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 作文强化提升:善引“活水”入“清渠——学会写作素材的有机转化
源头活水入清渠
源头活水入清渠作者:张娜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7期宋代大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这句话用于写作就是告诉我们,写作文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
否则,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巧拓源头活水,得到如许清渠呢?一、莫让浮云遮望眼——引导学生分析“题眼”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那么,同样的道理,一篇作文的题目中也会有一个这样的“题眼”。
这个“题眼”,指的就是题目中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
我们在审题时只要找准这个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
因此,写作文之前,一定要先分析题目,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如《诗意的生活》与《诗意地生活》,关键就在“诗意”二字,而“的”“地”则表明修饰限制关系不同。
“的”表定语限制关系,写作要求偏重于叙写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和感悟,发现和赞美生活中美好的因素;而“地”表状语限制关系,写作要求偏重于叙写用诗意的眼光和生活态度面对(本身并无诗意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
只要我们能够透析“题眼”,就可以确定写作的重点了,这样写起作文来也就会水到渠成。
二、匠心独运写华章——引导学生确立“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审题时我们就应该审清楚时间范围,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时期。
2.地点范围有的作文题目本身就有一些表示空间或者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
如《回家的路上》必须写去回家路上发生的事情,这个地点是千万不能忽视的。
引生活之水“灌溉”作文教学
引生活之水“灌溉”作文教学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传授写作技巧,揭示写作规律,似乎觉得自己总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那么吃力,闻“写”色变,唉声叹气,写出的作文也是千人一面,写作能力徘徊不前。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要想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必须让学生心中有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审美能力,启发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拿起笔来兴趣盎然地来表现美。
一、立足生活,感受激情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生活即教育”。
他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生活,才能源源不断地拥有写作的源泉。
所以说,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坦途大道。
在教学中,我总是教育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言我心”。
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比如春天来了,我组织学生到到校外去“找春天”,将找到的春天一一记在自带的小本子上。
回到教室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天,芳草如茵,桃红柳绿,微风轻拂……美丽极了;有的说,花丛中有辛勤的小蜜蜂,为谁辛苦为谁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春分时节,农民伯伯在田里忙着春耕呢!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
而在这样的指导下,小学生的习作是写自己的生活,写心里的话,写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快乐的事,快乐地写,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想、去做……二、慧心创设,启发开导把生活中能够见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高中语文论文: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高中写作材料的积累泸溪一中卢赞成提要: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
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积累说起作文,不少同学都感到头痛,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常常“唉”声一片,“老师,又要写作文。
”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这些生活经历少,思想贫弱的学子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
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
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厚积薄发。
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作品。
我们的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与家之间,范围很小,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经历方面也很简单,平时再不注意积累,作文自然内容空洞,没有新意。
而且,平时积累不仅是对作文材料的积累,还包括对写作知识的积累,对语言词汇的积累,甚至是对写作经验的积累。
当这些积累完美的融合成一篇作文时,学生就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了。
因此,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作好平时积累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教学生学会素材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丰富的材料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
材料来自平时的积累,那么积累素材有哪些方法呢?(一)走进生活,引入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作文素质训练与材料积累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作文素质训练与材料积累文/杨兴满作文素质训练实验中有“六个环节”,即指导、积累、写作、评讲、小结和补救。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六个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这一环节是解决用什么写的问题,即“写作之源”问题。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
