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 地表径流衰减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等;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孔隙度:松散岩土中,某一体积岩土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2、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3、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4、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5、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6、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7、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9、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1、包气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包气带,其中存在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2、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下的部分称为饱水带,其中的岩石空隙中充满了重力水。

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5、潜水:埋藏于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6、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7、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8、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文交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力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一对驱动力,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三、问答题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水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净化。

水文地质学基础(1)

水文地质学基础(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610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持水度含水层上层滞水水力梯度地下水均衡岩溶水二、判断正误(正确打7,错误打x,每题2分,共10分)1.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越大,该含水层越富水。

()2.并不是多孔介质的孔隙度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3.多孔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不等于地下水的实际流速。

()4.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完全取决于地下水补给量的大小。

()5.所有隔水层都是不含水和不透水的岩层。

()三、以下图(a)、(b)、(c)所示为三个含水层剖面示意图,假定地下水为稳定运动,试绘出各自的地下水位(水头)曲线示意图。

(6分)四、简述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

(15分)五、简述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15分)六、试论述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30分)//ZZ//Z/Z/Z/ZZZZ/ZZZZ/Z/////////ZZ/Z/ZZZ/Z试题三图(a)%%么«%;“*Hi用//////////,///////////////////////////////oo°01%。

O%0。

•…・・J・・・•**•*试题三图(b)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415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30分)1.孔隙度2.承压水3.毛细水4.溶滤水5.溢流泉6.岩溶二、分析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达西定律2.脱碳酸作用3.裂隙水的基本特点4.地下水系统5.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三、画出下面降雨入渗条件下河间地块剖面的流网(画出流线、等水头线,标出钻孔中的水位。

20分)四、阐述影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25分)五、论述人类影响下地下水动态的基本类型并分析其成因(25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415一、请指出下列相关概念的区别(每题6分,共30分)1.孔隙度、孔隙比2.潜水、承压水3.蒸发、蒸腾4.溶滤作用、浓缩作用5.非均质性、各向异性二、填空(每题6分,共30分)1.含水层从外界获得补给的方式包括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了大量CO 2的地下水在温度或压弓时将发生脱碳酸作用。

水文地质学 第七章__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水文地质学 第七章__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补给:recharge径流:runoff排泄:discharge补给、径流、排泄是地下水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径流7.1 地下水的补给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1.大气降水(precipitation)入渗机理:1)活塞式下渗(piston type infiltration)→Green–Ampt模型:求地表处的入渗率(稳定时v→K)(P49,公式5–14;P65,图7–3),累积入渗量。

2)捷径式下渗(short-circuit type infiltration),或优势流(preferential flow)。

降水→地下水储量增加→地下水位抬高→势能增加。

降水转化为3种类型的水:①地表水,地表径流(一般降水的10 ~ 20%产生为地表径流);②土壤水,腾发返回大气圈(一般大于50%的降水转为土壤水,华北平原有70%的降水转化为土壤水);③地下水,下渗补给含水层(一般20 ~ 30%降水渗入地下进入含水层)。

渗入地面以下的水:①滞留于包气带→土壤水,通过腾发ET(evapotranspiration)→返回大气圈;②其余下渗补给含水层→地下水。

因此,落到地面的降水归结为三个去向:(1)地表径流;(2)土壤水(腾发返回大气圈);(3)下渗补给含水层。

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q x=X-D-∆S式中:q x ––––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X ––––年降水总量; D ––––地表径流量;∆S ––––包气带水分滞留量。

单位:mm 水柱。

降水入渗系数(α)––––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总量之比。

Xq x=α (小数或%表示) 一般α =0.2 ~ 0.5。

定量计算(入渗系数法):Q=α·X ·F (注意单位统一,X :mm/a ,F :km 2,Q :m 3/a ) 影响降水入渗补给的因素:① 降水量大小:雨量大,α大;雨量小,α小;② 降水强度:间歇性的小雨,构不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如华北平原,一次降水<10mm 的为无效降雨);连绵小雨有利于补给;集中暴雨→一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不利于补给;③ 包气带岩性:K 大,有利于入渗;K 小,不利于入渗;④ 包气带厚度:厚,入渗量小,河北平原存在“最佳埋深”,一般4 ~ 6m ,地下水位在“最佳埋深”时,入渗补给量最大,入渗系数α也最大;⑤ 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含水量高,有利于补给;含水量低,不利于补给;⑥ 地形地貌:坡度大→地表径流量大→不利于补给;地势平缓,有利于补给; ⑦ 植被覆盖情况:植被发育,有利于拦蓄雨水和入渗;但浓密的植被,尤其是农作物,蒸腾量大,消耗的土壤水分多,不利于补给。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A. 水沉积物B. 水资源C. 地下水D. 水文循环2. 地下水通过()而重新进入大气层。

