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本文介绍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操作的技术规范,以达到无污染且具有代表性的目的。

组织准备方面,需要收集监测区域的各种资料,如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以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

同时,还需要了解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以及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相关性质资料、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法律法规、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等。

现场查看是整理和利用调查信息的重要环节。

采样器具的准备包括工具类、器材类、文具类、安全防护用品等。

布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等方式获得随机数。

分块随机布点根据监测区域内土壤类型的不同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每个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更具代表性。

样品采集阶段包括前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

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和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采样是指在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最后,野外选点是采样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布点方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进行采样。

为了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采样点应该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

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应设采样点。

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设采样点。

采样点应该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米以上。

采样点应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设采样点。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VIP专享】DB51 T 1048-2010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第1部份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2010.3.1实

【VIP专享】DB51 T 1048-2010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第1部份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2010.3.1实

13.080.05B11DB51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sampling(Part 1: For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or soil productivityassessment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048—2010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采样准备 (1)5 布点 (2)6 野外采样点的确定 (3)7 土壤样品的采集 (3)8 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4)IDB51/T 1048—2010II前 言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昆、代天飞、程康宁、宋文琪、罗瑞、杨定清。

DB51/T 1048—2010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壤样品的布点、采集、处理和贮存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区域内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土壤样品的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NY/T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

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1)简单随机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

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

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N=t2s2/D2式中:N为样品数;t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值(附录A);s2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D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这项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采集技术能够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分析测试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各类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三、采集准备工作(一)资料收集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污染源分布等信息,以便合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二)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钻、铁锹、锄头、采样袋、标签、记号笔、GPS 定位仪等。

采样工具应事先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三)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样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掌握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采样点布设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调查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确保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二)随机性原则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采样点的随机性,以避免采样点过于集中或偏向某一特定区域。

(三)可行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如交通条件、采样场地的可达性等。

(四)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调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样点的数量,降低调查成本。

五、采样点布设方法(一)网格布点法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交叉点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平坦、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均匀的区域。

(二)分区布点法根据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的区域。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见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铲和锹等。

土壤钻适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钻孔根据需要;铲和锹适用于采集上层土壤样品,选择质量较好、无锈蚀和破损的工具,
避免造成土壤样品的污染。

其次,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

采样的点位应当有代表性,能够反
映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状况。

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因素确定采样点位,同时需要注意避免显著的异质性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采样深度根据实际需要,一般可以分为0-20cm和20-40cm两个层次,也
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采集更深层次的土壤样品。

再次,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

土壤样品的污染会对后续的化学
分析和微生物研究产生干扰,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物质
的接触。

可以佩戴手套,使用洁净的采样容器,避免使用含有除草剂和现
场制备的肥料的将其来获取土壤样品。

此外,采样时需要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土壤样品的完整性对于后续的
实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采样后,应将土壤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干燥、筛分等处理。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压实土壤,避免采集到大量空气和
杂质。

对于含有大颗粒物的土壤样品,可以使用筛网进行初步筛分。

总之,土壤采样技术是获取土壤信息的基础工作,合理的采样方法和
规范的操作过程对于后续的土壤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做好前期
采样工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土壤数据,为土壤改良、农业生产以及
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

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

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

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0.2m)、浅层土壤(0.2m~0.6m)和深层土壤(0.6m~)。

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

第三次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第三次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22年7月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明确了土壤样品制备、保存、流转和检测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2样品制备省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土壤普查办)根据本区域土壤样品采集数量情况,统筹安排样品制备工作任务,采取就近原则,由本区域确定的检测实验室操作实施。

有样品集中制备工作基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探索样品制备中心等方式,集中统一制备土壤样品。

2.1制定计划省级土壤普查办负责制定样品制备计划。

样品制备计划应包括:任务安排、制样场地、制样人员、制备流程、制备时限、样品流转、质量控制等。

2.2制备种类土壤样品制备种类分为一般样品(表层土壤样品)、土壤剖面样品(剖面发生层样品)和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

2.3制样场地包括风干室和样品制备室。

风干室应通风良好、整洁、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并避免阳光直射。

样品制备室应通风良好,每个制样工位适当隔离,避免交叉污染,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室内具备互联网络条件,并安装在线全方位监控摄像头,确保可以随时接受远程实时检查,制样过程全程摄像并保存记录3年。