叶老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
有了“墨”,自然能泼洒成文。
可见,“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多么重要。
我校在实施“遵义市中学生作文素质训练研究与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材料积累”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于是,学校课题组制定了“材料积累方案”,作为市总课题组的子课题,以期能解决“写作之源”的问题。
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
现就有关方面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理脉探源方向明,源清流畅舟通行。
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
一是社会生活材料,一是书本传说材料。
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
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
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
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或给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故直接深入生活,获取大量可感性材料,对于写作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
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
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会,他说:“文章怎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理和方法的。
”总之,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主要源泉。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与善于阅读,精于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小视之。
高考现场作文 渴盼“源头活水”
高考现场作文渴盼“源头活水”阜宁县东沟中学邱为将高中作文教学中,每个老师都非常重视素材,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并不断积累、充实。
在考试前一般都要求学生对素材加以分类、整理。
但是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作文最大的几种缺陷中,学生素材运用方面出的问题最多:材料单薄,滥用乱用,喜欢拿古人说事,没有多少鲜活事例,缺乏生活观察和生活体验,所用材料撞车产生审美疲劳等。
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学生两耳只读圣贤书,不关心生活,不关注社会,也无暇顾及自然的结果。
如此眼高手低,其积累作文素材的效能可想而知。
在此我要说,作文素材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挖掘教材,活学活用。
其实多数阅卷老师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是为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中,包括高考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把教材读薄,再把教材读厚的方法,从每天所学的课本中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
同样我们作文素材积累,不必好高骛远,不必舍近求远,认真研讨教科书,也是作文材料“无尽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高考优秀作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009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请以《站在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
有一篇满分作文题目是“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
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
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高中作文_为有活水来,凿井引清流——议论文论证的层进展开
劝学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议论文的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特征: 文章各层次之 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 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个问题: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④怎么样 层进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 递进上,即由小到大 、由浅入深、由自 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层间可 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 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 间递进的关系。
今日赠语:
•一人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每人 拥有一个苹果;一人一种思想, 交换以后每人拥有多种思想。
——议论文论证的层进展开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宁紫云
人是感性的动物,但更是理性的 动物。生活中的我们喜欢感性,我们 高歌《我不想长大》,因为我们害怕 失去甜美的爱的滋养;但我们常常流 泪伤神: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因为 我们不能承受生活理性的打磨。 人间处处有真情,世界时时有真 爱,人生事事有真理。充满理性的爱 的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理想世界个更好?
亲爱的,你 愿意嫁给 我吗?
你是个好人,我 愿意嫁给你.
亲爱的,你愿 意嫁给我吗?
傻瓜,你这么帅, 又有学问、有事 业,尤其是对我 痴心一片,我不 嫁你嫁谁?
第二个女孩愿嫁的四大理由
外表帅气; 内有才气; 事业有成; 痴心爱我。
逐 层 递 进 。
道 理 充 分 ,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谈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指导)
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谈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指导)在高考中,语文科总分为150分,而作文分达到60分,分值所占比例占语文科总分值的40%。
