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和数学结合教学探索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中巧用古代诗句激趣的探究

数学教学中巧用古代诗句激趣的探究

数学教学中巧用古代诗句激趣的探究云南省建水县第二中学:贾雪光古人曾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可见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观察愈细致,反应愈敏捷,思维、记忆、能力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也愈有成效。

因此,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做如下的阐述。

一、用古代诗句中所描述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数学概念的兴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艺术中,医疗中,文字中,都有数学的身影。

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各种文化瑰宝更是耀眼。

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无价的文化宝物。

不容置疑,古代诗句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中的精华之一!加上如今的高中学生接触诗、词句子的时间较早,有的甚至是在上幼儿园之前就会背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句了,再加上小学、初中语文老师的引导,多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比较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得到自己的知识增长点,找得到自己可以说话的点。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拓展的空间,新旧知识点之间有联系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和提高,这样一来他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必然比较感兴趣。

于是学习效果必然会得到提高。

同时许多古代诗句又是能把数学知识运用进去,这不仅让古诗词蕴含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也让古诗词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数学在古诗词中的完美与巧妙结合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古代诗与数学之间最深刻的关系莫过于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空间想象能力或意象与诗句的结合。

比如,古代诗句中,在描写景色的时,很多都是夹杂着很多数学的问题。

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古诗词中找寻一些与所讲授的内容相关的句子作为数学课的开场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话,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定会得到巨大的提高。

古诗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古诗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I 教育创新古诗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张涛高海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 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来解决数学教 学中的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想使每节课 都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就必须注重方法,善于利用教学资 源创新课堂教学。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古诗词这个话题刷 爆了朋友圈。

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难得 的课堂教学资源。

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但是,它所 表达出的诗境诗律仍能给学生带来数学之美;它所呈现出的 诗情诗意仍将给学生带来数学之趣;它所蕴含着的诗文诗史 更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博。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 给古诗同留下一席之地,让学生体验古诗词与数学之间跨学 科的完美结合,体验诗意数学。

而这种体验,既可以放在新 课的引人中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放在教学过程中 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还可以放在课后的练习中激发学生 对解题的热情;更可以作为数学课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做专题 介绍。

只要因地制宜地将古诗词灵活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就能让学生从古诗词有趣的内容和形式上,感受传统数学文 化的魅力,就能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上,感受 传统数学文化的辉煌,这样,我国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就将 得到传承和创新。

我校以经典诵读为特色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已经积 累了一些古诗词知识,包括熟练背诵、情景感悟、释义等 等。

数学教学方面也有这样的骨干团队,善于发现教学中的 闪光点、与课程整合的切合点以及学科间的渗透。

通过教学 实践,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既可启迪思 维,又能增加情趣,有时还可起到圃龙点睛的作用。

1.借诗巧记。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古诗词、典故等, 可以巧妙、快速地识记一些祜燥、生涩、难以理解的关系 量,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感情。

如我们在讲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时,可借用杜甫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精选教育文档

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精选教育文档

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诗文中看数学知识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

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

对称,数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形。

它与文学中的“对仗”有相似之处。

在讲解对称时,借助“对仗”来说明,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诗句,明月一清泉,松间一石上,照一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非常类似于数学上的对称。

清初女诗人吴绛雪作有一首辘轳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全诗共十个不同的字,描绘了一幅风吹水动,花香暗浮的夏日图。

妙的是诗的上两句倒着读过来就是诗的下两句,可谓数学上标准的对称。

极限,数学中重要的概念。

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

徐利治先生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绘,可谓妙绝。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在我国的数学宝库中,有许多以诗词形式出现的数学题目。

讲相关内容时,如能将他们引入教学,可为课堂注入生机,令数学多一份亲切,教学多一份趣味。

略举两例: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二倍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

附:解各层倍数和:1+2+4+8+16+32+64-127。

顶层的盏数:381÷127-3(盏);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是一道民间算题(李白打酒)。

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

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附: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

