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可持续发展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 2、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及其影响 ▪ (1)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 (2)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 1)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 2)加剧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 ▪ 3)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 (3)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1)地球资源消耗加快,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 2)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 3)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
▪ 三、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途径 ▪ (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 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 三、世界农、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
▪ 1、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北半球
▪ 2、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与贸易,中国、印度、 巴西、阿根廷等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以 及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
▪ 3、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
▪ (1)棉花,亚州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占 1/2);北美洲南部(占1/4);非洲东北部 地区;拉丁美洲地区。
▪ 2、石油与天然气工业
▪ (1)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北纬24-42度 之间。
▪ (2)石油、天然气工业布局,OPEC(石油 输出国组织)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 (3)石油贸易,进口国:美国、中国、日本, 欧洲是第一大进口地区;出口:中东、原苏 联,美国和欧洲出口增长最快。
▪ 3、电力工业 ▪ (1)火力发电 ▪ (2)水力发电 ▪ (3)核能发电
界的和平与稳定。
▪ 3、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及其影响 ▪ 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
《旅游学概论》第十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三)生态环境补偿模式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返还部分旅游收入,用于保护区 的恢复或保护;旅游经销商通过缴纳一定的环境消耗补偿 费,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种旅游模式 可以增强当地居民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减少对环境 的破坏;但在投资能力很低的落后地区,如果限制外资进 入,将很难达到发展的速度和目标。
二、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有着明显区 别于传统旅游的特征。
(一)参与性
生态旅游既是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的生态 系统之中,获取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也要 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地方政府、社团组 织以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旅游的决策和管理,从而提高旅 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三)旅游消费生态化
旅游消费生态化是指在增进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所产生 的环境问题的深刻理解,并强化其生态意识的基础上,对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引导,并要求旅游者进 行一定限度的自我约束。生态旅游消费是一种理性消费, 既强调旅游需求的满足,又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既强调代内的公平,也必须考虑代际间的公平。
(二)持续性
持续性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灵魂。生态旅游的持续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 思想,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生 态旅游产品具有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三)理性化
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旅游消费理性 化和旅游产业理性化的产物。其理性化的具体表现是旅游 消费的理性化、旅游开发与经营的理性化和旅游管理与服 务的理性化。
(二)环境教育模式
环境教育模式将提高当地社区和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意 识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将旅游与环境科普相结合; 把旅游作为一种科学普及的手段,设计出各种旅游项目, 使旅游者以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开展旅游活动,防止可能导 致的环境破坏;在旅游规划方面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环境 教育模式是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生态旅游,但其发展、 运作仍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采用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 有足够的政府财政支持或是社会捐款作保证。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第一讲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1988年FAO定义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
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
要。这种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
不造成环境恶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
接受。
国外生态农业
说明内涵丰富,但没有统一的定义。
(2)农业的可持续性:一般与Gordon K,Donglass提出了 三重属性定义类同。
四种较有影响的概念 ①着重自然属性 ②着重社会属性 ③着重经济属性 ④着重科技属性
2.持续农业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本代人的公平,代 际间的公平,地区间的公平。 (2)农业生产持续性原则:社会(产品数量、优质、农业
结构与产品结构)、经济与生态
(3)共同性原则: 即目标和行动的共同性。 (4)质量原则 (5)时序性原则 (6)发展的原则
一系列使环境良性循环的农业经营实践过程。 Altier.M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后认为:“持续性”
为“地力的可恢复性、环境的健全性、经济上的合 理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 Gordon K,Donglass提出了三重属性定义:即可持续农 业是环境重要性、食物充足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有机 结合; Brown B.J 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三重目标的定义:即生 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
(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
★减轻农业对环境造成的负作用; ★加强对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 ★资源的再利用及地力维持与提高等。
(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
★研制和推广生物肥料,节约化肥施用; ★推广运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 ★成立农工商企业集团,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及 振兴农村经济。
四、现代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
至公元前1万年 对自然 的态度 依赖自然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可持续发展概论》是2002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坚强. 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区域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我国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分析摘要:低碳环保下, 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 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 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 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因此, 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关键词:东中西部; 环保投资; 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板数据;一、引言尽管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文献众多, 但是基于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理论尚少, 在已有的文献中, 多是从宏观整体出发.然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之间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存在差异, 因此总体角度的研究结果用于区域分析是存在误差的;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环保资金、老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投资.