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精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体系的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体系的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4e593d92b160b4e777fcf4b.png)
微生物治虫
➢ 通过菌类和病毒本身或提取物,使有害生物致病, 从而达到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产量最大的微 生物杀虫剂,能杀死150种鳞翅目害虫,如玉米螟 、棉铃虫等;广泛用于农、林、卫生害虫的防治。
➢ 杆状病毒,主要感染鳞翅目昆虫,被认为是重要而 安全的杀虫剂。目前进入大田推广或示范阶段的病 毒杀虫剂约20种,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是我 国第一个商品化且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选育和利用抗性植物品种
➢ 抗性作物选育途径 (1)传统方法:选种、系统选育和杂交选育 (2)诱变技术:利用理化诱变因子诱导产生抗性突变体,再 筛选出抗性个体。 (3)组织培养 (4)生物技术:将各种生物的抗性基因转入目标植物体内。
➢ 抗性作物品种的合理利用,适宜利用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培育多抗品种。
➢ 例如一种叫做草蛉的昆虫,专门捕食蚜虫,人工大量繁 殖草蛉,用来防治棉铃虫、蚜虫等害虫,效果非常好。 赤眼蜂、蜘蛛、瓢虫、食虫虻等都是害虫的天敌。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的生物可分为三类
➢ 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瓢虫、步行虫、畸 螯螨、钝绥螨、蜘蛛、蛙、蟾蜍、食蚊鱼、 叉尾鱼以及许多食虫益鸟等;
➢ 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农业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活史、生物学和生 态学特性,以至于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 指导实施是耕作防治成功的关键,改变农田环境使之不利于 害虫的生存。
1、调整作物布局 (1)合理设置植物田块 (2)轮作和间作 (3)栽种诱集作物 2、土壤耕作和培肥,改善土壤环境 (1)收获后和播种前的耕翻, (2)生长季节的中耕 (3)农田休闲和轮作绿肥,对寄主范围较窄,活动能力较差 害虫有效。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70128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8.png)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人为的采取相关手段和方法,减轻、干涉或防止病原物及害虫为害植物的过程称为植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日益深入,化学防治措施存在的弊端逐渐凸显。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逊(Rachel carson)针对高效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促使植物保护专家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问题的重新思考。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1972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环境质量委员会(CEQ)在《害虫综合治理》报告中,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针对单一依靠化学防治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防治策略。
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运用多种经济、安全、简单易行的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的水平之下,防治费用最低、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大、对植物和环境的不良作用最小,既有效地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又确保对农业生态最大限度的保护,创造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即力求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及原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如下:①共存哲学。
综合治理的基础哲学是共存哲学、容忍哲学。
在通常情况下,有害生物无须彻底消灭,只需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
保留少量害虫可以使其成为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体系的多样性,以期达到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害虫数量的目的。
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在入侵初期,存在彻底消灭的可能时,不排除使用消灭手段根除,以免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②节制用药。
综合治理策略主张节制使用有机化学防治药剂。
尽最大可能减少化学防治手段给环境及产品造成的污染。
③重视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
综合防治策略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有害生物的调控作用,重视作物自身的耐受补偿能力及生物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941e4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7.png)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效果,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二、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病原菌、线虫、螨类等。
它们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影响树木生长:林业有害生物通过取食、寄生、繁殖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早衰甚至死亡。
2.破坏森林生态平衡: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扩散,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3.引发次生灾害:有害生物危害导致的树木死亡、生长不良等现象,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
4.影响人类健康:部分林业有害生物还能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疫与监测技术检疫与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苗木、种子、木材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同时,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资源,通过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长效、无污染等特点,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如诱杀、捕杀、隔离、高温处理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局部和应急防治。
4.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广谱等特点,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36477b5901020206409c4b.png)
十字花科根肿病
十字花科褐腐病
各种菌核病
白菜细菌性病害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
虫传病毒病(甜椒病毒病)
番茄根结线虫病
茄棒孢叶斑病
甘蓝枯萎病
斜纹夜蛾成虫
斜纹夜蛾幼虫
甜菜螟成虫
瓜类黑星病
油菜病毒病
豆蚜危害扁豆
二、综合治理的概念
综合防治的对象最初仅指害虫,其后发展到病虫害,现代综 合防治对象的范围扩大到一切危害植物的生物,称为有害生 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 简称IPC),亦称为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或有害 生物综合管理。我国自70年代迄今,仍习称综合防治。
(一)关于综合防治概念的发展
1、国外IPM的发展
回顾害虫防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害虫防治采用一种或几 种措施,并要求做到消灭害虫。对防治措施应用时,极少考 虑措施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更不用说去注意对生态系统的破 坏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DDT有机化合物的研制和使用以及随之 而来的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制剂问世,由于它们 的广谱、高效、速效、成本低廉、使用简便以及对短期内能 迅速将发生猖獗为害的害虫及时扑灭的效果,因此在一个时 期内,使人们普遍认为化学防治是解决害虫防治问题的唯一 有效方法。其它传统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冲击而 几乎摒弃。这一种情况延续到60年代。
