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练习:三江平原(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4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 年异地重建的常德河街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下图),它是以沅江边上的古河街为原型打造的特色仿古商业街。

“河街”一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当时这里地势低洼,只有一串建在河滩之上、夹在城池和沅江之间的吊脚楼;明清时期,河街逐渐演变为2公里长的街道,才成为近代中国第二大桐油码头和湘西北商贸物流中心;1990年,因修建城市防洪圈,原河街被彻底拆除。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河街”得名是因为当时该地()A.逢洪成河B.河运发达C.引河灌溉D.河曲发育2.明清时期,河街成为近代中国第二大桐油码头和湘西北商贸物流中心的主导因素为()A.资源、经济B.交通、位置C.位置、经济D.资源、交通3.常德河街全新打造,再现古河街盛景,对常德市的影响是()A.促进交通方式转变B.提高城市等级级别C.降低洪涝灾害影响D.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近年来,三江平原地区大力推行“池改”—将水稻田小池改大池,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的格局,水稻产量有所增加。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对三江平原地区“池改”措施理解正确的是()①“田成方”利于消梗成田,机械化耕作①“路成网”利于粮食运输,促进城市建设①“渠相通”利于引水灌溉,减弱灾情①“林成行”利于发展林业,促进多种经营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池改”模式的是()A.刚果盆地B.华北平原C.鄱阳湖平原D.东欧平原2023 年9月4日,极其罕见的热带风暴“丹尼尔”在希腊附近海域形成,10日和11日特大暴雨分别袭击了利比亚和埃及。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域为例[基础自测]据报导,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能发展水田87万公顷,其中新增水田万公顷,改善水田近43万公顷。

据此回答1~3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A.这里夏日日照时间长B.纬度低,生长期长C.可耕荒地多D.浇灌水源充沛2.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 )A.以水稻种植为主B.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3.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如果因为本地( )A.地势平坦,地广人稀B.机械化程度高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黑土地的土壤肥沃按照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不同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域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散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耘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份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东北地域的农作物散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春小麦D.甜菜6.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7.据新华社报导,图L4­1­1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钱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L4­1­1(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较,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能力提升]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必练题总结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必练题总结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产业区位因素必练题总结选择题1、下列农作物适宜在三江平原种植的是()A.油菜B.春小麦C.棉花D.甘蔗2、蓝莓,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

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

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

左图、右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根据材料回答1~3题。

(1)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原因正确的是()A.山谷气温年较差比山顶大,有利于蓝莓有机质的积累B.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低C.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D.山谷和洼地土层薄,但土壤肥沃(2)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主要是()A.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强,升温快B.山谷受极端天气影响更大C.野生蓝莓的品种更好D.晚上山谷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3)极端天气下,为防止蓝莓冻害,采取下列哪种方式更经济有效可行()A.烟熏B.浇水C.薄膜覆盖D.人工堆雪覆盖3、大连市东北方向200多公里的庄河市海洋村,有着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生长着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菲律宾蛤仔,被誉为“东方贝库”。

上世纪90年代初,每当开海日,上千人沿着滩涂小路走向大海,利用手中的工具在滩涂上发现它,称为“赶海”;90年代末期,当地野生蛤仔种群开始大量缩减,至今已鲜见踪迹;于是当地发展“底播增殖”,即先人工投苗在自然海域,任其自然生长后进行回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庄河附近浅海滩涂盛产品质优良的菲律宾蛤仔的有利条件是()①河流众多,营养盐丰富②潮间带海水浅,光照充足③位于内海,风浪小④水温高,生长速度快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在冬季底播增殖的过程中,养殖者选择将从福建买来的苗种投放于低潮线下的浅水区域,而非投放在当地野生蛤仔原本生活的潮间带,其原因是()A.低潮线下的浅水区域,淤泥多,营养盐类更丰富B.错开投放区域,减小对野生蛤仔生存环境的影响C.低潮线下,水位稳定,退潮时太阳暴晒的影响小D.低潮线下利于防寒,减少低温环境对苗种的影响4、湘西保靖县的“黄金茶”氨基酸含量高,品质好,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习题(人教版)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习题(人教版)

