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武汉市对外交通分析
武汉市对外交通分析⽬录1 城市概况 (2)2.城市站点的分布及其之间关系 (3)2.1铁路枢纽与公路枢纽 (4)2.2城市对外客运与货运 (5)2.3⽕车站及配套汽车站 (5)3 城市对外交通的概括描述 (6)4 结论 (7)武汉市城市对外交通分析晏博08级城市规划0853053002摘要:对武汉市现今城市对外交通进⾏分析,从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关系着⼿出发,结合城市现状,对城市的交通⽅式,接通线路及交通站点进⾏概括论述和说明,并穿插了⼀般问题的个⼈观点。
关键词:铁路枢纽;交通站点;交通关联;配套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城市, 是我国最⼤的⽔、陆交通站点之⼀, 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 同时也⾯临着挑战。
武汉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拥有铁、公、⽔、空四种运输⽅式, 还在于汉江与长江将城市分割为三镇, 城市以组团的模式发展。
1 城市概况1.1城市地理区位:武汉简称汉,为中华⼈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全市⼈⼝970万。
为华中地区最⼤都市,是全国七⼤中⼼城市之⼀,长江中下游特⼤城市(右图)。
世界第三⼤河长江及其最长⽀流汉⽔横贯市区,将武汉市⼀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汉阳三镇隔江⿍⽴的格局。
1.2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产业:武汉是⼤陆湖北省最⼤⼯商业综合型城市,拥有冶⾦、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品、化⼯、汽车等产业。
由于地理位置优异,⾃清朝末期就有“东⽅芝加哥”美名。
1980年以来,武汉经济发展未能跟上改⾰开放步伐,逐渐被“珠三⾓”、“长三⾓”和“环渤海”地区超越,但该情况在21世纪后已出现转变。
⽬前已进驻武汉企业包括东风⽇产、东风本⽥与富⼠康等知名企业。
此外,武汉也是法国在⼤陆投资⾦额最⾼城市。
法国在武汉最⼤个别投资是法国PSA标致先进集团与⼤陆东风汽车公司所合资汽车⼯⼚。
1.3武汉市的城市发展动⼒:武汉也在利⽤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交通条件实⾏着⾏政中⼼的职能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原因主要为:⼀是交通便捷,武汉位于横贯东西的长江、沪蓉⾼速公路和纵贯南北的京⼴铁路、京珠⾼速公路的交汇处,与北京、天津、上海、⾹港、重庆、西安等特⼤中⼼城市的距离都在1200公⾥左右,得中独厚,辐射四周;⼆是得⽔独优,武汉位于长i江及其最⼤的⽀流汉⽔的交汇处,全市河⽹⽔系纵横交错,航道⽹络居华中之⾸;三是腹地市场⼴阔,⾃古就是我国商业重镇,商品市场辐射范围⼴及30个省、市、⾃治区和600多个县市;四是⼯业基础雄厚,武汉是我国近代⼯业的发祥地之⼀,是我国六⼤⽼⼯业基地之⼀。
武汉发改委主任郭胜伟构建大武汉综合交通枢纽
今日,武汉举办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交通专家将为大城市交通拥堵把脉开方。
武汉市发改改革委员会主任郭胜伟,在会议现场畅谈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现场动态——郭胜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下午好,我代表市发改委给大家做报告,我们结合武汉市发展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作为研究来说,有些东西没有对外,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分为三个方面:一、武汉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二、武汉发展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武汉交通“十二五”发展目标及未来展望。
一、武汉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这是武汉的交通图(PPT对照讲解),武汉是大江、长江和汉江,有大量的湖泊,大量的水面积把这个城市隔绝开来,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些地理特点进行设计的。
总面积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0万,未来“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常住人口是1040万,但根据北京发达城市走过的历史来看,往往人口规划赶不上经济变化,比如说原来设计1500万,提前五年就达到了,人口规划有时滞后于经济发展。
武汉在全国的交通位置,武汉地处华中腹地,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国务院给武汉市定位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目前几个直辖市都是中心城市,目前中部地区还没有一个城市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昨天阮市长在人大报告中,努力建设中心城市,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气概。
一个城市兴衰往往与交通有紧密的关系,交通越发达,城市就越兴盛。
古代在明清时,武汉就是四大名城之一。
“十里帆墙依市力,万家灯火彻夜明”正说明了当时的兴旺。
在2 0历史初的时候,仅次于上海,是第二大城市,被西方称之为“东方芝加哥”。
民国时期的一些图象,有些是照片,可以看出武汉是非常繁荣的,运输工具主要是船运,船运对武汉市影响非常大,这是城市兴旺的表现。
交通与城市发展非常有规律,水运发达,交通发达,城市就兴旺。
武汉的兴旺从二十世纪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水运包括铁路运输,到了一个峰值之后,慢慢地有一个降温的过程和减速的过程。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
湖北交通发展现状湖北是中国的中部省份,拥有丰富的交通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发展基础。
近年来,湖北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功能不断提升。
一是铁路交通。
湖北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之一,铁路网密集。
省内现有10条铁路干线和7个重要铁路枢纽站,连接了大部分重要城市和省内外的交通要道。
其中,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内河、铁路、公路和通船集散中心,铁路网覆盖全国,与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相距很近。
二是公路交通。
湖北公路密度较高,公路网格齐全,公路总里程达到40多万公里。
湖北的高速公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建,已经形成了从武汉辐射全省的高速公路网络。
