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合集下载

苏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苏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全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思考与讨论
写出NH 与硝酸、 写出NH3与硝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H 写出NH3H2O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醮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醮有浓硫酸的玻璃棒 相互靠近,能看到白烟吗?为什么? 相互靠近,能看到白烟吗?为什么? NH3可用浓硫酸来干燥吗? 可用浓硫酸来干燥吗? 你认为氨水作化肥有何不足之处? 你认为氨水作化肥有何不足之处?
实验三、 实验三、NH4Cl 与Ca(OH)2共热 实验现象 生成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实验结论 铵盐与碱共热生成NH3 铵盐与碱共热生成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有哪些常见铵盐吗?它们有什么用途? 你知道有哪些常见铵盐吗?它们有什么用途? 作化肥施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作化肥施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实验室要获得少量氨气可用什么方法来制备? 实验室要获得少量氨气可用什么方法来制备?
NH3的性质
实验一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水喷入烧瓶, 烧杯中的水喷入烧瓶,形成 喷泉, 喷泉,烧瓶中溶液显红色 实验结论 NH3极易溶解于水 NH3 溶于水显碱性
——滴有 滴有 酚酞的水
NH3的性质
实验二、三(详见课本) 实验二、 详见课本) 实验现象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 氨水有挥发性,NH3H2O不稳定,易分解 氨水有挥发将氮气(N2)转化为氨气(NH3)
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 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所需氮肥的来源, 世纪以前 是有机物的副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 是有机物的副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随着农业 的发展和军工生产的需要,人们设想, 的发展和军工生产的需要,人们设想,能不能 把空气中大量的氮气固定下来, 把空气中大量的氮气固定下来,于是开始设计 以氮和氢为原料的合成生产氨的流程。 以氮和氢为原料的合成生产氨的流程。尤其是 1847年 德国发生了农业危机, 在1847年,德国发生了农业危机,首都柏林爆 发了抢夺粮食的“土豆革命” 发了抢夺粮食的“土豆革命”,引起了政府重 视生产粮食。在这样的背景下, 视生产粮食。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化学家哈 伯、波施等科学家经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开发出 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从此大量的氮肥可以用 人工方法合成, 人工方法合成,缓解了有限耕地资源与粮食需 求的矛盾

《氮肥的生产和使》课件

《氮肥的生产和使》课件

氮肥生产
将合成氨和二氧化碳通过高 温和高压合成反应合成尿素 或其他氮肥。
氨的制备方法
氨是氮肥的主要原料,可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包括半水氨法、电化学方法和固体高压氨法等。
半水氨法
电化学方法
固体高压氨法
通过氨水加热分解产生氢气和氨 。 通过电解水溶氨盐化合物获取氨。
通过高温高压下直接将氮分子与 氢分子进行反应。
氨的工业生产过程
氨是通过从天然气或高压合成气中获取氢气,再与氮气在高温和高压下反应合成而来。
氢气的制备
包括天然气蒸汽重整法和部 分氧化法等。
氮气的制备
通过常温和高温等多种方法 制备氮气。
氨的制备
将制得的氢气和氮气在催化 剂的作用下,适当条件下将 氢和氨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 行高温高压反应。
氨的储存方式
压缩合成法
将碳酸铵和气体混合,放入高压反应器中进行高压合成反应。
尿素的物理性质
尿素是一种无色、无臭的结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而在醇类以外的其他溶液中就不溶解。
物理性质
• 外观及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 相对分子质量:60.07 • 熔点:133℃(分解)
用途
• 作为化肥 • 作为工业原料 • 作为动物饲料和消毒剂
氮肥的检测方法
检测氮肥的成分及含量,是保证肥料品质和安全性的前提。
成分检测
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或者质谱分析的方法进行氮肥成分的检测。
含量检测多采用气体体积来自、并用分光光度法、火焰法等方法检测氮肥的成分及含量。
校正标准
确保氮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需要进行校正,以确保氮肥用于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高 效性。
2
硝酸铵法
硝酸铵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铵铵盐,再与其他营养元素反应合成固态氮肥。