2.4制样工具(1)盛样用搪瓷盘、木盘、塑料盘、有机玻璃盘等。

(2)土壤粉碎用木锤、木铲、木棍、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或硬质木板或无色聚乙烯薄板等。

(3)孔径为2mm的尼龙筛。

(4)用于静电吸附除去植物残体的器具。

如有机玻璃棒和丝绸,静电除杂仪器等。

(5)磨口玻璃瓶、聚乙烯塑料瓶等样品分装容器,规格根据样品量而定,可采用不同规格的瓶分装不同粒径的样品。

不得使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样品瓶或样品袋盛装样品。

(6)电子天平、原始记录表等。

2.5外业样品接收调查采样队指定专人负责流转一般样品(表层土壤样品)、剖面样品(剖面发生层样品)和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至承担样品制备任务的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接收样品时,要指定专人负责样品接收确认,重点检查样品标签、样品状况、样品重量、样品数量、样品包装情况等,样品重量应满足风干粗磨后土壤样品库样品、留存样品、送检样品等样品重量要求,如发现破损、重量不足、样品信息不全等情况不予接收,并及时报告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

土壤采样技术规范

土壤采样技术规范

土壤采样技术规范土壤采样技术规范是指在土壤采样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目的是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是土壤采样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总字数为1000字。

一、采样前的准备工作1. 编制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密度,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合理分配采样点。

2. 对采样点位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土壤类型、植被状况和人为活动情况,排除污染源的干扰。

3. 准备专用采样工具,包括不锈钢锹、塑料袋、采样容器等。

二、采样点位的确定1. 采样点位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于采样区域内,避免集中在某一特定地点。

2.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情况,确保代表性。

3. 采样点位距离水源、道路、建筑物等潜在污染源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污染影响。

三、采样方法和规范1. 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研究目的确定,一般为0-20厘米和20-40厘米两个深度。

2. 用不锈钢锹等工具进行土壤采样时,应保持工具的整洁和干燥,避免污染。

每采集一个样品后,清洗工具并且晾晒至干燥状态。

3. 在采样点位附近随机取样,每个采样点位应采集3-5个样品,并混合均匀作为一个样品。

对于大面积采样,可采取网格法或等距离分布采样。

4. 采样时应根据土壤特性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如岩石土地域可用锹抠取;松软土壤可用钻孔采样。

5. 采样时应遵循无污染原则,避免使用铁制工具,避免与谷物、兽粪等杂质接触。

同时应避免采样时手部直接接触土壤。

四、采样容器的选择与保存1. 采样容器应为干燥无污染的塑料袋或玻璃瓶,标有采样点位编号和采样深度等信息。

2. 采样完成后,用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将样品封存,并在袋上标明相应的采样信息,如采样点位、深度、日期等。

3. 为保证样品的保存质量,应尽快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去根、去石等。

五、采样记录和数据处理1. 采样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采样点位、深度、日期、天气情况等信息。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1.土壤采样点的确定: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确定采样地点。

采样点应该代表所研究的土壤类型和地貌特征。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应该避开人为污染源和农业活动等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的地方。

2.采样工具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壤钻、铁铲、采样器等。

这些工具应该干净,并且在使用前消毒。

3.采样点的标记:在确定好的采样点上,使用标识物,如木桩或喷漆等,进行标记。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取样。

4.采样点的定义:定义好采样点的范围和深度。

根据研究要求,确定需要采集的土壤层和深度。

一般情况下,采样层为0-20、20-40、40-60和60-100厘米等。

5.土壤表层的清理:对于采样层的土壤表面,使用刷子或刮刀等工具将有机物、植被和其他杂质清除干净。

这样可以避免采样时的二次污染。

6.采样点的开挖:使用铁铲或土壤钻等工具,在采样点上挖一个均匀的坑。

坑的大小应该能够容纳所有需要采集的土壤样品。

7.采样器的使用:根据采样的深度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器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常用的采样器有环状取样器和钻取样器。

对于较深层次的采样,可以使用钻取样器。

8.采样器的清洗:每次采样前,都应该对采样器进行充分的清洗,以避免不同采样点之间的交叉污染。

清洗采样器时,可以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在取样器的采样室内填充无菌砂土。

9.采样器的横向移动:在每次采样时,将采样器插入到预定的深度,并以恒定速度向水平方向移动,以确保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是均匀混合的。

