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发展史

合集下载

超声检测-物理基础

超声检测-物理基础

机械振动
机械波

机械振动——谐振动

振动:质点不停地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状态。 谐振动:质点受到跟位移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 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振动方程:
y A cos t A : 振幅
=2 f :角频率 :初始相位
机械振动——谐振动

特点: 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余弦规律; 振幅和频率始终保持不变、自由、周期的振 动——最基本、最简单的理想的振动; 固有频率由系统本身决定; 只有弹力或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频谱分析在超声检测中的应用 ——提高超声无损检测分辨率的方法 (《无损检测》 1997(4),P91 )

远场分辨率:两相距2mm反射体
c d 2f 测得:f 1.4MHz d 2.1mm
频谱分析在超声检测中的应用 ——提高超声无损检测分辨率的方法 (《无损检测》 1997(4),P91 )

机械波——产生与传播

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弹性介质 由以弹性力保持平衡的各个质点所构成。

机械波——产生与传播

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机械振动源、弹性介质。 特点: 机械振动是机械波的根源、机械波是机械振动状态的 传播。 机械波的传播不是物质的传播,而是振动状态和能量 的传播。



超声检测的历史

1964年,焊缝超声检测技术。
70’,裂纹高度测量,结合断裂力学,评估结 构强度和寿命预测。 80’,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超声检 测自动化和成像技术发展迅速。


超声波的特点

超声波能量高
超声波穿透力强 超声波方向性好

B c d超声发展史

B c d超声发展史

B c d超声发展史
超声波的发展史:
一、国际方面: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22年,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治疗的发明专利。

1939年发表了有关超声波治疗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

40年代末期超声治疗在欧美兴起,直到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上,才有了超声治疗方面的论文交流,为超声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已有许多论文发表,超声治疗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

二、国内方面:国内在超声治疗领域起步稍晚,于20世纪50年代初才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超声治疗工作,从1950年首先在北京开始用800KHz频率的超声治疗机治疗多种疾病,至5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并有了国产仪器。

公开的文献报道始见于1957年。

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国产超声治疗仪,超声疗法普及到全国各大型医院。

40多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料和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超声体外机械波碎石术和超声外科,是结石症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如今已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应用。

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外科,已使超声治疗在当代医疗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

而在21世纪(HIFU)超声聚焦外科已被誉为是21世纪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

超声检查发展史

超声检查发展史

超声检查发展史超声检查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以下是其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1794年,Lazaro Spallanzani 分析了蝙蝠的空间定位机制,认为蝙蝠采用了其他方式而不是视觉进行空间定位。

1880年,Galto创建并生产了能够产生40.000赫兹频率声波的设备。

- 理论研究:1880年,Jacques et Pierre Curie兄弟指出石英晶体的机械振动能够产生电力,这就是压电效应。

他们还发现了逆压电效应,即石英晶体在电荷变化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振动,形成超声波。

- 回声定位器的发明:1912年,Richardson基于超声波的概念发明了回声定位器,用于导航和检测水中的物体。

-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出现:1929年,Sokolov提出了声音传播理论,并在30年代早期开始采用超声波检测金属结构内部的缺陷。

- 医学领域的应用:1937年,Dussig兄弟试图利用超声波显示脑室结构,但由于超声波无法穿透骨质结构,他们的尝试没有成功。

1940年代,Ludwig和Stuthers开始使用脉冲超声波探测胆囊结石。

1956年,Ian Donald在实践中真正使用一维模式(A型超声)来测量胎儿头部的顶叶直径。

-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出现:1958年,Donald 和 Brown发布了女性生殖器肿瘤的超声图像。

同一时期,Brown发明了所谓的“二维复合扫描仪”,使检查者能够观察分析组织的密度。

- 现代发展:1942年,奥地利医生首创性地将穿透式超声成像应用于人类颅脑诊断中,这是医学超声成像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随着超声理论研究的深入,不同的超声成像方法不断涌现,并走向商业化应用。

如今,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医学诊断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便捷的诊断方式。

医学影像技术《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医学影像技术《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开展历史超声显像是5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创伤性诊断的临床医学新技术。

它是研究和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成像原理以及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和临床医学根底知识,以观察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声像表现,然后分析归纳,探讨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从而到达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目的。

早在1942年奥地利K T Dussi使用A型超声装置来穿透性探测颅脑,并于1949年成功地获得了头部包括脑室的超声图象11110 1951年Wild和Reid首先应用A型超声对人体检测并报道了了乳腺癌的回声图象[l2】。

