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术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

中药灌肠疗法ppt课件
❖ 2.直肠注入的操作方法:将药物加入玻璃杯用热水适当加温并搅拌均匀 (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吸取药液后要留有3ml左右空气(方便 将药液全部推入肛门内)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 滑剂,插入患者肛门,将药液缓慢推入直肠内,然后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 防止药液返流,在拔出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者肛 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8
灌肠注意
❖ 灌肠推注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 液推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 生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
9
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
❖ 成人: 100ml---300ml/次 儿童:
❖ 6个月---1岁-----10ml/次 ❖ 1岁-- -2岁-----15ml/次 ❖ 2岁-------3岁-- ---20ml/次 ❖ 3岁----- -4岁-----25ml/次 ❖ 4岁----5岁-----30ml/次 ❖ 5岁------15岁-----35ml/次
13
直肠滴入注意事项
❖ 1. 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 2. 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里
轻轻插入即可。 ❖ 3.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
可出现便意 。 ❖ 4.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ml,可以减缓肠道蠕动。 ❖ 5.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
❖ 三是排粪功能,当直肠内粪便量蓄积到150毫升以上时,刺 激直肠下段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开启 肛门,同时增加腹压和肠内压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2
直肠滴入疗法 定义
❖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 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 三种源自要给药途径中药灌肠的临床应用

灌肠操作及并发症处理PPT课件

灌肠操作及并发症处理PPT课件
培训与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灌肠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和并发症 处理能力。
06
提高灌肠操作安全性的策略探 讨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灌肠前准备
确保灌肠设备清洁无菌,医护人员需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无菌手 套和口罩。
灌肠液选择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生指定的灌肠液,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 的液体。
操作过程监控
THANKS
03
治疗效果
患者灌肠后排便顺畅,便秘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01
一位50岁女性患者,因肠道准备需要进行灌肠治疗。
操作失误
02
在灌肠过程中,医护人员插入肛管过深,导致患者感到剧烈疼
痛,并出现肠道穿孔并发症。
处理结果
03
立即停止灌肠操作,将患者转至手术室进行紧急手术治疗,术
于臀下。
物品准备
根据灌肠的目的准备好灌肠液、 灌肠器、肛管、润滑油、棉签、 弯盘、卫生纸、手套等物品。检 查灌肠器和肛管有无破损,确保
灌肠液温度适宜。
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光线 柔和,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患 者,保护患者隐私。调节室温至
22~24℃,防止患者受凉。
02 灌肠操作步骤详解
患者体位选择
灌肠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汇报人:xxx
2024-01-28
目录
Contents
• 灌肠操作基本概念与目的 • 灌肠操作步骤详解 • 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 并发症处理方法探讨 • 实例分析:灌肠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经验分享 • 提高灌肠操作安全性的策略探讨
01 灌肠操作基本概念与目的
定义及分类
定义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

《中药保留灌肠》PPT课件
中药保留灌肠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中药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 肠或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 粘膜的吸收达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泄 浊排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中药结肠滴注参照此项操作技术。
适用于慢性肾衰、慢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腹泻、便秘、发热、带下等症状。
2、肠道粘膜损伤:表现为肛门疼痛,排便时加
剧,伴有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 粪便带血;甚至排便困难。肛门疼痛和已发生肠出 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等对症处理。
预防:插管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其目的、意义,
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插管前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 端,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应顺应肠道解剖 结构,手法轻柔,肛管插入不可过深,特别是有黏 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选择肛管粗细适合、质地软的 肛管;避免使用对肠粘膜有腐蚀作用的药液。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排便情况、有无大便
失禁、是否妊娠。
3.肛周皮肤情况。 4.有无药物过敏史。 5.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1.操作前排空二便。 2.局部感觉:胀、满、轻微疼痛。 3.如有便意或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4.灌肠后体位视病情而定。 5.灌肠液保留1小时以上为宜,保留时间长,
2、慢性痢疾,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 插入深度15-20cm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 降结肠,插入深度18-25cm;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 应采取右侧卧位。
3、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 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4、灌肠液温度就在床旁使用水温计测量。
3、当患者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 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灌肠法pptppt课件

