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之游山西村 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乡村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习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 了解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图片、诗人背景等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游山西村》,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和作者。

(2)学生介绍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自然美和乡村风情。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5.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

(2)学生选择一首陆游的其他作品进行学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游山西村》的诗意和美感。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写一篇关于诗中景色的短文。

8. 板书设计《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读写“山西、榆荚、生发”等生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会欣赏山水田园风光,培养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背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诗歌大意。

(2)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3)学会欣赏山水田园风光。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山水田园诗歌,如《山行》、《江上渔者》等。

(2)介绍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3)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家乡、自然的赞美之情。

5.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结合诗歌内容,描绘一幅山水田园画。

(3)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详案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山水田园诗歌,如《山行》、《江上渔者》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山水田园诗歌——《游山西村》。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在诗中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先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然后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3.课堂讨论师:谁来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生1:我觉得诗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句诗很有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师:很好,你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还有谁来谈谈?生2:我觉得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很美,描绘了家乡的山水美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 .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并背诵。

2 .理解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风景画、实物投影仪、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 .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2 .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1 .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 .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1 .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

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讨论。

〕2 .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

3 .集体交流。

( 1 )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 2 )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学法反思: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4 .感悟诗理。

( 1 )指名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 )出示课本插图,思考:“山重水复”与“疑无路”、“柳暗花明”与“又一村”之间的联系?想象诗人心理活动的变化?( 3 )指名回答。

( 4 )再次启发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5 )从诗人游山西村的经历、从你举的例子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柳暗花明:绿柳成阴、繁花似锦的美景。

课后小结:让学生明白诗所反映的哲理:不但明白全诗的哲理,也要理解个别句子所反映的哲理。

“山重水复异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举个例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 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 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运用学习《题西林壁》的方法学习古诗。

3.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4.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入新课1.上节课学习了《题西林壁》,我们学习古诗的五个环节是什么?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

二、初读诗,正字音1.出示:《游山西村》【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齐读】2.读生字:莫腊浑豚疑3.理解:豚、腊酒。

4.再读古诗:个别读、配乐读。

三、知作者,解诗题1.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哪些诗呢?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3.揭题:这是一篇游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山村景色的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直观教学法:通过描绘画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

2. 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

(2)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4. 描绘画面:(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展示学生的描绘作品,进行互动点评。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山村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游山西村》,分句教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句。

3. 理解与感悟: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翻译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优质教案3份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优质教案3份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

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

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

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

“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1、“游”,出游。

“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乡下做客时,农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

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

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三、细读品味: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
课题
5、古诗两首




1、(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古诗文,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的含义。
教具
Ppt课件
课时
共 2课时




五、作业布置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默写全诗
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
横看:多座山峰
侧看:一座山峰
远处:崇山峻岭,连绵起伏
近处:一座或几座山峰
高处: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峰
低处:悬崖峭壁




这节课,学生的反应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特别是轮流读古诗时,学生举手不积极,而且有部分学生搞小动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引导学生。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2、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3、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精品)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精品)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游山西村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2、同样,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乡时写的。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自学,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莫(不要)、浑(浑浊不清)、足(充足、备足)、豚(猪)疑(以为,怀疑)(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案《游山西村教案》。

三、难点点拨1、师点拨: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特别是哪个字看出"丰盛"(足)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第三、四句写什么?(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这"又一村"指什么?(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1.教师:搜集古诗阅读,增加感性材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要求熟练、有自己的理解。

阅读相关的文章。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苏轼的《题西林壁》。

(抽查背诵情况后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2.介绍作者。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通过交流,达到了学习资源优化组合。

同时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

(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预设:“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会让客人怎样喝酒,要求客人怎样吃肉,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山西村(精选范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山西村(精选范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游山西村(精选范文)【语文教案】(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

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

(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

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

因此失去了信心。

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2、《黄冈》第5课3、背诵第5课【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游山西村庐山…………山重水复疑无路,不识庐山真面目,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后小记】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理解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理解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分析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解读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古诗《游山西村》的文本。

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讨论。

适当的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朗读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西村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游山西村”的理解和期待。

