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题型及解题点拨

合集下载

材料解析题五大题型及应对策略

材料解析题五大题型及应对策略
材料解析题五大题型及应 对策略
材料解析题往往是许多考试中最考验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型。本文介绍材料解 析题的目标和要求,以及五大题型及解题技巧。
事实细节题
1
寻找信息
重点关注题干中涉及的关键词,在材料中定位信息。可以通过标记法来辅助寻找。
2
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
在材料中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词汇,确定信息的重要性和作者态度。若有多余信息,应予忽略。
主旨观点题
理解段落主题
段落主题是整个文章的核心,确定段落主题有助于理清文章结构,对解题十分重要。
判断作者观点
作者观点通常通过词语、语气和句式等方式来体现,读者应仔细寻找线索,理解作者的意图。
推理判断题
推理正确答案
通过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出正确 的正确,但本质是无效或矛盾的。应该 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和比较,排除这些错误选项。
行文结构题
1
分析段落结构
分析段落的内部结构和句子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些联系来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2
理解文章脉络
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图,并确定文章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
否定题
找出否定信息
否定信息往往隐藏在材料中,读者需要通过仔 细阅读,确定否定信息的来源和含义。
判断否定题答案的表达方式
否定题的正确答案通常表述为"不是"、"无法"、" 未提到"等否定性的语言,读者应该留意这些特 定的表述方式。
应对
1 切勿心态浮躁
不要被难度和陌生的材料 吓倒,要保持平常心态。
2 注重练习
系统性地进行练习,不断 提升解题能力。
3 方法总结
对解题方法和策略进行总 结和沉淀,有针对性地进 行提高。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1)递进式材料题。

答好第一问是解题的关键。

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会迎刃而解。

因此,答第一问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
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准确。

(2)归纳材料问题。

例如,1995年,“冀湖白龙潮丝绸厂”就是基于对材料的了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信息。

可以采用分段的方法:首先分析材料,将长材料分成几个段落,
找出每个段落的意思;短句子,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

这种逐层分析有助于提取材料的所
有有效信息。

(3)小论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这种着眼于“文字表达”的命题方问方面,第一
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时还了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

解答这类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 由于小论文形式的材料性问题相对一般,不可能用问题来提示阅读。

因此,在审
查问题时,阅读材料应更加精细和详细,并努力不错过任何有效信息。

例如,在1997年
的第44题《南唐大帝》中,一些候选人只回答了治国的政策、措施和后果,因为他们没
有注意问题中的“与时代相结合”字样;虽然其他人注意到了问题中“结合时代背景”的
要求,但他们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我没有注意到材料1中没有提供这个问题中的“时代背景”,而是材料2,所以我不得不不加区分地回答。

材料解析题题型及解题点拨

材料解析题题型及解题点拨

材料解析题题型及解题点拨1.主题型材料解析题【题型解读】主题型材料解析题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为中心(主线),运用图文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此类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主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考查较多的题型。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以海洋的利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概况、山东文综卷第28题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2012天津年文综第13题考查从古代到近代天津的发展变化题、2012年江苏单科第23题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考查、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0题对近现代城市化的考查等。

举例:(2012·江苏单科,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初中物理经典题解析——杠杆考题归类点拨

初中物理经典题解析——杠杆考题归类点拨

杠杆考题归类点拨题型一:会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力臂点拨:例1如图1甲所示的钢丝钳,其中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支点),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点拨:画力臂时必须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是通过力的作用点并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答案:如图丙所示。

例2如图2所示杠杆中,动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点拨: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画动力臂时应从支点向动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四个图中只有D 是正确的。

答案:D题型二: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例3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夹邮票用的镊子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D.钓鱼用的鱼竿点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我们把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就是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就是费力杠杆;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就是等臂杠杆。

上面例子的实质都是考查的杠杆的分类。

A、B、D三种杠杆均是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所以它们都是费力杠杆.答案:C例4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

如图3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3可以看出,这是一个()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既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D.既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点拨:本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人的前臂相当于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已经固定,且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确定的情况下,手托起的物体越重,肌肉提供的动力越大,感觉越累。

答案:A例5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4可知它的支点是______点(填“A”、B”或“C”),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动力臂L1。

材料解析题六大题型及应对策略

材料解析题六大题型及应对策略

材料解析题六大题型及应对策略第一种题型问题设计:根据材料X,概括(归纳、指出)……现象(或特点、趋势等)。

【解决方法】看标点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转化语言罗列答案例1:(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①官营手工业衰落(或受到冲击)。

“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②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或大量参与商品生产)。

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③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

在苏州复臵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例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①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强调才能与军功。

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②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

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③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

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④东汉时,选官注重德行的“名”。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⑤曹操时,选官强调“唯才是举”。

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⑥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