目前,湖北已经建成了京港澳高速、环湖高速、荆南高速等一批重要高速公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三是水路交通。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拥有长江岸线近1200公里,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之一。
湖北的长江港口和航运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武汉港为中心的长江航业枢纽。
四是航空交通。
湖北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作为省内的主要机场,是湖北省民航的重要枢纽,具有较高的运力和服务水平。
武汉机场已开通了国内外许多航线,满足了湖北乘客的出行需求。
此外,湖北还注重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的发展。
在湖北的主要城市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快速推进,地铁网覆盖面积逐渐扩大,环形地铁网已经初步形成。
湖北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总的来说,湖北交通发展现状良好,交通网络完善,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为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湖北交通发展将会更加便捷、高效。
武汉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武汉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汉市交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拥有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并逐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覆盖。
本文将对武汉交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对武汉交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首府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发达的水运网络。
长江、汉江和东湖通过城市,为武汉提供了良好的水路交通条件。
同时,武汉还拥有完善的道路和桥梁网络,连接着不同区域和城市。
此外,武汉还拥有四个民用机场,为国内外的航空交通提供了便利。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覆盖了市区和周边地区。
目前,武汉交通发展的重点是提升交通网络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政府致力于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推动交通的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例如,武汉市正在逐步推行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汽车,并建设充电桩网络,以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此外,武汉还加大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和运营线路。
对于未来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发展方向。
首先,武汉将继续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争取实现全市轨道交通的无缝接驳。
这将进一步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减少私家车和公共汽车的拥堵程度。
其次,武汉将进一步推行交通智能化,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交通管理和调度的效率。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武汉将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和调控,提供更快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另外,武汉还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交通连接,进一步拓展交通网络的辐射范围。
随着中部地区的经济腾飞,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枢纽城市,承担更多的交通流量和运输任务。
这将促进武汉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枢纽网,提升中部地区的发展实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挑战。
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建设过程往往伴随着交通拥堵和施工噪音等问题。
武汉交通状况调查报告2023简版
武汉交通状况调查报告武汉交通状况调查报告1. 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武汉市交通状况备受关注。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和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流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武汉市的交通状况,本次调查将对武汉市内交通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2. 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本次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武汉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交通流量数据、交通拥堵指数数据以及公众意见调查数据。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采集和整理交通数据、开展交通拥堵指数分析、以及进行公众意见调查。
3. 交通拥堵情况分析3.1 交通拥堵指数分析通过对武汉市历年交通拥堵指数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近五年来,武汉市整体交通拥堵指数呈上升趋势,交通拥堵程度逐渐加剧。
- 早晚高峰期是交通拥堵的主要时段,交通流量大且速度慢,拥堵现象较为明显。
- 武汉市不同区域的交通拥堵程度存在差异,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最为突出。
3.2 交通流量分析根据武汉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交通流量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武汉市交通流量年均增速稳定,在近五年内平均每年增加约10%。
- 武汉市各主要交通路段的交通流量较大,尤其是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地区的快速路段。
