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 长《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索洛对哈罗 德—多马模型做出了修正, 其增长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增 长模型或索洛模型,有时也 与另一位学者斯旺的贡献一 起被称为索洛—斯旺模型。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总量生产函数
假定总产量Y是由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 k*表示。
图 4-1 投资、折旧和稳态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 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 要走向稳态。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假定经济从稳态开始,储蓄率为s1 ,资本存量为k1*,储蓄率从s1提高 到s2,使sf(k)曲线向上移动。在 初始储蓄率为s1和初始资本存量为 k1*时,投资量恰好补偿折旧数量; 储蓄上升后,投资增加,超过折旧 ,因此,资本存量将逐渐上升,直 到经济进入新的稳态k2*为止。此时 ,资本存量和产出量水平都比原来 的稳态水平要高。
第四章 经济增长
•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动力因素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课件

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 型升级。
推进绿色发展
中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良性循环。
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
中国需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以国内 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鼓励人才流动
02
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促进人才在不同领域和地区间的合理流
动。
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03
完善就业政策,降低劳动力市场僵化程度,促进劳动力资源的
优化配置。
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
加强研发投入
增加科技投入,支持基础 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 展等活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01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02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 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增长的历史背景
经济增长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当时工业化进程加速,生产效率 大幅提高,经济迅速增长。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企业创新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 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 动力。
06
结论
经济增长的未来展望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由于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技 术进步放缓等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将逐渐 放缓。
各国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 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PPT课件

15
• 3.应对复杂敏感国际关系的挑战。 • 4.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挑战。 • 5.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
11
• 国内: •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 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 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 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 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但是: • 1)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 2)国际收支不平衡,外面增长方式粗放 • 3)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量偏低 • 4)城乡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 5)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 6)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领域还 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 二、中国经济运行国内外环境分析 • 三、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 • 四、如何做好“十二五”开篇之作 • 五、几个热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回顾: 在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 9.9%,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 斯蒂格利茨:“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 又持久的经济增长”。
中国GDP增长趋势 PPT

到2015年,中国的GDP总量已从1990年的 17327.6亿美元增长到186097.7亿美元,中国 GDP总量相对美国的赶超系数不断提高,从 1990年的不足1/5(18.73%),到2000年超过 1/3(36.01%),到2005年的一半(50.71%), 之后于2013年超过美国,再到2015年相当于 美国GDP(为169401.2亿美元)的110%,成为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购买力平价下2011年美 元价格)。与此同时,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 重也从1990年的3.7%上升至2015年的17.2%, 年平均提高0.54个百分点,我国已跃居世界经 济舞台中心。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发展水 平有两大变化:一是中国从世界经 济大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即 使按市场汇率法也是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 中心的最重要标志;二是中国从极 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 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 界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成功的国家。 虽然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从绝对落后到相对落后, 收入水平仍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并 与美国还有四分之三的巨大差距, 但从未来发展视角看,中国经济发 展仍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还具有 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GDP增长趋势25年的展望与 目标
03 中国在之后GDP增 长面临的问题和优 势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课件

,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经济增长。
02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
济挑战和问题。
03
我们需要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素
质和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经济增长的因素 • 经济增长模型 • 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 主要指标。
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率来衡量。
新古典增长模型
总结词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由索洛等经济学家提出的,它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
详细描述
新古典增长模型引入了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 。该模型通过资本积累、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并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进步
增强国际竞争力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
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物质和文化 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02
经济增长的因素
投资
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经济 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扩大投资规
1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技术进步、教育、自然 资源、政策和制度等。
2024版经济发展ppt课件

探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 会变革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前景 展望。
2024/1/29
3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9
35
2024/1/29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分析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包括 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变革、国际金融市场波 动等。
探讨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要求, 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前景和政策选择。
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发展
分析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 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政 策措施。
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
提升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24/1/29
26
06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探 讨
2024/1/29
27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背景和意义
1 2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业绿色转型
推动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 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2024/1/29
低碳交通发展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优化交通运 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9
政策建议和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 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 方面的政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ppt

