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阅读题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④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打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④能:能出高价。
1、【甲】【乙】两文中最能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是哪一句?12、【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题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吕氏春秋 知士 今有千里马如此》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今有千里之马于此,非得良工,犹若弗取。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
譬之若袍与鼓。
夫士亦有千里,高节死义,此士之千里也。
能使士得千里者,其惟贤者也。
静郭君①善剂貌辨,剂貌辨之为人也多訾,门人弗说。
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静郭君大怒曰:“苟可以傔剂貌辨者,吾无辞为也。
”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朝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静郭君曰:“王之不说婴也甚,公往,必得死焉。
”剂貌辨曰:“固非求生也。
”请必行,静郭君不能止。
剂貌辨行,至于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
剂貌辨见,宣王曰:“子,静郭君之所听爱也?”剂貌辨答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
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颐涿视②,若是者倍反。
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
’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不忍为也。
’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
至于薛,昭阳③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辩又曰:‘必听之。
’静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也。
”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静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
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剂貌辨答曰:“敬诺。
”静郭君来,宣王自迎静郭君于郊,望之而泣。
静郭君至,因请相之。
静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十日,谢病强辞,三日而听。
当是时也,静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
能自知人,故非之弗为阻。
此剂貌辨之所以外生乐、趋患难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知士》) 【注】①静郭君:姓田名婴,战国时齐国大臣,受封于薛地。
②过颐涿视:耳后见腮,目光斜视。
③昭阳:楚国国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B.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C.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D.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静郭君/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剂貌辨俱留/无几何/剂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无辞为也”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①直称。
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②暗称。
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③代称。
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参考答案:【示例】人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部编八下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 《马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
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①直称。
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②暗称。
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③代称。