10.采样样品的保存: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应该立即放入密封的样品袋或容器中,以防止样品的水分和有机质流失。

标示好样品的采样点信息,并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11.采样工具的清洗:采样结束后,将使用过的采样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保证下次采样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包括确定采样点、准备采样工具、标记采样点、定义采样点的范围和深度、清理土壤表层、开挖采样点、使用采样器进行采集、清洗采样器、横向移动采样器、保存采样样品、清洗采样工具等。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5)2.7采样记录 (5)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6)2.10注意事项 (6)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7)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8)4.1制样场地 (8)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0)5 样品保存 (11)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附1 (13)附2 (18)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技术规范要求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技术规范要求
表层土壤采样中,对于采样点周边所见到的矿化蚀变、农作 物种类、养殖物种类、名特优产品等典型、特殊的景观均应拍照。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7)采样记录 统一使用标准化的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用代码和简明
文字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 记录卡必须在采样现场用2H铅笔填写。 记录卡填写的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不准
➢ (7)定点标绘与拍照: 深层土壤采样定点、标绘与表层土壤采样要求相同。 深层土壤采样要求必需拍照。对所采集的土柱,选择采样点
周边平整干净地面,首尾相接逐层整齐排放,以备后期观察描述。 至采样深度后,取出取样工具后认真观察记录后,样品直接装入 样袋中,取够样品重量后,将写有样号的样袋放于排放的土柱样 边,并将卷尺从上至下展开一同拍照。 ➢ (8)重复样采集
校准,校准误差<15m。GPS在测区内的定点误差小于50m。要有 相应的文字记录。 ➢ (2)航迹航点的保存
43
45
46
47
9
10
18
19
28
29
37
39
48
50
二、土壤样品采集加工技术规范
➢ (4)采样深度:0-20cm。 ➢ (5)采样方法
----代表性强的成熟土壤; ----远离污染地段、垃圾堆及新近堆积土、田埂等,采样点应 离开主干公路、铁路100m以外; ----多点组合,采样点周边30-50m范围内按梅花状分3-5处多 点采集组合;
2、总体目标:
采用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开展浙江省西北部山地丘陵区土 地环境地质调查,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分布和分配特征,进 行土地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 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一、项目基本概况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1.确定采样点位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或监测要求确定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地理分布,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

正确的点位选择是保证样品采集有效性的基础。

2.采样工具准备采样工具包括土壤采样器、铲子、塑料袋等。

这些工具需要提前清洁并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用丙酮擦拭或用高温烘烤。

3.采样点位标记在采样点位处使用标记物(如木桩、标志牌)标记,以便于后续操作和分析的记录。

4.采样点位的基本信息记录在采样点位处需要记录相关的基本信息,如采样点位的编号、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这些信息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5.采样器与土壤样品接触前的处理在使用土壤采样器接触土壤之前,需要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把手和其他接触部分,以保持采样器的干净。

这样可以避免不同点位之间的交叉污染。

6.采样器的插入方法采样者应尽量垂直插入采样器进入土壤中,并用手掌将上部采样部分推入土壤中,直至采样器的最大深度,一般为20-30厘米。

插入采样器时要尽量避免土壤的杂质进入采样器,以保证样品的纯净性。

7.采样器的取样方法使用采样器插入土壤后,打开采样器底部的取样器,保持取样器底部平稳,缓慢将采样器从土壤中取出。

取出的土样应完整、均匀,不应漏土或松散。

8.采样器取出土样后的处理取出的土样应立即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密封好。

确保袋子中没有明显的空气存在,避免样品中的空气氧化或水分散失。

9.重复采样在同一采样点位,可以进行多次采样,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样品。

每次重复采样的间隔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

10.采样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完成所有采样后,采样器和其他工具需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清洗时要注意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彻底冲洗干净。

11.采样点位记录和数据整理采样完成后,及时记录采样点位编号、采样日期、采样操作人员等信息。

在采样结束后,对采样数据进行整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土壤样品采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步骤。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1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1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第二版18.1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分析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土壤样品的收集、处理和准备,以及各类物化指标的分析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收集、处理和准备1、选择土壤样品的地点土壤样品取自典型甚至标准的环境情况,尤其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如污水处理厂、汽车尾气影响的城市街道;也可收集埋藏地表的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土壤情况的参考;预测分析污染点或被污染土壤现状,可根据污染物移动速度对污染源位置附近进行收集。

