实际应用场景
小说
-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个意象暗示另一个事物
- 拟人: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
-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或表现
古诗文
- 唐诗宋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形式- 文言文:古代汉族通用的书面语
文字运用
- 词义辨析:理解词语的不同义项
- 语法运用:掌握句子的结构与成分
- 病句修改:修正句子中的错误
阅读理解
- 理解文章主旨
- 抓取关键细节
- 推测文章中的含义
古代文化
-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
- 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以上是初三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总结与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请教。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描述不同地点的变化。

二、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开头:引出故事背景,引起读者兴趣。

2.中间:展开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物品、事件、感情、时间、地点等线索展开叙述。

3.结尾:总结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或给读者以启示。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确定故事的视角。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环境和事件。

3.注意情节的安排,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4.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结尾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思想。

第三部分:说明文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1.目的是阐述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用途、操作方法等。

2.遵循客观、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原则。

3.文体多样,包括科普文章、操作说明、产品说明等。

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范围,明确阐述的对象。

2.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如分类、比较、举例等。

3.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词语。

4.注意段落的分隔和标题的设置,使文章结构清晰。

5.结尾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突出主旨。

第四部分:议论文一、议论文的基本特点1.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引导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2.遵循客观、逻辑、说服力强的原则。

3.文体多样,包括社论、评论、辩论等。

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立场,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点。

2.运用充分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增强说服力。

3.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无中生有、无头无尾的论述。

4.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突出论点和论据,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结尾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突出主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以上是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文章格式错误已经被修正,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一、记叙文的组织方式1.通过文章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等线索,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情感的来龙去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二、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鱼我所欲也。

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何加:有什么益处。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辩通“辨”,辨别。

10、妻妾之奉。

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判断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重点字词:①欲:想要,喜爱。

②得兼:同时得到。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重点字词:①义:指人们追求的理想道德、行为规范。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义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重点字词:①故:所以②苟得:苟且获得(生存)③恶(wù):讨厌,不喜欢④患:祸患、灾难⑤辟:通“避”,躲避。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重点字词:①如使:假如,假使②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心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可以不干呢?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重点字词:①是故:由此,因此。

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重点字词:①非独:不仅②丧:丧失、失掉。

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重点字词: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

②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物的器皿。

③羹:蒸成或煮成的汁状、糊状食品。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重点字词:①呼尔:轻蔑或者粗暴的吆喝。

尔:语气词。

②蹴(c ù):用脚践踏。

③不屑(xiè):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蹋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重点字词:①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钟,古代一种量器。

②辩:通“辨”,辨别③何加:有什么好处。

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重点字词:①为(wèi):介词,为了。

②奉:侍奉。

③穷乏:贫困、贫苦。

乏:缺少钱财。

④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⑤与(yú):通“欤”,语气词。

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重点字词:①乡(xiàng):通“向”,从前。

②已:停止,放弃。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14.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点字词:①本心:天性、天良。

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所固有的羞耻廉耻之心。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二【1.沁园春雪】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素裹(guǒ)折腰(yāo)谦逊(xùn)风骚(sāo)红zhuāng素裹(装)顿失tāotāo(滔滔)江山多jiāo(娇)一代天jiāo(骄)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莽莽:无边无际。

②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_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④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⑤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3.文学常识_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代表作有《论持久战》《_股》《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自由主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2雨说】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禁锢(gù)留滞(zhì)喑哑(yīn)喧嚷(xuān)温声细语(wēn)洗礼(xǐlǐ)田pǔ(圃)suō衣(蓑)qiǎngbǎo(襁褓)街qú(衢)润如油gāo(膏)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田圃:田地和园圃.②喧嚷:喧哗,大声吵闹.③洗礼:_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④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⑤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⑥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3.文学常识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原籍河北,中国台湾当代诗人。

其成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

【3.星星变奏曲】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颤动(chàn)凝望(níng)安慰(wèi)柔软(róu)疲倦(pí)覆盖(fù)闪shuò(烁)朦lóng(胧)jì寞(寂)冻jiāng(僵)苦nàn(难)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凝望: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

②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③寂寞: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冷清孤单;清静。

④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3.文学常识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_《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4.外国诗两首】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树篱(lí)栖息(qī)茸茸(róng)秧鸡(yāng)微漾(yàng)昏yūn(晕)夜yīng(莺)微yang(漾)2.根据意思写词语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②栖息:停留,歇息(多指鸟类)③幽暗:昏暗④沉浸:泡在水中,多比喻沉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