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据通用版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2875e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8.png)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部用人单位,包含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乐观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职责包含:1.订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2.监测和评估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订立相应的防治措施;3.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4.监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提出改进看法和建议;5.协调解决职业卫生事故和职业病防治相关问题。
第三章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掌控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据自身工作特点,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掌控措施。
第七条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和暴露水平;3.订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据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掌控措施:1.对职业病危害程度较高的岗位或环境进行改造或调整;2.供应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3.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4.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确保掌控措施的有效性。
第四章职业病防治与病愈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控工作。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病症;2.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供应医疗服务和职业病防治方案;3.落实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职业病发病情况,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4.供应职业病病愈服务,帮忙职工尽早病愈重返工作岗位。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惩罚第十一条卫生主管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据
![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935a758b360cba1aa811da8c.png)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8575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据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据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监管体制(一)国务院20xx年,国务院就职业病危害严重态势和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以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切实有效保护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为目的,及时地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了调整。
20xx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安监总局和卫生部通过协商就调整后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详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1. 卫生部门职责(1)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0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高清版)
![01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高清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05b64ee518964bcf847cee.png)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和有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第四条用人单位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依法设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服务。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第二章用人单位的职责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确认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配备与其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人员数量:(一)职业病危害分类属严重危害的,劳动者人数大于1000人,配备专职人员3人以上;劳动者人数300至1000人的,配备专(兼)职人员2人以上;劳动者人数小于300人,配备专(兼)职人员1名;(二)职业病危害分类属一般危害的,劳动者人数大于300人,配备专职人员1名;劳动者人数小于300人,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1名;(三)职业病危害分类属轻微危害的,配备兼职人员1名。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41bf1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4.png)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是指为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维护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确保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侵害,所建立的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文件,明确职业卫生的法律责任和要求。
2. 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设立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3. 职业卫生评估:对职业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各项卫生条件的评估等。
4. 职业卫生监测:对职业卫生指标进行监测,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定和监测、劳动者健康状况的监测等。
5. 职业卫生培训: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6. 职业病防治:开展职业病防治,包括对职业病患者的诊治和康复,对职业病的预防控制等。
7. 职业卫生奖惩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奖励和惩罚。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f8a87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7.png)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是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如下: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二、开展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监测。
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程度和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应当对职业卫生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健康安全。
三、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企业应当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
四、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意识,掌握正确的职业卫生保护知识和技能。
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台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台账,记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便于监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六、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七、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是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重点及法律依据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重点及法律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6fc0529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6.png)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重点及法律依据前言职业健康是一个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职场上常见的职业病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保障广大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本文将主要讨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职业病是由于工作所产生的、与劳动及其环境有关的疾病,是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极大威胁。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等等。
监测结果可以为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的职业卫生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对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的评价,是了解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状况和危害程度的依据。
通过职业卫生评价可以识别企业职业卫生危害的存在和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针对企业职业卫生建设体制和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包括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职业卫生检测规程等。
该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否,决定了企业的职业健康水平。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要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合格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逐一整改。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检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指防护工人免受职业危害因素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的机构。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要对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入全面检查,对防护设施的使用质量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设施进行重新检查和整改。
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职业病管理的法律法规,于2002年实施。
该法规规定了从业者应享有的职业健康权利,规定了企业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控制和职业卫生宣传等措施,同时对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惩罚机制进行了详细划分,对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从业者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03f99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6.png)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综合防护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促进职工安全、健康的发展。
第六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当依据科学技术和职业卫生标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七条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第八条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业化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配备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第十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第三章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卫生责任,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检测,对潜在危害进行警示和控制。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职工的健康监测和定期体检工作,发现职业病病变和职业健康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建立职业卫生检测和监测机构。
第十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发生职业卫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第四章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第十八条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53e4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1.png)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生产环境的改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措施1.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职责(1)公司设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监督公司职业卫生状况。
(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职业卫生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定期向公司领导层报告职业卫生状况。
(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2.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公司领导层要重视职业卫生问题,确保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各部门负责人要配合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落实职业卫生要求,并对职业卫生的状况负责。
(3)职工有责任遵守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护个人职业健康,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
