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

合集下载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1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1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法
Elae Element Method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现代设计与分析研究所
张瑞金 Rjzhang@
弹 性 力 学 及 有 限 元 法
第一章 绪论
了解弹性力学的定义;
了解弹性力学研究方法 ; 掌握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 了解常用有限元计算程序; 课程计划。
绪 论
现有网格基础上,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估计计算误差、重新划分网格和 再计算的一个循环过程。 3、由求解线性问题发展到求解非线性问题 许多工程问题如材料的破坏与失效、裂纹扩展等仅靠线性理论根本不能 解决,必须进行非线性分析求解,例如薄板成形就要求同时考虑结构的 大位移、大应变(几何非线性)和塑性(材料非线性);而对塑料、橡 胶、陶瓷、混凝土及岩土等材料进行分析,则必须考虑材料非线性。 4、由单一结构场求解发展到耦合场问题的求解 求解线性结构问题,只要离散单元足够小,所得的解就可足够逼近于精 确值。现在发展方向是结构非线性、流体动力学和耦合场问题的求解。 例如由于摩擦接触而产生的热问题,金属成形时由于塑性功而产生的热 问题,需要结构场和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交叉迭代求解,即“热力耦 合”的问题。 5、程序面向用户的开放性 商业化的提高要求给用户一个开放的环境。
解析法:得出精确的函数解
数值法: 差分法:采用差商代替微商,将弹力中导 出的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化为差分方程 (代数方程)进行求解。 变分法:根据变形体的能量极值原理,导 出弹性力学的变分方程,并进行求解。 有限单元法:离散模型的数值解
绪 论
弹 性 3.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力 学 及 有 将求解区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单元 之间仅依靠节点连接,单元内部点的待求量可由 限 元 单元节点量通过选定的函数关系插值求得,建立 法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静力可能的应力 弹性体的功能关系 功的互等定理 弹性体的总势能 虚应力 应变余能函数 应力变分方程 最小余能原理的近似解法 扭转问题最小余能近似解 有限元原理与变分原理 有限元原理的基本概念 有限元整体分析 第十一章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几何可能的位移虚位移虚功原理最小势能原理瑞利-里茨 (Rayleigh-Ritz) 法 伽辽金(『anQpKUH )法 最小余能原理 平面问题最小余能近似解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近似计算方法 基于最小余能原理的近似计算方法 有限元单元分析一、内容介绍由于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求解在数学上的困难,因此对于弹性力学问题, 只能采用半逆解方法得到个别问题解答。

一般问题的求解是十分困难的, 甚至是 不可能的。

因此,开发弹性力学的数值或者近似解法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变分原理就是一种最有成效的近似解法,就其本质而言,是把弹性力学的基 本方程的定解问题, 转换为求解泛函的极值或者驻值问题, 这样就将基本方程由 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转换为线性代数方程组。

变分原理不仅是弹性力学近似解 法的基础,而且也是数值计算方法,例如有限元方法等的理论基础。

本章将系统地介绍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并且应用变分原理求解弹 性力学问题。

最后,将介绍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概念。

本章内容要求学习变分法数学基础知识,如果你没有学过上述课程,请学习 附录3或者查阅参考资料。

知识点、重点1几何可能的位移和静力可能的应力;2、弹性体的虚功原理;3、最小势能原理及其应用;4、最小余能原理及其应用;5、有限元原理的基本概念。

§11.1弹性变形体的功能原理学习思路:本节讨论弹性体的功能原理。

能量原理为弹性力学开拓了新的求解思路,使得基本方程由数学上求解困难的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组。

而功能关系是能量原理的基础。

首先建立静力可能的应力「:,和几何可能的位移’概念;静力可能的应力和几何可能的位移;可以是同一弹性体中的两种不同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二者彼此独立而且无任何关系。

4 有限元素法

4 有限元素法

2-2 几何方程
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几何方程为
x
u x
, y
v y
, z
w z
xy
yx
u y
v, yz
zy
w v y z
对于平面问题,几何方程只有三个:
x
u x
, y
v y
, xy
yx
u y
v x
2-3 广义虎克定律
x 2
x
y 2
y
z
用变分法求解微分方程,首先要找到相 应的泛函。
对于有些问题相应的泛函尚未找到,或 者根本不存在相应的泛函。在这种情况 下,就无法用变分法求解。
加权余量法(也称加权余值法)是求微 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设有微分方程 G(x,y,y')0
假设有一个满足边界条件和具有一定连续程度
的试探函数 (~y其中含有若干待定系数)使
因为只需要满足本质性边界条件,而不 必考虑自然边界条件(第二、第三类边 界条件自动满足),试探函数的选取是 比较容易的。
试探函数阶次提高,解的精度也提高。
当网格特别细密时,相邻节点之间的变 化就很小,因此单元内分布假设的实际 细节变得不再重要。离散化方程的解将 趋近于相应微分方程的精确解。
单元形状
理复杂区域、复杂边界条件。 而对于具有规则的几何特性和均匀的材料特性
问题,差分法的程序设计比较简单,收敛性也比 有限元法好。 有限元法同时具有里兹法与差分法的优点,使 变分问题的直接解法变成了工程计算中的现实。
FEM的特点
有限元素方法是物理量的矩阵分析方法在连续 体中的有效推广。每个元素都采用有限个参数 来描述它的物理特性。
a
实现极值的必要条件是函数y(x)满足一维 欧拉方程

