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fc2996c89eb172dec63b791.png)
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
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
”“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
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
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
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
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fc4d16e7b8f67c1cfad6b8b0.png)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d9b4ef50e2524de5187ef9.png)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
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不准确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
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
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同。
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
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
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
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
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598d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8.png)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首先,水土流失强度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的大小,可以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水土流失强度指的是土壤表层被水流侵蚀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中度水土流失强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水土流失强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次,侵蚀类型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侵蚀类型可以分为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等多种类型。
水蚀是指土壤表层被雨水冲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地区。
风蚀则是指土壤表层被风力吹袭而形成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
冻融侵蚀是指土壤表层由于冻融作用而发生的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
最后,侵蚀程度也是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侵蚀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侵蚀程度指的是土壤表层受到的侵蚀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影响较小。
中度侵蚀程度则表示土壤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重度侵蚀程度则意味着土壤表层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已经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对土壤侵蚀程度和影响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水土流失强度、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科学地评估土壤侵蚀的状况,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加强土壤侵蚀的监测和管理,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原理-第9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土壤侵蚀原理-第9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02d4807676a20029bd642dfc.png)
第 9 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9.1 Divisions of Soil Erosion types 9.2 Region with Wind Erosion 9.3 Region with Free-thaw Erosion and Glacial Erosion 9.4 Region with Water Erosion
9.2 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包括新疆、 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 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分为3个二级区。 (1)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化发 展区 (3)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沙丘风蚀 活化区
9.1.3 Different soil erosion divisions
China has been divided into 3 soil erosion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y and the main external force (Shuzhi Xin et al, 1982), namely region with water erosion, region with wind erosion, and region with freethaw erosion.
河西走廊区 塔里木河中下游区 柴达木盆地区
9.2.1 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
指东北平原西部及黄淮海平原中部(以豫东为主) 片状分布的沙漠化土地而言,其特点是风蚀沙漠化 土地零星分布,面积不大。由于所处自然条件较为 优越,在不继续破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逆转 的可能性。 Characteristics: with small sand land area, and the situation can be reversed if there were no human disturbance.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622e4183c4bb4cf6ecd13a.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32_土壤侵蚀专题知识