灌肠法pptppt课件
具体方法:取坐位或右侧卧位,带上手套,右手食指 蘸液状石蜡油先探清造口肠管的行径,再插入肛管1015cm,导管周围绕凡士林纱布,将39-41℃的0.1%肥 皂水500-800ml自距造口40-60cm高处缓缓注入,速度 由慢到快,量由少到多,至有腹胀感为止,拔出肛管 以凡士林纱布轻轻压住造口,防止肥皂液溢出,至有 便意时放开。
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慢性菌痢--- 乙状结肠/直肠,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回盲部,右侧卧位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 均不宜做保留灌肠,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 灌入为宜 垫高臀部10CM 插入长度---10-15CM 高度﹤30CM,保留药液1小时
关于结肠造瘘口灌肠法
结肠造瘘口灌肠法是利用温水或温盐水灌注刺激肠蠕 动以达到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排泄粪便,明显减少排便 次数,消除或减轻人工肛门的气味,减少肠道积气, 降低肠道口周围皮肤刺激反应的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
SUCCESS
THANK YOU
2023/12/17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适用于腹部/盆腔手术后以及危重、老幼病人
用物 灌肠液:
“1、2、3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 温开水90ml) 油剂(甘油/石蜡油50 ml)加等量温开水
温度:38℃ 保留时间:10-20 min
操作要点:
1、卧位:左侧卧位 2、压力:40-60cm 3、插入深度:成人7- 10cm,小儿4-7cm。
注意
➢灌后一般保留5-10min,降温保留30min, 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遵医嘱备溶液,掌握量、温度、浓度、流速
压力等 ➢肝昏迷—禁肥皂水 ➢心衰/钠储—禁NS ➢伤寒—量﹤500ml;压力﹤30cm ➢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

灌肠操作课件PPT

灌肠操作课件PPT
2023 WORK SUMMARY
灌肠操作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灌肠操作简介 • 灌肠操作流程 • 灌肠操作的注意事项 • 灌肠操作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灌肠操作的案例分享
PART 01
灌肠操作简介
灌肠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灌肠是一种通过肛门将液体注入肠道 内的操作,通常用于清洁肠道或为肠 道提供药物。
插入灌肠器
将灌肠器缓慢插入肛门,深度 一般为20cm-30cm。
灌入灌肠液
缓慢将灌肠液注入肠道,注意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灌肠液的颜
色。
拔出灌肠器
灌肠液注入完毕后,缓慢拔出 灌肠器,用卫生纸轻轻擦拭肛
门。
灌肠后的处理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腹 痛、腹胀、腹泻等。
记录情况
记录灌肠的时间、液量、颜色、 患者反应等情况。
详细描述
为避免灌肠液外溢,应控制灌肠液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同时,在灌肠前应排空肠道 内的液体,减少肠道内的液体量。若出现灌肠液外溢,应及时停止灌肠,并清洁局部皮
肤。
灌肠后不适感
总结词
灌肠后不适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
详细描述
灌肠后不适感可能与灌肠液的温度、速度或个体差异有关。为减轻不适感,应控制灌肠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过 快灌入。同时,灌肠时应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若出现不适感,应及时停止灌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灌肠的频率和时间
总结词
灌肠的频率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详细描述
灌肠的频率通常为每天1~2次,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灌肠的时间应在餐后或睡前进行,以避免对消化产生不良影响。

