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1
阿基米德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 加深对浮力、重力以及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其公式可表示为:F浮 = G排液× g × V排液其中,F浮为物体所受浮力,G排液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为重力加速度,V排液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溢水杯3. 被测重物4. 小桶5. 水四、实验步骤1. 将溢水杯装满水,确保水表面与溢水口相平。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被测重物的重力,记录为F1。
3. 将被测重物缓慢放入溢水杯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
4. 使用小桶收集被测重物排开的水,将小桶连同收集的水一起称重,记录为F3。
5.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的重力,记录为F4。
6. 计算被测重物所受浮力:F浮 = F1 - F2。
7. 计算被测重物排开水的重力:G排液 = F3 - F4。
8. 比较F浮与G排液,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数据:| 被测重物重力F1/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 排开水的重力F3/N | 小桶重力F4/N | 浮力F浮/N | 排开水的重力G排液/N ||-------------------|---------------------|------------------|---------------|------------|----------------------|| 10 | 5 | 8 | 2 | 5 | 6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F浮与G排液,发现F浮 = G排液,即被测重物所受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而排开水的重力则间接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实验原理1.1.1 阿基米德原理1.1.2 浮力1.2 实验材料1.3 实验步骤1.3.1 实验准备1.3.2 实验操作1.4 实验结果1.5 实验分析1.6 实验结论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存在,并掌握测量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浮力的方法。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
即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推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时,液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1. 测量尺2. 直尺3. 螺旋测厚器4. 水5.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准备1. 准备所有实验材料2. 将水倒入实验器材中实验操作1. 测量并记录实验器材的重量2. 将待测物体放入器材中,记录整体重量3. 测量待测物体的尺寸4. 通过计算,确定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5.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大小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我们得出了浮力的大小,并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浸入的物体会受到与排开液体体积相等的浮力。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浮力的存在使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这对于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原理。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我们对浮力的认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g取10N/kg)学号日期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小桶、溢水杯、烧杯、水三、实验原理:一方面,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物体,先测出它所受的重力,当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一部分体积时,由于物体受到向上浮力作用,使测力计示数减小,这个减小的值就是受到浮力的大小。
另一方面,我们利用溢水杯使物体排开的水流入小桶。
也可用测力计测出这部分水所受的重力,对比所受浮力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大小,观察是否相等,从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实验步骤:实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并思考当物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溢水杯是什么作用,浮力怎么测出,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怎么测出,这是实验的关键。
实验操作如下,过程中注意记录数据。
1.在水中浸没的物体(1)先用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重力,记入表中(2)往溢水杯中倒入水,多余的水将从溢流口流入小桶,倒去小桶中的水,把小桶放回溢水口下面(3)把物体悬挂在测力计下方测出物体所受重力,慢慢将物体浸入水中(约1/4),固定后,待水不再从溢流口流出,记下测力计读数,两者差值就是物体此时受浮力大小(4)用测力计测出装有排出水的小桶所受总重力,减去小桶所受重力,就是物体排开的水的所受的重力(5)重复3、4步骤,使物体没入水中一半、全部,记录数据想一想,物体没入部分体积与排开水体积有什么关系(6)在物体全部没入后,改变没入的深度、位置,看物体所受浮力有无变化2.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果物体(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记录及实验结论 1. 在水中浸没的物体圆柱体所受重力G=________N ,小桶所受重力G 桶=________N 。
表一:浸入程度 测力计示数(N ) 所受浮力(N )盛水小桶所受总重力(N )排开水所受重力(N )1 约1/42 约1/23 约3/4 4 全部 5全部,浸入深度增加2.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表二: 木块所受重力(N )木块所受浮力(N )小桶所受重力(N )盛水小桶所受总重力(N )排开水所受重力(N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先用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重力及木块所受重力,记入记录表中 (2)往溢水杯中倒入水,多余的水将从溢流口流入小桶,倒去小桶中的水,把小桶放回溢流口下面(3)慢慢地把木块放在水面上漂浮,这是木块受到的浮力与所受重力大小相等(4)用测力计测出装有排出水的小桶所受总重力,减去小桶所受重力,就是物体排开的水的所受的重力练习:1.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做了如下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确定物体真实重量
步骤:
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记录下数值为m1。
2. 确保天平的准确性,进行零位调节。
3. 另外准备一个容器,将待测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
4. 通过吊钩将物体固定在容器中,并保持悬浮状态。
5. 在空气中再次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为m2。
实验二:测量物体浸入液体后的净重
步骤:
1. 将已测得的m2值填入计算公式F = m2 * g中,得出物体在
空气中的重力。
2. 用容器接收物体排除的液体,称量容器中的液体质量,记录为m3。
3. 将液体质量m3代入计算公式F = m3 * g中,得到液体的重力。
实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应等于排除的液体重力,即F(浮力) = F(液体重力)。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
果,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重力值,并进行讨论。
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过程无误,物体所受浮力应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2、学习测量物体所受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_{浮} = G_{排}$浮力的计算方法:$F_{浮} = F_{示重差} = G F_{拉}$,其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_{拉}$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拉力。
