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共60页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经济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d2ce2f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3.png)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经济政策协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合作成为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经济政策协调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经济政策协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优势和挑战。
1. 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国际经济合作是各国之间为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经济合作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合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各国通过开展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等形式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
这有助于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全球经济的繁荣。
其次,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加强国际间的互信与友谊。
通过合作,各国得以增进相互了解、加深互利共赢的意识,从而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与合作氛围。
最后,国际经济合作还可以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各国在合作中可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通过协调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形成合力,有效应对挑战。
2. 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经济政策协调具有重要地位。
经济政策协调是指各国在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过程中,相互协商、协调和合作,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经济政策协调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可以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冲突,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的流动,为全球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经济政策协调可以减轻经济风险和不稳定性。
各国通过协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等,可以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经济衰退的挑战,增强全球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最后,经济政策协调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时,可以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公正等因素,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人类共同未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优势和挑战国际经济合作中的经济政策协调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从优势方面来看,经济政策协调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共同应对挑战;可以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增进互信与友谊。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9fb77f9784254b35eefd34fa.png)
的货币。
三、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案简介
(一)对全球外汇交易进行征税的托宾税方案
• 托宾税方案提出的背景是国际资金流动尤其 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汇 率不稳定。
• 1972年,托宾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 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经济学家后来把这种外 汇交易税称为“托宾税”。
第三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
03
∙ 全球性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 区域性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案简介
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04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 欧洲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概述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概念 (一)广义 (二)狭义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原因与障碍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原因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障碍
三、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案简介
(三)汇率目标区方案
基 本 均 衡 汇率 可 用 图 18-1 进一步说明。该图中,横 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 示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 YF代表在经济处于自然失 业率状态时的产出水平。 IB曲线代表经济的内部均 衡 状 态 , 它 是 一 条 经 过 YF 点且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因为在产出状况处于自然 失业率所确定的水平时, 经济体既不会出现通货膨 胀现象,也不会出现失业 问题。
二、区域性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 1979年3月,欧洲共同体又在汇率协调的基础 上试图将这种内部协调的机制规范化、制度化, 提出并正式启动了欧洲货币体系。
• 1985年,欧洲共同体提出了新的目标,在1992 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1bdf584669eae009581becd0.png)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密切相关,各国之间的经济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尤其是大国)的经济政策自然也会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各国经济政策的互相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收支以及汇率的变化来传递的。
因此在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的国际环境下,各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目标,还须考虑其国际影响。
于是,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就产生了协调的必要。
本章首先阐述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原因和理由,然后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具体内容,最后介绍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践。
第一节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由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在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学者和专家对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越来越关注。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国际协调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浮动汇率制比较受推崇的今天,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政策协调是十分必要的;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集中于国际政策协调的方式、水平及其效果方面①。
由前一章,我们了解到在浮动汇率和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形下,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但这一结论是在不考虑别国的影响情况下得出的。
如果考虑别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那么一国的货币政策能否达到目标就值得怀疑了。
例如,当本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量),可是如果与本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利率提高,本国增加的货币资金将会大量外流,结果一方面使本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因为资金的流出而被抵消,另一方面对方国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也会因为资金的流入而变得难以发挥作用。
相反,当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其效果又会由于与之经济密切相关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被抵消。
因为当一国紧缩经济时,本国利息率上升或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将由于资金的大量流入被抵消掉。
由此可见,各国宏观经济及其政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将使各国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各国采取不一致,尤其是相反的经济政策时),甚至在一国的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政府所①这方面的各种争论可参见R. Bryant, et al.. Empirical Macroeconomics for Interdependent Economies.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e,1988实施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完全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国际经济关系及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关系及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d899020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c.png)
国际经济关系及政策协调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经济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协调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和政策协调的意义。
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但其现代化的发展始于二战后。
一战和二战的教训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也让国际经济关系从贸易往更广泛的领域进行了扩展。
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关系的拓展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逐渐从原来的地区贸易扩展到全球贸易,这也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2. 投资关系的加强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各个国家之间的投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通过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跨国公司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和技术交流。
3.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协调。
一些国家进行了货币联盟的组建,使用同一国家的货币,以便增强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
政策协调的意义政策协调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各国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层面上进行协调,以便达到共同的经济目标。
政策协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稳定政策协调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稳定,防止一个国家的政策影响到其他国家。