高中化学4.2.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版本

高中化学4.2.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苏教版必修1ppt版本

[思考感悟]
1.氨气、液氨、氨水和铵盐区别
氨气
液氨
通常状态 气态
液态
氨水
铵盐(NH4Cl 为例)
液态
固态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既不是电解 物质分类
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 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纯净物 O NH3
NH3·H2O
NH4Cl NH4++OH-,加酸生成铵盐,加碱生成
解析: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CO2,则 B 是 CO2, 因此 A 属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D 是氨气,说明 A 还是铵盐。因为加热分解生成的 CO2 和 NH3 的体积之比是 1∶1, 故 A 应是碳酸氢盐,即为 NH4HCO3。
答案: NH4HCO3 CO2 BaCO3 NH3 △
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几种常见情况:
气体 吸收剂
CO2、Cl2、 NO2、O2 混
HCl
NH3 H2S、SO2 合气体
水、盐
H2O
水、NaOH 溶液
NaOH 溶液

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 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 ___N_H__3·_H_2_O__=_=_=_=_=_N__H_3_↑__+__H_2_O____。
②喷泉实验 装置如图:
操作:打开橡胶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现象:____烧__杯___中__的___水__进___入__烧___瓶__,___形__成___喷__泉___,___烧__瓶___内______。
解析: (1)实验室制 O2 的方法:加热 KMnO4 分解,加热 KClO3 和 MnO2 混合物,都要用固固加热装置。制 CO2 和 H2 是固液不加热。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中的内容。

以STS 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训练的要求为依据,我对本课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从知识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氨气的工业制法及性质、铵盐的性质。

教材内容首先介绍了氨气的工业制法,然后对氨的物理性质作了简单的描述,继而通过实验探究重点阐述了氨的化学性质,并对其检验方法作了说明,而铵盐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也是由物理性质过渡到实验探究化学性质,自然界氮的循环是以拓展视野的形式展开的。

本课之前的专题单元对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硫单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单质及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展开了具体阐述,也将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融于教学之中,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本节内容涉及到的氮的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为学生在后续章节学习硝酸的性质、在化学2中学习元素周期表规律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本节课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分析本班学生,除具备基本的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探究能力之外,还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并且学生对化学给予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可以和教师形成很好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验现象解释困难,知识迁移能力欠佳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即学生知道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和使用,可以说出氨和铵盐的检验方法,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即学生通过探究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提高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能力,在交流研讨、质疑思考的过程中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严谨的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生通过对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学习,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二单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引入【提问】作物生长需要补充的肥料有哪些?【介绍】常见的氮肥【引导】氮肥的生产需要氨气。

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98页第一段。

【板书】一、氨气的生产与性质1、工业合成氨【提问】你知道在合成氨工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写出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介绍】他们在合成氨工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分别获得1918年和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被称为天才与魔鬼,二战时他研究化学毒气用语战争,是很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

哈伯在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吨粮食。

回答:氮肥、磷肥、钾肥。

认识常见的氮肥阅读课本P98页第一段。

回答:哈伯与波施。

德国的科学家。

了解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认识化学知识对人类发展的重大影响,可以造福于人类;如果不正当使用化学知识,那么给人类带来的是具大的灾难。

环节二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98页第二段,试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2、氨的物理性质【图片分析】液氨泄漏的现场,处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出现大量的白雾,感觉冷飕飕的?【设问】已经学习的二氧化硫,我们曾经设计实验证明其易溶于水的,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呢?【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阅读课本P98页第二段,学生1: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学生2: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感觉冷飕飕。