得【(2x-1)×2-1】x2-1=0,解得x=7/8。

古诗文中的数学——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古诗文中的数学——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一 倒 池 中 树 。”这首 诗 丝 毫 不 给 人 重 复 嗦罗 嗦 之 感 。清 代 诗人陈 沆在《无题》中用了 十个“一”字:“一 帆一桨一 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 江秋。”这首诗对仗工整, 自然贴切, 描写了一幅渔翁 在秋 江月下荡 舟独钓、怡然自 得的生动画 面, 诗中有 情 有 景 、有 人 有 物 、有 声有 色 … …
结, 平 中出奇 , 骤然 生色, 让 人充分体会到“山重水复疑
学 生 获 取 、分 析 、加 工 、利 用 和 归纳信息 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
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 术之妙。如明代才子唐伯虎
好的信息素养。
写 的《登 山》:“ 一 上 一 上 又 一
2.激 发 学 生 阅 读 古 诗 和 学 习数学的兴 趣, 培 养学生学习
了不少古诗文, 并在小组里进行了交流。今天这节课, 就
一西垄头水, 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 一颠
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老师准备了两份小礼物, 准 备 送 给 今 天 表 现最 优 秀 的 小 组 和 最 棒 的 同 学 !
二 、学 生 展 示 第一组汇报: 师: 下面先请第一组同学展示你们的成果。 组长: 在我国古代诗词文化宝库中, 数字入诗的例子 不 胜 枚 举 。早 在 我 国 古 代 第 一 部 诗歌 总 集 — — —《诗 经》中 , 就有不少诗句使用了数字。在《唐诗三百首》中, 含有数字 的诗达130多首。我 们认为: 数字入诗叙事抒情 , 可使所 叙之事、所抒之情 更加感人; 数字入诗刻 画人物, 可使人 物形象更 加饱满; 数字入诗绘景状物 , 可 使所写之景 、所 状 之 物 鲜 明 生 动。 我 们 小 组 确 定 的 主 题 是“ 一 字 诗 ”。 先 请 ××同 学 汇 报。 ××: 数字入诗通俗 易懂, 使人过目 不忘, 这也许是 一些诗极易流传的原因之一。如“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 阳关无故人”、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朝辞白帝彩 云间, 千里江陵一 日还”、 “ 忽如一夜春风 来, 千树万树梨 花 开 ”等 。 组长: 接下来请××同学汇报。 ××: 有的诗前半部用数字开头让人通俗易懂, 感觉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字古诗两首》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字古诗两首》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字古诗两首》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数字古诗两首》是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内容主要将古诗与数学中的数字相结合,通过两首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诗之美的同时,认识数字 1 到10。

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数字的同时,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文化素养。

两首古诗分别涉及数字1-10和11-20的认识。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数字 1 到 10。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理解古诗中数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古诗、观察图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数字与古诗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生能够通过古诗记忆数字,提高记忆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古诗记忆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和意义。

【教学难点】:1.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古诗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数字在古诗中的巧妙运用。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字和儿歌,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数字的抽象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和理解古诗内容。

2.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数字卡片游戏、古诗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精选教育文档

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精选教育文档

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精选教育文档怎样将古诗词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诗文中看数学知识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确实抽象,这也是数学的一大特色。

但是,将数学知识与诗词结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创造优美的教学情景。

对称,数学的一个重要术语,是指图形等在运动变化中保持的一种不变形。

它与文学中的“对仗”有相似之处。

在讲解对称时,借助“对仗”来说明,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诗句,明月一清泉,松间一石上,照一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非常类似于数学上的对称。

清初女诗人吴绛雪作有一首辘轳回文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全诗共十个不同的字,描绘了一幅风吹水动,花香暗浮的夏日图。

妙的是诗的上两句倒着读过来就是诗的下两句,可谓数学上标准的对称。

极限,数学中重要的概念。

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来说明。

徐利治先生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绘,可谓妙绝。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在我国的数学宝库中,有许多以诗词形式出现的数学题目。

