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污水好氧处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①活性微生物, 25~50% ②微生物内源呼吸残余物, 0~17% ③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惰性的不可降解的有机物
④虽可降解但尚未降解的有机物
⑤惰性无机物 20~30%
5~65%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
活性污泥中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富多样,主要有病毒、细菌、真 菌和原生动物,也有少量的藻类和后生动物。菌胶团中的微生 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 活性污泥中细菌能分泌多糖类的糖被,使各种微生物聚集在一 起,构成菌胶团,从而呈絮状。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废水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 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它们相对比较稳定。微生物在菌 胶团中的空间位臵也有所不同,丝状的细菌通常组成菌胶团的 骨架,其他单细胞的微生物靠糖被附着在丝状菌上,固着型的 原生动物在菌胶团的最外面。微生物的微生态位的不同使它们 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这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 是某种微生物类群的功能才能比较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 优点:出水水质好(85~90%),剩余污泥量较少。 • 缺点: ①耐冲击负荷差: 根据推流原理,进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形成混合液,从池子 起端流向末端。如果进水水质发生变化,对活性污泥影响 较大。如果流入的废水含有有害物损害了回流污泥,引起 的问题就更大。 ②供氧与需氧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沿曝气池池长需氧速度变化很大,但是沿曝气池池长的供 氧速度是基本相同的——供需矛盾:前段供氧不足而后端 供氧过剩。如果想要在曝气池前端维持足够的溶解氧,则 后段的氧量会太大,氧的利用滤低,增加了处理费用。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 氧化合成阶段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实验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实验

熟悉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探究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原理: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接种微生物、调节曝气量、测定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评估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PART THREE
原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生物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 定的无机物
讨论: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微生物种类、曝气量、温度等,需要进一步探讨优 化实验条件。
改进建议: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PART SIX
实验目的:验证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在污水治理中的效果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 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介绍好氧生物处理的基 本原理和流程
微生物: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条件:有氧环境,适当的温度和pH值
过程: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有机物,最终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原理定义: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进行生物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种类:好氧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生物代谢过程: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影响因素: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有机负荷等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好 氧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操作过程不够 规范,需要加强培 训和指导
实验数据分析和处 理能力有待提高, 建议加强数据处理 和分析方面的培训
实验设备不够先进 ,影响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议升级实验设备
实验周期较长,需 要优化实验方案, 缩短实验时间
实验应用:好氧生 物处理技术在污水 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案例

水质工程学II-城市污水处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长安大学

水质工程学II-城市污水处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长安大学

水质工程学II-城市污水处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长安大学第一章测试1.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形态,是指下列哪四种?()参考答案:有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2.由于各地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水温变化较大,因此水温不是表征污水水质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

()参考答案:错3.污水中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可分为哪几种?()参考答案:溶解物;胶体物;悬浮物4.COD的数值大于BOD5,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量。

()参考答案:对5.大肠菌群数、病毒和细菌总数是污水的生物性质指标。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以下四种污水处理方法中,哪种是属于按处理原理划分的方法?()参考答案:化学处理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移动污染。

()参考答案:错3.固体污染物中悬浮固体相对于溶解固体,对水体危害小。

()参考答案:错4.水体中污染物通过混合、沉淀及挥发,使浓度降低,是水体自净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错5.污泥处置的最终消纳方式包括以下哪几种? ()参考答案:焚烧;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个不属于污水物理处理法常用的设备?()参考答案:电解池2.关于沉淀池,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参考答案:污水处理厂采用斜管(板)沉淀池应设冲洗设施3.下列关于污水处理的沉淀理论叙述中哪项正确?()参考答案:拥挤沉淀中,颗粒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4.当校核发现沉淀池的出水堰负荷超过规定的出水堰最大负荷时,在设计上应作出如下哪一种调整,使之满足规范要求?()参考答案:增加出水堰长度。

5.关于污水厂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适用条件中竖流式沉淀池适合做二沉池这一项是不恰当的。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下列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基本组成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参考答案: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曝气系统2.下列关于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说法中,哪几项正确?()参考答案:微生物适宜的最佳温度范围在15~30℃;微生物适宜的最佳PH值范围在6.5~8.53.下列关于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参考答案:米-门公式是理论公式,表述了有机物在准稳态酶促反应条件下,有机物的反应速率;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推导,通常都假定进入曝气反应池的原污泥中不含活性污泥;劳一麦方程以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及其对有机物的利用为基础,提出了单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概念4.关于污泥龄,下列哪些说法错误?()参考答案:世代时间短于污泥龄的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不可能繁殖成优势菌种5.下列关于活性污泥的叙述中,哪项错误?()参考答案:在活性污泥生长的四个过程中,只有内源呼吸期微生物在衰亡,其他过程微生物都增值第五章测试1.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底物浓度越高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越大。