![32_土壤侵蚀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66dd8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a.png)
土壤侵蚀类型旳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水力侵蚀 (水蚀)
风力侵蚀 (风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 复合侵蚀
二级类型
面状侵蚀 (面蚀)
沟状侵蚀 (沟蚀)
洞穴侵蚀 (潜蚀)
吹蚀 磨化 冻融泥流
泥石流 崩岗
三级类型 雨滴侵蚀(击溅)
片蚀 细沟侵蚀 浅沟侵蚀 切沟侵蚀 悬沟侵蚀 冲沟侵蚀
水刷窝 跌穴 陷穴
一、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旳带性规律与地域分布,造成了水 土流失成因、类型及侵蚀强度等不同,使得水土流 失呈现地带性规律。
掌握水土流失带性规律,是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 持工作旳前提。
1. 自然地理环境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 拟定旳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旳差别。
形成地域分异旳两种基本原因:太阳辐射和地球旳内能。 地域分异旳两个基本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地带性:涉及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由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旳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区域 性分异。
(1)纬向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具有相同旳 属性和组合特征。
降水量>蒸发量,温度较高 年降水400-800mm 中纬度地域 年降水800mm以上 低纬度地域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400-250mm 年降水250mm下列
降雨侵蚀地理分布简图 (N·W·Hudson)
风蚀分布简图 (N·W·Hudson)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 Ⅰ
水蚀地域 Ⅲ 8 、晋中盆谷丘陵轻度水蚀区
Ⅲ 9 、陇西土石丘陵低山中度水蚀区
Ⅲ 1 0 、陕西黄土丘陵强度水蚀区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622e4183c4bb4cf6ecd13a.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37ebcb2eaaea998fcc220e46.png)
措施研究
二、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冻融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 东北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受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2个二级类 型区:
1、冰川侵蚀区(Ⅱ1) 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阿尔金山, 以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雪山、宁静山等山脉中,许 多山峰高耸在雪线(海拔4000~6000m)以上,终年冰 雪皑皑,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现代冰川,一般长3~ 5km,也有长达20~26km的,最长的超过35km。冰 川侵蚀十分强烈,造成许多锥形山峰、角峰、冰斗和 冰川槽谷。在雪线以下冰川危害的几十公里的地方形 成一些冰碛堆积物及冰碛湖。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 化发展区(Ⅰ2) 本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康平一线以西, 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 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风蚀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水分 植被条件稍好,尚可适度利用,但若过度干预, 沙漠化很容易发生和发展。沙漠化各阶段(潜 在的,正在发展的、强烈发展的和严重的沙漠 化)阶段都有分布,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因脆 弱的生态平衡,自我逆转过程较慢,并且有反 复性。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
我国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区
风 力 侵 蚀 区
Ⅰ
高 寒 冻 融 区
Ⅱ
水 力 侵 蚀 区 Ⅲ
东 北 黑 土 区
Ⅲ1
北 方 土 石 山 区
Ⅲ2
黄 土 高 原 区
Ⅲ3
长 江 上 游 及
Ⅲ4
西 南 诸 地 区
西 南 岩 溶 区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f145334889eb172ded63b7fa.png)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与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与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就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就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与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与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与土石山地。
总的来瞧,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就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与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与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保区划
![水保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637f7739647d27284a735100.png)
区划
黄土高原大体可以分为3部分: 1. 陇西高原 2. 陕北高原 3. 山西高原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陕北高原
范围: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 特点:盆地型高原,海拔500~1500m,周围山地