3.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措施(1)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 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 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做好职业病防护工作。
(2)职业卫生监控- 设置职业卫生监测点,定期监控职业卫生状况。
- 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
(3)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 开展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活动,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重视。
4. 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措施(1)建立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
(2)设立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小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职业卫生事故,并采取措施进行善后处理。
三、罚则对违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以上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范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进一步促进职业卫生工作,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制定本制度。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eed2c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6.png)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职业卫生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作为用人单位,对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
职业卫生问题涉及到众多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定,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稳定运营。
二、规定概述为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经国家机关评估,制定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规定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规定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用人单位,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都适用。
2. 规定内容本规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护职工健康与企业稳定发展相统一。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与管理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管理和控制。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定期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职业病诊断、鉴定、报告的工作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对产生职业病的职工及时进行诊断、鉴定,并按照规定进行报告。
•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对受职业病危害的职工进行健康监护,并进行相关记录。
•职业卫生培训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防护意识。
三、思考本规定的制定,旨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强监督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加强监督管理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职业卫生监测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业卫生状况的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强化职业卫生培训通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避免职业卫生问题的发生。
3. 加强职业病报告和处理加强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对产生职业病的职工进行及时诊断、鉴定,并按照规定进行报告,从而避免职业病的扩散和影响。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80e12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2.png)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劳动者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与权限,并配备专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人员。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二章职业卫生监测制度第五条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
第六条职业卫生监测应包括对空气、物体、生物体和作业人员进行检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康。
第七条职业卫生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公开,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现的问题。
第八条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卫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第三章职业卫生评价制度第九条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职业卫生评价制度,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进行评价。
第十条职业卫生评价应包括工作环境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作业岗位的危险性等方面的评价。
第十一条职业卫生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公开,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评价发现的问题。
第十二条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卫生评价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第四章职业卫生培训制度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所有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培训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危害辨识与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五条职业卫生培训应有计划、有组织,定期进行,并与员工的入职培训相结合。
第十六条员工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后,应进行相应的考核,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卫生培训证书。
第五章职业病防治制度第十七条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a1ed9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e.png)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针对职业卫生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这个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范文,其中将避免使用首先、其次、另外、总之,最后等分段语句。
一、总则1.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对职业卫生事务的监督和管理负有责任。
2.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在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具有约束力。
3.企业应根据职业卫生的发展需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二、职责与权限1.企业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事务的监督和管理。
2.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职业卫生监督计划,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3.企业应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4.员工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和防护设备,并按照规定使用。
5.员工应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同时应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
三、职业卫生检查与评估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与评估。
2.职业卫生检查与评估应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检查与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企业应按照要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四、职业卫生培训1.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并及时组织培训活动。
2.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知识、危害因素防护措施、职业病预防和急救等方面的内容。
3.企业应确保员工参加培训,培训记录应保存至员工档案中。
五、职业卫生设施与设备管理1.企业应提供满足职业卫生要求的设施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2.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并提供相应的使用说明和应急处理措施。
3.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保养维护制度,定期对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443a92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6.png)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范本《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行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职工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设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督导工作。
第二章职业卫生监测第四条本单位应每年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完成职业卫生监测计划。
第五条职业卫生监测包括工作环境监测和工人健康监测。
第六条工作环境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指标;2. 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空气、水质、噪声、振动等环境因素的监测;3. 统计并分析监测结果,评估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第七条工人健康监测包括以下内容:1. 根据职工的工种、暴露情况和个体差异,确定监测指标;2. 进行职业病体检和相关的健康监测项目;3. 统计并分析监测结果,评估工人的健康状况。
第八条职业卫生监测结果应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和职工公布。
第三章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第九条本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和异常情况。
第十条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指标;2. 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评估职业病危害和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3. 制定针对性的职业卫生防控措施,降低职业病风险。
第四章职业卫生防护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制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相关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2. 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装备;3. 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配备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装备,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设置和使用。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
第五章事故应急和处理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和处理机制,及时应对职业危害事故。
第十六条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和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事故应急和处理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2. 制定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3. 开展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演练。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范本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048fb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9.png)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进行,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受到任何非法干预和影响。
第四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检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二章职责第六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检查工作;(二)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设施设备和职业卫生保护措施进行检查;(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查和评估;(四)对职业卫生事故和职业病病例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五)对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和跟踪检查;(六)进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职业卫生意识;(七)配合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和法律诉讼处理。
第三章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程序第七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确定检查对象和范围;(二)进行检查计划的编制,明确检查任务和目标;(三)进行现场检查,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核查、进行样品采集等;(四)分析和评估检查结果,形成检查报告;(五)整改和跟踪检查;(六)对检查结果进行归档和存档。
第四章监督检查结果处理第八条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九条监督检查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类。
(一)合格:指被检查单位符合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不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问题。