A. 蒸发作用B. 降雨C. 河流补给D. 表层水文循环3. 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A. 天然排泄B. 人为开采C. 水文建设D. 污染4. 地下水流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压力C. 渗透系数D. 孔隙度5.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来研究。

A. 水文循环B. 地下水位观测C. 水文地质调查D. 地下水污染监测6.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B. 河流水体C. 地表径流D. 蒸散发作用7.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城市地面沉降B. 地震C. 水文断层破裂D. 地球轨道变化8. 以下哪项不属于地下水的贮存形式?A. 地下河流B. 地下湖泊C. 地下岩石裂隙D. 地下土壤孔隙9. 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包括()。

A. 钻孔B. 遥感技术C. 地震勘探D. 水样分析10.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一般是()。

A. 由低到高地势B. 由高到低地势C. 横向流动D. 纵向流动11.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A. 岩石类型B. 地下水位C. 地下水流速D. 水体温度12. 地下水的利用包括()。

A. 城市供水B. 农田灌溉C. 工业用水D. 以上答案都正确13. 地下水的危害主要包括()。

A. 水灾B. 地下空洞C. 沉降D. 以上答案都正确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最大?A. 地下水位B. 地下水温度C. 地下水含盐量D. 地下水流速15. 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

A. 充分利用地下水B. 保护地下水质量C. 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D. 以上答案都正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 1 )是水文地质学的基础。

17.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发地( 2 )沉降。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答案

降泉由局部流动系统补给,流程短,水循环交替迅速,矿化度低;上升泉由区域流动系统补给,流
程长,水循环交替缓慢,矿化度高。
(4) 试论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行为,会对地下水含水系统和流动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答:①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地下水
流动系统是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3) 发育在同一含水层中的上升泉与下降泉,矿化度一高一低,试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说明其机理。
P92
答:①同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可以分属于不同的流动系统或不同级次流动系统。水动力
特征不同,水化学特征自然也不相同。
②一个承压含水层,在补给区为潜水,适当部位形成由潜水补给的下降泉;承压区,存在
导水断层,沿着导水断层会出现由承压水补给的上升泉。在同一含水层发育有上升泉和下降泉。下
(b)
(3) 某土柱渗流试验如下图所示,土样 A 和 B 被透水石隔开,土柱顶部水位保持恒定,当底部排水
流量稳定为 Q 时,所测得的测压管水位 H 已经在图中标出,用 KA 和 KB 分别表示 A 和 B 的渗透
系数,则 KB 是 KA 的
4
倍。
L
A
H=70 cm H=60 cm
H=53 cm
2L B Q
(3) 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承压水则转化为潜水,主要以
泉水的形式排泄。 (4) 简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P66
(5) 分析:黄河作为地上悬河,与周围潜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如何?如果在黄河两侧开采地下水, 将引起这种补排关系如何变化?p80 答:

水文学导论3000字心得

水文学导论3000字心得

水文学导论3000字心得水文地质设计摘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且具有不可逆性,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防治难度大。

总结归纳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为指导,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具体原因,揭示了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提出了防治及治理意见。

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坑涌水量以及由于开采可能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变化.为矿床的顺利开采提供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矿山地下水防治利用、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矿山开发与建设中的重点。

矿山水文地质设计是矿山地质工作的一个部分,其任务是依据矿山的开采深度、开采范围、开采方法以及相关技术要点等数据,深入探明导致矿床充水的因素,对矿井的涌水量与相关参数进行验证,为地下水的防治利用方案提高修改的依据以及探究地下水的治理前后排泄、溢流等情况的变化量。

关键词:矿山;环境;水污染防治;水文地质;设计0 前言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指地下水在天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与人体健康或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进行防护、改善和治理的综合性问题。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天然(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由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如地方【】病等。

二是人为(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1。

由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质恶化;开发(疏干)地下水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种类多,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业经济一直是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矿山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水资是当前关注的重点。

1 水文地质问题对矿山的影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在矿山生产中的表现矿山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5个方面产生:过量排除(疏干)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大量废弃矿渣及尾矿堆放,矿山粉尘及废气排放。