讲相关内容时,如能将他们引入教学,可为课堂注入生机,令数学多一份亲切,教学多一份趣味。

略举两例: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二倍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

附:解各层倍数和:1+2+4+8+16+32+64-127。

顶层的盏数:381÷127-3(盏);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是一道民间算题(李白打酒)。

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

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附: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

关于数学文化与诗词

关于数学文化与诗词

关于数学文化与诗词数学文化与诗词的交融: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等概念的学科,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严谨、精确的科学。

诗词,则是人类情感、思想、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化表达,以其独特的韵律、意象和意境触动人们的心灵。

然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会迸发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和深度思考。

一、数学与诗词的共通之处数学和诗词虽然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

首先,两者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在数学中,这种创造性表现为对概念的创新解读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探索;而在诗词中,创造性则体现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和对意境的独特构建。

其次,两者都追求美。

数学的美在于其简洁、对称和深邃;而诗词的美则在于其音韵、意象和哲理。

这种对美的追求使得数学和诗词成为了一种表达和探索世界的工具。

二、数学文化在诗词中的应用1.描绘数量关系:在诗词中,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描绘数量关系,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表现空间观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诗词可以表现空间观念,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哲理思考:许多诗人借用数学概念和原理表达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三、诗词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将诗词融入数学教育,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例如,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概念与人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加深理解。

此外,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四、如何将数学文化与诗词结合1.提高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和文学素养,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和诗词的知识。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寻找数学与诗词的最佳结合点。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与诗词的联系。

古诗词中的数学

古诗词中的数学

古诗词中的数学古诗词中的数学题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虽然数学和诗词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研究古诗词,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了一些数学的思考和题目。

本文将以古诗词中的数学题为题材,探索古代文人在诗词中融合数学的灵感。

一、数学与自然中国古代文人在写诗词时,十分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他们将自然的变化和数学关系联系起来,以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的“依山尽”和“入海流”所暗示的数学关系是指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在山的一侧升起和在山的另一侧落下,从而了解到日出和日落的规律。

这一现象与数学中的“夹角”的概念有关。

直线与平面相交,形成的夹角在不同时间点会有不同的数值。

文人通过这样的观察,将自然中的变化与数学联系起来,表达出了自然界的美妙。

二、数学与感情古代文人在诗词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还表达了对感情的思考。

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将内心的情感予以体现。

例如杜牧的《秋夜怀友》诗中有一句“高卧南山陲,白发为谁新。

”这句诗中的“高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高远之情。

而后面的“白发为谁新”则是一种辗转思考的表达方式。

古人常以“白发”喻衰老,但这句诗中的“白发”却暗示着一种数学问题——数列的推导。

古代文人在表达自己的思考时,往往通过一种情感化的方式,将数学融入其中,给人一种意境深远、情景交融的感受。

三、数学与境界古代文人常以境界为题材,他们通过对境界的描绘和冥思,呈现出一种空灵和超越的美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提到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诗中的“万象为宾赴,千状共依憩”都是描绘境界的良好例子。

这些诗中的景象都暗示着一个数学问题——无穷的概念。

绝顶观景和长江奔流的景象都给人一种无尽的感觉,而文人在表达这些境界时,通过数学这一更具象征性的方法,将无穷的概念融入其中,表达出自己对境界的精神追求。

古诗中的数学

古诗中的数学

《古诗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中“数字诗”的一些特点,懂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诗歌美与数学美。

2.让学生经历搜集诗、品赏诗、创造诗的过程,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感受诗歌与数学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名句“我诵读”。

1.自主诵读:课前搜集的一些诗句。

2.组内交流:诗句中包含哪些数学知识?。

3.小组展示:每人一句诗。

4.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二)名诗“我品赏”。

1.欣赏: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和明代林和靖的《雪梅》。

2.交流:这两首诗“数字诗”有什么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想?
3.教师点评提升。

