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合成与应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实验

1.1 反应原理

(1)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制备:

(2)缩合法制备环氧改性硅油

@=================@###page###@=================@

在整个缩合平衡过程中,自缩、异缩、重排同时反复地进行。

1.2 试剂与仪器

1.2.1 试剂

甲基二乙氧基氢硅烷,纯度t>99%,张家港市托普化工有限公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纯度≥99%,分析纯:氯铂酸,分析纯;羟基硅油(线性体,w-62m).德国瓦克,工业级;氢氧化钾、四甲基氢氧化铵、冰醋酸,分析纯。

1.2.2仪器

红外光谱仪型号:Bruker.EOUINOX55;气相色谱仪型号:GC-14B;烘箱: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粘度计:博力飞,LvDv-I型,美国。

1.3 环氧基聚硅氧烷合成及测定

1.3.1 合成过程

(1)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10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73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并加入2.8g氯铂酸催化剂,搅拌加热。当温度升至80℃左右时,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317 g甲基二乙氧基氢硅烷,有放热现象,控制滴加速度,使反应温度保持在80~90℃,当漏斗中剩约l/3甲基二乙氧基氢硅烷时,反应温度开始下降,加热控温80~90℃滴加,滴加完毕后反应3 h左右,然后停止加热。冷却取样分析:将反应液精馏提纯至96%以上。

(2)环氧改性硅油的合成[3-5]: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及氮气管的1000 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700g羟基硅油,40g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氢氧化钾硅醇盐,升温到95~105℃,保持5h,反应完毕后加入中和剂,反应0.5 h后,于(95~100℃)及减压下脱除低沸物,得到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按此法合成出粘度为2800 mPa·s.环氧值为0.22

mmol/g的环氧基改性硅油。

1.3.2 粘度的测定

取制备好的硅油200g到一次性塑料杯中,将样品恒温至25℃,选择合适的转子,选取合适的转速,读取屏幕上的读数即为样品粘度。

1.3.3 环氧值的测定[6]

在具磨口塞的锥形瓶中加入2 g样品,加入10mL盐酸-二恶烷(浓盐酸1.5mL,二恶烷100 mL混合液),溶解后放置10 min,然后,加入中性乙醇20~30mL。将过量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环氧值即单位(g)环氧基聚硅氧烷所含环氧基的毫摩尔数(mmol/g)。是影响环氧基聚硅氧烷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环氧值值越高,其反应性越高。

1.4 环氧改性硅油的乳化

在烧杯中先将乳化剂T05与AE09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4倍量的环氧改性硅油,开动搅拌,边搅拌边加入去离子水,制成固含量为20%~50%的乳液,最后用冰醋酸调节pH值到6左右,得到微带蓝光的乳白色乳液。

表1 环氧改性硅油乳液主要技术指标

1.5 性能测定

1.5.1 离心稳定性

将固含量为20%的硅油乳液置于离心试管中,于转速3000r/min下离心30 min,目测乳液不分层。

1.5.2 柔软性

多人手触摸评定法。分l-5级,1级柔软性最差,5级柔软性最好。

1.5.3 白度

利用ZBD型白度仪测定。

1.6 应用[7]

织物纯棉梭织布

工作液的配制:环氧基聚硅氧乳液与氨基硅乳(0.9 N,2000 mPa·s)按一定比例复配。

整理工艺

浸轧工作液(轧余率75%)→烘干(110℃×90s)→焙烘(180℃×60s)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分析

2.1.1 环氧中间体的气相色谱分析

由图l所示的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气相色谱图可以看出。主峰出现在9.1571,纯度为97.25%。

2.1.2 环氧改性硅油的红外光谱分析[7]

由图2所示的环氧改性硅油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环氧改性硅油中Si-O-Si结构对应的特征吸收峰为1093.67 /cm,1261.49/cm和799.52/cm,均为Si-CH3结构的特征吸收峰,1020.38/cm和865.10/cm均为Si-0H结构的特征吸收峰,3048.59/cm,为环氧基

C-H的伸缩震动峰,1412.90/cm是饱和C-H键的弯曲震动吸收峰,2962.76/cm,是-CH3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图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出的环氧改性硅油是成功的。

2.2 合成反应

2.2.1 催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由于环氧基为较活泼的反应性基团,在酸、碱性水溶液中均易被开环破坏。同时反应温度超过110℃,环氧基团极易开环。而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完成催化反应后需要到150 ℃才能分解。所以,本反应的催化剂选择氢氧化钾硅醇盐,因为其在硅氧烷弱极性体系中浓度很小,碱性较弱,在温度大于95℃时即可以催化两者进行缩合反应。同时当催化剂的用量高于0.025%时,生成物外观呈现黄色、环氧值实测值远低于理论值,说明此时碱性较强,环氧基团已经被开环破坏,所以本实验的催化剂用量选择应低于0.025%。

2.2.2 反应温度

环氧改性硅油的催化剂可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碱金属氢氧化物。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催化反应温度较低,在80℃时即可以催化两者进行缩合反应,但其后处理需要到150℃

分解除去,所以排除不使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的催化活性较高,理论上温度达到95℃就可以进行催化缩合反应,处理温度一般也不超过110℃,以在此温度下环氧基团不会被破坏,以本反应温度应选择95~105℃。

2.2.3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问对转化率的影响由图3表示。

从表3可知,经过未添加环氧改性硅油乳液整理剂处理后的织物,手感最为柔软,但白度与弹性也最差;而经过添加环氧改性硅油乳液整理剂处理后的织物,白度与弹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手感也较理想;通过调节环氧改性硅油乳液与氨基硅油乳液的比例,可以使处理的织物获得理想的手感与良好的服用性能。

3 结论

以羟基硅油、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氢氧化钾硅醇盐,于95-105℃反应3~4 h,反应完毕后加入中和剂,反应O.5 h后,于(95~100℃)及减压下脱除低沸物,得到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按此法合成出粘度为2800 mPa·s.环氧值为0.22mmol/g的环氧基改性硅油。并对此硅油进行了乳化,对其乳液进行了简单的复配使用。结果表明通过在普通氨基硅乳液中加入环氧基硅乳,可以改善织物的泛黄性能,同时可以获得高回弹性、滑糯性等特殊手感。

由于环氧基为较活泼的反应性基团,在酸、碱性水溶液中均易被开环破坏。同时反应温度超过110℃,环氧基团极易开环。而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完成催化反应后需要到150 ℃才能分解。所以,本反应的催化剂选择氢氧化钾硅醇盐,因为其在硅氧烷弱极性体系中浓度很小,碱性较弱,在温度大于95℃时即可以催化两者进行缩合反应。同时当催化剂的用量高于0.025%时,生成物外观呈现黄色、环氧值实测值远低于理论值,说明此时碱性较强,环氧基团已经被开环破坏,所以本实验的催化剂用量选择应低于0.025%。

2.2.2 反应温度

环氧改性硅油的催化剂可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碱金属氢氧化物。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催化反应温度较低,在80℃时即可以催化两者进行缩合反应,但其后处理需要到150℃分解除去,所以排除不使用。碱金属氢氧化物的催化活性较高,理论上温度达到95℃就可以进行催化缩合反应,处理温度一般也不超过110℃,以在此温度下环氧基团不会被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