从某种角度上说,在高考中作文写成功了,语文也就考成功了。
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而言,素材就如同大米,就是再聪明能干的人,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
积累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比如生活体验、阅读积累、教材积累等。
一、从生活体验中积累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学生们作文无疑应多从生活中入手。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最后就能拿起笔来描绘生活,所以学生作文的源头还是要有生活。
有学生说:“我的生活本来就狭窄,怎么办?”当今高中学生的生活面的确很不开阔。
作文材料挑来挑去,还是青菜萝卜“大路货”,如何是好?我以为,你总得设法放一点“感受和思考”进去吧,否则太乏味了!举个例子:有一年考“战胜脆弱,选择坚强”,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写了一种压力——考试!这是大实话,十分正常。
但很多人“英雄所见略同”,那就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了。
有一位考生,也写“考试”压力,也写挑灯夜读,明显地落入了俗套。
然而,他机智地加了一点“感受和思考”:夜读中的“我”,忽然发现书桌上的时钟已经快要耗尽电池,那根长长的、瘦弱的秒针,正爬到“45分”那一格,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是,它仍然在顽强地颤抖、颤抖,企图向上攀升……呵,我就是这根长长的、瘦瘦的、生命不息、攀登不止的伟大的秒针啊!——读到这儿,阅卷老师的心弦被打动了。
这就是生活中作文素材的积累,这就是奇妙的“感受和思考”,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作文中的“亮点”。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作文更是如此,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深厚的文学素养就是最重要的“文”外功夫。
文化名人和文学名著的成功运用已成为近几年中、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个显著的亮点。
浓厚的人文意识,强烈的人文情怀,丰厚的文化意蕴,这些得分亮点都从阅读中来。
为作文引进源头活水
为作文引进源头活水作者:潘述琳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解决作文之炊"米"的问题。
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观察,二是阅读,三是指导。
关键词:观察;阅读;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39-01"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老先生说: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解决作文之炊"米"的问题。
主要途径有三条:1.观察眼下多数学生生活范围狭小闭塞,生活阅历贫乏,生活感受肤浅,造成整体作文水平不高。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开拓视野。
为此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参与、投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手去创造,用心灵去体会,把观察实践中的发现积累下来,学生就有了丰厚的作文资源,才能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例如:观察校园消防演练、观察小区的停车文明、观察广告语、观察环境变化等。
因为作文的素材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我校举行消防演练,我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指导他们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印象最深的内容来写。
因为亲身经历,学生有着颇多感受。
文中描写大集体的活动,小个人的行动,校长的评价,是那么真实生动。
有些学生更让人欣喜,文中能抓住校长的三次评价,把题目拟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这正是生活赋予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平潭县综合试验区,变化日新月异。
我让学生观察街上交通现状,学生发现道路拓宽了,但路面却比以前拥挤了。
原来的两轮摩托车代替了小车,许多新手也上路了,连自行车都不会骑的妈妈也开起了小车……从中折射出方方面面: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交通秩序有待规范,生活环境迅速变化,环境卫生迫在眉睫,这样,学生的视野走出家庭,关注社会。
挖掘写作素材渠引出写作活水来
挖掘写作素材渠引出写作活水来【摘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写作是一个由积累到迸发的过程。
学生写作前准备的不仅仅是情感的触动还有辅助的语言、观察的细节。
只有内心的情感、语言累积、观察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迸发,表达酣畅。
但是,目前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于写作前的准备却处于无序化、随意化状态,使积累不能有效为写作服务。
针对这种情况以下作者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聊聊写作前有序积累素材的重要性以及积累指导方法。
【关键词】写作素材有序积累提升大家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离开了积累就犹如烹饪时缺少了原材料——大米,无形之中将写作变成了“强人所难”的事情。
积累于写作很重要,在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关于训练写作积累的方法也确实不少,如“句段仿写”、“日记周记”、“好词佳句摘抄”、“扩大课外阅读”等等分别从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话题积累等方面对写作做准备。
这些方法也确实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积累量,但却没有根本上解决学生创作时抓耳挠腮的现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写作积累的无序化、随意化状态导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累与运用联系不紧密如果说积累是手段,那么运用便是目的。
如果说积累是根基,那么运用便是积累上开出的花蕾,积累是为运用服务的,是一个针对性、目的性很强的过程。
但是在写作训练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却容易忽视两者之间的归属关系。
我们让孩子写日记、做摘抄,却没有考虑将日记的素材、摘抄的词句与每一次写作内容挂钩;我们让孩子扩大阅读,却没有将阅读范围与每一次的写作方向做有效的统一。
漫无目的的积累即便积累了意义何在呢?(二)积累无序化问题突出积累的无序化是指在日常写作实践中,对积累环节没有做有意识地有序的安排。