排开液体重力的计算方法:$G_{排} = m_{排}g =ρ_{液}V_{排}g$,其中$m_{排}$为排开液体的质量,$ρ_{液}$为液体的密度,$V_{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2、铁块、铝块、铜块(体积相同)3、溢水杯4、小桶5、水6、细线四、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_{1}$,并记录下来。
2、将溢水杯装满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
3、用细线将铁块拴住,慢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直至完全浸没,同时用小桶接住溢出的水。
4、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_{浮 1} = G_{1} F_{1}$。
5、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桶和溢出的水的总重力$G_{总 1}$,计算出排开液体的重力$G_{排 1} = G_{总 1} G_{桶}$($G_{桶}$为小桶的重力)。
6、重复步骤 1 至 5,分别测量铝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
7、改变液体的种类(如盐水),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量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体|空气中重力$G$(N)|液体中拉力$F_{拉}$(N)|浮力$F_{浮}$(N)|小桶重力$G_{桶}$(N)|小桶和溢出水总重力$G_{总}$(N)|排开液体重力$G_{排}$(N)||||||||||铁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铝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铜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并进行比较。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报告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并了解该原理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现象的物理定律,即在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斥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具体可以表示为:浮力F = ρVg,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V为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装置与材料:
1.水槽
2.浮子
3.浮力计
4.天秤
5.标尺
6.水桶
7.水
8.容器
实验步骤:
1.将水槽放在平稳的台面上,用标尺量取水平面高度h。
2.测量浮子的体积V,并记录下来。
3.将浮子放入水槽中,测量浮子浸没水的深度,并记录下来。
4.用浮力计测量浮子所受的浮力F,并记录下来。
5.用天秤称出浮子的质量m,记录下来。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子排斥的水的质量,并与称出的质量进行对比。
7.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子排斥的水的重量,并与实际测量的浮力进行对比。
8.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值,分析实验误差和可能的原因。
实验结果和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浮子排斥的水的质量与实际测量的质量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的准确性较高。
通过对比实际测量的浮力和理论计算的浮力,发现两者相差较小,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是一种描述浮力现象的重要定律,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该原理的准确性和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说明实验结果可信度较高。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器材:1.实验室台秤/弹簧测力计2.密度杯3.单根毛毡线4.水5.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金属球、木块、塑料球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a.准备一个密度杯,并使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将其质量测量下来,记录下来。
b.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使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将每个物体的质量测量下来,记录下来。
2.测试密度杯的浮力:a.将密度杯放在实验室台秤或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其质量。
b.在一个盛水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确保水能覆盖住密度杯。
c.将密度杯慢慢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下台秤或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d.计算密度杯所受浮力,并与密度杯本身的质量进行比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测试不同材质物体的浮力:a.将各个不同材质的物体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下台秤或测力计的读数变化。
b.计算每个物体所受浮力,并与其本身的质量进行比较,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1.密度杯的浮力测试结果表明,密度杯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水的重量,与密度杯的质量无关,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2.不同材质物体的浮力测试结果表明,物体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
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其浮力都与物体所排除液体的重量相等。
这就是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能够浮起来的原因。
该实验展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释物体在液体中浮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也是设计和制造浮标、船舶等浮动物体的基础。
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
在空气中,物体的浮力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深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限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理解,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物体悬浮条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悬浮条件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物体悬浮条件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物体悬浮条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悬浮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因此,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三、实验材料1. 透明水槽2. 铝块3. 钢块4. 玻璃块5. 钙块6. 天平7. 刻度尺8. 水温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铝块、钢块、玻璃块、钙块分别称重,并记录数据。
2. 将水槽注满水,并记录水的体积。
3. 将铝块、钢块、玻璃块、钙块分别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4.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悬浮深度,并记录数据。
5. 使用水温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6. 重复步骤3至5,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铝块、钢块、玻璃块、钙块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如下:- 铝块:下沉- 钢块:下沉- 玻璃块:悬浮- 钙块:下沉2.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水中的悬浮深度与物体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的物体,悬浮深度越小。
3. 实验结果显示,水温对物体悬浮状态有影响。
当水温降低时,物体悬浮深度减小;当水温升高时,物体悬浮深度增大。
六、实验结论1. 物体悬浮条件的基本原理是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在物体悬浮条件中得到了验证。
