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第1稿).
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
![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6cf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a.png)
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概述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加强品牌建设、保障产业安全以及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等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方案和政策措施。
二、目的和意义1. 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着重强调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保障文化产业的正常运行、培育新的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品质水平等。
2. 完善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推动产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紧密合作,同时加强对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确保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3. 加强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将品牌建设贯彻到产业的每个环节,推动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化,提升文化产品的品牌价值,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4. 保障产业安全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和管理,维护文化产业市场秩序,保护文化产业权益,让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5.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文化产业工作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大众,通过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提高文化产品的消费品质,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三、具体内容1. 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扩大文化产业资金来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 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产业联盟,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4. 改善文化消费环境。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创建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推动文化消费方式和模式的创新,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文化品牌行动实施方案
![文化品牌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5de1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b.png)
文化品牌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文化品牌行动实施方案,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建立企业文化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2.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3.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核心价值观。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企业文化的定位和核心理念。
通过深入挖掘企业的历史积淀、企业使命和愿景,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2. 建立文化品牌标识。
在确定了核心价值观后,企业需要设计并确定企业文化品牌的标识和形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口号、企业形象等。
这些标识和形象要能够准确传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的企业品牌特色。
3. 建设文化品牌宣传平台。
企业需要建设多种多样的宣传平台,包括企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线下宣传渠道等,通过这些宣传平台向外界展示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建立员工文化品牌教育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将企业文化品牌理念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通过举办企业文化品牌培训、组织员工文化品牌活动等方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营造文化品牌氛围。
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品牌氛围,包括装饰企业办公环境、举办文化品牌活动、推行文化品牌礼仪等。
通过这些举措,让企业的文化品牌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实施路径。
1. 确定实施时间节点。
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节点和计划,明确各项实施任务的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文化品牌行动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制定实施预算。
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文化品牌行动实施预算,包括宣传费用、培训费用、活动费用等。
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d2f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4.png)
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逐渐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
文化品牌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
因此,实施文化品牌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形象。
2. 原则:包括市场导向原则、差异化原则、品质导向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实施方案1. 增加文化品牌投入:在品牌建设的早期阶段,应增加投入,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
通过增加投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 提升品牌形象:通过定期开展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平面和视频广告的形式展示品牌形象,同时结合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营销和推广。
3. 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精选原材料、优化工艺、加强质量管控等手段,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碑。
以此来增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和信任,打造品质优秀的文化产品。
4. 营造品牌文化: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化讲座、推广文化教育等方式,积极营造和传播品牌文化,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让消费者在享受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5. 建立品牌联盟: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品牌联盟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业务拓展能力。
同时,通过与相关行业的优秀品牌进行合作,互相借力,达到资源互补和品牌共赢。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文化品牌建设计划:明确目标、阶段性任务和资源投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 资源整合和投入:增加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投入,确保品牌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品牌形象宣传:通过广告宣传、市场推广等手段,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4. 产品品质提升:优化产品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第1稿).
![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第1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fbc602fad6195f312ba629.png)
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推动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的振兴,实现山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是文化产业赢得市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是山东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我省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品牌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统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按照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扶持,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强、知名度和品牌价值高的优秀文化产业品牌,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品牌的战略目标是: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突出齐鲁文化特色,提升现有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演艺、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制品、民俗工艺等方面,进一步培育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品牌。
重点打造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齐鲁出版传媒、山东新兴文化产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品牌,争取到2015年,形成若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品牌,初步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的山东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二、品牌打造重点1、孔子文化产业品牌。
抓好儒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做大做强孔子文化产业。