第2章 废水的好氧处理 简要版

第2章 废水的好氧处理 简要版

第二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前言一、废水好氧处理的基本原理二、好氧生物处理的特点反应速度较快,时间较短。

构筑物容积较小。

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少。

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BOD小于500mg/L)处理效果好。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概念: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生化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发展历史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由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和空气系统等五个部分组成。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基本组成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回收污泥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实景二、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又称为生物絮凝体,具有以下特性: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含水率99%•絮体密度1.002-1.006,粒径0.03¡ª1mm,颗粒松散,具吸附性和沉降性•具生物活性•具一定pH缓冲能力活性污泥的组成微生物:具有活性的部分,以细菌、原生动物为主,以及由多种微生物产生的维持絮状结构的有机聚合物有机物:1、微生物内源代谢残留物,无活性,难降解;2、废水带入的有机物无机物:由废水带入细菌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活性污泥中的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生物的演替活性污泥的培养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有活性污泥形成,并在数量上不断增长;通过小量进水及大量曝气,直到达到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污泥量。

三、活性污泥系统的净化原理/ 过程活性污泥净化污水包括三个主要过程:▪吸附▪微生物代谢▪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絮凝体形成的原因:▪成熟污泥细菌活性高,原生动物多,有机聚合物的积累多,由于静电作用聚集成絮凝体▪丝状菌的连接作用▪活性污泥的能量水平已下降沉淀原因:絮凝体含大量细菌、原生动物和有机聚合物,导致沉淀絮凝体不易沉降的原因:四、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因素1、主要的活性污泥性能参数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负荷(F/M)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1L混合液中含悬浮固体物质的毫克数,间接反映废水中微生物浓度。

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化学处理 加入化学剂进行反应
综合处理 结合多种方法处理废水
工业废水回用步骤
废水收集
汇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净化处理
去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再利用
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再生产或其他用途
废水处理技术对比
传统工艺
工艺简单 处理效率低 运转成本较高
新型技术
高效节能 环保无污染 投资回收快
生物处理
适用范围广 耗能低 对水质要求高
吸附聚合物
吸附聚合物通过物理或 化学吸附将废水中的杂 质去除 适用于处理含色度废水
分离聚合物
分离聚合物通过膜分离 等技术将废水中的污染 物分离出来 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 理领域
总结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是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手段。结合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高级氧化和聚合物处 理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工业废水,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电镀行业废水处理案例
废水排放标准 环保要求
环境效益分析 节能减排
新技术应用 绿色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废水处理案例
原料废水处理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末端废水处理
膜分离技术 吸附技术 氧化技术
资源化利用方案
水再利用 能源回收 废物利用
纺织行业废水处理案例
染整废水处理过程
颜色去除技术
污染物去除效果
滤过法
利用滤材或滤膜将水中的杂质 截留下来,提高水质
高级氧化技术
超声波氧化
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和微流对废水进行处理,有效降解污染 物
光催化氧化
利用光催化剂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实现净化
等离子体氧化
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提高水质

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ppt

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ppt
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有机酸、CO2、H2O等),再 被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和CO2等,并释放能 量的过程。
❖ 按照代谢过程中受氢体的不同,又分为发酵和无氧呼吸。
➢ 发酵:指供氢体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 受氢体是供氢体的分解中间产物(有机物)。发酵是一 种厌氧状态。
➢ 无氧呼吸:指以无机含氧化合物,如NO3-、NO2- 、SO42- 、 S2O32- 、CO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 用。无氧呼吸是一种缺氧状态。
第3篇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污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一) ——活性污泥法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二) ——生物膜法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2020/5/2
1
第1章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1.1 废水生化处理微生物基础 1.2 反应速度和酶促反应速度 L 1.3 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L 1.4 废水的可生化性 L 1.5 废水生化处理方法概述 L
好氧分解代谢: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 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 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 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氢[H]是以氧作为受氢 体。通常称为有氧(好氧)呼吸。
2020/5/2
6
厌氧分解代谢:是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
在无溶解氧的条件下,将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物、后生动物。
2020/5/2
3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2020/5/2
4
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概念: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
摄取营养物质,并通过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将其加以 利用,提供能量并合成新的生物体,同时又不断向外 界环境排泄废物。这种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与繁殖 下代而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异氧微生物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2. 1基本概念2. 1。

