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语文必修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案

合集下载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分享2
青蒿素的发现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和魅力,它让我相信只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人类一 定能够战胜更多的疾病。
分享3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了解了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和治疗疟疾的效果,还学会了如何分 析和评价科学研究成果,这对我的学术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
THANKS
谢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青 蒿素的发现历程、抗疟原理、临 床应用及实验操作。每个部分均 包含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授 课24学时,实验操作8学时。具 体时间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屠呦呦团队贡献
创新性研究方法
屠呦呦及其团队采用现代科学方 法对中药进行深入研究,成功提
取出青蒿素。
临床试验验证
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青蒿素被 证明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疟特性, 为全球疟疾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国际认可与荣誉
屠呦呦因其在青蒿素研究领域的杰 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等国际荣誉。
青蒿素对全球健康影响
03
课程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青蒿素的发现历程、抗疟原理及临床应用
,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抗疟原理及 临床应用;了解疟疾的发病原因、症 状及预防措施。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引 导学生关注人类健康问题,增强社会 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 和热情。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教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目标:1. 了解青蒿素的起源、作用和疗效。

2. 了解青蒿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青蒿素的起源和作用。

2. 了解青蒿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青蒿素的疗效机制。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细胞模型或图片。

3. 实验室材料(如青蒿素样品、玻璃仪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青蒿素”这个词进行猜测,了解他们对青蒿素的初步认识。

2. 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疾病的讨论,了解学生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Step 2:了解青蒿素(20分钟)1. 介绍青蒿素的起源和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青蒿素的背景和发现者。

2. 通过PPT展示,讲解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并引导学生思考青蒿素的特殊之处。

3. 展示实验室中的青蒿素样品、玻璃仪器等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实验室工作的模样。

Step 3:了解青蒿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性(20分钟)1. 讲解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强调青蒿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性。

2. 呈现疟疾患者的照片、数据等信息,引发学生的同情和思考。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疟疾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例如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机制、影响青蒿素疗效的因素等。

2. 每个小组自主收集资料、展示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呈现给全班。

Step 5:总结(15分钟)1. 班级共同总结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整理出青蒿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2.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青蒿素作为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重要性。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青蒿素在人类征服疾病中的意义的短文。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其他与青蒿素相关的疾病和药物,展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文本的语言张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把握文章的主题。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医学研究精神,感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一、导入请同学们分享你身边发生的或者你所了解的为中医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和事(一)橘井泉香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记载:苏耽由于德行出众,在汉文帝的时受天命为天仙。

苏耽在超脱凡俗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们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

患瘟疫的人,给他井水一升,橘叶一枚,服下就能治愈。

”后来果然瘟疫肆虐,前来求取井水、橘叶的人络绎不绝,都被治愈了。

于是医学史上就有了“橘井泉香”的典故。

(二)杏林春暖三国时有位医生叫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他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棵,轻病患者每人种一棵。

几年后,杏树蔚然成林。

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

每逢杏熟,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

董奉又用换来的稻谷救济贫民百姓。

因此,后世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医德高尚。

二、背景探寻《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着一个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遂买了酒肉,恭敬地銻顬﹞❤廛好见老翁。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进入葫芦十余日学得方术,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一、课标要求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以小标题结构文章的好处,梳理主要内容及结构。

2.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感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为了造福社会潜心研究的信念与毅力,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3.感受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2.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探讨文本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六、课堂小结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总分总概述提取青蒿素一事介绍科研的关键里程中医药学的贡献
精神品质
锲而不舍的攻坚精神
继承与创新精神
勇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
不懈努力,不断超越的奋斗精神
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贡献!七、布置作业
观看视频《科学家精神》,联系袁隆平等科学家事迹,你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吧!
了解科学家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素养·目标导学】1.语言素养目标:学习在演讲中语言诚挚、在论文中措辞严谨的表达技巧。

2.思维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历史的思想高度,提高学生辩证的看待机遇与挑战、挫折与进步的能力。

3.文化素养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了解中医药的重要作用。

4.审美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从青蒿素的发现到成药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屠呦呦心怀天下、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情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激趣导入】“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如上写道。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一项震惊整个世界的发现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又一份曙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蒿素的发现历程。

一、作者介绍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资料卡:人物故事荣获诺贝尔医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捕捉思想光芒发扬科学精神教材分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探索与创新”为人文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动机、过程与方法,在获得科学认识的同时,体会人文之美与理性思考的价值,激发科学探索意识、创走激情和理性精神。

这两篇课文,或叙述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展现创新意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或叙述自己的教育历程以及走上科研道路的经过,都表现了科学家探求真知的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无穷乐趣。

从体裁上看,它们偏重于自传体风格,但在叙述的方式上又有不同,通过比较阅读,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篇文章所体现的不同语体特点,也能让学生了解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课标分析1.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知识性读物的特点,学习文章说明事物、阐释事理和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这类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风格;写作说明事理的文章。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时抓住关键概念、术语和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尝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思考问题,借鉴课文中使用的究方法进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介绍科学发现过程和成果、展现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的知识性读物,感受科学家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课程目标与任务群要求:两篇课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的“知识性读物类”。