4.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分组进行背诵练习,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

4.3 词语解释与翻译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翻译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5.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词语解释和翻译作业,检查他们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5.3 课堂测试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古诗内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课堂活动设计6.1 图片展示展示山西村的自然风光和乡村风貌,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角色,如行人和引导者,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诗中的情感。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理解。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朗读录音学生回家后朗读古诗,并录制下来,下次课分享给同学。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教材分析:《游山西村》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作者游玩山西村所见所感。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画的看法。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说出字词的意思。

2. 学生组内交流,互相提问字词的意思。

3.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画面?2.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理想中的乡村生活。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课文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2)作者为什么喜欢山西村?(3)课文中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生活画面?2. 练习书写生字词。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南木镇山塘小学吴容芝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豚”五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感受诗的语言的节奏和音韵
美。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感受诗的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四.资料准备
与古诗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积累“山”字和“柳”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二>.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三>.学习生字“莫、腊、浑、疑、豚”。

<四>.指导朗诵古诗。

<五>.学习古诗内容
①学习《游山西村》的第一、二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
客足鸡豚。

)。

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农
家的淳朴热情。

②学习《游山西村》的第三、四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心境。

<六>.体会名句的引用,拓展延伸。

<七>.朗诵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人教版新课标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n加油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n加油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n加油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n加油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n加油(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n加油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n加油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n加油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n加油(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n加油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9n加油、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5、明确学习任n加油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n加油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n加油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n加油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n加油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6、组织学n加油生交流学习成果。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生汇报。n加油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n加油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n加油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n加油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目的:使学n加油生对ຫໍສະໝຸດ 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合作学习)(课堂预计n加油: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n加油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n加油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n加油来解释,举例说明。)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之游山西村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之游山西村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1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2字典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游历山水农家师:出示《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

当时,陆游回到家乡绍兴,住在乡下农村,和村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

第二年的春天,外地的朋友来看陆游,陆游就带着朋友去山西村游玩。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地朗读。

师:在去山西村的路上,陆游对朋友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没想到这山西村隐藏在大山深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哈哈,终于找到了山西村。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变着“花样”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

第二部分:探究丰饶越地师:我们都知道绍兴是闻名中外的酒乡、水乡和鱼米之乡。

那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绍兴是不是酒乡、水乡和鱼米之乡呢?生:我从诗中的“腊酒”看出南宋时期的绍兴是酒乡。

师: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

腊月酿造的酒,到了新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喝了。

那时候,只有一户人家酿酒吗?生:家家户户都在酿酒。

师:每到腊月和正月,村子里到处弥漫着酒的香味。

这种酒啊,绍兴人叫它“新酒”,因为没有经过沉淀和过滤,所以看上去是浑浊的,但喝起来,特别地道。

生:过年的时候,我们去乡下做客,主人就会舀“新酒”给客人喝。

师:在主人看来,这是最好的酒。

“莫笑”的“笑”是“笑话”“嘲笑”的意思吗?生:不是。

应该是“在意”“在乎”的意思。

陆游跟朋友说,你千万不要在意这“新酒”看上去有点浑浊,其实喝起来,特别地道。

师:你来读读第一行诗,读出“不在意”的语气。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师:一起读。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生:我从第三行中的“水”看出800多年前的绍兴是水乡。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游山西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了解古代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景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引出乡村的概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乡村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游山西村》,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古诗《游山西村》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解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描绘乡村的美景?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展示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创作,如写作、绘画等。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2. 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游山西村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体会乡村丰年的欢悦及农民憨厚、好客的品性。

2.学习生字、新词。

3.体会诗句的含义,与人交流感受并背诵这首诗。

2.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句的含义,与人交流感受并背诵这首诗。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一引见资料,导入诗文1.宋朝著名诗人除苏轼外,你还了解哪位诗人?(王安石、陆游、杨万里、叶绍翁等。

)2.明天我们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游山西村»,板书诗题。

3.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引见一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生活的年代处于骚动时期,人民深受苦难。

他的诗歌以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为主题,艺术作风雄壮豪迈、热情弥漫,间或质朴清爽。

