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
中医五脏六腑系统归纳总结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描述了人体内部器官的分类、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些脏腑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下面将对五脏六腑系统进行归纳总结。
一、心脏心脏是五脏之首,被认为是人体的统治者。
中医认为心主循环与神明,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血液循环、调节情绪和思维活动。
心藏神,精神活动与心脏有着密切关系。
心脏的功能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二、肝脏肝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血液供应和排毒。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绪、协调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肝脏的健康与情绪的平衡息息相关,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肝气的畅通。
三、脾脏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气血生成。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管理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免疫功能。
脾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
肺脏是五脏之一,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肺主气,具有呼吸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肺脏的功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所以要保持肺部的健康需要注意呼吸道卫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五、肾脏肾脏是五脏之一,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掌管着人体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生殖功能。
肾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六、胆腑胆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和调节胆囊的排泄。
中医认为胆腑与情绪有着密切联系,胆气郁结时可导致情绪烦躁、易怒等症状。
七、胃腑胃腑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
中医认为胃脉主病,胃与脾密切相关,胃的消化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息息相关。
八、小肠和大肠小肠和大肠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进行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和排泄。
中医认为小肠的功能主要是将胃中的食物进行消化分解,将有用的物质吸收进血液,不需要的废物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地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地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地地位就是棋盘中地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地气血运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医说心藏神,心地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地典型例子.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地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地流利程度来判断心地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地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地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地办法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根据天人合一地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地食品和呵()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地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地,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地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地运行.在众多地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地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地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地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地各种症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地性格来形容肝地生理特性.事实上,脾气急噪地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地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地.易怒地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地.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地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地典型案例.用宽容地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地状况来判断肝血地盛衰.人手上地指甲是肝血盛衰地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嘘()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地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地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地代表.生活中多发"嘘()"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地好方法.对于肝火旺地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清泄肝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众多地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对于肝系统功能失衡地人群,服用百通胶囊,可以缓解肝风上炎引起地高血压,减轻口苦、头晕目眩等症状;使用枸杞胶囊在滋补肝肾地基础上,能够减轻眼干涩、目赤肿痛等症状;而对于长期饮酒,有脂肪肝、酒精肝地人群,则需多服用久宝纳豆胶囊.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后天之本:脾胃中医所讲地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地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地综合功能(其余地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地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地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脾在五行中属脾土系统,是人体气血地"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地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地"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地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地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地诸葛亮之所以只活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地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