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应对措施。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措施。
1.3 教学活动观看鸦片战争的纪录片,了解战争的经过。
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生报告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措施。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3 教学活动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了解运动的经过。
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报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3.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探讨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洋务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3 教学活动观看洋务运动的纪录片,了解运动的经过。
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报告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探讨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4.3 教学活动观看辛亥革命的纪录片,了解革命的经过。
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专题02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学
落实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课件PPT展示两道选择题(见学历案)
学生自主思考
组内交流解答,查看解答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课件PPT展示三道材料题(见学历案)
学生组内思考
组间交流,查看解答解析(见学历案)
落实素养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第四部分习题
利用课件PPT展示【习题训练】——对接中考走势
4、知道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识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解析解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材解析
本单元包含两个关系紧密的内容,伴随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向西方学习之路。在民族危机方面一般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与前面的两次鸦片战争作为近代中国的耻辱交叉考查,一般以选择题为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几乎年年考查,一般以非选择题为主。根据 西近几年的考情来看,本单元为重点考查内容,大家要重视。同时也要适当关注新增内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研读史料
教学准备
课前制作课件PPT、学历案、知识清单、同步测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导课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伴随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向西方学习之路。
1.观看时间轴,图片,从时空观念上去把握。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教案设计】
复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初中历史近代化实战教案
初中历史近代化实战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化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共同点:都是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同点:学习内容不同,洋务运动侧重学习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习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思想文化。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强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和体会。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巩固。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全册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的第三章“近代化的探索”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中国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化的探索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三章内容,详细阐述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探讨其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解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近代化的探索2. 内容:近代化的启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近代化的启动及其意义。
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近代化的启动意味着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同:都是为了推进近代化;异:洋务运动以自强为主,侧重于经济和科技;戊戌变法以变法为主,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为中国的民主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化探索的后续发展,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进一步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单元解读1.识记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人物、主张、内容、结局、理解洋务运动的评价等。
2.戊戌变法的措施,并比较导致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两种结局的因素。
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较。
4.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为《何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用表格形式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从内容、危害等方面来掌握不平等的条约的知识点。
二、时空观念三、学习方法归纳比较法结构图示法四、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教学过程一、根据时空观念的PPT讲述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三大线索:侵略、抗争、探索都有体现。
1.侵略方面: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过这两次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不论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国,中华儿女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
过渡:第二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人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向西方学习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向西方探索从洋务运动开始。
二、结合中考先锋讲述1.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红色字部分由学生补充完成能力拓展:.比较世界上同一时期的三次改革课堂真题演练2.甲午中日战争学生:(1)图说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
(2)结果及原因(3)条约的内容教师:(1)结合《时局图》讲述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首先瓜分中国的领土,其他帝国纷纷仿效。
美国没有瓜分中国,最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比较,理解《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课堂真题演练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灭亡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有觉醒的中国人认识到要马上变法。
3.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很大的类似,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明治维新成功呢?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侵华过程中,不法分子欺压中国,中国人民反抗。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中的军舰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一点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曾经一炮击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有识之士做出的选择。
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讲解: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
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呢?教师图片展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代表名臣,提出问题:图中这些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他们有什么共同主张?学生回答:派别:洋务派。
共同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仿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教师提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讲解: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授课教案隆兴中心校王天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戊戌变法背景;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强学会;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评述其成功得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评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维新变法把救亡图存与开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是由当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学习变法中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正确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经济、政治、思想上的探索。
本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二个阶段,从政治的角度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开展道路。
对于这方面,学生很难理解。
同时关于什么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族资本主义等,对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说,比拟生涩、难懂。
对于教师来说,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不容易把控。
需要教师拓展知识面,进行充分的备课。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资料,充分的预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结果如何呢?(课件展示内容,学生回答)情景展示:多媒体出示《时局图》图片。
说说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势。
(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了一场以救国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
)向学生提出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变法图强的自救运动又会如何?(引入课题:戊戌变法)【讲授新课】: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生阅读教材32-33上“公车上书”内容。
)问题:1、归纳出公车上书相关知识点。
2、康、梁上书失败后的主要活动。