3. 物体的密度和水的温度对物体悬浮状态有影响。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物体的悬浮深度与其密度有关。
这是因为物体的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小,导致悬浮深度越小。
2. 实验结果表明,水温对物体悬浮状态有影响。
这是因为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液体的密度,进而影响物体所受的浮力。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水温、物体密度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建议增加实验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水、溢水杯、小桶。
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a b c
1、如图a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b 、c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读出物块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 拉和装了水的杯子现在体积V ,将数据填入下表。
3、利用公式F 浮=G -F 拉和G 排=ρ液 g V 排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 浮和排开的水重G 排,比较它们的大,将数据填入下表。
4、另换物块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次数 物重 G (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 拉(N ) 浮力F 浮
(N )
排开水的体积V 排(ml ) 排开水重力 G 排(N )
比较F 浮和 G 排 1 2 3 4
七、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
其表达式为。
验证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二、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 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金属块3. 细线4. 量筒5. 适量的水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 = G排液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液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
五、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记下金属块的重力G。
2.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
3. 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V2。
4.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则F浮 = G - F示。
5. 计算量筒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 - V1),即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6. 计算排开水的重力G排水 = V排 g水。
7. 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 金属块重力G:10N- 量筒水面示数V1:50ml- 量筒水面示数V2:60ml- 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8N- 水的密度g水:1g/cm³2. 计算结果:-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V2 - V1 = 60ml - 50ml = 10ml- 排开水的重力G排水 = V排 g水= 10ml 1g/cm³ = 10g- 浮力F浮 = G - F示 = 10N - 8N = 2N3. 结果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F浮应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水。
- 实验结果显示,F浮 = 2N,G排水 = 10g = 0.01N。
- 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F浮与G排水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弹簧测力计、量筒等实验器材,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掌握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学习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原理。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为:F浮= G排= ρ水V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水表示水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水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铁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水、量筒、溢水杯、毛巾等。
2. 步骤:(1)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2)将溢水杯装满水,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收集排出的水;(3)计算排开水的体积V排= V溢水;(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 ρ水V 排g;(5)比较浮力F浮与铁块重力G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6)实验完毕后,清理器材。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铁块重力G(N):5.0;(2)溢出水的体积V溢水(cm³):100;(3)水的密度ρ水(kg/m³):1000;(4)重力加速度g(m/s²):9.8。
2. 数据分析:(1)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浮= ρ水V排g = 1000 ×100 ×10^-6 ×9.8 = 0.98N;(2)比较浮力F浮与铁块重力G的大小,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相等,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2. 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成功。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避免空气泡的存在;2. 量筒要放在水平位置,确保读数的准确性;3. 实验完毕后,要清理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并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doc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doc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物体悬浮或沉浸在流体中受到浮力的一种原理,该原理通常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浸入流体中的物体以及流体的密度对物体所受浮力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在室温下准备一桶水,并使用密度计测量出流体的密度。
2. 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模型,将一根悬挂于天平上的钩子悬挂到水槽上面。
3. 将一个名贵金属球体放在钩子上,记录球体的质量。
4. 将球体缓慢地放入水中,让其完全沉没,记录下球体在水中的重量。
5. 使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球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和相应浮力和球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6. 更换球体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改变浸入球体的流体的密度来探究浸入液体的物体和流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容器:一桶水槽2. 测量工具:密度计、天平3. 实验材料:金属小球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分别将球体浸入了水、盐水和糖水中,并记录下相应的测量结果。
