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粒子到宇宙章节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练习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练习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A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B .风吹树叶动C .尘土飞扬D .公园里花香四溢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B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作用力很大D .分子作用力即分子引力3. 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A .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 .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C .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 .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4.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没有分子作用力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5. 将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黑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整杯水变黑所需要的时间越短B.如果水的温度为0℃,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C.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D.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变黑了6. 图10-5 所示是教材上的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 .分子间有空隙D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④⑥B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①④⑤8. 关于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了B .质子可再分,中子不可分C .质子不可再分,中子可再分D .质子和中子都可再分9. 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②①④③D .②④③①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0-5A .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 .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1. 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在图10-6所示氢原子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12. 对于分子或原子的认识,你认为下面哪句话较准确?( )A .没有生命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有生命的物质则不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B .既然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分子和原子没什么区别C .一般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分子,但观察不到原子D .分子很小,用一般显微镜观察不到13. 使人们确信原子有复杂结构的事实是( )A .电子的发现B .原子核的发现C .质子的发现D .中子的发现14. 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它,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金箔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B .相对金原子而言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C .金原子核带负电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15. 原子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进行了认真实验,发现了人们观察到的阴极射线是由原子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命名为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练习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练习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4.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7.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8.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二、静电现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和。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练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问有空隙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l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问有引力C.进人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4、下面一些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B.分子个数越多的物体,质量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B.空气容易被压缩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6.下列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B.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 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D.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B. 1919年卢瑟福用a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C.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D. 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8.世纪末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月偏食”中的“月”属于( )A恒星B星云C卫星D行星9、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今年2月经过地球附近,之后逐渐远离太阳系,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通过研究,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3.6吨水.下列关于鹿林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B.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C.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冰D.它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10.用绝缘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 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C. 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A.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B. 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C. 原子核转化为电子D. 原子发生转移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A. 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过来B. 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过来C.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D.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1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正电,这是因为玻璃棒被摩擦后()A. 得到了质子B. 得到了电子C. 失去了质子D. 失去了电子14.甲、乙、丙三个小球,在互相靠近时,甲排斥乙,乙吸附丙,若丙带负电,则()A. 乙可能带负电B. 甲、乙一定都带正电C. 乙可能不带电D. 甲一定带负电15、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16.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B.端面磨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C.煤球靠在白墙上过一段时间后,白墙变黑了D.铝板与金板压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铝和金相互渗透17.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 ]A.容易积累静电荷B.具有一定的粘性C.具有大量微孔D.质地柔软18.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灰尘的自然堆积。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在下列科学家中,在α粒子散射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A. 阿伏加德罗B. 卢瑟福C. 汤姆生D. 道尔顿2.下列粒子中,全部带正电的是().A. 原子核 中子B. 原子核 质子C. 电子 原子核D. 电子 质子3.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原子核4.下列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 夸克 质子 原子核 原子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C. 夸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D. 原子 夸克 原子核 质子5.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戳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则().A. 吸管带正电B. 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C.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第5题)(第6题)6.如图所示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B. 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C.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D. 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7.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B. 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C. 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D. 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答案1.B2.B[解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中性.由此可知,全部带正电的是原子核和质子.3.C[解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中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5.C[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有异种电荷,即吸管带负电,和吸管摩擦的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到了电子带负电.6.B[解析]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错误;因为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塑料丝间带了同种电荷,B正确;因为毛皮易失去电子,所以塑料管与之摩擦后得到电子带负电,C错误;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和它摩擦一次所失去的电子数,D错误.7.A[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即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精选训练(解析版)

第7章  从粒子到宇宙精选训练(解析版)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选训练(解析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

1.(2023•临川区校级一模)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答案】B。

【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的分子间隔,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

故选:B。

2.(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原本不显电性的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

由此可知,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A.玻璃棒比丝绸的大B.丝绸的比玻璃的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答案】B。