- 交通流量的增加导致了交通压力的增加,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4.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收集了武汉市民对交通状况的意见和建议,得出以下结果:- 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对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 一些受访者提到了交通规划和建设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
- 一些受访者建议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
5. 建议和对策基于以上分析结果,针对武汉市的交通状况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道路容量和交通运输效率。
- 完善交通规划和管理,合理疏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状况。
-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鼓励市民减少私人汽车使用。
交通拥堵的论文
中国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脱颖而出。
时至今日它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武汉交通为例,配合对比英国伦敦的交通治理情况入手,分析和阐述我国在交通治理中的不足,以及对这些不足提出解决交通拥堵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国现阶段交通现状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们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
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
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就武汉市而言,2010年,三环线内道路平均时速为20公里/小时,较2009年降低了0.4公里/小时。
但这一降幅为三年来最低。
2009年,三环线内道路平均时速较2008年下降2.9公里/小时,2008年较2007年下降了0.6公里/小时。
2010年,主干道车速为23.8公里/小时,较上年下降1.7%。
三镇中,汉阳行车速度最高,为22.3公里/小时;武昌为21.1公里/小时;汉口最低,仅18公里/小时。
武汉交通高峰集中在晚高峰。
下午4点起,交通拥堵集中在以桥梁为纽带的主干道上;4点15分至5点,交通拥堵扩散到二环线;5点至6点45分,交通拥堵蔓延至三环线;6点45分至晚7点,交通拥堵仍然在整个三环线内。
据分析,主要是城市建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步扩展,二环与三环线附近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拥堵扩至三环线。
过江交通量持续增加,且增幅加大。
2010年,过长江交通量由2009年的30.8万辆/日,增加到35.8万辆,增幅为16%;2009年过长江交通量,由2008年的27.1万辆/日增加到30.8万辆/日,增幅为13.7%。
武汉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武汉市交通状况调查报告在武汉有两幅流传比较广的对联是这样描述武汉市交通状况的:第一联上联:司门口街道口关山口口口堵死; 下联:珞瑜路中南路武珞路路路不通横批:停在武昌;第二联上联: 长一桥长二桥长三桥桥桥滞流; 下联:一干道二干道三干道道道维修;横批: 行在汉口。
那么武汉的交通是否真如对联描述一般拥堵不堪呢?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的交通又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呢?为解答以上问题,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着眼于武汉市的交通状况,针对武汉交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和发展分析。
本实践小组利用暑期时间,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和统计,走访了武汉市交通部门、武汉市交通学者、专家,此外我们同时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通过以上的实践对武汉的交通现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出武汉市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合理方案,对武汉市的交通规划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建议和意见,为武汉市创建更加顺畅、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贡献应有的力量。
我们在自身实践和问卷调查中体会到了武汉市的拥堵现状,总体来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一、武汉市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缺陷或者不合理的现象1. 斑马线处无红绿灯。
如光谷的转盘处、长江大桥古琴台处的琴台立交桥旁,没有红绿灯,自行车、行人过马路极不方便,行人直接在斑马线处穿行,而车辆过往频繁且车速较快,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 公交站设置在红绿灯旁。
在鲁巷广场附近,公交车站与红绿灯很近,这样的公交车停靠点容易造成车辆拥堵、引发交通事故。
3. 狭窄的单车道被停车道占了一半。
因此当有一辆车需要停车时,基本上单车道就被堵塞了,自行车、摩托车等只有在停车的地方聚集等待,影响了交通的正常运转。
4. 部分路段路面出现破损。
如广埠屯,三环等路段路面出现破损,部分地方破损情况比较严重,汽车行驶起来颠簸且速度慢,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给司机驾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5. 公交站牌广告太多。
广告牌比线路牌还显眼,站牌上全是广告,车里也是花里胡哨的广告都有,看得人眼睛发涨,给乘客造成了不适的感觉。
交通部规划未来15年泛珠区域公路水路发展蓝图
交通部规划未来 1 年泛珠区域公路水路发展蓝 图 5
由交通部组织编制的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 简称 《 规划纲要》 历经近 2 ) 年的时间,于日前新鲜
出炉 。规划期至 22 年 。 00
“+”各省区政府联合编制的 《 92 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 “ 十一五”专项规划》 《 、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 十一五”专项规
50 0 公里人【城市间当日往返,80 10 公里 当日到达。 f I 0 — 00
沿海港口:到 2 1 年港 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到近 l 亿吨;到22 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到近 2 亿吨,全面建成高效便捷的沿 00 4 00 3
维普资讯
空港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四大枢纽机场。
.