打造孔孟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扶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三孔”、“三孟”和孔子博物馆;打造孔子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教育奖、尼山文化论坛、电视文化讲坛《新杏坛》、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打造孔子文化演艺品牌,提升大型广场乐舞《孔圣·九章》、歌舞剧《孔子颂》等演出水平和市场效益;打造孔子文化产品品牌,以孔子文化产业园、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依托,推动孔子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出动漫《孔子》、纪录片《孔子》、大型儒家文献宝库《儒藏》等文化精品。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f560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4.png)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国家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我们制定了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 提高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2. 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制作能力,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水平和市场价值。
3. 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 建设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重点任务1. 强化文化创意能力。
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创作者在影视、音乐、美术、舞台艺术等领域进行创作。
同时,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对文化产品的评估和认证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意愿。
同时,加强与文化产业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文化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
加强与国外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
鼓励文化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易活动,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
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 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强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等产业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鼓励文化企业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四、政策支持1.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增加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务支持等政策。
2. 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监管机制。
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和创作权益,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a5c35f18583d049645954.png)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篇一: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力度,努力实现“文化名县”战略目标。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为基本理念,立足大通多元文化特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搞好产业项目建设,为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大通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突出大通文化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核心品牌和行业,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工作新机制。
二、重点发展领域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之间的融合,以地域文化为立足点,重点发展以老爷山花儿和河湟皮影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推进工艺美术和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节庆会展、艺术培训等产业。
(一)演艺娱乐业1、花儿(1)以“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为主题,打造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2)对花儿艺术从音乐、文学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编排花儿歌舞剧、花儿情景剧、花儿影视片,提高花儿的艺术感染力,力争创作出一部以花儿为主线,展现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组建花儿艺术团,扶持民间花儿剧团,推动花儿编剧、表演、培训、推广的市场化运作。
(4)依托老爷山花儿会,举办好每年一届的全国性“花儿盛会”,大力推介花儿艺术。
(5)加快花儿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花儿”艺术人才,每年举办2次花儿艺术培训班。
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e1df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b.png)
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
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以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壮大。
一、加快文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文化产业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文化企业与高校院所、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建立文化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深度融合,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也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附加值。
具体而言,可以在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展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文化内容管理与交易平台,加强培育数字内容创新、数字营销、数字服务等新业态。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重要。
有利于拓展市场规模,推动产业扩容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联展、艺术节、文化论坛、文化贸易洽谈会等活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市场上逐步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可以带来更多的资金,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更优惠、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分支,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中,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档次,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交流,助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911e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a.png)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第1篇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1.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产业、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3. 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4. 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主要任务1.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1)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保护。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待遇。
(3)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项目。
2.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1)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持文化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
(2)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协同发展。
(3)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
3. 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1)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支持创作生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
(2)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3)推广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激发文化消费潜力。
4. 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1)加强文化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068c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2023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____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2035年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优化文化产业生态环境,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总体目标到____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7%,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年均增长不低于10%;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5%;文化企业数量达到100万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
三、具体措施(一)优化政策环境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2.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向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减少税收负担,降低文化企业的生产成本。
4. 提供创新奖励和补贴,鼓励文化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二)加强创新能力1. 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能力,推动文化艺术与科技结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能力。
2. 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3. 鼓励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1. 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多元化和差异化。
2. 创新文化产业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展网络文化、数字文化和智慧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转型。
