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形式分析等。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诗歌。
2.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某些诗歌?诗歌的魅力在哪里?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意象分析:介绍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意象去感受诗歌的美。
2. 情感分析:讲解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感知诗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情感入手去欣赏诗歌。
3. 形式分析:介绍诗歌的结构、韵律、节奏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美。
三、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5分钟)1. 比喻:讲解比喻的定义和作用,如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等。
2. 拟人:讲解拟人的定义和作用,如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增强表达的情感色彩等。
3. 对偶:讲解对偶的定义和作用,如平衡语言、增强韵律感等。
四、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1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一首古代诗歌,如《静夜思》。
2. 让学生结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美。
3.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形式分析等。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升。
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古代诗词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开拓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欣赏与鉴赏古代诗词。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流派;2.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流派;2.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方法;3.名句背诵和创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 (约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代诗词的音乐或者诵读一首古代诗词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请学生谈谈对古代诗词的认知和感受,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流派 (约20分钟)通过PPT展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特点,如押韵、格律、意境等,并简要讲解绝句、律诗、词等不同流派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同时,可以选取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第三步:讲解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方法 (约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方法。
包括对诗词的背景了解、韵律韵脚的分析、诗词意境的把握等。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和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第四步:名句背诵和创作 (约30分钟)教师可以选取几句经典的古代诗词,请学生进行背诵,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几句符合格律要求的古体诗或现代诗,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
第五步: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约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代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一篇作文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如古城墙、博物馆等,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2.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朗诵比赛或诵读分享活动,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热爱;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诗歌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诗歌的鉴赏与欣赏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诗歌的鉴赏与欣赏初一语文复习教案诗歌的鉴赏与欣赏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初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通过学习诗歌的鉴赏与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发情感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进行诗歌的教学与学习。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2. 能够辨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4. 通过欣赏名篇诗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分类和写作技巧;3. 诗歌的鉴赏方法;4. 名篇诗歌的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次的课堂内容,简要复述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正文(40分钟)(1)诗歌的分类和写作技巧(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诗歌,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并解释它们的基本写作技巧,如节奏、韵律、排比等。
(2)诗歌的鉴赏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鉴赏一首名篇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尝试自己分析鉴赏一首诗歌。
(3)名篇诗歌的欣赏(15分钟)选择几首优秀的名篇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
学生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画图、写诗等形式。
3. 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诗歌。
四、教学设计理念本教案采用了简明扼要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诗歌的鉴赏与欣赏过程,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如口头表达、绘画、写诗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与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写作技巧。
在鉴赏名篇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初一语文教案古诗文的鉴赏
初一语文教案古诗文的鉴赏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文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文的基本特点,掌握古代诗文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古代诗文的选本,学生练习册。
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告知今天的学习目标:学习古代诗文的鉴赏方法。
2. 师生互动:“你们对古代诗文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些经典的古诗文能够说一说?”请学生们简要回答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Step 2 知识讲解(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文的特点:包括格律、韵律、意境、修辞等。
2. 通过展示经典的古诗文,解读其内涵,分析诗句的用词和修辞手法。
3. 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Step 3 鉴赏活动(30分钟)1. 分小组进行鉴赏活动:每组选择一篇古代诗文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韵律、意境、诗人的情感等。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Step 4 反馈与讨论(15分钟)1. 请学生们就刚才的鉴赏活动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补充和拓展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认识。
Step 5 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与古诗文鉴赏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古代诗文的重要性。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预习。
五.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文,进行鉴赏,并写一篇感想。
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古代诗文的鉴赏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古代诗文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但是,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还比较浅显,下节课需要重点讲解古代诗文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初一语文教案设计现代诗歌鉴赏
初一语文教案设计现代诗歌鉴赏教案设计:现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 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现代诗歌选集、幻灯片等;2. 学生准备:纸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一些现代诗歌的诗句,并让学生感受其意境和表达方式。
Step 2 现代诗歌的特点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由化、形式多样、意象丰富等。
并结合幻灯片展示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对其多样性有直观的了解。
Step 3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抓住词语的意象、理解诗歌情感、分析诗歌结构和把握诗歌的节奏等。
并通过示例详细讲解。
2. 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教师提供数首现代诗歌,让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Step 4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鉴赏的现代诗歌,并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如意象表达、情感传递、诗歌结构等方面。
Step 5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并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引入课题、介绍特点、鉴赏方法的顺序,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同时,在鉴赏练习环节,我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触觉和创造力。
在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环节,我注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满足初一学生的语文教学需求,增强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初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教案