04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提升练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为湿地(水分充足),表明其海拔偏低,A项错误;丁地一直为林地,表明其海拔较高,耕地开发条件较甲地差,C、D两项错误;乙地、丙地在20世纪50年代为湿地,说明两地地势均较低平,要想开发为耕地必须排除水分,丙地地处河流上游,故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提高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①正确;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已从湿地转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必然导致三江平原湿地、林地的进一步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③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主要受地形、热量、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难以改变的,④错误。

故B项正确。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

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

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

”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第3~4题。

3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优质稻米的优势条件是()①热量充足②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③光照充足④土壤肥沃,施用的化肥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优质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冷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答案:3.B 4.B解析:第3题,黑龙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所以稻谷生长时间长,有机质丰富。

2020年地理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考试测试卷

2020年地理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上世纪1~11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以下四题。

1.“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 . 土地盐碱化 B . 物种骤减C . 酸雨加重D . 沙尘暴增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该地形区原始土壤的特点是( ) A . 矿物质含量低 B . 有机质含量高C . 土质疏松D . 酸性较强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3.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 .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 . 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C .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D . 清洁优美的环境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4.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5.图中乙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A.水源B.土壤C.热量D.地形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6.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以下两题。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

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s/Vt=Ms/(Vs+Vw+V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容重越大( )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越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

故选A。

第2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四个选项中松嫩平原的黑土最肥沃。

故选B。

第3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会提高土壤容重。

故选A。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据此完成第4~5题。

4.据图可知( )A.该地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地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D.该地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5.如果该地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4题,图中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

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土壤的保温性不够好。

故选C。

第5题,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

故选B。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

2008年某某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

下图示意2011—2018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题专题训练 (12)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大全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经历较长时间形成的肥沃土壤。

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黑土分布区,黑土层厚度达30厘米,是我国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日益加重,黑土变薄。

近年来,当地采用秸秆覆盖等方式,对黑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如图为三江平原位置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简析三江平原黑土形成的条件。

(2)分析三江平原大米优质的自然原因。

(3)说出“秸秆覆盖”对三江平原黑土的积极作用。

2.在下面的框示图中填上适当的内容,说明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方式。

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进行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

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②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如表中的数据。

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表(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______。

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2)随着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作用。

(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______(填“正”“负”或“不”)相关。

(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_____(填“中性”“酸性”或“碱性”)土壤中。

4.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类型。

(2)请说出图中甲地的典型自然土壤类型及该类土壤的特点。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第1~2题。

1.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2.对于P地土地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措施是()A.抽水排湿,发展耕作业B.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C.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沙特阿拉伯位于沙漠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水源成为农业生产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前,小麦需要进口。

20世纪80年代开始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产量逐渐增加,1992年产量达到410万吨,成为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

但是,沙特阿拉伯政府从2016年开始全面禁止小麦种植。

据此完成第3~4题。

3.沙特阿拉伯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设施逐步完善B.土壤改造技术不断提升C.周边国家市场需求增加D.光热资源优势日益体现4.沙特阿拉伯全面禁止小麦种植的根本原因是()A.小麦生产成本过高B.小麦市场利润降低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22福建龙岩检测)通常处理秸秆最理想的方式是秸秆还田,但2020年作物秸秆焚烧新政策出台后,吉林省延边州按照错时、限量、轮烧要求,认真制订烧除计划,并及时对各县市烧除计划进行了调整。

据此完成第5~6题。

5.吉林省延边州允许焚烧秸秆可能是为了()A.提高地温,增加光照B.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C.改变土壤成分,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成本,利于机械化生产6.吉林省延边州错时、限量、轮烧秸秆的原因是()A.减缓全球变暖B.错时播种,提高生产效率C.减轻环境污染D.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出苗率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 )A.相对一致差异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3.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 )A.真实性B.区域性C.季节性D.整体性5.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