第三章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方法

第三章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方法

第三章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方法1.引言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解决微分方程的问题,如结构力学问题和热传导问题。

变分法和有限元方法是两种常用的数值方法,用于求解这些微分方程。

2.变分原理变分法是一种通过变分问题建立微分方程解的数值近似的方法。

变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要求解的微分方程问题转化为一个泛函极小化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泛函是一个函数,它以一些函数(称为试探函数)为自变量。

通过求取使泛函极小化的试探函数,可以得到微分方程的近似解。

3.最小作用量原理变分法的核心原理是最小作用量原理,也称为哈密顿原理。

该原理指出,真实的系统在任意的微小变分下,其作用量是不变的。

作用量是系统的能量和时间的乘积,用来描述系统的运动轨迹。

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可以得到一个极小化问题,通过对试探函数进行变分,使得作用量取得极小值。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通过将实际问题离散化为一个有限个子区域,然后在每个子区域内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逼近求解的方法。

有限元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连续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离散的代数问题,通过求解代数问题来得到连续问题的近似解。

5.有限元离散化有限元离散化是有限元方法的第一步,通过将连续的问题离散化为一组离散点上的代数问题。

这个过程中,将整个域划分为有限个子区域,即有限元,每个有限元内部的物理变量可以近似为一个简单的函数,比如常数或低阶多项式。

我们在每个有限元中引入一组基函数,将物理变量表示为这组基函数的线性组合。

6.有限元弱型表达有限元弱型表达是有限元方法的关键步骤,通过将原始的微分方程乘以一个试验函数并在整个域上积分,得到一个弱形式的表达式。

这个表达式中包含了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积分项,通过解这个弱形式的表达式,可以得到未知函数的近似解。

7.有限元方程组和边界条件通过离散化和弱型表达,可以得到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组,其中未知数是有限元的节点上的物理变量。

这个方程组可以通过标准的数值方法求解。

边界条件是方程组的一部分,它指定了在边界上的物理变量的值。

弹性力学的变分法

弹性力学的变分法

F (i) j
=
0
j=1 i=1
i =1
n:质点总数,mj:第j个质点上作用的外力的数量
虚位移原理与牛顿定理完全等价
质点系→弹性体
§8.2 虚位移原理、总位能最小原理3
证明充分性:
∫∫∫ − σ ijδε ij dV + ∫∫∫ X iδui dV ∫∫ + X Viδui dΣ = 0
Ω
Ω
Σ
∫∫∫ ∫∫∫ ∫∫∫ ( ) ∫∫∫ σ ijδε ij dV = σ ijδui, j dV =
S : 泛函
自变函数容许空间: 所有连接AB两点 光滑曲线的集合
oa
B
bx
§8.1 变分法基础 3
泛函的极值问题
寻求:y=y0 (x), 使F=J[y0 (x)]=Min(Max)J[y (x)] 即: J(y + δy)-J(y)>=0 称y使J(y)取得极小值 J(y + δy)-J(y)<=0 称y使J(y)取得极大值

⎧δ ⎩⎨δ
X X
i Vi
=0 =0
Q
⎪⎧σ ⎪⎩⎨σ
ij ij
,j
n
+ Xi j−X
=
Vi
0 =
0

⎪⎧δσ ⎪⎩⎨δσ
ij ij
,j
n
=0 j =0
引入本构关系,对于上述满足平衡方程的应变状态,显然:
δX i = 0, 但 δXVi ≠ 0 即δσij引入约束反力δXvi
虚应力原理可写作:
∫∫∫ − δσ ijε ij (σ )dV + ∫∫ δX Vi (σ )uidΣ = 0
U* U