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冷凝为小水滴,出现大量白雾。

了解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观察N2 + 3H2 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点评】太棒了!【演示】实验3、在硬质玻璃管两端各塞一团棉花,在棉花上分别滴浓盐酸和浓氨水。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板书】(2)氨气与酸反应【思考】:氨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那么氨气能与硝酸,硫酸反应吗?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思考氨气与酸反应的实质。

实质:NH3 + H+==NH4+【问题】分析氨中氮、氢的化合价,推测它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板书】(3)氨气具有还原性种离子。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成绩: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习目标】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主干知识】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写出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喷泉实验⑴喷泉实验的原理:⑵实验现象:⑶实验结论:思考:①喷泉为什么不满或失败?②能否用CO2气体设计一个喷泉实验?如何设计?空气可以吗?3、NH3与水的反应:在氨水中既有自由的氨分子,也有水合氨分子和铵离子,主要形成水合氨分子。

只有一小部分水合氨分子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溶液显弱碱性。

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H2O一元弱碱: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试分析氨水中所含微粒种类),氨水密度小于水,其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酒精与之相同,硫酸、盐酸都与之相反)NH3·H2O不稳定,加热易分解NH3·H2O==NH3↑+H2O。

4、氨与氯化氢反应:⑴实验现象:⑵实验结论:⑶化学反应方程式:⑷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⑸氨气的检验方法:铵盐的性质1、铵盐的热解:(一般规律)(1)若为非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成NH3和对应的酸。

(酸不稳定继续分解);(2)若为氧化性酸形成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复杂一般不要求同学们掌握。

2、铵盐的碱解实质:与碱反应:NH4+ + OH-△NH3↑+ H2O注意:①该反应要生成NH3,必须要有加热条件,否则只能写成NH3·H2O②该反应有何重要应用?一是实验室利用该反应来制取NH3,二是利用该反应检验或鉴定NH4+,请你说出鉴定NH4+方法?【精彩例题】例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C.氨气被氧化为一氧化氮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硫酸铵和尿素E.闪电时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的生成F.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例2密度为0.9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设氨水用等质量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例3标准状况下,将X L NH3溶于1LH2O中,制得密度为0.90 g·cm-3浓度为12mol·L-1的氨水,求:X=?【达标提高】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高中化学 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 苏教版必修1

2019/9/2
3
【实验1】 喷泉实验
实验装 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
操作:打开 止水夹,并 挤压滴管的 胶头;
现象:烧瓶 中形成喷泉, 瓶内液体呈 红色
①氨气
_极__易__ _②溶_氨_于_气_水_的__水_; 溶液呈碱性
实验成功的关 键: ①烧瓶要干燥; ②实验装置气 密性要好;
③氨气纯度要 高
结论
在一只烧杯中放 两个棉花球,分 别在两个棉花球 上滴加几滴浓氨 水和浓盐酸,用 表面皿盖住烧杯 口,观察现象
氨水易_挥__发___, 盐酸易_挥__发___,
烧杯中产生 氨气与氯化氢 __白__色_烟__雾___ 可以发生反应:
NH3+ HCl===NH4Cl
2019/9/2
8
(3)与其他物质反应
2019/9/2
11
二、铵盐及氮肥 1.铵盐 (1)组成:由_N__H_+ 4_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_白__色__易__溶__于__水__的晶体. (3)化学性质
2019/9/2
12
化学性 质
受热易分解
与碱共热产生氨 气
学科.网
实验操 作
2019/9/2
13
化学性质 受热易分解 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2019/9/2
9
5.用途 (1)液氨可作_____制__冷___剂______。
学.科.网
(2)催化氧化制硝酸。 (3)制铵态氮肥。
2019/9/2
10
想一想 1.(1)按照微粒个数的多少给氨水中存在的 微粒排序?(2)实验室内如何收集氨气? 提示:(1)H2O>NH3·H2O>NH3>OH->NH+ 4 >H+ (2)向下排气法,集气瓶口塞上一团棉花,减少 氨气的扩散(NH3 的密度比空气小得多,很易扩 散)。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2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2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NH4H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 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NH3的。 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NO3 = 2 N2 ↑ + O2 ↑ + 4H2O
2.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实验探究5 现象: 产生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有关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专题4
第二单元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自然界中氮大多
以游离态存在于大气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虽
然有的植物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能获得部分氮
元素,但远远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为了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索了几百年。20世 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
a气体
b液体
天才还是魔鬼?
他因攻克氨的合 成这一世界难题, 将无数人从饥饿的 死亡线上拯救出来; 他也因发明大量化 学武器并用于战争, 使无数人伤残致死; 他是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受人尊敬,他也 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
哈伯(F.Haber 1868—1934)
由于氮气分子很稳定,在参加化学反应时, 要求的反应条件很苛刻,例如放电等。这给人工 固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的 不断探索和苦心钻研,终于发现,在高温、高压 和使用一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将空气中的N2 和H2化合生成NH3。
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
一、工业合成氨:N +3H 2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合成氨工厂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4-2-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4-2-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体,由D+C→E可知E为铵盐,再由E+F→D可知D为氨
气,F为碱,又知“G为氯化钙”可推出F为Ca(OH)2,C为 HCl气体。
点燃 答案 (1)NH3 NH4Cl (2)H2+Cl2=====2HCl △ (3)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笃学一

