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 长生久安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https://img.taocdn.com/s3/m/767b17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5.png)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家长寿秘诀:“十养”养生法!做到4种以上就可长寿
![道家长寿秘诀:“十养”养生法!做到4种以上就可长寿](https://img.taocdn.com/s3/m/ba9292d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8.png)
道家长寿秘诀:“十养”养生法!做到4种以上就可长寿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诚朴养品:“诚实”、“朴素”和“检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
现代的人也应该重视品德修养,并以此影响和教育子孙后代,教育他们树立爱国情怀,并懂得尊重农民的劳动,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五、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六、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七、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fbd63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8.png)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医养生方法【道医】
![道医养生方法【道医】](https://img.taocdn.com/s3/m/2cebaef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a.png)
道医养生方法【道医】中国道家思想的一个核心,乃是向往长生不老。
基于这一思想形成了道家对养生学的研究和养生术的追求。
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
性,乃天赋之性。
包含着人的精神、心理、气质、品性、意志、情趣,以及人性的本能诸方面。
命,乃客观之命,表现在人的生、死、强、弱、智、愚、贫、富,以及人的时运等各方面。
而性与命又浑然一体,相依相关而不可分。
性依命而显神,命以性而显存。
故道家对性与命乃双修并养。
道家养生,在于炼心、炼意、炼性,在于炼精、炼气、炼神。
修天性并修天命,以达到“天人合一”。
天人共存,乃道家明道、修道、行道、成道之本。
所谓“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正是性命相依方合于道,心身相交方成于道之至理。
道家提倡“性命双修”。
修性,则重于习练内养功法;修命,则重于习练外动功法。
修性,则要修养心、意、性而善养神;修命,则要修养精、气、神而善养形。
故,道家养生之道,重在善饮善食,习气练功,调和阴阳,“性命双修”“锖静无为”,养育神行。
概括而言,道家养生之要旨,在于道以养性修神,法以益寿延年。
因而,道家养生之道,乃修养神形,使其交融;习气练功之法,乃内养心性与外炼形体,使其相合,从而,使“性命双修”之养生之道,臻于合一,达到升华。
道家养生学所遵循的原则:一是养生与天地环境统一;二是养生与形神的结合,使养生与精神形态统一。
因而道家的“性命双修”和“精气神合修”的学说,便形成了道家的养生体系。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道教养生方法:守一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于对“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
此法大约在东汉时就曾广泛流行过。
魏晋以后,守一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存思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
魏晋时期,此法曾广泛流行。
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住,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
道家的尊生、养生与长生
![道家的尊生、养生与长生](https://img.taocdn.com/s3/m/9c0ced6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1.png)
道家的尊生、养生与长生道家的尊生、养生与长生文/吴根友编辑/学问有没有进步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特别重视生命的价值,重视每个个体生命的内在价值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性。
而尊生、养生与长生,是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内容。
尊生道家的"尊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从个体生命与外在名利的比较关系中,确立个体生命的价值。
老子面对"五色"、"五音"、"五味"、"难得之货"等外物对人性的扰乱,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的疑问,将生命存在的意义摆到"名"与"货"之上。
庄子谴责那些"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者"为"倒置之民",并进一步议论道,"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二、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以重视人的生命为基础的权利观。
如老子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意即一个社会的管理,究竟是重视人还是重视物?只有尊重自己的生命比天下王位还重要的人,以"尊生"为基础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予他。
把自己的身体生命管好,花一点小小的时间去管理天下事。
所以在关于身体和政治的关系上,儒家思想是仁义礼智信,而道家是以人的生命自由不可让步和跨越为基础的。
具体内容不一样,思维逻辑是一样的,这就是"儒道互补"。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人,都要以尊重生命为第一要义。
今中国政治讲"以人为本",其基本精神就来自于传统的民本思想和重身与重生思想。
但是用现代人的思想看,这些思想至少都包含了一种极端的和利己主义的因素与倾向,这是道家生命哲学中的消极部分。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3ff5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a.png)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保健方法,它强调身心合一,注重修炼内功,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调养:道家认为,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大。
因此,修炼者需要保持内心平静,避免情绪波动,多读书、打坐、冥想等,以提高修行的效果。
2. 饮食调理:道家强调饮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和营养均衡,不要暴饮暴食,以免伤害身体健康。
3. 运动锻炼:道家认为,身体的强壮和健康需要运动锻炼来保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4. 按摩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紧张,提高身体免疫力。
道家推崇按摩穴位和经络,以达到理气活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5. 中药调理:道家认为,中药可以治疗身体内在的疾病,并且