持续稳定的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构调整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 动力和可持续性。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将不断升级,这将进一步推 动经济的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和质量。
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
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仍能满足全国粮 食需求。
农村改革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规模 化经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现代化
中国正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 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服务业发展情况
快速发展
中国的服务业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服务业中心之 一。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 升级,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 展。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落实。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中国政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 造力。
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 支撑效应日益突出。
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 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产业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 互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结构
引言部分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与展望课件 (一)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与展望课件 (一)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结构性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和掌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课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概述从我国宏观经济指标角度看,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位。
此外,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实现了预期目标。
从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角度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发展态势良好;零售品消费总额同比增长8.0%,进口消费同比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4%,表现积极。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问题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总体稳中向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明显。
这意味着,我国在外贸领域将面临重新调整的压力。
其次,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存在不错位等问题。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
三、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展望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困难,但由于我国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措施得到了积极应对,并且我国仍在推动“封内转外”的开放政策,这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增强制度性颁发机制的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新的改革方案,我国经济在未来将更加多样化和健康稳定。
同时,在技术创新、高-end消费品和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我国将继续领先,并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创新和经济成本降低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研究和了解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把握经济走势和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形势、趋势和思想,严格实施好政策。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更加细致、更加科学地推动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以实现人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讲义.pptx

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2)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A、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劳动、资本和土地
B、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制度创 新;管理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 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
7、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国的经济
1、制度: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 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 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它分为宪法 秩序、制度安排、伦理道德规范。
2、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产权 国家 意识形态
三、历史上的中国经济发展
目前:
2011年,我们国家创造了47.2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这十年里,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而中 国经济的增长10年中有6年超过10%,即便是在国际 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我们依然跑出了 9.2%的惊人速度。2012年达到51.93亿。
代表人物:曼昆、罗默、韦尔、卢卡斯等
内容:拓宽资本概念,加入人力资本,可改变 资本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带来经济增长的可 持续性,说明资本中人力资本对产量的影响。 强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越 来越重要。
二、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为什么?
内涵不同、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有四种组合:有增长,有发展
有增长,无发展
无增长,有发展
无增长,无发展
4、人均GNP指标的缺陷 (1)没有充分反映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情况 (2)由于汇率的原因,人均GNP缺乏可比性。 (3)不能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和生活质量。
姚洋: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及当前经济形势PPT课件

0%
10%
20%
西部
30%
中部
40%
东部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
60% 50% 40% 30% 20% 10%
0%
50%
60%
20
营银行获批准
15
2000
• 上海自贸区的资本账 1000 户开放
10 5
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 自由贸易账户
-1000
-5
• 北京新三板、上海科
Volume (left axis)
Share (right axis)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19/2021
18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9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19/202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both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students and the population between 15 and 17 years old; the college
enrollment rate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opulation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 课件

2008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
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
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
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05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
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
三章经济增长ppt课件

有 s从f旳图(: 图真水定k变3中.s正平状4)f化来能(旳是态k只阐够稳 什 旳k)取明看定么资决。出性,本k于:。它水资(不最平10本)论终,人存经总而均量济会且资本旳到既本身初达是存和始稳因量生越产函i 数旳形式。对此δk能够经过
高大s 人。为离均(f某了2(k)投k种原人资)意 来均越外旳资大情稳本,况定存同旳状量步冲态旳人击,净均,它变折经也化旧济能可也偏够能越不
s1 f (k)
即这个经济稳定状态旳人均
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水平等 都下降。储蓄率是一种经济 中稳态资本存量旳关键决定 原因。
0
k1
k2
k
图3.5 储蓄率变化对稳态旳影响
11
• 储蓄率对一种经济稳定状态旳影响,阐明了储蓄率 旳高下对经济增长速度旳一方面影响。因为较高旳 储蓄率意味着较高旳稳定状态,那么当一种经济旳 目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 能存在更大旳差距,这么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旳空 间和速度。
• 但较高旳储蓄率造成较快旳增长仅仅是临时旳。因 为在长久中只要经济到达它旳稳态,那么它就不会 再继续增长。假如一种经济保持较高旳储蓄率,它 会保持较大旳资本存量和较高旳产出水平,但它无 法保持较高旳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在模型 旳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储蓄率不断提升,不然人均 意义上旳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久连续旳。
• 数所应量以该即, 以为一 尽c量种go提以ld 升人人们们旳旳福长利久为消根费本总目水旳平旳为政制策定制政定策者,
和选择稳定状态旳原则.也就是说,一种好旳政策 制定者应该选择长久消费水平最高旳稳定状态。长 久消费总水平最高旳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旳 “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level)。记为kg*。
s f (k)
经济增长与发展PPT课件

