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方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锤炼词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锤炼词语的一些基本方法3.能运用锤炼词语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保送班的学生,他们对高中的语文学习充满了期待,所以我备课的时候特别考虑选材难度不可太大,尽可能贴近他们的知识,尽可能选择初中比较经典的作品,适当跟高考联系。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因为他们没有教材,所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如何进行选词语四、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1、听到学生的对话,请两生来模拟对话。
*生:这星期真够悲剧的,雨竟然下了这么久。
乙生:是呀,太悲剧了,体活课全泡汤了。
我差不多要悲剧死了,昨天稍微打了会球,就感冒了,刚打针回来。
*生:我从小就怕打针,这真是悲剧呀。
我还有比你更悲剧的呢?想给哥们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看世界杯,刚买的201卡密码都还没刮掉,就说没钱了,这也太悲剧了。
没办法,我只好去补了张卡,可却一直打不通电话,你说悲剧不悲剧。
乙生:哎,真是超悲剧啊!2、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听到这样的一番对话有何感想?短短的几句话中一连用了九个“悲剧”,感叹学生语言的贫乏之余,想到的是当代中学生他们贫乏的不是生活,而是思想,叶圣陶说:“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整好,或者说虽然整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到那相当的语言文字。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我们要锤炼语言,进而丰富我们的思想。
3、其实古今中外有很多大家多是十分注重锤炼语言的,请学生举例。
教师补充:郭沫若曾说“文章写好后,要翻来覆去的推敲一下。
”二、探究1、为什么要锤炼词语呢?明确:锤炼词语,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的词语来表情达意或描摹事物,创造出最优美、最生动的句子。
古人还有“立言”扬名的目的,因为“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博苑06-22 0936高中语言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重点】1 理解炼字、炼句的目的、作用。
2 实现语言简明、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语言的细致的品味【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语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字句的准确、生动的要求,即本课所要了解的炼字、炼句。
二体会炼字的妙处1 学生给出古人炼字的佳话如:“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
2 依据课本,开展品读活动( 1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中摘录的朱自清《绿》一文中的几个句子,试着更换其中的加点字,看看不同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很少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虽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朴素自然,所谓“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这几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当然可以用其他很多动词来代替,但在表达效果上自然会有不同。
( 2 )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本中《生命·生命》选段,然后也写一段话,意思一样,看一看自己在选词用句上与林杏子有什么不同,谈谈感受。
这段文字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
没有使用生僻字词,也没有使用纷繁复杂的句式。
不能否认,浓妆艳抹是一种美,但这种素面朝天的清新美更值得追求。
注: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笔下的亮点,而不能急于否定他们的尝试。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加辨析,让他们感受到选词炼句的魅力。
要知道,脱离语境是很难判断高下的。
如“一字师”郑谷改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为“一枝”,原因是“未早也”;而同样是咏梅,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中的“数枝”就不能机械地改为“一枝”。
3 教师补充课堂练习( 1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地原稿与修改稿。
【原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言者无罪”的歧义与责任。
2. 掌握论证的基本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
4.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言者无罪”是什么意思,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意义。
2. 掌握清晰的逻辑思维过程,将结论与论据进行适当的关联。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评价并分析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
三、教学过程1. 介绍“言者无罪”的概念在课堂上,先要引领学生了解“言者无罪”在社会生活中的相关含义。
本次教学的主题是“言者无罪”这个词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言者无罪”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这里,需要将“言者无罪”看作是一句谚语,其表面意义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意义是不相容的。
2. 讲解论证的基本方法在讨论论证的基本方法时,需要分别介绍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并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3. 分析文章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在文章结构方面,文章有标准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在开始时,需要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并引领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在文章主体部分,应该引领学生掌握文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强调论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同时,应该关注类比推理、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手段在文章中的运用。
4. 培养写作能力在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应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目标,让学生尝试写一个针对特定观点的论述,并在文章中应用论证方法。
四、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应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宏观到微观等多种不同角度进行测评。
最后,通过询问多项选择题、解释学生观点、致辞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本次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言者无罪”这一谚语的表面和深层含义,同时学会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文章中观点、论据和结论的分析方法。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悟选词炼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分析鉴赏名篇佳作,体会炼字的基本要求。
3.联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词,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中选词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分析鉴赏作品,体会炼字的妙处,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的阅读实际,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的文坛,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群星璀璨,异彩纷呈。
在几千年的文学嬗变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异代不同时的诗人们的共同追求。
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殚思竭虑,亦有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妙手偶得的感动,亦有曹雪芹“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呕心沥血。
总之词句的锤炼是文人墨客提升文学作品品位的重要手段。
前面我们在必修课中《咬文嚼字》、《说“木叶”》中对文学作品中选词炼句的必要性有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在选修课中再对选词炼句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选词炼句的,其中又有怎样的规律。
今天学习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学习选词炼句。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如何选词。
二、回顾整理必修课中的《咬文嚼字》、《说“木叶”》讲的是语言的锤炼,如何表述的呢?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而林庚的《说“木叶”》,一字之差,相去千里。
通过必修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选词的必要性,古人写诗和今人创作到底是如何选词的呢?你都知道哪些典故?《屈原》的故事,这个典故在我们的必修《咬文嚼字》中也出现过,请问你知道哪些古人今人在选词方面的典故呢?1.贾岛的推敲的典故。
推虽显鲁莽但能显出孤寂的氛围,敲字以动衬静,衬托环境的幽静。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用过许多字,最初是“到”,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一共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使全句生辉。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地语言特点》教学设计课题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容,品味诗歌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人教版高中选修模块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张艳一、学习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技巧。
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试题演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四、课型模式:分析考试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体味炼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二、理解概念,初识炼字品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赏环节理解字词特定意义,借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的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三、题型归纳,点拨释疑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试题变形: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四、试题演练,再识炼字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五、掌握步骤,规范答题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用联想、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六、真题演练,提升能力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教案第一课时选词[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选词的重要性。
2、学会恰当选用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选择词语[重难点突破]通过例句的揣摩,体会用词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起学生兴趣)汉语的词汇浩如烟海,我们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细察之,巧思之,则神韵成于心中而淌于笔尖。
福楼拜:“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
他性好佳句。
并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
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课堂活动1.填入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一树柳弯腰。
解说:剩一树柳弯腰。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
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给人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2.填入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前峰月照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
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
”——李东阳《麓堂诗话》“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3.填入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风吹雨入窗。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体会经典名篇在选词炼句上的精妙。
3.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4.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5、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迎考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的准备: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语言材料。