例如,一个国家减少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其他国家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动荡。
2. 推动全球化进程政策协调可以促进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在经济体系中实现更好更公平的竞争。
如果没有政策协调,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就会导致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3. 防止贸易争端政策协调可以帮助各国之间避免因为某些政策行动而引发的贸易争端。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提高关税或进行货币操纵来维护国内的经济利益,导致其他国家不满,可能引发贸易战争。
4. 防止经济危机政策协调可以帮助各国之间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905cef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0.png)
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互相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相互影响,贸易争端和金融风险增加。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首先,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全球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
而通过协调国际经济政策,各国可以共同努力,加强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力度。
例如,通过减少关税壁垒、取消非关税壁垒,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等方式,以促进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政策,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例如,在环保方面,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降低碳排放等。
此外,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有助于应对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其中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能会波及其他国家。
通过加强协调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制定应对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降低金融风险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例如,各国监管机构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加强监管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金融机构的风险。
此外,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还有助于促进经济繁荣。
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可以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各国可以有效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胀等问题,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例如,在货币政策方面,各国央行可以加强沟通,协调利率政策等,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
总之,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对于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至关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可持续发展,应对金融风险,还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
各国应当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加强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与运作,推动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经济体系。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3a627f930b4c2e3f56276326.png)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1.经济政策 2.国际协调 3.相机性协调 4.规则性协调 5.利益分配
本讲分析方法
本讲关键词
1.宏观分析 2.综合分析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本讲思考问题:
➢ 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方式 有哪几种?
➢ 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利弊 是什么?
➢ 妨碍国际间经济协调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国际经济学
谢 谢!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2)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弊端 第一,经济主体的不良反应,即国
内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机构对政策 协调的不良反应;
第二,未参与国的不良反应; 第三,政府的错误判断,与政策 工具选择及效果分析的失误。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3.妨碍国际间经济政策 协调的主要因素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2.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利弊
(1)国际间政策协调能够为参与国带来的 利益 ※减少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政策协调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避免过度的通货紧缩。
一般地说,通过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总 是能够为参与国带来一定的利益。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第十三章 开放条件下的 宏观经济政策
第 15 讲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13-15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第 15 讲 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ppt课件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dd834f0029bd64783e2cf8.png)
❖ 1979年3月欧洲共同体又在汇率协调的根底上试 图将这种内部协调的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提出 并正式启动了“欧洲货币体系〞。
❖ 自1999年1月1日起,欧洲一致货币开场启动, 2002年,欧洲联盟发行“欧元〞正式流通,以替 代各成员国的货币。为了实现一致货币的目的, 欧洲联盟要求各成员国要协调它们的财政和货币 政策。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英国为了防止战前国 际金融次序的混乱,积极倡导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次 序。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
❖ 在汇率制度方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扬作用的时 期,各国的汇率不能随意调整。
❖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场,美国、德国、日本、法 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这七个西方主要工业国 家每年定期召开七国的财政部长会议,以加强兴隆 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本章小 结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单 独难以充分发扬作用。实践上当一国采取某种宏 观经济政策时经常被其他国家相反的政策所抵消, 而且为防止“以邻为壑〞政策的出现和稳定汇率 也需求加强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各国经 济政策的有效协调可以为各国带来潜在收益,提 高各国的福利程度。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主 要包括各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 调和配合。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以及西方的一些主要国家在国际政策协调中扮 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而欧洲联盟各成员国经济 政策的协调是目前比较高级别的国际经济政策协 调。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本章构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由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内容 货币政策协调 财政政策协调 汇率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实际
第一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由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20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20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2074968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f.png)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一、关键词1.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指各国在制定国内政策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磋商等方式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共同的设置。
从广义上讲,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均可视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2. 货币政策协调。
是指各国就货币政策开展国际协调,包括相关国家的利率协调、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协调。
3. 财政政策协调。
是指各国就财政政策开展国际协调,因为货币政策协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政策的协调状况。
事实上,各国之间只有同时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预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4. 汇率政策协调。
是指各国就汇率政策开展国际协调,因为即便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工业化国家在实际中往往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政策协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防止竞争性货币贬值的出现。
5. 全球性经济政策协调。
是指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开展经济政策协调,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经济政策协调是在1973年主要工业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之后。
七大工业化国家(G7)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工业化国家(G8)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以及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有世界性影响的二十国(G20)之间的经济真个协调都属于全球性经济政策协调。
6. 区域性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是指地理上比较接近的国家开展的经济政策协调。
在现代经济中,欧盟是开展经济政策协调较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7. G20。
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八国集团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组成。
8. 国际货币体系。
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它既包括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国际货币关系的规章和制度,也包括具有传统约束力的各国已经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某些规则和做法,还包括在国际货币关系中起协调、监督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学习课件】第2章国际经济协调
![【学习课件】第2章国际经济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71040a8a172ded630a1cb620.png)
4.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定的方式,联合对国际经济运行进程进行干预或调节。
5.国际经济协调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国际分工
.