【解答】解:原本不显电性的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所以玻璃棒失去电子,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小,丝绸束缚电子的本领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思明区校级模拟)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答案】D。

【解答】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旋转,与太阳系结构有相似性。

故选:D。

4.(2022•江阴市校级一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质子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答】解: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转,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因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从原子结构上可知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原子,故B错误;C.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C错误;D.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另一些物质组成的,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故D正确。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测试题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测试题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2.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

如图10-Z-1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图10-Z-13.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4.如图10-Z-2所示,将两表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图10-Z-2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6.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7.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10-Z-3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图10-Z-3A.①②B.①③B.C.②③D.①②③8.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10-Z-4中哪个模型最相似()图10-Z-49.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0.关于宇宙、物体、物质以及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B.用铁可以制成铁锅,也可以制成铁钉,这里铁锅和铁钉称为物质,铁称为物体C.任何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被称为原子D.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中心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1.在苹果园中,会闻到苹果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达标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西藏)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生活现象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A.酥油茶飘香B.赛马尘土飞扬C.歌声余音绕梁D.冬天大雪纷飞2.关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是最大的恒星系B.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围绕恒星旋转的原因C.光年是时间单位D.恒星静止不动,永恒不灭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D.原子不带电是因为中子不带电4.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盐时,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0 ℃的冰块中的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C.将黄豆和芝麻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手中的笔杆不易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5.如图1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

下列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当太阳照射水珠时,水珠中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变剧烈图16.如图2-甲,小彤用注射器抽取一小段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如图2-乙,小彤把注射器中的水排掉,吸了同样体积的空气后,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口并推压活塞,发现空气更容易被压缩。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之间不存在间隙B.水分子间存在斥力C.空气分子间的间隙比水分子大D.空气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7.李老师在引导学生们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们做游戏。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B.沙地里,大风吹过,浮尘飞舞C.泥沙使水变浑浊了D.严冬嘴里呼出的“白气”上升。

2、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3、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4、下列各物质的尺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原子、宇宙、太阳系B.乒乓球、太阳系、宇宙、原子C.原子、乒乓球、太阳系、宇宙D.原子、乒乓球、宇宙、太阳系5、下列现象,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存在的是()A.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铁丝折断B.磁铁能吸住铁钉C.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D.用力才能把弹簧拉长6、通常情况下的原子与组成它的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质子、中子B、整个原子、原子核C、整个原子、中子D、整个原子、质子二、填空题7.物质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米.8.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______;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______;固体既有一定的______,又有一定的______.9.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 ;10.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______ 和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 和______组成.11.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微乎其微.1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13.和是天文学中常用的特殊长度单位.14.把下列现象与产生的原因用直线对应相连(1)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有空隙(2)打开樟脑丸袋子闻到樟脑丸气味分子间存在引力(3)两块干净的铅块压缩后能吊起重物分子间存在斥力(4)气体可以被压缩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四、实验探究题15.如图所示,接触面磨平的两块铅,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时(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这又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力.1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上瓶中装有空气,下瓶中装有红棕色二过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如果抽去中间的玻璃片,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布朗运动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象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1) 布朗运动是___________运动.A.分子B.原子C.物体(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A.水B.花粉C.空气(3)请设计出使布朗运动加快的一种方法.。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练习1.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答案:下降2. 气体分子容易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所以气体分子可在空间里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容器,气体是 一定的体积, 一定的形状的。

答案:大 小 没有 没有3、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更快,这说明______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用力拉铁丝不容易拉断,这说明铁丝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力。

4.什么是分子,有人提出以下三点看法,请将其中任意一处错误的地方改正:①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②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小粉末;③分子是由原子和原子核组成。

