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植树问题优质课教案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植树问题教案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植树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植树问题教案篇一1、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端栽树时的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两端栽树的解题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栽树”的规律,这时老师提出如果两端都不栽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
通过动手操作,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让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重视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
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都不栽树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60 m长的。
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汇报)(2)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为:在一条60 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
(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境。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及第118页做一做。
2.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彩笔。
2. 学具准备:学生尺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公路两旁植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学生想象在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3)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直线,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一条5米长的直线,每隔2米植一棵树,需要植几棵树?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2. 引导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两端都要栽树,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篇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生:5师:5是什么?生:5个手指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生:4个空隙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板书:间隔)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发现规律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
(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预设:100÷5=20?100÷5+1=21?100÷5-1=19(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三、建立数学模型1、化繁为简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让学生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图形和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表达植树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植树问题的引入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计算方法。
2.2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利用图形和表格,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表达植树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计算方法。
3.2 探究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自主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和表格,表达和解释植树问题。
3.3 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应用和拓展,如植树问题的变形和实际应用场景。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作业与练习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材、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5.2 教学工具使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植树问题。
5.3 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师: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板题2、出示教学目标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1、动手“种”树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三、验证规律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栽植树木时,如何计算出总共需要栽植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道路绿化、农田种植等。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植树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但是,对于两端都要栽植的情况,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如何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思维模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两端都栽植的植树问题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两端都栽植的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知识点。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端都栽植的植树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道路绿化、农田种植等。
2.准备PPT,展示实例和计算过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道路绿化和农田种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计算一条直线上的植树数量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两端都栽植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与已知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两端都栽植的植树数量。
7.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提问:植树问题中,什么是两端都栽?什么是只栽一端?什么是两端都不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特点。
3.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3)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4.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生:人的职责师:那我们就应说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较快!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100÷5=20(个)20+1=21(棵)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较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五年级数学汇报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预设:5根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预设:间隔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
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预设:4个间隔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预设:4根间隔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预设:3个间隔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教师: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预设:4个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预设:20÷5=4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做铺垫:1.师:同学们,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除了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说谜语,学生回答(手)师:真厉害!现在举起你们的右手,手心向我,尽量把五指张开,大家看,每两个手指间都有一段?(距离)。
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一段距离就叫做一个间隔。
(板书:间隔)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4个),4个手指呢?(3个),3个手指呢?(2个),2个手指呢?(1个)。
好,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了。
2.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前5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这5位同学之间有没有间隔?(有)。
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一共有几个间隔呢?(4个)后面一位同学也请站起来,现在有几位同学?几个间隔呢?(6位,5个),再站起来一位,现在是?(7位同学,6个间隔)。
好,请坐,谢谢你们。
手指之间有间隔,刚才站起来的同学间有间隔,我们在植树时,树与树之间也要有间隔,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探讨与间隔数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要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2.理解题意:师:在这道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回答(总长度100m,5m一棵)。
课件演示。
师:每隔5m一棵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长度。
师: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的信息?生:一边。
《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等奖
1、《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小组合作操作、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问题。
教学过程:1、复习铺垫1、出示幻灯片:师:你看到了什么?辣椒和茄子是怎么排列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你能继续往后排吗?(学生说,课件显示)2、出示幻灯片:师:你知道后面是怎么排的吗?验证一下对不对?(学生根据规律往后排)3、出示幻灯片:师:继续往后排。
学生观察后,回答:不知道后面排的什么。
师:为什么?发现:第一行和第二行是有规律的排列,可以根据规律继续往后排;第三行的排列没有规律,所以说不准后面排的是什么。
4、师:第一行和第二行排列的规律一样吗?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两行有不同的地方吗?(首尾不同)2、探究新知1、春天来了,同学们正在参加植树活动。
看,他们在那儿。
(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2、同学们先来猜一猜,棵数与什么有关?(停留片刻)没关系,一时想不起来的或者说不清楚,我们来做一做好吗?100米太长了,怎么办?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试试,先来看看20米的植树情况。
(1)同桌合作,在课桌上演示在20米的小路上栽树。
边做边思考:棵数与什么有关系?(2)全班交流。
20÷5=4 4+1=5(棵)谁能给大家讲讲?(3)25米要栽几棵?学生独立操作。