第3讲—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第3讲—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1 T U d Kd 2
u1 d u 2 u 3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Step 3: 单元集成
单元集成——外力功
整体节点 位移列阵
整体等效节 点力列阵
u1 d u2 u 3
f1 R1 f f 2 0 f F 3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Step 2.单元特征分析
xi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单元节点坐标列阵: 单元等效节点力列阵:
II=0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真实位移
6
最小势能原理
1 II ij ij dV bi ui dV pi ui dA 2 Sp 1 II Dijkl ij kl dV bi ui dV pi ui dA Sp 2

ij
ij
dV biui dV piui dA
Sp
弹性问题中等价于最小势能原理!
有限单元法 崔向阳
比较:虚功原理和能量变分原理
虚功原理是理论力学上的一个根本性原理,可以用于
一切非线性力学问题。
最小势能原理只是虚功原理对弹性体导出的一种表述
形式,但是对于线弹性问题,最小势能原理的应用非 常方便。
ij ui ij ui Dijkl ij kl dV bi ui dV pi ui dA Sp ij ij dV bi ui dV pi ui dA Sp
V= – W
弹性势能—弹性体变形后,产生弹性内力,这种力也具有对外作 功的能力,称为弹性势能,或弹性应变能。

变分原理及有限元中的应用

变分原理及有限元中的应用

变分原理及有限元中的应用变分原理是应用于数学和物理学中的一种数学工具,它可以用来求解最优化问题和微分方程的边界值问题。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连续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小区域,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的求解。

变分原理在有限元方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变分原理以及在有限元方法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变分原理。

变分原理主要涉及到函数的变分,即函数微小变化的概念。

对于一个函数,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变量的函数形式,例如y(x)代表函数y关于自变量x的函数。

对于光的最短路径问题,我们希望找到一条路径使得光在这条路径上的传播时间最短。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表述为,对于给定的两点A和B,找到一条路径y(x)使得穿过A和B的光线传播时间的变分最小。

在变分原理中,我们通过引入泛函的概念来描述函数的变分。

泛函是一个从函数空间到实数集的映射,通常表示为J[y(x)]。

对于光的最短路径问题,我们可以将光线传播时间表示为一个泛函。

\[ J[y(x)] = \int_a^b f(x,y,y')\,dx \]其中,f(x,y,y')是一个关于x,y和y'的函数,y'表示y关于x的导数。

变分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找到这样的函数y(x)使得泛函J[y(x)]取得极值。

如果y(x)是J[y(x)]的一个极值点,那么对于任意变化率为零的函数δy(x),即满足δy(a) = δy(b) = 0,有\[ J[y + \epsilon δy] - J[y] = 0 \]对于任意的\[\epsilon\]。

这个条件叫做变分原理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将连续问题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将问题的求解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称为单元),然后在每个单元内构建近似函数(称为形函数),利用这些形函数对问题的解进行近似求解。

有限元方法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电磁场等领域。

变分原理与有限元素法

变分原理与有限元素法
变分原 理及有限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学院


变分原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亦是弹性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论上和实用上都有重要的价 值。自从上世纪初里兹提出变分问题的近似解法以后,变分原理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五 十年代有限单元法的问世, 变分原理为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使变分原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地显示 出来。同时,有限单元法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变分原理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 有限单元法发展至今, 已成为工程数值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不论是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还是电磁学、传热学等都可以应用。就固体力学而言,不论是静力分析、还是动力分析或稳 定性分析;不论是线性分析,还是非线性分析,有限单元法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利用它已成功 地解决了大批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并已开发了很多商用的分析软件。 为了我校力学、土木、机械等专业研究生更方便、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变分原理和有限元的基础知 识,编写了此本研究生教材。本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人 员的学习参考书。 教材分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变分原理共五章: 第一章介绍变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多类泛函的 变分问题; 第二章介绍弹性理论的经典变分原理 - 最小位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 第三章介绍弹性理 论的广义变分原理 - H-R 广义变分原理和胡— 鹫广义变分原理; 第四章介绍弹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变分原理的近似 解法 - 里兹法( Ritz) 、伽辽金法(Галёркин )和康托洛维奇法;第五章介绍建立多种有限单元 的变分原理。 第二部分有限元共九章:第一章综合概述基于最小位能原理的有限单元法的列式过程以及 基本理论和概念; 第二章介绍基于最小位能原理建立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及空间问题有限元表达格式的方 法和途径;第三章介绍构造单元与单元插值函数的原则和方法;第四章介绍板壳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第 五章介绍基于其他变分原理的杂交应力有限元; 第六章介绍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第七章介绍结构 动力学问题有限元方法; 第八章介绍结构稳定性问题有限元方法; 第九章介绍非线性问题的变分原理及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本教材《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的第一版是在丁锡洪教授、顾慧芝副教授编写的研究生讲义《变分原 理与有限单元法》 的基础上于 2003 年 12 月编写完成的。 这次再版对第一版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修订。 由于编写者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或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连续体弹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连续体弹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原理

