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

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

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预习检测说说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或词人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

女口: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

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

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二、知识温习

1、涵义(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

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

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4、明快:明白通畅。5、沉郁顿挫苍凉:

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师补充: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止上述词语,还比如:朦胧隐晦、幽默讽刺、婉转缠绵、雄壮浑厚、强健刚劲等等,需要同学们在实际训练中总结积累。)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①知人论世,了解诗

人的风格;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④重

三、了解杜甫

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

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岀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四、例析:

1、杜甫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句,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雨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 密切。

2、拟声词:

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滚滚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 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

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孟天高底喑

着箫下,不

以接谖来・5

烹做常作签‘百 #

聲台 0

瑕集彳

tl

譬京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分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4、语序颠倒: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如:(1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析: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

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2)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

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例:定语挪后: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析: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杜甫《春夜喜雨》例,定语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

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3)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

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5、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