1、公车上书一一拉开序幕问题1:图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学生: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北京教师亦充:公车;汉代管署名,主奏负或向上传递下级上书及言论,官署负责人称“公车令”;又根据汉代的惯例,被政府征召的读书人到京城,路费由政府提供或车马接送,以后“公车”特指读书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内容涵盖近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第一章《近代化的探索》,分析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讲解第二章《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分析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1)分析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讲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例,分析其经验教训。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重要历史事件。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意义。
2. 黑板右侧: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新人教版
3.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让学生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 作业反馈: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结果:《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戊戌变法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
- 过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开始
- 结果: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受挫
③民族危机加剧
- 原因: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封建制度束缚
- 影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对于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不够准确的学生,建议他们从历史背景、运动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对民族危机加剧作用理解不深的学生,建议他们结合历史事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内容逻辑关系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阐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溧阳市第二中学陈琳第一部分:导入: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主要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考纲扫描考试要点:经济、政治、思想、科技、社会生活(学生齐声朗读的方式);根据能及要求,教师点明中考预测。
第三部分:正式新课一、中国近代化的背景1、17、18世纪~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与西方社会现状的对比,分别从思想、政治、经济、对外四个角度阐述。
(意图:了解中国落后被挨打的原因,此处考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中国在面对近代文明的大潮时,屈辱的、被动的、茫然的走上了一条近代化的探索道路。
从中西方对比的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需要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
二、中西方近代化探索的比较1、展示材料,选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请学生读材料,思考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总结西方近代化的特点。
学生概括得出:中国近代化: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西方近代化:思想——制度——技术(此处可以让学生举出相关史实)教师提问:出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可让1、2位同学表达观点)教师总结: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过程。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2、学练结合,此处用一位日本学者的材料。
三、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比较展示表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形式。
(教师提出要求:每一大组一个主题,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选派一名组长,汇报你们的成果)。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事件名称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性质1、洋务运动(教师提醒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正好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优课教案_14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但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的抗争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知道了历史事件包括的基本要素,为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点学生很好理解,但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对义和团运动该怎样评价?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通过史料研读认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通过合作学习,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观点评说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能更加深刻。
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反抗外来侵略历来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主题之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采访:自鸦片战争后,顽强的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哪些不懈的抗争与探索呢?(参考答案: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了解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省时省力,直奔主题。
【讲授新课】第一篇章愤怒——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兴起教师设问:什么是义和团?(参考答案: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而来。
)教师讲述:义和团的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另一部分是失业的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运输工人等,他们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迷信观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精选]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性质?
年代——
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
失败。
洋务派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势力雄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难点 中华民族早期近代化探索与民族危机加深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设疑导入: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几次重大的探 索?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
(1)“沉沦”鸦片战争; “谷底”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2)面对列强的入侵和 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 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 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 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第二次鸦片战 争
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融入情境,探究问 题,深化认识本单元内 容,学以致用,进一步
4/6
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 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 管理水师体制。左宗棠、李鸿章意识到 旧管理体制无法管理现代化舰队,有现 代化舰队必须要有现代海军机构统一指 挥、管理,就主动向朝廷提出中央应建 “海军衙门”,统一海军大权。这一明 显正确、且明显对朝廷有利的主张却为 朝廷所拒,其理由是政府传统只有“六 部”,建海军衙门是破坏传统、“以夷 变夏”。……成立现代世界普遍适用的 “海军衙门”,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 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 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 见。 (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 举两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 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一、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变革。
这一时期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持续了近110年的时间。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包括许多重要的事件和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一场反清抗英的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革命运动。
该运动始于1850年,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发起,目的是反清抗英,建立“太平天国”。
该运动迅速发展,并在数年内控制了广大地区。
然而,由于太平天国军事和组织的问题,运动在1864年遭遇失败。
尽管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铺平了道路。
三、义和团运动:一场反外国侵略的民间抵抗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民间抵抗运动,该运动始于1899年,由义和团组织领导,旨在推翻清朝政府,驱逐外国侵略者。
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对于外国侵略的不满情绪,义和团运动迅速扩大并发展为全国范围的抗议运动。
然而,该运动在1901年遭到清朝政府和八国联军的镇压,未能实现其目标。
尽管如此,义和团运动的发生使外国侵略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促使中国社会进一步觉醒和崛起。
四、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政治运动,始于1911年,目的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该运动由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家领导,通过武装起义和革命行动,最终在1912年成功推翻了清朝政权。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契机,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传统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爱国和民主运动,始于1919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人民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
课节概述: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进行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失败。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特征:近代化的起步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3.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持久影响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近代化: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目标1.掌握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
2.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近代化探索的原因、特点、启示等,形成单元内部知识体系。
3.知识整合,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知识框架,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4.通过看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通过背诵加强知识记忆巩固。