全班交流。
25÷5=5 5+1=6(棵)师:通过植树,你觉得棵数与什么有关?(3)根据刚才的经验,不操作,你知道30米、35米分别要栽多少棵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5=6 6+1=7(棵)35÷5=7 7+1=8(棵)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棵数都比间隔数多1)4、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求出在100米的小路上要栽多少棵吗?100÷5=20 20+1=21(棵)找同学讲解题思路。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117例1二、教学目标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2、难点: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小棒、课件、练习本、表格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1、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知道吗,在你的手上,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伸出左手找找看,你找到了吗?〔预设生:有5根手指生:有4个空〕像刚刚同学们所提到的2根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2、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间隔,你能找到吗?〔预设生1:树木之间有间隔生2:队伍之间生3:栏杆之间也有〕指名3人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播放课件〕过渡:看来与间隔有关的事物太多了,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规律1、①课件出示请看题“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谁能响亮的读题?②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这条小路总长20米生2每隔5米种一棵〔5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间隔长〕生3:两端都栽〔什么是两端都栽?2人说〕〔板书两端都栽〕生4:一旁③能试着列列算式来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列在练习本上。
〔指名板演〕〔预设生1:20÷5+2=6〔棵〕生2:20÷5+1=5〔棵〕〕还有不一样的吗?也上来写写说一说你的想法④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有一步却是相同的,找到了吗?20÷5是什么意思?指名2人说〔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齐读1次2、①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参考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参考教案教师: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问题简化一下呢?比如说,如果只有10米的小路,每隔2米栽一棵树,你们觉得要栽多少棵树呢?学生:5棵树。
教师:对,那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一下,看看有什么规律。
2)进一步探究,发现规律。
教师:我们再来看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一下,看看有什么规律。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每隔5米种一棵树,所以有20个间隔,也就是21棵树。
教师:对,这就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那么,如果小路长度不是100米,间隔长度不是5米,我们该如何求出树的数量呢?设计意图:通过简化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归纳总结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有什么应用呢?学生:可以算出植树的数量。
教师:对,不仅如此,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问题中。
比如说,我们在修建道路、铺设管道时,也需要考虑到两端都要做什么,中间间隔多少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我们来做一道应用题,某个小区的马路长度是200米,每隔8米要种一棵树,那么要种多少棵树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计算,然后进行讨论)教师: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学生:我们可以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教师:对,而且只要我们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快速算出答案。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师介绍了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即从简单问题开始入手研究。
例如,在研究100米这个较大的数据时,可以先选取其中的一小段进行研究。
教师演示了如何用线段图表示20米的一小段路,并让学生计算出在这段路上栽几棵树。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体验了线段图的画法,并进行了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画法中的共同之处,即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随后,学生们填写表格,归纳总结出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2.学会分析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思考技巧。
4.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纸笔和计算器。
3.准备植树问题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通常情况下是描述一个区域,在两端都植入若干树木,要求求解如何在该区域内进行树木种植,使得树木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或最优化的问题。
2. 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采用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来求解。
可以通过计算距离、面积计算等方式来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植树问题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3.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总结教学内容,梳理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水平。
3.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掌握情况。
4.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教学结束后,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同时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以上就是本节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的内容,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06页“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
及107页“做一做”第1题【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间隔”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1、师:(出示“手”图片)人人都有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5根手指之间有什么?(预设:缝隙,间隔)师: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预设:4个)师:(收起一根手指),再看看呢?还有几个间隔?(预设:3个)师:(再收起一根手指)现在呢?(预设:2个)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间隔(播放微课:生活中的间隔)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了哪些间隔?(预设:柱子、旗帜……)二、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三.新授:1、阅读与理解: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预设:全长100米,每隔5米一棵,两端都栽,一边植树)(2)谁能解释一下“每隔5米一棵,两端都栽,一边植树”?(预设:“每隔五米一棵”: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
“两端都栽”:就是首要栽,尾要栽。
“一边植树”:是在路的一边植树。
)2、分析与解答:(1)体验“化繁为简”(学生发现画100米植树的线段不方便,提出“选择一个较小的数据来研究”)(2)简化:20米画线段图有4个间隔,可以栽5棵树(3)进一步巩固数形结合如果简化成25米,你还会画吗?有几个间隔?几棵树?(预设:有5个间隔,可以栽6棵树)(4)推理感知规律通过刚才的简化、画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棵树=间隔数+1(5)运用规律验证例1吗?预设:100÷5=20个20+1=21棵答:一共可以栽21棵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植树问题优质课教案【--植树节】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
(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
(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
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
(板书)
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
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用一个图来展示说明吗?(生作图,展示)
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
(板书:两端都栽)
(4)在线段图上,我们用点表示栽的树,几个点就是几棵树,通过画图,我们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那么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50棵树之间、1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植树棵数间隔数
6 7
(板书:棵数-1=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敢接受检查?既然大家都想来,那么我们一起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
(3)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4)展示学生线段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5)为了看起来更清楚,老师把这张图移到了电脑上,你能猜猜许老师画图的意思吗?从这张图上你可以了解些什么信息?谁也知道了也想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的?
(6)线段图里其实就反映着题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线段图用算式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7)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①出示学生各种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②对于这几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生:我认为……)
③擦去错误答案,剩下正确答案:100÷5=10(个) 10+1=11(棵)
④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谁能告诉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么吗?“5”表示什么?“100÷5=10(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10+1=11(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
⑤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有谁听明白了,也想来说一说的?既然大家都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1)生轻轻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
(2)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
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
生列式:36-1=35(个) 35×6=210(米)
(6)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
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