园艺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袭击 , 使其失去观赏,食用价值及绿化效果, 甚至引起整 株死亡, 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一、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 设施蔬菜面积增加, 病虫害的发生实现周年循环, 老病虫发生频率 增加, 新病虫不断出现检疫对象。经过调查, 各类蔬菜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500多种, 发生 危害较重的有50 多种, 如瓜类蔬菜霜霉病、 白粉病, 茄果类蔬菜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 叶霉病, 蔬菜上的蚜虫、叶螨、粉虱、斑潜蝇 等病虫害发生频率明显偏高, 危害严重; 黄瓜 绿班驳病毒病传到我国。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https://img.taocdn.com/s3/m/ddc27fec8bd63186bcebbc34.png)
性比寄生蜂中一般雌蜂多于雄蜂。
一般情况为雌蜂在适宜的寄主上产卵,后代多发育为雌蜂,如在不适宜的寄主上产卵,则后代多发育为雄峰。
寄主的麻痹现象有些外寄生的寄生蜂在寄主体上产卵之前,用产卵管螫刺寄主并注入毒液使其麻醉。
有些寄主麻醉后可恢复活动,有些则永久麻醉。
(2)寄生蜂的重要类群姬蜂总科 Ichneumonoidea 寄生蜂种类较多的类群。
以姬蜂科、茧蜂科、最常见。
是生物防治中重要天敌。
我国水稻害虫的200多种寄生蜂中姬蜂科、茧蜂科种类占一半以上。
蚜茧蜂科也相当普遍和重要。
姬蜂科亚科的寄主范围————————————————————————————亚科寄主范围亚科寄主范围————————————————————————————长尾姬蜂亚科鳞翅目幼虫和蛹、柄卵姬蜂亚科外寄生鳞翅目及叶蜂幼虫鞘翅目、膜翅目幼虫寡节姬蜂亚科寄生叶蜂幼虫凿姬蜂亚科木材蛀虫栉姬蜂亚科内寄生鳞翅目幼虫齿胫姬蜂亚科叶蜂,内寄生分距姬蜂亚科小鳞翅类,单寄生短须姬蜂亚科象甲科瘦姬蜂亚科鳞翅目,内寄生菱室姬蜂亚科鳞翅目、姬蜂、茧蜂的茧,全部重寄生盾脍姬蜂亚科鳞翅目,内寄生肿跗姬蜂亚科鳞翅目,内寄生梨姬蜂亚科天牛等蛀木甲虫茎姬蜂亚科茎蜂蚜蝇姬蜂亚科蚜蝇,内寄生姬蜂亚科鳞翅目蛹,内寄生———————————————茧蜂科亚科的寄主范围————————————————————————————亚科寄主范围亚科寄主范围————————————————————————————茧蜂亚科鳞翅目、鞘翅目、叶蜂、矛茧蜂亚科鳞翅目、膜翅目幼虫,外寄生瘿蚊幼虫、外寄生柄腹茧蜂亚科蛀木鞘翅目幼虫、外寄生内茧蜂亚科鳞翅目幼虫、内寄生反颚茧蜂亚科双翅目、内寄生潜蝇茧蜂亚科双翅目、内寄生蚊茧蜂亚科蚊成虫,内寄生探茧蜂亚科叶蜂幼虫、内寄生三盾茧蜂亚科豆象、叶甲幼虫,内寄生优茧蜂亚科鞘翅目成虫、半翅目及鳞翅目幼虫、内寄生长茧蜂亚科蛀木鞘翅目幼虫、内寄生小腹茧蜂亚科鳞翅目幼虫,内寄生长须茧蜂亚科鳞翅目幼虫,内寄生角室茧蜂亚科鳞翅目幼虫隐腹茧蜂亚科鳞翅目幼虫,内寄生甲腹柬蜂亚科鳞翅目卵-幼虫,内寄生—————————————————————————————————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少数为植食性外,其他均为寄生性种类,少数兼有捕食习性。
有害生物治理方案
![有害生物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14a4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3.png)
有害生物治理方案引言有害生物是指对农田、林地、果园以及城市绿化等种植区域及其周边环境造成危害的生物。
有害生物的存在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林木衰弱甚至死亡,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害生物治理方案对于维护农田生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有害生物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案,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1. 蚜虫治理方案蚜虫是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之一,对大豆、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具有严重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蚜虫治理方案:•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蚜虫数量。
常用的天敌有瓢虫和食草昆虫等,它们能够捕食蚜虫以维持害虫种群的平衡;•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蚜虫防治。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根据农作物种类和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剂,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 田鼠治理方案田鼠是世界各地农田的常见有害生物,它们以农作物的地下茎、根部和地下器官为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田鼠治理方案:•机械防治:利用捕鼠夹、鼠夹和穴鼠夹等工具进行田鼠捕捉。
这些工具可以放置在田地中,通过夹捕的方式控制田鼠数量;•生物防治:推广引入捕食能力强的天敌,如猛禽、猫科动物等。
这些天敌会主动捕食田鼠,对田鼠种群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3. 土壤病害治理方案土壤病害包括多种真菌、细菌和线虫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病害治理方案:•轮作休闲:通过合理轮作,使同一地块上不同作物的病原菌无法生存和繁殖,从而减轻土壤病害发生的风险;•肥料调节:适当调节土壤的养分含量,维持土壤的肥力平衡。
充足的营养元素有助于植物的抗病能力,降低土壤病害的发生概率;•化学治理:在病害爆发时,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土壤病害的防治。
在使用杀菌剂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结论有害生物治理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有害生物数量,减轻它们对农田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述(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述(植物保护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6b35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b.png)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
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理 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末,由于 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 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极大 兴趣。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 究,想以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
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 杀虫剂,随后相继合成了杀菌剂等,其 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时 间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 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 用越来越明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 物等,导致有些病虫害失去控制。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 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 约。
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 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 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 个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就是在播种、育苗、移栽 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 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 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 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生和发展 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 的发生与为害。