上图所示三结点三角形2D单元,结点位移向量 和结点力向量 为
下面,我们需要将所有力学参量用结点位移向量 来表达。
(1) 单元位移场的表达 就三结点三角形2D单元,考虑到简单性、完备性、 连续性及待定系数的唯一确定性原则,选取位移模 式为
(1)
由结点条件,在x=xi,y=yi处,有
(2)
将(1)代入结点条件(2)中,可求解(1)中的 待定系数,即
其中元应力矩阵。
(4) 单元的势能的表达
其中 是单元刚度矩阵,即 t为平面问题的厚度。
势能公式中的 为单元结点等效载荷,即
其中 为单元上作用有外载荷的边。 为 线积分 (5) 单元的刚度方程
讨论1:平面三结点三角形单元的结点位移和坐标变换
(1) 单元位移场的表达
从图中可以看出,结点条件共有8个,即x方向4 个(u1,u2,u3,u4),y方向4个(v1,v2,v3, v4),因此,x和y方向的位移场可以各有4个待 定系数,即取以下多项式作为单元的位移场模式
它们是具有完全一次项的非完全二次项,其中以 上两式中右端的第四项是考虑到x方向和y方向的 对称性而取的,而未选x2或y2项。
讨论2:四结点矩形单元的应变和应力为一次线性 变化
四结点矩形单元的位移在x,y方向呈线性变化,所 以称为双线性位移模式,正因为在单元的边界 x=±a和y=±b上,位移是按线性变化,且相邻单元 公共结点上有共同的结点位移值,可保证两个相邻 单元在其公共边界上位移的连续性,这种单元的位 移模式是完备和协调的,它的应变和应力为一次线 性变化,因此比三结点常应变单元精度高。
对应于连续体的力学分析,有限元分析的一 般过程如下:
(1) 原连续体(几何上)的逼近离散
其中 为单元。 (2) 单元特性的研究 研究单元特性以形成单元刚度矩阵和结点外载矩阵 • 结点自由度(位移)描述:

第0章-弹性力学、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法2014

第0章-弹性力学、变分原理与有限元法2014
0
1 1 E 2 2 2
PS
PC
(如 x 轴沿杆轴向:可记
1 x x ) 2
B
4. 一般三维均质弹性体

z

M x, y , z
0
y
x
弹性体 中任一点 M x, y, z 处有微元体 B
x, y, z
UB U lim B VB VB 0 VB
0
0 x 0 y , 1 xy 2
x 1 1 y E 0 xy
1 0
x 0 y 21 xy 0
弹性力学平衡问题 微分方程边值问题(15 个方程求解 15 个未知量,在 u , ) 解法: (1)位移法; (2)应力法; (3)混合法 弹性力学位移法定解问题:物体表面 u 取未知函数 u ,经变换
: E DE T u f 0
: u : u u ; : P E ν DE T u
为梯度矢
ε E T u
(几何线性)
在单连通域中: ε u 一一对应,但多连通域中未必一一对应
§0.2 应力分析(Stress Analysis)
取 P 点处一微平行六面体与 xyz 平行,决定 P 点应力状态的 6 个分量为
σ x
y z yz zx xy T
3
体力(外力, N m ) : f fx

fy
fz
T
一、平衡方程: (由微六面体平衡所致)
x xy xz fx 0 y z x y xy yz fy 0 x z y yz z xz fz 0 x y z

弹性基础梁弯曲问题有限元解析与直接边界元法解析的研究

弹性基础梁弯曲问题有限元解析与直接边界元法解析的研究

给 定 边 界 条 件下 直 接采 用 控制 微 分方 程 来求 解 工 程 问 题 ,其 方程 是 基于 物理 原 理 而建 立 的 。近 似解 法 是对 控 制 微分 方 程求 得近 似解 ,采用 适 当截 断误 差 的级 数展 开 式 表 达 。经 典分 析 方法 虽 然可 以解 决 某些 问 题 ,但在 求
移 函数 。
特 性 和外 部载 荷域 的 不规 则性 ,求 得 解析 解 却是 很 困难
的。
数 值分 析 方法 有 能量 法 、边 界元 法 、有 限元 法 。 目 前 在 工 程 实 际 应 用 中 ,有 限 元 法 ( h ii lme t T e Fnt E e n e Me o )是一 种 非 常重要 的数值 计算 方 法 。是 解 决工 程 td h 实 际问题 的一 种有 力 的数值 计算 工具 。
Vo1 , 5 . No. 21 Se ,00 p. 2 8
弹 性 基 础 梁 弯 曲问题 有 限元 解 析 与 直 接 边 界 元 法 解 析 的研 究
芮宏 斌 ,黄 玉 美
( 西安 理 工大学 机 械与 精密 仪器 工 程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4 ) 10 8