复习重点记忆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复习难点理清单元知识联系、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教学方法看书—讲解—背记—练习复习教具课本、课件、《说明检测》、练习教学设计一.教师首先明确近代化概念,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不同方面,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体系(如下图)二.板书表格化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比较,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图)三.教师串讲中国近代化探索单元知识体系1.单元重点内容点拨(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维新派)。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所阶级革命派)。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2.明确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共同点4.近代化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5.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代表事件6.中外近代化的区别7.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方面影响8.关于南京、上海9.明确推动近代化发展的原因、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启示四.教师讲解,知识整合,单元联系,中外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形成历史知识框架1.侵略与反抗和近代化探索的联系2.近代化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3.近代化探索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联系4.近代化探索与近代科技、教育、思想文化联系5.近代化探索与新中国“一五”计划联系6.中外联系,近代化与世界的联系五.学生背诵记忆本单元知识六.试题练习略●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初中历史近代化三步走教案
初中历史近代化三步走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近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模式
3. 能够分析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近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模式
教学难点:
1. 如何分析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教学PPT
2. 各种图片、资料
3. 小组讨论题目及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二、讲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10分钟)
教师讲解近代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近代化的意义和发展历程。
三、探讨近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模式(15分钟)
教师介绍近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说明各个阶段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老师给出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个阶段的重要性和发展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展示汇报(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彼此分享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
六、课堂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今后学习和思考提出建议。
作业:将近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写一篇关于近代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文章。
优秀案例评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也可用于九年级中考复习)近代化的探索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十里中学李爱梅【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历史3、课时:1至2节【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③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不懈努力,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过本单元,对主要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个单元知识点较多,综合起来学生容易混淆。
特别是上些概括性的、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很难把握,如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学习的内容不同,它们在学习内容上有何变化?再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先后失败,说明了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师生共同探讨,或通过练习分析、讨论解决。
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小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绩和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
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小组活动:归纳总结试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学生答出个人归纳的特点,教师总结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2、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反映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程标准】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
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新课导入】(-)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用视频:的资料引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
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的瓜分中国狂潮。
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进程如何?《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影响?外国侵略者是如何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阴云密布一战争背景(1)利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由学生归纳回答以后,老师总结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侵略战争。
(3)战争名称的来历: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战火硝烟一战争经过(1)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地图和视频资料,简述战争的经过,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概况。
(2)了解许多重大的战役中的日军罪行以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特别是以邓世昌为首的广大官兵英勇抵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
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的曲折历程,学习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想: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回顾历史;梳理知识、巩固基础;探索问题、形成认识;学以致用、亮剑中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的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所造成
的影响?
教师过渡:在这些战争中,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和侮辱,割地赔款,开放通商
口岸,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然而中华民族并没有被这些压倒,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顽强的中华儿女开始了救国救民的近代化的探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2.幻灯展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图片提问: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说说他们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救民的艰难探索?
3.(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内容)请看幻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
的内容。
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
二、合作探究、回顾历史“让我们一起探索近代化”
1、教师分配小组合作探究
做法: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定其中的一个事件,经过组员讨论后,选出代
表来介绍历史事件,形式自定。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三、梳理知识巩固基础
(依据手中的学案,同桌之间合作记忆)时间15分钟
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
洋务派
时间:目的:
代表人物:口号:前期后期
内容;前期后期
评价(意义):
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时间:代表人物:
序幕:高潮:
内容:结果:
评价(意义):
辛亥革命:时间:领导人物:
重要事件:结果:
评价(意义):
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尊孔复古
代表人物:口号:
主阵地:内容:
评价(意义):
三、探索问题形成认识
事件阶级思想主张特点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师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习制度。
学制度吧,问题就更大了,先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结果
却是被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同时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变法改良来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
但,坚持不懈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打倒,丢掉幻想的爱国者就想试图通过革命来实现民主共和。
可无论是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一拿到中国来就变样了。
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
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于是就开始学思想了。
感悟历史:回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你从中有什么感悟(提示学生从阶级属性和走什么社会道路去思考。
)
四、学以致用亮剑中招(幻灯展示)
1、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闭关锁国
B 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
C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D 没有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
2、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
D 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八荣八耻”中提出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
史事件中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材料题
图一:张之洞图二:康有为图三:孙中山图四:陈独秀
1)上述四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派别?他们分别通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来实践他
们的主张?
(2)他们的实践说明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这四场运动的最终结果救治中国了吗?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