1954年Donald应用超声波作妇产科检查,随后开始用于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

1965年Lallagen 首先应用Do31a1530m2.2 Aodulation Disodulation Disode超声诊断仪探头发射的声速必须进行扫查,加在显示器垂直方向的时基扫描与声束同步,以构成一幅二维切面声像图;<3医生根据由此得到的一系列人体切面声像图进行诊断,而不是用A型法得到的波形进行诊断。

在声像图中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回声强度和不同程度的声衰减,而表现为不同的图形特征,以此来作为诊断的依据。

B型显示法依据探头不同距离的不同亮度的光点表示界面回声的强弱,即仅占用示波器一个方向的输入就显示了两种信息。

当探头发射多条声束时,将有一定角度的组织切面的回声信号反射至探头,仪器将不同角度的声束与单一声束的辉度信号分别施加给示波器或显像管的水平与垂直输入极板,就构成了组织的一维回波信号的二维或切面声像图。

当这种二维图像的更替频率到达一般电影或电视的速度时,我们就能够看到连续活动的心脏影像,故又称为实时灰阶二维B超成像。

1.2.4 M型超声心动图成像技术M型Motion Mode超声是应用单轴声波探测距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垂直方向代表距离或深度变化,水平方向代表扫描时间,从光点的移动及其状况来观察检测脏器的深度与病变情况。

超声行业历史及主要厂家介绍PPT课件

超声行业历史及主要厂家介绍PPT课件

Acuson ATL HP Diasonics
美国厂家
Aloka
Hitachi
Toshiba
Shimadzu, Fukuda, Honda, Yokogawa…
日本厂家
Esaote B&K
Vingmed
Kretz
欧洲厂家
*
超声行业市场概况
三大超声厂家
✓ 麦迪逊96年成功收购了历史悠久的奥 地利Kretztechnik AG公司,使其三维和 数字化超声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 01年由于财务危机,把Kretz又卖给了 GE,形成了GE现在的Voluson产品线。
P8
730 已停产
GE医疗
Vivid系列——定位于心血管应用
E9、E7 高端台式心脏机
飞利浦
HD——定位中高端全身机
超声产品线介绍
HD15 (Affiniti 70)HD系列旗舰 可做四维 QLAB高级定量、造影成像
HD11XE (Affiniti 50) 超声诊断系统 有自由臂三维
飞利浦
产品特点
ATL
HP(Agilent)
公司介绍
腹部超声 心脏超声
• 超声心动图领跑者
• 创新的心脏四维
• 进行了高度产品整合,无B/W产品。
• 早期型号包括: HD3、 EnVisor、 HD7、 HD11、 HD15、 iU22、 iE33
飞利浦 飞利浦现超声产品线包括:
EPIQ系列 HD系列 ClearView系列 POC产品线——CX50 / Sparq
超声行业历史及主要厂家介绍
主要内容
1. 超声行业市场概况
• 超声行业历史 • 超声行业概况
2. 主要厂家产品概况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2超声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超声显像是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创伤性诊断的临床医学新技术。

它是研究和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成像原理以及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以观察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声像表现,然后分析归纳,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目的。

早在1942年奥地利K. T Dussik使用A型超声装置来穿透性探测颅脑,并于1949年成功地获得了头部(包括脑室)的超声图象11110 1951年Wild和Reid首先应用A型超声对人体检测并报道了了乳腺癌的回声图象[l2】。

1954年Donald应用超声波作妇产科检查,随后开始用于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

1965年Lallagen首先应用Doppler法检测胎心及某些血管疾病。

1973年荷兰Bon首先报道实时超声显像仪,它是最早真正用于检查诊断心脏病的切面实时超声显像仪[}31a 70年代脉冲多普勒与二维超声结合成双功能超声显像,能选择性获得取样部位的血流频谱。

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的应用,使得超声成像可以取得某些以前只有用侵入性方法才能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

80年代以来,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数字扫描转换成像技术,图象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进一步提高。

脉冲与连续频谱多普勒联合应用,近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80年代彩色多普勒新技术的兴起,能实时地获取异常血流的直观图象,不仅在诊断心脏瓣膜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疾病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而且可以用于检测大血管、周围血管与脏器血管的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2年McDicken 等人率先提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随后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心肌活动的功能,为临床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无创的检测手段[(81。

