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堂PPT)
新版小学语文新课标PPT课件
23
阅读教学学段目标
学段
语言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凸显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凸显词和段的教学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 求读写结合
CHENLI
24
写作教学学段目标
学段
训练目标
第一学段 (一、二年级)
以句子训练为主,重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不专门开设写话课,写话教学随机穿插在语文课堂各个 环节的教学之中,学完拼音之后便可开始让学生尝试用 汉语拼音写话。从学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 话,最后学会简单的日记甚至短文。
体、美的和谐发展。
性和健全的人格。
CHENLI
Hale Waihona Puke 19(二)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CHENLI
20
(二)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1. 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
CHENLI
21
(三)在教学实践中突显语言中心
CHENLI
22
(三)在教学实践中突显语言中心 1、把握学段目标
CHENLI
三、教学建议(分别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 习提出建议)
四、评价建议
CHENLI
6
改动内容: (1)前言部分导语完全重写,
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补充,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上有较多修改
(2)“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的总体目标与内
容”、“学段目标与内容”也有较多修改 (识字、写字)
17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课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搞得一套新课标,而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稿在十年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修订的。
这次解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一、对201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
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
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
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
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
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
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
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这次课标修订,在修改完善的同时,特别注意把课改实施中得到认可的那些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一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与2011版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版的“课程标准”保留了原实验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义,同时增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描述,从而使语文的课程性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进一步阐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
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
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解读新课标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人的认知规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正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能动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新标准解读ppt
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段 目标(第一学段)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 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 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 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新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解读
语文课程标 准解读
主讲:xxx
导向·结构·标准·指导·衔接
2011年版和2022年版目录对比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任务群名称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实用性阅读与创意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依循文选型教材的特质,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 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实验稿
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 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性学习。
2011版
学段目标与内容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话(习础型学习任务群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 习任务群。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层面 一
二 三
类别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解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改动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二)关于阅读教学 (三)关于写作教学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在本次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漏
屋外(尸)下大雨(氵),屋内下小雨(雨)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武
它的最早形体为上下结构。上面一个“戈”(武器),下面一个“止” (脚印,表示行动的意思)戈止会意,表示征发讨伐之意。从甲骨文,金 文,小篆,到楷体,字形有了极为特殊的变化, “戈”的首笔变成了“武” 的首笔,“戈”的一撇变成了“武”的第二笔。
《世界多美呀》教学片段二: 师:小朋友真会学习,经你们一说,老师也明白了课文里为什么要用这三个美丽 的词语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 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师:此时,小鸡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师让同学拿出准备的“蛋壳”——纸做的头饰,让学生当小鸡,从洞眼看看 这个美丽的世界,说说看到了什么)(屏幕出示蓝天白云图) 生:看到了蓝天……看到了小河…… 师: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用纸挡住脸,透过较大的洞眼,眼睛转来转去,搜寻着) 生:看到了同学……看到了后面有老师听课…… 师:有什么感受? 生:很有趣……很好玩……
2、“多认少写”与“先认先写”
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 “800-1000”改为“800左右”。 第二学段,识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完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最新版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第一学段(1~2年级) (5)第二学段(3~4年级) (6)第三学段(5~6年级) (8)第四学段(7~9年级) (10)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一、教学建议 (12)二、评价建议 (16)(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五)具体建议 (17)三、教材编写建议 (2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
4
1. 教学目标的膨胀与泛化 2. “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3. 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4. 对学生的读书与写字重视不够 5. 教师的语文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
5
中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其背后隐含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两种思路:
.
13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 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 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 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 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写字:“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 标要求贯穿义务教育各学段。
第四学段: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
19
注意儿童心理特点
.