环保投资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不同, 而目前稍有文献涉及到三者的区分;面板数据模型相比较横截面数据, 增加了垂直数据信息, 相比较时间序列数据, 增加了横向数据信息, 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二、模型数据方法(一) 计量模型的导出环保投资和经济发展关系, 反映了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当前投入产出应用最广泛的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 基于此, 反映环保投资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函数关系式是:N表示环保投资水平, L代表劳动的投入, K表示其他投资.为了单独考察环保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此对劳动的投入加入一个容量, 上式变成:又令, 表示最大生产能力时的劳动需求量, 一旦能达到这一水平, 经济的规模效益不变, 而总产出就取决于地区的环保投资水平, 对我国来说, 劳动力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时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 由上可得:对(3) 求微分, 可得:目前, 按照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统计标准, 衡量环保投资发展情况有3个指标, 分别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3个指标来表示环保投资水平, 则环保投资可以表示为这3个变量的函数:对(5) 式求全微分, 可以得到:将(6) 式代入(4) 式可以得到:整理可得:对(8) 式两端同时除以m, 再用1表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边际效应, 2表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边际效应, 3表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边际效应, 4表示其他投资的边际效应.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模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可用(9) 式来分析环保投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省略其他投资, 基于此, 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变为:其中GDP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0表示的是常数项, 表示随机误差项, 文中采用的是面板数据, 故将(10) 转化为:根据实证的需要, 假定这些因素都以线性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强度, 由此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设定为:为了消除解释变量间的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 我们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取自然对数, 因此, 反映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可以表达为:其中, it为常数项, 1、2、3为回归系数, 为残差项, i为横截面, 代表省份, t为时期, 代表2000到2008年.(二) 数据来源和区域划分将我国经济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山东、、河北、辽宁、天津、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海南、广东;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吉林、湖北、黑龙江、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广西、新疆、内蒙古.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是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三、环保投资实证分析(一)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本文根据模型13, 建立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SS)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STS) 之间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得到结果如下表:根据表1研究结果:东中西部面板数据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均达到99%.所有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通过了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DW 值均在2左右, 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而回归过程中采用了截面加权的方法, 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因此总体上模型拟合得较好.1. 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602, 这表明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602%;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 1, 这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 1%;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788, 这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788%.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并且, 参数估计值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这说明, 加强对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 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和中部, 加之西部地区环境脆弱, 加强西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取得后发优势的效果.2. 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76, 这表明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76%;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47, 这表明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47%;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34, 这表明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34%.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呈现正相关关系, 但是参数估计值从东向西依次递减, 说明加强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 这也预示了目前我国经济起步比较早的东部工业污染比较严重, 急需要加强对污染的治理.3. 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343, 这表明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343%;中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404, 这表明中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404%;西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441, 这表明西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441%.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西部的影响也呈现向中、向东依次递减的影响效果.可见环境脆弱的西部,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二) 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之上的, 为此, 必须进行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适用于相同根下的LLC检验、适用于不同根下的IPS检验、ADF-Fisher检验和PP-Fisher 检验等4种检验方法.有时出现检验结果不一致, 更注重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 (Levin-Lin-Chu) 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Fisher-ADF检验, 如果在两种检验中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则我们说此序列是平稳的, 反之则不平稳.根据东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3.715、4.847、3.307、8.410.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5.880、1.806、21.995、6.707,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M检验发现, 均是一阶单整的.根据中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3.603、4.219、1.815、0.756.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 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7. 6、-2.062、30.941、24.3 ,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W检验发现, 均是一阶单整的.根据西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7.924、7.373、4.977、6.412.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 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9.215、-2.816、49.816、32.892,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M检验, 均是一阶单整的.综合可知:LLC、IPS、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法都表明, 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都存在单位根.用同样方法分别对其一阶差分进行检验, 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同时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表明变量不存在单位根.因而, 东中西三大区域LNGDP、LNCSHJ、LNGYWR及LNXJXM均为一阶单整, 即I (1) .(三) 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关系意味着存在至少一个方向的因果关系, 但是具体的因果关系方向并不清楚.