3. 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四)培育人才队伍1. 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高级专业人才。
2024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20637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9.png)
2024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2024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而具体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总体目标2024年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主要任务1. 提升文化创造力和传播力(1)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作品。
(2)加强文化产业创意打造,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3)加大对文化传媒领域的支持,提高传媒影响力和传播力。
(4)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动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
2.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1)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
(2)鼓励文化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版权保护,维护艺术家和创作者的权益。
(4)推进文化产业国际化,加强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合作。
3. 强化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1)改革优化文化教育体系,加强基础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
(2)加大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文化教育质量。
(3)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4)加强文化与教育、科技、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 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消费能力(1)建设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文化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2)推动文化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服务业,提高文化服务的市场化水平。
(4)推动文化消费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选择。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最新版)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3fc29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f.png)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力度,努力实现文化名县战略目标。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为基本理念,立足大通多元文化特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搞好产业项目建设,为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大通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突出大通文化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核心品牌和行业,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工作新机制。
二、重点发展领域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之间的融合,以地域文化为立足点,重点发展以老爷山花儿和河湟皮影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推进工艺美术和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节庆会展、艺术培训等产业。
(一)演艺娱乐业1、花儿(1)以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为主题,打造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2)对花儿艺术从音乐、文学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编排花儿歌舞剧、花儿情景剧、花儿影视片,提高花儿的艺术感染力,力争创作出一部以花儿为主线,展现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组建花儿艺术团,扶持民间花儿剧团,推动花儿编剧、表演、培训、推广的市场化运作。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497267cc7931b765ce15a3.png)
文化产业实施方案篇一: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力度,努力实现文化名县战略目标。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为基本理念,立足大通多元文化特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打造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搞好产业项目建设,为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大通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突出大通文化特色,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核心品牌和行业,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工作新机制。
二、重点发展领域突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之间的融合,以地域文化为立足点,重点发展以老爷山花儿和河湟皮影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推进工艺美术和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节庆会展、艺术培训等产业。
(一)演艺娱乐业1、花儿(1)以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为主题,打造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品牌,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2)对花儿艺术从音乐、文学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编排花儿歌舞剧、花儿情景剧、花儿影视片,提高花儿的艺术感染力,力争创作出一部以花儿为主线,展现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艺节目,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组建花儿艺术团,扶持民间花儿剧团,推动花儿编剧、表演、培训、推广的市场化运作。
(4)依托老爷山花儿会,举办好每年一届的全国性花儿盛会,大力推介花儿艺术。
(5)加快花儿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花儿艺术人才,每年举办2次花儿艺术培训班。
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实施方案
![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fdc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c.png)
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特色文化品牌的创建成为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特色文化品牌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确定。
1.明确品牌特色,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确定独特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
2.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使特色文化品牌在目标人群中获得广泛认知和好评。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特色文化品牌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三、实施方案。
1.深挖文化资源,对当地的历史、民俗、传统工艺等进行深入挖掘,找准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文化元素。
2.品牌定位,根据深挖出的文化资源,确定特色文化品牌的定位和核心理念,确立品牌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3.品牌形象设计,结合品牌定位,进行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包装,包括标志、标语、形象色彩等,确保品牌形象鲜明突出。
4.宣传推广,制定全方位的宣传推广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活动、文化节庆活动、文化产品推介等,提升品牌知名度。
5.产业带动,以特色文化品牌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四、实施保障。
1.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特色文化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扶持措施。
2.资金投入,增加对特色文化品牌的资金投入,支持品牌形象设计、宣传推广和产业带动等环节。
3.团队建设,建立专业团队,包括文化策划、品牌设计、营销推广等人才,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4.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实施方案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总结。
特色文化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和综合施策。
只有通过深挖文化资源、明确品牌定位、有效宣传推广和产业带动,才能真正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4e0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6.png)
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当前全球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成为了众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研究,可以为各国提供一个了解彼此文化差异和相通之处的平台,促进民心相通和友好交往。
也可以通过跨国旅游项目和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加强各国之间的互学互鉴,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需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瑰宝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另也需要开发和利用好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旅游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
通过建立国际旅游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一)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标识,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并加大力度进行科技保护和修复。
2、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展览、表演、讲座等,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强对传统工艺、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培育和传承。