改正: 答案: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5.镇江山淸水秀,文化底蕴丰厚,以下描述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塔影湖,湖面波光闪烁B 、南山林,林中雾霭弥漫C 、恒顺醋,醋香阵阵扑鼻D 、锅汤面,面汤上下翻滚答案:C6. 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图所示装置是说明气体与液体间能够相互进入对方B. b 图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 c 图说明压缩气体能增大分子间吸引力D. d 图中试管内的水温升高,水分子运动更激烈答案:D7..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答案:B8.下列属于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 ( )A.微米B.千米C.光年D.千克答案:C9、下面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B、宇宙只有银河系组成,太阳的银河系中一员C、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D、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答案:C10、(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答案:B三、实验与探究11.如图3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b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第5章从粒子到宇宙例题与习题

第5章从粒子到宇宙例题与习题

第 5 章从粒子到宇宙例题与习题【例1】下面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B 分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C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组成D 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分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微粒结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跟太阳系相似,原子核集中乐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处在原子的中央,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的轨道上绕核高速运转。

【解答】D。

【例2】生物学家设想制作一种纳米筛子,将某种液体中的病毒过滤掉,如果液体分子的大小为0.5 纳米,病毒分子的大小为300 纳米,则筛孔的大小为()。

A 400mmB 200mmC 0.4nmD 0.2nm【分析】纳米材料(或称超微粒子)统指制成材料的基本单位大小限制在 1 至100nm 范围的材料。

纳米筛子的孔径只有大于0.5nm 而小于300nm 才能漏下液体分子过滤掉病毒。

【解答】B。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核高速旋转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日心说”B.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勒“地心说”C.地球绕太阳旋转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的结果D.地球上物体即使速度再大也飞不出地球3.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员B.光年是时间单位C.太阳系属于银河系D.银河系属于总星系4.如图1所示是锂原子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锂原子内有()个质子,()个中子,()个电子图15.下列各物质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地球B.太阳C.宇宙D.银河系6.请将下列事物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排列的理由。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1、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等都绕着地球转,这种思想的实质是A.地心说B.日心说C.哥白尼的观点D.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下列尺度最大的是新课标第一网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总星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4、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A.中子B.原子C.分子D.电子5、钠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23倍,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则钠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A.23、11 B.11、23 C.11、12 D.12、116、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环绕速度,其大小为A.7.9㎞/s B.9.7㎞/s C.11.2㎞/s D.16.7㎞/s7、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后,会形成一层油膜,油膜的厚度约为A.1mm B.1μm C.1nm D.0.1nm8、世界上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是A.美国人B.苏联人C.中国人D.印度人9、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0、平常说物体不带电,这是因为A.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B.物体内部没有电荷C.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D.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11、要想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某光学仪器变成平行光,应该把灯泡放在A.凸透镜的焦点上B.凹透镜的焦点上C.凸透镜的光心上D.凹透镜的光心上12、一个在地球上用天平称质量为50g的物体,在太空中仍用天平称量,则A.称量值大于50g B.称量值等于50g C.称量值小于50g D.称不出物体的质量13、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A.海水B.纯水C.酒精D.汽油14、已知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用铝和铜各做一只实心球,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A.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大B.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小C.铝球的体积比铜球大,但质量比铜球小 D.铝球的体积比铜球小,但质量比铜球大15、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距u=5㎝时,光屏上不能得到像,当物距u=8㎝时,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u=17㎝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 .u=14㎝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C .u=10㎝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D .u=4㎝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32 分)16、根据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这个词是的意思。

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本章测试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1.有些化纤布料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上灰”(脏),这主要是化纤布料容易发生现象,而细小的灰尘造成的。

2.1897年,人类首先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是。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

3.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电。

4.物体不带电,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性,也就是对外不显的性质。

5.固体和液体的分子能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力的缘故;而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力的缘故。

6.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种现象是由于而造成的。

7.晚上,在屋子的某一角落点一片蚊香,整个屋子都闻到气味,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8.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在做。