地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地色泽代表了气血地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地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脾胃系统地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地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根据天人合一地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呼()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地人,适宜穿黄颜色地衣服,居室地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地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地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呼()"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地音韵养生与西医地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地确能反映一个人地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地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地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中药养生中,灵芝、人参、纳豆、白术、茯苓獐宝都是益气健脾地良药.经过高科技提取浓缩而成地中药保健品则更优于药材本身.如灵芝胶囊,通过调节五脏平衡而逐渐减轻消化不良、食后腹账、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促进胃炎、胃溃疡地修复;对于胃炎、胃溃疡症状明显者,则可选择胃康,来促进粘膜修复;小儿地脾胃系统较弱,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现象,而影响到小儿地生长发育,服用入脾胃系地獐宝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便秘经常是困扰生活地一大难题,由便秘带来地皮肤晦暗、色斑、失眠使女性更加痛苦,选择通宁或者长青纳豆胶囊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人体地宰相:肺《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地宰相,掌管生命地气机运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地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地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地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地心态,避免不必要地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呬(声同"细")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地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地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呬(声同"细")"这个音对肺功能也有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地,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地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调养肺脏地仙草中,养肺阴枫斗第一;补肺气冬虫夏草最佳;灵芝功效最全,既能养肺气又能调理肺气.对于易感冒、咳嗽者和慢支、哮喘人群,可长期服用久润枫斗晶养肺阴而减轻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地咽爽含片.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地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先天之本:肾《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地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如果生殖系统出现问题,比如说出现前列腺肥大,就说明肾地精气不足了,要赶快补充精气.老百姓常说"耳大有福",背后地原理就是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大饱满、精力充沛,做事业自然拼劲十足、无往不利.曾国潘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即是此意.经常耳鸣或者听力下降地人,就是表明是肾气不够用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什么是肾主骨呢?中医认为,人地骨骼强健与否,由肾精气盈亏所决定.骨质疏松地人要补养肾地精气,肾地精气足了,骨骼就强健有力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人散步地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地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地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地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地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地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肾俞穴,对肾地精气有很好地调养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补肾仙草中,力量温和持久而不伤身地枸杞、玛咖为第一,对于肾气不足虫草最佳.元气藏于肾之间地命门,而灵芝大补元气,故久服灵芝可有效调养肾气.对于男性人群,可长期服用玛咖胶囊和枸杞胶囊,来补充肾气,提高体力、精力等.肾虚不只在男性常见,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也会同样发生,可服用枸杞胶囊来补充肾气,减轻腰膝酸软、手脚冷、耳鸣、眼花等症状.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一、概述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理论体系包括五脏和六腑的概念。
这些脏腑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非常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五脏和六腑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二、五脏的概念和功能五脏是指中医中认为的人体内的五个重要脏器,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它们分别对应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情绪等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五脏的概念和功能。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被称为“君主”。
它的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循环和调控心血管系统的活动。
在中医理论中,心与情感紧密相关,过度的情感波动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2. 肝肝脏被称为“将军”,在中医中对应着脏腑的决策机构。
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血液、调节气血运行和保证血液的正常供应。
肝也与情绪和情感有关,当情绪过于激动或压抑时,肝脏易受损。
3. 脾脾脏被视为人体的“后勤部”,其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
脾也与肌肉组织有关,对运动和体力的支持作用很大。
4. 肺肺脏主要负责呼吸和气体交换。
在中医理论中,肺也与皮肤、毛发有密切联系。
肺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皮肤的变化来判断。
肾被认为是人体的“根基”,在中医中,肾脏是生命的基础和本源。
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水液代谢、生殖和排泄等。
肾也与骨髓和脑髓密切相关,对生长发育和智力有重要影响。
三、六腑的概念和功能六腑是指中医认为的人体内的六个重要器官,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它们与消化、吸收、排泄等方面密切相关,下面将逐一介绍六腑的概念和功能。
