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荣获全国二等奖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荣获全国二等奖
No1 2 01 7总 第 3 9 4期
资讯 I n f o r m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o n
◆ 广西冶金研究院提 纯 出超 高纯氧化钪产 品
近 日,广西冶金研究 院成功提 纯出 9 9 . 9 9 9 5 % 的超高纯 氧化 钪产品 ,并有 望实现 9 9 . 9 9 9 % 以上超高纯氧 化 钪产晶的稳定高效 生产及其产业 化推广 。 广 西冶金 院是旧 内最早 开展钪提纯技 术研究 的科研单 位之一 ,曾先后 自主研发 出 9 9 . 9 %一 9 9 . 9 9 9 % 的高纯 氧化钪产 ^ 占、 超 高纯 氧化钪产 品主要应用于徽 电子技 术 、^ y射线源 、有机 化学添加剂 、超 高纯金属钪制 备等
究建 离子 稀 土原地 浸 开采技 术规范 ,破 解 扰赣州稀 土有开采技 术但 无行业标 准和 同家 标准的 问题 一
公 『 J 自2 0 1 0年起 ,联合赣州有色 冶金研 究所 、江西理 — r 大学等多家科研 院所 ,在原有原地浸矿开 采 l l 『 艺的基
础 卜,结合 多年来稀土矿 t l j 调研 、矿 l 1 I . 开采相关数据 和最新成果 ,组 织技术力量 对离子 型稀土原地 浸矿技 术
级钪 产业 拱地 夯实 了基础 :

( 广西 国资委 )
◆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 出开采技术规范荣获全 国二等奖
近 日,从 全闰稀土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 2 0 1 6 年会传来 喜讯 ,由赣州稀土矿业 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 多家科 研 机构制 订的 《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 开采技 术规范 》荣获全 围二等奖 。据悉 ,本次会议还公 开了 2 0 1 6 年 获全 罔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优秀奖的其他获奖情 况。 江 西赣州是 离子 型稀土 的发现地 、命名地 和开采技术发 明地 ,在离子 型稀土的开发 利用 和技 术发展方 面 始终 处于核心地 位 ,离子型稀土开采技术始终 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从 1 9 6 9年发现迄 今,赣 州离子型稀土开 采 历经 了池浸 、堆浸 和原地浸矿 丁艺 ,其 中原地浸 矿工艺 曾荣 获全国 发明 _ 二等奖和江西 省科技进 步一等奖 .该 技术 已在南方离子型稀土开采中全面推 广使用 ,但此前一直没有形成 系统完善 的技术规范体 系? 赣州稀 土矿业有 限公 作 为赣 州稀土的唯一 采矿权人 和南方离子 稀 土最大 的资源平 台,潜 心致 力于研

稀土开采工艺

稀土开采工艺

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
一、原地浸矿法
(1)原地浸矿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
(2)原地浸矿工艺流程:
1、确定待采矿体,进行生产勘探,探求121b类资源储量;
2、对矿体进行块段划分,再根据矿体地质特点,确定矿体开采工艺类型;
3、确定工艺类型后,对拟采矿块进行矿块设计和工程布置;
4、对设计的浸矿工程和收液工程进行施工;
5、浸矿液由配液池泵送高位池,自流进入注液井浸矿;
6、由矿块收液工程收集到的母液进入后处理车间进行处理,经
后处理车间处理后的低浓度母液自流进入配液池加入硫酸调整后泵送进入高位池,进入下一轮浸矿过程;
7、矿段开采完毕后,进行注液井回填,及植被恢复工作。

(3)原地浸矿后处理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
(4)原地浸矿后处理车间生产工艺流程:
1、母液进泵送入母液中转池;
2、母液从母液中转池自流或泵送进入除杂池,加入碳酸氢铵进行除杂;
3、经除杂池处理后的上清液自流入沉淀池,加入碳酸氢铵进行沉淀;
4、除杂池中的渣头泵送或自流入渣头处理池,加入硫酸及清水
进行部分溶解,上清液再进入除杂池除杂,而经渣头处理后剩余的残渣卖给渣头回收企业;
5、经过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自流进入配液池经硫酸处理后再泵送到高位池,再进入浸矿流程;
6、经沉淀池沉淀的产品自流进入产品池存放,当产品积存到一定程度,则进入产品压滤包装程序;
7、经压滤包装后的产品销售到稀土分离厂进行下一阶段处理。