主要体现在在单元学习时忽视积累的顺序应是“积累目标”——“积累过程”,我们往往习惯按照教材编排顺序从课文到作文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得在单元前期的积累缺少核心主题的引导,前期积累变成无的放矢。
积累是活水的吸纳,梳理是思想的沉淀——课本作文素材一材多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袁隆平)
积累是活水的吸纳,梳理是思想的沉淀——课本作文素材一材多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袁隆平)课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
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教材里收集积累素材,并深入思考、汲取材料,学会分类梳理----归纳文化知识、写作素材,积淀文化、思想和情感。
使学生既能根据话题或题目收集、归纳多个素材(一题多材),又能从一篇文章中辐射、生发、概括出若干话题或主题(一材多用)。
现举两例按“一材多用”方式梳理课本写作素材的例子。
一、《兰亭集序》课文素材积累梳理:1、生命永恒。
“死生亦大矣”。
死生之重,今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中。
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终结和开始都是一种哲学,需要人们思考和正视。
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绝对需要一种勇气。
他敢于正视人生之痛,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吟唱出了对人生无比的热爱和眷恋。
是啊,我们只有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工作和创业中去,在奋斗和奉献中增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2、淡雅人生。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
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
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3、务实求真。
诚如《古文观止》所云:王羲之的感慨“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
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者编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淡之风很盛。
作者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世风,颇有想作为。
有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4、“悲叹”与“悲观”。
悲叹不等于悲观,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
汉末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在精神风貌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储备须有道,活用寻高招——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活用冲刺备考指导
储备须有道,活用寻高招——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活用冲刺备考指导作者:王典馥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第16期——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活用冲刺备考指导王典馥近几年来诞生于各省高考场上的成功作文表明:注重素材积累,才能拓宽写作题材;掌握运用技巧,方可丰富表达内蕴。
有鉴于此,2014年高考学生应尽快找到立体积累各类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以备“无米之炊”,而得“源头活水”。
唯有如此,那些运材丰富、思想厚重的高分作文才会水到渠成地诞生,正所谓“春来草自青,功到自然成”。
一、储备须有道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应体现丰富性,也要强化指向性。
因此,考生立足于以下几种运用视角,即可找到素材积累的最佳途径。
1.借助媒体,扫描时代焦点素材,以折射其社会共鸣我们说,时代焦点素材应是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最新社会焦点事件。
这类作文素材,具有社会性与时效性特点。
据此,考生可积累如惩处贪腐典例、厉行节约报道、扶助老人事件、当前亚太局势的关注等素材。
【素材储备】“微”现象——进入生活前台。
如今,林林总总的微生活和数以亿计的微个体,将一个“微时代”推上前台:记录微博客、观看微电影、发起微公益,想购物有微促销,想出门有微旅行,还有数不清的微梦想、微道德、微表情……【素材演绎范例】如今,记录博客、观看微电影、发起微公益,想购物有微促销,想出门有微旅行,还有数不清的微梦想、微道德、微表情……林林总总的微生活和数以亿计的微个体,将一个“微时代”推上前台。
(素材呈现)“微”观念普及,“微”元素盛行,得益于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技术支撑。
微时代,可说是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的必然走向。
更重要的是,微字背后,是信息被动接受的“被时代”向信息定制和分享的“我时代”转变。
(素材演绎)2.关注现实,聚焦热点人物素材,以揭示其精神内质高考作文传递的素材信息表明,高考作文中的热点人物素材最切近现实生活,现实感与时代感均强,因而更容易揭示当今人物的精神内质,表现作文的鲜活内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9关注[2012.2]【语文与成才】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随着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从定势思维转化到扩散思维,拓宽思路,加强多辐射式思维锻炼,丰富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中、高考中,提供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等作文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已成为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学生打破狭窄的思路,拓宽知识面,对社会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日记法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组织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这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发展其写作思维,提高写作水平,是有一定弊端的。
不少的初中学生平时生活面狭窄。
另外,命题作文将学生束缚在命题作文的范围内,学生不易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表达方式及作文的整体布局。
如果学生对教师所布置的命题感性体验不足,就会出现同一命题,内容相同者甚多,甚至有的抄袭,易于形成学生思维定势,写出作文往往是空洞无物、一个模式。