1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 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占1/3)CHONS + O 2 CO 2 + H 2O + NH 3 + SO 42- +⋯+能量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占2/3) ● C 、H 、O 、N 、 + 能量 C 5H 7NO 2● 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endogenous respiration )C 5H 7NO 2 + O 2 CO 2 + H 2O + NH 3 +⋯+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来表示: 细菌: C 5H 7NO 2; 真菌: C 16H 17NO 6; 藻类: C 5H 8NO 2;原生动物: C 7H 14NO 3 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1) 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a . 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b .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

2)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3)合成量的大小,对于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厂的40~50%)。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 一方面:● 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 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2. 1。

水质工程学2复习题汇总-题

水质工程学2复习题汇总-题
道客巴巴文档豆丁文档在线文档共享文档资料文件模板论文考试试题调查报告期刋杂志律师公务员建造师会计师毕业设计宗教音乐艺术职称等等内容广精值得下载打印分享或收藏
第2章 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 1. 污水的污染指标有哪三类?各类包括哪些指标?
• 2. 什么是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挥发性固体?英文缩写是什 么?分析污水中的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 性固体、灰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 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 含义是什么?单位、英文缩写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 4. 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哪四种?常用检测指标有哪些?分 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5章 活性污泥法
• • • • • • • • • 8. 何为活性污泥的合成产率与表观产率?它们与污泥龄之间的关系? 9. 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运行方式?简述各种运行方式的工艺流程 及特点。 10. 画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工序示意图,简述各工序的 作用。 11.画出AB活性污泥法的工序示意图,简述各段工序的功能与特征 。 12.氧化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氧化沟主要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12.请画出氧转移双膜理论的示意图,并对影响氧转移速率的因素 进行分析。 13.现行的曝气方式有哪些?提高氧的转移效率有哪些方式? 14. 掌握氧的转移与供气量的计算方法以及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方 式的设备选型。 15. 鼓风曝气系统的组成和空气扩散装置的类型?
第3章 水体污染与自净
• • • 1. 谈谈你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理解及其造成的危害? 2. 简述水体的自净机理。 3. 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4. 氧垂曲线的意义,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写出氧垂
曲线的公式,并画图说明什么是氧垂点。 5. 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哪三类?各类有哪些典型 方法。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及降低总氮基本知识汇总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及降低总氮基本知识汇总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基本知识汇总(仅供参考)第一章好氧生物处理法的分类好氧生物处理法是指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是生命活动过程,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较稳定的无机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法。

一、活性污泥的概念黄褐色的絮体,主要有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使其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实现净化水质分目的。

二、活性污泥的构成活性污泥是由活性微生物、微生物残留体、附着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褐色絮凝体,以好氧细菌为,也存活着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的原核细菌为主。

细菌是以溶解性物质(COD)为食物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虽是微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活性污泥中哪些种属的细菌占优势,要看污水中所含有机物的成分以及活性污泥法运行操作条件等因素。

真菌是多细胞的异养型微生物,属于专性好氧微生物。

真菌对氮的需求仅为细菌的一半。

活性污泥法中常见的真菌是微小的腐生或寄生的丝状菌,它们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功能。

在A/O工艺中,常说的硝化细菌为自氧菌,该菌世代时间较长且较反硝化菌(异氧菌)对环境条件更为敏感,当条件发生变化时,与其他异氧微生物竞争往往处于劣势且受到抑制。

一单硝化细菌受到抑制,氨氮去除率低,系统内缺少盐酸盐氮,进而影响反硝化过程,使得总氮效率差。

三、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维持曝气池内稳定的活性污泥浓度·池内不含有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质第三章活性污泥法分类及原理活性污泥最早采用的是普通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在普通活性污泥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运行方式)。