第六,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从萧条阶段到繁荣阶段的 一个过渡阶段。
第18页/共39页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在研究经济周期时,经济学家根据波动时间的长短,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不同 的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康德拉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
第19页/共39页
第7页/共39页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三)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用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分析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第8页/共39页
(三)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1)实际增长率是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 它是由实际储蓄率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决定 的,即:
3、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29页/共39页
第5节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 本国(或本地区)发展经济所面临的主观和客观 条件,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出发而制定的一个较长 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 目标的方针和步骤的总体决策。经济发展战略是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和实施经
第6页/共39页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表明,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是由该国的储蓄率与资 本—产量比率二者共同决定的,经济增长率与储 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量比率成反比。因此, 如果资本-产量比率不变,则可以通过提高储蓄 率来提高经济增长率,;如果储蓄率不变,则可 以通过降低资本-产量比率来提高经济增长率。
第27页/共39页
四、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的判断与思考PPT课件

18.09.2020
14
中国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研究
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各地区之间差距演变的研 究,已经存在较为丰富的文献,这些文献可以大 致上分成两部分:
一是采用多种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 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如吉尼系数、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Theil指数(Theil entropy)、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n index)、 收敛指数和收敛指数、Kernel估计量等等;
18.09.2020
12
计算全要素生产率
在1990-1994年期间,根据估算美国的GDP增加了7.3%, 资本存量增加6.6%,劳动力(根据教育水平提高进行了 调整)增加5.4%。 如果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是30%,劳动力是70%,那么 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百分比是多少呢?首先看全 要素生产率的公式:
中国经济增长 的判断与思考
18.09.2020
1
经济增长是什么?
是国民财富的积累还是人均产值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否意味着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 提高? 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比以前消费更多的商 品与服务? 收入差别来自资本、劳动力、技术的差别, 增长或许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差距。
18.09.2020
2
日本和德国的增长奇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摧毁了他们大量的资本存量。 1948—1972年日本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8.2%, 德国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5.7%,而同期美国年 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为2.2%。 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储蓄率(产出中用于储蓄和投资的比例)不 变,就会经历一个高增长阶段。
18.09.2020
3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
比如,西南地区部分省份储蓄率逐步下降,而西北地区这 种趋势并不明显。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课件

问题:如何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课件
增长的隐患及其原因
一、以内需不足和过度投资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消费失衡,长期困 扰着中国经济。过度投资造成
投资效率低下(韩立岩、蔡红艳,2002;许小年、肖睛,2003; 蒋云 、任若恩,2004;张军,2002b 等),
银行不良资产不断累积 (吴敬琏 ,2004;T.G. Rawski,2003), 过度能耗和资源破坏(吴敬琏,2005;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2011 [19] 周培奇,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1999-2008)基于预算权的讨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 [20] 张平,刘霞辉,王宏淼,中国经济增长前沿II——转向结构均衡增长的理论和政策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1]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 [22] 陆铭,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世界经济,2011 [23] 车士义,陈卫,郭琳,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J],人口与经济,2011,, [24] 沈坤荣,李子联,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J],经济学动态,2011 [25] 徐现祥,王贤彬,高元骅,中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文汇,2011 [26] 赵俊民,李志军,中美贸易及美在华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83-2010年时间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课件
参考文献(二)
[16]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 [17] 王贤彬,徐现祥,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10 [18] 刘明,李善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未来增长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课件