二、堆浸采矿法
堆浸工艺流程图。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流程图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流程图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流程图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流程详解离子型稀土矿,因其独特的地质特性,需要采用特殊的提取工艺,即原地浸取工艺。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一,技术概述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根据矿体空间展布情况、矿体厚度变化情况、矿土渗透性能、以及收液系统的工程布置等,设置注液浅井和注液深井间隔分布的注液网络;在注液工序中,采用先注注液浅井,后注注液深井的注液方法,最后共同对注液浅井和注液深井注顶水。

本原地浸取注液系统稀土浸矿率高、母液浓度高、矿土母液残留少、浸矿剂单耗小、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环保效果显著,同时还解决了浸矿盲区、注液过程边坡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了浸矿剂流向、流速及注液强度的可控性。

二,系统基本技术原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介绍原地浸取注液系统,特别是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取注液系统,属于原地浸取开采技术。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中的术语“顶水”是指在“浸矿液”注入含矿山体,完成“浸矿”过程之后,将按一定比例“固液比”控制的“工业顶水”,不断地从“注液井”注入山体。

在“顶水”作用下,汇合被“交换”出来的稀土,和先期注入的已完成“离子交换”、或尚未完成交换过程的部分浸矿液,形成含稀土母液。

简单的说,在用浸矿剂浸矿过程完成后,使用“上清液”或清水的注液过程,其目的是把矿体中已交换或尚未交换的浸矿液“挤”出。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浸取注液系统中的术语“鸡窝状”、“透镜状”、层状”等词是用来形象的说明矿体空间展布的特点。

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有些论文中使用过“鸡窝状”矿体这个词。

是指矿体的空间展布复杂,在单个含矿山头中存在多个小矿体。

根据现有技术,离子吸附型稀土原地浸取注液技术主要采用岩土工程静压注浆法注液。

静压注浆法注液技术是采用人工挖掘圆井作为注液井的注液方法,首先使用铲子等工具人工挖掘直径约0.6 ~0.8 米(一般需要人在注液井中施工) 、直达含矿层以下0.5 米深的注液圆井,井间距为3×3 米,为了减少注液盲区,在圆井的中间部分,用铲子开挖长宽为0.5×0.5 米( 或直径为0.5 米) ,直达矿层的注液井。

强制性国家标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doc

强制性国家标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doc

强制性国家标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尤其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宝贵的、有限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和放射性低等特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

鉴于其储量十分有限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离子型稀土资源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与此同时,以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基础,已经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离子型稀土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和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深加工与应用产品的新兴生产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填补了稀土元素和稀土产品的多项空白,在国际稀土产业界占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离子型稀土于1969年在赣州龙南首次被发现,并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命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后在我国南方诸省探出了较为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

通过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为首的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先后发明了离子型稀土矿池浸、堆浸及原地浸矿工艺。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为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稀土矿浸采工艺,但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含量较高,初期投入相对较大,部分小型开采企业在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稀土资源过程中往往还是单凭经验进行开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根据矿区本身的地质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等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采工程布设,只知照抄照搬,使矿山注、收液工程布设不合理,矿山工程质量不到位,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操作失误等,导致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下,原材料极大的浪费,矿区安全得不到保障,矿区环境也受到较大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技术的推广。

由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有限,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其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但现有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因缺少相应规范的约束和指导,稀土矿山缺乏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各矿山管理者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进行开采,矿山的资源收率、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等存在着较多问题,矿山开采过程及相关操作极不规范。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评价与分类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评价与分类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评价与分类赵彬;佘宗华;康虔;王新民【摘要】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mining of ion-absorbed-type rare earth deposit, such as lowe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 applicability evaluation chart was prepared for in-situ leaching mining method with a rating system of "excellent, very good, good, fair, poor, NA" in terms of geological, hydro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ion-absorbed-type rare earth deposit. The in-situ leaching technique was then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three kinds of mining methods, including natural floor and open drain collection method, artificial floor and underground drain collection method, natural floor plus auxiliary roadway collection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to scientifically plan the mining of ion-absorbed-type rare earth deposit in an orderly way.%针对当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离子型稀土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3方面入手,制订了原地浸矿技术适用性对照表,采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适用等标度词评价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并将原地浸矿划分为天然底板明沟集液法、人造底板暗沟网集液法、天然底板明沟+辅助巷道法3种采矿方法,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科学规划、有序开采.【期刊名称】《矿冶工程》【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适用性评价【作者】赵彬;佘宗华;康虔;王新民【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12;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65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也称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富含稀土元素的中酸性岩浆岩、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风化后,稀土元素经淋积富集吸附在风化壳粘土矿物中而形成,主要产出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原地浸矿采矿法在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应用中主要参数设定问