“知识性读物”聚焦于介绍性较强的科普文章和比较浅显的学术论文,通过阅读,既能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自主探索过程中的思维和情志,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适宜的表述方式。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知识性读物阅读方法。

2.学习科学家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3.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激发学生为了人类幸福探索的热情。

一、导入新课播放屠哟哟诺贝尔获奖中文演讲视频,感知演讲的现场张力以及屠呦呦的个人演讲魅力。

二、整体把握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

三、课文分析(一)研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

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

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明确】D项,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人类征作精神。
3.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医学和化学等科学知识。
难点:
1.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提取过程。
2.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青蒿素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青蒿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使用彩色的粉笔或 markers,使板书更具吸引力
- 设计板书标题和子标题,使用较大的字体和粗线条,突出重点
- 在板书旁边加上相关的图片或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偶尔使用幽默或有趣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工作。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知识点梳理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课文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方法、药物研发过程、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下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一个全面梳理。
1. 青蒿素的基本概念: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物,它由我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素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于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疟疾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1972年,一位女性带领她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终于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她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也使国人倍感振奋,她就是屠呦呦——人称“青蒿素之母”。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屠呦呦演讲的具体内容。

3.学习屠呦呦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根据小标题内容学习作者是如何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禅师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运用所学去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屠呦呦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

学习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预习检测朗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精髓(suǐ)赠予(zèng )秘鲁(b ì)疟疾(nüè)呼吁(yù)相悖(bèi )浸渍(zì)砒霜(pī)症候(zhèng hòu )发掘(jué)活血化瘀(yū)四、作者介绍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本文是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在治疗疟疾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青蒿素的历史背景、研发过程和药理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过程:各组代表依次Fra bibliotek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蒿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青蒿素的基本概念、研发过程和案例分析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学生需要了解青蒿素的研发背景、研究过程以及提取方法,从而理解青蒿素在治疗疟疾中的重要作用。
(2)屠呦呦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应认识到屠呦呦女士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执着、坚韧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对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索性研究项目: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与青蒿素相关的研究主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如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参与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如果有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以拓宽视野,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课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科语文年级高一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本文是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的文章,所属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单元重在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研历程的文章,展示了科学发现之不易和科学家们的担当精神。

在本文的学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品味关键词句的过程中,体悟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家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好奇心、求真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立志成才。

重难点1.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知识。

2.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式与策略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分配激趣导入:事先调查搜集了各自的志向和理想中的大学,制作生成了词云图。

从学生理想中的大学导入,激发学生说出各自的志向,让大家畅所欲言。

词云图生成器3分钟情境任务:追求梦想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我们该怎样实现呢?今天一起走近《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文章,在屠呦呦团队的带领下,探寻成才的路径。

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就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进而衔接到今天要讲到的科学家身上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能够立志成才。

PPT展示2分钟任务一:走进科研历程。

梳理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完成思维导图并上台展示,注意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绘制“一小步”的标识牌,并说明理由。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讲述科研历程更直观,“一小步”的标识也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3.我还计划增加一些课后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与反馈
一、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总结青蒿素的发现过程、研究方法及其在疟疾治疗中的作用,并用自己的话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学习心得。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文写作技巧,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一篇关于科技创新的短文,不少于600字。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青蒿素的发现背景、提取方法及其在抗击疟疾中的作用,强调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引用等;
-体会屠呦呦团队的科研精神,强调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分析课文中“从古老医书到现代实验室”的段落,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强调科研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是否理解并阐述了屠呦呦团队的科研精神;
-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
2.对于关于科技创新的短文,我将关注同学们对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运用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选用了合适的说明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是否有针对性地阐述科技创新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是否注意到了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和语言的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对课文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尤其是提取青蒿素的技术细节;
-鉴赏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深入理解屠呦呦团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
-引导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信息与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创新相结合,培养其分析和应用能力。
举例:解释课文中提到的“低温萃取”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精细性和严谨性,以及这一技术在青蒿素提取中的关键作用。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文风格,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及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圈点勾画,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感知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感受“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激发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联系实际,体会不同领域学者们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培养信息筛选及整合能力。

2.教学难点:学习屠呦呦等不同领域学者们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感受“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选择1.对话法2.讲授课3.自主合作探究法4.情境教学法5.多媒体展示法教学过程一、教材内容分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写的文章,为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1课中的文章,所属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单元重在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青蒿素:人类疾病的一小步》是一篇介绍科学发现成果、叙述科学研究过程的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在平实的叙述中,回顾了作者和她的团队多年执着的探索,最终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并拯救成千上万患者的历程,展示了科学发现之不易、科学家的担当精神以及科学发现道路的艰辛。