在水运方面,作为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 “ 黄金水道” ,长江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水运最繁忙的内河。目 ,长江与汉 前
江综合整治、 航道疏浚、 集装箱码头等水运重点项目 业已 全面推进, 号称中国内陆第一大深水港的汉口阳逻 目 港 前已引 进大项目4 个, 8
水三期陆域水库工程 、液化L G项目等 l 项。 N 3
年内建成的项 目包括中环线浦西段 、A 高速公路、A 0 5 3 东段、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等 l项。同时虹桥综合枢纽 、新建路越 O 江通道 、苏州河整治三期等一批预备项目将启动前期工作,成熟一项则开工一项。
武汉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武汉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最新的武汉交通状况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及:
1. 道路拥堵:武汉市的道路拥堵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主要道路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
这种拥堵状况对交通效率和居民出行造成了很大影响。
2. 公交系统:武汉市的公交系统仍然是主要的城市交通方式之一。
公交车数量庞大,但由于道路拥堵,公交车的运行速度较慢,导致了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的问题。
3. 地铁网络:武汉市的地铁网络正在不断扩建和完善。
地铁在武汉市的交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但在高峰时段,地铁车厢仍然较为拥挤。
4. 自行车:自行车在武汉市的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短距离出行方面。
武汉市的自行车道建设相对完善,为自行车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条件。
5. 私家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私家车的增加也给道路拥堵问题带来了更大压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武汉交通状况:
1. 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加强对公交车的调度管理,缩短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乘客出行体验。
2. 加大对地铁网络的建设投入,提高地铁线路的覆盖率和运行速度,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地铁出行。
3. 加强对自行车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自行车道的畅通,鼓励更多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减少对道路的负担。
4. 引导居民使用多种交通方式,建立智能出行平台,通过导航和预约等功能,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减少交通拥堵。
5. 推广共享出行概念,鼓励人们使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形式的出行工具,减少私家车数量,降低道路拥堵。
武汉地铁背景
武汉地铁背景武汉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于2004年9⽉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期⼯程——轨道交通1号线(U1)(黄浦路-宗关)。
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
主城区线⽹规模将达到333公⾥,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
今后,武汉市66%的⼈⼝在600⽶的步⾏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
总体蓝图武汉轨道交通总体规划图按规划,主城区线⽹规模将达到333公⾥,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原有⽅案增加3条,以缓解⽇益严峻的过江交通状况。
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的覆盖率将⼤幅提⾼。
今后,武汉市66%的⼈⼝在600⽶的步⾏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
“60分钟穿城,30分钟到达中⼼城区”。
若⼲年后,该市轨道交通在主城区承担的客流将达55%以上。
到2040年,将建成9条地铁⼲线和3条城市快线,全长约540公⾥,其中有过江地铁通道7条穿越长江和汉江。
届时,有66%的⼈⼝和岗位位于地铁站点600⽶步⾏半径范围内,全市居民进⼊武汉市⼀⼩时经济圈。
编辑本段地铁建设⾸个地铁站开建2006年6⽉28⽇上午9时,武汉⾸个地铁站在武昌⽕车站动建,地铁站将建设在地下。
它也是与武昌⽕车站改造配套的项⽬,⼆者同步进⾏。
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称,最早有两个地铁站开⼯,分别位于武昌⽕车站、武汉⽕车站。
这两个地铁站是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期⼯程的⾸站和末站,投资总额为3.02亿,武昌⽕车站处的地铁站先开⼯。
据了解,武昌⽕车站5⽉正式开始改造,现有的售票⼤厅将拆除。
为避免重复施⼯,地铁站的建设与武昌⽕车站的改造同步进⾏。
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有关⼈⼠称,轨道交通4号线的主要功能之⼀就是解决乘客在两⼤⽕车站间的换乘。
届时乘客不出⽕车站站区,就可换乘地铁,⼤约半⼩时后可抵达另⼀⽕车站。
⽬前地铁2号线⼀期和4号线⼀期已经全⾯开⼯。
3号线和4号线⼆期也于2009年底开⼯。
过江地铁地质条件全国最复杂过江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是武汉市⾸条开⼯建设的地铁线路,⼀期⼯程试验段于2006年11⽉16⽇正式动⼯[1]。
武汉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报告对策立足于武汉现状道路交通条件
武汉市道路交通问题及研究对策立足于武汉市现状道路交通条件,努力挖掘深层次道路交通特征、规律、矛盾。
探索道路交通的改善对策。
武汉市是中原地区的最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
是全国或中原地区交通、通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枢纽和集散地。
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
武汉市独特的城市形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化进程加速,给武汉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一)武汉市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
武汉市现有机动车总数是60万辆,是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的14倍。
进入2000年以来,车辆增长趋势逐步加快,平均每年增长16.8%。
家庭私用小汽车的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新的课题。
截至2003年年底,武汉市统计在册的私人车辆总数达32.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达8.7万辆,比2002年底增长了49%,大大高于16.8%的机动车平均增长率。
据统计,武汉市主城区每百户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32.5辆,其中每百户私人客车拥有量达到6.7辆。