常用的MBR、普通活性污泥法及改良工艺、氧化沟工艺、SBR(间歇式序批式改进型是cass)工艺等。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图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图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图第1章绪论 (4)1.1 工业废水处理背景及意义 (4)1.2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概况 (4)第2章工业废水特性与分类 (5)2.1 工业废水来源与特性 (5)2.2 工业废水分类及处理要求 (5)第3章工业废水预处理技术 (6)3.1 物理预处理技术 (6)3.1.1 沉淀与浮选 (6)3.1.2 过滤 (6)3.1.3 离心分离 (6)3.2 化学预处理技术 (6)3.2.1 中和 (6)3.2.2 氧化还原 (6)3.2.3 混凝与絮凝 (6)3.3 生物预处理技术 (7)3.3.1 活性污泥法 (7)3.3.2 生物膜法 (7)3.3.3 厌氧处理技术 (7)第4章废水处理核心单元技术 (7)4.1 混凝沉淀技术 (7)4.1.1 混凝剂的种类及选择 (7)4.1.2 混凝沉淀工艺流程及设备 (7)4.1.3 影响混凝沉淀效果的因素 (7)4.1.4 混凝沉淀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7)4.2 吸附技术 (7)4.2.1 吸附剂的种类及特性 (7)4.2.2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 (7)4.2.3 吸附工艺流程及设备 (7)4.2.4 吸附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8)4.3 生物处理技术 (8)4.3.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8)4.3.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8)4.3.3 芬顿氧化技术 (8)4.3.4 生物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8)4.4 膜分离技术 (8)4.4.1 膜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8)4.4.2 膜分离过程的机理 (8)4.4.3 膜分离工艺流程及设备 (8)4.4.5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8)第5章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8)5.1 厌氧处理技术 (8)5.1.1 厌氧消化 (8)5.1.2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8)5.2 好氧处理技术 (9)5.2.1 活性污泥法 (9)5.2.2 生物膜法 (9)5.3 菌剂强化处理技术 (9)5.3.1 菌剂选择与优化 (9)5.3.2 菌剂作用机制与调控 (9)第6章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9)6.1 化学沉淀法 (9)6.1.1 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根据废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谢谢
(2)考虑采用适宜的工程技术措施: 如人工嚗气(特殊水域) 修建调节水库 引更大水系水进行稀释(尤其对穿城河)
(3)水系污染底质工程
对底汞甲基化、磷释放等对策
▲ 底质调查(污染范围,浓度分布的垂直 规律和水平规律)
▲ 确定水生生物对底质污染物的蓄积规律, 从而确定底质最大允许浓度
▲ 对超标底质进行处理:
疏浚、挖掘法。
如:[日]确定底质Hg最大允许浓度C Hg:
C Hg =
0.8
.△H j
.
1 S
△H: 平均水深 J:底质Hg溶出率
S:安全系数(毒性大污染物 S选大些 毒性小污染物 S选小些)
5. 饮用水源的污染控制,与污染原水的深度处理 (给水问题)
水源上游一定范围内不允许排污。 地下水源的保护
6. 流域或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生态防治,水处理、管理、监督全方位考虑的综合措施
第二节 污水水质
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
温度 色度 嗅和味、SS 有机:BOD、COD、TOC、TOD
无机:PH、N、P、重金属
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 BOD 城市污水测定法:(1)稀释水样,测DO (2)水样+稀释水 培养瓶 加盖水封 (3)20℃下培养5天 (4)取出测定DO (5)计算BOD5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污水水质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水出路
第一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历史回顾 总的印象:
任意排放
随意修建
1. 国 外 2. 我 国
规划修建
国外 公元前3750年:
印度Nippur修拱型下水道

第2章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排水工程下册 张自杰

第2章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排水工程下册 张自杰

二、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源(waterbody pollution source),指向 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按造成水体污染原因的不同可将水体污染源分为天然 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受污染的水体的不同可分为地面 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和海洋污染源;按污染源释放的 有害物质种类不同分为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生 物性污染源;按污染的分布特征不同可分为点污染源、面 污染源、扩散污染源。
(3)二级处理:指污水进行沉淀和生物处理的工艺,主要 去除污水中呈胶体、悬浮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 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并同时完成生物脱氮 除磷,使处理出水的有机污染物、氮和磷达到排放标准。 (4)三级处理(深度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 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磷和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5)再生水处理: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 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水。
二、水体污染物
天然污染:由自然因素造成的污染。如地面水渗漏和 地下水流动将地层中某些矿物质溶解,使水中的盐分、微 量元素或放射性物质浓度偏高而使水质恶化。
人为污染: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水体污染。 人为污染是当前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二、水体污染物
1.物理性污染物
① 水温 危害:(1)饱和溶解氧降低
(2)水体中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细菌繁殖加速 (4)加速藻类的繁殖 ② 色度:表色和真色 危害:减少水体的透光性,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妨碍水 体的自净作用。
二、水体污染物
③ 固体物质污染:悬浮与溶解固体 危害: (1)与色度相似,透光度减弱 (2)悬浮固体可导致鱼类的死亡 (3)有机悬浮固体可消耗水中DO (4)造成水体水质恶化 (5)悬浮固体可使其他污染物随水流迁移