原地浸矿采矿法在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应用中主要参数设定问

41
过程 中 ,池浸 工艺 基本 被堆 浸 工艺取 代 ,但堆 浸 工艺 脱 离不 了池 浸工 艺剥 离搬 运 矿土 的基 本事 实 ,因此 , 严格 地说 ,堆 ,池浸 (堆浸 )工艺使用 的 30a中,仅 江西赣州市 区域 内 ,已造成 了近 6万亩 山地丧 失 了保护 层 ,排放 尾 矿总 量堆 放 占用 面积达 5.40万 亩 ¨ ,实 际 因库容 不 足或 坝体 垮蹋及 雨 水 冲刷 而受影 响 的面 积远 大 于 该数 值 .
液率 、浸 出率等 ,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范 ,给这类型矿床 的开采 设计 和矿 山生产管理 带来 困难.文章就 此进行 初
步 探 讨 .
关键词 :风化壳离子 吸附型稀土矿 ;原地浸矿 ;集液率 ;浸出率
中 图 分 类 号 :TD 853.3
文 献 标 识 码 :A
Study on the In Situ Leaching M ining M ethod in Application of M ain Param eter Setting Problem s of W eathering Crust Ion Adsorption Type Rare Earth Deposit
郑伟 强 ,贺 义 ,孙 鹏
(广东省冶金建 筑设计研 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 要 :原地浸矿采矿法是风化壳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资源 回收高效 、环保的生产工艺 ,是 国家强制推 广应用 的先
进技 术.在我 国南方 ,该采矿方法实 际应用经验 已较 为成熟 ,但理论研究 还尚未完善 ,主要 的工艺 技术参数 ,例如 集
11

大量



的尾

试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

试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

试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作者:彭伟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03期摘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一种稀土资源,而传统的露采池浸采矿法不仅能源利用率极低,而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如何有效提升这一稀土资源的采矿效率就成了采矿行业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因此,本文基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概况,重点分析了原地浸析采矿法的应用原理和流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中图分类号:TD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3-0167-02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最早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国南方地区被发现,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稀少的稀土资源,但传统的露采池浸采矿法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矿产利用率极低,而原地浸析采矿法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本课题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概述1.1 成矿特性所谓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就是指在化学风化作用下,稀土丰度含量较高的花岗斑岩或者花岗岩等母岩分解成稀土离子并融入水溶液,水溶液的稀土离子沿着孔隙往下渗透时被黏土矿物吸附而生成的稀土矿物[1]。

由此可见,稀土离子的关键载体就是水溶液,因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特性与矿区水资源的运动规律有着内在联系,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特性为:稀土矿的底部是一个隔水层,因而可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地下水溶液停滞层,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通常都富集于矿区的侵蚀基准面上方或者风化层的中上部、中部以及中下部,也就是地下水的变动层之中。

1.2 传统采矿法传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采矿法为露采池浸采矿法,其开采流程为:首先,清除矿产富集区上方的各类植被和表层土壤,其后,开采矿石,将矿石运输至浸析池并完成稀土的浸析作业,再次,清除浸析池中的尾砂,并对其进行集中堆弃。

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露采池浸采矿法却存在着诸多问题:(1)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破坏,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吨稀土资源需清除1500-2000m3的表层土壤、破坏150-200m2的草本植被以及占用150-200m2的土地,而这就极大破坏了矿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及工艺优化研究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及工艺优化研究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及工艺优化研究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离子型稀土矿,浸矿剂为硫酸铵。

