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要点复习进程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
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第1篇概论第1章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房屋建筑学是适合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它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1.1 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和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建筑空间——供人使用的场所,它们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往往还反映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建筑物实体——同时具有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其利用价值是指对空间的界定作用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物质需求,例如防水、隔热、保温等;而其观赏价值则是指对建筑形态的构成作用1.2建筑物的分类及主要构成部分●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生产性建筑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又可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其中居住建筑一般包括住宅和宿舍.●建筑物的主要构成部分----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楼地层:提供使用者在建筑物中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平面,同时将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荷载传递到支承它们的垂直构件上去。
基础:是建筑物的垂直承重构件与支承建筑物的地基直接接触的部分。
屋盖:承受由于雨雪或屋面上人所引起的荷载并主要起围护作用。
1.3建筑物的构成系统分析●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围护、分隔系统;设备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围护、分隔系统——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第2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2.1 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两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三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建设程序步骤: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
房屋建筑学章节复习资料计划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本章主要涉及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掌握建筑的构成要素和建筑方针;建筑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建筑模数与模数制度概念。
其次应理解建筑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对建筑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可作一般性了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2 、建筑的构成要素;3 、建筑的分类;4 、建筑的分级;5 、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6 、建筑工程设计的程序;7 、建筑设计的依据。
三、单元测试1.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即:坚固、适用和美观。
2.古希腊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柱式上,有代表性的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
3.建筑物按其使用功能不同,一般分为民用、工业和农业等。
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共分为 4 级。
5.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设备设计、结构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6.地震烈度一般划分为12度,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
7.《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 M表示,数值为100mm。
8.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应在 6、7、8、9度地区。
9.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 m者为高层(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100 m时,为超高层建筑。
10.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9为高层。
11.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1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①建筑功能②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③建筑形象④建筑的经济性12.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3 属于建筑物。
①住宅、堤坝等②学校、电塔等③工厂、展览馆等④烟囱、办公楼等13.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 3 属于居住建筑。
①托儿所②宾馆③公寓④疗养院14.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二级时其耐久年限为 1 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①50~100 ②80~150 ③25~50 ④15~2515.普通粘土砖承重墙,当厚度为240mm时,其耐火极限为 1 。
二级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本章内容是按照考试大纲“建筑设计(知识)”的第一、第四两部分的要求编写的。
第一部分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构图原理,住宅设计原理、规范及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等级划分及各阶段设计深度要求以及建筑设计新感念等小节。
第二部分包括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各类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等小节。
本章涉及的教科书均采用最新版本,规范、标准均按照现行的版本。
*第一节*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构图原理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是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
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
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问题。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
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门厅(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
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如何理解建筑?在文明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载体。