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参考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陈述语气)2.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语气)3.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转折语气)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诘问、感叹语气)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不少于300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参考答案:【示例】人才问题之我见从课文和课后所给的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阅读附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二】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汁,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千里马文言文精析精练答案
千里马文言文精析精练答案阅读文言文《马说》,回答7—11题。
(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3分)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执策而临()之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虽有千里之能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3..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3分)5..有人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3分) 1.(3分,每空1分)一同等同,一样面对2.(2分)A3.(4分,每句2分)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4.(3分。
每空1分)食马者圣明的君主怀才不遇、壮志难酬5.(3分。
内容2分,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给满分。
解析:略。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
《马说》阅读题及答案《马说》阅读题及答案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来源:]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骈死:②见:③等:④策: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答: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答:参考答案:1、①并列而死②同“现”显现③同样④驱使(鞭打)2、①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②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3、(1)句意变化:原句: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了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吗?(1分)改句:是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食马者真的不识千里马呢?原句:明确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凸显了文章的主旨,揭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是造成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痛惜,对食马者的讽刺和鞭挞之情(1分);改句:与作品要表达的观点不符。
(2)句法变化:原句:先提出反问,再通过推测语气作出判断(1分),改句,表达选择关系,非此即彼(1分),原句:表达的是人才被埋没是食马者的无知造成的(1分),改句: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这种讽刺意味(1分)。
4、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马日行“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形象(1分),塑造食马者(或奴隶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对千里马却高喊“天下无马!”的形象,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塑造在于表现作品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示封建社会的.人才怀才不遇,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惨遭遇。
(小学)综合素质及答案
(小学)综合素质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主观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千里马证书杨汉光国王的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他挑一匹千里马。
伯乐说:“好,我这就去。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
”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纷纷递上证书。