1. 胆胆脏是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器官,它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胆也在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过度愤怒或忧虑会对胆囊和胆汁的分泌产生不利影响。
2.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食物的储存、分解和消化。
它也与情绪紧密联系,例如,饮食过度或过度思虑会导致胃功能紊乱。
3.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第二个关键部位,主要负责对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
中医五脏 公式
中医五脏公式中医五脏公式是中医学中关于五脏功能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它指的是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功能以及五脏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
中医五脏公式包括“心藏神,肝藏血,脾藏思,肺藏气,肾藏精”。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五个部分。
首先是“心藏神”。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宰着人的思维、记忆、意识等活动。
心脏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器官,更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中枢。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血液循环,将充满氧气的血液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以供养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接下来是“肝藏血”。
肝脏在中医中被视为血液储藏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调节血液。
中医认为,肝脏对血液的储藏和调节能力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肝脏还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稳定等重要功能。
第三个是“脾藏思”。
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的中心。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生理活动所需。
脾脏还有保持水液代谢平衡、控制肌肉活动等重要功能。
第四个是“肺藏气”。
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呼吸和气机活动的中心。
肺主气,具有呼吸、发散、宣发等功能。
肺脏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身体,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机的正常运行。
最后是“肾藏精”。
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主要功能是贮藏和调节人体的精气。
肾脏不仅掌管生殖、生长发育,还有调节水液代谢、骨髓生成等重要功能。
肾脏的健康与人体的生命力、免疫力等密切相关。
总结一下,中医五脏公式是中医学中对五脏功能的总结和概括。
它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五脏公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五脏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五行学说之肝、心、脾、肺、肾
五行学说之肝、心、脾、肺、肾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给新生儿取名字时,很多家长会请算命先生用生辰八字算一算这个新生儿五行中缺什么,然后在取名字时补上,这与中医中的“缺啥补啥”相似。
五行,五是指五材,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
五行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五材的运动变化关系的认识,是用来分析世间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的。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中医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五脏按五行的变化规律做了归属,并阐述了人体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关系。
木:木曰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亦曲亦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属性的事物均属木。
肝以柔和为性,富含生发之机,有疏通气血、疏泄胆汁的作用,故为木性。
火:火性炎上,指火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属性的事物均属火。
心主一身之阳,营运周身血脉,有推动血行、温煦机体的作用,故为火性。
土:土爰稼穑,指土有载物、生化、收成的特性,古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属性的事物均属土。
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有受纳生化、孕育滋养的作用,故为土性。
金:金曰从革,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肃杀收敛等属性的事物均属金。
肺司吸清排浊,调节全身气机,有排痰收敛、降气的作用,故为金性。
水:水曰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闭藏下行等属性的事物均属水。
肾以藏精为用,为生长发育之根,有排泄水分、调节平衡的作用,故从水性。
五脏的相生相克五行学说不是简单地将事物归属于五材,而是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和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营养以充肺,肺(金)清降下行助肾,肾(水)之精以养肝。
中医五脏重点总结
中医五脏重点总结中医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这五个脏器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相辅相成,协调运作,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下面将重点总结中医五脏的相关内容。
一、心心是人体的主宰器官,主要功能是统摄血脉,掌握人体的神志。
在中医理论中,心被称为“君主”,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中枢神经系统。
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身心健康。
如果心脏出现问题,会导致心悸、心痛、失眠等症状。
二、肝肝是人体内的化学工厂,主要功能是解毒、代谢和储藏营养物质。
肝也是情绪的调节中心,如果肝出现问题,会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抑郁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会导致肝郁气滞,引起头痛、口苦、胸闷等症状。
三、脾脾是人体内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转化和运输营养物质。
脾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脾出现问题,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疲乏无力等症状。
四、肺肺是人体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呼吸、气化和行气。
肺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防御外来病菌和有害物质。
如果肺出现问题,会导致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主气,如果肺气不足,会导致气短、声音嘶哑等症状。
五、肾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肾也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够分泌多种激素,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如果肾出现问题,会导致尿频、尿急、腰酸背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如果肾气虚弱,会导致阳痿、早泄等症状。
中医五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相辅相成,协调运作,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保护五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五脏的概念及其内容