建筑的三要素:功能、艺术、技术;建筑的本质:空间第二章民用建筑概述一、建筑的分类㈠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㈡建筑根据高度和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⑴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为高层⑵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⑶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⑷工业建筑(厂房):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㈢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材料分⑴钢筋混凝土建筑⑵块材砌筑结构⑶钢结构⑷木结构⑸其它结构建筑㈣按建筑的结构体系分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二、建筑分级㈠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级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Ⅰ类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Ⅱ类50年,普通建筑;Ⅲ类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Ⅳ类15年临时性建筑;㈡建筑物的耐火分级耐火极限:按照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三、中国基本建设程序⒈提出项目建议书⒉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⒊进行项目评估⒋编制设计文件⒌施工前准备工作⒍组织施工⒎交付使用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㈠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设计任务书,搜集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前的调查研究㈡初步设计阶段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方向的立面图、主要部位的剖面图、透视图或模型;工程概算书㈢技术设计阶段(扩初)㈣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上的立面图、剖面图、构造节点详图、工程预算书、计算书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㈠建筑设计的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经济要求、造型与空间要求、规划与环境要求㈡建筑设计的依据: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所需要的空间(常用家具及设备的尺寸即布置情况)3、自然与环境: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五大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风玫瑰图: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绘制。
(完整word版)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建筑物的分类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2、建筑设计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3.建筑设计的程序包括哪几个阶段?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4.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串连式组合,并联式组合,混合式组合5.什么是相对标高?什么是绝对标高?相对标高:表示建筑物各部分的高度,把室内的地坪面定为相对标高的零点,用于建筑物施工图的标高标注绝对标高:我国是把黄海平均海平面定位绝对标高的零点,其他各地标高从此为基准,任何一地点相对于黄海的平均海平面的高差,我们称它为绝对标高6.什么情况用相对标高?什么情况用绝对标高?(见5)7.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它们的关系?层高指建筑室内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相邻两层楼地面间的距离)净高指建筑物内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底面的垂直距离(空间内楼地面到顶棚或其他构件底面间的距离)层高=净高+结构高度+装修高度+设备层高度8.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分层式,分段式9.基地红线的拐点的坐标怎么表示?X轴表示南北方向,y轴表示东西方向,向北向东递进10.建筑物和基地红线之间的关系?(1)建筑物应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其基底范围,包括基础和除去与城市管线相连接的部分以外的埋地管线,都控制在红线的范围之内。
如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物退界距离还有其他要求,也应一并遵守。
(2)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以内留出防火通道或空地。
除非建筑物前后都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时,才能与相邻基地的建筑毗邻建造。
(3)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基地邻近的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4)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其上部的突出物也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允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空地,否则不得朝向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
湖北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重点知识点总结
湖北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重点知识点总结建筑设计是建筑学考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考生需要对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设计要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建筑需求,通过规划、设计、构思等过程,形成满足人们居住、工作、休闲等需要的建筑物的过程。
它是建筑学中最具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建筑学的各个领域。
二、建筑设计流程1. 方案设计阶段:概念提出、功能布局、总平面布置等。
2.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形象、功能结构、平面布置、剖面设计等。
3. 施工图设计阶段:立面设计、细部构造、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
4. 施工阶段:实施施工图纸,经过人工或机械设备进行建筑施工。
三、建筑设计要素1. 功能性:建筑物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包括居住、工作、学习、娱乐等。
2. 美学性:建筑物外观、内部空间形式等满足审美需求,追求艺术美感。
3. 技术性:建筑物的结构、施工工艺等技术要求,确保建筑安全和稳定。
4. 经济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要在可接受的预算范围内,尽可能降低成本。
5. 可持续性:建筑物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设计的常见问题1.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建筑空间,满足使用功能和流线要求。
2. 建筑外立面设计:注意建筑外观的美感和风格,与环境相协调。
3. 建筑材料选用:根据功能、性能等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4. 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合理使用结构形式。
5. 环境设计:关注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考虑绿化、景观等因素。
五、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1.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2. 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舒适感的设计方式。
3. 社区设计:构建功能完善、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的社区空间。
4. 可访问性设计: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5. 数字化设计: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技术辅助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1、首层平面图上有指北针,其圆直径为24mm,针尾宽3mm.。
2、零点标高:+0.000m 负点标高:有负号。
正点标高没有+号。
3、建筑构成的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4、建筑物按照它的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是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是非生产性建筑。