灌肠术PPT课件

灌肠术PPT课件
用纱布包裹 肛管拔出
15
.
(6)整理记录
记录灌肠 时间、量、 患者反应、 灌肠效果
16
.
(四)注意事项
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 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 灌肠
注意事项
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
灌肠时病人如有腹 胀或便意时,应嘱 病人做深呼吸以减 轻不适
肠;伤寒病人,溶液量不得 超过500ml,压力要低(即 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钠潴留 的病人禁用等渗盐水溶液灌 肠。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患者、排便失禁等患 者均不宜作保留灌肠。
30
.
课堂小结
一、灌肠术 1.大量不保留灌肠 2.小量不保留灌肠 3.清洁灌肠 4.保留灌肠
31
.
几种灌肠法比较表
目的
溶液 溶液温度
溶液量 卧位 插管深度 压力 保留时间
大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解除便秘、肠胀气; 年老体弱、小儿、

1、2、3灌肠液: 50%M3g9-S41O℃4:甘油:水
=30:60:90ml
19
.
小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评估患者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润管排气 插管灌液
下页
一手垫卫生纸分 开肛门,暴露肛 门口,嘱患者深 呼吸,一手将肛 管轻轻插入直肠 7~10cm 。
20
.
小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拔出肛管
保留溶液 排便观察
左侧 7~10cm <30cm 10~20min
保留灌肠
镇静、催眠、消 炎
10%水合氯醛 0.5%~1%新霉 素 39~41℃。
<200ml,
据病情取左或右 侧 10~15cm <30cm 1h以上

灌肠法PPTPPT幻灯片课件

灌肠法PPTPPT幻灯片课件
条形或带状 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
3
粪便的性状-颜色
正常颜色为成人呈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 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
异常颜色: -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 -暗红色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 -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或肛裂 -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45
-协助患者排便 -操作后处理 (1)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2)洗手,并做好记
46
【注意事项】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 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 防止空气进入道,引起腹胀。

47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 的重要性。
30
u 大量不保留灌肠
-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患者窗旁,核对患者 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准备体位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 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 垫巾 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准备灌肠筒、戴手套 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
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老年患者应采取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灌肠法。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
液的量。 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
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 记录
37
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作深呼吸, 以减轻不适。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 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 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u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 和吸收.

2024版灌肠技术ppt课件

2024版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概述•灌肠前准备•灌肠操作过程•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录•灌肠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总结与展望定义与目的定义清洁肠道治疗疾病辅助检查灌肠技术历史与发展古代灌肠技术现代灌肠技术术前肠道准备治疗肠道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灌肠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肠道穿孔或出血患者灌肠可能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加重穿孔或出血症状。

急性肠道炎症患者如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灌肠可能加重炎症症状。

患者评估与教育检查器械是否完好无损、清洁无菌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如润滑剂、止血剂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灌肠器、肛管、灌肠液等器械与药物准备环境与人员准备选择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的治疗室确保室内光线柔和,保护患者隐私医护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灌肠操作过程患者体位与姿势•左侧卧位:患者左侧卧于检查床上,双腿屈曲,身体放松。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由于灌肠操作不当或肠道本身存在病变,导致肠道壁破裂穿孔。

灌肠过程中可能损伤肠道黏膜血管,引发出血。

灌肠液污染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大量灌肠液进入肠道,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

肠道穿孔肠道出血肠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预防措施与建议严格掌握灌肠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合适的灌肠器材和药物A B C D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处理方法与技巧01020304立即停止灌肠操作评估患者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及时报告和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等。

记录灌肠前后的症状变化,如排便情况、腹胀、腹痛等。

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肠道出血、穿孔等。

患者观察与记录要求灌肠后患者应暂时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少渣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建议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肠道清洁和恢复。

饮食调整建议活动限制及康复指导灌肠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灌肠法操作技术(原)ppt课件

