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中学生观树立论文

新课改中学生观树立论文

新课改中学生观的树立本文从新旧学生观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在反思传统学生观的基础之上,重塑新时代的学生观。

一、对传统学生观的反思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学生的生命特性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个体。

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我认为最起码的就该把学生真正当作人来看待。

学生不是物。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对待。

然而现实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被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讽刺、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

并且教学看来也是为”成绩”而战,师生都在为分数而活。

为了提高升学率,课堂竟成了知识的”印刷厂”,教师成了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的”储存罐”。

”分分分”2.忽视学生的发展特性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著作的一本书叫做:《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着巨大的潜能。

或许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的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

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的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的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

应该知道,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

学生回不经意间犯一些在成人看来是荒唐可笑的错误。

这时的教育者们动辙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斥责为幼稚、顽皮,轻则教训几句,重者大声呵斥,更有甚者还会体罚或变相体罚。

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3.忽视学生的差异特性学生不仅是具有生命个体的人,发展中的人,也是一个独特的人。

这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着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观不仅影响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正确的学生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性格、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教育者应当认识到这些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那些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实验和实践活动;对于那些喜欢阅读和思考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目。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重要原则。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被视为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中获得知识。

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此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德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在体育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艺术方面,教师可以开展音乐、美术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导读:本文是关于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希望能帮助到您!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正确学生观的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正确学生观的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正确学生观的构建学生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看待学生和对待学生,它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方法,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和成长。

新课程理念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提出了“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观念,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传统学生观、应试教育在很多教师教学中仍有影响。

要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改目标,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和实践特点超越传统学生观,对学生赋予新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探析:一、传统学生观的弊端1.重教导,轻平等。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与学是父和子的关系,把学生看成是一种被动的存在,看成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和考试的工具。

于是,辱骂体罚在所难免,教育的“以人为本”无从谈起,学生的学习创造热情被剥夺,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厌学、弃学和教育的异化。

2.重成绩,轻成长。

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论成败,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不关注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只要成绩突出,其他的缺点和不足都无足轻重。

处于教育中的学生脱离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现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书本中的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3.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学生观只重视学生现有的、静态的发展,忽视了学生潜在的动态的发展。

教师只是知识传播的“增长剂”,而针对学生特点启发开拓创新的“催化剂”作用基本没有发挥。

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中耗散,很多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二、新课程理念下正确学生观的构建1.尊重和平等的学生观。

尊重和平等就是教育者不以人生导师自居,不以布道方式说教,而是把学生当成有尊严的个体和朋友,彼此互相敬重,在此基础上共同完成教育和学习任务。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经典教育案例——“四块糖的故事”。

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教师承担着培育未来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代教师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要求。

一、了解学生的多样性在新时代,学生的多样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

新时代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不能再把所有学生都塞进同一个模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差异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对于不同背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新时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冲突化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一些学生出现了自我封闭、只看重物质生活的现象,而缺乏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新时代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取得,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丰富。

为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生活实践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拥有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主体。

新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树立合作共赢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新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树立新的学生观,意味着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终身学习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兴趣、优势和不足,避免以一概全的方式对待学生。

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需要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去锻炼和提高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多进行团队合作,多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还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现实的残酷。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培育学生、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教师们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教师如何树立新的学生观。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新时代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方式都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创造更多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方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新时代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收的对象,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自主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到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尊重以及期望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五个主要方面阐述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尽量使内容达到一千五百字。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

这意味着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成长节奏。

教育者应该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开发学生是一个多元化的存在,他们不仅需要在学术上取得进步,还需要在品德、情感、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引导他们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与他们建立真诚的信任和友谊。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体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耐心地陪伴和引导。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体验。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了解他们的成长困惑和烦恼,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五、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生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生观
的主观理解 、 主观判 断的选择 。学生完全成为一种被动
的被人任意塑造的对象。这样学生个性没 了, 一大部分 被社会 淘汰。客观地看 , 体素质差别 、
一 +
n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一 - +・
急功近 利 、 于求成 的强求学 生 , 急 而应 当心平气 和 、 循 循善诱 、 循序疏 导 , 营造一个 和谐 、 民主 的气氛 , 科学 用 的方法 和一颗真诚火热 的心去善待学 生。 七、 点面结合观 班 主任在 教育 学生 过程 中首先 面对 全体学 生 , 培 养 学生集体观念 , 过集 体力量 , 育和影响集体 中的 通 教 每一个学生 , 同时抓好 个别学生 的教 育 , 把集体教 育和 个 别教育有机地结合 起来 , 这一观 念要求 : 一是要 精心 培 养坚强的班集体 , 要使 集体有共 同的 目标 , 坚强 的骨 干, 严密的纪律 、 康的舆论 。二是把 学生集体作 为一 健
【 学生管理 】
新课程理念 下教 师的学生观
邱凯旋 吉林 省洮南市瓦房 中学 吉林
关键词 : 体 主 多样 化 完整 性
洮南市
17 3 19 1
摘要 : 根据新课程要求,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 变教 育观念 , 转 才能深化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 念一再强调 学生是 自主 的学 习者 ,学生 来 到学校 , 坐在教 室里 , 不是被 动地接 受知识 , 是要 而 主动地 进行知识 的建构 ;只有通 过 自主 的知识 建构活 动, 学生 的创造力 、 能 、 赋才能得 以发 挥 , 潜 天 情操才能 得 以陶冶 , 个性才能得 到发 展 。根据新课程要求 , 我们 必须树立科 学 的学生观 , 变教育观念 , 能深化课程 转 才 改革 。那么我们如何树 立科学 的学生观呢? 首先 , 我们必须深入正确认识科学的学生观。 学生是主体 的存在 人 的 自我 意识 是人与其他动 物的 区别 。所谓 人 的 自我 意识 , 自觉 到“ 即 我是 主体 ” 的意识 。包 括 自主意 识、 自重 意识 、 自信意识 、 自爱意识和 自尊 意识 , 自我塑 造为形式。发展心理学 的研究结果表明 , 自我意识在婴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如何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发展潜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的学生观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教育者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育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分强调分数和成绩。