(三)名题“我深悟”。

1.学生阅读:
(1)著名《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其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2)程大位《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的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2.教师提问: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你从中领悟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3.点拨板书:2×70+3×21+2×15-2×105=23。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关于数学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数学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数学的古诗词有哪些古人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研究可追溯至古代,他们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创造。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首关于数学的古诗词作品。

1. 《数理科学》五行相克耕古种,阴阳隋泛结朋友。

无距无量质浮灭,有智有慧算课题。

这首诗以五行相克相生的规律为引子,表达了古人对于数学的理解。

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是无形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谋算。

2. 《曲线方程》山水绵延,曲线连通。

曲江流远,坐标定方。

分点取值,折线成杨。

欲求结论,需算众元。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的延绵与曲线的连接,来表达对于曲线方程的研究。

古人将曲线与山水相联系,把数学的曲线方程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一种美妙的联想与感悟。

3. 《立体探秘》坐看立方,边角相连。

三面封闭,面颜皆等。

体积逆映,秘密在其中。

浑然一体,谜底徐徐揭。

这首诗以立方体为背景,表达了对于立体几何的探秘。

古人将立方体的特点与数学规律相结合,通过描述立方体的形状、面颜、体积等,揭示出立体探秘的神秘与魅力。

4. 《概率之谜》世事莫测,变幻无常。

从心计算,概率增长。

求真探幽,追寻规律长。

透过迷雾,揭开谜底亮。

这首诗以概率计算为题材,表达了对于概率的探索和研究。

古人认为世事无常,只有通过心中的计算和对规律的追寻,才能透过迷雾,揭开概率之谜。

5. 《无尽数列》数列无尽,延伸无限。

级差递增,展开新思维。

探索初级,追求高深。

数之无疆,数学精神永存。

这首诗以数列为主题,表达了对于数学的探索和追求。

古人认为数列是一个无限延伸、无尽探索的过程,他们通过不断追求新的思维和高深的数学理论,展示了数学的无边无际和精神的永恒。

这些诗词充分展示了古人对于数学的理解和研究,他们通过诗词的形式,将数学与自然景观、智慧与思考相结合,使人们对于数学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探索。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哲学。

正是因为古人的智慧和创造,我们才能在今天的数学领域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数学与古诗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与古诗教学设计方案

数学思维在意象表达上的作用
抽象思维
古诗创作中的意象表达,需要运 用抽象思维对具体事物进行提炼 和概括,如“月落乌啼霜满天” 中,月、乌、霜等意象的提炼和
组合。
逻辑思维
意象的组合和排列需要遵循一定 的逻辑关系,如由近及远、由大 到小等,体现出数学上的顺序和
层次性。
推理思维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 ,需要通过推理思维理解其深层 含义,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 ,春蚕象征勤劳的人,需要通过
06
总结与展望
项目成果总结
古诗与数学教学融合
成功将古诗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实施本教学方案,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和古诗鉴赏能力上均 有显著提升。
教学资源共享
形成了一套可供其他教师借鉴使用的数学与古诗教学资源,为推 广这一教育理念打下基础。
经验教训分享
02
古诗中的数学知识
古诗中的数字与运算
数字表达
古诗中常用数字进行形象描述,如“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中的“千”和“万”。
运算应用
古诗中蕴含加减乘除等运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千里目”可理 解为1000 x 1(一目十里)。
古诗中的几何图形
图形描绘
古诗中常用几何图形进行比喻,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中的“圆”形容落日。
03
数学在古诗创作中的运用
数学规律在格律诗中的应用
平仄规律
平仄是古诗格律的核心,其变化 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如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等交替出现。
押韵规律
古诗押韵要求严格,一般遵循数学 上的等差数列规律,如每隔一句或 两句押韵一次。

小学数学古诗词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古诗词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古诗词教学心得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建议: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古诗词,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引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句子,将数学中的图形与自然界中的景象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2. 鉴赏古诗词在数学教学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理解。

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美妙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数学中的美。

例如,在研究数字时,可以引用《登鹳雀楼》中的句子进行串联,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3. 进行创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进行创作。