灌肠法操作技术(原)ppt课件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治疗领域外,未来灌肠法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肠道微生物研究、肠道 营养支持等。通过拓展应用领域,灌肠法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 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向 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 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臀 下。
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于 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 60cm。肛管前端涂石蜡油, 轻轻插入直肠10~15cm,固 定后开放调节器,使液体缓慢 流入直肠。根据患者情况调节 灌肠筒高度和肛管插入深度。
03
灌肠法操作步骤详解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直肠滴入法
准备物品
灌肠液、输液器、头皮针、止血钳、治疗巾、一次性尿布 、水温计等。
核对与解释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于 臀下。
术前准备
对于需要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通 过灌肠法给予一定的药物或营养液 ,可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02
灌肠法定义及分类
灌肠法是将药物或清洁液体通过肛门注入肠道,以达到治疗、清洁或检 查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根据灌肠目的和所用药物不同,可分为保留灌 肠、清洁灌肠等。
灌肠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灌肠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便秘、肠道感染、中毒等。然而,对 于某些患者,如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灌肠法可能不适用。

《灌肠法》PPT课件

《灌肠法》PPT课件

新型灌肠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1 2
智能化灌肠设备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智能化的灌 肠设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个性化灌肠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灌肠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3
新型灌肠药物研究
随着医药学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加高效、低 副作用的灌肠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 量。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如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
质紊乱等。
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作,确保患 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05
临床效果评价与改 进方向
灌肠法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介绍
01
02
03
症状缓解程度
观察患者灌肠后症状如腹 痛、腹泻等缓解程度,评 估灌肠法对患者症状的改 善效果。
《灌肠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灌肠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灌肠液选择与配制 • 灌肠操作技巧与规范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临床效果评价与改进方向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灌肠法基本概念与 原理
灌肠法定义及作用
• 定义: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 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者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 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提高临床应用效果途径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01
提高医护人员对灌肠法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和安全。
完善患者健康教育
02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灌肠法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加强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

灌肠术PPT演示课件

灌肠术PPT演示课件
8
大量不保留灌肠
• 2、灌肠液:
• 2.1、常用溶液: 生理盐水 ,0.1-0.2%肥皂水
• 2.2、液量温度:39~41℃,降温用温度28- 32℃

中暑病人可用4℃等渗冰盐水
• 2.3、液量: 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

老年人用量为500~800ml

小儿用量为200~500ml

伤寒患者液量不超过500ml
• 风险因素(用物):
• 器材用品不合要求,如型号大小不合适, 粗细软硬不适中,是否圆润,是否光滑无 毛刺等,能否体现个体差异。
27
灌肠术
• 九、护理结局:
• 1、患者及家属对提供的护理表示理解和满 意。
• 2、患者排空大便及肠道内积气,无并发症 发生。
28
谢谢聆听!
29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灌肠术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1
灌肠术
灌肠术是指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 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清洁肠道.排便.排气 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 和进行治疗目的的技术。
2
灌肠术
• 目标:
• 清洁肠道、为诊断性检查及 手术准备。解除便秘、肠胀 气、降温、治疗。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6
大量不保留灌肠
• 一、评估:
• 1、评估患者病情、临床诊断、意 识状态、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排 便情况及配合程度。
• 2、评估患者有无灌肠禁忌症,急 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 严重 心血管疾病。
7
大量不保留灌肠
• 二、准备用物:
• 1、一次性灌肠袋、肛管(型号合 适)1根、水温计1支、灌肠溶液 (按医嘱)弯盘、棉签、润滑剂、 小橡皮胶单和治疗巾一套,便盆、 屏风、输液架、治疗车。