第2章_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第2章_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本章参考文献
[1]严煦世,范瑾初主编.给水工程.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99,12:230~251. [2]张自杰,林荣忱,金儒霖主编.排水工程.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6:44~47. [3]许保玖,安鼎年著.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1:94~99.
2.3 水处理工艺流程
1.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 (1)常规处理工艺流程 )
原水 混凝 沉淀 过滤 消毒 饮用水
图2-4 典型地表水处理流程
(2)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 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粉末活性炭吸附法、 预处理方法:粉末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或高锰 酸氧化、生物氧化法等。 酸氧化、生物氧化法等。
第2章 水的处理方法概论 章
内蒙古工业大学市政系 刘宇红
2.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
2.1.1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混凝 沉淀和澄清 浮选 过滤 膜分离 吸附 离子交换 中和 氧化与还原
2.1.2 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好氧处理 厌氧处理
2.2 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反应器的概念 二.理想反应器分类及物料在反应器内的 流动模型 见图2 1,有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 见图2-1,有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 CMB型)、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 (CMB型)、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 CSTR型)、推流式反应器 PF型 推流式反应器( (CSTR型)、推流式反应器(PF型) 三种。 三种。
例:
流量Q A的进口 浓度CAi 容积V A的浓度CA A的反应速率RA
图2-2 连续搅拌反应器
流量Q A的出口浓度CA
在进口流量Q和A的进口浓度CAi 的条件下,反应 Q A C 器内的浓度总是永远为CA ,而出口的浓度完全与反 应器内的浓度一样,也是CA。 列物料A的衡算方程:

污水好氧处理基本原理

污水好氧处理基本原理

污水好氧处理基本原理
污水好氧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氧气来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在好氧条件下,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质作为能源进行自身生长和繁殖。

污水处理过程中,首先将污水通过物理方式去除大颗粒物质,如砂石、沙粒等杂质,使其变得更加清澈。

然后,将清澈的污水送入好氧处理池。

在好氧处理池中,通过控制氧气供应量和搅拌力度,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得到所需的氧气和可溶性有机物质。

细菌利用溶解氧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新的细胞物质。

这些新的细胞物质在好氧条件下继续进行分解和降解,直到最终转化为无机物质,例如氨氮和硝酸盐。

同时,通过搅拌保持污水中的微生物与废物颗粒混合,促进有机物质与细菌之间的接触,增强有机物质的降解速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好氧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有效地降解,使得污水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最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方法,将好氧处理后的水与微生物分离,得到可排放的清澈水。

污水好氧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物过程,将有机物质氧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这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全文优选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污水处理工程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课程代码:901120629学时数:32 学分数:2一、教学目的《污水处理工程》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污水处理工程的研究对象,明确污水处理工程的任务及重要意义,了解水污染的概况、各类污水的特征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及主要装置或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初步具有对各类污水处理场(站)及能源环境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同时结合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等其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能源环境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水资源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意义;污水处理的内容和任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学习污水处理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污水水质及污水出路(2 学时)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理解水体的自净机制和氧垂曲线以及污水的最终出路和回用的要求;掌握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指标及排放标准。

1.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污水的类型与特征;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2.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污水出路;污水排放标准。

第三章污水的物理处理(8 学时)了解基本的物理处理方法,以及相应构筑物的工艺原理;理解沉淀理论基础;掌握各种沉淀池的应用范围及相应构筑物、设备的设计条件与设计参数。