例如,在研究有关长度与面积的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用古诗词的形式来描述相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举办活动可以组织一些与数学和古诗词相关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例如,可以举办数学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诗词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理解。

活动的参与度和竞争性可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古诗词教学的兴趣。

5. 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资源,可以丰富数学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古诗词的诵读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发现将古诗词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希望这些心得和建议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数学中的古诗ppt课件ppt课件

数学中的古诗ppt课件ppt课件

数学在古诗中的应用
比喻
在古诗中,数学经常被用作比喻,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例如,“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金樽”比喻人生短暂,需要珍惜。
结构
古诗的音韵和节奏感可以通过数学原理来解释,如平仄、对仗等。
古诗对数学的影响
启发思维
古诗中的数学元素可以启发人们 的思维,激发人们对数学的兴趣 和好奇心。
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审美能 力。
目的和意义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 趣和热爱,使他们更 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 学。
Hale Waihona Puke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创新思维,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古诗的引入,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的文化内涵和应用价 值。
CHAPTER 02
数学与古诗的关联
古诗中的数学元素
CHAPTER 04
数学在古诗创作中的应用
数学与古诗的创作方法
结构之美
古诗的平仄和韵律,与数学的节 奏和对称有异曲同工之妙。平仄 的交替和韵律的变化,如同数学 中的周期性和对称性,赋予诗歌
动态和和谐。
精确表达
数学的逻辑和精确度为古诗创作 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例如,通 过数学公式或定理,诗人可以更 精确地描绘自然现象或情感状态
CHAPTER 05
古诗中的数学教育价值
古诗中的数学启蒙教育
数字启蒙
古诗中经常出现数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通过诵读这些诗句,可 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几何启蒙
古诗中的景物描述往往涉及到形状、大小、方位等概念,如“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想象和描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人文精神

将古典诗词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将古典诗词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其实就是源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性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毕竟初中生正处于生长阶段所以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懵懂无知但也并不如高中生那样懂事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式旦学生有了这种自主的意识对于学习他们就不会再感到迷茫不再是盲目无知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二在中数学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式策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具体策略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极性 。那 么如何将这些带有数学元素的古诗词作为小 学课 堂教学 看看周尽不差争 。 三人共食一碗饭 , 四人共吃一碗羹 。 请 问先 生明 的导 人与结束时的素材使用 ,以古诗词作 为课前 的学 习内容 , 从 算者 , 算来寺 内几多僧?” 在这首诗 中我们可 以学到有关数学算术
但 是不能 漫无 目的地 引入古诗 词 , 诗 词 内容不符 合 而导人本节课 的教学 内容。如一年级数学第一节课中介绍 自然数 的运算 知识 ,
2 . 作为教学的导入和结束 时使用 通常 的课 堂教 学导入和结束都是 中规 中矩的 , 难 以调动小学
1 . 根据教学内容选 择古诗词 如 在上 小学高年级数学有关 的数学 运算时 , 我们可 以引入 下
“ 巍巍古寺在山林 , 不知寺 内几多僧。三百六十 四只碗 ,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一种好 的课 堂教 学方式能够提 高学生学 习的积 面这首诗 :
有数学元素 的经典古诗词 引入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 , 在轻 松与新 词 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 中 , 除培养 了小学生学 习数学 的兴趣之 将带有数 学元素的古诗词引入小学数 学课 堂教学 中

融合语文元素,激活数学课堂

融合语文元素,激活数学课堂

融合语文元素,激活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

”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

为此,让数学教学和语文元素有机融合,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思维方式融入数学学习中,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触须”向外延伸,从语文学科中汲取数学营养,进行“学科文化濡化”,从而让学生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融古诗词于数学教学之中——万紫千红总是春。

数学课堂常给学生的印象大多是枯燥,乏味,抽象,不像物理的实验生动,不像语文的意境深远,不像英语的互动活泼,满堂的a、b、c、d、加、减、乘、除,如何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运用一些古诗词,会使学生耳目一新,课堂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学生学得津津乐道,并学而后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颇有裨益。

