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夏特列原理之美

合集下载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的提出者就是著名法国物理化学家亨利·路易·勒夏特列,但是荷兰化学家、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特霍夫也几乎同时提出了该原理。

或者说,勒夏特列原理其实是勒夏特列和范特霍夫同时独立提出的。

这个原理的发现来源于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挪威化学家古德贝格和瓦格提出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质量作用定律。

1877年,范特霍夫提出化学反应速率代替意义模糊的“化学亲和力”。

化学家渐渐的对化学平衡有了较一致的看法: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动态平衡。

勒夏特列研究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即高炉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的反应,大多数工程师都认为反应产物是铁和二氧化碳,而分析结果则表明,从炉顶逸出的气体中还存在着相当量的一氧化碳。

有些工程师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作用得不完全,将高炉加高使反应完全,但事实表明,这种做法根本无济于事,高炉气中一氧化碳的比例没有下降多少。

勒夏特列则认为,这是由于以下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而氧化铁恰恰就是这一正向反应的催化剂,因而高炉气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是不可避免的。

勒夏特列和他的助手们从大量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实验现象:氯化铝发生热分解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逐渐增大,又知道这是一个吸热反应,显然热量可以促进这个分解过程的进行。

于是有了一个结论:提高温度利于吸热反应的进行;反之降低温度利于放热反应的进行。

(其实这个推论是没有区分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提高温度是增加了活化能,分子碰撞的机会增加,反应速率将增大,是缩短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并无多大的联系。

)正在勒夏特列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1884年,范特霍夫从理论上推导出动态平衡原理:对于一个处于平衡态的可逆反应,当体系的温度升高时,平衡向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这对勒夏特列的研究有莫大帮助。

接着勒夏特列研究了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与温度的影响类似。

勒夏特列——精选推荐

勒夏特列——精选推荐

...勒夏特列本生因本生灯(酒精喷灯),李比希因李比希冷凝管而名垂千古;费林试剂(检验醛基)格劳贝尔盐(芒硝)以被发现的物质来纪念伟大的化学家;后继者在探索化学反应的密林里用先驱者留下的标志作为反应名称,如伍兹反应、格林反应;在攀登陡峭的化学高峰时,后辈在先贤凿下的阶梯上镌刻着伟大的名字如杜隆-珀替规则、杜安-马居尔方程;勒夏特列因提出勒夏特列原理而著名,原理用在勒夏特列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就象为他量身定做一样,勒夏特列是事事追根求源的人,他对国家、事业、学生、对从事教学和研究的研究所,都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做事做人力求尽善尽美,容不得“差不多”。

他这些优良品质来源于孩提时代。

一、家学渊源勒夏特列1850年10月8日生于法国巴黎,其外祖父皮埃尔•杜兰德(Pierre Durand)是对改进水泥有浓厚兴趣的建筑师,早在勒夏特列6岁时,外祖父带他去外祖父的实验炉前,并让他亲身体验点燃熊熊炉火的激动。

勒夏特列的父亲路易斯( Louis Le Chatelier) 是著名的工程师,曾出任法国的矿业总监,负责在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的铁路修建,并起核心作用。

因其是坚定的共和党人,当拿破仑复辟做皇帝他被迫从政府退职。

路易斯对冶金学有突出的贡献,他同W.西蒙斯(William Siemens)一起致力于改进开放式炉床的炼钢炉,同塞恩斯-克劳热戴维利(H.Sainte-Claire Deville)合作从事铝的提炼。

那些与路易斯合作的科学家连同著名的化学家薛瓦瑞尔 (Chevreul)和杜马(Dumas)经常造访勒夏特列家,他们鼓励勒夏特列学好化学。

勒夏特列的母亲伊利莎白(Elisabeth)出身名门,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受家庭熏陶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培养他们有规律的生活起居。

并分配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他们具有高度的自制力和讲求效率习惯,要他们爱好诗歌文学。

后来勒夏特列兄弟五人都学有所成。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由法国数学家勒夏特列在18世纪提出的。