掌握格栅的去除目标,沉砂池的去除机理。

掌握气浮法的分类、工艺流程及特点以及各种溶气方式。

1.格栅和筛网:作用;种类;设计与计算。

2.沉淀的基础理论;概述;沉淀类型;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分析;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3.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 (3)1.1 污水来源与分类 (3)1.2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 (4)1.3 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意义与途径 (4)第2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2.1 沉砂与除油 (5)2.1.1 沉砂处理 (5)2.1.2 除油处理 (5)2.2 调节池与均质池 (5)2.2.1 调节池 (5)2.2.2 均质池 (5)2.3 初级处理与二级处理 (5)2.3.1 初级处理 (5)2.3.2 二级处理 (6)第3章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6)3.1 活性污泥法 (6)3.1.1 基本原理 (6)3.1.2 工艺流程 (6)3.1.3 影响因素 (6)3.2 生物膜法 (6)3.2.1 基本原理 (6)3.2.2 工艺流程 (6)3.2.3 影响因素 (7)3.3 厌氧处理技术 (7)3.3.1 基本原理 (7)3.3.2 工艺流程 (7)3.3.3 影响因素 (7)第4章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7)4.1 沉淀与澄清 (7)4.1.1 絮凝剂的选择与投加 (7)4.1.2 沉淀设备 (7)4.1.3 澄清设备 (8)4.2 过滤与膜分离 (8)4.2.1 过滤技术 (8)4.2.2 膜分离技术 (8)4.2.3 膜清洗与维护 (8)4.3 消毒与氧化 (8)4.3.1 消毒技术 (8)4.3.2 氧化技术 (8)4.3.3 消毒与氧化设备 (8)第5章污泥处理与处置 (8)5.1.1 污泥浓缩 (9)5.1.2 污泥调理 (9)5.2 污泥稳定与消化 (9)5.2.1 污泥稳定 (9)5.2.2 污泥消化 (9)5.3 污泥处置与利用 (9)5.3.1 污泥处置 (9)5.3.2 污泥利用 (9)5.3.3 污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9)第6章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9)6.1 回用水制备技术 (9)6.1.1 概述 (9)6.1.2 物理处理技术 (10)6.1.3 化学处理技术 (10)6.1.4 生物处理技术 (10)6.1.5 膜处理技术 (10)6.2 蒸发与结晶 (10)6.2.1 概述 (10)6.2.2 蒸发技术 (10)6.2.3 结晶技术 (10)6.3 污水热量利用 (10)6.3.1 概述 (10)6.3.2 污水热能回收技术 (11)6.3.3 污水热泵技术 (11)6.3.4 污水热量利用的应用 (11)第7章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 (11)7.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11)7.1.1 工艺选择原则 (11)7.1.2 工艺选择步骤 (11)7.2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 (11)7.2.1 设计依据 (12)7.2.2 设计内容 (12)7.3 污水处理工程施工与验收 (12)7.3.1 施工准备 (12)7.3.2 施工过程管理 (12)7.3.3 验收 (12)第8章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2)8.1 设施运行监测 (13)8.1.1 监测目的 (13)8.1.2 监测内容 (13)8.1.3 监测方法 (13)8.2 污水处理过程控制 (13)8.2.1 过程控制目标 (13)8.2.3 过程控制措施 (13)8.3 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与管理 (13)8.3.1 设施维护 (13)8.3.2 设施管理 (14)8.3.3 节能减排 (14)第9章污水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4)9.1 污水处理新技术介绍 (14)9.1.1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14)9.1.2 电催化氧化技术 (14)9.1.3 光催化氧化技术 (14)9.1.4 生物强化技术 (14)9.2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4)9.2.1 集成化与智能化 (14)9.2.2 节能减排 (15)9.2.3 生态修复与资源化利用 (15)9.3 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方向 (15)9.3.1 再生水回用 (15)9.3.2 污水能源回收 (15)9.3.3 污水物质回收 (15)9.3.4 污水生态修复 (15)第10章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 (15)10.1 国内政策与法规概述 (15)10.1.1 《水污染防治法》 (15)10.1.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6)10.1.3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 (16)10.1.4 《水十条》 (16)10.2 国际政策与法规借鉴 (16)10.2.1 欧盟水政策 (16)10.2.2 美国水政策 (16)10.2.3 日本水政策 (16)10.3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建议与展望 (16)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6)10.3.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6)10.3.3 强化技术创新 (17)10.3.4 提高公众参与度 (17)10.3.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1章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概述1.1 污水来源与分类污水是指在生产、生活及自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受到污染的水体。