1、借诗巧记有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古诗词、典故等,可以巧妙、快速地识记一些枯燥生涩的公式和数字。

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感情。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利用谐音的古诗记住圆周率∏的小数点后30位数字的:从前,有一个爱喝酒的私塾先生,为了有空溜出去喝酒,就常常留一些刁难人的题目让学生做。

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数学概念和公式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记忆,也给数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

2、以诗巧导根据数学课堂所要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衔接语文学科蕴含的课程资源,巧妙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巧妙借用高鼎的《春居》巧设疑问,学生头脑中生动鲜活的形象再次被激活,学习气氛极其浓烈。

“儿童散学归来早,母亲叫我帮种桃。

一棵苹果一株桃。

果园周长四千米,间隔五米全栽到。

古诗词中数学问题趣解

古诗词中数学问题趣解

古今诗词中的数学问题趣解房县万峪中学 何明辉一引言:诗和数学都非常迷人,把两个迷人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 对提高学生数学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二重点谈谈如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巧思妙解(1) 寺内增人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解:设寺内有x 只饭碗y 只羹勺。

由诗意列方程组:^x+y=364 解得「x=208[3x=4y y=156 匚即僧人为3X 208=624人(2) 八戒吃仙果三种仙果红紫白,八戒共吃^一对;白果占紫三分一,紫果正好红二倍; 三种仙果各多少?看谁算得快又对!解设八戒吃红果x 只。

紫果y 只,则吃白果(22-x-y )只。

由诗意列方程组r 22-x-y=y/3 解得 j x=6[y=2x [ y=12故八戒吃红果6只,紫果12只,白果4只。

(3) 周瑜寿多少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六倍与寿符,那位学生算的快,多少年华属周瑜?解设周瑜年龄的个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y ,由诗意列出方程组即甜饼每只0.5厘咸饼每只0.3厘(5)敌军和狗一对敌军一对狗,两队并成一对走, 脑袋共有八十个,却有两百条脚走, 请君仔细算一算,多少敌军多少狗「y=x-3 L x=2y 即周瑜36岁 (4)武大郎卖饼武大郎卖饼串满街,甜咸炊饼销得快; 甜三咸二两厘一,咸四甜二两厘二; 各买一只甜咸饼,武大郎饼价该怎卖? x 厘,每只咸饼y 厘。

有诗意列出方程组 解得y=0.3 解设每只甜饼 3x+2y=2.1 4y+2x=2.2解得 「x=6」=3=0.5解 设有敌军x 人,狗y 只,由诗意列出方程组 「x+y=80 解得 x=602x+4y=200 y=20故敌军60人。

狗20只(7)三果问价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

甜过就个^一文,苦果七个四文钱。

试问甜果苦果几个?又问各该几个钱?解 设甜果x 个,苦果y 个,由诗意列出方程组x+y=1000解得 Jx=675 1lx/9+4y/7=999L y=343故甜果657个苦果343个(8)鱼肉价钱 老头提篮去赶集,一共花去七十七, 满满装了一篮菜,十斤大肉三斤鱼, 买好未曾问单价,只因回家心发急 道旁行人告诉他,九斤肉钱五斤鱼, 有劳个位高材生,帮帮帮算算此难题 解 设肉每斤x 元,鱼每斤y 元,由诗意列出方程组y=9即原有10只鸡20只鸭(11) 官兵多少 一千官兵一千布,一官四尺无零数; 四兵才得布一尺,请问官兵多少数? 解设官x 人,兵y 人,由诗意列出方程组即每斤鱼5元, (9)隔溪牧羊每斤鱼9元甲乙隔溪牧羊,二人相互商量;甲得乙羊九只,多乙一倍正当;乙说甲得九只,两人羊数一样;问甲乙羊几何,让你算个半晌解 设甲有羊x 只,乙有羊y 只,由诗意列出方程组x+9=2(x-9)解得 x=63 x-9=y+9ly=45即甲有羊63只,乙有羊45只(10 )鸡鸭多少 鸡鸭共一栏,鸡为鸭之半,八鸭展翅飞,六鸡在下蛋,再点鸡与鸭,鸭为鸡倍三,请君算一算,鸡鸭多少只?解 设鸡有x 只,鸭有y 只,由诗意列出方程组y=2x y-8=3(x-6)x=i0 L y=20 y=77x+y=1000 解得x=2004〕+y/4=1000 y=800即官200人兵800人(12) 鸡兔同笼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13) 哪吒斗夜叉八臂一头号夜叉,三头六臂是哪吒; 两处争强来斗胜,不相胜负正交加三十六头齐出动,一百八手乱相抓; 傍边看者殷勤问,几个哪吒几夜叉?(14 )隔壁分银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