催化剂 N2+3H2 2NH3 高温高压 1.工业上合成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物理性质 无 有刺激性 气 极易 氨是__色、_________气味的__体,____溶于水且溶解 700 得快。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___体积氨气。氨 氨水 的水溶液叫做_____。
电离出OH-才能够使试纸变蓝。
【慎思5】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定是氨 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 是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C.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 ( )。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
)。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
C. 4Cl 溶液中加入 NaOH 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 △ + - 为 NH4 +OH =====NH3↑+ 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4.氨的实验室制法
△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

(3) NH3与氧气的反应: NH3是一种还原性气体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2NH3+3Cl2 = N2+6HCl 8NH3+3Cl2 = N2+6NH4Cl
三、铵盐
1、铵盐的涵义: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 都是晶体,并且都能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不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试 剂是 ( B ) A、浓硝酸 B、稀盐酸 C、氯水 D、氨水 3、如图,锥形瓶内有气体X,分液漏斗内 有液体Y,如果Y流下,过一会儿,小气球 鼓起,气体X和Y不可能是( C ) A、X是NH3,Y是KCl溶液 B、X是SO2,Y是NaOH C、X是H2,Y是浓硫酸 D、X是CO2,Y是KOH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科学家哈伯简介
弗里茨.哈泊:德国化学家,出生于一个犹太富商 家中。1900年获得博士学位。1908年7月首次合成 氨气,1909年7月建成每小时生产90克氨气的实验 装置,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氨气的合成一方面使氮肥大量的工业化生产, 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氨氧化制得硝酸及 TNT炸药。由于以上原因,德国才能将第一次 世界 大战延续了几年。 哈伯首创了使用化学毒剂的化学战,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有130万人受到化学战的伤害,其中9万 人死亡。
(1)、铵盐受热分解—不稳定性 NH4Cl
Δ
NH3 +HCl
NH3+HCl=NH4Cl
思考:1、如何区别NaCl晶体和NH4Cl晶体? 2、如何分离NaCl晶体和NH4Cl晶体? (NH4)2CO3 2NH3 +CO2 +H2O
(2)、铵盐与碱的反应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高一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图片] 人类已知的三类基本固氮方式(ppt 2)。

[讨论] 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

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

[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索了几百年。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

从此,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他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化学诺贝尔奖。

[知识链接] 1. 合成氨反应条件苛刻的原因;2. 哈伯的功与过。

[板书]一、工业合成氨(ppt 4)高温高压N2+3H2 催化剂 2NH3[过渡] 氨的成功合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