2000~3000m.黄龙山,子午岭等山石山地海拔 1500~2000m左右,突出于高原之中。黄土覆 盖深厚,多在150~200m,黄土层完整,古土壤 发育明显。由于长期侵蚀,本区地形较为破碎, 多属梁峁丘岭,沟道密度为5~7km/km2,沟谷 面积约占50%以上。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西北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黄 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 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 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 2.2万km2。 该区幅员辽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 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 干旱,年雨量少(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以 内)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 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 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 亿t,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流失程度区域划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按程度又可以划分为: 严重流失区 局部流失区 轻微流失区
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
严重流失区
共25万 km2,占总面积的39.1%,其中水土流 失面积21.2万km2。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高 原沟壑区,②黄土丘陵沟壑区,21.76万 km2。两区 的共同特点是:光山秃岭,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 分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治理区。高原沟壑 区侵蚀模数每年2000~6000t /km2。丘陵沟壑区侵 模数每年5000~30000t/km2。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4420b1c65f0e7cd185253606.png)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中国土壤侵蚀区划这幅二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土壤侵蚀区划图,是应用遥感影像编制的五十万分之一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图,经由百万分之一和四百万分之一两次编缩的基础上,进行区划的。
区划的原则是在类型基础上采用地学编码模型,共设六位编码。
第一、二位码是地理地名;第三位码是地貌;第四位码是植被;第五位码是土壤侵蚀强度;第六位码是外营力,后两位码分别代表土壤侵蚀定量定性要素。
全国按两个层次区划,第一个层次是依外营力分为三大区:水蚀区、风蚀区和融冻区。
但在高纬地带的东北和西北,各有一块融冻水蚀区。
第二个层次是按多名法分区的。
多名法中除地名具有唯一性外,第三、四、五、六位码又有不同的属性或等级。
现列表如下:多名法地学编码模型表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编码位次* 绿洲代表山前盆地交界处,地下水出露的地貌部位。
** 荒漠代表无植被。
下面按两个层次分述各区土壤侵蚀特征:一、水蚀区(A)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向西南直到藏东高山峡谷区以东的地区为水蚀区。
区内又分十九个亚区,分述如下:1A.大小兴安岭山地森林轻度水蚀区编码为014131。
包括大兴安岭东坡,伊勒呼里山和小兴安岭。
由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坡缓谷宽,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土层薄,森林根系横卧,株距大。
本区是我国木材供应基地之一。
2A.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林灌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024241。
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等东部山地及辽东半岛。
由花岗岩类,砂页岩类和片麻岩类组成,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和棕壤,土层厚薄不同。
长白山区,森林茂密,侵蚀轻微。
辽东半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
3A.松嫩平原外围岗台地栽培植被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37861。
本区围绕松嫩平原呈马蹄形分布。
为海拔200至500米的台地,由砂页岩类或未成岩松散层组成,发育典型黑土,由于开发历史短,尚有较厚层的黑土,是东北主要粮食基地之一、在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的二级阶地上,黑土侵蚀严重,沟谷侵蚀规模、速度仅次于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85bd39b6bec0975f465e22d.png)
主讲人:给水排水工程二班 邱贤宗
学号:1202040219
分类目的:进行土壤侵蚀分类,是为了查明土壤侵蚀现状,分析其
产生原因,掌握其今后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以利于因害设防进行综合
治理。
• 一:土壤的分类
•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是以外
营力为侵蚀类型划分的,同时
考虑侵蚀形式和防止特点。在
荒沟侵 蚀
崩岗沟 侵蚀
陷穴
泻溜
崩塌
滑坡
崩岗
冰川侵 蚀
混合侵 蚀
泥流
石流
泥石流
风力侵 蚀
植物侵 蚀
冻融侵 蚀
化学侵 蚀
沟挂地 侵蚀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风力侵 蚀
冻融侵 蚀
我国土壤侵蚀现状:
水力侵蚀
土壤的侵蚀形式Βιβλιοθήκη • 1)水力侵蚀•
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
蚀形式称为水力侵蚀。
•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左
右,但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径流丰沛,径流系数为
40%~50%,因而侵蚀强烈。
由于盆地中多紫色砂页岩,土壤呈现红色。大量的深丘和浅山部分遭到 不合理开垦,植被受到明显破
坏,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的山地、
丘陵,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年侵
蚀模数达1000~5000t/km2。
盆地内紫色砂页岩丘陵的
一般侵蚀特征与南方山地丘陵区
基本相同。
2)风力侵蚀区
• 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的西 部。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 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省的沙漠戈壁和 沙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da854f17c1cfad6195fa74d.png)