高三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课件

高三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课件

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 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 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 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 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 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 (1949—)
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 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 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③确定能 力考查的方向。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 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 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 字。
⑴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 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 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 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 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 以轻心。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二 中国所制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 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 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 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题解题技巧及答案

材料题解题技巧及答案

【解答材料解析题三步骤】1.读——解题的基础(1)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2)第二遍审读问题,带着问题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①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问题。

因为所问问题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阅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②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能够给出某种暗示和引导。

2.找——解题的关键(1)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

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涉及的哪课、哪一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课本知识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题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

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

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答——解题的落脚点(1)按问作答。

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均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2)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所学知识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

评析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例析

评析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例析

评析类材料题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例析评析类材料题是近年来常考的一种题型,现结合2011年高考安徽卷和福建卷谈谈该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类材料题通常是指观点评析类材料题或称认识评析类材料题。

此类试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的考查,是探究类和辨析类试题的整合题型。

此类试题主要是通过呈现一定的时政热点材料或生活情境材料,引发不同的争论,得出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这类题型的设问方式一般为: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说,请你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等等。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明确态度,一般从正反两方面对观点进行表态。

第二步:找准论点,一般以观点为依据,对观点内容进行分析,找准回答问题的角度。

第三步:合理作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对观点进行理论性支持。

【例1】(2011高考文综安徽卷38题第2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集‘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观点评说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础民主自治进程。

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2)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12分)【解析】此题考生极易回答课本中关于民主管理的意义这一现成答案。

其实该题属于评析类材料题,首先要明确态度,要求从正面评析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其次要找准论证点,根据材料显示,安徽的发展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这就需要从基层民主自治的角度入手。

再次要合理作答,本题显然要从为什么具有合理性的角度回答,即推进基层民主自治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加以分析。

【答案】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20了21/7经/13济的发展。
12
(一)审准问题——解答的前提
1、分析问题的结构 : (1)提示语:即解答方式词。常常出现在试题的 最前面 ,常用的词语有:“述”、“评”、 “论”、“比较”、“说明”等等。 (2)限定语:即时间、空间、数量、角度、频 率、 程度等。 (3)主干语:即题目的中心。一般位于试题的中 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 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4)答项语:即所要回答的情况、经过、内容、 原因、结局等。
2、邓小平南方谈话;(2分)
3、影响: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3分)
成就:1、综合国力提高;
2、人民生活改善;3、人源自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3分)2021/7/13
6
材料三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 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 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 “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2)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宗事业的 完成。试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6分)
2021/7/13
19
材料三 “我觉得_这_五__十_年_来_的中国,正像蚕变
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 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 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能,心理上还有 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 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2021/7/13
16
2、推敲关键词语: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 是限定语。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 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 围答题。

解读历史材料解析题

解读历史材料解析题

解读历史材料解析题
历史材料解析题通常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历史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揭示其中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明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阅读和解读能力。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模板:
1. 材料引入:首先简要介绍提供的历史材料,如材料的背景、作者、内容概要等。

2. 材料分析:对提供的历史材料进行逐段分析,揭示其中的历史事实、观点、意义等。

3. 历史意义:总结历史材料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如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4. 结论:对历史材料解析的整体结论和观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可适当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

下面是一篇示范的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模板:
材料引入:
提供的历史材料是一篇文章,题为《明代海洋探险》,作者是中国历史学家张仲素。

文章主要介绍了明代官方海上探险活动的历史背景、规模和影响。

材料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明代初期海洋探险的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的探险活动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海上探险。

随后文章详细描述了明代海洋探险的规模和影响,如航海技术的改进、地理知识的扩展、对海外贸易的推动等。

历史意义:
明代海洋探险活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海洋探险活动促进了中国航海技术的发展,并扩大了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认知。

探险活动也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明朝时期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

材料解析题分类及答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分类及答题技巧
01
── 《东华录》
02
0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 背景、核心内容、价值判 断三个方面比较这一历史 时期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 不同点?
03
请回答:
参考答案:
01
背景:1688年英国完成 了资产阶级革命:而这一 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
02
核心内容:英国实行的是 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 受到了诸多限制:中国实 行的是君主专制,皇权空 前加强。
03
价值判断:英国的政治体 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代 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 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但他严重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 于民主潮流,造成中国未 能与时俱进。
方法探究:
结合设问理解 材料
分析层次寻找 信息
联系书本判断 分析
提炼观点转换 词语
材料为主结合 书本
④“秦权”是秦代衡器上的部件,用来称物体 的重量。这件秦权说明,史书上记载的秦统一 度量衡,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是真 实可信的。
文物图方法探究:
读图判定文物的类别和名称
挖掘隐含信息(隐性知识)
1. 联系课文内容作答(状况及原因)
○ 地图类方法(分布特点及原因) ○ 漫画类方法(现象及其本质分析原因)
俑坑却在秦始皇 陵东侧,兵马俑 又面朝东
3
4
方,这是为什 么?
3. 图三和图四为 我们了解秦始 皇陵营造者的 情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在今陕西临潼骊山。骊山距秦都咸阳不远, 当时这里风景秀丽,且被认为风水好。
②为了再现秦军东进灭六国的雄姿;对获得 长生不老仙药的渴望;秦地葬俗。
③说明修建者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很多人是 刑徒。
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