初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教案引言: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初至今创作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它在诗歌的形式、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现代诗歌的赏析,培养初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2.理解现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主题;3.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品味;4.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理解和赏析现代诗歌。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形式分析(25分钟)a. 创新的诗歌形式:现代诗歌突破了传统诗歌限制,形式多样,如自由诗、散文诗等;b. 抒发真实情感:相较于传统诗歌的偏于客观,现代诗歌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c. 视觉性和意象感:现代诗歌注重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意境的构建。
2. 现代诗歌赏析案例一:《白雪》(20分钟)a.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b. 教师导读《白雪》;c. 学生个人阅读、理解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d.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现代诗歌赏析案例二:《月亮》(20分钟)a.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b. 学生个人阅读《月亮》;c.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选择适当的形容词和意象描写月亮,进行课堂展示;d. 教师评价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4. 现代诗歌赏析案例三:《等扃的窗子》(25分钟)a.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b. 学生个人阅读和理解《等扃的窗子》;c.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d.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诗歌背后的主题和意义。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a. 教师总结本课程的学习要点和学生的发现;b.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个人写作或口头表达;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达,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评估1. 学生诗歌赏析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详细的赏析和写作,包括诗歌的形式、意象、情感表达等(评分标准:内容准确丰富、语言质朴流畅,思路清晰);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表达的活跃程度;3. 学生展示的作品质量及自主评价的能力。
初中诗歌鉴赏的教案
初中诗歌鉴赏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包括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的把握。
2. 诗歌欣赏的个人情感体验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文本和注释。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诗歌的名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二、诗歌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抒情为主,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语言优美、形式多样、情感丰富。
3. 教师介绍诗歌的分类: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三、诗歌的语言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包括韵律、节奏、修辞等。
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教师示例分析一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四、诗歌的形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
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如形象的特征、形象的象征意义等。
3. 教师示例分析一首诗歌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五、诗歌的情感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包括作者的情感和诗中人物的情感。
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情感的强度、情感的变化等。
3. 教师示例分析一首诗歌的情感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六、诗歌的主题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即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表达,如主题的深刻性、主题的创新性等。
3. 教师示例分析一首诗歌的主题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诗歌及其特点;2. 认识几种常见的诗歌形式和体裁;3. 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什么是诗歌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抒情性、节奏感和意象表现力。
2. 诗歌的形式和体裁介绍并分析几种常见的诗歌形式和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抒情诗等。
通过欣赏这些诗歌,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形式和体裁的诗歌的辨析能力。
3. 诗歌的鉴赏方法a. 鉴赏诗歌的意境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其所表达的意境,通过作者运用的语言、意象和修辞手法等展示的情感和思想。
b.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排比等,理解其对表达效果的作用。
c. 鉴赏诗歌的节奏感教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其独特的节奏感,并分析其与主题和意境的关系,从而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4. 例诗分析选择一首经典的或者学生熟悉的诗歌,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诗歌的体裁、意境、修辞手法和节奏感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这个例子,教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进行诗歌分析。
三、教具和学具1. 优秀的诗歌集或者教材中的相关诗歌2. 课件或者黑板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学生对于诗歌特点和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的表现和思考能力五、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节奏感等因素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在未来的课程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我还会结合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以丰富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初一语文古代诗歌赏析教案
初一语文古代诗歌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与风格;2. 掌握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技巧;3. 学会运用相关的赏析方法,欣赏古代诗歌作品;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特点与风格;2. 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技巧;3. 古代诗歌赏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2. 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2. 古代诗歌赏析案例;3. 材料:《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 教师播放一段古代诗歌的音频,营造古风的氛围;2. 教师提问:“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大家能说出一些古代诗人的名字吗?”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Step 2 古代诗歌的特点与风格1. 教师通过讲解PPT,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包括形式简洁、意境深远、修辞精练等;2. 教师以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作品为例,解读其特点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Step 3 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技巧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并解释其构造特点;2. 教师逐一讲解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如描写技巧、意象运用、对仗押韵等,并通过例子进行说明;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古代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Step 4 古代诗歌赏析方法1. 教师介绍赏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包括从诗的题目、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2. 教师给出一首古代诗歌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3. 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赏析,并展示给全班;Step 5 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几首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进行鉴赏和赏析,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2. 教师逐一点评学生的作品,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Step 6 小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代诗歌创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诗歌鉴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歌鉴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
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
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
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
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赏析】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 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词鉴赏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中学习古代诗词鉴赏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
通过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学习古代诗词的欣赏方法。
让学生了解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包括鉴赏意境、鉴赏修辞手法和鉴赏韵律等。
3. 阅读和鉴赏古代诗词。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读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
通过具体情境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讲解演示法。
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背景、特点和鉴赏方法,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系统的认识。
3. 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词的鉴赏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互动学习。