1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类型
1. 区域性的经济协调
2. 全球性的经济协调
3. 制度化的经济协调
4. 临时性的经济协调
5. 双边经济协调
6. 多边经济协调
7. 微观方面的经济协调
.
6
塓磒莲珛铁阊嘔鋾鏭谙寬谬鲱 垭朏鵔褷頮鲧尖鑤礼拨呛冾礻 鎦諨颗箨坠嫭楉糲疓凕饤旗墙 鵷逛陲釡莌茎鯏塂立霊蜛蚱蒟 曙潑乮蔯衕夃应席刳萩扡澧绑 蟈枷锗瞊毡瀚絠純鄯柇棭戰曆 苎揬陋撂栎1觯111於111韎11婭椄珂譩財 挎聐訢襣陬犣棝看駦看繄荥仛懪鄢 蘷鵼漍燢蹇吳婟敷悵冏肉俶鎚 饩鷚帿鄊蹐梨絼. 舲藬醸詘瀡鋿 7
8. 宏观方面的经济协调
三、国际经济协调的产生与发展
1. 国际经济协调的第一个阶段:二战后到1970年代初
2. 国际经济协调的第二个阶段: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
3. 国际经济协调的第三个阶段:1990年代以后
4. 当代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的特点
1)参与者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2)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干预
2)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主体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世界银行
(3)地区金融组织
3)国际经济组织国际协调的内容
(1)向成员国提供贷款
(2)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及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3)提供技术援助
3. 国际投资领域的协调
1)政府投资和经济援助政策的协. 调
4
2)投资管理和外资政策的协调
(1)限制投资竞争
.
2
3)国际经济协调仍以发达工业国家为核心
第七章-国际经济协调PPT课件
![第七章-国际经济协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e7bd302e3f5727a4e9624b.png)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1
本章内容简介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微观国际经济 合作的条件和重要的推进力量。
国际经济组织是各国开展宏观国际经济合作的载体,与之相对应,微观 国际经济合作的载体是跨国公司。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涉及众多领域和方面,尤其是在经济政治化、政治经 济化、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许多传统上属于国际政治领 域的问题,也具有了经济的属性。
5
1.WTO的宗旨
拓展货物与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提高全体成员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确保 充分就业,合理、可持续地配置和利用世界资源。
通过签署议定书和互惠安排,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贸易和国际 经济关系中的各种歧视,解决贸易争端,推进贸易自由化。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得到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贸易份额和权益。
几乎所有发达成员均可使用SSG,2004年协议和2005年香港会议同意 21个发展中成员可根据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农村发展使用SSG (SSM)。
中国在《入世议定书》中确定关税保护、国营贸易和价格管制三大保护 手段,不能使用SSG。
目前,中国大豆进口占市场总量70%以上,棉花占50%,饲料玉米等也 占到40%左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农产品开 放度最高的国家。中国免征农业税,是面对发达国家农业“高关税、高 补贴、高支持” 不得不实行的最起码的良心与道德政策。
秘书处和总干事。秘书处是总理事会的常设机构,总干事为秘书处的负 责人,领导总理事会的日常工作,总干事由总理事会任命。
WTO的决策制度。与IMF、WB根据股权决定投票权的制度不同,WTO 实行一国(成员)一票的投票制度。部长级会议决议和理事会会议记录 需半数以上票数通过,部长级大会与理事会有关协议签署、修改和解释, 需3/4以上票数通过。原则上,通过的协议对全体成员有效,从而改变 了GATT“选择性”加入的做法,但成员根据例外条款,可以要求对通过 的协议豁免。豁免必须在90天内提出并经全体一致通过。
第十二章 国际政策协调与金融危机处理 《国际经济学》
![第十二章 国际政策协调与金融危机处理 《国际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8b21d087c24028915fc3fc.png)
从而企业投资减少,降低了总需求 2. 房价股票债券资产价格下跌使得个人财富缩水 3.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降低,
本国出口的降低进一步造成产出下降