浅谈阜新地区地表径流减少的原因

浅谈阜新地区地表径流减少的原因
杨桂红 沈英浩
( 宁省闹德海水库管理局 .辽宁 阜新 130 ) 辽 200
【 要】 过系 代 性 析, 径 总 较 水 量大 减少 原因 行了 证. 摘 通 列 表 分 时 流 量 降 总 量 的 进 论 得出8年 0 径 减少 有 1 0 至9年 流 原因 三:
水土保持 、工程影响 ;2 .下垫 面变化影响 ;3 .降雨强度影响。
平均 年雨 量
7 57 7 40 7 7 3 70 3 744 63 2 75 6 6 84 66 6 7 54 1. 2 . 2 . 2 . 0 . 8 . 1 . 8 . 6 . 0 .
与 8 年 比较 ( +14 +2 6 +3 1 +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 1 +14 — . —5 5 2 %) .6 .4 . . 01 . . 2 4 .
l 长 、短期系列代表性分析
在降水分析时,首先对有较长 系列 的沈阳站 进行长、短系列 比较计算 ,选 出能代表长系列的 近期短系列的时段。计算成果见表 1 。
年。分析计算后 ,阜新地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
由 18 9 2年 农 业 区 划 时 的 6 10万 m ,减 少 为 60 3
降水量 (t ) rn l i
径流 量 (0m ) 1 3
466 467 7 . 8 .
5. 04
—21 .%
—20 .%
径 流分 析计 算 是 选 用 控 制 我 地 区各 河 流 的 7
处 水 文测站 。在 7处水 文站 中插补延 长 2处 测 站 , 计 1 站 年 ,占总实 测 2 2站年 的 5 6 3 3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影响地下水水文及地质因素分析

影响地下水水文及地质因素分析
面积。每条河流冰系阁洧 它的流域, 河 义的, 首先是可溶f 生岩石的分布。 在坚硬岩石中主要的含水层和透水层
流的任一支流也有其相应的流域。 在同一流域内, 不仅全部地表水都汇 是洞穴发育的岩溶地层 , 其 中可有丰富的地下水 在砂石岩、 泥岩互层 集于—个水系之中.而且其他地下水也常汇 ^ 这一水系中。 的地层中, 地下水一般不丰富 , 只有一些层面裂隙水和厚岩砂岩 中的层 在研究地下水时 , 往往还需要地下水流域的概念。 地下水分水岭所 状裂隙水。 在火山岩和结晶岩体 中也都只有一些裂隙水。 地层岩 陛不仅 包围的区域称为地下水流域。地下水分水岭往往与地表水分水岭一致 影响地下水的赋存 , 而目 还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图1 a 。 但在某些 隋况下 , 两者也可以不—致( 图I b 、 c ) 。 这种不一致 , 除受 2 2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因素影响外 ,与河间分水岭地带岩石的透水 陛及在地下水渗 地下水的埋藏、 补给、 径流、 排泄 、 水质 以及地下水 的类型都直接受 透方 向上 的两河水位标高有关。 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构造的形态 1 - 2 径流及其表示方法 特征和力学性质及其规模上 。如在大的向斜盆地和大断裂形成的地堑 径流是指—个流域内的降水去除消耗于蒸发以外的全部水流。径 中, 往往分布有范围广 、 厚度大的含水层 , 地下水资源丰富; 反之 , 在较 流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分。一般所说的径流往往是指地表径流。 小的向斜盆地或背斜中 , 地下水资源就不丰富。 在水文学 中常用流量、 径流总量、 径流深度 、 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 断层的力学性质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也有较大的影响。大断裂两 等特征值来表示地表径流。水文地质学 中有时也采用相应的特征值来 侧的岩性 、 构造乃至地貌常常有很大的改变 , 因此 , 大断裂往往是水文

水文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界定

水文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界定

水文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界定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界定是关键问题。

本文将就水文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界定展开讨论。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表水通过渗漏、渗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系统的过程。

而地下水补给区界定则是确定某地区的地下水补给发生的范围和特征,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补给主要通过降雨、河流、表面水体和人工灌溉等方式进行。

降雨是最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源,一部分降雨通过渗漏进入土壤,再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系统。

然而,由于降雨量、土壤类型和地表覆盖情况的差异,地下水补给的规模和速率也会有所不同。

地下水补给区的界定主要考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文关系,以及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补给源的不同,可以将地下水补给区分为河谷补给区、丘陵补给区和沿海补给区等。

河谷补给区是指地下水主要受河流补给的区域。

当降雨发生时,部分降雨会通过渗漏进入土壤,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此外,河流水也会通过河床的渗透作用直接进入地下水系统。