五脏的概念及其内容五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之一。
五脏分别指肝、心、脾、肺、肾五个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五脏的概念及其内容。
首先是肝脏。
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的主要储藏和调节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液的储藏和供应、维持气血畅通、主持疏泄、保持情绪稳定等。
肝脏还与肝系经络密切相关,包括肝经、胆经和冲脉,通过调节这些经络的流动,维持全身的协调运行。
其次是心脏。
中医将心脏看作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持循环系统,控制血液的运行和供应,维持温煦生命。
心脏还与心系经络相关,包括心经和小肠经,通过调节这些经络的活动,保持心血运行的平衡和稳定。
再次是脾脏。
中医认为脾脏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转化水谷精微、运输营养、升清降浊、控制肌肉四肢。
脾脏还与脾胃系经络相关,包括脾经和胃经,通过调节这些经络的运行,维持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正常进行。
然后是肺脏。
中医将肺脏视为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宣发清气、控制呼吸、调节水液代谢和皮毛功能等。
肺脏还与肺胃系经络相关,包括肺经和大肠经,通过调节这些经络的运行,维持肺脏正常的气息和泌尿功能。
最后是肾脏。
中医认为肾脏是人体的根本之脏,主要功能是储藏先天之精、主持生殖发育、调节水液代谢和肾气的运行等。
肾脏还与肾经相关,通过调节肾经的运行,维持生命的力量、成长发育和繁衍后代。
此外,五脏之间还有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将肝、心、脾、肺、肾五脏视为人体功能系统的核心,认为它们相互协调和制约,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心身健康。
若五脏中的某一个脏器功能失调或病变,则会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医生常常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法,对五脏进行判断和分析,以找出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薄,可以了解脾胃功能的变化;通过观察面色和眼底,可以判断肝脏功能的强弱;通过望诊脉搏的特点,可以判断心脏的状况等。
五脏六腑工作原理
五脏六腑工作原理
五脏六腑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体内脏器官的组织和功能。
每个脏器都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下面我们来逐个介绍:
1.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主要负责泵血以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给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内有四个腔室,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完成血液的循环。
2. 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肺脏中的毛细血管会吸收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肝脏: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功能。
它负责制造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食物。
此外,肝脏还能储备和释放营养物质,分解和排毒有害物质以及合成重要的蛋白质和酶等。
4. 脾脏:脾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输和转化营养物质。
脾脏在消化过程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气血,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参与免疫调节。
5. 肾脏: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主要负责排出体内废物和过剩的水分,同时也参与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生成和调节多种激素,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醛固酮等。
6. 胆囊: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
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收缩并释放胆汁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和
吸收脂类食物。
这些五脏六腑相互协作,形成人体内部的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
当其中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时,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平衡和正常运行。
因此,保护和维护五脏六腑的健康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简介】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脏,古称藏。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
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互相影响】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五脏:肝心脾肺肾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面唇毛发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脏与六腑】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
上文章: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网上文章: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的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人体各个器官的特点
人体各个器官的特点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器,由许多不同的器官组成。
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负责不同的生理过程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
下面将逐个介绍人体的各个器官的特点。
1.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胸腔中,主要功能是泵血并保持血液循环。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的特点是具有自主性和节律性,它能自动产生电信号来控制心跳的频率和节奏。
心脏的工作是没有间歇的,它为全身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有左右两个。
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并清除代谢产物。
肺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弹性和表面积,它们由许多小气泡组成,称为肺泡。
肺泡的大量存在使肺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增强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
此外,肺还具有自洁能力,能够通过咳嗽和打喷嚏等方式将异物和污染物排出体外。
3. 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排毒、储藏和合成。
肝脏能够代谢和分解各种物质,包括药物、毒素和营养物质。
它还能够合成和储存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肝脏还能够产生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此外,肝脏还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细菌和病毒。
4. 肾脏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位于腹腔内,有左右两个。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能够过滤血液,将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同时重新吸收和保留身体所需的物质,如水、糖类、盐等。
肾脏还能够产生尿液,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