主要流域为长江上中游及珠江上游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续表
一级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
区划范围及特点
主要分布于西北 华北 东北的西部 包括青海 新疆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黑龙江等省 自
治区 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气候干燥 年降水
岭南平原丘陵区 包括广东 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 砂页岩类为主 发育赤红壤和砖 红壤 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 崩岗侵蚀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位于宜昌以东 包括两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微度 侵蚀
主要流域是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 洞庭湖水系 鄱阳湖水系 珠江中下游
北与黄土高原区接界 东与南方红壤丘陵区接壤 西接青藏高原冻融区 包括云贵高原 四川盆 地 湘西及桂西
甚 其中以河口镇 龙门区间 万 是剧烈侵蚀区 为黄河流域多沙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主要
流域是黄河中游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 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漫川漫岗区为松嫩平原 是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
斜 具有明显的台坎 拗谷和岗地相间是本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砂页岩上发育典型黑土 在松花
次 沙暴
次
东北西部风沙区 沙丘坨甸 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 沙化漫岗 正在发展的
潜在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泛平原 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 海南省滨海区
鲁西南黄泛平原风沙区 北靠黄河 南临黄河故道 宏观地形平坦 微地貌复杂 岗坡洼相间 沿 河 土壤是沙土及沙壤土 为马蹄形或新月形沙丘 已被联合国环境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威胁区
龙江 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 自然堤形成低岗地 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 岗洼之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fff7d9a4f524ccbff12184f7.png)
下面按两个层次分述各区土壤侵蚀特征:一、水蚀区(A)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向西南直到藏东高山峡谷区以东的地区为水蚀区。
区内又分十九个亚区,分述如下:1A.大小兴安岭山地森林轻度水蚀区编码为014131。
包括大兴安岭东坡,伊勒呼里山和小兴安岭。
由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坡缓谷宽,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土层薄,森林根系横卧,株距大。
本区是我国木材供应基地之一。
2A.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林灌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024241。
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等东部山地及辽东半岛。
由花岗岩类,砂页岩类和片麻岩类组成,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和棕壤,土层厚薄不同。
长白山区,森林茂密,侵蚀轻微。
辽东半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
3A.松嫩平原外围岗台地栽培植被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37861。
本区围绕松嫩平原呈马蹄形分布。
为海拔200至500米的台地,由砂页岩类或未成岩松散层组成,发育典型黑土,由于开发历史短,尚有较厚层的黑土,是东北主要粮食基地之一、在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的二级阶地上,黑土侵蚀严重,沟谷侵蚀规模、速度仅次于黄土高原。
4A.三江平原栽培植被沼泽草甸微度水蚀区编码为048911。
黑龙江、松花江和鸟苏里江三条江的下游,散流形成的三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处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
岗地上有轻微水土流失。
5A.松辽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编码为058811。
本区为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但不包括科尔沁沙地。
发育厚层黑钙士和草甸土,是东北最重要的粮食基地。
北部为波状起伏平原,南部较平坦,多沼泽。
低岗地种植区有轻微水土流失。
6A.辽西冀北山地林灌中度水蚀区编码为064251。
本区包括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医巫闾山和燕山山地。
由花岗岩类、片麻岩变质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山地褐土与粟钙土,土层薄,局部地区裸岩比例高,常有泥石流发生。
陡坡开荒,土层侵蚀殆尽,难以恢复。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5dbb28c99ec3d5bbfd0a74cb.png)
The end
page13黄土高原区目前研究重点1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机制及途径2生态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恢复技术与模式3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4坡地整治与坝系优化建设技术5水沙调控与淤地坝等工程的科学布局及建设技术6晋陕蒙粗沙多沙地区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失分布或数值模型技术7农牧交错区风沙源控制综合防治技术
Page 5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Page
6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形式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类型(soil erosion types on the Loess Plateau)是指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按其发生的主要 地质侵蚀营力特点划分的类型。 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流水作用侵蚀类、重力作用侵蚀类、 风力作用侵蚀类。流水作用侵蚀是径流在位能势差控制下 产生流动过程中发生的侵蚀作用。流水作用侵蚀有两种形 式,一是沟壑侵蚀;二是面状侵蚀。重力侵蚀作用是以土 体自身重力影响产生的侵蚀作用。如滑坡、崩坍、泻溜等。 风力侵蚀作用是在具有一定速度的风力吹扬、破坏土壤或 表层土体,并搬运再堆积的作用过程。不同的侵蚀作用会 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