伯乐接过证书,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详,每一本证书上都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盖有又红又圆的公章。
伯乐说:“我要验验你们的证书是真还是假。
”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口水,正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有一匹马就喊:“干什么?”伯乐说:“有些假证书上盖公章是用电脑打的,虽然做得漂亮,可用的是墨水而不是印油,蘸水一抹就脱。
”那匹马骂一声:“老东西。
”一把夺过证书,掉头就走。
众马骚动起来,有的昂起头“哞——哞——”直叫。
伯乐说:“我听这叫声就知道是牛。
还有谁是冒牌货?赶快走吧,别让我逮住送给国王治罪。
”应聘者吓得四腿打颤,纷纷抢回证书,争先恐后地逃跑。
几头冒充千里马的肥猪跑得慢,在后面连滚带爬。
冒牌的千里马刚走,就有一个背如罗锅的活物过来,自称是千里马。
伯乐说:“我看你怎么像乌龟?”罗锅背说:“请看证书。
”边说边递上一个红本。
伯乐翻开红本一看,果然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有红公章。
罗锅背问:“怎么样?”伯乐说:“我要检验。
’’依旧用手指蘸了口水,按在公章上使劲一抹,那圆圆的红印丝毫不损。
红公章旁边还有一个钢印,这还会有假吗?伯乐说:“想不到,你还真是千里马?”罗锅背说:“岂止是千里马,伯老师,你看我的特长。
’’伯乐问:‘‘你怎么知道我姓伯?”罗锅背说:“伯乐相马,天下闻名,我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记住你的大名了。
,’伯乐高兴起来,就再次拿起小红本,翻到“特长”那一栏,高声念道:“登山渡水,如履平川。
,’罗锅背及时说:‘‘稳比快更重要。
”伯乐说:“不错不错,就要你了。
”伯乐把罗锅背带进王宫,交给国王,国王吃惊地问:“这不是乌龟吗?”伯乐说:“是千里马,我反复验过它的证书了,一点儿不假。
毛遂自荐阅读答案
毛遂自荐阅读答案毛遂自荐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
(共17分)【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
从,同“纵”。
② 备员:凑数,充数。
③废:当作“发”,发声。
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马说》阅读答案《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求千里马》阅读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 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答案】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0.5分) 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文言文《马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马说》阅读题及答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食马者:食——饲,喂才美不外见:见——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通假字:食马者:食——饲,喂才美不外见:见——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大意: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
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千里马》阅读答案(2)
《千里马》阅读答案(2)“遭了这样的罪,”这个哥萨克说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我走上前去。
“我们言归于好吧,帕什卡。
我很高兴,马恋着你。
我跟它合不来……我们言归于好怎么样?”“还没过复活节,和什么好,”排长在我身后一边卷烟卷,一边说。
“帕什卡,还是跟他互吻吧(东正教徒在复活节互吻三次以示祝贺,若有前嫌,亦以此吻消除),”比久科夫轻声说,“他真心想跟你互吻……”我在这些人之间是孤家寡人一个,我没法得到他们的友情。
帕什卡一动不动地站在马的面前。
千里马用力地、自由自在地喘息着,把脸伸向他。
“遭了这样的罪,”这位哥萨克又说了一遍,猛地朝我转过身来,开门见山地说,“我不会跟你和好。
”他拖着一双套鞋,踏着被烈日烤烫的用石灰浆铺的小路离去,绷带卷起了乡间广场的尘土。
千里马像条狗那样跟在他身后。
缰绳在千里马的脑袋下晃动,它的长脖子低低地垂着。
“你让我树了个敌人,”我对巴乌林说,“这件事上我有什么错?”骑兵连长抬起了头。
“我可看透了,”他说,“我从骨子里看透了你……你巴望活在世上太太平平,没一个敌人……你用出吃奶的力气朝着这方面去做——可不要有敌人……”“跟他互吻吧,”比久科夫嘟哝说,转过了身去。
巴乌林额头上有一个用火烙出来的印子。
他的腮帮子不停地抽动。
“你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他呼吸急促地说,“结果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还是离开我们,远远地滚开去吧……”我不得不离开了。
我转到了第六骑兵连。
到了那里情况就好多了。
不管怎么说,千里马教会了我吉洪莫诺夫的骑式。
几个月过去了。
我的梦应验了。
哥萨克们不再在我身后不以为然地望着我和我的马。