1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 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17
目标的调整:降低难度,追求质量,进一步强调识 字写字是贯穿义务教育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下调,体现“多认少 写”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
第三、四学段的识字写字目标保持不变。 第个会写。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课程性质与地位
(实验稿) (2011年版稿)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 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2.关于阅读教学 3.关于写作教学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写字教学要求的比较
类别 学段 原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一、二年级) 写字的愿望 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三、四年级)用键盘输入汉字 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谢 谢!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 和运用语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金安区梅山路小学车福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并实施。
新课标篇幅不大,涉及面宽,凡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考试、教材编写,等等,都说到了,但多是一些很精练的原则性的表述。
需要我们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照课标的要求,看哪些符合标准,哪些还有差距,或者哪些一时很难做到,看有没有办法逐步达到要求。
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思考、对照与探究。
课标的学习,为我们更新观念、全面提升教学水准提供了契机,也为继续推进课改提供了动力。
在解读之前,先了解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课标的功能国家那么大,学校那么多,从管理上说总得要有一些基本的规范,课标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以后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教学的检查评估,就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能另立标准。
中考、高考情况如何?升学率多少?都不应当作为检查评估的标准。
中考的考试大纲要以课标为依据。
课标是有一定的政策约束力的。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应试教育仍在发挥其负面影响力,课标的功能就更加重要,它代表正面的力量,(正能量)对不良倾向起着抑制、抵挡的作用,引导教学往健康的方向走。
课标实施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的枢纽。
10年前有过语文课标的实验稿,这个实验稿的推行,其实就是课改。
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现在学习新课标,也是为了深入课改。
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
因为课标毕竟和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不同,它是指导性文件,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
大家不要因此觉得课标是“务虚”的,与自己关系不大。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专家解读
例子:通过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 子俩的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故事,反思我们 的家庭亲子关系。
• 强调“运用”,正是现代认知理论的知识观:区别事实性知识与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智慧。相对于汉字、标点、课文内容、文法等 具体知识,学生写字、朗读、认知策略、迁移运用,是一种更高 级学习。
例子1:语文学习特点,不知道某种知识不等于不能运用,运用中往往隐 含着某些复杂知识。比如,低年级学生没有学习比拟修辞,照样可以说 出“老师像老虎一样凶”的句子。 例子2.语言中,有大量的默会知识,说不清道不明,需要在运用中深化。 比如古诗杨万里《舟过安仁》中“一叶渔船”,运用比理解更重要。 例子2:通过运用知识,可以丰富具体知识的内涵。比如《两只狮子》 文章中的“整天”,老师通过换词“清晨、上午、晌午、黄昏、夜色中” 朗诵,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赣 、峰;(都有一个共同的部首,从后至也。夆,相遮 要害。)
• 汉字的学习,要重视“音形义”一体化,以便学生更好 识记和书写。
例子:汉字起笔一点——广、高、京、文、字;,表示突出的部分;合笔一 点——氐(氏)、低、底(指根)、太(同“大”指事,强调:太湖、太 爷)、令(脚跟)
兜《卖火柴的小女孩》
庭是形声字,廷也是形声字。《说文解字》“撇、短横、竖、长横”部首 读“ting,善也”:挺、霆、艇、蜓、铤等。“壬”读“ren”:任、妊、荏、 饪、衽.
•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总目标) •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评价建议)
我的解读
• 现代语文能否培养出现代人格的人,我们曾经很不自信。曾 有过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的历史。鲁迅、梁启超等文化名人 甚至认为不应该读中国古代的书。在选白话文和古文的问题 上,也一直在争论。有人认为与口语化接近的白话文,不值 得用做选文来学习。应该说,新修订的课标在文化取向上比 较客观:选文增加古诗文,加大现代经典白话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一、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解读
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与“实验稿”通识部分的对比解读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分模块解读
四、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实验稿”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 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
• “实验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此段内容在 “2011年版”被移至引言 中,上文已有分析,不 再赘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 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
• (三)语文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 七个坚持
•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 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 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 资源。
•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 “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文件。
它是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和实践,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
下面就按照步骤,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文件。
第一步,整合思维:根据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必要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情感、传递文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第二步,深入分析:标准要求小学语文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原则,遵循“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两个方面统一的原则,注重思维品质、情感品格、文化基础和语言技能四个方面的培养。
同时还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目的。
第三步,具体实践:标准给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思路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思路是按照“以阅读为主、数学语文结合、文学教育贯穿”三个方面来展开。
其中,将“阅读”置于核心地位,重视“朗读、默读、理解、欣赏、分析”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将数学和语文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文中学习数学,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数学中去;最后将文学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文化品质和语言修养。
第四步,实践效果: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有何意义?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引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技能、思维品质、情感品格和文化基础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育过程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同时,标准的实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的分步骤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 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 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 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 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 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 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11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 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 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7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的调整:降低难度,追求质量,进一步强调识 字写字是贯穿义务教育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下调,体现“多认少 写”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写字教学。
第三、四学段的识字写字目标保持不变。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
2500个会写。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 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 进自身精神成长” 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坚持“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
9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努力建设开发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
10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 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学科本位 纯工具性 双基 传授与训练
以人为本 工具性与 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
人文性的统一
与素养养成
6
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观,坚守语文课 程的基本理念
依据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总结,调整充 实课程标准的一些重要表述,进一步完善 了课程目标
根据实践的需要完善和细化了“教学建议” 与“评价建议”
7
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首都师范大学 王云峰
1
2
修订的基本背景 2011版标准的基本特征 对重点内容的解读
3
十年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1. 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2. 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
步转变 3. 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改
革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4. 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的活力都在增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 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8
核心内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基本目标、基本任务:“使学生初步学会
强 5. 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
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4
1. 教学目标的膨胀与泛化 2. “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3. 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4. 对学生的读书与写字重视不够 5. 教师的语文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5
中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其背后隐含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两种思路:
15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 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 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 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 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 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 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16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 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 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 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附表4、5 “多认少写” “先认先写” 与基本要求
18
重视兴趣,能力和习惯
识字: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 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有较 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四学段:能熟练地使用字 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 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 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 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1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 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 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3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 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 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 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 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写字:“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 标要求贯穿义务教育各学段。
第四学段: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9
注意儿童心理特点 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