(二)基本合格:指被检查单位存在一些轻微的职业卫生问题,但不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三)不合格:指被检查单位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第十条监督检查结果应当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范本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b02d01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3.png)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1. 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劳动的职工和相关管理人员。
二、职业卫生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应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树立正确的职业卫生观念,制定并落实职业卫生目标。
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协调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制定职业卫生计划并监督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
3. 各部门负责人要关注本部门职业卫生工作,落实职业卫生责任,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卫生管理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所有职工都有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责任,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和健康监护。
三、职业卫生管理措施1. 工作场所环境卫生公司将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2. 作业过程的卫生管理为保护员工的健康,公司将制定并执行相关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对有毒物质的使用与储存管理、危险废物的处理等,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查。
3. 个人防护用具公司将配备并发放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对使用和维护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4. 职业卫生监测公司将建立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定期对危害物质进行监测,评估员工的暴露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5. 职业病防治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包括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员工职业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四、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1. 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介绍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要求和个人防护要求。
{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监管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监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787c0926fff705cd170a37.png)
国家安监总局专门下发文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 煤矿职业卫生监管统计制度的通知 安监总统计〔2013〕75号
《煤矿职业卫生监管统计制度》己经国家统计 局批准,现予印发,即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原《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制度》同时废止。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3年6月20日
关于“新发职业病病例数、累计职业 病病例数 ”填报问题
煤矿企业通过单独的报表(附表 一)报到分局。
分局汇总后将汇总表(附表二) 报到省局。
附表一
附表二
5.报送时间
煤矿职业卫生统计为年度统计, 统计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 日。煤矿每年12月31日前报送 本年度《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表 》(基础MKZWA表)。
价项目数 实际职业危害预评价项目数→实际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项目数
统计内容(新旧制度的
比较)
应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 数→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 价项目数。
实际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 目数→实际职业病危害控制效 果评价项目数 。
统计内容
1年核定生产能力、2从业人员数、3职业病危害 申报情况、4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情况、5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6合同告知职业病危害人 数、7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数、8设置警示标识 岗位数、9应职业卫生培训人数、10实际职业卫 生培训人数、11应职业健康检查人数、12实际 职业健康检查人数、13新发职业病病例数、14 累计职业病病例数、15检测点数、16达标点数、 17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数、18实际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项目数、19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评价项目数、20实际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项目数。
制度的制定依据
《统计法》、《职业病防治 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以及国家 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 局颁布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 危害防治规定(试行)》、 《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 和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制
![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757da2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制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是指用人单位内部从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实体职能部门或专设机构,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则是由用人单位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希望大家喜欢!国家职业卫生管理体制篇11、内容与范围1.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方针,保证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1.4定义:1.4.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4.2职业危害作业人员:是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劳动者。
2、职责2.1公司主要领导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2.2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参与公司制度修改。
2.3安全生产管理部2.3.1负责制定公司年度职业卫生目标和方策计划。
2.3.2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事业部/中心每年度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确认,对外协调联系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评价存档,杜绝公司三、四级职业危害。
2.3.3负责指导各事业部/中心正确识别职业病危害作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分别建立作业人员登记台帐,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每年及特种作业人员每两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健康档案。
2.3.4负责组织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观察治疗、诊断和处理。
2.3.5负责协调配合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及职业病诊断。
负责上报公司年度职业健康年报表、职业病病人相关信息、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至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52
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据
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目前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依
据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监管体制
(一)国务院
20xx年,国务院就职业病危害严重态势和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以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切实有效保护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为目的,及时地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了调整。
20xx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安监总局和卫生部通过协商就调整后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详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1. 卫生部门职责
(1)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4)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2. 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1)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法规、标准,并监督实施。
(2)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依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情况。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4)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3.建立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机制
(1)卫生部制定或发布涉及作业场所的法规应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同研究、协商。
(2)两个部门每年召开一次协调会,通报有关情况,协调有关工作。
卫生部门对健康监护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通报,安全监管部门要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
情况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
(3)卫生部门认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作业场所的检测、出证和评价等技术工作时,应及时就有关情况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汇报,安全监管部门如发现违法行为应及时通报卫生部门予以查处。
(4)各地应尽快理顺工作关系,切实履行职责。
卫生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在职能划转期间,要做好协调工作,防止出现工作上的缺位和越位。
(二)葫芦岛各级政府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市安监局、市卫生局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
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便于有关部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保证政令畅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卫生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文件精神和本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对市相关部门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负责此项工作的市职业卫生监督检验所。
在葫芦岛市政府完成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后,各县(市)、区也相继完成职能划转工作,并成立了职业卫生监管机构。
至此,全市各级卫生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全市各级安全监督管理局的职责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针对葫芦岛市职业卫生状况,制定相关的职业卫生行政管理对策。
(2)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依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情况。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4)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二、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3]17号)
(一)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放射源的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
制订和组织实施放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并实施放射源登记管理制度;根据涉源单位提供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辐射安全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等核发放射源安全许可证,并通报同级公安部门;负责放射源的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和
废弃处置领域从事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组织开展放射源安全技术科学研究。
(二)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三)公安部门负责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四)商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公布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
(五)海关根据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验凭环保部门(核安全主管部门)核发的放射源安全许可证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
(六)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分别负责放射源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和放射源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人员的安全监管。
(七)邮政部门负责邮寄放射源的安全监督检查。
(八)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根据环保部门(核
安全主管部门)确定的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性质和级别,负责有关国际信息通报工作。
三、主要的监督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
《高毒物品目录》;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