要 :对有 限元 解析 方 法和 直接 边界 元解析 方法 开展 了相 关研 究工作 。基 于弹 性基 础 梁弯 曲 问题 的静 态 特性 的 解析公 式 ,通过 A YS程 序验 证 实例 正确 性 。 NS
关 键词 :有 限元 法 ;直接 边界 元 法 ; 弹性 基础 梁 中图分 类号 :T 3 1 P 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6 3 (0 8 5 16 0 0 2 6 7 2 0 )0 — 2 — 3
0 引言

【2019年整理】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

【2019年整理】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

后项取加号,是为着能够得到自然边界条件的结果第二章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讨论的问题:一变剖面的梁,一端()0=x 固支,另一端()l x =简支。

承受轴向拉力N ,分布横向载荷()x q 以及端点弯矩l M 的作用。

●控制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以梁的挠度w 表示)q Nw dx w d EJ dxd q dx w d N dx w d EJ dx d =⎪⎪⎭⎫ ⎝⎛-⇐=-⎪⎪⎭⎫ ⎝⎛2222222222 支)基本边界条件(广义固处:在处:在⎪⎭⎪⎬⎫=====lw w l x dx dw w w x 00,0ϕ 0)(22=+=-l lM M M dxwd EJ 自然边界条件● 称谓:把满足方程及全部边界条件的挠度叫真实挠度,精确解;把满足基本边界条件但不满足微分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的挠度叫(变形)可能挠度。

i) 最小势能原理(变分原理)● 把载荷看作是不变的已知函数,把挠度看作是可变的自变函数。

● 整个系统的势能包括三部分: (1) 梁的应变能:⎪⎭⎫⎝⎛⇐⎪⎪⎭⎫ ⎝⎛=∏⎰⎰θMd dx dx w d EJ l b 212102222(2) 轴向应变能:⎰⎪⎭⎫⎝⎛=∏l Ndxdx dw N 02221(3) 横向载荷势能:()l w M qwdx l lp'+-=∏⎰0(4) 系统总势能∏:()⎰'+⎪⎭⎪⎬⎫⎪⎩⎪⎨⎧-⎪⎭⎫ ⎝⎛+⎪⎪⎭⎫ ⎝⎛=∏ll l w M dx qw dx dw N dx w d EJ 022222121 * 除w 为可变外,其余变量假定为已知的不变量。

●最小势能原理:在所有变形可能的挠度中,精确解使系统的总势能取最小值。

w+d w222111⎪⎭⎫ ⎝⎛≈-+⎪⎭⎫⎝⎛=-dx dw dx dw dxdxds●由于()w ∏是w 的二次函数,不用变分法而用较初等的方法也能作出数学证明。

证明过程:设()x w 是精确解,它满足微分方程及所有边界条件。

弹性基础梁的两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弹性基础梁的两变量广义变分原理

如 果 利 用
=O () 4
r f r f
f ̄d w x= I  ̄p x p d z
则 式 () 6 即成 为 :
() 7
式中: P为地基 反 力 , 地 基 在 点作 用 垂 直 k为
[ 收稿 日期] 2 1 一1 一0 OO O 1 [ 作者简介] 郭应征( 9 5 ) 男 , 1 5 - , 教授 , 主要从事结构可靠性和系统安全研究 。 [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 建筑力学 》 品课程建设项 目( 0 7 3 ) 精 2 O —1 2 资助; 金肯 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力学》 品课程建设项 目资助。 精
关 键 词 : 性 基 础 梁 ; 函 ; 义 变 分 原 理 弹 泛 广
中 图分 类号 : 7 O1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i1 . 9 9 ii n 1 7 — 4 7 2 1 . 4 0 1 o : 0 3 6 /.s . 6 4 3 0 . 0 0 0 . 0 s
Ge e a i e r a i n lPr nc p e wih t i s o n r lz d Va i to a i i l t wo k nd f
理 的泛 函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拉 氏乘子 法导 出一个 以挠 度 硼 及 地 基 反 力 P 为 两个 自变量 的广义 变 分 原 理 , 泛 函驻 值 就 等 价 于 其 梁 的一组 由微 分 一积 分 方程组 成 的基 本 方程及 边界 条件。
基础 梁 的基 本方 程及 边界 条件 ( 不失 一般性 , 仅 考虑 自由边 界 ) 如下 :
Teh o o c n lgy,Na j n 1 1 6 n i g 2 1 5 ,Ji n s a g u,C ia) hn