自60年代开始萌芽的三维超声技术在90年代开始成熟,出现了一些商业系统,并逐步用于临床,在很多应用领域表现出了优于传统二维超声的特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
4、1982年日本和美国学者创立了二维 彩色多普勒显像新技术。
5、90年代开始,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腹 部疾病的运用研究发展迅速,被誉为“无 创性血管造影”。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功能范围 1.二维超声(B型超声)的功能 彩色的二维超声图像更清晰 对比分辩力及细微分辩力更高 型超声功能 3.多普勒功能 连续多普勒(CW) 脉冲多普勒 (PW)
门静脉栓
2、 肝脏 ①可以测量肝脏的血流量
VF——每分血流量 入肝血流:门V系75%,门V肝 VF=700ml/min
肝A25%,肝AVF=250ml/min 出肝血流:三支肝静脉:
中肝静脉VF=300ml/min 总量900ml/min左右 ②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增粗,血流缓慢, 血栓形成。 ③布—加氏综合症 用彩超可以与肝硬化 鉴别。
5、a:(A)——血流加速度。单位:M/s² 6、t——加速时间,单位为“ S”秒。 7、T——血流持续时间,单位为“S ”秒 8、Q(VF)———每分血流量,
单位为ml/min ① 动脉血流量测定:不稳定。 ② 静脉血流量测定:较稳定。 Q =0.57Vp×A(截面积)
9、PI(pulsatility index)——博动指数 正常值 1—1.5 PI=Vp-Vd/Vm 评价血管顺应性和弹性的指标。
胎盘内血管瘤
胎盘内血窦
早孕、先兆流产
过期流产
双胎、一死、一活
右侧输卵管妊娠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肌症
宫腔积脓
卵巢囊肿
输卵管积脓
盆腔炎
多囊卵巢
盆腔畸胎瘤
畸胎瘤
巧克力囊肿
脾脏移位至盆腔
陈旧性宫外孕
卵巢癌
克鲁根伯格瘤--胃癌卵巢转移

中国b超发展史

中国b超发展史

中国b超发展史
中国b超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期,由于技术限制和医疗资源不足,中国的超声波诊断技术发展相对较慢。

196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超声仪器,并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的超声科研队伍,并开始自主研发超声仪器和开展相关临床应用。

1979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B超机问世,标志着中国B 超技术的起步阶段。

这台设备被广泛用于妇产科、肝胆脾胰等腹部器官的检查。

19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引进更先进的B超设备,并且在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B超技术在妇产科、乳腺科、心血管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B超技术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的B超设备不仅在图像质量和解剖结构显示方面有所提升,还增加了功能和应用范围,如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等。

目前,中国的B超技术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并且在临床诊断和预防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引入,B超技术将进一步演化和发展,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超声发展史

超声发展史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 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 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 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35年,前苏联的sokolv应用超声波探测金属物体。
1931年,Mulhauser应用超声探测固体中的裂痕。
Fireatone和Simons分别于1940年和1945年发明了 超声回波示波器。
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反射体之间存在相对移动 时,使声源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反射体作相向运动时,所接受到的声波 频率高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如这两者作相反方 向运动时,则接收频率低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两者的频率差(即频移)与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 的速度成正比。
超声波诊断—D型
多普勒超声类型
三、超声波诊断
超声波诊断—A型
1942年奥地利的Dussik率 先使用A型超声波探测 颅骨,了解骨质变化,从 而拉开了超声诊断的序 幕。
于1949年Dussik最先获得 了脑室的超声波形。
超声波诊断—A型
是将回声以波的形式显示 出来,根据回声波幅的 高低、多少、形状及有 无进行诊断。因其一维 波形显示的局限性,目 前仅用于眼科检查。
二、医用超声波
医用超声波
医用超声最常用的频率范围:2-10MHz。
到了二战期间,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回波形状和振幅来 对潜水艇进行探测,随后,日本的研究人员开始致力 于探究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直到50年代美国 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研究人员纷纷将其有关超声波 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诊断胆石、乳房肿块和肿瘤等。
超声波诊断—M型
1954年 Hertz和Edle研制 成M型超声心动仪,来 诊断心脏疾病。
超声波诊断—M型
将沿声束方向各反射 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而 显示,是一种以亮点 亮度来表示反射声信 号强弱的仪器。

超声发展史

超声发展史

超声发展史超声发展史超声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物质中的传播特性来进行检测、成像、处理等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技术在医学、工业、科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超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加尔香发现了超声波,这一发现为超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奥地利科学家克里斯琴·里特开发了一种能够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