9.通常物体都能被压缩是由于,而物体又不能无限地被压缩是由于。

10.弯折一根铁棒要用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

1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nm,相当于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12.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有一些灰尘,其原因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3.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原因是()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表现为排斥力D.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14.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A.该物体中只有电子B.该物体没有质子C.该物体得到了电子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15.如图7—5所示,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图a)。

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图b),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图c),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

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doc

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doc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关于分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微粒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分了式保持物理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2、下列事例中,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A、扫地时,灰尘四起B、花开时,花香满园C、下雪时,雪花飘飘D、刮风时,黄沙扑面答案:B3、原子在古希腊语中就是不可再分的意思,那么以下哪个事件首先证明了原子时可再分的微粒()A、阴极射线的发现B、电子的发现C、卢瑟福发现a粒子D、卢瑟福的散射实验答案:B5、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答案:D6、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病人。

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原子电子病菌B、电子原子病菌C^电子病菌原子D^原子病菌电子答案:B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使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D、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8、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等都绕着地球转,这种思想的实质是()A、地心说B、II心说C、哥白尼的观点D、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答案:A9、关于万有引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离地球越远的星球,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小B、质量越大的星球,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C、星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既与星球距离地球的距离有关,又与星球的质量有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11、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拉力()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不变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B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中子组成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C、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答案:ABC13、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B、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C、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D、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答案:ACD14、下列现象中,说明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B、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C、打开香水瓶盖,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D、用盐水腌蛋,蛋变咸答案:ACD15、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B、宇宙天体、分子都在做不停息地运动C、天体间、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D、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答案:ABD17、叫分子,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构成物质的分子一直在做o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o答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间隙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18、原子、质子、分子、夸克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7.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1. (2019宿迁)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 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 宇宙是有边界无层次的天体D. 光年是时间单位2. (2019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B. 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 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D. “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3. (2019益阳)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C. 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 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4. (2019娄底)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 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 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 “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5. 为了揭示宇宙的奥秘,科学家们不懈探索.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天文学家托勒密最早提出了“日心说”B.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 太阳是恒星,所以太阳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原子、分子、月球、地球、太阳是按照从小到大的尺寸排列的6. (2019山西改编)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 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 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 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二、填空题7.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原子构成的,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选填“大”或“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________nm.8. (2019海南)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________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9. (2019甘肃)“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10. (2019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头发上多次梳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一些碎纸屑,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塑料梳子是____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第10题图11. (2019江西)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由图中对话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带________电或________.第11题图12. (2019兰州)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________;用它去接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此时验电器带________电,该过程中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________(选填“从金属箔片到金属球”或“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参考答案及解析1. B2. C【解析】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错误;杨絮漫天飞舞,是宏观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错误;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绝大多数的质量,电子比原子核小;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比原子小,从小到大的排列是电子、原子核、原子,C正确;“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D错误.故选C.3. D【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A错误;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出分子和原子,B错误;铅块紧压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只存在引力,C错误;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变红,是扩散现象,D正确.故选D.4. C【解析】“花气袭人知骤暖”,意思是通过闻到花香气味知道天气变暖和了,是因为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A不符合题意;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用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引力,不是斥力,C符合题意;“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很小,D不符合题意.故选C.5. D6. C【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A错误;摩擦起电时使电子发生转移而带电,而不是分子转移,B错误;两只相同的气球在他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带同种电荷,“跳起”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因,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与该现象原理一致,C正确、D错误.故选C.7. 分子小0.18. 扩散分子运动越剧烈9.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10. 摩擦起电绝缘体11. 负不带电12. 吸引正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解析】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靠近不带电的轻质小球时,小球被吸引;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即缺少电子,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两个箔片带正电;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移动;由于电子带负电,因此形成电流的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为: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完整版)从粒子到宇宙试卷

(完整版)从粒子到宇宙试卷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填空题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分子都在不停地。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2.1nm= m,纳米材料是指在描写其大小的三个尺度中,至少有一个在范围。