【弹塑性力学】变分原理及有限元

【弹塑性力学】变分原理及有限元

dw 任意,则
dx
d 2w dx2
0
支承点上弯矩为零的力边界条件
例题7-3:用变分方法求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解: (1)设位移函数为
w(x) = c1x(lx) 显然,该挠度函数满足位移边界w(0) = 0,w(l) = 0。
(2)求总势能
U V
l 1 EI w2 dx
s yz
s z
Z
0
x y z
ji, j Fi 0
• 在静力边界上满足静力边界条件
s z
l
syx m
s zx
n
X
szy l
s y
m
s zy
n
Y
ji n j Ti
sxz l
s yz
m
s z
n
Z
• 在位移边界上,其反力由上式给出
变形可能状态
•在物体内位移与应变满足几何方程
dx
ud x
d xy
l
qwdx
02
0
l 0
1 2
EI
2c1
2
c1qxl
xdx
2EIc12l
c1q
l
1 2
x2
l
0
1 3
x3
l
0
2EIc12l
1 6
c1ql 3
(3)求总势能的极值
c1
0 4EIc1l
1 ql3 6
c1
ql2 24EI
7.5 有限元法
变分法近似求解: 整个物体(求解区域)构造近似位移函数, 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这往往比较困难。
l 0
d 2w dx 2
d 2w dx 2

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

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

第二章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讨论的问题:一变剖面的梁,一端 (x =0 )固支,另一端(x = l )简支。

承受轴向拉 在 x= l 处:w = W |称谓:把满足方程及全部边界条件的挠度叫真实挠度,精确解;把满足基本边界条 件但不满足微分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的挠度叫(变形)可能挠度。

i ) 最小势能原理(变分原理)把载荷看作是不变的已知函数, 整个系统的势能包括三部分:(1)梁的应变能:f . 2 ¥d w—r I dx I dx 丿(3)横向载荷势能:力N ,分布横向载荷q (x )以及端点弯矩M i 的作用。

4J控制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以梁的挠度 w 表示)叮 EjdV dx 2 Idx 2丿.2M d w -Ny^q udx 2丿=q在x= 0处:w = w 0,也 dxN o>基本边界条件(广义固支).2d w — -EJ —- M | dx自然边界条件(M + M i ) = O21 l □厂Jo EJ(2)轴向应变能:□N1 i rON 2w \dx、2dxdxgs 气㈣+1十丄dx Vl dx 丿2把挠度看作是可变的自变函数。

I w+dwOT 11(w ^^f lf EJ d 2wd^w.dx 2 dx 2 +N 叢詈-计严+恥心在 X =0处,人w=0, i w ' = 0 在X =丨处,A w = 0与W k 相应的总势能:=口(w k )= n(w + A w )= ri(w )+z n 11(w, A w )中n 2(A w )其中:Ij P = —[qwdx +M |W '(I )后项取加号,是为着能够得到自然边界条件的结果⑷系统总势能口:n/g EJ(d 2w )2 1 X 厂㊁々w V一——I-qw>dx + M i w '(l )I dx 丿*除w 为可变外,其余变量假定为已知的不变量。

最小势能原理:在所有变形可能的挠度中,精确解使系统的总势能取最小值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第二章 弹性直梁问题的变分原理及有限元素法●讨论的问题:一变剖面的梁,一端()0=x 固支,另一端()l x =简支。

承受轴向拉力N ,分布横向载荷()x q 以及端点弯矩l M 的作用。

●控制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以梁的挠度w 表示)q Nw dx w d EJ dxd q dx w d N dx w d EJ dx d =⎪⎪⎭⎫ ⎝⎛-⇐=-⎪⎪⎭⎫ ⎝⎛2222222222 支)基本边界条件(广义固处:在处:在⎪⎭⎪⎬⎫=====lw w l x dx dw w w x 00,0ϕ 0)(22=+=-l lM M M dxwd EJ 自然边界条件● 称谓:把满足方程及全部边界条件的挠度叫真实挠度,精确解;把满足基本边界条件但不满足微分方程和自然边界条件的挠度叫(变形)可能挠度。

i) 最小势能原理(变分原理)● 把载荷看作是不变的已知函数,把挠度看作是可变的自变函数。

● 整个系统的势能包括三部分: (1) 梁的应变能:⎪⎭⎫⎝⎛⇐⎪⎪⎭⎫ ⎝⎛=∏⎰⎰θMd dx dx w d EJ l b 212102222(2) 轴向应变能:⎰⎪⎭⎫⎝⎛=∏l Ndxdx dw N 02221+d w 222111⎪⎭⎫ ⎝⎛≈-+⎪⎭⎫⎝⎛=-dx dw dx dw dxdxds(3) 横向载荷势能:()l w M qwdx l lp'+-=∏⎰0(4) 系统总势能∏:()⎰'+⎪⎭⎪⎬⎫⎪⎩⎪⎨⎧-⎪⎭⎫ ⎝⎛+⎪⎪⎭⎫ ⎝⎛=∏ll l w M dx qw dx dw N dx w d EJ 022222121 * 除w 为可变外,其余变量假定为已知的不变量。