二学习诗文,了解感悟1.读诗,借助拼音读准、读通。

2.两人互读、指名读,反省朗诵,并知其大意。

(写农民喜获歉收,欢悦待客的现象。

)3.再读,依据注解和字典,弄清词句的意思。

(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混浊不清,丰年招待主人,菜肴足够丰厚。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疑心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现象,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4.默读,从诗文的词句中你有什么体会?(让人感遭到农家人的喜悦、热情和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穷水尽又一村。

〞写景中寓有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活中,什么状况下会发生这种觉得,你能举个例子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似乎没有希望时,却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带来新的希望,增强克制困难的决计。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体会情感。

(练习背诵。

)三小结学法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在读中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

需求留意的是,古诗文字词的外延深入,要细心体会,才干深化了解。

另外,有些古诗文的词义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要留意弄清楚,搞明白。

课后习题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精品)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精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游山西村》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

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

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生自读古诗提出学习目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明确把古诗读通顺,画出诗的节奏。

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包含的.意义等。

)2.展示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基础知识展示)a.生字词展示指名汇报生字:莫、腊、浑,开展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的活动,小组合作流利地朗读古诗。

b.学文悟情展示学生按节奏读古诗,(1)悟文本生1:我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的客人。

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悟写法我知道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扬的写法。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c、创作性展示1.展示个性感受(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读诗感受,可以使自己懂得的道理或者是语文学习上的收获等或者联想起诗人陆游写的其它诗予以展示。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二)-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山西村(二)-人教新课标

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

1.揭示课题
复习《题西林壁》引出课题。

2.出示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③感受诗中的哲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展示陆游的资料。

2、组内自读,划出节奏,班内评议。

3、组内赛读,比赛背诵。

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
1、对比读《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诗中都蕴含着哲理。

不同点:《题西林壁》是写景抒情,《游山西村》是叙事抒情。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3、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宋)陆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
1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2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游历山水农家
师:出示《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

当时,陆游回到家乡绍兴,住在乡下农村,和村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

第二年的春天,外地的朋友来看陆游,陆游就带着朋友去山西村游玩。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地朗读。

师:在去山西村的路上,陆游对朋友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没想到这山西村隐藏在大山深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哈哈,终于找到了山西村。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变着“花样”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

第二部分:探究丰饶越地
师:我们都知道绍兴是闻名中外的酒乡、水乡和鱼米之乡。

那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绍兴是不是酒乡、水乡和鱼米之乡呢?
生:我从诗中的“腊酒”看出南宋时期的绍兴是酒乡。

师: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

腊月酿造的酒,到了新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
喝了。

那时候,只有一户人家酿酒吗?
生:家家户户都在酿酒。

师:每到腊月和正月,村子里到处弥漫着酒的香味。

这种酒啊,绍兴人叫它“新酒”,因为没有经过沉淀和过滤,所以看上去是浑浊的,但喝起来,特别地道。

生:过年的时候,我们去乡下做客,主人就会舀“新酒”给客人喝。

师:在主人看来,这是最好的酒。

“莫笑”的“笑”是“笑话”“嘲笑”的意思吗?
生:不是。

应该是“在意”“在乎”的意思。

陆游跟朋友说,你千万不要在意这“新酒”看上去有点浑浊,其实喝起来,特别地道。

师:你来读读第一行诗,读出“不在意”的语气。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师:一起读。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

生:我从第三行中的“水”看出800多年前的绍兴是水乡。

师:光是一个“水”,还不足以说明绍兴是水乡。

生:后面的“复”字,表示河流多、湖泊多。

师:你真行!这个“复”和前面的“重”都表示“多”。

古时候绍兴人出行少不了什么?
生:乌篷船。

师:这是绍兴特有的船,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生:从“丰年”看出绍兴是鱼米之乡,丰年就是丰收年。

师:绍兴在历史上很少有大的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风调雨顺,年年都有好收成。

生:“足鸡豚”说明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猪。

师:有肉吃就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生:我从“酒”看出绍兴是鱼米之乡,因为绍兴的酒是用米酿造的。