Page
4
中国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风力侵蚀 为主的类 型区 冻融侵蚀 为主的类 型区 水力侵蚀 为主的类 型区
Hale Waihona Puke 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 陕西北部、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面 积达187.6万k㎡。 青海高原和新疆、甘肃、云南等地区分布有现代 冰川、高原和高山的地区,其中冰融和冰川侵蚀 面积约有125.4万k㎡ 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 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 丘陵和云贵高原等地区。面积约有179.4万k㎡
Page
【免费下载】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免费下载】中国土壤侵蚀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efed7415852458fb770b5690.png)
这幅二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土壤侵蚀区划图,是应用遥感影像编制的五十万分之 一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图, 经由百万分之一和四百万分之一两次编缩的基础上, 进行区划的。
区划的原则是在类型基础上采用地学编码模型,共设六位编码。第一、二位码 是地理地名;第三位码是地貌;第四位码是植被; 第五位码是土壤侵蚀强度; 第六位码是外营力,后两位码分别代表土壤侵蚀定量定性要素。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主要教学目标:阐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明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三节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四节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一、目的意义与任务土壤侵蚀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进行分区。
分区的目的意义是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它是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分区的任务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差异性,提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蚀类型区。
二、分区原则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
因此分区原则主要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
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三、土壤侵蚀分区我国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辛树帜等(1982)将全国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其中风力侵蚀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87.6万km2。
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高山,是冻融侵蚀为主的另一侵蚀区,其中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施雅风等,1988)。
其余所有山地丘陵地区,则是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第三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面积约有179.4万km2。
水力侵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贵高原6个2级类型区。
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一、西北黄土高原(Ⅲ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近60万km2范围内,土壤侵蚀面积43万km2,严重的土壤侵蚀面积达28万km2以上,最严重的多沙粗沙区面积为15.6万km2。
关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分区,不少科学家(如黄秉维、朱显谟、罗来兴、黄义端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方案,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黄秉维和黄义端等提出的。
他们将黄土高原地区可分为3个一级区,25个二级区和10个亚区(表9.1)。
依据土壤侵蚀营力、类型、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一般采用两级分区,即一级侵蚀区和二级侵蚀区。
对于某些范围较大的侵蚀区,因侵蚀情况出现某些较明显的区域分异,按侵蚀类型的组合不同,再分为第三级区(亚区)。
1.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区(A)本地区属于长城沿线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东以和林格尔、东胜、榆林一线为界,西至贺兰山,北达阴山山脉。
区内多为高平原地形,主要地貌类型有沙丘沙地、湖盆滩地、冲积洪积平原和土石丘陵山地。
2.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区(B)本区大致位于神池、灵武、兴县、绥德、庆阳、固原、定西、东乡一线以北,长城沿线以南的地区,主要为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地貌类型。
坡陡沟深,地形破碎,长城沿线附近有片沙覆盖。
本区属半干旱草原地带,植被稀疏覆盖度低,草地面积不少但不成片,多与农田镶嵌分布,加之撂荒轮垦,草地多被破坏面积缩小。
目前植被覆盖度30%~35%,草层低矮草场退化。
本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250~450mm左右,降雨集中且多暴雨。
春秋多风,全年大于和等于8级大风日数平均在5~20d左右,局部地区可达27d左右,沙暴日数年均4d以上,有些地方可达15d左右。
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水蚀强烈,风蚀亦很显著,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
本区划分为7个侵蚀区。
3. 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C)本地区北接风蚀地区,南界秦岭北坡。
地貌类型复杂,有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平原、土石丘陵与山地,年降水量500~700mm,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较好,属森林、森林草原环境。