该原理是指,如
果一个无穷级数的各项逐项趋于零,并且级数的部分和有界,那么
这个级数就是收敛的。

这个原理在数学分析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对于理解级数的性质和收敛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上,级数是指将无穷多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

如果一个
级数的各项趋于零,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级数的部分和来判断级数
的收敛性。

勒夏特列原理告诉我们,当级数的各项趋于零时,并且
级数的部分和有界时,这个级数就是收敛的。

这一定理为我们提供
了判断级数收敛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物理学中,勒夏特列原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热力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无穷级数的计算,而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这些级数的收敛性,从而得到正确的物理结论。

在工程学中,级数的收敛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许多工程问题的解决。

勒夏特列原理的证明是基于数学分析中的极限理论和数学归纳法。

通过对级数部分和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勒夏特列
原理的证明过程。

这一定理的证明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对数学分析
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勒夏特列原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定理,它为我们判断级
数的收敛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在数学分析、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更好地
掌握级数的性质和收敛条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数学工具。

勒夏特列原理的生活上的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的生活上的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相关文章:化学家巡礼-勒夏特列再读勒夏特列原理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学生毕业时说,你可以忘记化学中的很多东西,但不要忘记勒夏特列原理!在高中时,勒夏特列原理给我带来过很大的烦恼,因为它仅仅是个定性的理论,难以在计算中运用,所以用起来很不爽,不过我还是默默地记住了它。

最近,再想想勒夏特列原理,发现它的美在于非常的概括,不仅仅在化学方面,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自己行为的判断上,勒夏特列原理也可以帮我理清纷繁的思绪。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讲的是平衡的变动机理,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有时回过头来想想很多事情的发展轨迹完全映照了勒夏特列原理。

前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就业的困难和大量的失业人群,公务员以工资稳定、福利健全等优势瞬间成为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说的化学一点,公务员这份职业打破了社会求职环境的平衡。

之后,公务员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抨击,公车私用、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受到了各方面的监督,监察部门下放多了文件并进行了多次的抽查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如今公务员的职业比起以前来真的是日薄西山,虽然福利还是很好,但是累得半死,和一般的职业相比的优势也是几乎无存。

也是在2008年,楼价飞涨,整个社会马上就开始了对房价的调整。

一方面是打压房价,另一方面是涨工资、涨物价,使得各方面的价格水平也涨点上去。

说的白一点:房价都涨了,我们也要跟着涨,不能落后太多。

同样,如果在一个大家都很懒散的寝室里,突然有个人变得疯狂学习,那么我想整个寝室的人也会被带起来的,不会落后太多。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某段时间疯狂的工作,身体会跟不上,那么整个人的身体就会反抗,通过体力不支等方式减少你的工作量。

如果你要改变什么,那么切记缓缓而行、近乎无为而治,用渐变的方式慢慢的完成——在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后,再施力,再渐变、再施力……这样你花费的力气就会小很多,受到的阻力也会少很多,这样的做法是我非常欣赏的,颇有《易经》中“潜龙勿用”的思想和《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倘若急功近利,难免事倍功半。

勒夏特列原理与愣次定律带来的启示

勒夏特列原理与愣次定律带来的启示

勒夏特列原理和愣次定律带来的启示1833年,楞次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人教版物理教材将楞次定律表述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888年勒夏特列提出平衡移动原理: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平衡的移动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总会留下条件改变的痕迹。

人教版化学教材将勒夏特列原理表述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两种科学思想的相似性,让喜欢动脑的同学大呼过瘾。

两者在学习时段上也很接近,理解了楞次定律,就很易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理解了二者,则对科学思想有了融会贯通之感。

楞次定律的关键在“阻碍”二字,所以楞次定律可理解为: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显然不能将“阻碍”理解为“阻止”。

