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植物激素的概念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5.生长素产生的主要部位?运输方向?运输形式?分布?

尖端产生生长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46.达尔文实验中,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刺激部位?

产生部位:尖端

作用部位:尖端下部

感光部位:尖端

4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

调节生长(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8.植物激素有哪些种类?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

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49.种群的特征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性别组成: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50.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选取样方的关键?计算方法?

个体较大的种群,随机取样

计算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计算公式:N=M×n/m。

51.种群的空间特征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52.种群数量变化的形式有?

J型增长, “S型增长”

53.种群数量增长的“J”、“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①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②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54.K值的含义?

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55.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方法?操作步骤?计数方法?数量计算公式?

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法

56.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57.丰富度的概念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58.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记名方法、采集方法?

59.群落的演替的概念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60.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

初生演替:裸岩阶段→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6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62.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6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二者之间的关系?

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关系;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6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以及作用?

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异养型生物,主要是动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者: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

65.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6.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6)流动形式:单向流动(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7)散失途径:呼吸作用。

(8)能量散失的形式:热能(呼吸作用产生)

67. 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或四个)去路?

同化量=呼吸量+生长发育繁殖

=呼吸量+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营养级/+未利用

68.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自原因?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69.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0.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

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7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农业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72.物质循环的概念、循环范围、循环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物质循环的范围:全球

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73.碳循环

(1)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

(2)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作用

74.能量流动的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7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来源各是什么?

种类: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

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76.信息传递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种类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7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79.负反馈及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内环境,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80.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