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上化学复习《化学用语》专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复习——化学用语一、【课前小测】1.认真规范地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铁— Fe3O4B.生石灰— NaOH C.金刚石—C D.碳酸钠— NaCO32.下列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汞、乙醇、石油B.干冰、氧化铜、赤铁矿C.铁、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D.C60、天然气、煤3.一氧化二氮(N2O)是一种能使人吸入后狂笑的气体,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2B.0C.+4D.+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H表示2个氢分子B.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C.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NH3+D.Al3+的结构示意图为5.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H:表示两个氢元素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D.2C2H5OH:表示两个酒精分子6.化学用语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He:表示氦气B.FeO:表示氧化铁C.C60:表示60个碳原子D.硫酸铝:A1SO47.如图为Li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a=3,b=7B. Li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会变成阳离子C. Cl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 Cl和Li可形成化合物LiC128.丙烯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丙烯分子包含三个甲烷分子B.丙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丙烯是由丙烯分子构成 D. 丙烯分子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29.甲醛(CH2O)是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水两种物质组成的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甲醛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C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有关知识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
构成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和联系?用分子原子 知识会解释两种变化(如: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 么不同?)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条复燃,则 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 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试管 铁架台 酒精灯 ④ ⑤ ⑥ 。 水槽 集气瓶 铁夹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① , ② ;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② 。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 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 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⑷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⑸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CAFDBE △ ⑹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KMnO4=; K2MnO4+MnO2+O2↑ ⑺实验完毕后,应先 ,再 防止试管内的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以防止 。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⑻右图不宜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 A B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C D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BD
二、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

② 高锰酸钾要加热,水电解要。通电,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
碳在常温下就能反应
右图是瓯江口附近海域污染标准指数示意图,
此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及油污。氮和磷大
量排入水域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形成
赤潮。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可采取许多措施来防
C 止赤潮的产生。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4)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燃烧
(1)红磷的量要过量(2)装置气密性要好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 D)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液态氧可作火箭的燃料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科学使用氮肥、磷肥
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排人河
流和湖泊后会产生严重的污染。那么该如何来处理这些污水呢?右
图是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污水处理流程图。
(1)初步处理时,让污水流经沉淀槽,使一些较大的颗粒沉人底部形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 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⑥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管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
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通电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元素吗?【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切断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尖嘴口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观察到a管现象是;【讨论分析】(2)实验时,同学们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得出结论】(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请你分析思考: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任意写一点)。
进行该实验时,(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5)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节约用水是爱护水资源的一种途径,请写出农业节约用水的一种具体做法。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证】图1是同学们设计的“蜡烛燃烧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
(1)点燃蜡烛,小广同学观察到、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交流讨论】实验中有同学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漏斗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2)实验前,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3)将a端插入蜡烛的(填“内焰”“外焰”或“焰心”)。
(4)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模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铜 B.空气 C.矿泉水 D.大理石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食盐 B.空气 C.白酒 D.干冰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臭氧 C.水 D.矿泉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空气 C.磷 D.碘盐
A
知识点5:化学反应的类型
A
1,将炽热的铜伸入H2O2溶液中,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若要证明铜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下列哪些实验( ) A. 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 D.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知识点6:爱护水资源
D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回顾旧知识
1,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 各粒子数量关系 P70 2,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P73 3,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前四位是?P73 4,Mg,2Mg,Mg ,2Mg 的含义分别是? 5,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离子化合价的关系是? 6,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是?P79 7,画出 Mg ,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P78 8,通过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原子/阴阳离子 9,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掌握了吗?P85 10,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哪些?
知识点6:催化剂
A,B,D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实验有哪些结论 P46 2,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氧化物的概念 P46 3,分子有哪些性质?P50-P51 4,氨分子运动的对比实验(要点和结论)P50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别是?P52 6,分子,原子有哪些区别?P52 7,水的净化中,哪些步骤属于化学变化?P55 8,硬水和软水区别是?鉴别两者的方法是?P56 9,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P56 10,过滤,蒸馏的注意事项 P55-P5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1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2H2↑+O2↑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复习微粒化学用语复习(含答案)

