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唯物史观(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1.唯物史观(原卷版)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1.唯物史观(原卷版) Word版含解析

2022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 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 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真题精练1. (2021全国I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 )2. (2021全国I卷・25) 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 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I).个体农耕经济衰退3. (2021全国1卷- 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

微专题13+素养解读——唯物史观+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微专题13+素养解读——唯物史观+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一轮复习
4
素养解读——唯物史观
• 查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022年湖南卷第10题通过 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考查了上 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2022年全国乙卷第7题通 过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 作出的政策调整,考查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和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的原理。其他的全国卷和地方卷中这类考题也大量 存在。
6
素养解读——唯物史观
• (2023·全国甲卷,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 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 影响。图中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 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7
素养解读——唯物史观

公元2年
8
公元140年
素养解读——唯物史观
2
素养解读——唯物史观
• 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唯物史观的基本特点是承认历史,尊 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联系历 史条件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强调 实事求是。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 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
10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 答案:D
• 解析:由材料“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
影响”及图片中公元2年至公元140年湘江地区人口增长远超
江浙地区的信息可知,这期间经历了西汉到东汉的政权更迭
。从总体上看,北方政局变动对经济更为发达读——唯物史观
1 1
素养解读——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课件 新人教版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课件 新人教版共28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五 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一)—唯物史观课件 新 人教版
6、纪律是自由的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172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172

学习资料汇编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课件】

【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 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 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 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
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A.
(2021·全国乙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
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
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据表2可知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A.
(2021·全国乙卷)
35.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 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 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 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理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25.[2019·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
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
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2019届高三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学生版)

2019届高三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学生版)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学生版)概念释疑: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课标要求:(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

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2018·全国卷Ⅰ,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3.(2018·全国卷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专题04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历史解释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历史解释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Word版含解析

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2020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1——唯物史观(学生版)

2020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1——唯物史观(学生版)

2020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学生版)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真题精练1.(2019全国I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2019全国I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教师版)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教师版)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历史解释(教师版)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唯物史观(解析版)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唯物史观(解析版)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唯物史观(教师版)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核心素养之一:唯物史观

核心素养之一:唯物史观

高考真题解析
【2013年·海南卷·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 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 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 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 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解析:这是上层建设(政权)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日常训练中的思考总结






2.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 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 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 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 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 该学者认为 A.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D.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PO:当生产关系还能适应需求时,即便显得落后,也能暂 时得以存在。 答案:B。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之唯物史观
汕头市砺青中学 张加冬
注:本课件在汕头市东厦中学吴维熙老师的心 血基础上进行了编辑,感谢老师的贡献。
日常训练中的思考总结
1.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
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 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PO: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C。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含解析)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2)时空观念强调将所有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探讨。

高考考查特定史事与特定的时空和联系,考查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形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描述。

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1)历史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过往经历,历史的连续性首先表现为时序性。

要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要想到它所处的时间,该时间主要以宏观时间为主。

有了准确的时间定位,才能联系这个时代进行分析,才能让自己站在那个时代的高空,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

(2)高考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侧重于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

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1)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时间与空间是历史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认知历史规律。

(2)历史随时间流动而发展,又在一定的空间中演绎,历史中的国家、地区,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无不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我们要培养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认知历史规律。

二、高考真题剖析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经济(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命题立意】本题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生产技术的发展。

专题01 核心素养专项攻略——唯物史观(解析版)

专题01 核心素养专项攻略——唯物史观(解析版)

专题01核心素养专项攻略——唯物史观(理论指导+典例分析+模拟演练)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初中课程目标: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应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中考命题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172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172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唯物史观(教师版)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根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错误。

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判断,C错误。

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的结论无法得出,D错误。

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

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

B错在“开始”二字。

C项是在1965年。

答案:D3.(2018·全国II卷,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本题考查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奶奶和阿姨的尺子,一个做新衣(仍然体现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个做测量,无法体现“工业化为中心”,故A 错。

二者都是女性,都是为建设国家做贡献,因此B正确。

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兴起,故C错。

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集中一切资源发展城市重工业,D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无法反映。

答案:B4. (2018·全国II卷,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

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

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

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8·全国Ⅲ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6.(2018·全国Ⅲ卷,31) 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 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7.(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兴起必然影响到社会文化(建筑风格)。

13世纪的佛罗伦萨位于欧洲传统商路的中心位置,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共和国)。

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大为提高,所以政府扩建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A项正确。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之后,B项错误;随着王权不断加强,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教会权威受到削弱,C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是在宗教改革时期,D项错误。

答案:A8.(2017·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反映的应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 项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使用玉制器皿并非局限于市民,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C项错误;“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错误。

答案:B9.(2017·全国1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项正确;20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10.(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南茶已在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市中有很多南方饮食习俗,无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低,更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C11.(2017·全国III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