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教案大全
《汽车文化》教案(全)
《汽车文化》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让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发明者及其发明时间汽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车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2. 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提供动力底盘:支撑车身,保证行驶稳定车身:保护乘客,提供舒适空间电气系统:控制汽车的各项功能传动系统:传递发动机的动力3. 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汽车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起源、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车型。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汽车的起源、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案例资料: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车型。
3. 讨论话题: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车型,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
4. 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2.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思考其在未来的市场前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汽车行业的认识。
《汽车文化》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
3. 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知识和驾驶礼仪。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汽车审美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设计的特点2. 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动力性能:加速性能、最高速度等经济性能:油耗、续航里程等舒适性能:悬挂系统、座椅舒适度等安全性能:刹车系统、防撞梁等3. 汽车安全知识和驾驶礼仪安全带的使用方法驾驶姿势和视线控制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设计理念、审美趋势、性能指标。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各部位的图片视频:汽车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的视频资料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概念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基本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
让学生理解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汽车品牌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汽车品牌的识别:标志、设计风格、技术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品牌的识别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差异。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品牌的标志和设计风格视频:汽车品牌的历史和广告资料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品牌历史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汽车品牌的特点和识别要素。
第三章:汽车设计与创新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欣赏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美观、实用、安全、环保汽车创新的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创新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设计图纸和创新汽车的设计特点视频:汽车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设计原则的理解。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提高学生的汽车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 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概述:汽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汽车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基本结构。
3. 汽车设计:汽车外观设计、内饰设计、车身涂装等。
4. 汽车品牌: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5. 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和未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设计创新和产业发展。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线,了解汽车制造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文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实地考察:联系汽车生产企业,安排学生参观。
4. 网络资源:收集汽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参观汽车生产线后的感悟和收获。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汽车概述,汽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3-4课时:汽车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基本结构。
3. 第5-6课时:汽车设计,汽车外观设计、内饰设计、车身涂装等。
4. 第7-8课时:汽车品牌,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
5. 第9-10课时: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和未来。
6. 第11-12课时: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线。
7. 第13-14课时:小组讨论,探讨汽车设计创新和产业发展。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汽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业:1. 绘制汽车的基本结构图。
2. 收集有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文章,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掌握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了解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汽车制造商的分布情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品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作业:1. 绘制主要汽车品牌的标志。
2. 收集有关汽车制造商的信息,了解其分布情况。
第三章:汽车类型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掌握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了解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教学内容:1. 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汽车分类的规则和标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汽车类型的演变趋势。
作业:1. 绘制汽车不同类型的图片。
2. 收集有关汽车分类规则和标准的信息。
第四章:汽车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 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流程。