在每个场景中,记录了球体的质量、球体在流体中浸入的重量和流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如下:| 流体 | 密度(g/cm3) | 球体重量(g) | 重量在流体中(g) || ---- | ---- | ---- | ---- || 水 | 1.00 | 50.00 | 39.80 || 盐水 | 1.20 | 50.00 | 34.62 || 糖水 | 1.40 | 50.00 | 27.0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所受到的浮力应该等于球体在流体中浸入时的重量。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浮力的计算结果如下: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将浮力和物体在流体中的深度以及流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成图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应该随着物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加,并且浮力还应该随着流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下是绘制的图表:[图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场景中,浮力的量在物体沉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时自然变大。
毫不奇怪的是,当液体的密度增加时,生成的浮力也会增加。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篇一: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练习卷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在实验中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测量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无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金属块题型训练: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1)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__________、量筒、金属块、细线和水。
(3)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表达式为F浮=__________。
(4)该同学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记下水面的示数V2, (V2-V1)表示了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如果用ρ水表示水的密度,那么金属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最后,比较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F2 F1V2 V1图123、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金属块等器材,按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请写出实验目的:。
②为了能直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表格中不但记录了原始的实验数据,还记录了经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如第5列中的(F1-F2)。
请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首行填完整。
③表格中(F1-F2)表示的是。
④为了获得充足的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应该做实验。
提高题:1、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有关规律,用测力计、物体A、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内部盛有质量不等的水)等进行实验。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1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年班组别:成员:年月日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自制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钩码,物块,细线水。
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如图2、3,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和空杯的重G杯,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4、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读出物块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示和装了水的杯子现在的总重G杯+水,将数据填入下表。
3、利用公式F浮=G-F示和G排=G杯+水-G杯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和排开的水重G排,比较它们的大,将数据填入下表。
4、另换物块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七、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其表达式为八、回答与计算:1,浮力的大小用什么测?。
方向如何?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浮力产生原因:4、体积为50cm3的铜块,全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排开的水的重力是牛,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牛;若它的2/5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受到的浮力是注:1、本次活动本着“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本次活动内容:阿基米德原理。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
东津学校物理组2014/10/24。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阿基米德实验报告引言:阿基米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物理实验,旨在探索物体的浮力原理。
这个实验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理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基米德实验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实验目的:通过阿基米德实验,我们的目的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被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重量。
此外,我们还希望了解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差异,并探索浮力对物体浸没的影响。
实验材料:1. 一个容器,足够大以容纳待测物体和液体2.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3. 测量工具,如天平和尺子4. 液体,如水或盐水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容器,并在其中加入足够的液体,使得待测物体能够完全浸没其中。
2. 使用天平和尺子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尺寸。
3. 将待测物体轻轻放入液体中,并确保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 观察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和状态,并记录下来。
5.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得到了验证。
无论是球体、立方体还是圆柱体,它们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排开的液体重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存在差异。
球体由于其较小的表面积,所受到的浮力相对较小;而立方体和圆柱体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所受到的浮力相对较大。
实验意义:阿基米德实验的意义在于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并为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而另一些物体则会沉没。
这对于设计和制造船舶、潜水装备等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此外,阿基米德实验还为我们研究物体的密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浮力的测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这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结论:通过阿基米德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并观察到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差异。
鸡蛋浮到水面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3. 探究不同条件下鸡蛋浮到水面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任何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水的密度和鸡蛋的浮力,观察鸡蛋是否能够浮到水面上。