同样勒夏特列原理的关键在“减弱”二字,它包含着移动方向和数量变化两方面的“减弱”。

显然也不能将“减弱”理解为“减除”。

楞次定律、勒夏特列原理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总是要想维持原来固有的状态。

即当固有状态由于某种“力量”改变时,必然产生一种“反力量”阻止原有状态的变化。

其规律的核心本质还是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外界条件对平衡的破坏是通过改变体系内物质组成和能量来实现的,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不管体系本身如何调节,都不能将向封闭体系内加入的物质或能量完全消除,也不能使损失的物质或能量完全弥补,所以说,这种改变只能被减弱而不能被完全消除。

体会规律,感受科学之真,思想得到升华。

启示一:上升到哲学层面1.变化的方向。

如果这些定律被违背,就有可能制造出永动机来。

对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思考

对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思考

对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思考
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是描述化学平衡的重要原理,它表明当一个化学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外界条件改变,系统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反应,以恢复平衡状态。

应用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的行为和特性。

例如,如果我们在一个平衡反应中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会向消耗更多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恢复平衡状态。

另外,如果我们增加了反应温度,反应会向吸收更多热量的方向移动,以抵消外界条件的影响并恢复平衡状态。

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行为,并有助于我们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

在化学工业中,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也很广泛,因为工业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效率,以提高产品产率和质量。

勒夏特列原理理解

勒夏特列原理理解

勒夏特列原理理解《聊聊勒夏特列原理理解的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勒夏特列原理。

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武林秘籍,而是化学世界里一个超有意思的存在呢!咱先说说这个原理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系统如果发生了变化,它就会想法子去对抗这个变化,努力往回“找找平衡”。

就好像是一个倔强的小孩子,你非要让他往左,他就偏要往右折腾一下。

你瞧,就跟咱生活中的好多事儿一样。

比如说,你最近加班特别多,累得不行,那你的身体就会给你发出各种信号,让你赶紧休息休息,这就是身体在努力找回平衡呢!就像勒夏特列原理里说的系统要对抗变化一样。

再比如说,天气突然变冷了,我们会赶紧穿上厚衣服,这也是我们在对抗这个环境的变化呀,努力让自己舒服点,和那个系统一样,不想让自己变得太“反常”。

记得我以前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对于这个原理可是印象深刻得很呐!每次看到那些反应因为某个因素变化了,然后整个实验就开始变得“调皮”起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就像是在跟我玩捉迷藏似的。

我心里就想:嘿,你个小调皮,还挺有个性哈,我非得把你搞清楚不可!然后呢,当我终于理解了勒夏特列原理之后,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钥匙。

哇塞,原来那些看似混乱无章的反应背后都有这么个“小心思”在里面。

其实啊,不只是化学世界,生活中好多事情都能看到勒夏特列原理的影子。

感情也是这样,两个人相处,如果一方变了,那另一方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来维持平衡。

工作中也是一样,市场环境变了,企业就得赶紧调整策略来应对。

总之呢,勒夏特列原理就是这么个神奇又有趣的存在。

它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很多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的本质,让我们在面对变化时能更加从容不迫,知道该如何去应对。

所以啊,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原理,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能帮你解决一个大难题呢!哈哈,大家有没有同感呀?快来一起聊聊吧!。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因可预测特定变化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所以有助于化学工业的合理化安排和指导化学家们最大艰度地减少浪费,生产所希望的产品。例如哈伯藉助于这个原理设计出他的从大气氮中生产氨的反应,这是个关系到战争与和平的重大发明,也是勒夏特利埃本人差不多比哈伯早二十年就曾预料过的发明。勒夏特利是发现吉布斯的欧洲人之一,又是第一个把吉布斯的著作译成法文的人。他象鲁兹布姆一样,致力于通过实验来研究相律的含义。他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八十六岁了,备受尊敬,子孙满堂。
光学高温计
勒·夏特列对水泥、陶瓷和玻璃的化学原理很感兴趣,也为防止矿井爆炸而研究过火焰的物化原理。这就使得他要去研究热和热的测量。1877年他提出用热电偶测量高温。这是由两根金属丝组成的,一根是铂,另一根是铂铑合金,两端用导线相接。一端受热时,即有一微弱电流通过导线,电流强度与温度成正比。他还利用热体会发射光线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测量高温的光学高温计。
勒夏特列编辑词条编辑摘要
1850年10月8日勒·夏特列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化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从事跟化学有关的事业和企业,当时法国许多知名化学家是他家的座上客。因此,他从小就受化学家们的熏陶,中学时代他特别爱好化学实验,一有空便到祖父开设的水泥厂实验室做化学实验。
勒·夏特利埃的大学学业因普法战争而中途辍学。战后回来,决定去专修矿冶工程学(他父亲曾任法国矿山总监,所以这个决定可以认为是很自然的)。
4勒夏特列原理
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尔闻名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可以使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转化率达到或接近理论值,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并无实效的方案(如高炉加高的方案),其应用非常广泛。