在本实用文的学习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品味字词句的过程中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体悟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及敢为人先的科学创新精神,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7课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预习积累】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青蒿.(hāo) (2)疟.疾(nüè) (3)精髓.(suǐ) (4)肆.虐(sì) (5)相悖.(bèi) (6)双氢.(qīng) (7)羟.基(qiǎng) (8)砒.霜(pī) (9)化瘀.(yū) (10)福祉.(zhǐ) 2.多音字(1)中⎩⎨⎧中.性(zhōng )中.标(zhòng ) (2)症⎩⎨⎧症.状(zhèng )症.结(zhēng ) (3)冠⎩⎨⎧冠.心病(guān )冠.军(guàn ) 二、认准字形1.⎩⎨⎧大fú(幅)fù(副)手 2.⎩⎨⎧发jué(掘)jué(崛)起 三、积累词语1.振奋人心:某件事使人振作奋发。

2.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四、辨析词义1.授予 授受 [辨一辨] 授予:指给予(荣誉称号、勋章、军衔、学位等)。

授受:交付和接受。

2.果然 居然 [辨一辨]果然:已经预料到结果,而且结果出现后与预料相同。

居然:没有预料到结果,结果出现后很惊讶。

【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其间先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二、探寻背景2011年拉斯克奖揭晓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研究奖。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教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知识性读物阅读方法。

2.学习科学家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3.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激发学生为了人类幸福探索的热情。

一、导入新课播放屠哟哟诺贝尔获奖中文演讲视频,感知演讲的现场张力以及屠呦呦的个人演讲魅力。

二、整体把握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

三、课文分析(一)研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

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

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明确】D项,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3.深入挖掘,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深入挖掘,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吗?在治疗2020年爆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冠” 疫情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才正在尽自己的努力继承、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医学这个瑰宝为全人类带来健康。

大家知道,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一个中国本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做——屠呦呦。

二、作者简介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三、写作背景师:大家课前都已经预习过了,谁能起来说说,屠呦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呢?生: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课下注释1: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拉斯科奖。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过程中要注意圈点勾
画。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
了解背景的同时,要
积累相关的文化知
识,以拓宽我们的知
识面。

教师过渡:解读题目
能帮助我们更好的 理
解文章内容,同学 们的学习的过程中, 要将相应的笔记补 充在
课本上。

教师引导:接下来同 学们自主朗读课文:
第一遍朗读读准宇 音,注意字形;第二 遍小组合作,划分文 章结构。

教师引导:接下来同 学们自主朗读课文: 第一遍朗读读准宇
音,注意字形;第二 遍小组合作,划分文
章结构。

本节课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及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

下节课课堂小结我们进一步来研读文
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科学工作者
教师引导:术业有专
攻,希望同学们能从
这篇文章中得到启
发,早日确定自己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屠呦呦和青蒿素的有关知识。

2.熟读文章,读准字音,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体味作者为科学献身的探究精神。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科学论著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学习文本准确、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求真务实、艰苦探索、专注事业、勇于创新的女性力量,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了解屠呦呦的科学研究历程,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吗?在治疗2020年爆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才正在尽自己的努力继承、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医学这个瑰宝为全人类带来健康。

大家知道,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一个中国本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做——屠呦呦。

屠呦呦的主要作品:《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新药——青蒿素》、《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

二、作者简介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于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51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三、写作背景师:大家课前都已经预习过了,谁能起来说说,屠呦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呢?生: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课下注释1: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拉斯克奖。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好,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学习这篇文章。

四、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理清思路)1.请大家默读全文,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结合小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⑤中医药学的贡献2.那么,在文章的前4自然段,又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作者首先对获奖表示了感谢,然后简单地回顾了过去的经历,并发出呼吁。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图示如下:五、研读课文(具体分析文章内容)引言部分:1.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①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2.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①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写“523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第一部分:3.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删掉好不好?不好。

①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二部分:4.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①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第三部分:5.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明确: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反映了作者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四部分:6.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①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第五部分: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为什么?提示: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②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而且,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

8.屠呦呦为什么会这么推崇中医以及传统医学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到文章里找一找依据。

明确:①青蒿素属于中医药。

②作者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其中尤以中国传统文献《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帮助最大。

③青蒿素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白血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生物药理学等都受益于中医药)。

9.这一次,在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疗法又一次发挥了强大的功效,看来中医药学真的是人类的精神宝库。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呢?提示:文章的哪一段,最能呼应这个标题?明确:文章的最后一段: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

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揭示出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

“一小步”将青蒿素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客观定位,既满含民族自豪感,又对人类征服疾病的艰巨历程进行了理性判断。

10.主题总结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六、深入挖掘(体会并学习科学精神)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什么能发现青蒿素,并一步一步影响全世界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通读全文。

明确:1.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中提取物;2.大量地阅读文献,具备深厚的学术支撑;3.献身精神:新药的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自己做志愿者;4.严谨的科学态度;5.其他科研单位的协作;6.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青蒿素的发现,你们受到什么启发?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七、写法探究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提示: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

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

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

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思考题:有人说,本文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具体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