● 最小势能原理:在所有变形可能的挠度中,精确解使系统的总势能取最小值。

●由于()w ∏是w 的二次函数,不用变分法而用较初等的方法也能作出数学证明。

证明过程:设()x w 是精确解,它满足微分方程及所有边界条件。

设()x w k 是某一变形可能的挠度,仅知道它满足:lw w l x dxdww w x =====处:在处:在00,0ϕ 令:()分是一有限量,而不是变w ww w w w w k k ∆∆+=⇒-=∆当0→∆w 时,才是w 的变分。

由上式关系知w ∆满足: 在0=x 处,0,0='∆=∆w w 在l x =处,0=∆w 与k w 相应的总势能:()()l w M dx qw dx dw N dx w d EJ w k l l k k k k '+⎪⎭⎪⎬⎫⎪⎩⎪⎨⎧-⎪⎭⎫ ⎝⎛+⎪⎪⎭⎫ ⎝⎛=∏⎰022222121 ()()()()()w w w w w w w k ∆∏+∆∏+∏=∆+∏=∏⇒211,2后项取加号,是为着能够得到自然边界条其中:()()l w M dx w q dx wd dx dw N dx w d dx w d EJ w w l l'∆+⎪⎪⎭⎫ ⎝⎛∆-∆+∆=∆∏⎰0222211,2 ()⎰⎪⎭⎪⎬⎫⎪⎩⎪⎨⎧⎪⎭⎫⎝⎛∆+⎪⎪⎭⎫ ⎝⎛∆=∆∏ldx dx w d N dx w d EJ w 022******* Note :w w ,∆满足基本边界条件,可得 (功的互等定理)()⎰⎰⎪⎪⎭⎫⎝⎛∆+∆='∆-∆lll dx dx dw dx w d N dx w d dx w d EJ l w M wdx q 002222 ✶ 功的互等定理:第一组力在第二组位移上所做的功等于第二组力在第一组位移上所做的功。

(真实力状态关于虚拟位移作功;虚拟位移产生的虚拟力关于真实位移作功)此式表明:()0,11=∆∏w w ()()()w w w k ∆∏+∏=∏⇒2由()w ∆∏2的算式,当0≥N 时,()02≥∆∏w 或当0<N (轴受压)未达到临界压力时,()02≥∆∏w 。

所以: ()()w w k ∏≥∏式中的等号只有在w ∆为刚体位移时才能成立(即弹性能仅为零的情况)。

以上即是证明的最小势能原理。

✶ 上述的证明可普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边界条件;也适用于其他复杂弹性力学体系。

✶ 精确解既然是使总势能取最小值,那么必有:()0=∏w δ即:()[]()00222222='+''+⎥⎦⎤⎢⎣⎡--⎪⎪⎭⎫ ⎝⎛=∏⎰l w M l w EJ wdx q dx wd N dx w d EJ dx d l lδδδ q dx w d N dx w d EJ dx d =-⎪⎪⎭⎫ ⎝⎛⇒222222()0=+''l M l w EJ (正好补足了可能挠度尚未满足的边界平衡条件)所以,最小势能原理与平衡条件(边界及内部)完全等价。

✶ 说明:尽管变分法与原问题的微分方程系统等价,但具体求解时,变分法涉及的导数阶次要低(这是能量法的优点,求得的解可能满足微分方程的连续性要求,也可能不满足)。

✶ 能量逼近解(不是真解)不能满足力的自然边界条件(选取可能位移时一般很难取得满足力的边界条件,故一般情况有限元不能获得满足力边界条件的解)。

从这点上看,只能是近似解。

当然,如果在满足力的边界条件的那些函数集合中选,则解的精度要大大提高(即更为逼近)。

强调三点:✶ 上述证明的是真实挠度使 系统 势能取最小值。

✶ 又通过变分法证明了系统能量的极值曲线满足梁的微分控制方程(平衡方程)。

需要深入认识的是:系统能量泛函中要求的挠度为可能挠度(即满足连续性与位移边界条件的曲线,但不满足微分方程);变分的结果恰使极值曲线应满足微分方程及自然边界条件,补足了真实解的所需条件(理论上的等价性)。

微分方程解与能量泛函解对函数连续性的要求是不同的,故能量方法对函数的连续性要求较放松。

以后在广义变分原理中会看到对解函数的连续性要求更低。

ii) 用Ritz 法求解梁的弯曲问题考虑:0=x 端固支,l x =端简支,变剖面梁在轴向拉力和横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求挠度函数(当EJ 为变数时很难求解精确解)。