1922年,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沃特森·凯利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A型超声诊断装置,可以用来探测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美国科学家加里·雷诺兹提出了脉冲反射法,使得超声诊断技术更加准确和灵敏。

1954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伍兹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B型超声诊断装置,可以产生实时二维图像,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声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美国科学家约瑟夫·辛格提出了彩色多普勒技术,使得超声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血液流动和心脏功能。

1980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伦斯发明了谐振式探头,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

21世纪初,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超声技术又得到了新的突破。

新型的纳米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超声信号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使得超声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小的物体和更精细的检测。

目前,超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科研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超声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无创、便捷的诊断方法,可以用来检测胎儿、心脏、肝脏、乳腺等疾病。

在工业领域,超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材料厚度、检测泄漏、进行材料处理等。

在科研领域,超声技术被用于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改进。

超声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超声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三、超声波的传播及成像原理



声阻抗: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能量引起介质分子位移 时所遇到的抵抗称声阻抗。 超声波在声阻抗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可产生折射、反射、 衍射、散射及多普勒效应,介质则吸收声波的能量,并 产生声衰减。 目前使用的超声诊断仪都是建立在反射(回波)的基础 上,其物理基础便是人体内的声阻抗值是不同的,当声 波穿过不同的组织器官时,其回声产生相应的变化,从 而可提取各种诊断信息。 声波遇到气体时,被全部反射,不能成像。 超声波在人体中传播时,衰减规律是:肺>骨骼>肌肉> 肾>肝>乳腺>脂肪>血液>尿液胆汁。

3、何为彩超? 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 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既具有二维超声结 构图像的优点,又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 富信息(如血流方向、流速、分布等)。
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做超声检查时,会有一些源于声波特性而 造成的限制,需要临床医生及患者注意, 比如声波不能穿透气体、金属、骨质结构 等问题,这也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做好相应 的准备。穿宽松衣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采取合适体位。
90-2000年代 三维、四维超声等更多 的新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发展,图像分辨力、图像处理功能进 一步提高,超声诊断仪器更加完善,超声 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更为广泛。
二、超声波的定义:
超声波属于声波的一种,为物体的机 械振动波。(频率 >20000Hz或20kHz) 次声波 可闻声波 超声波 微波超声 20Hz以下 20Hz-20000Hz 2-10MHz