但在开采过程中硫酸铵消耗过量,氨氮污染严重。

为了实现离子型稀土矿的高效、绿色开采,本文研究了硫酸铵的浸矿过程,优化了硫酸铵浸矿工艺;并对硫酸镁浸矿工艺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论文通过柱浸模拟硫酸铵原地浸矿过程,着重考察了浸出液中RE3+、NH4+、SO42-、Si O32-、Al3+、Fe3+以及浸出液p H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浸出过程各离子浸出的先后顺序是:Si O32->RE3+>Al3+,杂质离子浸出量的大小顺序是:Al3+>Si O32->Fe3+;p H的降低有利于稀土的浸出;根据浸出液中RE3+和NH4+的关系,可以将稀土浸出过程分为吸铵区、铵交换区、铵过量区。

硫酸铵浸矿工艺优化研究表明,用2%(NH4)2SO4浸出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稀土浓度、峰值稀土浓度和稀土浸出率都高但硫酸铵耗量更低,所以采用2%的(NH4)2SO4浸矿浓度即可使浸矿效果达到最优;稀土矿对稀土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每公斤稀土矿最高能吸附5.1632g稀土;无矿层对稀土母液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导致稀土无法完全浸出,且随着无矿层厚度的增加,浸出母液稀土浓度明显降低、峰值延后并降低、硫酸铵耗量增加、稀土浸出率降低,故注收液尽量避免流经无矿层;当浸出液不可避免的要经过无矿带时,硫酸铵加入量液固比在0.62-0.68之间。

硫酸镁浸矿工艺优化研究表明,硫酸镁作为一种绿色无铵浸矿剂,能高效的浸出单一稀土矿,稀土浸出率高;相比于硫酸铵,硫酸镁浸矿受无矿层的负面影响更大,故硫酸镁浸矿更应避免经过无矿层;硫酸镁的浓度对稀土浸出有很大的影响,2%Mg SO4浸矿下,母液稀土浓度较高,在保证稀土浸出率的情况下硫酸镁的消耗最低,故硫酸镁浸矿的最佳浓度为2%(w/w);较硫酸铵浸矿结果相比,硫酸镁浸出液中稀土浓度偏低,峰值较低,稀土浸出需要的浸矿剂液固比更大,多0.3-0.4,且浸出曲线更平缓。

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勘探成果在原地浸矿开采设计中的应用

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勘探成果在原地浸矿开采设计中的应用

27M ine engineering矿山工程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勘探成果在原地浸矿开采设计中的应用肖文刚,黄凯龙,朱健玲(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勘探工作需满足原地浸矿开采设计需求,明确生产勘探主要工作内容,把握关键点。

矿山在开采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勘探成果,有助于提高开采设计质量。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勘探;原地浸矿;开采设计中图分类号:TD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2-0027-2收稿日期:2020-06作者简介:肖文刚,男,生于1980年,汉族,江西吉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稀土矿开采。

淋积型稀土矿(离子型稀土矿)主要赋存中国南岭五省的丘陵地带,中国南岭淋积型稀土的成矿过程表明,是一种以离子态的迁徙富集形成的次生矿床类型[1],矿体赋存类型主要分为裸脚式、全覆式;矿区地质相对复杂,断层、节理、裂隙均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体基本赋存在地下潜水面以上,甚至出露于地表。

为实现矿山绿色开采,提高母液回收率,减轻矿区环境影响压力,一般都要在原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基础上对采场进行补充生产勘探工作。

矿山需根据原地浸矿开采工艺需要勘查清楚采场范围内稀土储量(级别达到122b 以上)、矿体(含矿层)的粘土矿物含量、产状、含水率、饱和含水率、渗透系数、矿体(含矿层)底板形态、底板以下半风化层及基岩的断裂、裂隙发育状况等开采技术条件,为开采设计提供扎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1 矿山开展生产勘探工作的关键环节笔者多年从事稀土矿山生产勘探与开采设计工作,现阶段各稀土矿山由于技术力量缺乏,往往仅凭经验开展勘探与开采设计工作。

矿山生产勘探的主要目的停留在查清采场的资源情况,对矿体岩性变化、渗透率、含水率及采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很少涉及,致使勘探与开采设计基本处于脱节状态。

1.1 探井点位、取样、编录离子型稀土一般以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花岗岩、火山岩、混合岩风化壳中,层状结构、呈面型或鸡窝状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预审稿)一、工作简况1.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尤其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宝贵的、有限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和放射性低等特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

