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
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
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对立统一。“和”即同一,不是指无区别的完全一致,而恰恰是指以差别为前提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亦即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就是指不一样,即矛盾的特殊性。题干中孔子的话显然不是指A项和B项的内容,更不是C项的内容,这样将ABC三个干扰项排除,D项是对“和”与“不同”的正确理解,所以是正确选项。考生选做此题,最容易误选C项。做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关键是认真仔细地读原文,紧紧抓住“君子和而不同”这个关键的句子,理解它说的“和”是“不同”的“和”,是对立的统一,这样才能轻松地找出正确答案。
第2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的矛盾是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的确认。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概念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一般考生都应作出正确选择。
第3题: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讲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时,举例说“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
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任何一般只包括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题干中列宁所说的“伊万是人”,正好体现了B项的关系,即“任何个别都是一般”。本题也有一定难度。但本题采用排除法选择,将ACD三个明显错误的选项一一排除,只剩下B项是正确答案。
第4题:
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是否显著激烈
B.是否迅速明显
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度的作用。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断定事物是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其根本标志既不能看其变化“是否显著激烈”,也不能看其变化“是否迅速明显”,更不能看“是否引起事物变化”,因此ABD项都是干扰项,只有C项是正确的。
第5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关节点”是引起事物质变的界限。在这种关节点以内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保持一定的质。这种使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界限就是“度”,度与关节点的关系是
A.度就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关节点是度中任意一点
C.关节点是度的两端
D.关节点是度的最佳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度与关节点二者关系的确认和把握。哲学上的“度”和平时所说的事物的“关节点”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哲学上的度,就是保持事物自身质的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不等同于关节点。度是断定事物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的标志,而不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而关节点既不是度中任意一点,也不是度的什么最佳点,“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所以C项是正确答案。这又是一道需要准确理解的题。人们通常将度与关节点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像这种题型,如果不认真细致地复习,也是难以得分的。第6题:
传说有一个农人,牵着驮着东西的驴赶路,当看见他的驴子驮着东西轻松愉快地行走时,他就开始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驴的负担,一直加到这驴子实在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这一故事说明
A.量变一定引起质变
B.量的增加就引起质变
C.量变引起质变
D.量一旦变化,该事物变为他事物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理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存在两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量的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
律。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由于量的变化,随后引起质的变化。题中农人赶驴的故事正是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黑格尔说:“一种量的变化之发生,最初好像是完全无关轻重似的,但后面都蕴藏着别的事物”。特别是当错误或坏事还处在量的积累的情况下,就要加以防止,不让事情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本题也属于较难的题型,复习不细致不到位,基本原理掌握得不扎实,记不准,也是难以得分的。再一次提示考生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追根问底,争取把握与之相关的每个层次的问题。
第7题: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长期研究杀菌剂。1928年,他不经意地发现,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发生了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枯萎了。结果他发现,原来在这个菌落的附近出现了一个比葡萄球菌更具有杀伤力的青霉菌落。弗菜明对这种细菌进行深入研究,便导致了青霉菌药物及其他一系列抗菌素的发现。这一事实说明
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C.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D.偶然性的作用可有可无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解析] 该题是考查对偶然性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所以必须从偶然性去把握、去发现必然性。青霉素的发现充分体现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偶然性绝不是可有可无,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不能起决定作用。作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虽然正确,但不是题干所要求的,所以只有A项是符合题意的。
第8题:
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是被折断了一样。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
B.没有理性,眼睛并不是最好的证人
C.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D.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对假象的辨认。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而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假象作为一种现象当然也表现事物的本质,但它是从事物的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曲的,这就是一种假象,水中的筷子实质上是直的。因此,D为正确答案。
第9题:
在《红楼梦》第65回里,作者借兴儿的口,对凤姐作了一个淋漓尽致的刻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正是凤姐身上有许多假象,“好妹妹”不离口,使尤二姐上了她的圈套,终于被逼自杀。但是,尤二姐一直到死,都没有看出凤姐阴险毒辣的本性,这是因为错觉和假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