4. 表演展示法。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2. 作业评价。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诗词默写、诗词解析和诗词创作等,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测试评价。
开展诗词鉴赏的测试,测试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识别、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既能满足学生对古代诗词鉴赏的学习需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中加入古代诗词鉴赏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内涵修养,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一抹浓墨重彩的艺术色彩。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诗歌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诗歌的语言魅力3. 诗歌的形象描绘4. 诗歌的情感表达5. 诗歌的审美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诗歌鉴赏的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诗歌选集。
2. 参考资料:有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
2. 第二课时: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3. 第三课时:诗歌的形象描绘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4. 第四课时: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抒发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审美鉴赏教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初一语文教案欣赏古代诗词
初一语文教案欣赏古代诗词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初一学生欣赏古代诗词,通过阅读、解析和品味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并在文学修养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2.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欣赏古代诗词。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课件。
2.古代诗词的选取和整理。
3.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对古代诗词有哪些了解?有没有听过古代诗词?曾经有过怎样的体验?2.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古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例如:通过押韵和对仗来形成韵律美;通过意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等。
2.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作家,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3.讲解古代诗词欣赏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通过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来解读诗词的意义等。
三、诗词欣赏(3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一些易懂且富有表现力的古代诗词进行解读和欣赏。
2.教师逐步讲解每首诗词的背景、意象和情感,以及其中的修辞手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小组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读,并集思广益,互相发表意见和建议。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和解读结果。
五、学生表达(2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古代诗词的短文。
2.学生可以从古代诗词的美感、情感表达和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思考和写作。
六、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表达的短文,教师总结学生的主要观点和感受,再次强调古代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
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初一语文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与赏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2. 学会欣赏和鉴赏著名古代诗词作品;3.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解读和赏析方法;4.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2.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欣赏方法;3. 学会解读和赏析著名古代诗词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古代诗词的朗诵音频,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步骤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常用修辞手法。
3. 解读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步骤三:案例赏析(25分钟)1.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通过展示诗词的原文和翻译,让学生感受其美妙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2. 分析诗词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3.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诗词的个人感受,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和解读。
步骤四:赏析方法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词的赏析方法和步骤。
2. 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出几种常用的古代诗词赏析方法。
3. 通过组内交流,分享每组的总结,达成共识。
步骤五: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赏析。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赏析演讲,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3.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步骤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古代诗词,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手段和学具1. 多媒体投影仪;2. 朗诵音频;3. 古代诗词选集。
五、教学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2. 通过小组活动的赏析演讲和评论,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确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因此,本次教学将分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规划。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知识:(1)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和文化内涵。
(2)学习掌握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技能:(1)能够阅读、理解、欣赏和朗读古代诗歌。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古代诗歌展开,涉及到古诗的题材、修辞手法、韵律格律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古诗的题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常见题材,如山水、景物、感怀、怀古、爱国等。
通过分组演讲、朗诵、歌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古诗的内涵与情感。
2、古诗的修辞手法通过教学影片、课堂演示、巩固练习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意义,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3、古诗的韵律和格律通过多种课程形式,如课堂展示、练习背诵等方式,对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从而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由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问题本身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2、配对教学配对教学是一种由两个同学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
诗歌鉴赏七年级第一章教学方案
诗歌鉴赏七年级第一章教学方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诗歌的常见特征和表达手法;3. 分析并欣赏简单诗歌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诗歌的常见特征和表达手法;3. 分析并欣赏简单诗歌作品;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1. 分析并欣赏简单诗歌作品;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2. 分组合作学习;3. 课堂美文朗读和鉴赏;4. 案例分析;5. 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引入(耗时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读录音,并向学生展示一张插画或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有听过或读过什么诗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诗歌鉴赏,一起来感受诗歌的魅力吧!”讲解诗歌鉴赏的概念和意义(耗时10分钟)1. 教师给出诗歌鉴赏的定义:“诗歌鉴赏是指通过对诗歌的欣赏、解读和评价,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意义。
”2. 教师讲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诗歌鉴赏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审美和文学素养。
”3. 教师列举几个与诗歌相关的名人名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兴趣。
诗歌特征和表达手法介绍(耗时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常见特征,如押韵、节奏、隐喻等。
2. 教师让学生观察、感受和分析示例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和讨论诗歌表达手法的巧妙运用。
欣赏简单诗歌作品(耗时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首简短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作品的分析,提出问题如“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你觉得诗歌中的情感是什么?”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诗词鉴赏初一语文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初一语文诗词鉴赏教案【导言】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初一语文课程中,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等;2. 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欣赏和理解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4.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难点: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2. 诗词鉴赏教材和选编的诗词作品;3. 课堂讨论的互动环节设计;4. 示范朗诵和演唱的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名为《诗词之美》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描述和想象;2. 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诗词?能否给我们举一些例子?”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诗词:诗和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两种不同的文体,诗指的是用诗体来表达的文学形式,而词则是抒写个人感情和表达某种意境的文辞;2. 诗词的特点:言简意赅、抒发情感、富有音乐美和意象美等;3. 诗词的构成要素:格律、韵脚、押韵和意境等。
