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及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的乘法口诀及案例分析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
谁料!话音未落,便听见了那爱表现的声音:
“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嘘!老师在看你呢!”一旁学生连连提醒。
当我的目光与他的目光相遇的一刻,他下意识地吐吐舌头,停止了继续讲话,
葛旭————他是班上同学们公认的“调皮大王”,他读过二年级,这内容肯定早就学过了。此时我发现:孩子脸上的神情变得那么无奈。轻轻的,我有点于心不忍。
“都会了?”带着一丝疑惑,我开始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
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刷刷刷”地举起来。
我一数!“哇,超过一半”“这可怎么办?讲,还是不讲?”心底升起一串长长的问号。“讲,多数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我的脑海里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几秒钟后,我稍稍思索,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声音虽然不大,但却足以让每一个人都听见。其他的孩子似乎也跃跃欲试。
见此情形,新的疑惑又慢慢产生:“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是真正的理解了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亲切地问。
“是我爸爸教我的”“我以前学过了”“我和妈妈预习过了。”
看来早有准备,这是个好现象,“不错,能提前预习,是个很好的习惯。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的含义吗?”一时间,教室里变得十分安静,许多同学纷纷变得一脸茫然。“比如二六十二,就是二个六是十二。”有一个同学举手了。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还是请王新月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我觉得,二六十二就是2个6相加得12,三六十八就是3个6相加得18,四六二十四就是4个6相加得24……”不愧是“学习大王”。看着有些同学似懂非懂的表情,我鼓励着说:“你们能听懂吗?这样吧,我们一起用学具摆摆,再次证明一下吧。”
于是我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数出6根小棒来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话音未落,一个个就兴致勃勃地忙活开了,互相交流着:
“我摆的是田字。”
“我用小棒摆了小雪花。”
“我摆了一座小房子。”
……
孩子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充满了骄傲。
“大家摆得很好,你们刚才摆的图形都用了几根小棒?”“6个”“对呀,一幅美丽的图案要用6根小棒,也就是1个6,那么两个这样的图案呢?”“12根。”“也就是二六十二。”性急的同学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的?”“6+6=12。”“2个6相加是12”,他们一个个抢答似的。
接下来,我问道:“那三个、四个……呢?你能把这表填写完整吗?”
通过这一操作,逐渐使孩子们明白到:一个6是6,两个6是12,三个6是18,四个6是24,五个6是30,六个6是36。这时我说:“同学们,想想每一句乘法口诀,现在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老师,我来!我来!”看着那一争先恐后的双双小手,我相信他们是真理解了……
紧接着,孩子们能根据口诀顺利写出每一句口诀的两个乘法算式。而对于“六六三十六”这一句下面怎么只有一个填空,他们都已经能够心领神会了。正如他们所说的“6×6=36反过来还是6×6=36嘛。”
“现在谁把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背出来呢?”
从“一一得一”到“六六三十六”,看着他们投入的表情,我伴随着他们的背诵将它们一一在电脑上显示出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电脑上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我发现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
“每一句口诀都是从一几开始,一直到几几为止。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是几的口诀,最后一句都是几几得几。”
“小于10的都有‘得’字,大于10的就没有。”
……
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回答着,那一双双小手不停地挥动着,仿佛生怕我看不到它的存在。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的乘法口诀中,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一个6。”答得多好呀!
“那为什么积小于10的口诀中都有‘得’字,而积大于10的都没有呢?”
“因为那样读起来不顺口。”
“那样好记,也方便。”
“下面老师想请你们用刚才的规律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能行吗?”
“好的,没问题。”
当孩子们的小手再次高高举起时,我忽然觉得:当老师的感觉真好!尤其是当我看见那么多双眼睛期盼着,那么多双小手跃跃欲试时!
反思:
回顾这一节课,原有的教学设计并未能如期进行,但如果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我就不会对这一句话有深刻的理解:孩子的潜力如同空气,即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老师把他们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挥!这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堂实境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课堂教学并不等同于机械兑现教案,它可以是个因意外收获而出彩的地方!
二、课堂中教师应勇于“让位”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