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想象

合集下载

思维与想象 PPT

思维与想象 PPT



敏锐性 、首创性 、新颖性 、独 特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
(三)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创 造 性 思 维 ?
常 规 性 思 维
在月亮上荡秋千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6、 思维和语言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思维必须依 靠词语表现,思维的最后结果都必须以词语 作为它的承载物。 虽然人们并非全部用词语来思考,有时用科 学符号,如数理化公式、数字、音符、灯光 符号、旗语、手势等,但这些符号只是语言 的辅助形式,若离开了语言和言语,人们的 思想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
36

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⑴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有必然联系,是反映与
被反映的关系;语言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 联系,只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 ⑵同一概念可由多个不同词语来表达,如医生 、医师、大夫、郎中等;同一词语可表达不同 的概念,如“仁”既代表果实概念,又可代表 道德概念。 ⑶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思维的规律也不是等同的 ,各个民族的语法规则差别性十分明显;思维 的规律则具有共同性。
流畅性和独特性。

例:……
发散思维的特征(品质): 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 地作出反应的能力 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 的能力 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 能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发散思维

例:
卖西瓜的老人——破旧的房子——房子就要塌了— —聋哑人——绝妙的办法?
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儿童的动作思维
(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

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思维与想象

思维与想象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以分析问题为前提的,不仅依靠思维的客观性,也一样依靠认知经 验,还要依靠直观的感性形象 。在提出假设的时候,尝试性的实际动作经常 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实验法检验假设的合理性,另一种
是通过智力的活动来检验假设。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语言联系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 没和验证假设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言语的表述和重述的。
三、思维的分类
(三)根据思维凭借概念的不同
经验思维,是指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是指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四) 根据思维的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度
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制定好的方 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称再 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过程
(一) 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初阶段。 (二) 潜伏阶段,这个阶段在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
在此过程中,创造者可能没有任何进展。
(三) 顿悟阶段,这个阶段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时机, 即灵感到来时期。
(四) 验证阶段,或称为表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创造
者要把在头脑里新的观念加以验证。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引言:何谓思维?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 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思考”、“想 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学认 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 像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 程。

思维和想象

思维和想象

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1.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知形式;其不受感知觉器官的限制,是在感知决得基础上,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摆脱感官功能的束缚超越时空限制概括性: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抽取对关系加以概括2.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认识过程中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的概述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是指运用具体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它需要借助语词和运算符号来完成思维的概述皮亚杰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皮亚杰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思维形式所作的分类感知运动思维:主要通过感觉知觉和运动图式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思维:通过表象进行的思维,其没有守恒的概念与可逆性具体运算思维:有概念守恒与可逆性,出现具体运算图式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运算思维:又称抽象的逻辑思维,是能进行命题运算的思维吉尔福特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聚合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思维:思维围绕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寻求合乎条件的各种答案(二)思维的心智操作1. 分析与综合2. 比较与分类3.抽象,概括和具体化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概念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得情景西蒙和纽厄尔的观点: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给定,目标和障碍三种成分给定: 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问题的目标状态,是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障碍:由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系列心理操作、思维认知操作2.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问题解决得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思维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算法、启发式算法式概念:运用解题的一套规则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if 具体的问题有解题规则,按照规则进行,问题肯定可以解决if 按规则求解,工作量大启发式: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试探搜索阶段目标反推法简化计划法类比推理法(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问题解决得效果如何,一方面和主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问题的性质及难易程度有关知觉特点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举例: 运动项目中的迁移动机强度(动机的高低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人由于先前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时限定事物功用或性能的现象功能的固着常常会使思维过程"固定化",降低问题的解决效率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一)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定义: 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它的显着特点是能够提供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其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统一评价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问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二)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给定:有三根杆子A、B、C,A杆上有n个直径不同的圆 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 目标:把A杆上的n个碟子全部移到C杆上; 障碍:怎样移动才能按规则将A杆上的盘子移到C杆上。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行初步的分析,以淘汰无效方法,寻找有效 方法。
综合式分析是把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综合起来
实现目标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带有指向性。 是思维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抽象逻辑思维
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
来进行的思维。成人的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直观形象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成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7
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分为:
习惯性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 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方案或 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12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13
而使人的认识更加深刻,可以推测过去,认识现
在、预测未来。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4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象、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性;
从反映的形式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客观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 直观动作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精品文档
二 、想象的概述
❖ 1、定义 ❖ 2、种类 ❖ 3、想象的综合过程
精品文档
定义和功能
❖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 动。
精品文档
创造性
❖ 创造性——是一种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征就是新颖、独特和有价值。
❖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备以下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 ;2)、协同能力; 3)、捕捉机遇的能力。创造性的含义
❖ 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人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 造性倾向和创造性表现能力三种 因素构成。创造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 特征。
精品文档
特点
❖ (1)概括性: ❖ (2)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通
过一个事物认识其他事物;第二、思维可以事物的 外部特征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内在联系。第三、思维 可通过语言和词反映有关事实,预测事物发展变化 的进程等。
精品文档
思维的种类
❖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 分为三类:
精品文档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因素
❖ 迁移 ❖ 启发 ❖ 定势 ❖ 表征 ❖ 酝酿
精品文档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像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对机
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精品文档
种类
❖ 1、根据有无目的性将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 象。
❖ 根据有意象想的内容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 同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思维和想象