4、引导文化产业创新:鼓励文化从业者进行创新实践,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山东文化振兴实施方案
![山东文化振兴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3b1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d.png)
山东文化振兴实施方案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山东的文化传承和振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山东的优秀文化,推动山东文化振兴,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山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泰山、孔庙、曲阜三孔等众多知名文化景点。
我们将加大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宣传工作,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热爱山东的历史文化。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山东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将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同时,我们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文化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文化教育和普及。
文化教育是培养国民素质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提高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民众的文化普及工作,开展文化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
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我们将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山东文化走向世界。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文化资源引进山东,丰富山东的文化生态,推动山东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五、加强文化产业监管和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山东文化振兴,我们将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和服务工作,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打击文化产业中的不正之风,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山东文化振兴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山东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山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动力。
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实施方案
![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d81d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5.png)
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不仅可以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制定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实施方案,对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
1.明确定位,确定特色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和定位,使其与其他文化品牌区分开来。
2.提升知名度,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提升特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促进经济发展,依托特色文化品牌,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实施方案。
1.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找寻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元素,为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奠定基础。
2. 确立核心理念。
在挖掘出的地方文化资源基础上,确定特色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使其具有独特性和辨识度,能够深入人心。
3. 制定推广策略。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多种推广策略,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文化活动举办、特色产品开发等,提升特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强化品牌建设。
加强对特色文化品牌的品牌建设工作,包括标识设计、形象宣传、品牌保护等方面,确保特色文化品牌的形象和品质。
5. 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包括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等,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
1. 挖掘资源,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调研,找寻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元素。
2. 确立理念,在挖掘出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确定特色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和定位。
3. 制定策略,根据特色文化品牌的定位和理念,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和品牌建设方案。
4. 推广营销,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特色文化品牌的推广营销,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5. 产业融合,推动特色文化品牌与当地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五、预期效果。
1. 特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
2024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2024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f8d8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5.png)
2024年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一、前言文化产业是一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有创造性、知识密集、技术驱动和艺术性强等特点,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潜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____年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政策和实施方案。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文化产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本文将针对2024年提出一系列新的实施方案,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创新创业。
二、加强文化创新和创业1. 支持文化企业创新。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开展创新性项目,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加强创新应用。
2. 提供创业支持政策。
建立创业孵化中心,为文化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人力资源等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3. 培育文化创新人才。
设立专项培训计划,引导年轻人投身文化创新领域,提供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的文化创新人才。
三、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1. 支持文化产业与科技企业合作。
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企业共同开展合作项目,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
2. 提升数字文化内容制作能力。
加强数字化技术在文化内容制作中的应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数字内容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3.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鼓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业的体验和品质。
四、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1. 打造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建设国际交流基地,吸引国际文化企业来华投资与合作,同时也鼓励本土文化企业到国外拓展市场。
2. 发起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项目。
与其他国家共同举办文化节、展览、演出等活动,推广本国优秀文化产品和创意,提升国际影响力。
3.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交流。
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交流平台,鼓励文化企业与海外机构开展人才交流,促进人才互通和经验分享。
五、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1. 推动文化产业与教育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推动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的振兴,实现山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打造山东重点文化产业品牌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是文化产业赢得市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是山东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我省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品牌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统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按照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扶持,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强、知名度和品牌价值高的优秀文化产业品牌,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打造重点文化产业品牌的战略目标是: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突出齐鲁文化特色,提升现有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演艺、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制品、民俗工艺等方面,进一步培育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品牌。
重点打造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齐鲁出版传媒、山东新兴文化产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品牌,争取到2015年,形成若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品牌,初步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的山东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二、品牌打造重点1、孔子文化产业品牌。
