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校本练习:1.4地球的结构(书利华教育网 为您收集整理)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地球的结构练习湘教版必修1
1.4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①圈层表示( )A.地幔 B.地壳C.地核 D.软流层2.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减小,横波完全消失B.该界面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C.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面D.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1~2.【解析】本题组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第1题,图中地表以下第一个波速明显变化的不连续面是莫霍界面,该面以上到地表的部分是地壳。
第2题,莫霍界面以下,纵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该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答案】 1.B 2.B据央视2014年2月2日报道,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2月1日发生喷发,熔岩流至火山东南方向4.5 km处,目前已造成14人死亡。
据此回答3~4题。
3.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C.地核 D.软流层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D.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3~4.【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软流层及岩石圈。
第3题,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活动的源地。
第4题,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为岩石圈,由岩石构成。
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如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养分,生物圈促进岩石圈的风化、加快土壤的形成等。
【答案】 3.D 4.D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B.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外圈层。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部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 B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6~7题。
2021-2022年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例题 湘教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例题湘教版必修1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 B.①② C.①③D.④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问题。
2.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传到②,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3.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D.岩石圈和地幔日本当地时间2013年10月26日凌晨2时10分(北京时间1时10分),东北地区福岛县以东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距地面10公里。
结合图9“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地震发生时,在福岛的居民会感觉到A.只上下颠簸 B.只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5.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震波通过A界面时,速度均降低 B.①为硅镁层,②为硅铝层C.⑤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不能传播横波 D.①+②+③为岩石圈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
据此完成问题。
7.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 D.岩石圈8.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A.水圈 B.生物圈C.地幔 D.大气圈二、综合题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D是________层,E+D+C是__________________,F+E+D+C是________。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圈层组成。
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
第2题,若海底储有石油,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会下降。
答案:1.D 2.A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第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3.B 4.C导学号74420012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5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第6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面。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单选题1、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处是( )A、华北平原B、大西洋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2、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5、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主要依据是()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B、各层岩浆比例的不同C、各层质量的不同D、各层厚度的不同6、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B、峡谷C、大洋D、大陆断层7、古登堡界面的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壳和地幔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岩石圈和地幔8、有关岩石圈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由岩石构成,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9、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A、水圈B、生物圈C、地壳D、大气圈10、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C、地壳就是整个的岩石圈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11、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B、研究地震波C、地层和化石D、理论建模12、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可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地球外部圈层、生物圈、大气圈D、岩石圈、地壳、上地幔1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14、下列事物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属同一圈层的是( )A、岩浆、地下泉水B、南极冰盖、黄山云雾C、岩石与表面的苔藓D、瀑布溪流、天山积雪1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16、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B、地壳的厚度相同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17、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地壳二、填空题18、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_______,最中心部分称为________,中间一层称为________。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课时练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课时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00.A.盆地 B.平原 C.海洋 D.大陆断层解析: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答案:C2、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 ( ) A.约为120千米 B.约为8~9千米 C.约为60千米 D.约35~45千米答案:C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就是地壳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约为100~110千米。
答案:A4、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解析: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特点。
答案:D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5—7题。
5.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6.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7.从地壳到地心 ( )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解析: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和特点是不一样的,根据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
答案:5.B 6.D 7.A二、综合题8、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层,B——层。
(2)A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原因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结构的特点以及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校本练习:1.3地球运动(书利华教育网 为您收集整理)