求解:设挠度表达式为:∑=+=ni i i w 10ϕξϕ式中,0ϕ是变形可能的某一特解,即0ϕ和dxd 0ϕ是x 的连续函数,且满足下列非齐次的位移边界条件:在0=x 处,0000,ϕϕϕ==dxd w 在l x =处,l w =0ϕi ϕ为n 个适当选定的变形可能的齐次解,即i ϕ和dxd iϕ都是x 的连续函数,并且满足齐次的位移边界条件,即:在0=x 处,0,0==dxd ii ϕϕ 在l x =处,0=i ϕi ξ是n 个待定常数。

改成用矩阵表示(便于计算机运算及与有限元方法对比)记:ϕ()T n ϕϕϕ,,,21 = ξ()Tn ξξξ,,,21 = +=0ϕw ξϕT未定系数矢量ξ由最小势能原理确定。

(1) 代入能量泛函: ()⎰⎪⎭⎪⎬⎫⎪⎩⎪⎨⎧-⎪⎭⎫ ⎝⎛+⎪⎪⎭⎫ ⎝⎛=∏ldx qw dx dw N dx w d EJ w 022222121 (2)代入w 的计算举例:=⎪⎪⎭⎫ ⎝⎛222dx w d (0ϕ''+ξϕT '')(0ϕ''+ξϕT'') ()0202ϕϕ''+''=ξϕT ''+(ξϕT ''ξϕT '') Note :① ()2ϕ''代入积分式后成为常数,对变分无意义,故可在变分意义下忽略掉。

② (ξϕT ''ξϕT '')∑∑∑∑''''=''''=jj j i ii jj j ii i ξϕϕξξϕξϕ∑∑∑===iii i jj ij i Q A ξξξξξξA Q T T =[]j i ϕϕ''''=A ϕϕ''⊗''= ()ξϕϕξT T ''•''=⇒原式③ 同理得其他项的计算结果。

最终有:ξξξT F G K -+=∏)(21N T(刚度矩阵)TlTdx dxd dx d EJ K K K =⇒⋅=⎰02222ϕϕ(几何刚度矩阵)TlTdxdxd dx d G G G =⋅=⎰0ϕϕ ()(⎰⎰-'-=ll lEJ l M dx q 00ϕϕF 202dx d ϕ22dx d ϕ20dx d N ϕ+dx dxd )ϕ(3) 计算 ⇒=∏0δξ∂∏∂0=⎭⎬⎫⎩⎨⎧∂∏∂==ni i ,,2,1 ξ ()()()F F 0F G K G K TTTT N N ξξξξξ==-⎥⎦⎤⎢⎣⎡+++=∂∏∂221注意求导运算的规则:在行乘列的数中,对行变量求导,列向量不变;对列向量求导得行向量的转置。

同时注意到上式中的矩阵对称性,即:()[]()ξξG K G K N N T T +=+2121于是得:()0F G K =-+=∂∏∂∴ξξN ()F G K =+⇒ξN上面的计算推导显粗,细做: 令: ()TK K KG K ==+N∑∑∑-=∏∴i ii i j j ij i F K ξξξ21021=∂∂-⎥⎦⎤⎢⎣⎡∂∂+∂∂=∂∏∂∑∑∑∑∑i k i ii j k j ij i i j j ij k i k F K K ξξξξξξξξξ 021=-⎥⎦⎤⎢⎣⎡+=∑∑∑∑iik i i j i jk ij i j ij ik F K K δδξξδ⇓ 记号Kronec sr s r rs ⎩⎨⎧≠==01δ021=-⎥⎦⎤⎢⎣⎡+=∂∏∂∑∑k j i i ik j kj k F K K ξξξ ∑∑∑==⇒=jj kj ii ki ii ik ki ik K K K K K ξξξ ⇓==-=∂∏∂∴∑nk F K jk j kj k ,,2,10 ξξ()(刚度方程)FξG K 0F K =+⇒=-N ξ Ritz 法中的关键取决于可能挠度n ϕϕϕ,,, 10的选取是否恰当。

若问题中的位移边界条件是齐次的,则00=ϕ; 若问题中的位移边界条件是非齐次的,0ϕ不可少。

若级数的前n 项已颇接近精确解,级数的后几项只起“修正”作用,那么少取几项也能解决问题。

反之,级数的前n 项与精确解相差颇远,则加重了后面各项的“修正”负担,那么级数项只好取得多一些。

iii ).有限元素法求解梁的弯曲问题 基本步骤:① 先将梁分割成若干个(如n 个)有限单元。

② 构造单元的无量纲局部坐标系(用于几何构造) 取第e 个元素分析(如右图)e j i l x x =-取无量纲局部坐标系: ,11(),()01e i e i e e e e x x x x l l αβαβ=-=-≤≤ 线性构造几何坐标:i e j e k i x x x x αβξ=+=∑ (后者为规范式)局部坐标实际上为坐标基函数(也称形状函数,或参数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