灌肠操作ppt课件

灌肠操作ppt课件

腹泻
可能由于灌肠液温度过 低、灌肠速度过快或患 者对灌肠液成分过敏等
原因引起。
脱水
长时间、大量灌肠可能 导致患者体内水分丢失 过多,从而引发脱水。
感染
灌肠操作未遵循无菌原 则或患者自身免疫力较 低时,可能引发肠道感
染。
预防措施建议
熟练掌握灌肠技术
进行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灌肠技术的操作要 点和注意事项。
及时向医生反馈
将灌肠效果及患者主诉及时向医生 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后续护理计划制定
饮食调整建议
活动与休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灌肠效果,给予饮食调整建 议,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等。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促进肠道 蠕动和恢复。
灌肠间隔时间安排
并发症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和灌肠效果,合理安排下次灌 肠的时间间隔。
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灌肠器械的智能化发展
预测未来灌肠器械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操作,提
高灌肠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02
新型灌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预测未来将有更多新型灌肠药物问世,为灌肠操作提供更多选择,提高
治疗效果。
03
灌肠操作在临床治疗中的普及与推广
预测未来灌肠操作将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与推广,成为更多
灌肠操作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灌肠操作基本概念与目的 • 灌肠操作方法与步骤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灌肠操作后护理要点 • 灌肠操作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灌肠操作基本概 念与目的
灌肠定义及作用

灌肠技术ppt课件

灌肠技术ppt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灌肠技术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3-12-23
CATALOGUE
目 录
• 灌肠技术简介 • 灌肠技术的原理与作用 • 灌肠技术的操作流程 •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灌肠技术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价
PART 01
灌肠技术简介
灌肠技术的定义
灌肠后应保持患者平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灌肠技术的注意事项
灌肠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灌肠后应保持患者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灌肠技术的禁忌症
01
02
03
04
肠道感染:如肠炎、痢疾等。
肠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 等。
肠道狭窄:如肠梗阻等。
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 疾病。
01
灌肠技术是指通过肛门将液体注 入肠道内,以达到诊断、治疗或 缓解症状的目的。
02
灌肠技术通常使用导管或其他管 状物,将液体注入肠道内,可以 用于清洁肠道、诊断肠道疾病、 治疗便秘或缓解肠道痉挛等。
灌肠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灌肠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 时人们已经意识到通过肛门将液体注 入肠道可以缓解某些症状。
对于感染,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并暂 停灌肠。
PART 05
灌肠技术的应用案例与效 果评价
灌肠技术的应用案例
急性便秘治疗
通过灌肠技术快速清除肠道内的 粪便,缓解急性便秘症状。
肠道检查准备
在肠道检查前,灌肠技术可以帮助 清除肠道内的杂质,提高检查的准 确性和清晰度。
肠道手术辅助
在肠道手术中,灌肠技术可以帮助 医生更好地操作,减少手术难度和 风险。

灌肠技术PPT优质课件

灌肠技术PPT优质课件

灌肠技术PPT优质课件•灌肠技术概述•灌肠技术基本原理•灌肠技术操作规范•常见灌肠方法及特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灌肠技术实践应用举例•总结与展望灌肠技术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灌肠技术是一种通过肛门将药物、营养液等液体注入肠道的治疗方法。

分类根据灌肠液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清洁灌肠、保留灌肠、药物灌肠等。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灌肠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用动物肠道进行灌肠治疗的记载。

随着医学的发展,灌肠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状目前,灌肠技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灌肠药物和设备的研发也在不断进行。

应用领域与前景应用领域灌肠技术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梗阻、便秘等。

此外,还可用于术前肠道准备、肝性脑病的治疗等。

前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灌肠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新型药物和设备的研发,灌肠技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灌肠技术将更加精准地应用于不同患者群体,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灌肠技术基本原理药物通过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黏膜吸收部分药物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进入体循环。

淋巴系统吸收药物通过直肠静脉丛吸收,直接进入下腔静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直肠静脉丛吸收药物吸收途径局部作用吸收迅速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方便易用直肠给药优势01020304药物在直肠内直接发挥作用,如消炎、止血、止痛等。

直肠黏膜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

部分药物通过直肠给药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直肠给药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

灌肠液成分及作用作为溶剂,将药物溶解或稀释至适宜浓度。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止血药等。