5、如无特殊情况(昏迷、严重外伤等), 患者宜穿宽松服装就诊。颈部超声检查 (包括甲状腺、颈部血管等)不要佩戴项 链等饰物。

超声波的发展史

超声波的发展史

1超声波的发展史早在18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研究蝙蝠在夜间活动时,发现蝙蝠靠一种人类听不到的尖叫声(即超声)来确定障碍物"蝙蝠发出超声波后,靠返回的回波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大小!形状和运动方式川"超声在医学上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2l,而超声诊断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3]"一929一1935年,前苏联的sokol"v应用超声波探测金属物体"1931年,Mulhauser应用超声探测固体中的裂痕"Fireatone和Simons分别于1940年和1945年发明了超声回波示波器"2超声波诊断史到了二战期间,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回波形状和振幅来对潜水艇进行探测,随后,日本的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探究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直到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才知道了日本有关超声波的研究成果"随后,研究人员纷纷将其有关超声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诊断胆石! 乳房肿块和肿瘤等"1942年奥地利的Dussik率先使用A型超声波探测颅骨,了解骨质变化,从而拉开了超声诊断的序幕"于1949年Dussik最先获得了脑室的超声波形"1951年.JJ.Widl和JohnM.Reid研制成功手动接触式B型扫描仪观察离体组织中肿瘤和活体中的脏器[.l"1954年Hertz[5]和Edle:研制成M型超声心动仪,来诊断心脏疾病"1955年wild介绍了直肠内体腔探查的平面位置显示器6]l"1972年,BomN[7]研制成电子线性扫描B型成像仪,从此进入了超声图像诊断的新阶段"同样,日本是第一个将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心脏血管诊断的国家"1983年日本Alkoa公司首先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用于开发心脏疾病的诊断]sl近十余年来,超声医学的发展尤为迅速,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继Cormaek和Housfield于1969年发明TX一CT后,1975年Greenleaf又研制出以衰减系数和声速为参数的超声CT,开创了定量超声诊断的新途径"1981年Daimagn"等将超声与内窥镜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出超声内窥镜,使超声扫描由体表进入了内脏器官,为肠胃!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直接信息"1982年美国的Bomme:和日本的Namekawa又分别设计出不同型号的彩色Doppler,它是继连续波和脉冲波式Doppler谱析显示之后的第三代Doppler超声仪,因其能给人以直观的循环血流图像,展示心脏和血管内血流时间和空间信息,故有/无创伤性心血管造影术0之称[6]"3超声波治疗史超声治疗起步相对早于超声诊断,但其发展却不及超声诊断"超声治疗是指将超声波施加于人体病患部位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早在1915年法国科学家Langevin在研究超声水压探测时,就发现了强超声对鱼类等水中小动物产生致死效应[2.]"于1922年德国首先获得了超声治疗的发明专利"1933年Pohlman将其用于治疗神经痛"70年代后,随着整个科技的飞速发展,超声治疗技术又开始活跃起来,并在若干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如超声外科!超声治癌及体外冲击波和超声碎石术"超声外科在骨!脑神经!矫形外科!眼科及肿瘤!息肉摘除及减肥手术中均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并充分显示出它特有的优越性"透热治癌方法正在继外科!化疗!放疗之后作为第四种疗法日益受到重视, 而超声热疗由于其安全!可控,适于对深部肿瘤加热而倍受青睐"此外,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超声牙科!超声穴位疗法及声电协同疗法等,也都相继得到发展[2.〕"1980年chuasys研究的体外震波碎石术在治疗肾!胆结石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128性要基于如下三种超声波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效应:1.温热效应超声波通过介质传播时,部分声能将被生物组织吸收,因而会产生局部温度升高的效应"高强度聚焦超声加热治癌技术就是利用此效应进行治疗的方法之一9tl"2.机械效应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介质质元的振动,其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强等力学量所引起的效应,称为超声波的机械效应[9]"超声波机械效应可引起机体的若干反应: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引起扩散速度和膜渗透性改变;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再生功能等"超声波机械效应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一系列功能变化"如神经生物电活性降低,致使脊髓反射幅度降低,在大剂量超声波作用下更为明显,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30]"3.空化效应超声波辐射到体内液体时,在一定声强下造成气泡的产生!膨胀以及崩溃效应,称为超声波空化效应191"此效应往往使生物组织受到严重的损伤,造成较大的破坏作用"。

超声发展史

超声发展史

技术的前景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更加先 进的设备和成像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扩展应用领域
超声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动物 医学等,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人工智能辅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超声技术的准确性和 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3
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包括气体、液 体和固体。
技术初探
早期研究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超声波的研究。
早期应用
超声波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等。
早期应用
无损检测
在材料科学领域,超声波被用于无损检测,检测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医学诊断
在医学领域,超声波被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包括胎儿畸形、腹部肿瘤等。
远程医疗
通过将超声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远程超声诊断和治疗。这为偏远地区的患 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
产前检查
超声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检查中,通过定期的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为采取相 应措施提供了时间,有效降低了畸形儿的出生率。
工业生产中的角色
无损检测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超声发展史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超声技术的起源 • 超声技术的早期发展 • 现代超声技术的前进与革新 • 超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超声技术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超声技术的起源
物理学基础
1 2
波动和振动现象
超声波的物理学基础包括波动和振动现象,这 些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医学课件)超声发展史

(医学课件)超声发展史
1940年代:超声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初步得到探索
超声技术的起源
出现了早期的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
超声技术早期的发展和应用
1950年代初
超声波技术开始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960年代
超声波技术开始进入工业、农业等领域
1970年代
出现了数字化超声波技术
1980年代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波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超声在妇科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评估心脏功能,检测出心脏疾病的早期迹象。
心功能评估
血管疾病诊断
心律失常诊断
超声血管检查可检测出血管狭窄、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超声心电图可以辅助诊断心律失常等心脏电生理异常。
03
超声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02
01
超声可用于肿瘤定位,如腹部、乳腺、肺部等部位的肿瘤。
神经系统
超声可辅助胸部疾病的诊断,如胸腔积液、肺炎等。
胸部
05
超声技术的未来展望与创新
高频和低剂量
通过采用高频探头和低剂量声能技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减少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危害。
数字化和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超声图像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便携化和远程化
xx年xx月xx日
超声发展史
CATALOGUE
目录
引言超超声技术的未来展望与创新结论
01
引言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但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检测和显示。
超声波的定义
超声波具有波长短、频率高、穿透力强、方向性好等特点,可在介质中传播并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产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超声造影发展史