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5、1~3层建筑为低层建筑,4~6层建筑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的建筑总高度超过24m 为高层,但不包括单层建筑,如体育馆,食堂,剧院等。
高度超过100m,不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为高层建筑。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两个方面决定的。
共分为四级。
7、建筑模数的目的是使不同的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符合模数,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达到实现工业化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大规模生产、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基本模数等于100mm。
8、平面设计房间包括使用房间、交通联系房间和构件。
使用房间包括主要使用房间(学校中的教室)和辅助使用房间(住宅区中的卫生间)。
9、决定房间面积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房间人数及人们使用所需面积;二是房间内家具、设备所占的面积;三是交通面积。
10、确定房间形状的影响因素:一家具布置方式;二采光、通风要求;三是视线、音响要求;四是建筑模数制的要求和结构要求。
11、采光面积比:窗的透光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之比。
离地面面积<0.5m,不计入采光面积;窗洞口上沿离地面≥2m。
12、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和易于清洁,地面比一般房间低20~30mm,地面设地漏。
13、卧室、起居室、卫生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的1/20;厨房通风面积比不小于1/10,且面积不小于0.6平方米;走道的采光面积比不应小于1/10。
14、交通联系部门平面设计:①水平交通联系:走廊、过道。
2024建筑备考计划
2024建筑备考计划一、了解考试内容在开始备考之前,首先要了解2024年建筑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可以通过阅读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或者咨询有经验的老师或前辈来获取相关信息。
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是制定备考计划的基础。
二、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周的学习重点以及每个月的复习计划。
同时,要将计划与自己的时间安排相结合,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
三、学习基础知识建筑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因此需要先掌握基础知识。
建议从建筑学、结构、设备等基础课程开始学习,建立起对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同时,要通过做题和阅读相关书籍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掌握专业技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学习并掌握专业技能。
这包括建筑绘图、施工图设计、建筑材料与构造、结构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实践项目或者自学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五、刷题练习刷题是备考建筑考试的重要环节。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同时,要注重总结错题和难题,找出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
六、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模拟考试,或者自己组织模拟考试来进行练习。
七、复习巩固在备考过程中,要不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建议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注重与实际项目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建筑设计复习资料
建筑设计复习资料
1. 建筑设计基础
1.1 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通过对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整个过程
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达到通过设计以基础、艺术和功能性等方
面满足人类居住、研究、生产、娱乐等活动的需要。
1.2 建筑设计的分类
根据设计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不同,建筑设计可以被分为住宅建
筑设计、宗教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等多个分类。
2. 建筑效果图和建筑模型
2.1 建筑效果图
建筑效果图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建筑设计方案的图形资料,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2 建筑模型
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方案的立体物理模型,包括手工制作、数控雕刻和3D打印等多种方式,可用于客户演示和投标方案展示等工作。
3. 建筑工程施工
3.1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地基工程施工技术、防水保温等技术。
3.2 建筑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流程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受力构件安装等多个步骤。
4. 建筑工程管理
4.1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指按照工程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构建起来的一套体系,包括项目组织、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4.2 建筑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监理是指根据施工图纸和规定,对建筑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控制和协调等管理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
以上是建筑设计复习资料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设计专业知识点回顾
建筑设计专业知识点回顾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回顾建筑设计专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建筑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功能性、美观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功能性是指建筑物满足使用需求的能力;美观性是指建筑物在形式、比例、色彩等方面的艺术表达;经济性是指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设计目标;安全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可持续性是指建筑物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管理。
前期调研是指对项目的需求、环境和规划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方案设计是指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提出多种设计方案供选择;施工图设计是指根据选定的设计方案,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施工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选用。
建筑平面布局是指建筑物在平面上的布局方式,包括功能区划、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建筑立面设计是指建筑物在立面上的形式、比例和装饰等方面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的设计,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和墙体结构等;建筑材料选用是指根据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玻璃等。