减少灌肠液对肠黏膜的刺激,增加患者舒适度,如甘油、石蜡油等。

增加灌肠液的黏稠度,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2
结束
.
23
【目的】
1.用于镇静、催眠。 2.治疗肠道感染等。
.
19
【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 使病人和家属知道保留灌肠的目 的,取合适卧位,并排净粪便和尿液。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窗帘或屏风遮挡,酌 情调节室温。
.
20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目的和需配合事项,以取得合 作,协助病人排尿、排便。
.
11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目的】
解除便秘和肠胀气。 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毒物质,减轻中毒。 为高热病人降温。
.
12
【准备】
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
使病人和家属清楚灌肠的目的, 学会深呼吸和取合适的卧位,并 嘱病人排空膀胱。
3.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3. 颜色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暗红色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陶土色 便,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粪便表面有 鲜血或便后有鲜血滴出,见于直肠息肉、肛裂或痔疮;霍乱、副霍乱粪便呈 白色“米泔水”样。
4. 气味 消化不良粪便呈酸败味;直肠溃疡、直肠癌呈腐败味;上消化道出血呈 腥臭味。
3. 气味和混合物 粪便的气味是由于蛋白质经细菌分解发酵 而产生,气味因食物的种类而异。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 有时可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
2
(二)异常粪便的观察
1. 次数 成人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每周少于3次且形状改变,应为排便异常。
2. 形状 粪便呈糊状或水样,见于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粪便干结坚硬,有时呈 栗子样,见于便秘;粪便呈扁平状或带状,见于直肠、肛门狭窄或肠道部分 梗阻。
关闭门窗,窗帘或屏风遮挡。
.
13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润管排气 插管灌液 拔出肛管 整理记录
大量不保留灌肠
.
14
【注意事项】
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病人,溶液量不得超过 500ml,压力要低(即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充血性心力 衰竭或水钠潴留的病人禁用等渗盐水溶液灌肠。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灌肠时病人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脉速、面色 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与 医生联系给予紧急处理。
.
16
【操作步骤】
核对解释 安置卧位 排出气体 插管灌液 拔出肛管 整理记录
.
A
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17
【注意事项】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 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夹住肛管,防止空气 进入肠道,保留灌肠术
保留灌肠术是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 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目 的的技术。
5. 混合物 粪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常见于肠炎;粪便中伴有脓血常见于直肠癌、痢 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粪便中可见蛔虫、蛲虫等。
.
3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便秘病人的护理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 次数减少,粪质干硬,排便困难。
.
4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二)腹泻病人的护理
腹泻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肠蠕动增快,排 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而不成形。
.
6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三)排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排便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 不自主排便。
.
8
四、灌肠术
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 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 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 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目的的技术。
.
10
第二节、灌肠术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不保留灌肠术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保留灌肠术
插管灌液 缓缓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毕后,再注入5~10ml温开水,并抬高肛管末
端夹管。
拔出肛管
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置弯盘内,擦净肛门,垫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 按揉。嘱病人取舒适体位,让病人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h以上。
整理记录 清理用物,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洗手、观察病人反应并记录。
.
21
【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卧位,慢性痢疾者应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者应取
安置卧位 右侧卧位,臀部移至床沿,脱裤至膝部,抬高臀部约10cm,臀下垫橡胶单
及治疗巾,臀边放弯盘。
润管排气 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并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空气、夹管。
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管轻轻插入10~15cm,固定肛管,松夹,
灌肠术
.
1
一、粪便的观察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2次(婴幼儿3~5次),平均量100~300g。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便 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的不 同而发生变化。
正确评估病人,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 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插管的深度。 肠道感染的病人,最好在晚上睡觉前灌肠,因为 此时活动量小,药液易于保留吸收。 灌肠前嘱病人排便,选用的肛管要细,插管要深, 液量要小,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使灌入药液 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对药液的充分吸收。 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排便失禁的病人均 不宜保留灌肠。
.
15
(二)小量不保留灌肠术
【目的】
为年老体弱、幼儿及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软化粪便,解 除便秘。 排出肠道积气,减轻腹胀。
【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病人准备 使病人和家属知道灌肠的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 点,学会深呼吸并取合适的卧位。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窗帘或屏风遮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