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勒夏特列原理是什么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种用于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基本原理。

该原理由两个方面组成:1)理想气体的状态可以由其压强、体积
和温度来完全描述,即压强-体积-温度关系,也被称为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2)在恒定温度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
比的关系,即压强与体积的乘积呈常数。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当压强增加时,体积减小;当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

同时,当压强和体积保持不变时,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关系,即当温度增加时,体积增大;当温度减小时,体积减小。

勒夏特列原理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基础,也可以用于解释理想气体的多种性质和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勒夏特列原理经常被用来计算气体的性质和变化,例如计算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勒夏特列定理

勒夏特列定理

勒夏特列原理
哎呀,说起这个勒夏特列原理,咱们得用点儿接地气的话来摆一哈。

你晓得不,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红油滚滚,辣椒花椒齐上阵,那味道,巴适得板!但是啊,你要是一股脑儿把料全倒进去,嘿,锅儿怕是要“翻天”了,这就是个平衡的问题。

勒夏特列原理,说白了,就是讲个“啥子多了就压啥子”的道理。

比如说,你往火锅里加多了水,那味道就淡了,咋办?加点料,重新找平衡嘛!这就像化学反应里头,温度高了、压力大了,或者反应物浓度变了,系统就会自动调整,尽量让自个儿回到那个舒服的状态,也就是平衡状态。

咱们生活中也到处是这个理儿。

比如,你家里头养花,水浇多了,花儿就遭不住,得赶紧松土、晒太阳,帮它找回那个生长的平衡点。

再比如,工作累了,你得休息会儿,不然身体就要抗议了,这也是在找身体和工作的平衡点嘛。

所以说,勒夏特列原理不光是科学家的事儿,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也得懂得这个道理。

遇到事情,多想想怎么调整,怎么找到那个最舒服、最合适的平衡点,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安逸得很!。

勒夏特列原理的工业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的工业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的工业应用1. 概述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勒夏特列效应(Le Chatelier’s principle),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该原理指出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外界影响后,系统会倾向于以一种方式调整自身,抵消外界的干扰,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勒夏特列原理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业应用。

2. 化学反应的控制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反应的控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可以影响反应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例子:•温度的调节: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温度升高时,系统会倾向于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可用来促进需吸热的反应。

相反,降低温度则可促进需放热的反应。

许多化学工业过程中利用了这一原理,如合成氨、合成甲烷等。

•压力的控制: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压力增大时,系统会倾向于减少压力。

因此,对于反应生成物物质的摩尔数比较大的反应来说,增加压力将促进反应生成更多生成物。

而对于反应生成物物质的摩尔数比较小的反应来说,减小压力将促进反应生成更多的反应物。

工业上常用的一些反应,如合成氨和硫酸制备等,就是通过改变压力来控制反应平衡的。

•浓度的调整: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某种化学物质浓度增加时,平衡系统会偏向生成较少的该物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平衡。

例如,工业上常用的一些酸碱中和反应、金属电镀等过程就是通过调整浓度来实现的。

3. 温度的控制勒夏特列原理在温度的控制过程中也有应用。

•反应温度的选择:勒夏特列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改变温度将会导致反应方向的改变。