1.3地球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W、89°S B.80°E、40°NC.10°E、1°S D.180°W、71°N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3.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北半球自西向东,南半球自东向西②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③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④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东向西自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香港、北京、广州、哈尔滨四地自转角速度依次减少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5.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莫斯科B.喜马拉雅山顶C.拉萨D.南极长城站6.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图中正确表示物体运动偏转方向的是(实线为物体水平运动初始方向,虚线为物体运动偏转方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在赤道上沿20°W经线发射一枚炮弹,炮弹的落点将位于( )A.西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8.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C.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9.已知北京的地理经度是东经116°19′,且与兰州的地方时相差49分44秒,则可推知兰州的地理经度是东经( )A.111°52′ B.153°10′ C.103°53′ D.128°54′10.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极昼极夜现象D.昼夜长短的变化11.东经161°东经160°的地方( )A.区时早B.地方时早C.地方时晚D.一定先看到日出12.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B.上海(120°E附近)C.洛杉矾(120°W附近)D.阿克拉(0°经线附近)13.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东八区的区时B.采用120°E的地方时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4.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
高一地理同步授课练习::1.4《地球的结构》湘教版必修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解析: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慢,由此可排除B项;如果有油气资源,则横波消失,纵波速度降低,由此可确定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A2.2011年2月21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布卢桑火山喷出浓烟,流出大量熔岩。
这些炽热的岩浆可能来源于()A.地壳B.下地幔C.岩石圈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解析: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物质为熔融状态,靠地表较近,人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D3.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②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③上地幔顶部的物质结构和地壳很相似,它们共同组成岩石圈④内核和外核两者均由铁和镍组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答案: B4.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的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答案: A5.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地核B.地幔C.地壳D.岩石圈解析: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厚度最小的是地壳,且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答案: C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7.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8.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生存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 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一、单项选择题1.地震发作时,以下各地失掉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最迟的是( )A. B. C. D.2.北京时间2021年7月20日20时11分,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接处〔北纬33.0度,东经119.6度〕发作4.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结合以下图回答以下各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发作在〔〕A. 软流层B. 地壳C. 地核D. 地幔〔2〕岩石圈位于〔〕A. ①顶部B. ②的全部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3.岩石圈的组成局部有〔〕A. 地壳和地幔B. 地壳和软流层C.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局部D. 地幔和地核4.不契合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天文概念是〔〕A.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地质结构、褶皱、向斜D. 洋流、暖流、西风漂流5.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B. 岩石圈是地球外部三大圈层中的一个圈层C.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D. 水圈是一个延续而且规那么的圈层6.岩石圈是指〔〕A. 空中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空中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平均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7. 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末尾喷发.此次火山喷收回少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能够来源于〔〕A. 岩石圈B. 地壳C. 下地幔D. 软流层8.在地球外部,地震波传达速度最快的中央是〔〕A. 莫霍面左近B. 上、下地幔之间C. 古登堡界面上部左近D. 内外核之间9.我们的气候任务者经常应用气候气球来获取一定方面对流层的气候数据,在以下各地点中,气候气球上降低度最高的是〔〕A. 0°B. 30°NC. 60°ND. 90°N10.地壳外部地震波传达速度最快的圈层是〔〕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11.以下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 岩石圈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外壳C. 下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D. 古登堡界面以下称为地幔12.日本境内发作了屡次火山喷发,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收回的浓烟甚至升至2021米空中,此次火山喷收回少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能够来源于〔〕A. 岩石圈B. 地壳C. 下地幔D. 软流层二、填空题13.地球外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_______,最中心局部称为________,中间一层称为________。
地理ⅰ湘教版1.4地球的结构练习带解析
地理ⅰ湘教版1.4地球的结构练习带解析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3月3日5时30分45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发生时()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阿图什市B、先传播到阿图什市的是横波C、阿图什市的居民先感觉到左右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阿图什市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簸2、下面关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P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迅速降低B、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迅速降低C、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D、P波和S波在地幔内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解析:第1题,地震的能量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使人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横波到,使人左右摇晃。
第2题,在莫霍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在古登堡面以下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安全消失。
答案:1.A2.C3、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解析:选D。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4、(2018·齐齐哈尔期末)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解析:选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读下图(A、B、C、D代表不同圈层),回答5~6题。
5、B圈层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D、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6、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B、水C、岩石和土壤D、生物解析:据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
2019-2020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练习:1.4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壳B.地核C.软流层D.下地幔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D.内、外核之间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4.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②上层含镁铁成分较多,下层含硅铝成分较多③硅镁层厚薄不均,且连续分布④硅铝层厚薄不均,且不连续分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组成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组成C.由地壳和上地幔及软流层构成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6.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纵波传播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纵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以下有明显减小D.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读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8~9题。