肾脏的特点是高度的血液灌流量和丰富的血管网络,以保证其正常的功能和排泄能力。
5. 脑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脑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活动。
大脑负责思维、感觉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脑干负责控制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
心 肝 脾 肺 肾五脏解说
上文章: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网上文章:心、肝、脾、肺、肾五脏解说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的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简介】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脏,古称藏。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
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互相影响】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五脏:肝心脾肺肾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面唇毛发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脏与六腑】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中医解读五脏六腑
中医解读五脏六腑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六腑密不可分。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这些器官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是生理功能的实体,更代表着人体的精气神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索一下中医对五脏六腑的解读。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脏腑之一,中医认为它主管人的情绪活动,与思维、记忆、睡眠等功能密切相关。
心脏的阳气充盛时,人会感到兴奋、精力充沛;而阴气过盛则会导致心悸、失眠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将心脏与舌、面色等进行了关联,通过观察这些外在症状,可以对心脏的健康状况做出初步判断。
肝脏在中医中被赋予了调整情绪、解毒的功能,被视为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肝主疏泄,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肝脏的失调往往导致脾气急躁、易怒、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等症状。
此外,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肝血不足会导致面色苍白、月经紊乱等问题。
脾脏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被称为“后天之本”。
它主持水谷的运化,如果脾功能不好,就会导致食欲不振、肥胖、腹泻等问题。
中医还将肌肉和四肢也与脾脏联系在一起,认为脾虚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倦怠。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核心,中医将其与情绪、痰湿有关联。
肺主气,健康的肺脏可以保证人体呼吸顺畅,但如果肺气不畅,就会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
此外,中医也将皮肤、毛发与肺脏联系在一起,肺的失调会导致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
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的生殖、生长和发育的关键脏器。
肾主藏精,如果肾虚则会导致性功能低下、遗精、尿频等问题。
中医还将骨髓和耳朵与肾脏联系在一起,肾的失衡会导致骨质疏松、耳鸣等症状。
六腑中的胆囊是中医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器官,被称为“胆主刚毅”。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帮助消化和排泄。
胆虚会导致消化不良、胆结石等问题。
中医还认为胆囊与眼睛有关,胆火旺盛时会出现目赤、目痛等症状。
胃是中医理论中消化系统的中心,被视为“五脏之海”。
胃主受纳和腐熟食物,如果胃功能不好,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胀、恶心等症状。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五脏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是肝、心、脾、肺、肾。
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相互协调合作,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脏器的功能。
首先是肝,它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
肝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储藏血液、调节气血、保持血液的畅通。
肝的功能非常复杂,它还具有调节情绪、控制解毒、促进新陈代谢、支配筋骨等作用。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能够让人体内的气血畅通无阻。
其次是心,它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中医学将心称为「君主」,它主要负责调控血液的循环,控制血脉的开合、舒缩。
心和肝密切相连,它们共同调节情绪、保持心血管的健康。
此外,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保持思考、学习、记忆等功能。
接下来是脾,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脏器。
中医学称脾为「中土」,它主要负责肠胃的运化与吸收,产生营养物质。
脾还具有统领血液的作用,保持血液的畅通和新陈代谢。
中医学认为,脾主思考、运动、肌肉等生理功能。
然后是肺,它是呼吸系统的中枢,也是气血运行的源头。
中医学将肺称为「宰相」,它主要负责吸收清气、排出浊气,保持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肺还承担着养阴生津的作用,调节体液的平衡。
此外,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与人体的皮肤、头发等也有密切关系。
最后是肾,它是五脏中最重要的脏器之一、中医学称肾为「根基」,它主要负责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排泄等功能。
肾还调节和储存精气,控制阳气的生长、回复和保持生命活力。
中医学认为,肾也与人体的骨骼、牙齿等有关。
总的来说,五脏在中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相互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肝、心、脾、肺、肾各自有着独特的功能,牢固地掌控着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因此,保持五脏的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中医的调理,可以促进五脏的功能正常,保持人体健康。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
五脏(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简介】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脏,古称藏。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
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
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脏的互相影响】五脏虽然在生理功能上各有所司,但它们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
【五脏与其它五行相对应分别是】五脏:肝心脾肺肾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面唇毛发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八、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官:目舌口鼻耳【五脏与六腑】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的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心肝脾肺肾,中西医各代表什么意思在看中医...
心肝脾肺肾,中西医各代表什么意思在看中医...