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得出结论, 任何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 题是不可能的。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 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即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简称IPM。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 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 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 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c97366e518964bcf847c53.png)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九)、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关系如何?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密切。在现代农田生态系统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通常是把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改造成为大面积
种植单种特定的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 量。
当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后,群落原有的相互作用受到干扰,群落将失
(2)天敌假说;
(3)资源中假说。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关联抗性:
多种植物混栽在一起时,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 将产生关联抗性。 这些植物出了分类上的多样性外,在物理结构、 化学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复杂性增加,可对害 虫危害的防御和抵御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当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在一起时,受害程度低。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2、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农田生物群落是在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和演替 的。其特点是: (1)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施加影响,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有利 于农作物生产、提高产量的方向发展; (2)农田往往只种植一种作物,即使进行混栽,也仅是两种或几种作 物的间作或套种 ,且作为主要的栽培作物的品种也很少。(例如,美 国用2~3个主要的大豆品种种植在 60%~70%的大豆地上,用4个主 要的土豆品种种植在72%的土豆地上,用3个主要的棉花品种种植在 53%的棉田)。 (3)农田中植被的种类组成及结构比较简单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较 低。(据报道,全世界的农业用地主要种植12种谷类、23种蔬菜、大 约35种水果和坚果作物;即在世界现有的大约14.4亿hm2农用土地上 种植的作物不超过70种,这与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那里,每公顷土地上的植物就超过100种)。 ( 4)农田植被的单一化导致农田其他生物群落在种类组成和结构 也趋向单一化。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6d044f27d3240c8447ef46.png)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展望在农业生产中,每年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据FAO统计,全世界农业生产中每年因虫害、病害和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值的37%。
其中,虫害占14%,病害占12%,杂草占11%。
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有害生物防治中,重治轻防,盲目施用化学农药的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石油农业的条件下,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更加突出。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的植保方针,但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不可能做好“预防为主”的工作,这样势必导致以治为主,见病虫就打药,次数越打越多,浓度越打越浓,有害生物危害面积反而越来越大。
病虫发生面积与50年代相比,60年代增加30%以上,70年代增长100%,至80年代增长2.8倍。
在1983~1993年的10年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增加了24.26%和49.47%。
化学农药使用量每年以3.0×104 t的速度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农药数量为25亿,总销售额为250亿美元。
我国仅1993年一年生产的农药就达2.62亿,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杀虫剂占77%,总销售额为88.93亿元人民币。
化学农药滥用的后果除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外,还引起了“3R”(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残留Residue)问题产生,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耗竭,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类不断探索有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将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指导防治实践。
特别是1992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确定了持续发展是唯一的发展模式。
为此,TShemyshev(1995) 提出了一个新的有关有害生物治理的概念——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
植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农业防治(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农业防治(植物保护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bdca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b.png)
(二)、健康栽培技术的利用
1. 改进耕作制度 (1)合理的轮作倒茬 例如:水旱轮作,能显著降低土传病害及
地下害虫的为害。 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轮作倒茬可以防治病
虫害?
(2)合理的间套种 例如:如麦棉套种可减少前期棉蚜的迁入,麦收 后又能增加棉株上的瓢虫数量,减轻棉蚜为害。 将葱和一些蔬菜套种或轮作,利用葱根际产生抗 菌微生物,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危害。 (3)调整播种时间 举例:甜菜象甲危害甜菜 (4)调整作物栽培面积
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
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 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 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 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 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优点:不需要额外投资,一般可结合 耕作、栽培管理等农业操作措施进行, 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是 其他防治方法的基础。
举例:压缩春玉米,扩大夏玉米,切断一代玉米螟的食 料
2.深耕改土 土壤是多种病虫生长和栖 息的场所。 深耕改土,恶化病虫的生活环境,或将病 虫暴露于表土或深埋土中,甚至机械损伤 病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覆盖技术 覆盖技术是通过地膜覆盖, 达到保温、保水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 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害力为目的的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5.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的肥水管理 中耕:举例立枯病的防治 松土:破除板结 除草
清洁田园:举例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
思考:
1、秋翻冬灌是不是农业防治方法, 如果是,它是如何起到防治病虫害的? 2、地膜覆盖技术仅仅是前边所说的 提高抗害力的作用吗?
4.合理密植 过度密植,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 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导致病虫 发生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