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

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

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方案第1章概述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4)2.1 污水来源与特性 (4)2.2 污水处理技术分类 (4)2.3 国内外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4)第3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3.1 物理预处理 (5)3.1.1 粗格栅 (5)3.1.2 细格栅 (5)3.1.3 沉砂池 (5)3.2 化学预处理 (5)3.2.1 调节池 (5)3.2.2 化学混凝 (6)3.2.3 酸碱中和 (6)3.3 生物预处理 (6)3.3.1 曝气池 (6)3.3.2 生物膜法 (6)3.3.3 水解酸化池 (6)3.3.4 A/O工艺 (6)第4章污水主体处理技术 (6)4.1 活性污泥法 (6)4.1.1 传统活性污泥法 (6)4.1.2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6)4.1.3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 (7)4.1.4 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 (7)4.2 生物膜法 (7)4.2.1 好氧生物膜法 (7)4.2.2 异养生物膜法 (7)4.2.3 生物转盘法 (7)4.2.4 生物接触氧化法 (7)4.3 其他主体处理技术 (7)4.3.1 离子交换法 (7)4.3.2 膜生物反应器(MBR) (7)4.3.3 电渗析法 (7)4.3.4 湿式氧化法 (7)4.3.5 超临界水氧化法 (7)第5章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8)5.1 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8)5.2 膜分离技术 (8)5.4 污水资源回用途径与标准 (8)第6章污泥处理与资源化 (9)6.1 污泥处理技术概述 (9)6.2 污泥浓缩与脱水 (9)6.3 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 (9)6.4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9)第7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 (9)7.1 设施选址与布局 (9)7.2 设施建设与施工 (10)7.3 设施运行与管理 (10)7.4 污水处理设施优化与改造 (10)第8章污水处理行业政策与标准 (11)8.1 国家政策与法规 (11)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防治措施,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法律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难
易生化 可生化
<0.2 不宜
难生化
部分有机物的可降解性
碳水化合物 易于分解,B/C > 0.5
烃类化合物 B/C <= 0.25
醇类、酚类、醛类
B/C > 0.4
醚类、酮类 对生物降解的阻抗性比较大,有一部分化合
物经长期驯化后能够被分解
氨基酸
B/C > 0.5
卤素有机物 大部分化合物不能被降解
B/C
某些废水中含有的悬浮性有机固体容易在COD的测定中 被氧化,并以COD的形式表现出来,使B/C偏小,但实 际上SS可通过生物絮凝去除,可生化性不一定差 废水中某些无机还原性物质(如硫化物、亚硫酸盐、亚 硝酸盐、亚铁离子等)在BOD和COD的测定过程中也会 消耗氧气,但因测定方法的不同,消耗的氧量也不同, 从而直接影响两者的测定值及其比值
新陈代谢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 质,并通过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将其加以利用,提供能量并 合成新的生物体,同时又不断向外界环境排泄废物。这种 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与繁殖下代而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 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简称代谢。
代谢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好氧分解代谢 厌氧分解代谢
从微生物的细胞组成来看,碳和氮是构成菌体成分的
重要元素;对无机营养元素,磷是最主要的。许多学
者研究了废水处理中微生物对碳、氮、磷三大营养要
素的要求:
好氧生物处理:C:N:P = 100:5:1
C: BOD5
N: NH3-N P: PO4-3
厌氧生物处理:C:N = (10~20):1
若比例失调,则需投加相应的营养源
废水处理方法与处理流程
废水处理的任务,是采用必要的处理方法与 流程,使废水污染物去除或回收,使废水净 化
废水处理方法
物理法
沉淀、筛滤、离心等
化学法
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
物理化学法
吸附、萃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生物法
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
为什么要使用生化处理?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1g干污泥所 形成的污泥体积,成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ml/g. SVI值能较好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正常 情况下,城市污水的SVI值在50~150之间。
影响污泥净化的环境因素
溶解氧 水温 营养物质 pH 有毒物质
污泥膨胀原因
丝状菌膨胀: 溶解氧不足、水温高 pH (低于4.5真菌易发生污泥膨胀) 超负荷、污泥泥龄过长 进水化学条件(营养)变化 解决方式: 如缺氧、水温高可加大曝气量或减少进水量或适当降低MLSS;污 泥负荷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缺氮磷可投加其对应营养物质。
有些化合物如吡啶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却能被微生物降 解,因此也会对B/C产生影响 所以,B/C不可能直接等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占全部 有机物的百分比,所以用B/C的方法比较粗糙,欲作出 准确的结论,还应辅以生物处理的模型试验
污染物的可生化性
一些有机物在低浓度时毒性较小,可被生物降解,但在 浓度较高时,则表现出强的毒性,常见的酚、氰、苯等 即是如此 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它们可能出现复合、聚合等 现象,从而增大其抗降解性 所接种的微生物的种属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并 非每种微生物都可产生相应的诱导酶。所以,生物处理 系统大多采用混合菌种,通过废水的驯化进行自然的诱 导和筛选 水温、溶解氧、pH值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 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有影响,因此这些环境因素也间接 的影响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降解程度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前述生长曲线反映了微生物的生长与底物浓度之间的依 赖关系,曲线形状受供氧情况、温度、pH值、毒物浓度 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废水处理中,我们通过控制底物量(F)与微生物量(M) 的比值(F/M,生物负荷率),使微生物处于不同的生长状 况,从而控制微生物的活性与处理效果。 一般在废水处理中常控制F/M在较低的范围内,利用平 衡期或内源代谢初期的微生物的生长活动,使废水中的 有机物稳定化,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污泥上浮
污泥脱氮上浮 污泥腐化上浮 污泥的致密与减少 泡沫(合成洗剂剂等起泡物质所引起)
造成污泥减少的原因
有机营养减少 曝气时间太长 回流比小而剩余污泥作用:其一,向混合液充氧维持好氧微 生物的生理需求;其二,使曝气池内污水、 活性污泥处于剧烈混合、搅动状态,使微生 物与污水充分混合、充分接触。 剩余污泥与曝气池内增长的活性污泥,在数 量上基本平衡。控制好排泥量。