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可借助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做Granger因果检验.计量模型如下:根据Granger因果表述定理, 如果H1i、H2i不为零, 说明误差纠正机制发生.则Y和G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如果12ij和22ij不为零, 则Y和g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所以, 在长期协整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面板误差纠正模型, 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环保投资三大方面具体的因果关系方向.可知, DLNGDP的ECMt-1概率为0.081, 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DLNXJXM的ECMt-1概率为0.019, 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这说明在长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变动是经济发展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与此同时, 经济发展变动也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在短期内, 各变量都不显着, 说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都不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经济发展也不是这三个方面的格兰杰原因.可知, 中部地区DLNGDP的ECMt-1显着, 说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 这和前面的协整检验结果是一致的.在短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也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DLNGDP及DLNXJXM的ECMt-1均显着, 说明在长期内,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短期内,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四、结论和政策建议当前低碳环保形势下, 环境保护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东中西环保投资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影响, 其实施效果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 对东中西部环保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 在东中西部,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602, 0. 1、0.788.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果要好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因此当前环境的关键是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而不忽视其他两项投资.第二, 环保投资受到区域差异性对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度不同.加强对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 而在西部要加强对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才是关键.第三, 通过协整分析, 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且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而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第四, 不同区域内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与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有所不同.东部地区, 在长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内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部地区, 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短期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于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在短期和长期都存在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参考文献[1]黄泉川, 扈文丽.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5) .[2]许丽.陕西省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6.[3]谭志雄.我国环境保护投资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4]喻大学.浅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 2004, (6) .[5]李莉.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1, (6) .。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精品文档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经济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生态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然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的容忍极限。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什么比环境问题更紧迫和重要的了。
因此,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教育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将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同时,我们将结合小班科学课程教案的实际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引导幼儿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第一部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
环境:指地球大自然的各种物质、能量和生命体系。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受损、气温上升、生物种类灭绝等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指人类的生活和相互关系。
社会中的不平等、贫困、不稳定、冲突等现象往往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指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
不可持续的发展往往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贫富不均等现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在不危及环境和社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幼儿教育是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早期幼儿教育对于后期幼儿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环境刺激和教育经历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较强此时,为幼儿提供的教育和行为模式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普及贯穿到幼儿教育的始终。
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应用,并且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动物、天气和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相关知识。
《可持续发展概论》(江西财大 谢望礼) 第二章 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
b、在技术转让方面,发达国家没有提供较优惠条 件。
c、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既无实力,又无技术来 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 2、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特点 (1)、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正向各个领域渗 透; (2)、全球环境问题“法制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发达国家把环保作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壁垒; (4)、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多边、双边援助的附加 条件;
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将环境与发展总是纳入决策进程。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
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式; 禁止砍伐森林、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山区发展;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 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
保护海洋,包括封闭和半封闭沿海区,保护、合 理利用和开发其生物资源;
2、注重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长期以来,庞大的人口基数给我国经济、社会、 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这一严峻的现实,着重 提出了要继续进行计划生育。
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体系、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等措施,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发 挥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3、充分认识我国资源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认识到中国资源短缺和
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 体系。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与交通、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
促使妇女、青少年、少数民族、工人和科学界人士及 团体参与可持续发展。