3. 了解汽车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1.3 汽车类型与分类1.4 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2.2 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3 汽车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2.4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汽车技术与创新3.1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与发展趋势3.2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3.3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3.4 汽车安全技术与舒适性第四章:汽车市场与销售4.1 汽车市场概述与市场环境4.2 汽车销售渠道与模式4.3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4.4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第五章:汽车驾驶与安全5.1 汽车驾驶基础与操作技巧5.2 交通法规与驾驶行为规范5.3 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4 汽车事故理赔与维修保养第六章:汽车零部件与系统6.1 发动机系统6.2 传动系统6.3 制动系统6.4 悬挂系统与轮胎6.5 电子控制单元(ECU)与车载网络第七章:汽车维修与保养7.1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7.2 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7.3 汽车保养项目与周期7.4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7.5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服务质量第八章:汽车产业政策与法规8.1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概述8.2 汽车生产许可与认证8.3 汽车排放标准与环保法规8.4 交通安全法规与行驶证、驾驶证管理8.5 国际汽车产业政策与合作第九章:汽车金融服务与保险9.1 汽车金融服务概述9.2 汽车贷款与融资租赁9.3 汽车保险类型与条款9.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9.5 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第十章:汽车行业趋势与未来10.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自动驾驶技术与发展前景10.3 车联网与智慧交通10.4 汽车共享经济与管理10.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第十一章:汽车设计美学与内饰11.1 汽车设计原则与风格11.2 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11.3 内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1.4 汽车色彩与材质选择11.5 汽车设计趋势与创新第十二章:汽车赛事与文化12.1 汽车赛事的历史与发展12.2 著名汽车赛事与规则12.3 赛车技术特点与竞技策略12.4 汽车运动与文化内涵12.5 我国汽车赛事与国际交流第十三章:汽车行业竞争与国际市场13.1 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13.2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13.3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13.4 汽车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13.5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第十四章: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4.1 汽车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4.2 汽车尾气处理与净化14.3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14.4 汽车生产与回收再利用14.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汽车伦理问题的内涵与外延15.2 汽车安全与乘客权益保护15.3 汽车制造商的社会责任15.4 汽车使用与交通文明15.5 汽车社会影响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领域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行业未来趋势,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汽车文化》教案(全)
《汽车文化》教案(全)第一章:汽车发展史1.1 汽车的起源与发展1.2 汽车工业的崛起与成熟1.3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4 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2.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类型2.2 汽车传动系统2.3 汽车制动系统2.4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第三章:汽车品牌与车型3.1 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简介3.2 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3.3 不同类型的汽车车型3.4 汽车设计风格与审美趋势第四章:汽车驾驶与安全4.1 驾驶技能与操作规范4.2 交通规则与法律法规4.3 汽车安全驾驶习惯4.4 应急处理与救援知识第五章:汽车养护与维修5.1 汽车养护知识与方法5.2 汽车常见故障与诊断5.3 汽车维修技术与工艺5.4 汽车配件与用品的选择第六章:汽车能源与环保6.1 汽油与柴油发动机的优缺点6.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现状6.3 汽车尾气排放与环境保护6.4 汽车节能技术与措施第七章:汽车产业与经济7.1 汽车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7.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7.3 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7.4 汽车市场与消费趋势第八章:汽车用品与改装8.1 汽车用品的分类与功能8.2 汽车内饰与外观改装8.3 汽车性能改装与优化8.4 汽车改装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汽车文化与生活9.1 汽车与生活方式的变迁9.2 汽车运动与赛事9.3 汽车俱乐部与车友会9.4 汽车摄影与艺术创作第十章:汽车未来发展趋势10.1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10.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10.3 汽车共享经济与租赁市场10.4 汽车设计的创新与变革第十一章:汽车市场营销与销售11.1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手段11.2 汽车销售流程与服务理念11.3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11.4 汽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第十二章:汽车金融与保险12.1 汽车金融产品与服务12.2 汽车贷款与还款技巧12.3 汽车保险种类与购买指南12.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汽车法律法规13.1 汽车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13.2 汽车注册与上牌流程13.3 交通违规与处罚规定13.4 汽车报废与回收政策第十四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汽车使用与伦理道德14.2 汽车企业社会责任14.3 汽车安全与行人保护14.4 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五章:汽车旅游与休闲15.1 汽车旅游的方式与线路规划15.2 汽车露营与户外活动15.3 汽车集结活动与自驾游15.4 汽车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的历史、结构、品牌、驾驶、养护、能源、产业、用品、文化、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优秀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展简史1.1 汽车的起源1.2 汽车的发展阶段1.3 汽车工业的崛起1.4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2.1 汽车的基本结构2.