#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本次PPT课件将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 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一、引言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本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二、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GDP增长率、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均GDP。
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因 素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就业和政策;外部因素涵盖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 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 和预测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制约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展望,以及经济增长 的风险和机遇。
五、结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未来展望,以及用户提 问与答疑。
六、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
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
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
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XX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
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
世界上陆陆续续最近两年有一些新的研究,确实得出的结果也是跟我们这个结果相兼容的,比如说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去年有一个研究,关于中国和印度生产率,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比较的不是整个GDP的增长,比较的是制造业的增长结论是过去20年,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这和我们这个研究基本上也兼容,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的改进,我们就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这是一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我是分成两张图来显示,第一行就是刚才的最后一行,这里面就是,下面有各种因素,当然我们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因素,有的是不显著,有的是不明显,我们就去掉了,这里面表现的只是相对比较明显和比较显著的一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数据,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东西你没法找到数据,你就没法做下去。
第一个因素就是市场化改革,这里面主要是产权关系的变化,主要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占整个经济当中比重的变化,在70、80年代当中就有很大的贡献,90年代的贡献最大,将近1个点的贡献,1个点的增长是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到了99年以后,要素要有所减弱,但是仍然是起作用的,然后就是人力资本的外移效益,这个不等于人力资本,是教育进步之后我们的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增长了所产生的效果。
研发投入的增长,在过去仍然很小,在80年代这个还是负的,到了90年代也很小,99年以后略有上升,但是总的来讲迄今为止还是不大。
然后就是城市化基础设施这两个因素这几年占的作用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现在的很多现象,我们和印度相比,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当你打破了很多瓶颈的时候,而城市化由于打破了过去分散的这种农村工业化,离土不离乡的发展模式之后,效率的改变,使得基础设施,利用率的提高,效率的改进对于经济的增长促进是非常大的。
外资也有一个外移效应,为什么后面是负的呢?是因为外资占整个投资当中的比率的因素,这个因素这些年是下降的。
外贸活动,外贸的增长也是有大量的外移效应,对整个经济的结构的调整,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有重大的效果。
最后两项我们看到第一个是政府的行政成本,这件事对最近这些年的经济,产生一个很大的负效果,什么意思?这两年政府收入是提高了,政府行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提高,政府作为一个负担在经济当中在起负作用,这个负作用在加强。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改革,先把它放这里。
还有一个因素是经济结构,我们试图侧重经济结构,这里不细讲了,主要是什么结构?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在80年代这个是负的,这个效果是负的,90年代2000年初还是正的,现在如果算的话,根据我们那个模型他应该是负的,而且是相当严重的负的,因为我们后面要讲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储蓄的比例占GDP的50%是严重的失衡的一种经济的结构,这些因素有改革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包括市场化和政府改革都属于这一类,但是我要讲连经济结构后面都是一些制度的问题,有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因素,然后有人力资源教育科技等等改进的这些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我想可以使我们,一方面对过去的很多问题给予解释,另一方面对我们的未来如何发展,能不能发展给出一种判断,对过去的解释,我们每年3到4个百分点的生产率的提高,是解释中国过去很多现象的一个很有力的一个因素,否则的话我们甚至都没法解释,为什么我们过去10年高增长低通胀所有的生产要素这些能源、原材料等等都在涨价,但是我们的价格还是不涨,企业的效率还在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在增长,但我们的价格一直这么低,没有中间效率的改进,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都没法接受,因此他确实解释了很多东西,第二解释了改革和开放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效果就体现在我们效率的提高,我们生产力的释放。
第三我们放眼未来,这些因素我们要想判断未来,现在大家老说以后10年、20年、30年,迄今为止都不错,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停下来?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些因素哪些还在,哪些不在,哪些弱了点,哪些强了点,我们加以判断。