据此回答问题。

【1】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B.太阳辐射弱C.降水少D.冬季风力强【2】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6.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7.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两熟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8.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差异B.海陆位置的差异C.地势的高低D.植被条件的差异9.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10.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雨量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聚宝盆”和“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形区分别是()A.太湖平原、四川盆地B.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D.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四季多年平均天数,图中的季节是依据候(连续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下列城市中,最早进入春季的是( )A.武汉B.上海C.郑州D.青岛3.北京秋季起始日期大约为( )A.8月中旬B.9月上旬C.9月下旬D.10月中旬4.福州冬季天数远少于南昌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较低B.海拔较低C.受海洋调节明显D.冬季风影响较弱5.具有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特点的平原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三江平原C.华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下图是某不稳定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最容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洪水C.地震D.滑坡7.对该地区的开发活动中,最不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是()A.发展林业B.房屋附近修建鱼塘或小水库C.开采山坡上的矿藏D.山坡处的房地产开发8.下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A.河套平原路程最短B.宁夏平原气候适宜C.河西走廊物产丰富D.柴达木盆地物产丰富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

读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集中供暖分界线与下列我国其他分界线相近的是()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虽然网上对于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实际中南方难以大面积开展集中供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②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并不高,但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③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④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下图为阿克苏河和松花江月平均径流量统计图。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清朝,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有水之处,大半有鱼。

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

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

读清代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D.产鱼地东多西少2.与现代相比,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A.水质好,品种优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C.交通便利,市场广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解析】本题考查渔业资源开发。

1.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少,产鱼地集中在河流,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产鱼地西多东少,C正确。

2.从图文材料可知,河流众多,有水之处,大半有鱼,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网密布,水量充沛,现代更多的是人工渔业资源丰富,现代人口更多,市场需求旺盛,冷藏保鲜技术更先进。

D正确。

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位于偏远地区,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品种优,A。

相对东部地区来说饵料、交通、市场和渔获量及输出量都没有优势。

【答案】1.C2.D3.A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是东北地区新兴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

当前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水稻等为主,2000-三江平原粮食产量由1197万吨增至360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增幅1409万吨,水稻产量增幅1276万吨。

下图示意2000-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A.农作物单一化特征明显 B.玉米单产较水稻高C.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D.地区专业化程度降低2.驱动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变化 B.农业政策 C.机械化水平D.市场需求3.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 B.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C.土壤肥力下降 D.导致气温和积温升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的首要任务。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其次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进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紧急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进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进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进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分,加之降水丰沛,格外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进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夫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转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削减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爱护了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1—3题.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迁移农业D.混合农业【参考答案】1.A 2.A 3.A知识必备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1.建设商品粮基地要具备的条件(1)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2)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3)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4)交通运输方便。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1)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2)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3)黑土、黑钙土肥力很高;(4)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 (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与特点(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4.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1)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 (2)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 (3)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5.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作 物分布区细粮作物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 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杂粮作物玉米分布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玉米带谷子 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高粱辽河平原为主产区学霸推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①气候冷湿②地形地平不理排水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地的形成主要从地表大量积水分析,从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水、地形影响排水和地表下渗等方面分析,故与⑤⑥关系不大。

故选择C项。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江湿地发生怎样的变化A.湿地数量增加B.湿地数量减少C.湿地质量下降D.基本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减小。

故选择B 项。

【3】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荒垦殖B.气候变化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D.矿产资的大规模开发【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减小,所以是过度开垦导致湿地减少。

故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湿地问题。

2.西藏和黑龙江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纬度高,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气温低,蒸发微弱【解析】沼泽湿地的形成与降水、地形、气温、地形等因素有关。