3.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是产生和研究形形色色粒子的最好工具。

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粒子组成。

4.天文学中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1个单位 (AU);光在所经过的距离为1光年(1.y.)5.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电子和组成。

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被称为粒子组成。

宇宙也是物质构成的,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系统,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

6.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7. 把红墨水滴入烧杯里的清水中,过一会儿,烧杯中的水会全变成浅红色的水,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

8. 用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

9.用摩擦的方法是物体带电的实质是10. 不同原子可以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可以组成单质分子,不同原子可以构成化合物,因此原子是保持微粒。

11. 气体分子容易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气体分子可在空间里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容器,气体是一定的体积,一定的形状的。

12.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二、选择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14.下列说法正确是()A.在0℃时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停止运动B.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与物体体积有关C.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5.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1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泡在水里的一块冰糖,过几天后不见了B.酒瓶盖打开后,周围能闻到酒精的气味C.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D.墙角放煤的地方,时间长了,墙壁里面会变黑了1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18. 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静止吸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认识分子1.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

”很明显,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

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 。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0-10m 的某分子,要将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原子结构的发现19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原子后,就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1895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纱,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

据此,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许多模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结构模型:如图5-2所示,原子像个实心的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风,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

为了检验汤姆逊的猜想,卢瑟福建议盖革和马斯登做一个α粒子的散射实验:用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高速α粒子去轰击金箔,观察α粒子的偏转情况。

因α粒子质量很大,为电子的七千多倍,又是高速飞行,如果汤姆逊模型成立,大多数α粒子图5-1 图5-2 图5-3会沿直线通过,其余的至多只发生轻微偏转。

但是,结果却令他们难以置信,大多数α粒子确实没有发生偏转,却有一些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甚至向后散射,这显然与汤姆逊结构模型的预期结果不相符。

于是,卢瑟福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终于在1911年提出了他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5-3所示,原子中间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客观存在只有极小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z绕核高速旋转。

问题:上文所述原子的结构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了→→→→五个环节,请你将各个环节的探究内容(或依据、结果)分项简要列出,同时说出你的感想。

解剖原子1.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研究真空管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如图5-4所示,发现这种射线是从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2.1911年卢瑟福的实验,提示了原子的结构。

现在人们已经能发现大块金子是黄色的,10 nm的金颗粒是绿色的,而1 nm的金颗粒是红色的。

3.现代高能物理学实验证实,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A.电子B.分子C.原子D.夸克4.下列实验的发现对应正确的是()A.真空管的放电实验,发现了中子B.真空管的放电实验,发现了原子核C.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模型D.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中子5.我们已经知道分子、原子很小,质子、中子当然更小。

现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名词,病图5-4图5-5毒、原子、质子、夸克、分子、原子核。

你能将它们按尺度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吗?6.科学家们研究原子,发现了原子内部有带负电的电子,却不显电性,整个原子十分稳定。

于是提出了多种原子结构的模型:卢瑟福模型、汤姆逊模型等。

结合你的生活实践你能提出一个怎样的模型?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出你的设计模型,和同学们相互展示、交流。

5.3 飞出地球1.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观察着,探索着,构成建出自己心目中想像的宇宙图景,如图5-7所示。

中国古人很早就依靠肉眼观察太空,以此认识宇宙;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通过对宇宙的观察,提出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 ,月亮、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 旋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

2.1534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向影响人们长达千年的地心说提出了挑战,提出了 中心说。

3. 是研究天体运动最基本的方法。

意大利诗人卡里马赫曾说,天文学家只有两样法宝:和 。

4.1687年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太阳依靠它对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巨大吸引力,使地球和各个行星乖乖地绕着它旋转。

5.发射宇宙飞船,如图5-8所示,地球上的物体必须要有很大的速度,才能挣脱 的束缚,实现飞出地球的愿望。

这一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这应等于或大于 km/s 。

6.俗语说“月有阴晴圆缺”,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注意了月亮的外形在不断变化,你注意到了吗?请你设计表格,以简图的方式记录下三个月内每天夜晚月亮的形图5-8 图5-6图5-7状,如遇天气等原因晚上无月时,也应标明结果和原因。