印刷或制作好幻灯片。
(二)学生的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流程(一)引入1. 幻灯投影以下两段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引入讨论。
(1)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2)北宋萧楚才任江苏溧阳知县时,张咏任知州。
一日,张请萧等人吃饭。
张入内时,萧见张公几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
”便大胆改动了其中的一个字……讨论萧楚才改诗的故事:萧改动的该是哪个字?怎么改?为什么要改?参考答案:改“恨”为“幸”。
为了避过可能招致的文字之祸。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右栏: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
人教版选修《语不惊人死不休》word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一、说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
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
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二、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选词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选词炼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字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学习内容:了解选词炼字的作用,学习选词炼字方法并以此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三、内容安排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感性认知过于强烈。
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为实例分析、总结概括、训练提升三部分有机结合。
四、说教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三五五”教学更要求突出思维训练、方法指导。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
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五、说教学过程(一)前人选词之功。
(各抒己见,5分钟。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预设:“一字之师”的出典、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目的:既是引出“炼字”学习前人,更是使学生明白所炼之字既是与表现意境、主旨有关,又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动一个字,就动了意境,动了思想感情。
(二)学习选词之法。
文中主要涉及修饰语和动词的炼字1.“修饰不只是‘装饰’”(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展示,8分钟)(1)了解修饰语体会其作用:请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3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一、教学概述1.1教学目的(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1.2课时安排本课共2课时。
二、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2.1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
“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2.2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
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
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见斧凿之痕。
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
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
“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
高二语文教案:语不惊人死不休
【摘要】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语
文教案:语不惊人死不休”,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教案: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案:选词•炼词
昨天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公开课,美其名曰“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的是《语
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的内容。现将教案呈
乎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可见,选词也就是对词进行锤炼,即“炼
词”。
1.炼词的标准
法国着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时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幺,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
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
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课文97页为我们讲述了郭沫
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其实早在唐朝也有“一字之师”的故事: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
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
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宋]陶岳《五代史补》
有有关“炼词”内容的题目)
三、板书
炼词标准:准确、生动
炼词对象:实词和虚词
修饰语和中心语
炼词角度:思想内涵
表现手法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
例3:
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
比别人有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
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流程:一、导入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
请品味一下这段话:“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写的是孩子,但是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故乡”变得“萧索”、荒凉,没有“活气”,闰土的生计更艰难了。
“躲在背后”,活画出了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怯怯生生的神态。
“拖”,传神之笔,既写了“孩子”怕见生人不愿出来,又写了闰土惟恐失礼的心理。
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能做到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那就要求我们子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
二、课堂活动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1.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请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
2. 短句和长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百炼为字,千炼成句。
——皮日休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一字之师”故事之一《屈原》中婵娟怒斥宋玉:“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同演员张瑞芳商量,改为:“你是没有骨气无耻的文人!” 演员张逸生,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事后郭沫若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这件事,尊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故事之二《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曰:‘数枝,未早也。
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所以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富有生命力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二、选词选择词语的基本要求1、准确朴实。
“辞达而已矣”(孔子)朱自清《背影》:“他给我(找、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叫、要、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
杜甫诗教学设计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明确:(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5.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
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
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预习检测说说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或词人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女口: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二、知识温习1、涵义(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
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凉: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师补充: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止上述词语,还比如:朦胧隐晦、幽默讽刺、婉转缠绵、雄壮浑厚、强健刚劲等等,需要同学们在实际训练中总结积累。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风格;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④重三、了解杜甫生平概述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
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岀蜀,病死途中。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杜工部集》。
四、例析:1、杜甫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句,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雨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 密切。
2、拟声词: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滚滚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 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乱孟天高底喑着箫下,不恳牧以接谖来・5里烹做常作签‘百 #多肩擔聲台 0瑕集彳tl譬京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4、语序颠倒: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如:(1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析: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2)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例:定语挪后: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花重)析: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
如杜甫《春夜喜雨》例,定语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3)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5、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分析: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
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五、延伸拓展训练(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新秋杜甫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字进而描写景物的?(2)颔联中的“几处” “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 “家家”?为什么?解析:(1)诗歌题目为“新秋”,首联描写了秋的“新”,表现在:云还具有夏天云的特点,天气还很热,但是已经有叶子被吹落,这是秋的特点。
这个时候既有夏的特征又有秋的特点,说明是夏末秋初,体现了秋“新”的特点。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题目要求对比分析“几处”“谁家”与“处处”“家家”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回答问题时可以先分析这两对词语在表达上的区别,同时注意分析它们与题目“新秋”的关系。
答案:(1)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
首联紧紧围绕“新”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
(2)不能。
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
“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 “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
六、课堂演练(生讨论,师点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唐诗一首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
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⑴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⑵ 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答:1、该诗为杜甫作品。
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
2、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