超声造影发展史

超声造影发展史
超声造影是一种将超声波与造影剂结合使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情况,是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超声造影的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超声波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医学临床,但由于其分辨率不高,无法清晰地显示器官和组织的细节情况,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964年,荷兰医生L.J. ter-Pogossian首次在超声检查中使用了一种名为“气体衬层”的造影剂,使得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不久之后,美国医生W. Knapp和G. Phelps也成功地使用了气体衬层造影剂进行了超声造影。

19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开始变得更加普遍。

同时,人们还陆续开发了各种不同的造影剂,如微泡造影剂、血流造影剂、纳米造影剂等,使得超声造影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21世纪初,超声造影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分辨率、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超声造影还被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如心血管、肝脏、肾脏、胰腺、膀胱等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超声造影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与超声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还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普勒超声类型
• 频谱多普勒--脉冲多普勒(pw)、连线多普 勒(cw) • 彩色多普勒--CDFI、CPI
超声波诊断—D型
彩色多普勒 正频移设为红色 负频移设为蓝色 频谱多普勒 正频移为正向波 负频移为015年,西门子公 司在73届CMEF展会 上推出了世界上首个 配备无线探头的超声 系统。 • 2015年飞利浦推出 可插入智能手机的手 持超声设备。
超声波诊断—M型
• 1954年 Hertz和 Edle研制成M型超 声心动仪,来诊断心 脏疾病。
超声波诊断—M型
将沿声束方向各 反射点位移随时 间变化而显示, 是一种以亮点亮 度来表示反射声 信号强弱的仪器。
超声波诊断—D型
• 1957年,连续式D型超声的方式从频移信 号中诊断心脏瓣膜病的论文发表。 • 1959年,Fram Kein制成脉冲多普勒超声。 • 1964年,Calagan用D型超声探测胎儿和 血管。 • 1973年,Johnson等用D型超声诊断室间 隔缺损。 • 1982年美国的Bomme和日本的 Namekawa又分别设计出不同型号的彩色 Doppler,它是继连续波和脉冲波式Doppler 谱析显示之后的第三代Doppler超声仪,因 其能给人以直观的循环血流图像,展示心脏 和血管内血流时间和空间信息,故有无创伤 性心血管造影术之称。
• 早在18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 研究蝙蝠在夜间活动时,发现蝙蝠靠一种人类听不 到的尖叫声(即超声)来确定障碍物。蝙蝠发出超 声波后,靠返回的回波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大小、 形状和运动方式。 •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 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 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 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超声波诊断—B型
• 1951年.JJ.Widl和 JohnM.Reid研制成功 手动接触式B型扫描 仪观察离体组织中肿 瘤和活体中的脏器。 • 1972年,BomN研制成 电子线性扫描B型成 像仪,从此进入了超声 图像诊断的新阶段。
超声波诊断—B型
为辉度调制型,即把 回声信号以光点的形 式显示出来,回声强 则光点亮,回声弱则 光点暗。
三、超声波诊断
超声波诊断—A型
• 1942年奥地利的 Dussik率先使用A型 超声波探测颅骨,了 解骨质变化,从而拉 开了超声诊断的序幕。 • 于1949年Dussik最 先获得了脑室的超声 波形。
超声波诊断—A型
• 是将回声以波的形式 显示出来,根据回声 波幅的高低、多少、 形状及有无进行诊断。 因其一维波形显示的 局限性,目前仅用于 眼科检查。
超声波诊断—D型
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反射体之间存在相对移动 时,使声源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反射体作相向运动时,所接受到的声波 频率高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如这两者作相反方 向运动时,则接收频率低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两者的频率差(即频移)与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 的速度成正比。
超声波诊断—D型
• 1935年,前苏联的sokolv应用超声波探测金 属物体。 • 1931年,Mulhauser应用超声探测固体中的 裂痕。 • Fireatone和Simons分别于1940年和1945 年发明了超声回波示波器。
二、医用超声波
医用超声波
• 医用超声最常用的频率范围:2-10MHz。 • 到了二战期间,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回波形状 和振幅来对潜水艇进行探测,随后,日本的研 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探究超声波在医学上的 应用。直到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研究人员纷纷将其有关超声波的研究成果 应用于诊断胆石、乳房肿块和肿瘤等。
超声发展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超声科
1914年,巴黎科钦 医院放射科, Maxime Menard医 生正在给患者进行 胸透X光检查。
1881年的救护 车是这样的: 患者可以分层躺 在这种木制马车 里,两边是半开 放式的,但有窗 帘。
一、超声波
什么是超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 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 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 兹。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 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 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