长此以往下去,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的实现,而且极有可能使学生畏作文如虎。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从日记训练入手,加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日记是记载学生一天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及思想动态,是围绕学生自身活动为中心的记叙体例。
因而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明显要高于命题作文,学生经常写日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由日记转入作文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平时自觉写作训练,观察生活,培养发现问题的契机。
另一方面,学生练习写日记,积累作文材料,学生懂得记日记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日记中的素材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
再者,从考试看,作文写作的时间有限,只能经过审题粗略地打腹稿。
这样,从平时由日记练习打基础而转入作文写作,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日记方式训练作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写日记兴趣,引进鼓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信心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写日记的畏难心理。
引一方活水,成作文清渠——浅谈如何在作文中汲取生活素材
引一方活水,成作文清渠——浅谈如何在作文中汲取生活素材庞玉忠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4(0)8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位先生的话精妙地指出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
【总页数】3页(P142-144)
【关键词】生活素材;学生作文;活水;汲取;学生生活;叶圣陶;陶行知;溪流
【作者】庞玉忠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4
【相关文献】
1.引源头"活水"促"清渠"长流——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J], 李成杰
2.引源头“活水”,促“清渠”长流——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素材积累及有效运用之我见 [J], 沈敏
3.引一方活水,成作文清渠--浅谈如何在作文中汲取生活素材 [J], 庞玉忠
4.让生活成为想象的源头活水--作文中借助生活素材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J], 马小萍
5.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方法 [J], 黄冬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素材积累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素材积累在高考作
文中的运用
刘登宽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素材是写作的关键和支撑。
就如一栋
楼房的建筑材料,如果离开了素材,纵使才华横溢,技法再高,也难写出美文佳作。
如果我们说观点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它的骨骼,那么素材就是它的血肉。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刘登宽
【作者单位】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 [J], 陈巧英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 [J], 刘玉珍;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高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J], 倪平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浅谈 [J], 李果;尚海英;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小议 [J], 唐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文学案设置应强化作文训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文学案设置应强化作文训练发表时间:2016-06-21T09:07:43.3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6期作者:邹焱[导读] 一堂出彩的课改课,绝对少不了一份精心设置的学案。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中学546700摘要:一堂出彩的课改课,绝对少不了一份精心设置的学案。
对于语文而言,作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平常讲课文,我们却往往忽视了作文训练,其实任何一篇课文,都能作为作文训练的对象,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文强化作文训练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了朱老先生对读书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
我想,这也道出了多少读书人共同的感悟!浓缩了多少读书人共同的心声!书只有常读才能常新。
对于作文而言,同样如此,谁都清楚,只有不停地写,不停地练,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王道。
从学生方面来讲,要保证“渠”的“清”,“源头”在哪?当然,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源头”可以是多样化的,不过,我认为最重要最直接的“源头”依然是——课本。
若每篇课文我们都能练练笔,学生还会害怕没有素材,害怕动笔么?另外,作文也是高考的重头戏,40%的分数单靠几节作文课、几次考前的作文练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学案设置作文训练的主要出发点,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不再赘述。
但除此之外,设置作文训练至少还有以下几大好处。
一、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做到“水到渠成”平常我们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往往设置许多问题,又细又杂,学生一看,头都大了,心情烦躁,要不懒于写,要不乱抄一通了事。
举个例子,我们在学案上出一道练习册中一模一样的题,就会有不少学生一字不漏地将练习册上的答案搬上来,但可能自己抄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与我们的本意完全背离,弊端明显。