总的来讲,所有的这些因素,包括前面的这些因素,包括资本和劳动的这些因素,今后20年基本都在,有些可能会弱一些,但是有些可能会强一些,有些需要我们加强才会更好的发挥作用,这里着重的要讲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劳动力要素,现在你看人力资本这个因素已经在增长的过程当中,起的作用已经开始下降,今后光靠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恐怕确实是。
这个因素会逐步逐步地,特别是廉价劳动力的增长,这个因素在今后10、20年显然会弱下去,我尽管不同意中国马上要出现劳动力短缺了,中国的劳动力好像转移问题都解决了,我不太同意这些说法,但是这个因素显然将来会弱下去,但是你仔细看一看其他的很多因素将来会强起来,比如说人力资本的问题,比如说科研投入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企业创新的因素,过20、30年我们开始搞教育,开始搞研发,但是当你企业还没有走到前沿的时候,整个的科技水平还是很落后的时候,自然你的企业也不会有很多的创新,他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但是当你跨越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当你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几十年的教育科研,逐步逐步会产生结果。
因此像这样的一些因素,城市化的因素,比如说在今后会起更大的作用,会支撑经济的增长。
这些改革还起不起作用现在就到了,从模型我们想要讨论的另一方面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改革还起不起作用?前面说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生产力是靠改革释放出来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改革基本到头了,改革也是什么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如果经济改革已经没有什么潜力可挖了的话,那是不是改革这个因素以后就在增长当中就不起作用了,在创造提供生产力提高的方面就不起作用了。
这一点是我今天想着重讨论的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中国的改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今天大家所讲的所有的东西,都说明我们即使在经济体制的领域里面,仍然有很多东西可以改,仍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效率,仍然可以去通过制度的改革去改变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改变我们的经济结构,来消除各种各样的扭曲,来使我们的经济的增长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这里面的因素关于体制的因素,两个因素都大有文章可做,第一个关于市场化,关于我们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改革体系的进一步改革,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们还有多少价格是扭曲的,多少政府还在那里管制着,从政府改革来讲,我想现在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怎么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我们这些年都是负的,如果可以转成正的,我们就可以释放出多少生产力,腐败这些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再集中讲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看最后这个问题,经济结构这个问题,经济结构现在是我们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大量的不平衡,大量的内外不平衡。
第一个大的不平衡就是刚才说了,我们的储蓄占GDP的50%,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6%多一点,相应的就是我们的外贸顺差等等这些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扩大今年大概会超过10%,外汇储备这么多,投资容易过热,流动性过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说储蓄高,大家就说老百姓不花钱,是老百姓不花钱吗?中国最近这些年的数据分析,居民的储蓄率基本稳定在25%到26%的水平,最近10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一方面当然有各种限制居民消费的东西,社保不健全,收入差距,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消费信贷等等这些方面,信用卡的发展,还是有很多有利于消费的增长的,因此基本是稳定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低,消费占GDP的比重的低,首要的基本的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储蓄比重的增大,我们看这个图,居民、企业和政府这三者在整个储蓄当中的比例变化,最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成为了重要的储蓄者,当然这也是积极的结果,最重要的原因是生产力提高了,利润好了,但是在中国利润的变化背后有很多属于制度上的原因。
我们看第二点,第一就是资源性的收入,本来应该归全民所有的资源性的收入,在我们这个制度下都是企业的收入,资源本来应该是全民所有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全民所有的,资源如果溢价的话,价格上涨的话,这些收入主要应该归国家所有,而在我们的体制下现在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而这些企业都和其他的企业一样,都交30%的所得税,从今年1月开始都只交25%的所得税,都不和国家分享。
第二我们的利润,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润,特别是资源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又是不分红的,最近刚刚这方面开始分红,5%,10%,于是就在这样一个财税制度体制下,就使得我们储蓄过高的问题大大积累下来,然后我们的居民的收入现在就越来越在GDP当中的比重就越来越下降,我们不讲别的改革,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改革,即使在这些问题上,这也是进一步的产权的界定,搞了那么多的国有企业,最后都不分红,现在就针对经济结构失调问题进行改革,还不说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就呼唤我们叫新一轮的财税改革,财税改革有很多内容,包括对资源要收租,对资本要分红,然后要理顺中央地方的财政关系,要约束政府的支出行为,刚才前面讲的现在的行政开支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的问题,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今天不细讲了,最后要落到什么地方呢?通过政府的财税体制的改革和财税效率的提高,收了这些东西,其他该收的钱收了以后,应该把该退出去的东西退出去,最后落实到降低居民的税收成本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提高我们消费在GDP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中国人现在不消费,不是因为他有钱不花,而是因为他没钱,是因为他没有钱去消费,最终只有落到这一点,在收入的问题上改变这个结构,我们最后才能在支出上改变这个经济结构,我们的经济结构才能趋于合理,我们的经济增长才能够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