2、土壤样品的深度根据检测目的,不同深度收集有不同的土壤样品。

如:可根据污染物的迁移特点,分析表面土壤的重金属浓度;对典型地层,可从表层到深处逐层取样;探究有机碳,可将土壤深度按5cm至20cm分段。

3、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样品时,应用适当的工具,以消除样品因受干扰而失真。

收集土壤样品时,应注意力减少污染物及其气体扩散,采用封口采集容器。

4、取样取样容器宜有足够的空间储存不同土层,容器一点使用清洁锌铁箔或其他无污染的材料,样品应放入受检容器中,严禁放入有污染的容器。

5、样品的处理及分类根据检测要求,完成土壤样品受理、装载、前处理、分类(如洗涤、精筛、磨粉等等)等程序,以达到对污染物检测的要求。

二、物化指标的分析方法1、土壤总量组份分析包括有机质、粗碎矿物质和游离碳酸盐等,采用燃烧分析、溶剂提取离子交换试验、正电子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分析。

2、土壤pH分析土壤pH值指土壤测定自然时的酸碱值,采用导电度的测定、萃取(硝酸-缓冲液-维持或火焰离子化)或使用pH仪测定,直接测定土壤矿溶液的pH值。

3、土壤养分分析采集土壤样品,经过固定及分离,连续提取铵、硝酸、硫酸及酚酞溶液,使用毛细管电位梯度法测量几率,同时测量可解磷与钾的浓度;也可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化学组成。

4、重金属分析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等检测技术,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砷及铬等,以及重金属的活性状态。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一、概述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土壤质量以及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所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样与处理(1)采样方法采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第一步,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划定网格采样、随机采样以及人工设置采样点等。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样品的污染。

(2)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影响因素,尽可能涵盖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壤利用方式。

(3)采样设备采样设备应符合监测目的和要求,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采样设备有不锈钢土壤钻和土壤取样器等,应保持设备的清洁、无锈蚀和无污染。

(4)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极端天气和短期内的强降雨,以降低资料的误差。

三、样品分析与检测(1)样品保存样品在采样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无法及时送检,需将样品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以防止样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的变化。

(2)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需求来选择,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有机物含量分析、氮磷钾含量分析等。

(3)仪器设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与解读(1)质控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应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质控样品的加入、复检和验证等。

(2)数据有效性评估对于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考虑是否满足监测目的。

(3)数据解读基于有效且可靠的监测数据,结合土壤环境研究和监测目的,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明确土壤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土壤采样方法及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方法及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方法及技术要求土壤采样是土壤科学研究和农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提供土壤质量和特性的关键信息,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壤采样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土壤采样的方法1. 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应代表该区域的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应避免采样点受到人为干扰,比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影响的区域。

同时,为了保证采样的代表性,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域。

2. 采样工具的选择:常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土壤钻头等。

在选择采样工具时,应根据采样深度和土壤类型来确定,以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采样深度的确定: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特性,确定采样深度。

常见的采样深度有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等。

对于特殊研究需求,也可以选择更深的采样深度。

4. 采样方法:采样时应先清除表层杂质,然后根据采样深度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土壤采样。

为了保证采样的代表性,每个采样点应采集多个样品进行混合,再取部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二、土壤采样的技术要求1. 采样工具的清洁:采样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同时,在不同采样点之间也要进行工具的清洁,以防止样品交叉污染。

2. 采样点的记录:应在采样点附近标明采样点编号,并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3. 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容器应选用无污染、密封性好的容器,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不受外界污染。

4. 采样时间的选择:土壤采样的时间选择应考虑土壤湿度、温度、植被生长等因素。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较为合适的采样时间,此时土壤湿度适中,植被生长较好。

5. 采样密度的确定:采样密度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异质性来确定。

对于均匀的土壤类型,采样密度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异质性较大的土壤类型,采样密度应增加,以提高采样的代表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

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

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0。

2m)、浅层土壤(0.2m~0。

6m)和深层土壤(0。

6m~)。

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

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

在环境调查
判定污染物种类和初步探明污染程度、范围阶段,一般在3m深度以内时,每个样品的采样分层间隔为0。

5m。

3、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4、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

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6、样品重量
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7、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中,然后再用一个塑料袋套上,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具一张。

四分法采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