历史材料解析题典型题例与解题方法举要

历史材料解析题典型题例与解题方法举要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回答20~22题20.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4反映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6分)(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14分)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1、A(2分)
2、支持中国抗战(2分)
3、实现三民主义(2分)
4、不承认。由邮票中的中国地图包含伪满洲国控制的东北地区。 (3分)
5、趋势:由防御转入反攻。(2分) 事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任意两点4分)
1,(2004年全国文综Ⅱ,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一、历史材料的分类
1、根据时间分类2、根据等)4、根据史料的外在性质分类—文献、遗物、遗址等物体的史料;口碑、传说、制度、风俗习惯等无形的史料等。5、根据来源分类—直接、间接史料。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1688年,英国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自己的国王。

至此,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暴才得以止息。

国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多次选择中被保留下来,英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

这是一种既克制专制的国王,又能保持一般的王权,从而避免社会动荡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又承继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可以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英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汪效驷《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及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菲佛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第一部伸张“人权”所颁布的法律文献。

这三场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材料二 14-17世纪的欧洲,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据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如图)(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

最新专题:材料解析题的 解题思路与方法

最新专题:材料解析题的 解题思路与方法

2、用心“四审”。(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时地 人、国、主体)(3)审答项语(4)审赋分
(1)提示语:指向于“分析” (2)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当时”、“西欧”、“经济 发展”、“社会平稳” (3)答项语:“哪些问题”、“不利影响” (4)审赋分:“2+2”分;“2+2”分;问与问之间是因果关系 jjjkk 7 (5 )考查意图: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欧的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
jjjkk 15
例2(材料表格型)
(2004年高考上海卷第29题)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
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 种崭新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间(年) 1700 1820 1860 土著人口 75.0 32.5 16.0 白种人口 22.3 788.4 2724.0 2.7 177.2 400.0 黑种人口 合计 100.00 998.1 3140.0
解题思路示例
1、粗读(读题型、明主题、联教材)
题型:综合型(分析、评价为主) 主题:从形式上看属内涵式;从内容上看属时政与史 实结合型(以经济文明为主题)。
联教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专题: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jjjkk 6
2、审题(审关键词,明确考查意图)
(2009年绍兴一模)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 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 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 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 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伯 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 中存在着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 和社会平稳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4分)

初三上册必修上学期备考复习:材料题解题套路含解析解析

初三上册必修上学期备考复习:材料题解题套路含解析解析

初三上册必修上学期备考复习:材料题解题套路含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体人民”掌权,当时雅典设立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什么?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了什么措施?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法典对今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君权)在英国《权利法案》中的突出体现。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法庭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常见材料分析题解题指导

常见材料分析题解题指导
常见材料分析题解题指导 (一)
材料表明,逐句分析;中心要点,分清抓全; 材料表明,逐句分析;中心要点,分清抓全; 图表漫画,细筛信息;比较归纳,由表及里。 图表漫画,细筛信息;比较归纳,由表及里。 辨析题目,思路清晰;正确错误,立场摆明; 辨析题目,思路清晰;正确错误,立场摆明; 完整观点,科学阐述;分清主次,原因写清。 完整观点,科学阐述;分清主次,原因写清。 做法建议,看清角度;政府公民,表述不同; 做法建议,看清角度;政府公民,表述不同; 理论实践,相辅相成;针对材料,千万谨记。 理论实践,相辅相成;针对材料,千万谨记。 审好题目,析全要求;未做题型,决不放弃; 审好题目,析全要求;未做题型,决不放弃; 试卷资源,不可浪费;类似题型,不忘借鉴; 试卷资源,不可浪费;类似题型,不忘借鉴; 依关键词,扩展联想;相关知识,有序排列。 依关键词,扩展联想;相关知识,有序排列。 答题规范,书写清晰;规定位置,沉着应对; 答题规范,书写清晰;规定位置,沉着应对; 用好序号,注意“区别” 细致谨慎,方可成功。 用好序号,注意“区别”;细致谨慎,方可成功。
5)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 战略资源, 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发展是硬道理。 (6)发展是硬道理。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7)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体现了物质文明、 (8)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的协 调发展。 调发展。
2)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例3:200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2005年 日上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 重举行。我们缅怀历史,纪念这场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 重举行。我们缅怀历史,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能从中得到哪些深刻 的启示呢? 的启示呢? 逆向思维:日本为什么敢于侵略中国?---落后就要挨打 逆向思维:日本为什么敢于侵略中国?---落后就要挨打 ?--- ---启示一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启示一: ---启示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顺向思维: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取得完全胜利?---原因之 顺向思维: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取得完全胜利?---原因之 ?--- 一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启示二: 一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启示二: ---启示二 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原因之二是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和发 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即抗战精神----启示三: ----启示三 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即抗战精神----启示三:要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初三上册上学期备考复习:材料题解题套路及解析(2)解析