三、实验材料1. 鸡蛋1个2. 烧杯1个3. 盐1包4. 温度计1个5. 秒表1个6. 水500毫升四、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入500毫升的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盐逐渐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鸡蛋能够浮到水面上为止。
4. 观察并记录鸡蛋浮到水面的时间。
5.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不同盐浓度下鸡蛋浮到水面的时间。
6. 对比不同温度下鸡蛋浮到水面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鸡蛋浮到水面的时间逐渐缩短。
这说明水的密度随着盐的加入而增加,导致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从而更容易浮到水面上。
2. 实验结果还显示,在相同盐浓度下,水温越高,鸡蛋浮到水面的时间越短。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鸡蛋所受的浮力减小,从而更容易浮到水面上。
3.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鸡蛋浮到水面上与水的密度有关,水的密度越大,鸡蛋所受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到水面上。
b. 鸡蛋浮到水面上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水的密度越小,鸡蛋所受的浮力越小,越容易浮到水面上。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盐的加入改变了水的密度,使得鸡蛋能够浮到水面上。
这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2. 实验结果还表明,水温对鸡蛋浮到水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相同盐浓度下,水温越高,鸡蛋浮到水面的时间越短。
这说明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而影响鸡蛋所受的浮力。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过程中水温的变化、盐的溶解速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物理浮力问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即:F浮 = G排=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 小石块2. 烧杯3. 弹簧测力计4. 水5. 电子天平6. 细线四、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
2. 在烧杯中装满水,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 收集小石块所排开的水,并用电子天平称量其质量m排。
4. 根据公式G排 = m排g计算被排开水的重力。
5. 利用公式F浮 = G - F拉计算浮力。
6. 改变液体的密度或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重复以上步骤。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实验一:G = 0.05NF拉 = 0.03Nm排 = 0.005kgG排 = m排g = 0.005kg × 9.8m/s² = 0.049NF浮 = G - F拉 = 0.05N - 0.03N = 0.02N2. 实验二:将小石块浸入密度更大的液体(如盐水)中,重复步骤2-5。
G = 0.05NF拉 = 0.035Nm排 = 0.006kgG排 = m排g = 0.006kg × 9.8m/s² = 0.0588NF浮 = G - F拉 = 0.05N - 0.035N = 0.015N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以看出,当液体的密度增大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随之增大。
这与阿基米德原理相符。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这也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3. 在实验中,我们未观察到浮力与物体的重力、形状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结论1. 阿基米德原理正确,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硬币沉浮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探究不同条件下硬币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或等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将沉入液体底部。
三、实验器材1. 硬币若干枚2. 烧杯3. 水4. 砂糖5. 量筒6. 天平7. 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硬币、烧杯、水、砂糖、量筒、天平、纸和笔等放置在实验桌上。
2. 用天平称量一枚硬币的质量,记录下来。
3.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硬币放入水中,观察硬币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4. 逐渐向水中加入砂糖,每次加入一定量的砂糖后,再次将硬币放入水中,观察硬币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5. 当硬币开始浮起来时,记录此时砂糖的总量。
6.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记录下来。
7. 将硬币放入水中,观察硬币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8. 将硬币取出,用纸和笔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纯净水中,硬币沉入水底。
2. 随着砂糖的逐渐加入,硬币的沉浮现象发生变化,当砂糖的总量达到一定值时,硬币开始浮起来。
3. 在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硬币仍然沉入水底。
4. 通过实验可知,硬币在纯净水中沉入水底,在加入砂糖的水中浮起来,而在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仍然沉入水底。
六、实验结论1. 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各种液体,硬币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2. 糖水溶液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硬币在糖水溶液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因此硬币在糖水溶液中浮起来。
3. 在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硬币仍然沉入水底,说明硬币在纯净水中的密度大于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的密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掌握了硬币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同时,本次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年班组别:成员:年月日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
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自制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钩码,物块,细线水。
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1、如图
2、3,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和空杯的重
G
杯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4、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
时,读出物块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
示
和装了水的杯子现在的总重
G
杯+水
,将数据填入下表。
3、利用公式F
浮=G-F
示
和G
排
=G
杯+水
-G
杯
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
浮
和排开的水
重G
排
,比较它们的大,将数据填入下表。
4、另换物块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
其表达式为
八、回答与计算:
1,浮力的大小用什么测?。
方向如何?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浮力产生原因:
4、体积为50cm3的铜块,全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排开的水的重力是牛,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牛;若它的2/5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受到的浮力是
注:1、本次活动本着“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本次活动内容:阿基米德原理。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
东津学校物理组
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