在看中医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医生说一些名词术语,如脾胃虚寒、肝肾阴虚等,有些人将中医概念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从西医“器官”的角度理解,就会误以为自己的脾胃等器官出了毛病,其实不然。
中医五脏主要指“功能”
中医与西医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
西医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更注重实体,体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而中医是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相对抽象,对五脏的概括比西医器官的概念范围更大,且中医中的五脏概念重点不在实物,而在其抽象的功能。
因此,中医所说的五脏,和西医说的同一个名称的器官,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些甚至完全不沾边。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每个脏器,在中西医概念中的不同。
1.心,中医讲“心主血脉,藏神”,前者跟西医的心有关,而后者就涉及了西医的中枢神经系统;
2.肝,中医讲“肝主疏泄”,这跟现代的肝脏概念有很大的距离,比如肝气郁结,原因可能是在心理或其他方面,用西医来看肝可能并没问题;
3.脾,中医对脾的归纳,主要指其消化功能,而西医的脾脏却主要起造血、滤血等作用;
4.再比如肾,中医讲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而现代肾的概念主要是体现在泌尿系统,是排泄器官,只属于中医肾全部功能中的“肾为水脏,司开阖”这一小部分;
5.中医说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等,范围所指也比西医大,甚至涵盖并超出了呼吸系统的范围。
因此,我们在看中医时,不能望文生义,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君主之官:心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
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
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
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
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
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
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
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由酸枣仁和灵芝配伍的睡宁胶囊可明显改善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等人群,则适宜服用百通胶囊;作为补五脏气血的灵芝胶囊,则能明显调节心系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将军之官:肝《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
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
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
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
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
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
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嘘(x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
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
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
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
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
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清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对于肝系统功能失衡的人群,服用百通胶囊,可以缓解肝风上炎引起的高血压,减轻口苦、头晕目眩等症状;使用枸杞胶囊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能够减轻眼干涩、目赤肿痛等症状;而对于长期饮酒,有脂肪肝、酒精肝的人群,则需多服用久宝纳豆胶囊。
后天之本:脾胃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脾土系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
"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
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操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
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呼(h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
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
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
《史记?乐书》中说: "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
"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
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在中药养生中,灵芝、人参、纳豆、白术、茯苓獐宝都是益气健脾的良药。
经过高科技提取浓缩而成的中药保健品则更优于药材本身。
如灵芝胶囊,通过调节五脏平衡而逐渐减轻消化不良、食后腹账、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促进胃炎、胃溃疡的修复;对于胃炎、胃溃疡症状明显者,则可选择胃康,来促进粘膜修复;小儿的脾胃系统较弱,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现象,而影响到小儿的生长发育,服用入脾胃系的獐宝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便秘经常是困扰生活的一大难题,由便秘带来的皮肤晦暗、色斑、失眠使女性更加痛苦,选择通宁或者长青纳豆胶囊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人体的宰相:肺《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
"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
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呬(xi 声同"细")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
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
生活中多发"呬(xi 声同"细")"这个音对肺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调养肺脏的仙草中,养肺阴枫斗第一;补肺气冬虫夏草最佳;灵芝功效最全,既能养肺气又能调理肺气。
对于易感冒、咳嗽者和慢支、哮喘人群,可长期服用久润枫斗晶养肺阴而减轻呼吸系统症状。
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
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先天之本:肾《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如果生殖系统出现问题,比如说出现前列腺肥大,就说明肾的精气不足了,要赶快补充精气。
老百姓常说"耳大有福",背后的原理就是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大饱满、精力充沛,做事业自然拼劲十足、无往不利。
曾国潘说"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即是此意。
经常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肾气不够用了。
什么是肾主骨呢?中医认为,人的骨骼强健与否,由肾精气盈亏所决定。
骨质疏松的人要补养肾的精气,肾的精气足了,骨骼就强健有力了。
人散步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
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
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
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
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
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
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
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补肾仙草中,力量温和持久而不伤身的枸杞、玛咖为第一,对于肾气不足虫草最佳。
元气藏于肾之间的命门,而灵芝大补元气,故久服灵芝可有效调养肾气。
对于男性人群,可长期服用玛咖胶囊和枸杞胶囊,来补充肾气,提高体力、精力等。
肾虚不只在男性常见,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也会同样发生,可服用枸杞胶囊来补充肾气,减轻腰膝酸软、手脚冷、耳鸣、眼花等症状。
医林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