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以及国际协调
短期措施 ➢ 货币政策:降息;央行购买政府债券与公司债 券;开放各种流动性窗口,放宽了传统的期限和 抵押品的规定和要求 ➢ 一系列非常规手段:对一些关系经济命脉的重要 企业进行了监管,并在之后出台了政策为其进行 “有毒资产”的分割和剥离 ➢ 财政刺激计划:减税;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 转移
主要的两个模型 ➢ 道德风险模型 ➢ 金融恐慌模型
危机的传染理论 ➢ 基本面相似 ➢ 危机一体化 ➢ 羊群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重在经济基本面 第二代危机理论在哦个点在危机自身的性质,公众
的信念与预期 第三代理论,焦点转移到金融体系的脆弱以及政府
的扭曲激励带来的风险上 共同点是:危机发生后,世界范围的协调机制运行
长期措施:对金融业加强监管成了危机以后制度性 改革的主要方面 ➢ 存款保险制度的范围和规模 ➢ 立即纠正措施 ➢ 中央银行的货币市场操作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 资本充足率要求;巴塞尔II协议 ➢ 国内以及国际间的危机管理
1993
1994
1995
图12.6 欧洲四国短期利率变化图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1994年,以Obsterfeld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了新 的理论模型,被称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特点和主张 ➢ 政府是理性的 ➢ 政府的政策目标和政策选择都更加丰富了 ➢ 危机发生的根源是“市场预期” ➢ 关注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危机的传染性
国际经济合作-政策协调
![国际经济合作-政策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dabb94bdfd0a79563c1e727b.png)
罗伯特· 基欧汉、约瑟夫· 2 奈
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 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使对称的或不对称的, 相互依存是现代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和重要原则。 现代国际相互依存理论的主要表现为(6)
罗伯特· 基欧汉、约瑟夫· 3 奈
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高级政 治问题向社会福利等低级政治 问题过渡 能源、人口、环境 等问题已经成为全 球问题
.
建立新的国际 货币和贸易关 系,建立了布 雷顿森林体系 以及一系列国 际经济组织
以美元为核心 的国际货币体 系动摇,固定 汇率体系解体。 全球性经济机 构的国际经济 协调机制开始 出现
.
1. 国际贸易和 投资领域出现新 问题 2.服务业,金融 服务业成为国民 经济主导部门 3.技术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不 断增大。
20c80s以后90s90s以后以后通过财政货币政策长期持续调整消除各国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等的不平衡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目标back多边协议框架下的机构性协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地区协调领导人会晤下的定期协调多边协议框架下的机构性协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地区协调领导人会晤下的定期协调避免共享目标变量合作确定中介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全面协调避免共享目标变量合作确定中介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全面协调协调框架协调方式协调层次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式和层次back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基本理论国际经济合作规律国际经济合作规律麦金农方案麦金农方案理论发展理论发展国际经济协调的基础是一个国际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经济传递的机制112233建立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是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出发点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渠道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基本理论back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发展二战后60s60s后期90s后back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