因此,在工业反应中,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反应温度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合成氨的工艺过程,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可以使反应得到较高的转化率。

•热量的回收利用: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反应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勒夏特列原理告诉我们,当系统受到外界影响时,会倾向于以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方式调整自身以达到新的平衡。

勒夏特列原理的例子

勒夏特列原理的例子

勒夏特列原理的例子勒夏特列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揭示了热力学系统中熵增加的方向。

这个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更好地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水壶烧水来解释勒夏特列原理。

当我们将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时,水温会逐渐升高,这是因为热量从火炉传导到水壶中,使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在这个过程中,水壶内部的熵会逐渐增加,因为水分子的无序程度增加了。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熵增加是一个自然趋势,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熵会不断增加。

另一个例子是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融化成水。

在这个过程中,冰块分子的有序程度减少,而水分子的无序程度增加,导致系统的熵增加。

这也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要求,系统的熵在这个过程中会增加。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汽车引擎的工作过程来解释勒夏特列原理。

当汽车引擎在工作时,燃料被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燃料的能量被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热量。

这个过程中系统的熵也会增加,因为燃料的有序能量被转化为无序的热能,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来解释勒夏特列原理。

比如,一杯热水会自然冷却,热物体会自然向冷物体传热,这些都是热力学中熵增加的例子。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熵增加是不可逆的趋势,这些自然现象也都符合这个原理的要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揭示了热力学系统中熵增加的方向,这对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些例子,大家能对勒夏特列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俗处理勒夏特列原理

通俗处理勒夏特列原理

通俗处理勒夏特列原理“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

”(杨振宁)化学式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自然科学,是一个充满美感的和谐体。

在化学教学中,将化学所蕴涵的美充分地显露出来,变为化学教学的美,就会具有强大得感召力。

形象化是化学教学的艺术元素之一。

教学中只有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形象性的描述与生动的修辞等,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感性化,学生才容易理解。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就越要用形象的描述,除了借助直观的实验之外,特别是当学生面临的新知识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概念时,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可感知的知识结构比如熟知的各种事实、日常生活经验中,找出某种相似性,那么抽象的知识就可以很好的被理解和掌握。

从另一方面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越是困难,学生越有征服欲,越是重难点,学生越想要学好他,但如果太难,太抽象,学生可能就放弃了,而如果这样的知识是在比较轻松地情况下被掌握,学生获得的喜悦将会是巨大的,从而会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与决心。

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学习的一个分化点,属于抽象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把它生活化处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条良好途径。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平衡移动是令学生头痛的一个理论,如何能让学生接受并很好的应用这个理论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以下就是笔者近几年在教学中做的一些通俗的处理方法。

一、处理方法1、逆反心理原理勒夏特列原理也就是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就如人的叛逆心理一样,你想改变条件,它偏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说这是化学反应自身具有的一种修复能力。

对可逆反应A(g)+B(g) C(g)+D(g)△H<0改变浓度:如在密闭且体积一定的容器中增加反应物,则A或B得浓度增加,利用逆反心理作用,反应要减少反应物浓度,而要减少反应物浓度,必然要朝正反应方向进行。

所以结论是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完整版).ppt

勒夏特列原理(完整版).ppt

练习: (06江苏)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 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 变化规律,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的平衡体积分数
T2 T1
C、ΔH>0,T2>T1或 ΔH<0,T2<T1
B起始浓度
反应III:3A(g)+B(g) 2最C新.课(g件)
9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复习小结: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 向 正方向 移动。 其影响结果都是V正>V逆, 从速率—时间图像分析: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v V正
V正 V逆
V逆 增大反V正
V逆
V逆
减小生成物浓度 t 1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实际上工业合成氨的条件为:温度约450 OC,压强 200~500大气压,使用催化剂,还把反应生成的氨 气及时分离出来。通过增大氮气的的浓度来提高氢 气的转化率。
最新.课件
11
最新.课件
12
t
应物气体较多,正反应 受影响较大,因此增大
最新.课件较多,导致V正>V逆
3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复习小结: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 吸 热的方向移动。
从速率—时间图像分析,对于正反应是吸热的反应:
v
V正
温度改变时,正逆反应 的速率都改变,但温度
V正
V逆
对吸热过程影响更大 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
V逆
速率都增大,但吸热过 程的增大更多,导致化
升高温度
t 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
动。
最新.课件
4
勒夏特列原理及应用