我在设计《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时,课文理解就一题:“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选择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小片段来回忆家人的,读来却让人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情,请从中选择一个对象,进行细节描写,可适度想象,力求表达出真挚、细腻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求知,是唤醒自己的动力。我们要以严谨 的态度去学习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使自 己具有基础。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扎实, 也是不可能有什么建树的,因为基础是根 本,是出发点,没有基础就没有起点,没 有起点就没有过程,更谈不上有终点了。 所以我们需要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具 有一定的能力和技巧,才能使潜能更好地 开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来自乔 布斯令人难忘的斯坦福演讲:我年轻的时 候,有一本令人惊叹的杂志叫作《全球概 览》,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
• 经过升格之后,本文成为一篇非 常规范的议论文。开篇提出总论点和分论 点,然后分而论之——唤醒自己需要兴趣、 求知、毅力。论据充分典型,很好地回应 “唤醒自己”这一主题。修改的文字主要 是对材料进行了概括或截取或补充,让文 章的事例变得典型丰富,语言简洁有力, 结构和谐统一。这一切,一方面凸显了议 论文中记叙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到议论文中记叙的 运用技巧。总之,经过修改、升格,这篇 文章已经达到一类作文的水平。
• 例如,对“乔布斯”这一材料有两段不同文 体的文字。 • (一) • 乔布斯出生一周就被生母送人,收养他的保 罗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在二战之后搬到了旧 金山。他们一起居住在位于山景城的屋子里。 乔布斯的官方履历中写道:“在杏果园长大, 这里后来变成了硅谷。”后来养父母把他送到 了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他却在一个学 期之后,因为花光养父母的积蓄,辍学了,之 后他开始去“蹭”那些感兴趣的课程。那时他 生活颇为窘迫,靠捡拾可乐瓶出售来换钱维持
• 第十二讲 善引“活水”入“清渠” • ——学会写作素材的有机转 化(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 的是写作时候要注意材料的积累。但问题 是我们找到了“活水”,如何让它巧妙地 入渠,让我们的文章更加靓丽起来。也就 是在我们写作时怎样实现材料的有机转化。 • 这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写作导引】
•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 题立意的关键。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 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 翔”,才能真正飞翔;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 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 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具有放弃现有的 安逸舒适生活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 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 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 生——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 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 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质的飞 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
• 本文立意准确,表达通顺流畅, 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阅卷老师只 给了41分,这篇文章在语言、结构、尤其 是材料的运用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 语言上整体比较规范,个别之处还显得有 些啰嗦不够精炼,如文中开头,我们可以 稍作调整,直奔主题。结构上,首尾照应 较好。但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还显得有些 松散,缺少结构上的逻辑。既然前面形成 了“并列”之势。那么在文章的后面也应 采取这种“并列”的结构模式,与前文形 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 直到创立苹果前,乔布斯还延续着学生时 代的邋遢作风。他在Atari公司工作期间, 因为身上异味太重,被安排去上夜班。就 这样,世间却走出了一个风云传奇人物—— 乔布斯。
• (二) • 他,出生在美国加州硅谷,是个私生子, 一出生就被遗弃,17岁高中毕业,19岁迷 上佛学,21岁在自家车库里成立苹果电脑 公司,30岁离开苹果,42岁重返苹果并任 CEO,48 岁 患 胰 腺 癌 , 52 岁 苹 果 推 出 iPhone,55岁推出iPad。他手中的那个苹果 几乎改变了全世界,他就是那个传奇人物— —乔布斯。iPhone4风靡中国,更是改变了 很多中国人的生活。这都是因为他——史蒂 夫·乔布斯,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 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
• 内容上还不够充实,个别地方记叙显得繁 琐拖沓。若要突出名人展现出兴趣的巨大 魅力这一观点,仅仅“哥白尼”“哥伦布” 的两个事例是不够的,还应增添一些内容, 丰富文章的内涵。再者,这两处的事例可 以说做到了典型,但叙述不够简洁扼要, 事例叙述过长,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 所以在这里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和转化。
• 毅力,是唤醒自己的保证。毅力不光是对一 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验。 在它面前,一切伪作虚饰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 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只有持恒者迈 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返顾,终于沐浴到胜 利的光辉。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 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天 体运行论》花了36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 花了27年。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 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 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 也是艺术的铁律。”所以,坚持不懈可以使人 的潜能开发,毅力可以使人生书写辉煌。