2023版《概论》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1、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a.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机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b.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a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b.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c.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出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e.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③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概论
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概论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和能源消耗等。
在城市可持续开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开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的概念、意义和其中的挑战,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的定义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有效管理和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以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开展模式。
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的意义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能够减少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
2. 资源管理: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能够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地、能源等,确保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 健康和福祉: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能够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经济开展: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能够增加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时机。
同时,可持续开展也有助于节约资源,降低本钱,提高经济效益 5. 社会公平: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面临的挑战虽然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现可持续开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城市面临更大的压力,如土地利用、交通拥堵和资源供给等问题。
2. 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底。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管理不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3. 环境污染和破坏:工业化和交通的开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破坏,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 社会不平等:城市生态可持续开展也面临着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论复习笔记
可持续发展概论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全球背景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阶段从2-3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20世纪50年代产业急速发展时期的开始(即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横跨三个人类文明发展阶段。
基本的特征:发展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把环境问题排在人类的议事日程上。
1、采猎文明(旧石器时代)时间跨度达200多万年,是人类历史上的采集、狩猎和不断迁徙的社会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仅仅是自然生物系统中的普通一员和食物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
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基本建立在依赖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2、农业文明(新石器时代)(1)原始农业社会出现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原始农业最初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
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人们对资源的使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空间围上都很有限,人屈服于自然。
(2)传统农业社会人类对自然系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根本区别是传统农业中单位土地上的能量投入和由此带来的单位土地上的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传统农业既种地,又养地。
3、工业文明(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经过18世纪80年代的蒸气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的电力革命和20世纪的电子计算机等三次产业革命。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有了巨大提高。
迄今为止,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口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
工业时代对环境的挑战第一,大量矿藏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圈与大气圈之间产生物质和能量的强烈流动;第二,几十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水圈与气圈;第三,工业生产大量物料的消耗,产生大量废物进入环境,打破了上亿年来地球表面形成的生态平衡。
原因: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解释发展,没有把环境问题纳入发展的涵之中,即发展=经济增长所造成。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部分西方学者开始对传统工业化造成的弊端进行反思,认为在讨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资源、人口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
《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可持续发展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能够保障人类和地球的长期发展与存续。
- 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球合作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3.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和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正、协调和包容,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 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损失,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全球共识: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核心,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行动。
- 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公正,消除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促进人权和人的尊严。
- 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领域的过度专注。
- 长期性和长远性:考虑未来世代的需求,不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
- 民众参与: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5.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等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 机遇: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社会创新等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6.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实践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 实践手段:政策制定、法律法规、技术创新、金融投资等多种手段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7. 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与监测-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 可持续发展报告: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各个领域的实践和进展情况。
8.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国际组织和机构: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合作。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内部驱动力概论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内部驱动力概论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内部驱动力概论1. 引言在当今全球范围内,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商业运营的关键组成部分。
《国际政治概论》思考题