森林主要分布于一些山地,如子午岭、黄龙山、关山、吕梁山、太行山及秦岭北坡等地,其余地方多为农地和牧荒地,植被破坏严重。
境内地面组成物质除山地有大面积基岩出露外,多为黄土所覆盖,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一般为中壤及重壤土,除个别河滩沙地有风蚀外,全地区主要是水蚀,局部沟壑陡坡伴有重力侵蚀。
由于各地地貌及植被等条件不同,土壤侵蚀区域性差异显著。
植被较好的山地和次生林区、冲积平原区侵蚀最轻,塬区、盆谷、土石丘陵区居中,黄土丘陵区最严重。
根据自然条件和侵蚀情况,可分为12个侵蚀区。
二、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Ⅲ2)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在此范围内,除了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
这一类型区又可分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1.大兴安岭区大兴安岭区地势西部和西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东陡西缓,海拔300~1400m。
山地起伏和缓,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和宽阔谷地。
本区属寒温带气候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寒冷。
据调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区总面积8.47万km2,有发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土地面积7.28万km2,已发生土壤侵蚀面积2.53万km2,占总面积的29.9%,其中强度侵蚀面积379km2,中度侵蚀面积583km2,轻度侵蚀面积24370km2,分别占已侵蚀面积1.5%、2.3%和96.2%,主要侵蚀形式有砂砾化面蚀、细沟和沟状侵蚀、河沟侵蚀、崩塌、泻溜、冻融侵蚀等(刘运河,1992)。
2.小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总面积11.5万km2,东南—西北走向,海拔250~1000m左右,山体广阔,坡度平缓,低山丘陵占85.3%,山前台地占12%,河谷冲积平原占2.7%。
多年平均降水量523mm,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因山地丘陵多,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很大,洪涝灾害频繁,伊春林区,80年代以来就发生水灾6次,其中1985年发生大面积山洪,15个区(局)无一幸免,伊春市区过水面积达6km2,最深处积水3.2m。
据1985年调查,小兴安岭区土壤侵蚀面积为248.09万hm2,占本区总面积的21.55%,其中耕地土壤侵蚀面积125.09万km2,荒地侵蚀面积2.11万hm2,林地侵蚀面积120.89万hm2。
土壤侵蚀在坡耕地以细沟侵蚀为主,植被稀少的荒地以鳞片状侵蚀为主,林木采伐区集材道以沟蚀为主,河沟沿岸崩塌严重(刘运河,1995)。
3. 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南部的汤旺河、完达山西侧的倭肯河上游,牡丹江、张广才岭西部的蚂蚁河、阿什河、拉林河等流域,吉林东部和中部的低山丘陵也属本区范围。
这一带开垦已有百年,垦殖指数在20%左右,其中大于10°的坡地不少。
加之降雨量较大,故有很大的侵蚀危险性。
但这些地区天然次生林较多,植被覆盖率亦较高,面蚀与沟蚀为轻度和中度,局部地方侵蚀较严重。
例如牡丹江地区,原来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厚度50cm以上,经侵蚀后,逐步变为中层和薄层土壤。
表土年流失厚度0.5cm左右,年流失量3000~5000t/km2。
4.漫岗丘陵区本区为小兴安岭山前冲积洪积台地,具有较缓的波状起伏地形。
海拔一般为180~300m,相对高差为10~40m,丘陵与山地界线明显。
这一带原来是繁茂的草甸草原,近五六十年来进行开垦,垦殖指数达70%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大,分布于20多个县,为我国东北黑土侵蚀有代表性的类型。
其中嫩江支流乌裕尔河、雅鲁河和松花江支流呼兰河等流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三、北方山地丘陵区(Ⅲ3)本区是指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范围内有土壤侵蚀现象的山地、丘陵。
这一类型区的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都以居高临下之势环抱平原,如华北平原周围,北有燕山,西接太行山,南有秦岭余脉成一弧形,屏障着这一大平原。
从高山—低山—丘陵(垄岗)—谷地(盆地)—平原呈梯级状分布,如豫西北太行山区,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中山海拔一般为1000~1500m,低山、丘陵为400~800m,林县盆地为300m左右。
四、南方山地丘陵区(Ⅲ4)本类型区大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包括台湾、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
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珠江中游,以及东南沿海的各河流的中、上游山地丘陵。
南方山地丘陵区温暖多雨,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地面植被覆盖好,雨量丰沛,年降水量达1000~2000mm,且多暴雨,最大日雨量超过150mm,1h最大雨量超过30mm,因而地面径流较大,年径流深在500mm以上,最大达1800mm,径流系数为40%~70%,侵蚀力强。
加之炎热高温风化作用强烈,地面花岗岩、紫色砂页岩及红土又极易破碎。
因此,在植被遭到破坏的浅山、丘陵岗地,土壤侵蚀相当严重。
由于土壤、母质及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同,本区内又有以下的不同类型。
五、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Ⅲ5)四川盆地大致在北以广元,南以叙永,西以雅安,东以奉节为4个顶点连成的一个菱形地区内,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其余部分为丘陵。
盆地四周为大凉山、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等山脉所围绕。
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山区因与本区山体相连,特点相似,可附于本区。
整个四川盆地,平坝仅占7%,丘陵约占52%,低山约占41%。
丘陵分为浅丘与深丘两类。
浅丘地区平坝被丘陵所分割,深丘地区平坝变得相当狭窄。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左右,但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径流丰沛,径流系数为40%~50%,因而侵蚀强烈。
由于盆地中多紫色砂页岩,土壤呈现红色。
大量的深丘和浅山部分遭到不合理开垦,植被受到明显破坏,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的山地、丘陵,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年侵蚀模数达1000~5000t/km2。
盆地内紫色砂页岩丘陵的一般侵蚀特征与南方山地丘陵区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