四、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筑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功能需求、环境条件、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等。
功能需求是指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如住宅、商业、教育等;环境条件是指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法律法规是指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文化背景是指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当地文化和传统。
五、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建筑设计趋势包括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等。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1、建筑的功能满足的要求: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人的生理要求、人的活动对空间的要求。
2、建筑结构:结构式建筑的骨架,它为建筑提供合理使用的空间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抵抗由于风雪、地震、土壤沉陷、温度变化可能对建筑引起的损坏。
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
3、柱、梁板和拱卷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俩种结构形式,由于天然材料的限制,当时不可能取得很大的空间。
利用钢和钢筋混凝土可以使梁和拱的跨度大大增加,他们仍然是目前所常用的结构形式。
4、比例:指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5、尺度: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6、对比:事物总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可以达到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7、韵律:建筑中的许多部分,或因功能的需要,或因结构的安排,也常常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的,如窗子、阳台和墙面的重复,柱与空廊的重复等,都会产生一定的韵律感。
8、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9、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10、空间的限定:(1)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构件自身的特点以及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通的空间效果。
(2)水平要素限定:通过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的顶面或地面等对空间进行限定,以取得水平界面的变化和不同的空间效果。
(3)各要素的综合限定:空间是一个整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相互分配,以取得特定的空间效果,其处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木结构建筑的优缺点:1优点:取材方便,宜加工,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2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易遭火灾,不耐虫蛀,不耐潮、不耐腐蚀。
难以满足更大跨度,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消耗量大,从而限制了他的发展,保温、隔热、防视线干扰的物理性能较差、垂直交通不够发达,所以建筑群朝水平方向发展。
建筑设计初级考试复习考点
建筑设计初级考试复习考点
1. 建筑设计概述
- 理解建筑设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熟悉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 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流程
2. 建筑设计要素
-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结构、空间、功能和美学等- 熟悉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图纸和规范
- 理解建筑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
3. 建筑设计原则
- 理解建筑设计中的功能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原则
- 熟悉建筑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 掌握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和文化传承原则
4.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 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案例,包括住宅、商业和文化等
- 了解建筑设计案例中的空间布局和材料运用等要点
- 掌握建筑设计案例中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
5. 建筑设计软件应用
- 研究和使用建筑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等
- 熟悉建筑设计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 掌握建筑设计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技巧
6. 建筑设计实践
- 进行一定规模的建筑设计实践项目
- 熟悉建筑设计实践中的项目管理和沟通技巧
- 掌握建筑设计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建筑设计初级考试的复考点,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注册建筑师的复习重点解析
注册建筑师的复习重点解析在准备注册建筑师考试时,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复习重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复习内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备考。
一、建筑设计与规划1.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归纳与总结历代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与设计要点;- 分析与评价各类建筑设计案例;- 掌握建筑设计方法与流程。
2. 城市规划与建筑规划- 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学习各类城市空间规划案例;- 掌握城市设计主要流派与方法。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熟悉各类建筑施工技术;- 了解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二、建筑材料与结构1. 建筑材料- 熟悉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了解建筑材料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结构力学基础- 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力学理论;- 理解各类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与分析方法;- 学习结构计算与设计的基本原理。
3. 建筑结构设计- 掌握常见结构形式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学习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理解建筑结构设计与材料的相互关系。
三、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1. 建筑设备工程- 了解建筑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原则;- 学习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系统的基本设计与运行; - 掌握建筑设备维护与管理方法。
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熟悉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 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了解建筑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政策。
四、建筑法规与标准1. 建筑法律法规- 理解建筑法律法规的体系与作用;- 掌握建筑工程合同与招投标法规;- 了解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法律法规要求。