《国际政治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讲,国际行为体一,单选题1.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行为体是:A.国际组织B.主权国家C.跨国公司D.民族2.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国际政治的最主要的行为体是()A.主权国家B.国际组织C.跨国公司D.宗教组织3.确立主权国家历史地位的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4.以下国际行为体中,是国际政府间组织的是()A.联合国B.绿色和平组织C.埃克森美孚公司D.基地组织5.最早提出主权概念的思想家是A.布丹B.霍布斯C.卢梭D.康德6.在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是A.民族B.政党C.国际组织D.跨国公司E.宗教运动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1.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有A.主权B.领土C.居民D.政权组织E.认同2.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影响民族国家主权的因素有:A.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B.国际组织C.国际法D.强权政治E.外交谈判3.以下属于国际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的有A.联合国B.埃克森美孚公司C.中国共产党D.77国集团E.居委会4.国际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有()A.政府间组织B.国际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民族2.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构成要素有A.合作的政治意愿B.一定的结构或形式C.一定的运作机制D.霸权国家的主导E.联合国的推动三,问答题1,什么是国际组织?什么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试举例说明。
广义的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政府间组织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经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第二讲,国际体系一,单选题1.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在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A.国际制度B.权力政治C.国际合作D.观念互动2.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权力B.制度C.观念D.合作3.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变化是:A.权力结构的变化B.国际制度的变迁C.国际文化的转换D.政治经济秩序转化4.冷战时期的国际权力格局是()A. 一超多强格局B. 单极格局C.两极格局D. 多极格局5.建构主义理论从()角度来解释国际体系A.国际制度B.观念互动C.国际合作D.权力政治6.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合作的前提是:A.大国的霸权B.权力的均衡C.共同的利益D.国家的认同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1.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有A.地理与地缘因素B.人口因素C.自然资源D.经济发展水平E.军事实力2.影响一个国家权力的因素主要有()A.领土与地缘因素B.人口因素C.自然资源D.经济发展水平E.军事能力3.国际合作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A.参与者自愿B.参与者对共同目标认同和承诺C.结果对参与者有利D.以平等为原则E.以民主的方式进行三,问答题1,什么是权力均衡?权力均衡是指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2,什么是合作?有什么特征?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以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特征:-国家以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是自愿的-合作涉及对共享目标的认同与承诺-合作所导致的是对参与者有利的结果第三——五讲,国际安全(安全研究、战争与冲突、经济安全)一,单选题1.马丁•怀特认为国际关系的中心特征是:A. 和平B.合作C. 战争D.发展2.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安全最终取决于:A.国家权力B.国际制度C.国际文化D.国际合作3.传统安全的实质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最终目标是A.权力B.安全C.合作D.制度5.国家制定和实施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是()A.国际体系B.政党选举C.国家利益D.经济发展6.人类社会所追求的首要安全A.政治安全B.经济安全C.军事安全D.文化安全7.提出联合国维和行动原则的是A.潘基文B.德奎利亚尔C.哈马舍尔德D.安南8.联合国最重要的功能是A.促进世界发展B.维护大国利益C.建立政治经济秩序D. 维护世界和平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1.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点是A.国家主权B.国家利益C.国家认同D.国家政权E.军事实力2.以下国际安全观念中属于新安全观的有:A.均势安全B.合作安全C.共同安全D.综合安全E.霸权安全3.以下国际安全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有()A.恐怖主义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传染病问题D.大国军事竞赛问题4.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社会上出现的“新安全观念”主要包括()A.核威慑安全 B.合作安全 C.共同安全 D.综合安全5.对于利用国际组织解决国际冲突、建立国际秩序,国际政治学者的理论主张有()A.世界联邦B. 集体安全C.第三方介入D. 功能主义E.强制仲裁6.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有A.和平手段B.强制行动C.维和行动D.判决E.仲裁7.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概括的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原则有()A.强行介入原则B. 中立原则C.同意原则D. 自卫原则8.联合国影响世界经济的方式有A.倡议B.汇率调整C.协调D.技术开发E.发展援助9.国际政治中,第三方介入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一般有:A.判决B.仲裁C.调解D.强制E.斡旋10.当代与国际政治有关的危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复杂性B.广泛性C.连带性D.互动性E.长期性11.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领域失败的原因包括:A.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缺陷B.国内战乱C.资源贫乏D. 冲突的国际环境E.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三,问答题1,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点.也是国家判断安全不安全的主要标准.阿姆斯特茨认为国家利益的概念通常是指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和欲求.2,什么是集体安全?其实现有何条件?试举例说明。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服务质量 2、宣传旅游地整体形象 3、建立互联网上多媒体互动系统
4、全球营销
(五)多个利益体通力合作;倡导专家、新闻媒体 的检查、监督 (六)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七)加强内部协调管理,构筑大旅游、大产业发 展格局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1、资源环境子系统 2、经济发展子系统 3、社会发展子系统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一)生态可持续发展 指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以维护和保护 整体的生物支撑系统,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的多样性,保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形成旅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求不仅重视经济数量的有效增长,更应重视质量的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优化配置,增加效益。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指国内和国际的社会稳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过程的综合体现,也是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旅游学概论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
第一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二节 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含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1987 “地球的未来”国际会议上,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将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 (1)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 国内生产总值的0.7%。 (2)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 (3)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并到2015年实现为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 提供洁净饮用水。 (4)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 构中的比例。 (5)绿色贸易:促进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7年 李嘉图 (土地级差论)
1820年 马尔萨斯 (人口与资源论) 1900年 穆勒 (资源稀缺论,土地数量和生产力有限) 1962年 美国Rachel Carson 海洋学家 寂静的春天 1972年 斯德哥尔莫 人类环境会议 美国:Barbara Ward 《只有一个地球》 英国:Gold smith 《生存的蓝图》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所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 提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当时的概念不明确,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和反响.