具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修炼者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进行调理养生。
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长寿的效果。
因此,修炼者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1 -。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c59ae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d.png)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5ff72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f.png)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afef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3.png)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调养身心,延年益寿。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家养生的二十种方法吧。
1.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肉类和油腻食物。
2. 定期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道家主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调节情绪,道家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
4.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道家养生强调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 饮食药膳,道家药膳烹饪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有利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气功养生,道家气功练习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平衡身心。
8. 身心调和,道家养生注重身心调和,提倡修身养性,保持内心平和。
9. 保持愉快心情,道家认为愉快的心情有助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10. 避免过度劳累,道家主张适度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损害。
11. 饮食节制,道家养生主张饮食节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
12. 心静自然,道家养生强调心静自然,保持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13. 饮食清淡,道家饮食清淡,少食多餐,有助于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14. 调理气息,通过调理呼吸,保持气息顺畅,有助于调和身体机能。
15. 调理五脏,道家养生强调调理五脏,保持五脏和谐,有助于身体健康。
16. 沐浴养生,道家养生主张定期沐浴,有助于清洁身体,保持健康。
17. 定期按摩,道家养生认为定期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18. 饮食清洁,道家强调饮食清洁,避免食物中毒,保持身体健康。
19. 心态平和,道家养生注重心态平和,保持内心宁静,有助于身体健康。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1bf5f8b8d0d233d4b14e6994.png)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导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老子活到160多岁(也有传言活到200多岁),老子真可谓是养生长寿的大师。
那么,老子长寿的养生秘方是什么呢?下面由凤凰中医为您揭秘长寿秘方。
老子养生秘诀
其实,老子活到160多岁的养生长寿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家八式保身操,坚持锻炼,可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第一式振阳法:振奋身体阳气
闭目、擦眼能保养五脏的阳气,托下巴振奋胃经阳气,叩齿养肾,压头拔伸督脉、膀胱经,拔耳、梳头刺激胆经。
这6个动
作连贯起来,就能振奋元气。
每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点以前练习,因为早晨和上午是元气上升的时候。
具体操作方法为:
1.闭上双眼;
2.用掌心及掌根处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左、右、前、后托;
4.睁开双眼;
5.叩齿,也就是上下牙相碰;
6.叩齿的同时,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将手掌放在头顶上,掌心使劲,轻轻地向下压头,做5~6次;
8.双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手张开,用手指梳头。
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3bdcd1621eb91a37f1115ca8.png)
道教养生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崇尚自然,道教认为人体自身通过一定方法的修炼,是可以延长生命的乃至与长生久视。
这一基本教义,经道教历代教徒的不断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可行的丹道理论,养生又称摄生。
“摄生”一词源于《道德经》第五十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
”汉代河上公注解《道德经》时,曾云:“摄者,养也。
”道教历来重视生命,珍爱生命,正所谓“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养生,即保养,养护之意。
养生的目的是通过形体锻炼,脏腑调理,膳食搭配以及顺应四季节令气候变化,促使生理,心理的自我调整和平衡,保证身体及生命质量的健康和提高。
在诸多的养生法门中,如果把这些法门归纳为两个方面的话,1修炼精神层面。
2锻炼形体方面。
内视,(打坐)坐忘,存思,守一诸法属于精神方面的修炼。
导引,太极,行气,服食之术属于形体锻炼方面。
综合来讲有动功,静功和动静相宜之法,也有坐卧伸屈之道。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之法呢?要依据自身的喜好和自身体质因人而异。
养生学问很广博,不像某些电视节目所邀请的专家所讲的那么简单,从四季交替,气候差异,节令更替,昼夜变化,燥湿阴晴等客观因素亦无事不影响着人体的机能调节,自身体质,性格爱好,等内在因素决定着所选养生功法是否有效。
据《黄帝内经*卷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中国的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
![中国的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b1f3f7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5.png)
中国的道教文化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认为人的生命不应受到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修炼道法来延长寿命,甚至实现长生的目标。
本文将从道教的起源、长生不老的理念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相传,道教的创始人是具有传世之道的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与“道”相关的思想,将“道”理解为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长寿。