初三上册上学期备考复习:材料题解题套路及解析(2)解析

初三上册上学期备考复习:材料题解题套路及解析(2)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近现代的欧洲经历了曲折与发展。

材料一以下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人(示例除外),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这一事件的影响。

示例:人物:但丁;相关事件:文艺复兴;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材料二欧洲主要国家钢材年均产量(单位:百万吨)——数据整理自奇波拉《丰塔纳欧洲经济史》(2)依据材料二,说出欧洲主要国家1875-1913年钢材产量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

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经济和战略价值不大,于是德国要求扩展海外殖民地,争霸借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说出这种状况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二战后,欧洲人认为,必须排斥超级大国因素,要从美苏的抵押品中解脱出来,并使自己以自主的面目居于欧陆中心位置。

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改变相互的处境。

德国总理阿登纳说:“超级大国可以漠视单独一个欧洲国家,但是一个统一起来的欧洲的声音,它们也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加以重视。

”——摘编自莫内《欧洲之父―莫内回忆录》(4)依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欧洲面临的困境。

结合所学,说出面对困境欧洲政治家提出的主张以及欧洲各国的做法。

材料五以下是阿尔德伯特(欧洲史》的部分目录:(5)结合史实,说说对以上某章标题的认识。

(示例除外)示例:第八章:17-18世纪启蒙运动宣传了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确立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原则。

这章标题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要内容。

2.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地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解析题题型及解题点拨1.主题型材料解析题【题型解读】主题型材料解析题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为中心(主线),运用图文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此类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主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考查较多的题型。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以海洋的利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概况、山东文综卷第28题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2012天津年文综第13题考查从古代到近代天津的发展变化题、2012年江苏单科第23题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考查、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0题对近现代城市化的考查等。

举例:(2012·江苏单科,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制度的发展、变革和困境。

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社会状况,结合新政措施和背景概括回答。

第(2)问,分析表格数据从社会救济和保障儿童两方面概括回答。

第(3)问,依据材料二、三信息从福利制度的弊端方面概括原因。

第(4)问,从三则材料分别从制度决策、制度调整和制度承担方面概括政府的角色。

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试题除了运用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1)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

解题时要特别要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间接或直接的答案。

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一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

(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

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

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

如果是一材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

2.图文材料混合型解析题【题型解读】图文材料混合型解析题就是将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表格混合在一起,作为题目命题的载体来命制题目,极个别出现纯图表型材料解析题。

这种试题引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史料或当今的历史评论、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表格等,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解读历史图片、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评述论证问题的能力。

举例:(2013·四川文综,14)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材料二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材料二图示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解析第(1)问,“变化”需从材料中总结,要注意前后的转变,不能只涉及后来的宗旨;“积极作用”应结合辛亥革命和教材本身从政治、教育两方面总结。

第(2)问,由教材图片和文字判断是文革时期,“原因”方面应结合文革时期的形势分析,重点抓住“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主要特点;第(3)问,考查四大史观,由“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知第一时期体现了阶级斗争史观。

由“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可知第二时期体现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第(4)问,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所反映的时代要求应结合材料和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回答即可。

答案(1) 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

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技巧点拨】解答图文材料型解析题,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历史图片、表格的有效解读。

所谓有效解读,就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字、图片、表格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从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参照选择题题型中“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图文型非选择题要求把所获得的信息转化成为文字答案,因此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要更高。

解读图表时,注意图表蕴含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或现象,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包括历史阶段性的发展状况与特征、现象与本质、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等方面。

3.比较分析型材料解析题【题型解读】比较分析型材料解析题是命题者以两则以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或不同历史人物的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照、比较,分析背景,判明异同,评论得失,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探究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的一种题型;同时也体现了主题考查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举例:(2012·山东文综,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同社会制度下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1)问,应先对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准确的掌握然后才能得出答案。

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所有制的形式、市场与行政干预的多少等都是“改变”的主要指标。

第(2)问,应注意结合史实,从损害资产阶级利益与保护工人、农民等下层民众利益的角度加以举例即可。

第(3)问,应从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特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来分析,特别是结合材料从计划、市场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分析,突出计划经济的利与弊,市场经济的利与弊。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