同时,评价应该以激励为主,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七、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者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操作步骤,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新课程新教材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这是古希腊普鲁塔戈在!"""年前说的,给那些照本宣科、孜孜以“灌者”无情的嘲讽。

现代教育原理指出:“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

”因此,教学改革应改变旧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

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地视学生为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富于想像和情感、集生活与学习及审美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

因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二、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分离,导致学生与社会生活脱节,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不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发现某些丑恶现象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而诸如自私、孤僻、自我过分膨胀、受挫力低等现象就是教育活动缺乏社会性的一种必然的消极后果。

为此,教育必变封闭为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严重忽视了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和发展的道理,低估后进生的创新和歧视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

这给差生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抹平的创伤,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发展。

在我教过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各科成绩都不好,但劳动课大扫除时,他表现很积极,班上的卫生总是身先士卒,还经常帮助身体不好的学生完成劳动任务。

新课标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

新课标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

新课标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摘要:在新课标形势下,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摒弃错误的学习观。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即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观、学生观;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个体的学习类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知识观学生观学习类型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新课程的学习观,不仅要在课堂上师生教材互动,更要在实践活动、问题情境中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在多元互动中调控、改变、提高自我,要学习怎样学习,学习怎样思考,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怎样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我将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观、学生观新课程知识观认为,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位学生能终身发展、终身学习。

许多世界级名牌大学在录取学生时,都很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

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在其招录学生时,对学生要求十五个方面的个体素质,即:求知欲、创造力、学业成绩、学业前景、领导能力、责任感、自信心、为人的热忱、幽默感、关心他人、活力、成熟、主动性、对挫折的反应、受老师们的重视程度等。

新课程正是以培养这样的全面素质型人才为最高境界。

教师为了更好地改革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接受新课程理念下的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之机,在关注个体的同时,积极引导个体进行自我关注。

为了这一目的,我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作了演讲,题为《什么是学生》,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通俗的语言中,尤其突出介绍了刘亦婷,分析刘亦婷为什么能被哈佛录取,以及其入哈佛后的优异表现。

事实上,可以说,刘亦婷作为一个个体,很好地诠释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此外,我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如珍妮特和戈登的《学习的革命》,施特纳博士的《10倍速学习法》,还有一些介绍现代各界成功人士的文章、书籍,以及一些当今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这些都可以从侧面刺激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现代学生的天职,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观是指对待和理解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创造力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教育者应该以尊重的态度看待每个学生,并充分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指导和安排。

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予学生自主权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赋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观的正确与否也体现在是否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教育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探索和发现。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实践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正确的学生观也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用良好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和情感能量。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五、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得到激发。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树立准确的学生观

树立准确的学生观

树立准确的学生观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树立准确的学生观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树立准确的学生观,使他们能全面地发展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学生的多样性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潜能。

他们的兴趣、才能、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对学生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记住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除了学术上的发展,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中磨练自己,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此外,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要对学习怀有热情和兴趣,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应该有一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心。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总之,树立准确的学生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呢?本文将从积极心态、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

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和成长。

其次,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其次,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仅要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要学会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学习渠道。

最后,我们要学会总结和归纳,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全面发展。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科研和创新项目,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总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通过培养积极心态、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

这一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涵盖了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为了落实新课程,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一、多元化的学生观新课程下应树立多元化的学生观,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首先,多元化的学生观意味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兴趣和特长,所以同样的课程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育,让学生在个性化的环境下发展自身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其次,多元化的学生观还意味着在过程中要让所有学生受益。