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华诗词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摘要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化史,文化底蕴深厚。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引用诗词,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我国古代诗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

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

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诗词;数学;诗词化引言诗词是语言的皇冠,数学是科学的灵魂。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艺术。

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

数学不但体现了科学美,也体现了艺术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加强美学修养,在教学中追求艺术美的本质。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

因此在课堂中恰当地引用诗词,使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而且对学生在数学上的长远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

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1、蕴含在中华诗词中的数学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作,故此数学可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1.1诗词中的数学数学与诗词的内在联系,在于意境。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初中数学课本古诗三首教案

初中数学课本古诗三首教案

初中数学课本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解析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与文学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对古诗的解析,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三首古诗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2. 学会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材料和解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文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古诗阅读与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首古诗,并向学生解释古诗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自主阅读第二首古诗,并尝试解析其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三首古诗,并向学生解释古诗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三、数学问题解决(15分钟)1. 教师根据古诗内容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自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尝试解析其中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数学与文学结合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和数学结合教学探索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古诗和数学相结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上课。

“古诗”的魔力是一个包装,学生在抽丝剥茧、拨开迷雾后,发现“古诗”只是数数的工具,本质的内涵是数学。

充分体现学生为课堂主体,能举一反三,学生探索欲强,成就感高。

一、魔术表演:先声夺人,体验魔力
师:这是一副普通的扑克牌,等下我会请一个同学帮忙把牌重新打乱,然后从扑克牌中随机数出10—19张,将数出的牌的数量,在心中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加,并根据相加的结果,从下往上找到对应位置的牌,记住它的花色和点数后,将其放回原位。

比如,我现在拿了13张牌,1+3=4,我就从下往上找到第4张牌,记住它并放回原位。

之后我听一听扑克牌说什么古诗,古诗念完,这张牌就出现,相信吗?师:(请一位小助手上台)请你根据刚刚的规则,找到目标牌。

师:给大家看看这次要找的牌是什么。

师:现在魔术师要听听扑克牌说什么。

我听到了,虽然老师跟大家第一次见,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刚刚的那张牌吗?师:古诗真神奇,真的帮我们找到了目标牌。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们再做一遍。

设计意图:第一遍表演,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魔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魔术揭秘:抽丝剥茧,拨开迷雾
1.观察梳理
师:(再找一位小助手,根据步骤找到目标牌)老师听到了,扑克牌说我们学习要学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第二次魔术依然成功。

你们能梳理一下魔术的步骤吗?生:我发现我们选的都是10—19张牌,且我们都是从下往上找到目标牌。

师:这位同学记得很清楚规则。

有同学观察到念古诗时老师是怎么翻牌的吗?生:老师是从上往下翻牌的,念古诗时每念一个字翻一张牌。

师:是的。

那么老师两次念的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都是10个字的!师:看来“10”是本次魔术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第二遍表演,重在让学生熟悉魔术步骤,体验两次魔术本质的相同之处,便于魔术揭秘,从而找到规律,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2.逐个击破
(1)10张牌
师:如果观众拿了10张牌,他的牌会出现在从下往上数的第几张呢?生:因为1+0=1,所以是从下往上数的第1张。

