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论的发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1915年,哈李斯针对银行货币的储备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确定性的存贮费用模型,并求得了最佳批量公式。1934年威尔逊重新得出了这个公式,后来人们称这个公式为经济订购批量公式。这是属于存贮论的早期工作。1958年威汀发表了《存贮管理的理论》一书,随后阿罗等发表了〈存贮和生产的数学理论研究〉,毛恩在1959年写了《存贮理论》。此后,存贮论成了运筹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有关学者相继对随机或非平稳需求的存贮模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发展回顾
第一期“库存是企业的财产”时期
这个时期是从手工业时代开始到19 世纪的后半期为止。当时以“有物”或“有库”为富有,库存被看作是财产,那是一个以财产居多为理想,且被称颂为有钱人的时代。个人和国家以家畜的数量,或仓库的大小来衡量财产的水准。
在这个时期,企业的行业分工还没发展,委托加工少,库存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产品
的种类也少,做出来的东西都能以较高的利润卖掉,企业竞争根本还谈不到。在这个时候还不存在库存过多影响企业利润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以为库存量作为是企业财产的象征。
第二期“库存是企业的坟墓”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因经济危机而经济萧条,许多企业因为货物销不出去,资金
积压而破产。企业经营者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些投资库存致富的人们在一夜之间破产。经营者们将库存视作企业的坟墓,一改原来的方针,代之而起的是“现吃现卖”的政策。
第三期“科学管理取得适当库存量效益”的时期
1912 年由库存恐慌带来的痛苦教训,使经营者对库存品的看法又所转变,开始认识科学管理库存的必要性,研究开发了诸多对“经济采购量”的决策方法。方法各种各样,但基本出发点都是大同小异的,可归纳如下。一般随库存增加使费用增大的同时,又有费用减少的另一面,例如:增加的费用是库存品的保管和贮藏费,同时减少的费用应是订货的手续费。
方法就是要求得使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订货量。在这个时代已经把库存问题的意识提高到某一个程度,从而产生了各种具体的科学处理的方式。
第四期“数学计算最佳库存量发展”时期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企业开始运用的统计理论和经营研究等手段,随着战争的发生集
中表现在军事方面的库存管理问题上,在美英两国的作战研究小组成员开始着手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他们要搞清楚的是:在战争中“军舰、飞机应该保存多少炮弹?”“必须贮备的军
需粮食是多少?”“步兵应该携带多少子弹?”这样一些军事性的库存管理问题。于是面对“什
么时间?”“多少数量?”“多少钱?”这些不定因素,以平均损失最小为目标,积极探索库存量的最佳值。
库存问题除了极特殊的情况之外,几乎都要面对一系列确定的因素,因而形成了一种
新的“接近法”,它为现实库存问题的价值判断建立了新的基准。
这个时期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对库存管理的开发研究,以致开发了许许多多库存管理的
方法和手段。其中有赛蒙教授开发的,利用自控理论进行库存管理的方法。谢基研究出的最大、最小法。利用线型计划作生产库存计划,用时间处理程序进行库存管理,用排队进行库存管理,用模拟方法等等。
第五期“用电脑作综合库存管理”时期
在第四期中开发了许多数学性的理论方式作库存管理,但在实际当中并没有很好地运用,这是因为数学上的计算太复杂的缘故。后来,档案技术、制度和管理工具不断进步,到20 世纪60 年代初电脑技术得到显著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企业都有了电脑,使库存管理的方法向高水准方向发展。
由于电脑处理库存业务速度快、准确性高。它使订货处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流通过程管理等相关的管理范畴得到结合。这样,库存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向企业的系统管理就迈进了一大步。库存管理也受到应有的关注,而销售、生产、库存被作为一个全面的系统来考虑、发展。
存贮问题的提出
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存贮,为了使生产和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般的工商企业总需要一定数量的贮备物资来支持。例如,一个工厂为了连续进行生产,就需要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一个商店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就必须有足够的商品库存;农业部门为了进行正常生产,需要贮备一定数量的种子,化肥,农药;军事部门为了战备的需要,要存贮各种武器弹药等军用物品;一个银行为了进行正常的业务,需要有一定的药物贮备;在信息世道今天,人们又建立了各种数据库和信息库,存贮大量的信息等等。因此,存贮问题是人类社会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物资的存贮,除了用来支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外,有库存的调节还可以满足高于平均水平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防止低于平均水平的供给。此外,有时大批量物资的订货或利用物资季节性价格的波动,可以得到价格上的优惠。
但是,存贮物资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有时甚至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有关资料表明,1976年美国制造业与贸易业的库存帐面值高达2769亿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到1993年底,我国全民库存积压产品达2700亿元,到1995年初,我国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和积压产品高达5000亿元。可见,大量的库存物资所占用的资金,无论从相对数值还是绝对数值上来看都是十分惊人似的。此外,大量的库存物资还会引起某货物劣化变质,造成巨大损失。例如,药品,水果,蔬菜等,长期存放就会引起变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多地存贮物资还将承受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那么,一个企业究竟应存放多少物资为最适宜呢?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笼统地给出准确的回答,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世纪情况和外部的经营环境来决定,若能通过科学的存贮管理,建立一套控制库存的有效方法,使物资存贮量减少到一个很小的百分比,从而降低物资的库存水平,减少资金的占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来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可观的。这正是现代存贮论所要研究的问题。
物资的存贮,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生产存贮,它是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而储备的原材料或半成品;2.产品存贮,它是企业为了满足其他部门的需要而存贮的半成品或成品;3.供销存贮,它是指存贮在供销部门的各种物资,直接满足顾客的需要,但不论哪种类型的存贮系统,一般都可以用如图8-1的形式来表示。
也可以用“供-存-销” 三个字来描述,即一个存贮系统,通过订货以及进货后的存贮与销售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或者说由于生产或销售的需求,从存贮系统中取出一定数量的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