西藏内陆高原,地形的阻挡,降水稀少,排除A;冰雪覆盖描述的是西藏的自然景观,排除C;西藏地势高,起伏大,排除B;西藏地势高,黑龙江纬度高,二者温度低,蒸发弱,故选D。

【2】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黑龙江湿地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的破坏,由于50年代不断拓荒,不断的破坏湿地,耕地不断的增加。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含解析鲁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含解析鲁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20·新疆联考)图中P处为我国建立的重要自然保护区,读图完成1~3题。

1.在区域开发过程中,造成图中P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开发不当B.土地资源开发不当C.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D.乱捕滥猎珍稀动物2.目前,国家在P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天然林B.地质遗迹C.草场D.湿地3.图中P处自然保护区的沼泽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 )A.提供灌溉水源B.发展生态旅游C.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D.提供多种水产品【解析】1选B,2选D,3选C。

第1题,图示为三江平原地区,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图中P处平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所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开发不当。

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乱捕滥猎珍稀动物不是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P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

目前,国家在P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

第3题,根据湿地的主要功能,图中P处自然保护区的沼泽湿地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

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的土地。

不能提供灌溉水源、多种水产品。

环境危险,不能发展生态旅游。

(2020·青岛高二检测)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

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

如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

据此,回答4~6题。

4.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B.海水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5.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海洋污染严重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C.陆地向海洋扩展D.海岸遭受侵蚀6.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A.抗寒能力B.抗旱能力C.抗盐能力D.抗病虫害能力【解析】4选D,5选B,6选C。

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及解析

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及解析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三)地理(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盛夏季节,浙江农民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温度《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

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的某次航行示意图。

据此回答2~3题:2.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夏季顺风顺水B.冬季顺风顺水C.夏季逆风逆水D.冬季逆风逆水3.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A.秘鲁渔场B.北海渔场C.纽芬兰渔场D.北海道渔场如图表示的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5.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6.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如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7~9题:7.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工业区、高级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化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8.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处布局的是( )A.水泥厂B.自来水厂C.化肥厂D.服装厂9.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A.离城区近B.山区多灾害C.近湖泊,湿度大D.交通不便下图是几个地区(a、b、c)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三江平原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三江平原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一、单选题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A.①在增大B.①在增大C.①季节变化增大D.①在增大2.三江平原降水量与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量相差不大,但却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其原因是A.①环节相对较弱B.①环节比较活跃C.①输入了丰富的水资源D.①环节储存了大量地下水1.C 在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开垦湿地、草地,沼泽湿地减少。

沼泽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沼泽面积减少,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增大,①对,C对。

①箭头向上,表示水汽蒸发,湿地减少,A错。

①箭头向下,表示大气降水,水汽蒸发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B错。

①表示的是下渗,沼泽面积减少,下渗减少,D错。

2.A 三江平原所处的纬度比华北平原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三江平原与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量相差不大,但蒸发量较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地区,结合上题分析,①环节表示蒸发量,相对较弱,A对。

①表示大气降水,两地降水量相差不大,B错。

干湿状况表示的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①表示输入了丰富的水资源,①表示的是下渗,C、D错。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广布。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4.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5.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是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①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多①地下有冻土,阻止地表水下渗①该地为盆地地形的内流区域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D.①①3.B 湿地对径流有调蓄作用:枯补涝排;调节气候的作用:日较差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小练习:三江平原
(附答案解析)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这里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下图中N区域示意三江平原湿地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淡水资源
D.生物资源
2.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水分B.热量
C.微生物 D.地形
3.三江平原湿地促进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
C.湿地广阔,生态环境质量好
D.湿地航运便利,运输能力强
【答案】1.A2.A3.B
【解析】第1题,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土地资源
是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A正确。

第2题,三江平原沼泽地面积大,土壤含水率太大,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且不喜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故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水分,A正确。

第3题,湿地涵养水源和航运对绿色农业没有影响,A、D错误。

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少,B正确。

湿地广阔,生态环境质量好不是发展农业的条件,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