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例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知识点二:物质的组成构成例2: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B.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 : 2 : 1E.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F.葡萄糖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例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氯化钠 B.二氧化碳 C.铜 D.氧气 E.水 F.金刚石知识点三:元素及元素周期例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1)P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2)16号元素的名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3)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不同。
(4)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
知识点四:化合价、化学式例5:(1)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铁[FeO]B.氯化银[AgCl2] C.硫酸钠[NaSO4] D.氢氧化铜[Cu(OH)2](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钠[NaO]B.氯化银[AgCl2] C.氢氧化钾[K(OH)2] D.硫酸锌[ZnSO4](3)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N2O B.N2O4C.N2D.N2H4(4)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A.-3B.+1C.+3D.+5知识点五:微粒性质例6:白色干冰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消失不见了”,不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例7: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⑴单质⑵酸⑶碱⑷盐⑸氧化物⑹有机物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
九种物质中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6)属于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A、海水、水银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C、干冰、冰水混合物D、氧化铁、铁锈5.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6.包裹松花蛋的泥灰料的配料中,含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食盐、生石灰等,不属于盐类的是()A、纯碱B、食盐C、碳酸钾D、生石灰7.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热条件下制取,则四氯化钛属于……………………()A、金属B、化合物C、混合物D、氧化物8.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是()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C、一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9.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CuO、Fe、S、ZnCl2 B、SO2、Fe、HNO3C、CaO、C、BaCO3、HNO3D、SO2、S、NaNO310.(07无锡)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11.(07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是是A.氧气(O2) B.水(H2O)C.乙醇(C2H6O) D.氯化钴(CoCl2)12.(07南通)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笔记(最全)

绪言●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2.“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小2表示_每__个__镁__离_子__带__两__个__单_位__的__正__电荷
-2
2H2O
前2表示______,右下角2表示______
正上方2表示____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2CO (2)2Ag+ (3)Mg2+ (4)CO2 (5)H2O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2_)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1_) ;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3_)__;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5_) _.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4_)(_5_)_.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 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 果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⑥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高锰酸钾 ⑤
②
④ 水槽 ⑤ 集气瓶 ⑥ 铁夹 。
④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③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②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___淀_ 、___过__滤_、___吸__附__、__蒸_等馏。
软化水的方法有_煮___沸_ 水___、___蒸馏
两支试管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出 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__现__泡__沫__比__较_多__的__是__软__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实验专题复习

F
三、气体干燥、除杂、检验装置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植物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循环的主要环节) (1)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
或高锰酸钾。 2H2O2 =M==n=O=2 = 2H2O + O2↑
(2)反应原理: 2KClO3==M==n=O=2 2KCl + 3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也可用于 MnO2催化H2O2溶液制取O2, 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
3.实验顺序(以制氧为例)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药品、(塞棉花) (4)准备收集装置 (5)加热试管(预热、集中加热) (6)收集气体(时机、验满) (7)先撤导管、停止加热
(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会看图选取仪器)
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4)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 (5)验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 (6)操作步骤: 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固定试管,④加热, ⑤收集,⑥停止加热,⑦先移导管,后熄酒精灯。
A
D
B
AC
检验H2O 除水 的存在
检验H2O 是否除尽
检验H2的存在
典型例题3:证明导出的气体中同时含有 CO和CO2?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
A
B
C
D
方案评价:
C BC A
C
检验CO2 的存在
除CO2
检验CO2 是否除尽
检验CO 的存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 与 Na+、S 与 S2-如何相互转化?在
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NaCl 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却又很快乐的事情。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分章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 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鼎城区尧天坪中学☆ ——2008——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却又很快乐的事情。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 MnO2 是某个反应 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 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PPT课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一、化学的学习特点〔科学探究 课本P 9〕 〔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响物、生成物〕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 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
第四页,共66页。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 “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
〕电子形成具失有去相对稳定结构的
〔 〕离子;非金属原子阳的最外层电子
数〔
〕个,在化学反响≥中4〔
〕
电子,形成具有相对稳定得结到构的〔
〕
离子。
阴
第二十九页,共66页。
4、说出以下符号中“2〞的意义。
〔1〕2H
〔2〕Fe2+
(3)2NH4+
〔4〕2H2O
第三十页,共66页。
二、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素必是种氧元素。素
数
种
数
第三十二页,共66页。
四、几个常用化学用语的意义:
1、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宏 观
表示一种物质 〔〔金什属么、情固况态?非〕金属〔除I2〕
和稀有气体〕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微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该元素的 观 几个原子
以“Fe〞为例说明其具体意义?
第三十三页,共66页。
A. MgCl2
B. KClO2
C. HClO3
D. Ca(ClO)2
第三十九页,共66页。
六.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参 后 就. 加生叫. 反成质. 响的量.的的守各各恒物物定质质律的的。质质量量总总和和,。等这于个反规响律
注意:〔1〕概念中的“参加〞和“生成〞;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 而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化学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没有改变物质的变化(必考)易错易混点(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沥青、汽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必考)续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特别提醒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
如“木炭燃烧”是木炭的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1.(2021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A.燃放鞭炮B.干冰升华C.大米酿酒D.食物腐败2.(2020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瓷碗破碎B.纸张燃烧C.芒果切片D.冰雪融化3.(2019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BA.鞭炮燃放B.木材制成桌椅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4.(2018百色第1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动物呼吸D.玻璃破碎5.(2016百色第1题)在人体上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皮肤破损B.骨折C.消化食物D.切除肿瘤物质的性质与用途6.(2018百色第14题)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CA.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溶液都含有氢氧根离子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留有划痕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7.(2017百色第13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D.氮气用作保护气——没有颜色8.(2021百色第21题)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复习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复习氧气的性质-专题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三态变化:改变条件: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注意】氧气不易溶于水,不能描述成氧气不溶于水,要注意程度上的区别。
【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条件下氧气都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不易溶于水C .在101 kPa 、-183 ℃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鱼可以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在任何状态下都是无色C.任何状态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3.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输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通过观察,分析这套装 置的作用是,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218℃ 101kPa-183℃ 101kPa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思考:①如何检验氧气?②如何检验二氧化碳?(2)木炭的燃烧(3)硫的燃烧【思考】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底部预先放少量的水?(4)铁丝的燃烧【思考】(1)铁在空气中能不能燃烧?为什么?想一想,能用铁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目的是什么?(3)实验时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5)在做这个实验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为什么?【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2.下列物质:①硫、②铁丝、③木炭、④蜡烛、⑤磷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填序号,下同);有火星四射现象并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能产生浓厚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热的是;能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的是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归纳小结】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