鉴于其储量十分有限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离子型稀土资源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与此同时,以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基础,已经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离子型稀土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和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深加工与应用产品的新兴生产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填补了稀土元素和稀土产品的多项空白,在国际稀土产业界占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离子型稀土于1969年在赣州龙南首次被发现,并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命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后在我国南方诸省探出了较为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

在80年代中期该资源的开采进入极为迅猛的发展阶段。

我国南方诸省以江西、广东最多,建设了一大批以露天池浸开采工艺进行生产的稀土矿山(点),最高峰时仅江西省境内就达到近1000个矿山(点)。

大量的露采池浸生产导致出现一些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由于离子型稀土广泛赋存于地表浅层,展布面积大,再加上露天池浸开采工艺本身要求,该生产工艺实际上是一个"搬山运动"。

据统计,采用露采池浸工艺,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破坏植被160~200m2,排出尾渣1500~2000t,砂化面积约1亩。

此外,露采池浸工艺操作简单,初期投入小,导致矿山开采点多面广,中小型开采企业众多,加之生产后续环节未能配套,拦砂、复垦工作欠缺,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是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

为便于矿石的采、运以及尾砂的排放,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许多矿山的"浸矿池"建在山坡矿体的中下部,"浸矿池"以下的含矿矿体,被所建生产系统"压矿",尤其是如若被尾砂覆盖后,则更难于开采。

矿产资源利用率仅在30%左右。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的发明较好地解决了池浸生产工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到70%以上,且基本不破坏植被,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尾砂排出量不到30t,实现了离子型稀土资源的“绿色开采”。

相对池浸工艺而言,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含量较高,初期投入相对较大,实施原地浸矿工艺时,由于小型开采企业在稀土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还是单凭经验进行开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根据矿区本身的地质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等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采工程布设,只知照抄照搬,使矿山注、收液工程布设不合理,矿山工程质量不到位,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操作失误等,导致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下,原材料极大的浪费,矿区安全得不到保障,矿区环境也受到较大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技术的推广。

由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有限,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其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但现有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因缺少相应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各矿山管理者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进行开采,而原地浸矿工艺相对池浸、堆浸工艺技术含量较高。

目前,稀土矿山缺乏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矿山的资源收率、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等存在着较多问题,矿山开采过程及相关操作极不规范。

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来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过程。

通过《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的编制及实施,将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行业起到指导、规范、约束效果,使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采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采,实现矿地和谐。

同时,离子型稀土开采业良性和有序发展对我国各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2任务来源2013年11月18日至20日,苏州年会提出制定《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并列入2014年稀土国家、行业标准项目计划。

2014年1月,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本标准计划上报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4年8月,国家标准计划正式下达,计划编号为:20140025-Q-469,计划完成年限为:2016年,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为: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报名参与单位包括:赣州科源稀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起草单位(简况)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赣研所”),正式成立于1952年,现隶属于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承担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责。

是一个集有色金属矿业采矿、选矿、冶金工业技术研究、钽铌等矿及制品分析检验、新材料研发、三废治理、选矿设备制造,以及钨、稀土选矿、分离自动化控制等多个专业研究开发、非煤矿山采选工艺、稀土原地浸矿开采、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工艺设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检测检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

自建所以来,先后完成各类科研课题、工程试验项目19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获省部、国家奖19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2项,省部级153项,专利23项,制定与修订钨、稀土、钽铌精矿及其制品和分析检测方法国家、行业标准73项。

赣研所在离子型稀土开发、分离、金属冶炼工艺技术研究处于行业国际领先水平,是“离子型稀土”的发现及命名单位,是“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江西稀土洗提工艺”的发明单位。

研发的第一、第二、第三代离子型稀土洗提工艺,开发的成套离子型稀土冶炼工艺及设备,不仅揭开了赣南稀土工业生产的序幕,而且为江西省稀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1.4 主要工作过程和内容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接到起草任务后,立即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赣州科源稀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并对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下属离子型稀土矿山及其它省份离子型稀土矿山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

在各矿山企业提供的矿山生产技术参数、意见和收集到的其他各种环水保相关资料基础上,提出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讨论稿。