(本文有删改)11.哥萨克们不再求“我”替他们代书家信了,联系内容,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2.文中说“就在我焦虑不堪之际,战争拯救了我”,纵观全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4分)13.小说中把肮脏的绷带描写成“圣袍的飘带”,并且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4.千里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15.对于小说中的“我”,有的人认为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有的人认为是一个怯懦的士兵,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骈死..于槽枥之间()(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阅读题
《马说》课内课外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 āo):早晨,也指一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译文:3、[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5、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参考答案:1.见同“现”,显现希望著称回头看2.(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人才5.略。
(二)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2)下面句中划线“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5)请谈谈你如何评价【乙】文中涓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做法。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马阅读题答案《千里马》阅读原文:我决心下连队。
师长听我提出这个要求,皱起了眉头。
“你这是往哪儿钻?……你一张嘴——他们就会把你整成狗屎堆……”我坚持要去。
不但如此,还选了个最好斗的师——第六师。
我被安排到第二十三骑兵团第四骑兵连。
连长原是布良斯克工厂的钳工,叫巴乌林,论年岁,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为了能镇住人,他留了络腮胡子。
一绺绺烟色的胡子在他下巴上打着卷儿。
巴乌林在他二十二岁的生涯中,从不知道手忙脚乱为何物。
他为人坚毅、寡言、固执。
他的生活道路是铁定的了。
他从未怀疑过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生活的艰苦对他来说何足道哉。
他站着也能睡觉。
他睡着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醒过来时两只手还握在一起,人家觉察不了他已睡过一觉。
在巴乌林手下休想得到宽容。
我是以一个罕见的吉兆——配给了我一匹马——开始我的连队生涯的,无论在战马后备处还是在农民手里都已没有一匹马。
助我的到一匹马的是个偶然事件。
哥萨克吉洪莫洛夫未经请示,擅自枪杀了两个被俘的军官。
本来要把吉洪莫洛夫交革命法庭查处,可后来改变了主意。
骑兵连长巴乌林给予了他比革命法庭还要严厉得多的惩处——没收了吉洪莫洛夫那匹绰号叫千里马的战马,把他发配至辎重队。
千里马让我所受的痛苦几乎超出了人的承受力的极限。
这匹马是吉洪莫洛夫从捷列克老家带出来的,是用哥萨克式的步法调教出来的,它会的是哥萨克式的快步,特殊的哥萨克式的袭步——暴烈、疯狂、突发。
千里马的步子伸展长,跨度大,而且不停顿。
它用这种步法驮着我,使我掉队,远离连队,失去方位感,几天几夜地迷路,找不到自己的部队,以致落入敌阵,露宿沟壑,误闯敌人团队,遭到他们追击。
我的骑术仅限于我在对德战争中服役于第十五步兵师所属炮兵营时学会的那两下子。
何况我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弹药箱上,只是偶尔才驾驾马拉炮车,叫我怎么习惯得了残暴的千里马的袭步和快步。
吉洪莫洛夫将所有使他遭到浩劫的恶魔统统留给了这匹公马。
我在公马颀长、冷漠的背脊上,颠晃得像只麻袋。
我抽打马的背脊。
马背脊叫我抽得伤痕累累。
闪着金属光泽的苍蝇狠命地叮着这些伤口。
伤口流出的血凝成一串串黑块,箍在马的肚子上。
由于马掌没有钉好,千里马开始失蹄扭伤,它的趾关节肿得好似大象的脚。
千里马瘦了。
它的眼睛里闪射着受尽折磨的马匹特有的目光,一种狂躁、倔强的目光。
它不再让人给它套上鞍子。
“四眼,马叫你给废了,”排长说。
当着我的面,哥萨克们一声不吭,可背地里却在磨拳擦掌,像猛兽那样,没精打采地一动不动,实际上却心怀叵测,准备伺机扑将上来。
他们甚至不再求我替他们代书家信了。
骑兵军占领了沃伦斯克市。
我们一昼夜得行军六十乃至八十公里。
我们已逼近罗夫诺市。
白天很少有休息时间。
每晚我都做同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跨着千里马小跑。
路边烧着一堆堆篝火。
哥萨克们在煮汤吃。
我打他们身旁驰过,他们连眼睛都不朝我抬一抬。
有些人跟我打个招呼,另一些看也不看我一眼,他们顾不上我。
他们的冷淡说明什么?说明我的骑式并不怪里怪气,跟大伙一样撵着马飞跑,所以没有什么可朝我看的。
我幸福地自管走我的路。
我对和睦和幸福的渴求,在我醒着的时候得不到满足,于是我做梦,在梦中得到这一切。
吉洪莫洛夫没有露过面。
他在行军队伍的某个角落里,在殿后的、慢慢吞吞地滚动着的大车队的某一辆铺着破布片的大车上监视着我。
有一回排长对我说:“帕什卡(吉洪莫洛夫的名字)一个劲儿地打听你是什么人……”“我关他什么事?”“看来关他的事……”“莫非他以为我欺侮了他?”“难道还没欺侮他……”帕什卡的忿恨穿过树林,越过河道向我袭来。
我的肌肤感觉到了这一点,我不寒而栗。
一双充血的眼睛在我的道路上死死地盯着我。
“你为什么要让我树了个敌人?”我问巴乌林。
骑兵连长巴乌林骑马打我身边走过,打了个哈欠。
“这可不是我要担心的事,”他头也不回地回答我说,“该是你要担心的……”千里马的背伤收口了又裂开。
我在鞍子下垫上三层毡鞍垫,但还是没法正常骑,伤口未愈。
一想到我坐在绽开的伤口上,就浑身发痒。
就在我焦虑不堪之际,战争拯救了我。
骑兵军向罗夫诺发起进攻,攻下了这座城池。
我们在罗夫诺待了两个昼夜,到了第三天夜里,波兰人发起反攻,将我们击败。
他们这一仗是为了给后撤的部队打开一条退路。
他们的机动成功了。