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已达到99.6辆,比香港的77辆/千人还高,比全国平均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31辆的水平要高3倍多,国际通行标准是当百户机动车达到10辆时,城市便进入汽车化时代。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带来较大压力。
<二)武汉目前城市道路总里程1899公里,比建国初期的433公里增长了 4.38 倍,道路面积 3247 万平方M,比建国初期的288 万平方M增加了 11.3 倍。
路网密度6.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1.6%,人均道路面积7.7平方M/人。
除路网密度达到国家规范指标外,道路面积率没有达到指标,人均道路面积仅达到了国家规范指标的下限。
与武汉同等规模城市主要道路指标统计但与武汉同等规模的全国主要城市道路统计指标相比,武汉市的各项指标偏低。
且干支路比例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主干道宽敞只是一种表象,次干道、支路相对较少,交通循环能力较差,城市主流交通集中在主干道上,在武汉的主干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交通越来越集中,道路交通堵塞状况更加严重。
“十四五”时期武汉建设国际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思路与路径
“十四五”时期武汉建设国际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思路与路径作者:彭智敏来源:《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9期彭智敏一、“十三五”期间武汉交通运输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历史上,武汉就以发达的水陆交通闻名于世,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赢得了“九省通衢”美誉。
“十四五”是武汉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而建设一个国际性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上升最明显的几年,武汉交通运输发展迈入对接全国、联通世界的新阶段,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国际通达能力大幅提升。
武汉天河机场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国际航线最多、国际旅客吞吐量最大的国际机场。
“中欧班列(武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发货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回程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一。
近洋航线网络初具规模,“江海直达”“泸汉台”“东盟四国快班”“日韩快班”等航线相继开通,2019年11月28日,武汉首条国际集装箱航线班轮阳逻-日本名古屋开通。
全省水运8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和80%的集装箱运输通过武汉新港实现,该港已成为全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窗口和咽喉。
阳逻港成为长江中游重要“出海口”。
二是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显现。
完成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天河机场国际航站楼改(扩)建和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阳逻港二期、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机场交通中心、阳逻港三期、汉口北综合客运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武汉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三是综合运输服务网络加快拓展。
航空航线通达国内外94个城市,旅客吞吐量中部地区第二;2017年以来,武汉地铁连续第三年开通3条新线,运营总里程增至339公里,居全国第五;地铁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超过45%,过江客流分担率超过48%,挺起大武汉公共交通的脊梁;“三环十五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
武汉市交通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5)交通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不高
目前,武汉道路交通控制方式主要采用单点、定 周期的控制技术。全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仅占全 市交叉路口的36%,主要靠交警人工指挥来疏解交通和 组织分流,不能大面积合理调控交通流。
6)人为添堵
时下的武汉,每百辆车仅有不足20个车位,这就意味着 武汉80%以上的车辆“无家可归”,只能在路面上随意停 放。有限的道路被停车占据,使本就十分紧张的道路资源 利用率低下。还有一些人行道被摆摊设点、违章建筑等侵 占,行人无奈被挤上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就被挤上机动 车道,机动车则举步维艰。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行人总是 在两点间选择直线,根本不理会街头车来车往,也无视红 绿灯的存在。当然,在指责行人违规的同时,还应考虑到 的是: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 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应利用广播、 电视、报纸、板报等大众新闻媒体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 对一些重大交通事故案例经常曝光,通过案例使市民认识 到违反交通法规的严重性。同时,利用市民学校、中小学 校的教育场所,经常举办交通知识和法规的讲座,让广大 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树立起现代交通意识
2)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 意识。
(1)交通安全,人人有责。政府有关部门可采取现场咨询
图板展览、播放交通安全专题片等形式.宣传交通安 全知识。在宣传过程中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 安全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关注和参与交通管理中 不断学习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2)要由己思人.从老百姓的意识盲区中找到交通宣传的 要点。由于对不同交通形态的片面认识.导致违章行 为屡禁不止,事故隐患处处存在。所以在交通宣传中, 应结合现代交通科普知识育.让各层次的人对现代交 通特点有个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交通宣传要从“娃娃抓起”,力争早宣传、早教育。 老师的教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的影响是儿童 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来源。因此,从幼儿开始,我们的 教育工作者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交通安全 知识教育。可以借鉴香港的交通儿童乐园的做法.采 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灌输交通常识,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培养中得到提 升。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