2014年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废弃稀土荧光粉化学分析方法》等18项稀土标准审定、预审和讨论会”上对该国家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整理如下:1、地勘工作应作介绍;2、矿山服务年限计算公式中有疑问;3、人员培训可以不在规范中提出;4、注液网孔布置应细化;5、高位池布置的压力、高程要求;6、设备选型篇幅过大;7、工作制度可以去掉;8、束语应完善;9、加入工艺流程图;10、该规范与勘查规范合理链接问题;11、用电安全可以引用其它相关规范。

根据与会专家提出的疑问及建议,标准编制组成员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当场释疑,并根据专家建议对讨论稿进行了修改。

2014年5~6月,标准编制小组又到主要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进行现场调研。

标准编制小组根据会议修改意见、现场调研情况以及各企业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讨论稿。

2014年7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了2014年度第二次稀土标准工作会议,针对本标准,与会专家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1、矿山开采后的土地复垦问题;2、渣头渣中酸液是否会影响稀土品质,有什么要求;3、本标准应为部分章节强制;4、渣头渣外卖或填埋中稀土含量应低于多少。

根据本次会议中与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标准编制小组对讨论稿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2014年11月3日至4日在江西赣州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及《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安全生产规范》两个标准进行了一次专项讨论,本次讨论会邀请了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镧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龙岩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厦钨)、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三明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平远县华企稀土实业公司(广晟)、赣州艾科锐化工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研究院、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14家单位参与,针对本标准,与会专家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1、4.5条加上采选综合回收率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取值依据文件;2、将3.5中尾液改为上清液;3、3.8条浸取率有歧义;4、3.9条固液比应注明是指体积比还是质量比;5、3.10条稀土采选综合回收率应加定语“离子型”;6、3.19条“稀土原矿产品”需改为“稀土产品”;7、3.27条渣头渣的英文译名不够准确;8、4.1.1条的第一句话是目标,并不是基本要求;9、4.1.2 条相关许可证具体些;10、4.1.3条的详查级别是否应详细规定;11、4.3 条表1中的“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级别”表述有误,“矿山”应改为“车间”;12、4.6条应有针对具体问题的措施;稀土矿水排放的铵氮要求;13、6.2中应补充滑坡方面的内容;14、7.3条中要明确禁止草酸;15、规范中应明令浸矿剂要循环使用;16、6.4条的巷道施工中应有安全出口的施工;17、6.1原地浸矿适用范围的表述须更加明确;18、6.4.1条收液工程宜用集液沟+导流孔,如到基岩有10m无矿带时,收液系统宜选人工假底;19、6.4.2条中“5个/m”等标准是否准确合理,巷道+巷道的前提条件;20、6.7 通常采用的浸矿剂以及浓度有没有必要规定为硫酸铵;21、7.2条是否必须是“饱和碳酸氢铵水溶液”除杂,一般用浓度比较低的碳铵溶液;22、7.7.1“硫酸铵”应改为“溶浸剂”;23、第8章设备选型中只提原则要求即可。

针对本次会讨论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经过标准编制小组的认真讨论,对规范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关于专家意见的采纳情况请参见《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

二、标准制定的原则及依据2.1 制定原则本标准的制定本着与时俱进、切合实际、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与稀土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现有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和矿山安全、环保、土地复垦等需求、以获取最大社会综合效益为基本原则。

2.2 制定依据依据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既要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又要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实际,按现有离子型稀土矿的采矿工艺技术水平来规定离子型稀土矿山应达到的开采技术要求。

由于本标准属于首次制定,标准编制小组通过对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的“八五”、“九五”、“十五”等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攻关项目相关试验内容的总结,建立起《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的基本框架;通过对国内离子型稀土矿山的调研,基本了解现阶段各不同开采技术条件下矿山使用原地浸矿工艺技术之间的差异及现阶段各矿山开采、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技术、设备及设施等情况;现有三种主要成矿母岩(包括花岗斑岩、混合岩及火山岩)开采技术条件相差较大,需分别通过相关配套试验(包括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来获得各类型成矿母岩所成矿体的开采技术参数(包括注、收液工程布设,浸矿液配比、用量、注液速度控制等),并对试验技术参数进行优化,以降低采矿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提高离子型稀土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