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3 汽车传动系统2.4 汽车制动系统第三章:汽车品牌与车型3.1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3.2 不同类型的汽车车型3.3 汽车品牌的代表性车型3.4 汽车车型的选择与购买第四章:汽车驾驶与安全4.1 汽车驾驶基础知识4.2 驾驶操作技巧4.3 交通规则与安全驾驶4.4 汽车安全配置与故障处理第五章:汽车养护与维修5.1 汽车养护基本知识5.2 汽车保养项目与周期5.3 汽车维修技巧与方法5.4 汽车养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第六章:汽车设计与人机工程学6.1 汽车设计概述6.2 汽车外观设计6.3 汽车内饰设计6.4 人与汽车工程学第七章:汽车能源与环保7.1 汽车能源类型7.2 传统内燃机车的环保问题7.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7.4 汽车环保法规与标准第八章:汽车电子与智能化8.1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8.2 汽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8.3 自动驾驶技术8.4 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第九章:汽车产业与市场9.1 汽车产业概述9.2 汽车市场分析9.3 汽车销售与营销策略9.4 汽车后市场发展第十章:汽车运动与文化10.1 汽车运动历史与赛事10.2 赛车技术与改装10.3 汽车文化活动10.4 汽车收藏与展示第十一章:汽车保险与法规11.1 汽车保险类型与购买11.2 汽车保险理赔流程11.3 交通法规与法律责任11.4 违章处理与驾驶信用第十二章:汽车产业政策与规划12.1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解读12.2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与目标12.3 汽车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12.4 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第十三章:汽车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13.1 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3.2 新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13.3 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13.4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预测第十四章:汽车行业职业规划与发展14.1 汽车行业职业岗位介绍14.2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路径14.3 汽车行业职业技能要求14.4 汽车行业职业规划与建议第十五章:汽车文化案例分析15.1 汽车品牌文化案例15.2 汽车营销案例分析15.3 汽车行业事件案例分析15.4 汽车企业社会责任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汽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汽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和代表性车型驾驶安全知识和交通规则汽车养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汽车设计原则和人机工程学汽车能源类型和环保问题汽车电子技术、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汽车产业结构、市场分析和销售策略汽车运动历史、赛事和改装文化汽车保险类型、理赔流程和产业政策汽车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汽车行业职业岗位和规划发展汽车品牌文化、营销案例和行业事件分析难点:汽车的结构和原理,尤其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工作机制汽车设计原则和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汽车能源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原理和应用汽车电子技术、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编程和系统集成汽车产业政策和市场分析的宏观视角和数据分析汽车运动文化的专业知识和赛车技术汽车保险法规和理赔流程的复杂性和实际操作汽车技术创新和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和判断汽车行业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决策汽车品牌文化和营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策略制定通过本教案的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汽车文化的知识,并对汽车行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文化》教材的第二章“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第三章“汽车结构与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汽车的发展历程:从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现代汽车的设计与制造。
2. 汽车结构与原理:详细介绍汽车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认识汽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汽车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汽车结构与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汽车发展历程的掌握,汽车基本结构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模型、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汽车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汽车发展历程:讲解从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的发展变化,强调汽车对社会的影响。
(2)汽车结构与原理:以汽车模型为例,详细讲解汽车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汽车发展历程:1.1 第一辆汽车诞生1.2 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发展2. 汽车结构与原理:2.1 动力系统2.2 传动系统2.3 制动系统2.4 悬挂系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汽车发展历程。
(2)说明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 答案:(1)汽车发展历程:从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汽车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
(2)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车主要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组成。
各系统协同工作,使汽车得以正常运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了解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特点;(4)认识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2)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特点;(4)通过分析、讨论,认识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2)培养学生关爱汽车、安全驾驶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汽车行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汽车的发明背景及历程;(2)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2. 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1)发动机:工作原理及类型;(2)传动系统: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等;(3)行驶系统:悬挂系统、轮胎等;(4)电气系统:发电机、启动机等;(5)车身及附件:车身结构、车灯等。
3. 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特点(1)德系车:宝马、奔驰、奥迪等;(2)日系车:丰田、本田、日产等;(3)美系车:通用、福特、雪佛兰等;(4)其他系别:沃尔沃、捷豹、路虎等。
