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八班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一)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农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农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北方两年三熟(华北)一年一熟(东北) 旱地小麦花生(黄河中下游) 甜菜(东北平原) 三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秦岭淮河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田水稻油菜(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 甘蔗(南部沿海)八班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二)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具有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修建水库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解决措施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进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八班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八年级上册期末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八年级上册期末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 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 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 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 落差大, 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 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 地势坦荡, 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 河湖密布, 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 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 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 有“聚宝盆”之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一)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56个。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4、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情况,是经过数千年间民族的人口迁移、调动而逐渐形成的。
5、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长、大、广、穷。
6、“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7、“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8、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9、“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间也互相离不开” 。
10、“三个不容”的重大论断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削弱。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二)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
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
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南部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2、位置的优越性:p33、扩展,地理位置的不足二、疆域辽阔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2、领土四至:东:乌苏里江西:帕米尔高原北:漠河以北黑龙江(53°N南:曾母暗沙3、陆地大国p5:国界线2.2万多千米,14个陆上邻国4、海洋大国p6: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6个隔海相望国三、行政区域1、行政级别我国实行三级分区制度:(1).省级行政区(2).县级行政区(3).乡级行政区2、省级行政区的构成和数量首都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23个省,共34个首都北京3、省级行政区域P9表格(1)名称(2)、位置(3)、轮廓(4)、简称(5)、行政中心记忆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
黄河中下六省市,晋冀豫鲁和京津长江中下七省市,鄂湘赣皖苏浙沪。
南部沿海七省区,琼台港澳桂粤闽。
西南云贵川渝藏,西北陕甘青宁新。
4、省区之最①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②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③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④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⑤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云南省(云或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人口最大的国家1、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总计约14亿2、人口增长特点:p1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3、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人口问题:p13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破坏严重;住房困难;交通拥挤;失业人口增多等二、人口分布东多西少:1、人口分布p14①人口东多西少:东部人口占94%;西部人口仅占6%。
原因: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湿润多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而西部高原、山地多,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与14个邻国接壤(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我国领土四至点: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岸线长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与六个海上邻国接壤(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P7页图1.7和P8表1.2)。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3.4亿,约占世界人口1/5.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八上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 __,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 __,I __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 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全册复习知识点梳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全册复习知识点梳理八上地理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亚),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2、领土四至:帕米尔高原晚落日,黑龙乌苏早朝阳,漠河以北冬漫长,曾母暗沙最南疆。
(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是全国日出和日落最晚的地方;东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北到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春天来的最晚,冬天来得最早;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属于热带,没有四季之分)3、我国疆域广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
4、陆上邻国:朝蒙东亚俄北亚,哈吉塔阿中西插,巴印尼不缅老越,南亚东南两分家(从东北逆时针顺序接壤,朝鲜(东亚)、俄罗斯(北亚)、蒙古(东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上三个是中亚),阿富汗(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以上四个南亚)、缅甸、老挝、越南(以上三个东南亚))5、海上邻国:东亚韩国和日本,马菲文印东南趴,朝鲜越南兼海陆,辽宁广西两开花(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朝鲜和越南是中国的陆上邻国,但同时也与中国隔海相望,对应兼具陆上和海上国界线的省份是辽宁和广西)6、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与欧洲面积差不错,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海上国界线1.8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6个国家隔海相望。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8、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12海里9、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单位,县、市(县级市)、区、旗、州、自治县、自治州、自治旗为县级行政单位,乡、镇、街道、苏木是乡级行政单位,市(地级市)、盟、地区不在三级行政区划之列。
其中盟、旗、自治旗、苏木是内蒙古地区特有。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大全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大全有哪些?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一起来看看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大全,欢迎查阅!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路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渤海附近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5、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国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8、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
9、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10、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1、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12、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1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它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5、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6、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仁爱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全面!)

仁爱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点总结(全面!)