因此,河谷补给区的地下水补给较为充沛。

丘陵补给区是指地下水主要通过表面径流和坡面渗漏进入地下水的区域。

在丘陵地带,降雨发生后,部分降雨会形成地表径流,降低了地下水补给的效率。

此外,在坡地上,地表水借助重力的作用,会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系统。

因此,丘陵补给区的地下水补给相对较少。

沿海补给区是指地下水主要受海水入侵影响的区域。

海水入侵是指海水渗入地下水系统并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和咸度。

在海岸线附近的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于海水渗入和河流补给。

然而,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含量较高,海水入侵会限制地下水的利用和开发。

除了补给区的划定,补给区的特征也是水文地质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

补给区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通透性,使得地下水能够快速补给并储存。

此外,补给区的水质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如低盐度、低污染等。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补给与补给区界定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问题。

水文地质学 地表径流衰减

水文地质学   地表径流衰减
地下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过量开采地下水, 首先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循环。地下水集中排泄形成大 泉,常构成名胜古迹的精华,由于地下水位深降,千 古传颂的名泉(如济南的趵突泉、太原的晋祠泉)或不 复存在、或成了涓涓细流。
由于地下水位深降,由地下水供应的河水基流也 减少以至消失,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表径流也随之衰 减甚至消失。
张家口坝上安固里淖,日渐干涸,游船成了一艘“旱船”。 说是 “淖”,实际上只是习惯的沿用了,这个曾经波光荡漾、水面面积达 10万

沁源县地表径流量近几十年持续衰减成因分析

沁源县地表径流量近几十年持续衰减成因分析

沁源县地表径流量近几十年持续衰减成 因分 析
药世 文
( 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 治 0 60 ) 长 4 5 0
摘 要: 近年来沁源县经 济快速发展 水资源需求 急剧增加 , 与之 矛盾的是该县 的地表 径流
量却在持续 衰减 。通过对 降水量的 变化 以及人类 活动 的影响 两个方面进 行深入 的研 究分 析 , 学解读 了沁源县地表径流量 衰减 的原 因。 科
维普资讯
第 2 总第 14 ) 期( 6期
20 0 7年 5月
山西水 利科 技
S HANXIHYDRoTECHNI CS
N . ( la N .6 ) o T t 014 2 0l
M a .0 y2 07
10 — 9 20 )2 6 — 2 0 6 8 (0 7 0 — 3 0 1 3
年 一2o 0 o年属枯水年 , 平均偏枯 9 %
2 )上 世纪 6 、0 8 、0 代各: 0 7 、0 9 年 年代平均 降水 量均值沿 时序递 减 , 中 9 其 0年代减幅最大 。 3 由于降水量 的持续 减少 , ) 导致地 表径流量 不断 衰减 ,
但两者并非线性对应关 系 , 流量 的: 径 衰减幅度远大 于降水 量
通过对沁 源县不 同年代 降水 量 的变化 和人类 活动对 下垫 面 的影响两 方面对该 县地表径 流量近 来持续 衰减原 因进行
用水 和生活用水单位及水利工程 的调 蓄。孔家坡站 4 0多年 的水文 资料 能够完整反映沁源县降水 、 流的变化 趋势以及 径
人类活 动对这种 变化 的影响程度 。
1 与 多年平 均 (9 6 2 0 ) 15 - 0 0年 ) 降水 量相 比 .9 1年一 16 17 9 0年 、9 1年一 18 17 9 0年 属 丰水 年 ,分 别 偏 丰 5 3 %、 %; 18 年一 9 0年基本接近多年平均 降水 量 ,属平水 年 ;9 1 9 1 19 19

水文地质学 第5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水文地质学  第5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含水层特征: ➢黄土层是非均质的,为裂隙和孔隙水的含水层 ➢黄土层具有多层含水层,上层为潜水;下层可能有承压水层 ➢厚度大、分布较稳定的古土壤和钙质层形成的相对隔水层 ➢潜水埋藏深度可达数百米,水量小 ➢补给:大气降水或者洪水的渗入 ➢径流:水平径流很微弱 ➢排泄:蒸发、泉水溢出
➢ 外地质营力:发生于地壳外部的作用
如:太阳能、流水、冰川等
我国典型地貌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上游山区河谷
➢ 向下侵蚀,呈V字形; ➢ 枯水期时凸岸和开阔地
沉积; ➢ 沉积物以卵砾石为主。
➢ 透水性强。 ➢ 水质好。 ➢ 含水层厚度不大。 ➢ 分布范围小,不连续。 ➢ 水位季节变化大。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中游低山丘陵区
➢ 河谷加宽,呈U字型; ➢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 河漫滩二元结构发育; ➢ 沉积物以砂卵石为主。
➢ 地下水丰富 ➢ 整体上为潜水 ➢ 与河水关系密切 ➢ 一级阶地和漫滩供水
条件优越。
第一节 河谷平原区的孔隙水
河流下游平原
➢ 冲积平原发育; ➢ 沉积物以砂层为主; ➢ 近河道沉积物厚,远离
滨海淡水与咸水关系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平原地区供水 应注意寻找和开采深部承压水,且常为淡水。
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滨海海底若下伏有陆相沉积层时,也有可能埋藏有承压淡水层
雷州半岛-海南向斜盆地剖面图
第四节 山区丘陵区的裂隙水
裂隙按成因分为
➢ 成岩裂隙 ➢ 风化裂隙 ➢ 构造裂隙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岩石的可溶性 ➢ 岩石的透水性 ➢ 水的侵蚀性 ➢ 水的流动性
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 主要沿断裂带发育 ➢ 褶曲的轴部或平行轴部 ➢ 构造体系和复合关系