图L1-4-18.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7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9.该地可能位于( )A.40°N,116°EB.30°N,90°EC.南极点D.纬度0°,经度180°地质学家经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实线为纵波,虚线为横波)( )A BC D图L1-4-211.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会感到( )A.只有上下颠簸B.只有前后、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图L1-4-3),完成12~14题。
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练习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结构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0分)1.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 )A.外核 B.岩石圈下部C.软流层 D.地壳下部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答案:C解析: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其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3.若右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答案:C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所以a为上地幔顶部,b为地壳,c为岩石圈。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4~5题。
4.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和③传到②,④突然下降,③完全消失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5.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壳和地幔 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壳 D.岩石圈和地幔答案:4.B 5.A解析:两幅图结合在一起阅读,①表示莫霍界面。
莫霍界面上下两侧分别是地壳与地幔。
二、综合题(共20分)6.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的上部。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练习题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古登堡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P波波速明显增加B.S、P波波速明显下降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3.有关①~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C.②圈层密度最大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4.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B.各种岩石C.海洋水D.冰川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5~6题: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宇宙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
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回答7~8题:7.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8.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1~12题:1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A为(界面),B为(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
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地球的结构 1湘教必修1
1.4 地球的结构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岩层中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首先排除②项。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地下有石油存在的地方,横波将无法通过而消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但通过液体时,波速将降低。
据此可知A为正确选项。
答案:A读下图,回答2~3题。
2.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①~④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中四点用地震波可能探测到石油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解析:地壳越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越长。
结合四地经纬网图可知①位于马六甲海峡中,②位于波斯湾中,③位于马达加斯加岛,④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中,只有③地位于陆地上,地壳最厚。
四地中马六甲海峡附近东南亚地区和波斯湾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答案:2.C 3.A读我国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
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5.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6.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4~6.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4.C 5.B 6.C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的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示意大气垂直分层的是()A.甲B.乙C.丙D.丁8.“嫦娥二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A.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7~8.解析:图中Ⅰ、Ⅱ、Ⅲ层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2012高中地理 1.4地球的结构每课一练 湘教版必修1
1.4 地球的结构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基础过关】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146.2°E,38.1°N),震源深度约10公里。
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故。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地震发生时( )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东京B.横波先传播到东京C.宫城的居民先感觉到地板水平晃,后感觉到上下颠D.宫城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2.下面关于宫城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P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迅速降低B.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速度迅速降低C.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D.P波和S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地震发生时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先到达东京的地震波应是纵波,宫城的居民先感觉地板上下颠,后感觉水平晃动。
第2题,P波和S波到达莫霍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S波到达古登堡面后消失;地幔内部的物质并不是不均的,因此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是不相同的。
3.地壳的平均厚度( )A.约为33千米 B.约为6千米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答案 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及厚度的识记能力。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上地幔的上部(地下60~25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地壳和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
显然地壳的平均厚度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4.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答案 A解析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那么地震波从莫霍面传播到测定点所需的时间越长。
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生物系统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答案 B解析地球外部圈层与地球内部相同的是都分为三层,地球外部的三个圈层为:错误!这三个圈层又与岩石圈(或地壳)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地球的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D.岩石圈厚度一般为17千米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某地地下30千米深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晃
8.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P波都明显下降
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以水为敬,祖先早悟生命之根而至圣明。
以水为尊,世代相传实为子孙之大幸……一溪一流,爱如生命。
水之有魂,长作胜景。
水之有灵,久生福运……”,在布依族长老一字一句诵读的《祭水文》中,“2009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唱山祭水’大典”2009年9月28日在雄浑瑰丽的黄果树大瀑布脚下隆重举行。
读黄果
树瀑布景观图,回答9~10题。
9.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2个B.3个
C.4个D.5个
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2.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