思维和想象

2.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通过已有经验以其他事物为中介去认识客观事物)
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记忆表象 进行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的运动规律,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加以认识的思 维。
A
B
C
1
21 127
3
100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2
14 163
25
99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3
18
43
10
5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一切事物。
、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突出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 1、问题解决的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LOREM IPSUM DOLOR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知觉情景的影响 功能固着的影响 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 原型启发 定势的作用 情绪与动机 迁移的作用 迁移: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求异思维。

发散式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的方 法。发散式思维与思维的创造性有关。 是传统教学所忽视的一种思维。

0203 思维与想象

0203 思维与想象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的范畴。
(二)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
• ①特定客体阶段,也称概念前阶段。在这一阶段 中,对儿童来说,词所代表的只是某个具体的事物 • ②具体特征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明显的外部 特征来理解概念,并以此来认识概念所指的某类 事物 • ③功用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功用来区分事物 并理解有关的概念 • ④逻辑定义阶段。即以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本质特征来理解概念的阶段。
(三)概念掌握 1、概念掌握的实质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 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 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 实质: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区分出概念的有关 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过 程,是通过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 经验。 概念掌握是主动的、带有年龄特征的复杂的发展过 程,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逐步臻于完善和精确化, 从泛化到分化,再到整合的过程。
难题解答
• 回答一道难题:A由B转化而来,B在沸水中生成C,C 在空气中氧化成D,D有臭鸡蛋的气味。请问ABCD分别 是什么 ? • 这道题曾经难倒过许多的硕士博士学者教授,据说包 括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 。 • 据说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是大街上修鞋的王二 。 • 知道得越多就绕离事物的本源越远;我们的知识越丰 富,就越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我们的眼光越高 远,就越容易被眼前的石头绊倒;我们在人生的路上 走得越远,就越容易忘记人生本来的目的和意义。
两种答案:
2、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 决。 X=B-A-2C
100=127-21-2×3 99=163-14-2×25 5=43-18-2×10 21=42-9-2×6 31=59-20-2×4 20=49-23-2×3 18=39-15-2×3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三、概念及其形成
2、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也 就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 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 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检 验如果得到证实,那就肯定自己的假设; 否则,就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假设或提出 新的假设。
三、概念及其形成
3、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1)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在使用范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 特征。 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 应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 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 非本质属性;另一种是变化本质行征,而非本质 的特征保持不变。
二、思维与语言
1、言语及其作用 交际功能:言语的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 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思维功能:能力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 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 念进行的,而词是概念的承担者。 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多样的创造功 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的数量的词语 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
几种启发法
选择性搜索: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 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 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 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目的-手段分析: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 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 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异。 逆推法: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 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是什么,这 就是逆推法。
二、思维与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从思维的内容与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19
新,敬请收藏】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各种认 知操作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主要依赖于以下条件: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
乐观、镇静、愉悦、轻松的情绪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使问
题顺利解决。
【教学课件 行业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持续更
28
新,敬请收藏】
高 简单任务
效 率
难度适中的任务