4. 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2)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3)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4)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特点;(4)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汽车各部分的工作原理;(2)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技术原理;(3)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起源、发展历程、品牌特点等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典型车型;3. 小组讨论法: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4. 实践操作法:观察汽车零部件,了解其功能。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成汽车的工作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教师演示汽车的工作原理。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汽车构成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短文。
第二章:汽车的类型与品牌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各大汽车品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汽车销售员向顾客介绍汽车品牌。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类型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的短文。
第三章:汽车的设计与制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创新点。
教师演示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设计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制造工艺的短文。
第四章:汽车的使用与维护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内容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看汽车维护的视频,了解维护的基本知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汽车维护的经验。
4.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使用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维护的短文。
第五章:汽车的安全与环境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文化课程时长:4周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差异;3.理解汽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4.培养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周:汽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汽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汽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讨论汽车在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邀请汽车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座谈,分享他们在汽车行业的经验和见解。
第二周:全球汽车文化差异-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差异;-分析不同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的特点;-探讨不同地区对于汽车的评价和态度;-设计小组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汽车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第三周:汽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探究汽车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汽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汽车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着重讨论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对汽车产业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周:汽车文化的创新与未来-分析当前汽车文化的特点和趋势;-讨论汽车文化的创新与绿色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汽车的设计与发展方向;-学生小组展示并提出自己关于未来汽车的创新构想。
课程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出勤率、参与度、课堂讨论):30%-小组项目展示及报告:30%-学生创新构想展示:40%课程资源:-视频资料:汽车历史发展、全球汽车文化差异、当代汽车发展趋势;-图书:汽车文化导论、汽车设计与创新;-网络资源:汽车相关行业资讯、经典汽车广告、汽车博物馆网站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汽车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来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基本认识;-分组讨论:根据不同主题设置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座谈交流:邀请汽车行业专业人士进行座谈,增加学生对实际行业情况的了解;-实践体验:安排学生参观汽车博物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对汽车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预期效果:通过《汽车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汽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够辨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
《汽车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提高学生的汽车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汽车文化的兴趣。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汽车设计的原则和审美观念4. 汽车品牌和文化5. 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起源、发展历程、组成部分、设计原则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品牌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团队合作,探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汽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文化》2. 图片:汽车发展历程、汽车品牌标识等3. 视频:汽车制造过程、汽车广告等4. 网络资源:汽车网站、汽车论坛等5. 汽车模型制作材料:纸板、塑料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和创意性。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沟通、解决问题等。
4. 汽车模型制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期末考试:对学生汽车文化知识的全面考核。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4课时: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5-8课时: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第9-12课时:汽车设计的原则和审美观念第13-16课时:汽车品牌和文化第17-20课时: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汽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汽车设计的原则和审美观念汽车品牌和文化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2. 教学难点:汽车各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设计的原则和审美观念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汽车文化的兴趣。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文化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2.掌握汽车文化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关系;3.理解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热爱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汽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汽车文化的发展历程;3.汽车文化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关系;4.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自主学习汽车文化相关内容,提炼关键信息;2.综合分析汽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能够进行深入探讨;3.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与汽车文化相关的活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个人研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3.实地考察与网络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汽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汽车文化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汽车文化的探讨。