市民之家参观实习感想--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6月2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武汉市市民之家,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对武汉的规划感兴趣了,特别听说习总书记参观了市民之家后,更是想去一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市民之家的各个展厅,我了解到了很多城规方面的知识,令我兴奋的是,有很多都是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如“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宣章”,“马丘比丘宣章”等等。
看到它们可在墙上,不由对城规更加喜爱。
参观了【城市印象大厅】、【城市历史展区】、【未来城市展区】、【总体规划展区】等几个展区后,我对武汉的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简单地说一下我对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1. 城市概况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中国腹地中心。
全市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2万人(2011年),其中七个中心城区人口共达570万。
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城市交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可以说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发达的交通是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长江、汉水贯穿武汉市区,天然的水道使武汉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港。
1862年,武汉被批准设立江汉关正式开埠。
在随后的60多年中,内陆的武汉口岸,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大沿海口岸对外贸易额比较,武汉曾42年位居第二,18年位居第三。
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里,随着以外贸为主的航运一步步转移到沿海,加之武汉及周边公路、铁路网络的建成,水运的地位逐渐被弱化。
但随着国家近几年重提发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武汉的内河航运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
目前,穿过武汉的高速铁路有京港高铁(350Km/h),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另外武九(江)连接线经过改造,到南昌已开通时速250km/h的动车组。
武汉的交通状况如何
武汉的交通状况如何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武汉的交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武汉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这使得武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公路、铁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有着较为发达的运输网络。
在公路交通方面,武汉拥有众多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
市内的主干道如长江大道、解放大道等,承担着巨大的交通流量。
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在高峰时段愈发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路口和路段,车辆常常排起长龙,通行速度缓慢。
这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部分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未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存在着道路狭窄、断头路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铁路交通是武汉的一大优势。
武汉拥有多个火车站,其中武汉站、武昌站和汉口站是主要的客运站。
高铁的快速发展使得武汉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然而,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火车站周边的交通压力也相当大,人流、车流密集,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的情况。
水路交通方面,武汉依托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拥有重要的港口。
但近年来,随着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相对下降,水路交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航空运输在武汉的交通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天河国际机场不断拓展航线,提升服务质量。
但机场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衔接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旅客出行的便捷性。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方面,交通管理和服务的软件方面也对武汉的交通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交通管理方面,武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交通信号灯的优化、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交通信号配时不够精准、部分交通违法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等。
公共交通在缓解武汉交通拥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铁网络的不断扩展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武汉市地铁五期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关注武汉市地铁建设与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第2篇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一、前言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引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与提升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其规划与建设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战略。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武汉地铁五期工程提供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规划指导。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第1篇