复杂任务

动机水平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29
新,敬请收藏】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8
新,敬请收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9
新,敬请收藏】
根据解决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步骤和清晰的意 识,可分为
直觉思维:
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 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四、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2.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 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时,头脑中浮现 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画面。
资料链接
(2)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用来克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以提高思 维的变通性。 例如,给出“盆子”的概念,让受训练者首先想到它的一个特殊用途, 如装水果,然后归纳为“容器类”,继而在“容器类”中细想它可能有的特殊用途, 如装鸡蛋、装纽扣、装衣服等;接着换一种类别,再细想它的各种特殊用途。通过这 种方法,使受训练者对事物的用途有了变通性的认识,培养了创造力。 (3)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该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 界定问题,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彻底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情况。 ② 开放头脑,即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于大脑激荡法中的畅所欲言直 至穷思竭虑的过程。 ③ 确定最佳构想,即在设想的各种办法中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④ 付诸实施,即把选择的解决办法进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

特别拓展
培养儿童想象力,大人要注意这三点 1.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为孩子保留思想里的那 一份跳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把会飞的汽车展现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 父母确告诉孩子汽车是在地上跑的,让孩子重新构思。简简单单多么现实的教 导,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错,却不知道自己确是孩子想象力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用现实去衡量和禁锢。 2.引导孩子敢于去想 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不值得想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在于现实与不可 能之间的差距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有敢于去想的想象 力,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想象,引导孩子跳出思想的禁锢,激发他们想象的 热情。

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思维与想象名词解释
思维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两者都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思维是指人类在处理信息和问题时使用的过程。

它涉及到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思维是人类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它需要大量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

想象是指在没有直接感官输入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内在的心像来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境。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基础,它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可以创造出无数美妙的事物。

思维和想象都是人类灵活运用脑力的表现,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处理问题时,思维和想象常常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推理,而想象则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数学模型和形象化思维。

总之,思维和想象是人类认知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这两种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开展自己的智力和创造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问题解决中的思维 四、思维的发展 五、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 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 概括性: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 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 问题性:思维总是与解决问题相联系,并体现在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问题、表征问题) ◦ 分析问题 ◦ 提出假设 ◦ 检验假设
23
情境因素
◦ 刺激模式 ◦ 问题的信息量 ◦ 问题的具体性
心理因素
◦ 问题表征 ◦ 心理定势 ◦ 功能固着 ◦ 知识经验 ◦ 情绪动机
24
指问题呈现时的形态,它包含已知条件及已知条件 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出一定的空间特点和时间顺序。 一般来说,刺激模式和人的认知结构差异越大,问 题就越难以解决。
德国哥尼斯堡有一条布勒尔河,该河有两条支流, 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大河,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 7座桥。哥尼斯堡的一个大学生傍晚散步时,总想 一次走过7座桥,而每座桥只准走一次,可是试来 试去总是办不到,于是写信给数学家欧拉,请他解 决这个问题
33
欧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把4处地点缩小 为4点,并把7座桥简化为7条线。经过如此这般的 抽象,欧拉就把一个有着形象因素干扰的难题转化 为“1笔画问题”:能否一笔画出该图而只一次通 过每个点。简而言之就是,能否不重复地一笔画出 该图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不算。” “打鸟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 不怕死的?”“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6
7
他(她)竟然和我吵架? !还说什么爱我,哼!我 才不稀罕这个粗暴愚蠢的 骗子呢! ——形式逻辑思维
唔,吵架是个糟糕的沟通 形式,但总比冷战好哦! 他(她)有心情和我吵架 ,说明他(她)在乎我的 意见和看法!让我来看看 我们到底什么地方意见相 左,他说的是不是也有道 理? ——辩证逻辑思维
1.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直观动作思维 2. 前运算阶段—约2-7岁:具体形象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出现了逻辑思维,但还离不
开具体经验 4. 形式运算阶段—约12岁到成人:抽象逻辑思维
50
加强辨证思维方法的训练 善用启发式教学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多做解决问题的练习、参加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给定的工具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墙上
41
知识经验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 假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愈丰富 、愈概括就愈容易被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上。
一般说来,知识经验越广博就越容易解决问题,如 果知识丰富但结构不合理,思维策略和方法不科学 ,或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不能实现广泛的迁移, 也难以解决问题。
有些A是B;有些C是B;因此,有些A是C。 有些苹果是绿色的;有些桔子是绿色的;因此,有
些苹果是桔子。
29
问题表征是指问题在头脑中存在和表现的形式,是 个体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 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
30
两辆火车的车头之间相距L,火车甲长L1,火车乙 长L2,两辆火车同时相向而行,火车甲速度为V1, 火车乙速度为V2,一只小鸟在两火车开动的同时以 V3的速度从甲火车的车头向乙火车的车头飞去,到 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飞向甲车车头,如此往返不停 。问:当两火车相遇时小鸟在空中飞行了多少路程 ?
34
将8x8黑白相间的方格棋盘的左下角及右上角的白 格剪去,说明用31张1x2的长方形纸不能完全盖住 残缺的棋盘
35
残缺棋盘问题
不适当的表征
一个长方块可盖 住两个方格
想象把长方块放在 棋盘中的各个位置
正确的表征
一个长方块可盖住 一个黑方格和一个 白方格
计算切除后剩余的 黑白方格数目
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准备状态 或活动的倾向性
的人100%使用简便方法
38
“如果要验证‘元音 背面一定是偶数’, 必须翻看哪些卡片? ”
结果: 选E和7的4% 选E和4的46% 只选E的有33%
“如果要验证‘喝啤 酒的人岁数必须超过 19岁’,必须翻看 哪些卡片?”
结果:选“喝啤酒” 和“22”的人数高 达74.1%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些事物的通常功能,而 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
一个老和尚住在山顶的庙里。一天清晨他从山顶 庙里出发,沿着下山的小路去山下的集镇买东西 ,一路走走停停,在下午四点下得山来。买完东 西后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沿着原路返回山顶的 庙里。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下午四点上得 山来。
请问:在老和尚这两天的行程中,是否存在这样 一个时刻,他第一天是在这个时刻到达路上的某 点,第二天也是在这个时刻到达路上的同一个地 点的?
集中思维
◦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 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
◦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 案的思维
9
上推:抽象概括 平行:转移到同类事物上 下切:具体
我在银行工作,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从哪里说,以 后还希望大家多指点。
这就是自以为很稳定工作的通病,“食之无味,弃 之可惜”,我觉得是这样。
15
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 次,点P依次落在P1、P2、P3、P4…P2008的位置,则 P2008的横坐标为_______。
16
17
常规性思维
◦ 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 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
◦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想象的特点
◦ 形象性 ◦ 新颖性
55
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
56
按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 无意想象 ◦ 有意想象
57