2.讲解:介绍汽车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让学生对汽车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探究:让学生自主、了解汽车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形式,展示他们的发现。
第二节:汽车文化的发展历程1.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汽车的发展历史,了解汽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汽车文化特点和变化,了解汽车文化的多样性。
3.个案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一时期的汽车文化,并展开讨论。
第三节:汽车文化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关系1.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汽车文化与社会、经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思考。
2.思考:让学生思考现代汽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统一,展开讨论。
第四节: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总结:归纳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正面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2.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汽车文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讨论:鼓励学生就汽车文化对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方面展开讨论。
六、课堂作业:1.完成汽车文化的相关调研报告;2.就汽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撰写读后感。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完整版(2024)
环保、节能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 展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制造 技术的快速发展。
37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30
38
消费者需求变化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个性化、智 能化、环保化等多元化需求转变。
行业竞争格局
国内外汽车品牌竞争现状,以及新兴汽车品牌对市场 的影响。
2024/1/30
29
营销策略与手段的运用
2024/1/30
产品策略
通过设计创新、技术升级等手段提升产品 竞争力。
价格策略
根据市场定位、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制定合 理的价格策略。
选择具有专业资质和良好口碑的维修站,确保维修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4/1/30
注意事项
与维修站签订维修合同,明确维修项目和费用;保留好维修发票和维修记录,以便日后 维权。
27
2024/1/30
06
汽车市场与营销
28
汽车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市场规模与增长
全球及国内汽车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以及未来发展 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驾驶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2024/1/30
35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如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2024/1/30
轻量化设计技术
包括结构优化、拓扑优化等设计方法,以及仿真技术在轻量化设计 中的应用。
轻量化制造技术
由电源组、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汽车照 明和信号装置等组成。
2024/1/30
14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汽车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特色。
4. 培养学生对汽车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起源和发展1.1 汽车的起源1.2 汽车的发展历程1.3 汽车的分类和功能2. 汽车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1 汽车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2 汽车文化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3.1 美国的汽车文化3.2 德国的汽车文化3.3 日本的汽车文化3.4 中国的汽车文化4. 汽车文化的影响和意义4.1 汽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 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4.3 汽车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5. 汽车文化的欣赏与体验5.1 汽车博物馆参观和展览5.2 汽车文化节和赛事观摩5.3 汽车文化创作和欣赏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引发学生对汽车文化的思考。
2. 讲授(20分钟)讲解汽车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汽车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汽车文化进行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4. 教师点评(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小组研究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5. 拓展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博物馆,观摩汽车文化节或赛事,或者进行汽车文化相关的创作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文化,加深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总结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汽车文化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对汽车文化拓展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创造能力。