D
)
A.CaSiO4
B.Ca2SiO3
C.CaSi2O3
D.CaSiO3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的计算
计算步骤 设→写→找→列→求→答,即: (1)设未知数x(此步骤的“x”不带单位);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3)找出关系量、已知量、未知量(注意相对分子质量一 定要计算正确);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量; (6)回答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重点实验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实验装置
方案二
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
结论
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 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反应,必须在密闭系统中 可以在开放系统中进行 进行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
放出热量,气球先膨胀后 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
缩小
为浅绿色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
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原
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A)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此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1、书写原则 一 要 _____以_客__观__事_实_______ 为 基 础 , 二 要 遵 守 ___质__量_守__恒___定律。
练习:1、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
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 10 待测
6
反应后质量/g
8 1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

②CaCO3
高温
====
CaO+CO2↑
反应 类型
置换 反应
反应特点
举例
A+BC
AC+B
①C+2CuO
高温
====
2Cu+CO2↑
即“一换一” ②Fe+CuSO4====FeSO4+Cu
AB+CD
复分解
AD+CB ①NaOH+HCl====NaCl+H2O
反应 即“二换二” ②Na2CO3+2HCl====2NaCl+CO2↑+H2O
(3)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正确解读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 类型
化合 反应
分解 反应
反应特点
举例
A+B+…… AB
即“多变一”
AB A+B +…… 即“一变多”
①2CO+O2
点燃
====
2CO2
②CO2+H2O====H2CO3
①2H2O2 =M=n=O2= 2H2O+O2↑
(1)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反应条件是点燃 (3)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为 2∶1∶1∶2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2×16∶32∶44∶2×18
32∶32∶44∶36
应用练习
1、确定反应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
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则参加反应的
【典例1】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8 g 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 有碳、氢、氧元素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