然后分析你的记录,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7.17世纪中叶,牛顿在总结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物体运动三定律。

接着他开始了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并且首先选中了月亮。

牛顿认为根据惯性定律,月亮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就应当作匀速直线运动,但事实上月球在绕地球旋转,这说明地球对它有力的作用。

这个力与苹果从树上落下时受到的力是不是同一种力?牛顿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大胆地进行联想对比,科学地假设论证,终于证明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运动遵守共同的力学原理,实现了天地间力学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飞跃。

自此,你相信牛顿是突然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于是,他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吗?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5.4 宇宙深处1.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其中离太阳最远的是星。

2.下列不是太阳系的行星星体的是()A.地球B.月亮C.水星D.天王星3.在晴朗少云的夜晚,仰望天空,看到一条白茫茫的光带横卧在天空中,图5-9 人们叫它,这是由1300亿颗恒星形成的巨星系。

而太阳系(填“是”或许“不是”)其中的一员。

4.距今约亿年前,太阳从一团尘埃气体云中逐渐诞生。

地球的年龄约为40亿年,生命产生的年龄约为20亿年,人类的年龄约为10亿年。

人类对宇宙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宇宙是(填“有”或“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

5.太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很多奇趣。

下面这题有些难度,请通过查阅资料,试填充:(1)飘来飘去。

图5-4物品和宇航员在太空舱内可以飘浮在任何位置。

这是由于。

(2)昼夜难分。

在24小时内宇航员发现日出日落可以交替多次。

这是由于。

(3)骨质疏松。

在太空时间久了,宇航员骨骼会脆化,因此宇航员不能高兴时相互拥抱。

这是由于。

(4)水珠球状。

在太空中,水全是一粒粒小球状的水珠。

这是由于。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cm、m、km等计算单位来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天体与我们的距离的时候,这些单位就太小了,所以在天文学上,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平均值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称为天文单位(A·U·)—我们把它称为量天的尺子。

1A·U·=×108km。

光年比天文单位更长,用L·Y·表示,1L·Y·=×1012km。

你能算算1光年(L·Y·)等于多少天文单位(A·U·)吗?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的人是()A.德漠克里特B.汤姆逊C.阿伏加德罗D.卢瑟福2.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牛顿B.卢瑟福C.查得威克D.阿伏加德罗3.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约为0.1mmB.约为C.约为D.约为4.就目前所知道的自然界中最小的带电体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夸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6.将星系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C.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7.有关“黑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黑洞”是一些恒星在衰亡过程中发生爆炸后留下的产物B. “黑洞”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C. “黑洞”它产生的引力能吸引附近的所有物质,连光都无法逃脱D. “黑洞”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一种物体,实际不存在二、填空题8.猜想是和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9.大块金子是黄色的,10 nm的金颗粒是绿色的,而1 nm的金颗粒是红色的。

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比它更小的粒子称为。

10.水分子如图5-10所示,是由一个氧和两个氢组成图5-10 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的。

11.1895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纱,说明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定还有带电的“东西”存在。

这个物质就是原子核。

12.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和物体间的有关。

通常物体间的引力很小,我们觉察不到。

天体间的引力大得惊人。

例如,太阳吸引地球的力如果作用在直径是9000km的钢柱上,可以把它拉断!13.地球上的物体必须有很大的速度,才能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出地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洞穿太空,飞离地球环绕它飞行14周后成功返回。

它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大小为 km/s.三、简答与作图14.学完了“解剖原子”一节后,请你用简图表达出你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

15.你学完本章之后,接触到了一系列的名词:水滴、分子、电子、原子、质子、夸克、月亮、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

你能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试一试,看你要排多久?16.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性。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