三、鉴赏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对诗词进行整体感知:先听读全文,感知整体意境和语言美;2. 辨别诗词的韵律特征:分析格律和韵脚,理解诗词的音节和音律;3. 解读诗词的意象和情感:通过词语和句式的选择,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4. 比较鉴赏:将不同的诗词进行对比,体会其差异和特点。
四、示范案例(15分钟)1. 播放经典诗词的朗诵和演唱视频;2. 解读示范选取的一首诗或词,让学生跟随朗读,分析其诗词要素和意境。
五、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分析和鉴赏;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3. 全班共同讨论,对不同的诗词进行比较和评价。
初中诗歌鉴赏优秀教案
初中诗歌鉴赏优秀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船瓜洲》。
2. 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
2.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的把握。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体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2.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 引入本课《泊船瓜洲》,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读与背诵(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诗歌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
2.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 学生自主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鉴赏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泊船瓜洲》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美。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研究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 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诗歌的基本概念-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诗歌的分类第二课:古诗鉴赏- 《静夜思》杜甫- 《登鹳雀楼》王之涣- 《望庐山瀑布》杨万里第三课:近代诗鉴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静夜思》顾城- 《锄禾日当午》白居易教学过程第一课:诗歌的基本概念1. 导入:谈论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观点。
2. 展示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 分组讨论不同文体的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4. 研究诗歌的分类,并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
第二课:古诗鉴赏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诗歌的分类。
2. 分组研究古诗,并分析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3. 进行小组展示,讨论各组的鉴赏结果。
第三课:近代诗鉴赏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古诗的特点。
2. 分组研究近代诗,并分析其中的主题、感受等。
3. 进行小组展示,讨论各组的鉴赏结果。
教学评价-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学生创作诗歌的质量和创意。
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朗诵比赛;- 鼓励学生创作个人诗集;-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分享会。
参考资料- 《诗词鉴赏与创作教程》- 《中学生诗歌鉴赏与写作指导》以上为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研究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并培养其欣赏、理解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案中还包含了扩展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创作个人诗集以及进行创作分享会。
参考资料提供了教师和学生参考书目,以支持教学和研究过程。
注:本文档所示为教案的概要,实际教案可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一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鉴赏
初一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鉴赏现代诗歌是中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初一学生应该学会鉴赏的文学形式之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本文将以“初一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鉴赏”为题,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设计一份具体的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分析现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3. 学会欣赏和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现代诗歌选集、多媒体设备、黑板、笔等;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时间: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优秀的现代诗歌或者播放与现代诗歌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欢迎和好奇。
步骤二:引入(时间: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以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兴趣。
可以简要提到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诗歌体裁,以表达个体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2. 特点:自由性、直观性、象征性、意象丰富、形式多样等。
步骤三:分析诗歌(时间:20分钟)1.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分析,具体诗歌可根据教材选取,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诗歌;2. 通过对韵律、节奏、意象、句式等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3. 分组讨论,学生彼此交流并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步骤四:欣赏诗歌(时间:15分钟)1. 选择几首优秀的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播放;2.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其对诗歌的美的鉴赏能力;3.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诗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步骤五:总结(时间: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学生应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和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问。
四、教学延伸1. 扩大阅读现代诗歌的范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形成阅读习惯;2. 组织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3. 制作班级现代诗歌鉴赏展,展示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巩固基础知识,熟记记重点字词
2.复习教材内容,吃透课内难点
3.学会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趣味诗歌: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最快的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判断修辞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对比——突出事物特征,表达强烈感情。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7)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8)用典——在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
可以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9)互文——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10)借代——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使行文简洁、精练,风趣幽默。
(11)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常见问题设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1.请赏析某句诗的妙处。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三大类。
五、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
【例题精讲】
(一)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3分)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
(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二)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这首诗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之情。
2.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3.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1.依恋 2.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3.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1.梅。
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
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四)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分)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答案】1.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诗人以罗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课后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分)
【答案】1.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
或离別的依恋之情。
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
构思二:思路严谨。
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
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
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
如一二句分別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
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新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
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別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
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