抓好儒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做大做强孔子文化产业。
打造孔孟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扶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三孔”、“三孟”和孔子博物馆;打造孔子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教育奖、尼山文化论坛、电视文化讲坛《新杏坛》、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打造孔子文化演艺品牌,提升大型广场乐舞《孔圣·九章》、歌舞剧《孔子颂》等演出水平和市场效益;打造孔子文化产品品牌,以孔子文化产业园、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依托,推动孔子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出动漫《孔子》、纪录片《孔子》、大型儒家文献宝库《儒藏》等文化精品。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孔子文化世界行展演活动,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齐文化产业品牌。
深入挖掘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饮食文化及历史传说文化等齐地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齐文化品牌。
提升齐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对姜氏后裔寻根祭祖、世界足球起源地、齐国故都、齐长城、聊斋、稷下学宫、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搞好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临淄)名车博物馆、贾思勰农圣文化观光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打造齐文化活动品牌,扩大齐文化国际旅游节、聊斋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等节庆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打造商埠文化产业品牌,搞好周村古商城建设和商业运营,加快齐文化产业园、聊斋文化产业园、齐鲁美术馆等文化产品生产基地和开元文化大世界、淄博文化艺术城、齐宝斋等文化艺术品市场建设;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深入开发陶瓷琉璃、鼻烟壶内画、刻瓷、花灯艺术、周村丝绸等传统工艺产品,重视五音戏、聊斋俚曲等民间艺术、民间鼓乐的保护开发。
3、泰山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平安和谐的泰山文化内涵,以发展泰山文化旅游为龙头,做强泰山文化产业品牌。
全面提升泰山文化旅游品牌,扶持打造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使之成为泰山旅游新亮点,进一步开发民俗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和圣文化、佛教文化、休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打亮泰山文化节庆品牌,进一步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泰山文化国际大会、宁阳蟋蟀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培育泰山文化产品品牌,抓好《泰山刻石大全》、《泰山碑刻》等系列图书出版和《泰山石敢当》动漫片、“泰山论道”电视栏目的制作发行,开发生产泰山女儿茶、泰山石敢当和泰山花卉等特色文化产品,形成以泰山文化为内核的产业链。
4、海洋文化产业品牌。
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时尚、富有活力的海洋文化,为打造我省海洋文化品牌奠定了深厚基础。
打造山东“蓝色旅游”品牌,整合滨海旅游资源,挖掘神话传说、宗教文化、欧风海韵文化等丰富内涵,发挥崂山、蓬莱阁、刘公岛等知名旅游品牌的带动作用,建设好长岛妈祖文化园、乳山福如东海园、恐龙谷地质公园、日照海滨生态旅游文化风情园等文化旅游景点,提高青岛、威海、烟台、日照黄金海岸旅游区的吸引力;提升文化节会品牌,扩大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青岛海洋节、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烟台国际动漫艺术节、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等节会品牌的影响力;打响海洋文化演艺品牌,提高《蔚蓝青岛》、《海上天天演》、《梦海》、《仙境蓬莱·和之魂》等演艺精品的知名度,精心打造现代艺术表演《HA !秀》;打亮特色文化产品品牌,加强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扑灰年画、胶东面塑、日照农民画、绿茶、黑陶等民俗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形成具有更广阔市场的文化品牌;培育文化市场品牌,进一步发展青岛文化街、城阳国际工艺品城、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名人城、中国潍坊三名文化城、金宝文化广场、山东潍坊文化(工艺品)商城、威海韩国城等文化市场,培育书画、音乐等高雅艺术市场,进一步打响达尼画家村品牌;培育影视产业品牌,推动青岛凤凰岛影视传媒产业基地、烟台凤凰山影视基地、月亮湾影视城、威海影视城建设;打造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品牌,提升青岛“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的城市形象,优化“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烟台、威海和获“中国人居奖”的日照的人文环境。
5、泉水文化产业品牌。
齐鲁大地泉水资源丰富,济南72名泉闻名天下, 汤头温泉号称中国四大温泉之一, 矿泉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打造泉水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泉水保护和城市大生态文化建设,使济南趵突泉、百脉泉为代表的“泉水名片”更加鲜亮;进一步开发温泉旅游品牌,使汤头温泉等养生文化旅游品牌声名远播;抓好泉水博物馆、大明湖文化观光园、英雄山文化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演艺品牌,提高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儿童剧《宝贝儿》、大型舞乐诗画《齐风鲁韵·泉水谣》和“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曲山艺海震江湖”等品牌的影响力;打造历史文化名人品牌,进一步开展名城、名泉、名士“三名”宣传文化工程,创作生产“三名”图书、影视剧、戏剧作品。
6、黄河文化产业品牌。
统筹规划沿黄文化产业开发,将黄河两岸的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整体开发相结合,形成沿黄河两岸集文化、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带。
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重点抓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黄河生态旅游区、济南黄河森林公园、黄河故道文化旅游开发以及黄河文化博览园、德州禹王亭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打造黄河文化演艺品牌,推出《大河长歌》、《国色天香》等大型演艺剧目,展示黄河口特色和魅力;打造黄河文化活动品牌,提升黄河口旅游文化博览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黄河口旅游文化节、吕剧文化节、以及黄河国际论坛、黄河文化产业论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兵圣文化品牌,办好孙子国际文化节,建设孙子兵法城、孙子兵家文化博览园,开发孙子文化系列产品。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搞好魏氏庄园、曹州书画院、范公祠、董子文化主题公园、梁漱溟纪念馆建设与管理,重视吕剧、梆子、渔鼓戏、书画、鲁锦、剪纸等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产业开发。
7、红色文化产业品牌。
山东红色文化根深基厚,以沂蒙精神为代表,分布于鲁南、鲁中、胶东、渤海等多个地区。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要大力整合资源,保护修缮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区、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等革命旧址遗迹,发挥莱芜战役纪念馆、胶东革命博物馆、鲁南革命历史纪念馆、菏泽冀鲁豫边区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夯实红色文化之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提升“沂蒙山”、“孟良崮”、“九间棚”、“厉家寨”和“红嫂”、“六姐妹”等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中国书法城、临沂国际影视城,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建设七条精品线路,即山东红色旅游概念线路,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胶东红色文化旅游线,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旅游线,鲁西南、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旅游线和渤海革命老区旅游线;打造红色文化演艺品牌,加强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大型乐舞诗《沂蒙颂歌》和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品牌效益。
8、运河文化产业品牌。
京杭大运河流经我省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五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促进沿岸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开发运河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资源,保护修复运河总督衙门(运河博物馆)、济宁运河老店、台儿庄运河古城、三公祠等古迹,推进运河文化景观带、聊城运河文化博物馆、济宁运河风情一条街、梁山水浒文化城、回龙湾历史文化游览区等景点建设和管理;打造运河文化演艺品牌,扩大新编历史剧《运河老店》的品牌效应,策划推出大型歌舞剧《大运畅想》,形成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经典文艺演出剧目;打造运河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提升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文化旅游节、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9、齐鲁出版传媒品牌。
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通过改革、改制、重组,进一步壮大我省出版传媒品牌。
做强山东报业品牌,推动大众报业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潍坊报业集团、滨州传媒集团不断扩大规模实力,提升《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文史哲》、《东岳论丛》、《山东画报》、《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中学时代》等报刊品牌效益。
做强山东出版品牌,通过资本运作,跨地域、跨行业兼并重组,促进山东出版集团、山东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泰山传媒有限公司、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出版集团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打造以“老照片”、“笑猫日记”为代表的鲁版图书品牌;积极培育民营出版印刷品牌,支持山东爱书人图书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海尔兄弟教育产品公司和济南东港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山东广播影视品牌,推动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电影院线建设,促进山东影视集团、潍坊广播影视集团、临沂广播电影电视产业集团发展壮大,扩大《闯关东》、《大染坊》、《沂蒙六姐妹》等已有影视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田园晚风”、“民生直通车”、“拉呱”等广播电视节目品牌和电视剧《南下》、《沂蒙》、《钢铁年代》、《孔子》、《台儿庄》、《车神奚仲》等“鲁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