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市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为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特制定武汉地铁五期规划方案。
-提升车辆及信号系统技术水平,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
5.基础设施规划
-新建停车场5座,车辆段3座,确保车辆停放和维修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考虑长远发展,为未来线路延伸和运力提升预留条件。
五、实施策略
1.建设时序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资金状况,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分阶段推进。
-首条线路预计2023年启动建设,全线网预计2030年建成投运。
2.投资估算
-根据线路规模、技术标准、建设成本等因素,初步估算总投资约1500亿元人民币。
3.资金筹措
-采用政府投资、市场融资、政策性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方式,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4.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地铁建设和运营。
-加强与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审批。
武汉交通调查报告
武汉交通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是关于武汉市交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评估了武汉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善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
调查发现,武汉市的交通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和机会。
本报告旨在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有关交通问题的数据和建议,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1. 引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其交通状况对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增加,武汉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综合性的交通调查。
2. 方法为了获得全面的交通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我们选择了多个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不同时间段的交通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针对不同人群的调查问卷,并分析了公共交通数据和道路交通流量数据。
3. 武汉市道路交通状况武汉市的主要路段在高峰期常常出现拥堵现象。
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市区的主干道和桥梁上,这些地方经常出现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道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如缺乏出口通道和导向标识不清晰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交通流量的不均衡和交通事故的增加。
4. 武汉市公共交通状况武汉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和轮渡等多种交通工具。
我们的调查发现,地铁是武汉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但地铁线路密度不足,导致通勤人员密集的地区常常出现拥堵。
此外,公交车线路覆盖率也有待改善,一些地区由于线路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5. 武汉市非机动车交通状况武汉市有大量的非机动车,如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
这些车辆在武汉市的出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道路共享和交通安全意识的不足,非机动车交通事故频发。
我们建议增加非机动车专用道并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6. 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为了改善武汉市的交通状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流量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蓝图
一、整体概述
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的武汉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得中独厚、辐射四周”的区位优势。
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大铁路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
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随着天和机场第二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武汉将成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之一。
这样武汉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空及城市交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陆路运输现状及蓝图
(一)公路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公路枢纽,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其中有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
经过武汉,另外有16条省道在这里交汇。
在高速公路方面,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市内又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布的《武汉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提出要逐步将武汉建成面向世界的全国性交通枢纽。
规定中指出公路方面要增加内环线硚口路至常青路、二环线发展大道至硚孝高速公路、珞狮南路至文化大道、珞狮南路至高新一路、友谊大道至三环线、墨水湖北路至三环线等环线切向快速放射线和联络线,提高环线交通节点交通疏散功能。
三条环线与快速放射线、联络线相交成网,形成“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快速路系统。
汉口要新增9条连通路,这样就能完善三镇内部道路系统。
汉口地区打通建设渠路、建设大道延长线、中一路、塔子湖西路、新华西路、三眼桥北路、金墩路、银墩路、古田四路等9条穿京广、汉丹铁路的连通路,强化京广、汉丹铁路沿线地区南北向道路建设。
汉阳地区完善四新、汉阳旧城等地道路网络,增加至黄陵、大集方向的出口路。
武昌地区重点建设垂江道路,增加武昌中心区与杨春湖地区、关山地区的连通路,改善环东湖风景名胜区交通条件。
完善三镇次、支路网,改善交通微循环。