按想象的内容
◦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 的新形象的过程
看小说《红楼梦》,在头脑中出现林黛玉的形象
◦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 象的过程
13
我弟高考成绩出来了,635,一本线是525。挺为他 开心,同时也比较紧张他选哪个专业,学校、城市 都挺重要。
超过一本线100+,北上广都能选到不错的学校和专 业啦!
14
直觉思维
◦ 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合理的 猜测或判断的思维
分析思维
◦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 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
18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样,就问他: “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 “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吗?”“确定。” 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
曹雪芹创造林黛玉的形象。
◦ 幻想: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 指向未来的想象
58
影响再造想象的因素
◦ 文字材料或图示的准确程度 ◦ 文字材料或图示的生动详细程度 ◦ 想象者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素材 ◦ 想象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59
60
61
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
◦ 创造动机的强度 ◦ 创造目的的清晰性 ◦ 创造者的创造想象力 ◦ 创造想象的策略和技巧
48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推动 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干扰问题解决 的进程
人们对解决问题的动机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之间呈倒U型曲线
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 固定的,依据任务的 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49
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皮亚杰)
25
如下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 为2英寸,求正方形的面积。
问题情境中所含的信息量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 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27
抽屉里有混在一起的黑色和白色的两种袜子各7只 ,如果在黑暗中取袜,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保证 得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28
问题本身是否具体,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尤其 是当个体对问题所在领域较为陌生时,影响更为显 著。
37
课题序列
A容器容量 B容器容量 C容器容量 需要量出容量





21
127

100

14
163
25
99

18
43
10



42

21

20
59

31

23
49

20

15
39

18

28
59

25
实验组做1-8题,控制组只做678题。
结果:实验组做678题时有81%的人依然使用
P=B-A-2C的方法做,只有17的人用简单方法;而控制组
62
婴儿晚期出现想象的初始形态 3岁时出现角色想象和主题想象,由无意想象向有
意想象发展 青少年的“幻想时代”,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