水文地质学中的河流水文过程与地质灾害预警

水文地质学中的河流水文过程与地质灾害预警

水文地质学中的河流水文过程与地质灾害预警水文地质学,作为研究地表和地下水文过程及其与地质灾害关系的交叉学科,对于预测和预警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学中的河流水文过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过程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一、河流水文过程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普遍存在的重要水资源,其水文过程对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影响。

河流水文过程主要包括降水、径流和水动力过程。

1. 降水降水是河流水系统的起源,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位。

降水的时空分布、强度和形式对河流径流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径流径流是指降水、融雪等引起的地表和地下水直接流入河流的过程。

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形式。

地表径流主要由地表不透水区、坡面入渗等因素控制,而地下径流则受地下水位、土壤渗透系数等因素的影响。

3. 水动力过程水动力过程是指河流中水的流动和河床形态变化等现象。

水动力过程主要包括水流速度、水流波动、河道形态演变等方面。

这些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河流的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预警地质灾害预警是通过监测水文地质过程,分析其规律,并利用预测模型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范围,从而提前采取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1. 河流洪水预警河流洪水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预警河流洪水可以提前采取避险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河流洪水预警主要依赖于对降水和径流过程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降水-径流模型,可以基于实时降雨量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河流径流量及其可能引发的洪水情况。

2. 河道侵蚀与堤防稳定预警河道侵蚀和堤防稳定是造成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预警河道侵蚀和堤防稳定状况可以避免河岸崩塌和堤防溃决等灾害发生。

预警依赖于对水动力过程和河道形态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水动力模型和河道演变模型,可以预测河道演变趋势,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3. 地下水位预警地下水位的异常波动往往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关。

预警地下水位异常可以提前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水文水资源工程在土地退化治理中的应用

水文水资源工程在土地退化治理中的应用

水文水资源工程在土地退化治理中的应用土地退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影响着生态平衡,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水文水资源工程在土地退化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土地退化。

简单来说,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质量下降的过程,表现为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荒漠化、盐渍化等多种形式。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有关。

水文水资源工程在土地退化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在许多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过度用水,而另一些地区则严重缺水。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渠道等,可以将水资源从丰水区调配到缺水区,满足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同时减少因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土地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从而减轻土地退化的压力。

以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它有效地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得到了优化,农业灌溉更加合理,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的退化。

除了水资源调配,水文水资源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常见形式之一,而修建梯田、鱼鳞坑、水窖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可以有效地拦截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比如,在山区丘陵地带,通过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使雨水能够在田面停留更长时间,有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

同时,梯田的田埂还可以起到阻挡泥沙的作用,减少土壤的流失。

鱼鳞坑则是在山坡上挖掘的半月形坑,能够蓄积雨水,促进树木和植被的生长,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此外,水文监测在土地退化治理中也不可或缺。

通过建立水文监测站,对降水、蒸发、河流水量、地下水位等水文要素进行长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土地退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如果监测发现某一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限制地下水开采、加强水资源保护等,以防止土地因缺水而发生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过量开采地下水, 首先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循环。地下水集中排泄形成大 泉,常构成名胜古迹的精华,由于地下水位深降,千 古传颂的名泉(如济南的趵突泉、太原的晋祠泉)或不 复存在、或成了涓涓细流。
由于地下水位深降,由地下水供应的河水基流也 减少以至消失,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表径流也随之衰 减甚至消失。
பைடு நூலகம்
张家口坝上安固里淖,日渐干涸,游船成了一艘“旱船”。 说是 “淖”,实际上只是习惯的沿用了,这个曾经波光荡漾、水面面积达 10万亩的高原湖泊,如今已经成为干裂的盐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