稻米丰收了,就有足够的米用来酿酒。

师:你能带着丰收的喜悦读读第二行诗吗?
生:丰年留客足鸡豚。

生:我从“留客”也能看出这是一个丰收年。

正因为有足够的鸡和猪,所以村民们才会留客人多住几日。

师:可不可以把“留”改成“招待”的“待”?
生:还是“留”字好,“留”更能体现出村民的热情好客。

生:“留”已经把“待”的意思包含进去了。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前两行诗,读出村民的热情来。

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三部分:漫步山阴道上
师:陆游笔下的“山西村”到底在哪里呢?据说,是在山阴道旁。

山阴道在绍兴城的西南郊外,书法圣地兰亭就在这条路旁。

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山阴道就很有名了。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说过这么一段话,跟老师一起读——
生: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王献之说,行走在山阴道上,这里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美妙的风景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

这段话中哪一个词表示看都看不过来?
生:应接不暇。

师:从东晋到南宋,经历了700多年,南宋时期的山阴道上,还能见到美妙的风景吗?
生:我从“柳暗花明”这个词发现山阴道上风景很美。

师:这里的“暗”是“黑暗”的意思吗?
生:摇头,不是。

师:是说柳树长得很——
生:茂密。

生:茂盛。

生:繁茂。

生:长得郁郁葱葱。

师:“柳暗花明”的“明”又是什么意思?
生:鲜艳。

生:花儿艳丽。

生:花儿争奇斗艳。

生:花儿开得很灿烂。

师:还从哪看出山阴道美景没有变?
生:从“山重水复”可以看出山阴道上的景色很美。

生:重重叠叠的山,碧波荡漾的水,再加上柳枝摆动,花朵争艳,景色就更美了!
师:是啊,700多年后的南宋,山不变,水不变,依旧风景如画。

谁来读读后面两行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哪一个字写出了陆游当时的惊喜?
生:“又”字。

师:来,你把惊喜的感觉读出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又过了700多年,到了1913年,鲁迅从北京回到家乡绍兴探亲,第三天和他的三弟乘船去兰亭游玩,经过了山阴道。

他在《好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回忆: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鲁迅先生回忆了山阴道旁的许多景物,有植物、小动物、建筑。

“伽蓝”就是寺庙,有人物,还有许多自然景物,真可以说是应接不暇。

咱们一起轻轻地读读这段美妙的文字。

师生配乐朗读。

师:山阴道上的风景依旧那么自然、淳朴、赏心悦目。

第四部分:回味经典诗行
师:同学们,陆游写绍兴山水农家的诗有很多很多,偏偏这一首——《游山西村》,800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所喜爱,特别是其中的两行,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你知道是哪两行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为什么是这两行呢?俞老师在网上搜索到一些新闻标题,这个标题跟我们的学习有关——学习如逢山重水复,名师指点柳暗花明。

这里的“山重水复”指什么?
生:遇到了难题。

生:指学习上的困难。

生:一直没有进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柳暗花明”在这里指什么?
生:学习成绩提高了。

生:学习上有进步了。

生:解决了难题。

师:这个标题跟学校办学有关——只看“生源”难免山重水复,培育“特色”也能柳暗花明。

跟企业有关的:华北油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跟外交有关的:相信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跟炒股有关的:山重水复仍无路,柳暗花明待龙年。

这些标题中的“山重水复”还可以指什么?
生:很难发展,遇到了阻碍。

生: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生:形势不好,没有转机。

师:说得真好。

那这里的“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
生:走出了困境,胜利后的喜悦。

生:看到了希望,解决了问题。

生:有了好消息,就要获得成功了。

师:我最喜欢这一个标题,这是一种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

一起读——
生:为了柳暗花明,拥抱山重水复。

师:同学们,陆游生逢乱世,遭遇过无数的坎坷,可他始终坚信,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陆游一生勤勉,光是诗歌,留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是古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人。

出示书法对联,一起读——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其实,无论是谁,都会遇到困境,都会感到迷茫,但只要坚持寻找出路,奋勇拼搏,一定能看到希望,一定能收获成功!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