师:如果作为魔术师,我们从上往下数到第几张,就是目标牌呢?。

师:是的,目标牌是最后一张,也就是从上往下数的第10张。

(如下图)
(2)11张牌
师:如果拿的是11张牌,他的牌又会出现在从下往上数的第几张呢?生:因为1+1=2,所以是从下往上数的第2张。

师:这时目标牌会出现在从上往下数到第几张呢?生:还是从上往下数第10张!
(3)12張牌
师:再接再厉!如果12张牌呢?生:他的牌会出现在从下往上数的第1+2=3张。

师: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几张就是目标牌呢?生:还是第10张!师:你们都觉得是第10张吗?为什么呢?数一数可以确定。

但如果我们不数,你能说明原因吗?师:我们可以像这样把牌分成两部分,目标牌在从下往上数第3张,放在右边,右边共有几张牌?生:有3张。

师:那么左边还剩下几张牌?生:12-3=9,还剩9张牌。

师:所以这张牌你知道它的位置吗?生:用前面的9张再加1就是第10张。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加1吗?生:要把它自己加上去,才能数到它。

师:同学们真聪明,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出来吗?生:12-3+1=10,目标牌在从上往下数的第10张。

师:通过我们的验证,果然总牌数是12张时,目标牌还是出现在从上往下数第10张。

(如下图)
(4)举一反三,发现秘密
师:如果继续往后推算,大家有信心完成表格吗?生:只要牌数是10—19张,目标牌一定出现在从上往下数的第10张。

(如下图)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通过10、11、12张牌的示范推理,对于魔术过程越发熟悉,同时已经能从前三种情况中知道方法、发现一定的规律,学生能很快地根据原理计算剩余情况,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那么刚刚魔术表演你们怎么没有发现我在数第十张呢?老师是怎么“数”出第十张牌的?生:因为老师念了十个字的古诗,而且念一个字就翻一张牌,也
就是在数数了!师: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数数“一、二、三……”,还要念古诗来帮助数数呢?生:因为直接数数就不神秘了,而且被人一眼看穿秘密。

设计意图:发现规律后,需要学生将古诗的字数和数学规律联系起来,从而明白古诗只是数数的工具,找到10个字才是本次魔术成功的关键,从而揭开“古诗”的神秘面纱,体验数学魅力。

三、魔术拓展:感悟运用,举一反三
1.拓展20-29张
师:如果观众拿的是20-29张牌,你知道目标牌应该出现在从上往下数第几张吗?生:第10张!第20张!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猜想,怎么研究呢?大家可以参考我们刚刚的研究方法,举一反三!那些同学最快研究出来,你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魔术认证卡!生:第19张,用20张做例子:目标牌出现在20-2+1=19张,21张牌:21-3+1=19张,这样举例下去会发现拿20-29张牌,目标牌都出现在第19张。

2. 拓展30-39张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用以学的方法解决新问题!那聪明的你们思考一下:30-39张牌呢?生:30张牌的话,比如30-3+1=28张,一定会出现在第28张牌。

师: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要大家根据这个原理设计一个魔术,你可以怎么设计呢?28个字,会是一首怎样的古诗呢?生:可以是一首7言诗,4句刚好28个字。

师:虽然没有尝试过,但是只要你相信数学,就不妨勇敢地试一试。

3.勇攀高峰
师:一节课下来,相信你们一定能迅速回答出40-49张牌、50-59张牌时目标牌出现的位置!
四、教学反思
第一,课程整合,富有诗意。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古诗和数学相结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上课。

“古诗”的魔力是一个包装,学生在抽丝剥茧、拨开迷雾后,发现“古诗”只是数数的工具,本质的内涵是数学。

第二,层层递进,方法明朗。

本节课用列表、枚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原理,使得魔术揭秘更加明朗,学生易于理解。

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分析方法,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发现更高度概括的规律。

第三,学生主体,自由探索。

本节课充分体
现学生为课堂主体,学生根据第一题的规律能马上推理剩余牌数的情况,学生探索欲强,成就感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