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可持续发展十分明确的包含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即“ 可持续性”(可持续状态)和“发展”。
3.1 发展(development)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论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 (1) 以单纯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论(传统意义上的发 展是指经济发展,一元论) (2)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二元论) (3)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为主 题的发展理论(三元论)。 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可以比喻为:增长指一个人长身体,发 展指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 发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
(5)综合性定义
我国学者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 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 ,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国家 或地区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987年联合国环境于发展大会在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
同的未来”中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在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183个国 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所接受。
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野生生物基金会(WWF) 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提出SD概念) 1984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开始研究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 出SD概念)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83 个国家和70多国际组织参加)正式接受了1987年提 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银行认为:可持续性是指留给后代人部不少于当 代人所拥有的机会,这里的机会用资本来表示,包括 人造资本(财政、经济)、自然资本(自然资源), 人力资本(教育、卫生、营养等投资)、社会资本( 社会文化基础和制度) 总之:可持续性的最基本内涵是保持自然资源和环境 存量不变或有所增加。
3.3 可持续发展定义
国家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尼 中国 印度 日本 全球 年均森林面 积减少 0.4 0 0 -0.2 1.2 -1.2 -0.1 0 0.2 物种/濒危哺 乳动物 394/81 45/269 193/14 428/37 515/147 394/79 390/88 188/37 物种/濒危鸟 物种/濒危高 等植物 686/114 528/38 310/8 508/55 929/114 618/74 458/72 210/34 56215/ 11400/7 3270/1 19473/ 29375/384 32200/168 18664/244 5565/11 自然保护区 % 6.7 7.8 11.1 25.9 20.6 7.8 5.2 6.8
古代文明的哲理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衡: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
而无获。 “人地关系论”创始人李特尔:整个土地呈现出生动的图景,在 其上自然的与文化的产物、自然的与人文的面貌,所有这些均被 巧妙地安排成一个整体,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最有意义的相 互作用……,土地影响着人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 春秋战国(管仲:治国安帮需善待资源和环境)
3.2 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概念
可持续性的普遍意义是指决定事物可以久存的属性、
特质或状态,有人也称之为“可持续状态”。用于不同的 发展领域,根据其不同的目标,可持续性有经济、生态和 社会文化的不同解释: 从经济角度是指人类福利在无限时段内能维持的某种 可接受的状态 从生态角度是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资本存量 不下降) 从社会文化角度是指社会和文化体系的稳定
比较项目 前发展阶段 后发展阶段 高发展阶段 可持续发展阶段
时间长度 1万年以前
空间尺度 个体、部落 哲学思考 启蒙状态 自然态度 自然拜物主义 经济水平 天然食物链 经济特质 采食渔猎 系统识别 无显著结构 消费标志 个体延续需要 生产模式 从手到口 能源输入 人力 环境响应 无污染、干扰
农业革命之后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与水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状况
国家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尼 中国 印度 日本 全球 水污染物排 水污染物排 放量千克/日 放量千克/日 人 629406 1484991 313431 1968196 753657 6088663 1556371 1279287 0.2 0.19 0.16 0.12 0.18 0.14 0.2 0.14 二氧化碳排 放总量百万 吨 307.5 1435.1 435.9 5601.5 269.6 2790.5 1070.9 1184.5 22942.1 二氧化碳排放 净能源进口 量人均吨 量占使用量 的比例 1.8 9.9 14.2 19.8 1.3 2.2 1.1 9.3 3.8 15 -67 -54 27 -54 1 18 88 -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污染物质排放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污染物质排放量的行业构成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能源生产和使用情况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国际经济指标或自然资源一书中摘取)
世界主要国家土地/耕地资源状况
国家 巴西 农村人口占总 年均增长率 人口比例 25 -1.6 土地面积 千平方公里 8459 每平方公里耕 地的农村人口 密度 53
1. 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
人类文明演化规律分析: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无到 有,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不同的阶段反映出不同的人类文明特征,根据人 类文明进步特征,可以将人类社会归纳为三个阶段:
(1)生存阶段与农业文明
(2)发展阶段与工业文明 (3)可持续发展阶段与生态文明
1.1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再生性:土地--生物(森林、作物) 耗竭性
非再生性:能重复利用、不能重复利用
资源分类 恒定性:太阳、潮汐、原子能、风能、降水 非耗竭性 易误用及污染的:大气、水能、江河中的水 资源 关键资源:土地、水、森林、粮食……
资源环境概况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使用情况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土地面积和森林覆被率
人、畜及天然力 非生物能源 低度缓慢退化 污染长期退化
2.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产生
2.1 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2.1.1社会背景
人口问题:60亿,其中:中国占22% 社会发展不平衡:南北问题、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金额 ) 、基尼系数(反映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贫困问题:(总量、分布、增长速度)
2389.7
14614美元 91 34685
167
挪威
摩尔多瓦 百墓大 海地
453.3
426.7 8.1 832.6
48881
459 51991 300
美国 29404.3, 36924 日本 12765.4, 33819 德国8247.6, 29137
中国 130419.6, 1300
巴西 17847.0, 2700 印度106546.1, 555
沙浪
楼兰故城
风沙北京
环境污染
钢厂废气污染
工矿企业 烟雾污染
光化学烟雾污染
气体污染对 植物的危害
酸雨对水稻的危害
城市湖泊污染
河流污染
造纸废水污染
石油污染
水体污染京噪音污染
飞机噪音
交通噪音
工厂噪音
炼钢高温
火山爆发
地震灾害
2.2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过程
2.1.2 经济背景
经济波动:20年代经济萧条、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国家、地区、城乡
经济目标:温饱、小康,发展、可持续 贫富差距拉大:富越富、穷越穷
中国国内金融资产总量是20万亿元,有30%左右的城市居民拥有近 80%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
2.1.3 资源环境问题
(3)从经济属性定义 经济学家科斯坦萨(COSTANZA)等人提出“可持续发展 是能够无限期地持续下去的整个资本存量的消费数量” Edward B. Barbier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 一书中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前提下,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4)从科技属性定义 一些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 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 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 其他自然资源消耗”。
由于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区域特点,对 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认识 (1)从自然属性角度的定义 国家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是“指在其可再生能力 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1991) 国家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 IUBS)定义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1991 ) (2)从社会属性角度定义 IUCN、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保护地球—可持续 生存战略》中的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的 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19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研硕士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