【题目设计】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蛹与蝶 •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 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 自由飞翔?” •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 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 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 经死亡;从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 了新生。” •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意范围,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 不少于800字。
• 那是在60年代末,个人电脑和桌面排版系 统还没出现,所以一切都靠打字机、剪刀 和宝丽来照相机。这有点像平装本的谷歌, 在谷歌出现35年以前。它是理想主义的, 里面有很多极棒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这 些伟大的想法,唤醒了自己的动力。
• 还有,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 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 《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李时珍写《本 草纲目》花了27年。从以上几个数字里, 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 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 断的劳动是技术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 律。”所以,坚持不懈可以使人的潜能开 发,毅力可以使人生书写辉煌。 • 兴趣,求知和毅力可以使我们的潜能得到 开发,使我们唤醒自己。
【原文在线】
• 唤醒自己 • 哲学家沙拉斯特曾说:“每个人都是自己 生命的建筑师。”那么,如何建筑好自己 的精彩人生?我们需要唤醒自己,激发自 己的潜能。如何唤醒自己呢?我认为我们 需要兴趣,求知和毅力。
• 兴趣,是唤醒自己的源泉。我们对天空有兴 趣,才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用宇宙飞船去星 际遨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进而去 发现宇宙的全部奥秘。兴趣是成功者十分珍惜 的情感。有了兴趣,就能自觉,善注意肯坚持, 因此,往往也就能成功。哥白尼在很小的时候, 就对天空充满了无限的兴趣,有一次,把自己 新发的书本卷成“望远镜”,结果挨了父亲的 一顿教训。他还曾经对别人说“要星空跟人交 朋友”;哥伦布小时候就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抱着渴望探索“世界 秘密”这一兴趣,才有了新大陆的发现。数不 胜数的名人佚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兴趣的巨大
【升格之作】
• 唤醒自己 • 哲学家沙拉斯特曾说:“每个人都是自己 生命的建筑师。”那么,如何建筑好自己 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唤醒自己,激发自 己的潜能。这一切需要兴趣,求知和毅力。
• 兴趣,是唤醒自己的源泉。我们对天空有 兴趣,才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用宇宙飞 船去星际遨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 话,进而去发现宇宙的全部奥秘。兴趣是 成功者十分珍惜的情感。有了兴趣,就能 自觉,善注意,肯坚持,因此,往往也就 能成功。哥白尼从小就向往“要星空跟人 交朋友”;哥伦布自幼就渴望探索“世界 秘密”;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 上从早趴到晚,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 兴高采烈„„数不胜数的名人佚事在我们 面前展现出兴趣的巨大魅力,只有以兴趣 为向导,我们的潜能才能很大程度的开发。
• 一、要简明,忌抄袭 • 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是材料有机转化的一 个最基本要求,对材料长篇幅的照搬照抄, 会使文章显得繁冗拖沓。尤其对于我们拥 有多个材料时,如果我们不去有选择地简 明扼要地概括,而是全部的照搬抄袭,材 料运用就可能适得其反。 • 我们看一下2012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
•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塑造自我的过 程。韩信一代名将,自强不息,于草莽之 中崛起,于战争之中奋进,塑造了一个叱 咤风云、功高盖世的英雄形象;诸葛亮一 代忠臣,鞠躬尽瘁,于败军之际受任,于 危难之间奉命,塑造了一个名高天下、流 芳百世的人臣楷模;司马迁一代智者,刚 直不阿,于忧愁之际发愤,于郁结之时著 书,塑造了一个浩然正气、史笔永存的文 学巨匠形象。
• 求知,是唤醒自己的动力。我们要以严谨 的态度去学习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使自 己具有基础。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扎实, 也是不可能有什么建树的,因为基础是根 本,是出发点,没有基础就没有起点,没 有起点就没有过程,更谈不上有终点了。 所以我们需要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具 有一定的能力和技巧,才能使潜能更好地 开发。乔布斯年轻的时候,一本叫做《全 球概览》的杂志里面有很多极棒的工具和 伟大的想法,这唤起了他极大的求知欲。 结果,当这本杂志走完了自己的旅程,乔 布斯却给人类历史翻开了“苹果”的一页。
【题目设计】
• 哲学家萨拉斯特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 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 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 你有过类似的体味或经历吗?请联系实际 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 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能抄袭、 套作。
【写作导引】
•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非常简洁, 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唤醒,一个是自己。 唤醒自己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是一 句话。其作用就是让自己走出迷茫的沼泽, 登上生命的高峰。这是审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写作中首先要注意到这一点。其次, “你有过‘唤醒自己’的体会或经历吗?” 这句话还包含两个方面的信息:若谈体会, 议论文和抒情散文比较容易切入;若谈经 历,记叙文应为我们的唯一选择。各取所 长,在文体上同学们应该很有分寸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