如果燃烧了2.9克气体,生成了8.8克二氧化碳和4.5 克的水,该物质是否含氧元素?
可燃气体 + O2 点燃 H2O + CO2
2.9g
10.4g
4.5g
8.8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4.5g X 12 = 0.5g
18
CO2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X
12 44
2.4g+0.5g =2.9g
= 2.4g
3.铁具有可变化合价,将14.4克草酸亚(FeC2O4) 隔绝空气加热分解,最终得到7.2克铁的氧化物,则
该铁的氧化物是( B )
(A)Fe2O3 (B)FeO (C)Fe3O4 (D)无法确定
THANK YOU
谢谢
实验后 131.4 g 108.0 g
实验结果如下: 注:玻璃管质量为80.2 g。 试根据实验数据求:
Offline
Structural content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___7_._2__g。 Dynamic content
(2)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__5_1_.2___g。
(3)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8_:1____。 (4)写出铜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C_u_2_O__________。
元素守恒思想的运用
官渡区第一中学 邓 静
2017.5.20
Part 1打火机中的物质是什么?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H2O H2 O2
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想知道吗?水的化学式为什么写成H2O
我们已经知道:水 通电 氢气+ 氧气
H2、O2的体积比为2:1,H2、O2的密度分 别为0.0899g/L和1.429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⑴单质⑵酸⑶碱⑷盐⑸氧化物⑹有机物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
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
九种物质中用序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A、海水、水银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C、干冰、冰水混合物D、氧化铁、铁锈5.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6.包裹松花蛋的泥灰料的配料中,含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食盐、生石灰等,不属于盐类的是()A、纯碱B、食盐C、碳酸钾D、生石灰7.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热条件下制取,则四氯化钛属于……………………()A、金属B、化合物C、混合物D、氧化物8.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后确认,60个N原子结合成N60分子,下列关于N60的叙述正确的是()A、N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N60和N2性质完全相同C、一个N60分子中有30个N2分子D、N60和N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9.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3三组物质中,每组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CuO、Fe、S、ZnCl2 B、SO2、Fe、HNO3C、CaO、C、BaCO3、HNO3D、SO2、S、NaNO310.(07无锡)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11.(07苏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是是A.氧气(O2) B.水(H2O)C.乙醇(C2H6O) D.氯化钴(CoCl2)12.(07南通)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从组成分类来看,Na2SO4不.属于..A.化合物 B.氧化物 C.硫酸盐 D.钠盐专题二化学式化合价与元素符号的意义1、从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核等选项中选择填空。
(1)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结构中的______;(5)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7)原子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 ;(8)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1 练习:例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H ________(2)O _____(3)Fe例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O2_____________ (2)CO2 ________(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Mg2+ ___________________ (2)SO42- __________________例4: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O2_____________ (2)H2O ________________例5: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1)2.Cu_____________ (2)2H_________________(3)2.SO2 ________________ (4)2CO2_________________(5)2Na+ _________________ (6)2OH-_________________(7)Mg2+_____________ (8)O2- _______________例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________________(2)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_________________(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______________(4)2个铵根离子;(5)硫酸根离子;2、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已知氧的化合价-2,氢+1)HF H2S P2O5 H2CO3 H2 Cu3、A原子和B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每个A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A离子,每个B 原子失去3个电子,成为B离子。
写出A离子的符号是__B离子的符号是___,在化合物中,A的化合价是__,B元素的化合价是__,两者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 ____。
4、下列各组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A F- ,O2-B Na+,NH4+C S2-,Cl-D NH3 ,Na+5、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A 1B 2C 3D 46、酸根阴离子R2O72- 中R的化合价是()A +8B +7C +6D +56、据2002年《化学世界》期刊介绍,最近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硒(元素符号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硒的一种化合物是K2SeO4,已知K2SO4叫硫酸钾,则K2SeO4 的名称叫7. 已知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B.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C. 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8 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 B. C. D.9 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 +1B. +2C. +3D. +510. 航天飞船常用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 的化合价是A. +1B. +3C. +5D. +711. 与中数字“1”关系密切的是A. 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B.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质量C. 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的数目D. 物质的状态、原子的稳定性12.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2H表示2个氢分子B.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C.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专题三有关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下列说法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5g食盐和25g水混合得到30g食盐溶液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与红磷的质量相等C.12g碳在32g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D.氢气和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L 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 ( )A.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C.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5.臭氧(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O3),即3O2== 2O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①O2和O3都是单质;②O2 和O3是不同的物质;③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④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⑤相同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6 点燃20克含有O2、H2、N2的混合气体,充分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A.2克N2B.O2、N2的混合气体C.H2、N2的混合气体D.O2、H2、N2的混合气体7. 在某氮的氧化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NOB.N2O5C.NO2D.N2O8.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反应后质量(g)待测 2 21 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9、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A.16:9 B.23:9 C.32:9 D.46:910.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 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10 g B.13.4 g C.30 g D.40 g11.在化学反应:M+N=P+Q中,agM和bgN完全反应,生成cgP。
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g B.(a-c+b)g C.(a+c-b)g D.(c-a+b)g12.在A+B→C+D反应中,有52克的A与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了34克C和20.8克D,则反应用去的B的克数是()54.8克 B.52克 C.18克 D.2.8克13在化学反应A+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克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 3克 B.9.5克 C.8克 D.4克14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 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克 B.80克 C.90克 D.120克1、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