学校教育应该能够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为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支持。

最后,多元化的学生观还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意味着学校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具有记忆能力。

树立学生创新能力的观念,是新课程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创新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大企业招聘高管和技术人才都非常看重人才的创新能力。

因此,新课程下的学生应该在从小就注重培养创新创造的能力。

孩子们应该被教育鼓励思辨、动手、尝试、体验,开发不同领域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教育方式。

例如,教育者可以采取创造性体验、项目制、问题解决和扮演角色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灵活、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发展无限的创意潜能。

三、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新课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自我发展,以及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反思。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学生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独立意志的即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

在这种全新的学生观之下,我们对学校教育也必须进行重新“理解”。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应该是做到把学生当做学生,当做朋友,当做老师,当做同学,当做教育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独立的人。

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

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

他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人,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将学生视作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将学生真正当人看,在教育中赋予学生以“人”的涵义: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还必须将学生视作主动、积极的、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和生命完整性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教育中必须要承认和接受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并将其真正视为人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除此之外,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注意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给予他们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志的人。

所以学生不是“小大人”。

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有着生动、独特的、成长价值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和内在世界,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在感受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和生命活力的学生世界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认识、评价和期望。

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认识学生的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天赋、兴趣、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多样性,并接纳、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鼓励学生表达意见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学生能够拓展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独立的见解。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过程。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学生需要在一定的自主空间中自由地发展和实践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创新实践。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支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思想和资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展现。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科学思维、社交技能等。

只有在拥有一定基础素质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摘要]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存在着很多对学生的错误认识,阻滞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文章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阐述了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生观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

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

因此,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超越传统的学生观,对学生赋予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传统学生观的反思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对学生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
1.忽视学生的生命特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一个个具有活力的生命个体。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对待。

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学生往往被看做管理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讽刺、侮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学生的心灵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更多的学生被当做填充的容器,被动地、严格地而且是整齐划一地学习教材的内容。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客观存在。

人一旦成为客体,就被剥夺了主体的自我创造能力,人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以对人的方式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主体性,这是对作为人的活动的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在教育现实中,这一基本要求尚未得到实现。

2.忽视学生的生活特性。

当前,我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活太单调,单调的生活导致了素质的片面发展,单调的生活压抑了青少年的成长。

多年来,学生被置于“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之中,学生的生活、成长经验和社会现实成为课程和教学遗忘的角落,教育与生活脱离,课程远离学生的生活及其经验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通病。

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而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

只有“人在世界中”“人在他人中”,才能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历史之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教育中,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把学生排斥在他人和世界之外去认识事物和自己。

处在教育之中的
学生,脱离了日常生活情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都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特性,不考虑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

3.忽视学生的发展特性。

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具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更强,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但是,传统的教育只看到学生现有的、静态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潜在的、动态的发展,许多教师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依据学生一时表现就断言学生没有发展的可能,致使学生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挥。

另外,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人,可以说,犯”错误”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会不经意地犯一些在成人看来是荒唐可笑的“错误”,但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很深的误区,总是不能容忍学生的“幼稚”和“错误”。

动辄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斥责为幼稚、顽皮,轻则教训两句,重则大声呵斥,更有甚者还会体罚或变相体罚。

4.忽视学生的差异特性。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校和班级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

学生的独特性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

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这种独特性却常常被忽视,学生成为抽象的人而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

我们常会看到,一些教师无视学生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企望按照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其结果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部分学生因为不能“适合于”这种教育而成为“差生”。

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建构
1.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的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确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的观念,意味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大胆去说,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

而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需求,及时激励、点拨和帮助学生,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他们在自主与互动的生命活动中学习、体验、感悟和发展,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2.学生是生活中的人。

新课程强调回归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把学生视为生活世界中的人,而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

教育的各种要素和教育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回归生活,联系生活,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面向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
生活,面向他们的生活世界。

因此,新课程强调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也只有这样,教育才充满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生活意义,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帮助学生通过现实去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去“进入生活”,帮助他们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使他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对事物敏感、好奇,生性好动,善于模仿、尝试并富于想象。

回顾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经历,每一步、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和成长,也无不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不断被开发、挖掘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力不断被激发、释放的过程。

据此,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的天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持有热情和期望,“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信条。

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性”。

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教师长久的、坚定的期望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动力,使学生获得心理上广阔的发展空间。

4.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先天禀赋和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后天影响,学生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也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学习时间以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

因此,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方式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是不现实的。

确立“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的学生观,意味着教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发展创造空间。

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素材,设计多元化的课堂及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力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Z].2001-
06-08.
[2]许锋华.学生观的消解与新型学生观的重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7).
[3]程斯辉,明庆华.关于学生观的新视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
[4]李斌.世纪教师应有的学生观[J].教育评论,20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