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功能1.3 汽车类型及分类1.4 汽车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第二章:汽车设计与制造2.1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2.2 汽车制造工艺及流程2.3 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装配2.4 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第三章:汽车动力系统3.1 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3.2 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分类3.3 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特点与优势3.4 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汽车操控与安全4.1 汽车操控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4.2 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与作用4.3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与原理4.4 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评价标准与测试方法第五章:汽车舒适性与环保性5.1 汽车舒适性指标与改善方法5.2 汽车座椅设计与舒适性5.3 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4 汽车环保性指标与排放控制技术第六章:汽车电子技术6.1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工作原理与功能6.2 汽车传感器的作用与种类6.3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6.4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七章:汽车网络通信技术7.1 汽车网络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7.2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协议7.3 车联网(V2X)技术及其应用7.4 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八章:汽车维修与保养8.1 汽车维修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2 汽车保养的项目与周期8.3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8.4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九章:汽车市场与销售9.1 汽车市场概述与分析方法9.2 汽车销售策略与技巧9.3 汽车营销渠道与服务模式9.4 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第十章:汽车文化10.1 汽车历史的著名品牌与车型10.2 汽车赛事与文化活动10.3 汽车设计与艺术的关系10.4 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汽车基础知识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功能汽车类型及分类汽车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难点一: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功能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概述1.2 汽车的发明与发展1.3 汽车的基本构造1.4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2.2 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2.3 汽车历史的演变2.4 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第三章:汽车驾驶技术与安全3.1 驾驶基本操作3.2 交通规则与法规3.3 驾驶技巧与礼仪3.4 汽车安全知识第四章:汽车维修与保养4.1 汽车维修基本知识4.2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4.3 定期保养项目与周期4.4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第五章:汽车时尚与流行5.1 汽车设计潮流5.2 汽车改装文化5.3 汽车用品市场5.4 汽车时尚杂志与媒体第六章: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未来6.1 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6.2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6.3 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6.4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第七章:汽车环保技术7.1 汽车尾气排放与控制7.2 汽车节能技术7.3 新能源汽车与环保7.4 汽车环保政策的演变与影响第八章:新能源汽车8.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与特点8.2 电动汽车的技术与发展8.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8.4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第九章:汽车营销策略9.1 汽车市场营销概述9.2 汽车销售与服务策略9.3 汽车网络营销与数字化营销9.4 汽车品牌形象与忠诚度建设第十章:汽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0.1 汽车文化的社会影响10.2 汽车赛事与文化活动10.3 汽车媒体与传播渠道10.4 汽车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汽车的基本构造解析:汽车的基本构造是理解整个汽车文化的基础,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等四大组成部分,需要重点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环节2:汽车品牌与历史解析:汽车品牌与历史紧密相连,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需要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汽车历史的演变。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1.4 教学评估采用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让学生了解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让学生了解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
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4 教学评估采用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汽车制造商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汽车品牌与制造商对汽车文化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汽车设计与创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
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
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4 教学评估采用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技术,汽车设计与创新对汽车文化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汽车产业与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汽车文化授课电子教案5篇
汽车文化授课电子教案5篇第一篇:汽车文化授课电子教案授课电子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文化编号01班别12汽车营销班日期第周,星期第5、6节课题汽车文化知识你知多少?目的激发学生的对汽车文化学习的兴趣;了解汽车文化常识;重点常见的汽车品牌(国内/国外),学生对汽车文化的了解以及兴趣难点国内外的汽车品牌认识;如何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教学进程及内容一.教法、学法教法:讲解法、图示法;学法:讨论法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三.教学场地教室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汽车趣味知识小游戏:把班级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进行PK比赛,看看哪组知道的汽车品牌最多?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引出我们的课程汽车文化。
二、授课:1、就业介绍以及分析汽车就业前景。
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本专业的特点和以后的就业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兴趣,为本门课学习奠下基石。
2、本门课程的介绍、了解以及考核方式。
以提问和教师讲解的方式为主,介绍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以及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确立学习目标。
3、趣味知识的问答(以自由回答和竞答的方式开展)。
开学第一节课,学生都会充满好奇心,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势头,不断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兴趣,为课程的开展做准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汽车方面知识。