简述勒夏特列原理

简述勒夏特列原理

简述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是法国哲学家维拉勒夏特列在十九世纪早期提出的一种哲学原理,它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哲学的一种标准框架,也是建立起现代哲学理论的基础。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种解释客观世界的原理,它对对象的认识有着重要影响,表明了人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是有效鉴别哪些认识才能被接受的标准。

简单来说,勒夏特列的原理是一种思维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识别真理的准则。

勒夏特列原理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要素:“概念”和“排除”。

“概念”是指对对象的一般性的概念,它是有关这一物体的最基本的特征,具备一定的普遍性,能够表达出某种真理,、“排除”则是指用来排除某种认识不恰当或不准确的方法。

通过“概念”和“排除”,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用来鉴别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否正确,也就是把一个物的某些特定的属性排除在另一个物的概念之外,这样就可以辨别认识是否准确。

因此,勒夏特列原理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分析“概念”和“排除”来判断某一特定事物是否属于另一物体的概念;二是用“排除”来排除某种认识不恰当或不准确。

勒夏特列原理被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原理,它认为对事物的认识应以理性准则为根据,而不是以主观形式,而客观性也体现在认识中不可以把不属于某一物的特征也加入其中,这就使它与主观性的认识有所不同。

勒夏特列原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能够解释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架构,从而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获得更深入的认知。

勒夏特列原理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想框架,它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引导我们辨别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

温度的勒夏特列原理

温度的勒夏特列原理

温度的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是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的一部分,用于描述化学平衡受到外部条件变化时的响应。

勒夏特列原理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系统将会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但会通过某种方式来重新达到新的平衡。

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倾向于释放热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系统会采取行动来减少新生成热量的影响,例如反应会倾向于向吸热方向移动,或者吸热反应的速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会通过吸热反应来消耗额外的热量,以维持新的平衡。

2. 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化学反应倾向于吸收热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系统会采取行动来增加新生成热量的影响,例如反应会倾向于向放热方向移动,或者放热反应的速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反应会通过放热反应来产生额外的热量,以维持新的平衡。

总之,勒夏特列原理表明,温度变化会导致化学平衡位置的移动,以减少或增加热量影响,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勒夏特列原理的科学之美

勒夏特列原理的科学之美

勒夏特列原理的科学之美勒夏特列原理,中学课本上是这样写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化学之美不仅美在其外,更深藏于内。

化学原理、定律看似单调、抽象、枯燥,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化学原理与定律用高度简练、概括、准确的语言,揭示了大自然中纷繁复杂的物质变化。

这种高度凝炼的简约之美,是深奥的、理性的、智慧的,没有明显的感性形象,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体会,勒夏特列原理就是这样的一个原理。

化学之内在美源自其学科思想,化学的学科思想透射出科学之美。

我们把化学学科思想概括为以下3点:(1)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思想;(2) 守恒思想; (3) 动态平衡思想。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间的和谐、统一。

我们研究各类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当首先分析其结构、组成,继而赋之以科学推测,经历无数次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这一科学方法源自“内因在事物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哲学论断。

探索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引导学生思维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揭开氧化还原反应“得氧、失氧”及“化合价升降”的层层面纱,终于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得失或偏移”,自始至终无不渗透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透彻理解守恒思想的内涵,为指导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更为我们利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子守恒”等诸多关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带来了不尽的便利。

动态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勒夏特列原理是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具体化。

该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而且广泛应用于宇宙间的一切平衡体系。

从化学到物理学,从生物学到生理学,从经济学到社会学,无一不遵从“泛化的勒夏特列原理”——承受外加限制条件的系统具有反抗外加限制条件改变的能力。

以至有人说,人类的情绪也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你有一个快乐的系统,你若使之不快乐,它会自己找回快乐(if you have a happy system,and you make it unhappy,it will try to make itself happy again.)。