2. 建筑行业标准- 熟悉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行业标准;- 了解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掌握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与环保标准。
以上为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复习重点解析,希望对考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并帮助他们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北京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基础要点
北京市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建筑设计基础要点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是考研建筑学的核心内容。
对于准备参加北京市考研建筑学的考生来说,掌握建筑设计的基础要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北京市考研建筑学中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以供考生进行复习。
一、建筑设计的定义及特点建筑设计是指从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形式、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经过分析、选定,编制出满足人们使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建筑方案的一门技术。
建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建筑物的功能、美学要求、结构安全等,需要在满足各种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
2.艺术性: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追求建筑作品的艺术表现。
3.创造性:建筑设计需要设计师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展现建筑的美感和独特性。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原则: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是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功能应当与设计方案相匹配,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合理性原则: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建筑结构和工艺技术的要求,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施工可行性。
3.美观性原则:建筑设计需要追求建筑物的美感,通过合理的比例、色彩和造型等手段,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4.经济性原则:建筑设计需要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建筑设计的技术要点1.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是建筑物的外表面,其设计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材料、运用比例和构图原理、考虑日照和遮阳等因素。
2.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是建筑物的水平展开图,其设计要点包括合理安排功能空间、考虑通风采光、确定流线布局等。
3.建筑效果图设计:建筑效果图是建筑设计的可视化表达,设计要点包括准确绘制建筑的外观形象、体现建筑物的材料和色彩等。
如何复习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复习建筑方案设计要复习建筑方案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理解基本概念和原则:复习建筑设计的第一步是理解基本的建筑概念和原则。
这包括了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等。
可以从参考书籍、学术论文或在线课程中学习这些内容。
2. 学习案例分析:通过学习和分析建筑方案设计的优秀案例,可以加深对建筑设计思路和创意的理解。
选择一些知名的建筑作品,学习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法,分析其空间布局、结构形式、材料运用等要素。
3. 掌握设计工具和技巧:在复习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设计工具和技巧。
例如,可以学习使用建筑设计软件来绘制平面图、立面图或三维模型;学习手绘技巧来表达设计想法;了解建筑施工工艺和材料特性,以便在设计中考虑到实际可行性。
4. 运用设计思维方法:建筑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要素,如功能需求、空间布局、景观规划、可持续性等。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SWOT分析、故事板等,以帮助产生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
5. 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是复习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加入建筑设计论坛、社交媒体群组或参加建筑设计比赛等活动,与其他设计师分享和交流设计经验和想法,互相借鉴和启发。
6. 练习设计问题和答题:最后,通过练习设计问题和答题来巩固复习的知识。
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建筑设计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以及参加一些模拟设计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复习建筑方案设计需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学习案例、掌握设计工具和技巧,运用设计思维方法,并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以应对考试或实际设计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①按材料分为: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
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6、影响建筑的因素: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
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
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
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②空间组织:①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③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空间组织形式:①并列关系②序列关系③主从关系④综合关系)11、建筑空间处理手法:①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各要素综合限定: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
②空间形状与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界面在限定空间中必然涉及①限定空间的形状②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③空间的围合与通透:围合与通透是处理两个或多个相邻空间关系的常用手法,围与透是相对的,围合程度越强,通透性越弱。
④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界面在水平方向的穿插、延伸,使被划分的各局部空间具有多种强弱程度不同的联系;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空间的贯通是指根据建筑功能和审美的需要,对空间在垂直方向所做的处理,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为大型建筑空间的在垂直方向的处理提供了充分的手段。
(两个空间互相穿插的关系①两个空间所共有②成为某个空间的一部分③成为两个空间的连接部分。
)⑤空间的导向与序列:导向指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处理手法,把人流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从而保证有序活动。
序列是建立空间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