小结简述本节课我们学过的知识,深化理解,加固记忆。
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利用礼拜天时间查找有关“福特”这个人的事件和历史。
课后分析开学第一节课,学生都会充满好奇心,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势头,不断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兴趣,为课程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汽车方面的知识。
本次课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课件名称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文档类型.ppt授课电子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文化编号01班别12汽车营销班日期第周,星期第5、6节课题汽车文化知识你知多少?目的激发学生的对汽车文化学习的兴趣;了解汽车文化常识;重点常见的汽车品牌(国内/国外),学生对汽车文化的了解以及兴趣难点国内外的汽车品牌认识;如何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教学进程及内容一.教法、学法教法:讲解法、图示法;学法:讨论法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三.教学场地教室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汽车趣味知识小游戏:把班级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进行PK比赛,看看哪组知道的汽车品牌最多?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引出我们的课程汽车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越野货车offroad goods vehicle
5) 专用作业车special goods vehicle
6) 专用货车specialized goods vehicle
二、挂车trailer
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特殊用途。
1.普通乘用车saloon(sedan)
2.活顶乘用车convertible saloon
3.高级乘用车pullman saloon
4.小型乘用车coupe
5.敞篷车convertible(open tourer)
6.仓背乘用车hatchback
7.旅行车station wagon
8.多用途乘用车multipurpose passenger car
**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201学年 第二学期
教学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教 研 室汽车工程教研室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授课对象汽修五高 汽修
授课教师
职 称
教材名称汽车文化
201年 3 月 8日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
课程编码
JD03250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授课 Nhomakorabea次高职
计划总
学时
30
学期计划 学时
讲授
世界著名车展
世界著名车展
自拟
17
14
2
讲授
汽车运动
汽车运动起源、种类、车队、车手及赛车
自拟
18
15
2
讲授
复习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王勇NO1
授课题目
汽车基本知识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间
2015.3.10第1周周二3、4节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与 要 求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日常车型
掌握汽车车身的结构形式
7) 越野客车off roadbus
8)专用客车special bus
2.半挂牵引车semi trailer towing vehicle
3.货车goods vehicle
1) 普通货车general purpose goods vehicle
2) 多用途货车 multipurpose goods vehicle
9.短头乘用车forward control passenger car
10.越野乘用车offroad passenger car
11.专用乘用车special purpose passengercar
1)旅居车motorcaravan
2)防弹车armouredpassengercar
3) 救护车ambulance
自拟
6
6
2
讲授
日本、中国、其他国家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
日本、中国、其他国家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
自拟
7
7
2
讲授
汽车外形和色彩
汽车造型、汽车色彩、世界著名车展和十大汽车城
自拟
8
8
2
讲授
汽车与社会
汽车与人类、环境与社会发展
自拟
9
9
2
讲授
I汽车安全
汽车安全新技术、车辆安全
自拟
授课计划表(续页)
周次
课次
学时
教学
形式
系(部) 审 批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备 注
每次课讲完之后都给学生布置相关思考题或者关于汽车文化竞赛题目,由课上或课后完成,并及时纠错讲解,使学生在了解汽车文化的同时,提高对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授课计划表(续页)
周次
课次
学时
教学
形式
教 学 内 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
教 学 内 容(包括理论、实验、实训、上机等)
教学重点
作 业
备 注
10
10
2
讲授
汽车能源
汽车能源新技术、环保新技术
自拟
11
11
2
讲授
汽车技术发展和汽车的未来
现代汽车技术及发展、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自拟
12
12
2
讲授
汽车美容、改装
汽车美容、改装
自拟
13
汽车检修实训
14
职业资格培训
15
职业资格培训
16
13
2
课堂考勤
新课导入: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各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 汽车的类型
汽车划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一)乘用车passenger car
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1.牵引杆挂车draw bar trailer
2.半挂车semi trailer
3.中置轴挂车centre axle trailer
三、汽车列车combination vehicles
一辆汽车与一辆或多辆挂车的组合。
1.乘用车列车passenger/cartrailer combination
2. 客车列车bus road train
30
理论讲授学时
30
考核
形式
考查
周学时
2
实验实训学时
0
周 数
15
机动学时
2
考试学时
2
任课教师
王勇
授课班级
编码
教材及
参考书
教材 《汽车文化》 王世铮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汽车文化教程》李维臻张谦吉林大学出版社
《汽车品牌与文化》 张发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授课计划编写人(签字):
年 月 日
教 研 室 意 见
3. 货车列车goods road train
4.牵引杆挂车列车draw bar tractor combination
5.铰接列车articulated vehicle
6.双挂列车double road train
教学重点
作 业
备 注
1
1
2
讲授
汽车基本知识
汽车的类型、汽车车身的结构
自拟
2
2
2
讲授
汽车历史
汽车的发明、各国汽车发展史、影响汽车发明的大变革
自拟
3
3
2
讲授
汽车名人
汽车名人
自拟
4
4
2
讲授
美、德、法国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
美、德、法国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
自拟
5
5
2
讲授
意大利、英国、瑞典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
意大利、英国、瑞典著名汽车公司及品牌
基本内容
汽车的基本概念、日常车型
汽车车身的结构
重 点
难 点
汽车车身的结构
主要教学
媒 体
多媒体
有关本内容
的新进展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中国汽车机械网/
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分析
本节课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学生容易听懂且易掌握。
注:“NO”所填内容应与授课计划表(续页)中课次一致。
4) 殡仪车hearse
(二)商用车辆commercial vehicle
1.客车bus
1) 小型客车minibus
2) 城市客车city bus
3) 长途客车interurban coach
4) 旅游客车touring coach
5) 铰接客车articulated bus
6) 无轨电车trolley 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