我厂工艺流程
污泥结构
•活性污泥是以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组成的活性 微生物为主体,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未被微生物分解的 有机物和微生物自身代谢的残留物。活性污泥结构疏松、 表面积很大,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强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 解能力,活性污泥还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降性能。 •正常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外观上呈黄褐色的絮 凝状颗粒。
好氧生物法
好氧生物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方法,是一种依靠在 曝气池内呈悬浮、流动状态的微生物群体的凝聚、吸附、 氧化分解等作用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如我厂改 良SBR池。 生物膜法则是土壤自净(如灌溉田)的人工强化方法, 是一种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 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 物作为营养并加以代谢,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如我厂曝气生物滤池。
重金属离子:铅、铬、镉、砷、铜、锌等 有机物类:酚、甲醛、甲醇、苯、氯苯等 无机物类:硫化物、氰化钾、硫酸根等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用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来反应,此曲 线表示了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微生物 的整个生长过程。按微生物生长速度不同,生长曲线可 划分为四个生长时期
适应期(停滞期) 对数期 平衡期 衰老期(内源代谢期)
分解代谢:高能化合物分解成低能化合物,物质由 繁到简并逐级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分解代谢,或称异 化作用。
合成代谢:微生物从外界获得能量,将低能化合物 合成生物体的过程叫作合成代谢,或称同化作用
好氧分解代谢:好氧分解代谢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 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 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 厌氧分解代谢:厌氧分解代谢是厌氧微生物和兼性 微生物在无溶解氧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 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有机酸、醇、CO2 等),再被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和CO2等,并 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营养条件
温度
影响因素
溶解氧
pH值
有毒物质
营养物
提供合成细胞物质所需的物质
作为产能反应的反应物,为细胞增长的生物合 成反应提供能源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要求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所需碳的化学形式
自养型:用CO2或HCO3-作为唯一的碳源 异养型:需要摄取存在于相对复杂的还原 态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如葡萄糖中的碳) 根据所需的能源 光营养型:利用光作为能源 化能营养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提供能源
MLSS、SV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 体的悬浮固体浓度,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浓度。工 程上以MLSS mg/L表示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 降30min后,沉降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SV 一般城市污水的SV值在15~30%左右。
SVI
生活污水中所含的营养比较丰富齐全,无需投加营
养源,且可作为其他工业废水处理时的最佳营养源。
对于含碳量低的工业废水,可投加生活污水或投加
泔水、淀粉浆料等补充碳源不足,我厂投加葡萄糖。
对于含氮量或含磷量低的废水,可投加尿素、硫酸
铵等补充氮源,投加磷酸钠、磷酸钾等补充磷源。
温度
在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适温度范围内,若反应温度升高, 则反应速度增快,微生物增长速率也随之增加,处理效 果相应提高。但当温度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会使微生 物的蛋白质变性及酶系统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严重时 蛋白质结构会受到破坏,甚至发生凝固而使微生物死亡。 低温对微生物往往不会致死,但是低温将使微生物的代 谢活力降低,处于生长繁殖的停滞状态 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以中温性微生物为主。一般控 制进水温度在20~30 ℃,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溶解氧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 物和兼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以分子氧作为受氢体, 所以在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器中,如曝气池、生物转盘、 生物滤池等,需从外部供氧,一般要求反应器废水中保 持溶解氧浓度在2~4mg/L左右为宜
有毒物质
有毒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者杀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使细菌细胞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 使菌体内的酶变质,并失去活性
微生物 狭义:主要指菌类生物,包括细菌、放线
菌、真菌以及病毒等 广义:除了菌类生物及病毒外,还包括藻
类、原生动物和一些后生动物
由于微生物具有来源广、易培养、繁殖快、对环境适应
性强、易变异等特性,在生产上能较容易地采集菌种进 行培养繁殖,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驯化,使之适应有毒 工业废水的水质条件,从而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有 机物无机化,有毒物质无害化。加之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温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需高温高压,它是不需投加催 化剂的催化反应,用生物法促使污染物的转化过程与一 般化学法相比优越的多,其处理废水的费用低廉,运行 管理较方便,所以生化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 过程之一,目前,这种方法已广泛用作生活污水及工业 有机废水的二级处理
pH值
pH值是影响酶的活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pH值影响酶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的形态 一般好氧生化处理可在6.5~8.5之间变化
溶解氧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 物和兼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以分子氧作为受氢体, 所以在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器中,如曝气池、生物转盘、 生物滤池等,需从外部供氧,一般要求反应器废水中保 持溶解氧浓度在2~4mg/L左右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