12、建筑环境包括:(1)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2)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建筑环境的内与外(4)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5)建筑环境与地区(6)建筑环境与人脉(7)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13、分贝:一种测量声音的相对响度的单位, 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值。
14、保障建筑环境的建筑设备:(1)建筑设备的组成分类(2)建筑设备的功用与发展(3)建筑师与建筑设备15、我国古代建筑发展:商代后期——木构架初步形成。
秦汉——进一步发展,已有了完整的廊院和楼阁。
建筑可分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魏晋南北朝——寺庙、塔和石窟很大发展,佛教建筑艺术灿烂。
唐代——成熟时期。
北宋——《营造法式》。
明清——又一高潮(清代工部颁布《工程作法则例》)。
16、故宫三大殿坐落在约2500多平方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
17、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的特征:都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木构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的重量都有构架承受,而墙并不承重。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商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由梁枋、斗拱、檀橼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18、色彩的运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19、清式建筑的木构架分为两类,有斗拱的称为大式,没有斗拱的称为小式。
20、斗拱是中国古代较大的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是支承上部挑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或间接地传到柱子上,解决水平荷载的问题。
21、天花即现代建筑中的吊顶或顶棚。
22、藻井是一种特殊的天花形式,它被运用在最尊贵的建筑中、天花最尊贵的位置之上,如宫殿宝座或寺庙佛像的上方,一般建筑是不准许用藻井的。
藻井是顶棚向上凹进的部分,形状有八角、圆形、方形等,多用斗拱和极为精致的雕刻组成,是我国古代建筑中重点的室内装饰。
23、须弥座是带有雕刻线脚的石台基,多用于较大和较重要的建筑物。
24、中国古代木构件建筑都是由柱子承重,墙壁是不承重的。
25、希腊建筑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在庙宇建筑中所形成的一种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
它用石制的梁柱围绕着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火山灰、砂石、石灰构成的混凝土。
26、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拱券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
27、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编写了《建筑十书》。
各种拱顶、券廊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28、柱式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
柱子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29、为了保持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一般采用柱下部的半径作为量度单位,称作“母度”。
母度的作用相当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斗口”。
30、希腊的三种柱式(1)刚劲、粗壮的多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的体态和性格。
(2)爱奥尼柱式:则以其柔和秀丽表现了女性的体态和性格(3)科林斯柱式:柱高10,柱头毛茛叶饰,纤巧华丽。
罗马人又增加了另外两种:①塔司干柱式:柱身无槽,简单朴素。
②混合柱式:爱奥尼+科林斯,更为华丽。
31、古典柱式中的线脚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2、柱式的组合(1列柱(2)壁柱和倚柱(3)券柱式和帕拉第奥母题(4)巨柱、双柱和叠柱33、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①格罗皮乌斯:“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
②勒*柯布西耶: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精神的新建筑,主张建筑应走工业化的道路。
③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主张技术与艺术统一,提倡精确、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
④赖特:“有机建筑论”,建筑应与自然想结合。
⑤沙利文:“形式总是追随功能”。
34、典雅主义倾向:以现代建筑材料、技术再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雅、端庄。
又称为“新古典主义。
35、后现代主义:一切修正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统称,实质上是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一种形式主义建筑思想。
36、建筑设计表达的意义(1)设计者(乙方)(2)业主(甲方)(3)工程技术人员(4)一般公众37、建筑设计表达的特点:准确性、阶段性、多元性、动态性。
38、图纸内容: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39、视觉要素:形状、色彩、肌理、位置、方向、材质、材性。
多种形态的线:①实线:平面和立体实在的线。
②虚线:图形之间线状的空隙。
③面化的线:大量的线密集排列就形成了面的感觉。
④形体交接而形成的线:面的交接或体的交接都能形成线。
⑤体化的线:在三维空间里,一定数量的线排列或围合成体状,具有体的感觉。
40、形与形的基本关系: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41、形与美的法则: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多样统一。
1、尺度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
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
2、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
3、分类是建筑学中,常用以去辨认不同建筑物相似性的基础,主要目的如下:①澄清建筑在表面或结构上所具有的共通性或相似性。
②提供规则、标准或方法,用以判定某个建筑实例是否属于某一层级或家族的一份子。
③提供一个生成的机制与结构,用以设计属于某个层级或族群的新案例。
4、分类有以下的几项特性:①每一类别可能是实质的,也有可能是抽象的②是层级性的,每一类别中除了包含许多的元素外,类别本身也可能是更高层次类别的元素。
③类别中的元素(成员)具有共通或家族相似的属性,而这也是据以分类的判准。
5、建筑结构:①钢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的,包括悬索结构。
②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③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④混合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
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⑤砖木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
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架、砖墙、木柱建造的。
⑥其他结构:凡不属于上述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
如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6、屋顶排水方式:①无组织排水又叫自由落水,是屋面伸出外墙,形成挑出的外檐,使屋面的雨水经外檐自由滴落到室外的地面。
②有组织排水是“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按一定的排水坡度把屋面的雨水有组织地排到檐口或雨水口处,再通过雨水管排泄到散水或明沟中,最后通往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
分为①檐沟外排水②女儿墙内檐外排水③内排水。
7、变形缝有三种:①伸缩缝②沉降缝③防震缝。
8、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可分为:①框架体系②剪力墙体系③框架-剪力墙体系④筒体体系等。
9、商品房销售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10、下列那项反映出人体的基本尺度?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