另外,在部分客流低于轨道需求的发展轴上先修建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轨道交通的替代方式。
2020年规划BRT线网方案由6条线路构成,总长125公里。
6条线路分别为:汉口火车站——蔡甸、四
新——鲁巷、新荣村客运站——阳逻、武汉体育中心——常福、流芳——东湖高新、武汉站——白玉山。
(二)铁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
它是32条铁路运输线的集结点,年货运量近6000万吨,客运量达2900多万人次。
京广铁路穿城而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铁路在建。
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
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
武汉市还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
为了提升武汉作为全国重要铁路枢纽和客运中心的地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规划到2020年,要形成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特大型铁路枢纽格局。
这是一个以京广客运专线、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武九客运专线以及既有的京广线、武九线和武康线为骨架的铁路运输网络。
此外,还要开通武汉至孝感、黄石、黄冈、咸宁、天门、潜江等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
在未来十年里要争取将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铁路六大客运中心之一、中国铁路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之一。
使武汉成为国内惟一拥有三大客运车站、两座跨长江铁路大通道和亚洲最大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的特大城市。
(三)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
轨道交通
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
在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是它的第一条全高架的快速轨线路。
1号线位于汉口地区,东西方向横穿汉口的东西湖区、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
西起吴家山,东至堤角。
全长28.87公里,共设26座车站。
分为两个阶段完成,一期工程10个车站已经完工,并于2004年9月28日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于2010年7月28日已投入全程试运营。
2017年前,武汉市将建成7条轨道交通(含轻轨、地铁)线,总规模将达到215.3公里,基本覆盖全市。
其中,地铁7号线属首次提及,具体站点尚在研究之中。
这7条线分别为:在延伸现有轻轨和地铁2号线、4号线运行里程的基础上,新增地铁3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四条线路。
其中,轻轨连通堤角到东西湖;地铁2号线连通常青花园至光谷广场;地铁3号线起于三金潭,终点沌阳大道;地铁4号线起点汉阳永安堂,终点武汉火车站;地铁6号线连通沌口和东方马城;地铁7号线起于金银湖,终点南湖;地铁8号线连通东西湖金银潭至南湖。
目前,轻轨二期已投入全线运营;地铁2、4号线已全面开建;地铁3号线、6号线、8号线部分站点已启动前期招标,2010年内将陆续开工。
除了上述在2017年前建成的7条轨道线路外.武汉市还规划了远景线网.其12条线路.总长度达540公里,设站309站。
过江通
道7条.静态投资约3000亿元。
根据远景规划.武汉轨道线网由3条市域线(E1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E2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E3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和9条市区线(U1~U9)构成,其中7条过长江、3条过汉江。
3条市域快线联系主城与六大新城组群,重点盯住武汉CBD、城市副中心、新城组群中心以及机场火车站重大对外客运枢纽.适应城市客运主要流向,引导新城组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9条市区线由5条跨江线路和4条镇内线路构成。
加密主城线网密度。
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实现主城用地的集约发展。
三、水路运输现状及蓝图
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汉江航运的终点,城市圈区域内密布的水系航道以及武汉港、黄石港、嘉鱼港、黄冈港、鄂州港等港口共同构建了发达的水上运输网络,形成了“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水运网络。
外贸航线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特区等地。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
以武汉港为重点的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工程在2006年已全面动工。
按照规划,武汉港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长江上重要的“喂给港”之一,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内外贸集装箱、大宗散货、商品汽车等重要物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良好的水路运输设施为天河航空物流基地开展航空-水运多式联运提供了保障,使得武汉地区建立航空物流基地脱离了航空运输的色彩而具有真
正意义的航空物流理念。
水运交通组织主要通过城市道路衔接各大港区,完成水运与各个货运场站的联接;通过江北铁路专线衔接阳逻港与天河机场。
水运发展的目标是建成以集装箱、大宗散货、钢铁、商品汽车为主,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初具规模,近海直达和远洋运输喂给相结合的现代化港口。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武汉新港建设,建设航运支持保障体系。
四、航空运输现状及蓝图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
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即今天的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距离市区大约有16公里,由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目前,机场二期建设即二号航站楼已经投入使用,一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国际航空港。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
机场设施完备,可起降各种大型客机。
2008年底武汉开始建设第二跑道,2009年开始建设第三航站楼(T3)和第二机场高速,建成后武汉机场将可以容纳3000万的人流量。
五、总结
对于武汉市的综合交通系统,应建设满足城市圈整体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市圈城市化与区域公路、铁路、轨道、水运、
航空一体化发展进程;按照市场规划,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共用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挥基础设施对城乡建设、产业布局、要素流动的引导作用,集聚发展、集约经营;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武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