要让这种重要的气体氮化合物更好地人类服务,我们必须研究它的性质。

[板书] 二、氨气 1.氨的物理性质(ppt 5)[展示]展示一瓶NH3,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小结]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氨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实验探究1] 喷泉实验。

[观察与思考]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实验探究1
现象:
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 烧瓶,打开止水夹,烧 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 烧瓶,变成红色。
结论:
滴有酚酞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 的水溶液显碱性。
ppt课件
氨气的喷泉实验
ppt课件
实验探究2
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Fra bibliotek成蓝色。结论: 氨水易挥发,氨气的水 溶液具有碱性。
ppt课件
NH4NO(3 俗称硝铵)
(2)其它氮肥: 硝态氮肥。如:KNO3 有机态氮肥。如:CO(NH2)2
ppt课件
问题思考:
1.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
是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观察到的现
象是 试纸变蓝

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不能,因为浓硫酸具有酸性,会跟氨气反应。
ppt课件
3.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ppt课件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ppt课件
ppt课件
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自然界中氮大多 以游离态存在于大气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虽 然有的植物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能获得部分氮 元素,但远远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为了提高农 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索了几百年。20世 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 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
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
哈伯(F.Haber 1868—1934)ppt课件
由于氮气分子很稳定,在参加化学反应时, 要求的反应条件很苛刻,例如放电等。这给人工 固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的 不断探索和苦心钻研,终于发现,在高温、高压 和使用一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将空气中的N2 和H2化合生成NH3。
实验探究3
现象:
烧杯中出现白烟。 结论:
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 发性,NH3与HCl结合, 有固体NH4Cl生成。
ppt课件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HCl= NH4Cl(白烟) NH3 + HNO3 = NH4NO3 (白烟) 2NH3 + H2SO4 = (NH4)2 SO4
用蘸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浓 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观察到 什么现象产生?为什么?
有关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ppt课件
思考与交流: 根据上述性质,分析讨论此性质有何应用?
归纳:1.铵根离子的检验 ;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ppt课件
3.氮肥简介
NH4Cl(俗称氯铵)
(1)铵态氮肥: NH4HCO(3 俗称碳铵) (NH4)2SO4(俗称硫铵又称肥田粉)
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
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
b可能是
( )ABD
A、a为NH3,b为NaCl溶液
B、a为CO2,b为浓NaOH溶液
C、a为Cl2,b为饱和NaCl溶液
D、a为Cl2,b为浓NaOH溶液
ppt课件
a气体 b液体
天才还是魔鬼?
他因攻克氨的合 成这一世界难题, 将无数人从饥饿的 死亡线上拯救出来; 他也因发明大量化 学武器并用于战争, 使无数人伤残致死; 他是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受人尊敬,他也
将上述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 硫酸现象是p否pt课件相同?为什么?
讨论:
• 氨水作为化肥缺点是什么? • 用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ppt课件
三、铵盐的性质
1.受热分解 实验探究4
现象:
加热,试管中 产生白烟,试 管口重新生成 白色固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
NH4Cl = NH3 ↑ + HCl ↑ NH3 + HCl = NH4Cl NH4HCO3ppt课=件NH3 ↑ + H2O + CO2 ↑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 NH3 ↑+H2O
ppt课件
讨论
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并与液氨进行比较。
液氨
物质种类 纯净物 粒子种类 NH3
氨水
混合物
NH3、H2O、 NH3·H2O NH4+、OH—、H+
ppt课件
ppt课件
高温、高压
一、工业合成氨:N2+3H2 催化剂
2NH3
ppt课件
合成氨工厂
二、氨气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展示] 展示一瓶NH3, 观察其颜色、
状态、并闻其气味。
[小结]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易液化,氨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 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 (常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NH4H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 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NH3的。
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NO3 = 2 N2 ↑ + O2 ↑ + 4H2O
ppt课件
2.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实验探究5
现象:
产生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