亨利·勒夏特列

亨利·勒夏特列

பைடு நூலகம்
这个原理可以表达为:“把平衡状态的某一因素加以 改变之后,将使平衡状态向抵消原来因素改变的效果的方 向移动。” 换句话说,如果把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置 于一个压力增加的环境中,这个体系就会尽量缩小体积, 重新达到平衡。
由于这个缘故,这时压力就不会增加得象本来应该增 加的那样多。又例如,如果把这个体系置于一个会正常增 加温度的环境里,这个体系就会发生某种变化,额外吸收 一部分热量。因此,温度的升高也不会象预计的那样大。 这是一个包括对古尔贝格和瓦格宣布的著名的质量作用定 律在内的非常概括的说法,并且它也很符合吉布斯的化学 热力学原理展。
盖-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热力学的 领域中去,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 的定律,那就是至今仍称为的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可以使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转 化率达到或接近理论值,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并无实效的 方案(如高炉加高的方案),其应用非常广泛。
盖-勒·夏特列原理
亨利·勒夏特列 / 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 Henri Louis)(1850~1936),法国化学 家。他对科学和工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以 及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发明了热 电偶和光学高温计,高温计可顺利地测定3000℃ 以上的高温。此外,他对乙炔气的研究,致使他 发明了氧炔焰发生器,迄今还用于金属的切割和 焊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夏特列原理之美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鲍林在学生毕业时说,你可以忘记化学中的很多东西,但不要忘记勒夏特列原理!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里,勒夏特列原理给我带来过很大的烦恼,因为她仅仅是个定性的理论,完全需要理性思维去思考,更何况当时老师好像把她和楞次定律放在一起作对比,天知道,物理已经是够折磨我的了,居然还这样比较,为了各种大家都懂得原因,我还是默默地记住了它。

然后不断做题,有一天,觉得突然物理也开了窍……最近,因为要给学生讲她,又把勒夏特列原理仔仔细细的捋了一遍,想从大学物理化学里面找出她的理论根据,把物化书翻了一遍,觉得不太现实。

然后,仔细查资料,慢慢想,发现它的美在于非常的概括,不仅仅在化学的四大平衡方面,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自己行为的判断上,勒夏特列原理也可以帮我理清纷繁的思绪。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讲的是平衡的变动机理,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有时回过头来想想很多事情的发展轨迹完全映照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在一个大家都很懒散的寝室里,突然有个人变得疯狂学习,那么我想整个寝室的人也会被带起来的,不会落后太多。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某段时间疯狂的工作,身体会跟不上,那么整个人的身体就会反抗,通过体力不支等方式减少你
的工作量。

如果你要改变什么,那么切记缓缓而行、近乎无为而治,用渐变的方式慢慢的完成——在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后,再施力,再渐变、再施力……这样你花费的力气就会小很多,受到的阻力也会少很多,这样的做法是我非常欣赏的,颇有《易经》中“潜龙勿用”的思想和《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倘若急功近利,难免事倍功半(摘抄)。

人与人、甚至是人与自己都是这样。

在一个平衡的系统中,若要做任何的变动都要仔细的拿捏。

仔细想想,在其他学科中,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及楞次定律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生物学上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为使某种生物更好地生存而人为地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造成该物种因丧失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而引起自身生存能力弱化,最终导致物种的退化,无不是勒夏特列原理的具体体现。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化学之美不仅美在其外,更深藏于内。

化学原理、定律看似单调、抽象、枯燥,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化学原理与定律用高度简练、概括、准确的语言,揭示了大自然中纷繁复杂的物质变化。

这种高度凝炼的简约之美,是深奥的、理性的、智慧的,没有明显的感性形象,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体会,勒夏特列原理就是这样的一个原理。

难怪大学老师总是说:化学人都含蓄,不喜争名,现在有点体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