狂风,骤雨,和随着倾泻而下的黑黢黢的水流劈向世界的巨雷,成了波兰人的掩护。
我们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把这个城市收拾干净。
这次夜战,帕什卡·吉洪莫洛夫也参加了。
波兰人袭击他的大车队。
那里一马平川,无物可以掩护。
帕什卡将他的大车按只有他一人知道的阵法布阵迎敌。
帕什卡有一挺机枪。
他用这挺机枪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拯救了军需品,把整个大车队带出重围,除了两辆大车之外,因为拉那两辆大车的马被打死了。
“怎么,你把战士发配去打杂了,”这一仗打完后没几天旅部对巴乌林说。
“没错,要是发配去打杂,说明有这个必要……”“当心,别吃不了兜着走……”对帕什卡的大赦令没有下,不过我们知道他会回来。
他果真回来了,光脚穿着一双套鞋。
他的手指削断了,污黑的纱布绷带从手上散落下来。
绷带拖在他身后,像是圣袍的飘带。
帕什卡来到布佳季赫村天主教堂前的广场上,我们的马匹都拴在那里的系马桩上。
帕什卡·吉洪莫洛夫拖着他的圣袍的破破烂烂的飘带走到系马桩前。
他的套鞋啪哒啪哒地响着。
千里马伸出长长的脖子,朝着它的主人咴咴嘶鸣,嘶声不响,带有哨音,就像荒原上的马嘶声。
马背上,脓血在一道道绽开的肉口子上弯弯曲曲地流淌,状似花边。
帕什卡站在马的身旁。
肮脏的绷带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
“遭了这样的罪,”这个哥萨克说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我走上前去。
“我们言归于好吧,帕什卡。
我很高兴,马恋着你。
我跟它合不来……我们言归于好怎么样?”“还没过复活节,和什么好,”排长在我身后一边卷烟卷,一边说。
“帕什卡,还是跟他互吻吧(东正教徒在复活节互吻三次以示祝贺,若有前嫌,亦以此吻消除),”比久科夫轻声说,“他真心想跟你互吻……”我在这些人之间是孤家寡人一个,我没法得到他们的友情。
帕什卡一动不动地站在马的面前。
千里马用力地、自由自在地喘息着,把脸伸向他。
“遭了这样的罪,”这位哥萨克又说了一遍,猛地朝我转过身来,开门见山地说,“我不会跟你和好。
”他拖着一双套鞋,踏着被烈日烤烫的用石灰浆铺的小路离去,绷带卷起了乡间广场的尘土。
千里马像条狗那样跟在他身后。
缰绳在千里马的脑袋下晃动,它的长脖子低低地垂着。
“你让我树了个敌人,”我对巴乌林说,“这件事上我有什么错?”骑兵连长抬起了头。
“我可看透了,”他说,“我从骨子里看透了你……你巴望活在世上太太平平,没一个敌人……你用出吃奶的力气朝着这方面去做——可不要有敌人……”“跟他互吻吧,”比久科夫嘟哝说,转过了身去。
巴乌林额头上有一个用火烙出来的印子。
他的腮帮子不停地抽动。
“你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他呼吸急促地说,“结果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还是离开我们,远远地滚开去吧……”我不得不离开了。
我转到了第六骑兵连。
到了那里情况就好多了。
不管怎么说,千里马教会了我吉洪莫诺夫的骑式。
几个月过去了。
我的梦应验了。
哥萨克们不再在我身后不以为然地望着我和我的马。
(本文有删改)《千里马》阅读题目:11.哥萨克们不再求“我”替他们代书家信了,联系小说内容,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2.文中说“就在我焦虑不堪之际,战争拯救了我”,纵观全篇,这句话有哪些作用?(4分)13.小说中把肮脏的绷带描写成“圣袍的飘带”,并且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4.千里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15.对于小说中的“我”,有的人认为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有的人认为是一个怯懦的士兵,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4分)《千里马》阅读答案:11.(2分)这是对我的无能的蔑视和对马的虐待的惩罚。
12.(4分)这句话承上启下,因为面对难以驯服的千里马,又和帕什卡成了敌人,所以我感到焦虑不堪。
而下文的战争却使得转机突然而至。
这样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为下文我找到与帕什卡言归于好的机会做了铺垫。
13.(4分)绷带是勇敢的战士的标志,而把它比作“圣袍的飘带”,是强调勇敢者的尊严、圣洁。
反复出现的细节,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人物性格。
帕什卡是一个勇猛善战却又冷酷的战士形象,他把尊严和荣誉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14.(6分)①通过千里马与帕什卡形象的并置,凸显战士的勇猛和遭遇恶劣处境时的忍耐;②通过马与人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生死之情;③通过马的形象描述,反衬帕什卡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15.(8分)(观点和理由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结合原文展开分析)观点一:我是一名勇敢的战士。
①小说开篇就写到我决心下连队,并且坚持要去最好斗的师,说明我内心渴望着挑战;②小说中提及的梦境,骑着千里马飞奔,是我作为一个战士的价值渴望被承认的一种体现;③小说结尾,我的梦境应验了,说明我在战争中真正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了。
观点二:我是一个怯懦的士兵。
①我来到最好斗的连队,却不想让自己树敌,总想太太平平,想找机会和帕什卡和好,并借此得到哥萨克们的认同;②连长认为自己的敌人应当自己解决,这是战士自由独立天性的表现,但我总想依靠别人;③离开战斗的连队,我不再恐惧压抑,说明我在原先的环境中不敢挑战,表现出性格中怯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