1. 国土资源
- 土地资源: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
- 水资源: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 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2. 农业与农村
- 农业生产: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
- 农田利用:包括耕地面积、农田水利设施等。
- 农村发展:包括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农村环境等。
3. 工业与城市
- 工业部门: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城市发展:包括城市人口、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
- 城市问题:包括城市污染、城市拥堵、城市人口过多等。
4.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水路交通。
- 通信发展:包括电话、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
- 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港口、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
5. 人口与人居环境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等。
- 城乡差距:包括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6.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和干旱等灾害。
- 灾害应对:包括预警机制、救灾设施和灾后重建等。
- 环境保护: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以上是仁爱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的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第一章国土与居民§1.1 辽阔的疆域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陆界(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多(14个)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1.2 行政区划§1.3 众多的人口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2、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4§1.4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1、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
92%;其他民族(55个)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最少是珞巴族;2)3第二章自然环境§2.1 地形地势特征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山脉东西走向:北列:①天山—②阴山中列:③昆仑山—④秦岭南列:⑤南岭南北走向:⑥贺兰山、⑦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⑧阿尔泰山、⑨祁连山东北-西南走向:西列:⑩大兴安岭—⑪太行山—⑫巫山—⑬雪峰山东列:⑭长白山—⑮武夷山外列:⑯台湾山脉弧形山脉:⑰喜马拉雅山脉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2 地形分布四大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雪山连绵、远看成山、近看成川B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地理知识点归
纳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
1. 自然地理:
- 陆地
- 世界和中国的大陆分布
- 中国的主要山脉和高原
-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 水域
- 世界和中国的主要海洋
- 中国的主要港口和海峡
- 中国的海岛及其特点
2.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 地图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技巧
3. 人口与城市:
-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
4. 农业与工业:
- 农业的类型及其特点
- 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 工业的类型及其特点
- 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5. 资源与环境:
- 能源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利用- 环境问题及其保护
6. 区域联系:
- 世界和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
-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复时重点关注以上内容,并进行适当的练和思考。
祝你复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自转的周期:自转一周需要一天,约24小时。
4、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
5、证明地球自转现象的例子:昼夜交替;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地区时间不同。
6、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
7、从南极、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南顺北逆)8、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9、地球的公转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10、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1、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为一年,约365天。
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轴的指向不会发生变化,始终是倾斜的,倾角约66.5°,地轴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12、公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四季形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等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23.5°N),昼长夜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等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23.5°S),昼短夜长。
14、南、北半球的季节: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冬夏相反,春秋相反)15、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赤道两次,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
16、极昼、极夜现象:在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66.5°N)以北地区都会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南极圈(66.5°S)以南地区都会出现极夜现象。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背考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背考点一、疆域与人口1、简述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优越性: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优越性:陆上与许多国家接壤,便于开展边境贸易,东临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对外贸易和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2、试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1)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2)原因:①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②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③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3、试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影响:①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②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4、为什么我国发射的载人飞船着陆点大多选择在内蒙古高原?(1)地广人稀,有利于安全;(2)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观测;(3)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着陆。
5、试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分布特点: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温差大;(2)形成原因:冬季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大;同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小;冬季风对北方影响较大,加剧了南北的温差。
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位置在哪些?原因是什么?(1)位置:青藏高原。
(2)原因:海拔高。
7、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试分析其原因。
(1)海拔低,气温高;(2)地形封闭,热量不容易散发;(3)离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8、试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①国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②地形复杂多样;③海陆差异大,跨多个干湿区。
(2)影响:①动植物资源丰富;②开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经营;③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背诵提纲116个

26、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文化?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呼麦等。
27、民族的分布地区?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28、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29、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背诵提纲116个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我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3、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光热条件好,适宜发展多种农业。
4、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利用程度较低。
87、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
88、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89、什么叫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90、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76、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77、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
78、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2)南北方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1 月 0℃等温线,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其中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油料作物为大豆,糖料作物为甜菜;华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油料作物为花生,其他经济作物有棉花。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糖料作物为甘蔗,其他经济作物有棉花。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材料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 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 洲的东部,(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 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关注我谢谢你
八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