二、长生不老的理念道教强调“道”的实践与修养,追求心灵上的超越和身体上的长寿。
其中,长生不老便是道教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道教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通过修炼可以使得人的身体得以净化,达到长生的效果。
1. 内丹修炼内丹修炼是道教中追求长生的一种修炼方式。
内丹指的是人体内的“丹田”,通过打坐、吐纳、保持一定的呼吸节律等方法来调养身体。
修炼者相信将体内的精气转化为丹田中的“丹”,就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2. 服食仙药除了修炼内丹外,道教徒还相信通过服食仙药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在中国古代,道教士人常常寻找各种珍贵药物,如灵芝、丹参等,以期延长寿命。
尽管这些仙药的存在性令人质疑,但其背后的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却一直贯穿着道教文化。
三、长生不老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不仅在道教文化中有所体现,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1. 医学与养生中国的传统医学中,与道教理念相契合的一部分是养生学说。
养生学说强调保持阴阳平衡、调理体内气血,并注重饮食、运动和精神修养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这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有一定的关联。
2. 文学与艺术中国文学和艺术中,常常以长生不老为主题进行创作。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将自然景物与长生不老的愿望相结合,创作了许多描写仙人飞升与长寿的诗歌和画作。
道教养生气功,能使您长生久视
![道教养生气功,能使您长生久视](https://img.taocdn.com/s3/m/94d0eb4202768e9950e7380b.png)
道教养生气功,能使您长生久视*导读:《黄庭经》云: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二物皆长寿。
中国古往今来的养生家在同死亡作斗《黄庭经》云: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二物皆长寿。
中国古往今来的养生家在同死亡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龟、鹿等一些长寿的动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启迪。
他们把自然界作为*修炼的模拟对象,以动物冬眠而悟出息停脉住之法,或从老树嫁接而悟出添抽接命之术,还有婴儿握固、胎息等。
健康长寿,长生久视,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
一、长生久视秘诀,是科学智慧的结晶。
长生久视,是指长寿再进一步,在尽其天年的基础上,延续生命的极限。
长生久视之道可谓千金难求。
《抱朴子》:世谓一言之善重于千金,告以长生之诀,奚啻千金而已乎。
先哲们为了探索长生久视奥秘,经过了无数次的修炼、实践,才逐渐总结出一套能达到长寿及长生久视的方法。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今闪烁着科学智慧光芒的宝贵遗产,更是历代修炼养生家呕心沥血的结晶,被国内外学术界已视其为千古绝学。
二、打通任督二脉,是通往长生久视的必经之路。
养生家依据中国经典医学理论体系与历代修炼养生的论述,最终认为,要通往长寿乃至长生久视之路就必须打通任督二脉。
1.神奇的丹道周天功夫。
古人认为人身本来就是一个小天地,修炼之时法效天地运转,先用阳气冲开百脉,而任督二脉皆归属奇经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唯以阳气冲开,再以我身小天地混融于乾坤大天地,故曰周天。
周天分大小周天。
小周天乃气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运周天。
修炼养生家认为如能完成小周天工夫即能在精力上返老还童,肉体坚固,所以必得长寿,称之为人仙。
而最终修炼成功获得高寿者如:南宗有张紫阳96岁,石泰137岁,薛道光114岁;北宗:张志纯120岁,王常月159岁,这在当时的环境中以属奇迹,也达到了生命的极限。
但是又有许多修炼者在无明师指点或不得其法或条件限制,虽勤奋苦修,但终无所成,不能达到长寿,更不能达到长生久视了。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3a5a84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4.png)
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的哲学与宗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修身养性和道德修行。
在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以下是关于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的一些语录。
1. 修炼内丹,以求长生不老。
道家讲究修炼内外合一,通过调养内在的气息来达到身心的健康与长寿。
内丹修炼是道家长生不老的核心方法之一。
2. 饮食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
在道教中,特别注重饮食的调养。
养生饮食的核心理念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这意味着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达到身体的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3. 遵循自然的规律,追求天人合一。
在道教中,追求天人合一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4. 明哲保身,追求无为而治。
道教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去应对世俗中的喜怒哀乐,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长生之道。
5. 寻弥勒心性,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倡导改善个人的心态,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心性在道教中被视为重要的因素,只有修炼出善良、宽容、忍耐的心性,才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机缘。
6. 修行道德,以追求永恒生命。
道德修行被看作是通向长生不老的途径之一。
道教强调善行、慈爱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准则,相信通过遵守这些原则,人可以获得永恒的生命。
7. 悟道求真,以窥见长生不老的奥秘。
道教注重个人的悟性和觉醒,通过悟道求真,追寻长生不老的奥秘。
只有觉悟了真理,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目标。
8. 修身养性,以静心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
道教倡导静心修行,通过打坐、冥想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只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的追求。
9. 参悟天地,以通达长生不老之道。
在道教中,对于天地万物的参悟与体会是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借助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人可以从中领悟到长生不老的智慧。
10. 艺术修行,以解脱苦海追求永生。
道教强调艺术修行的重要性。
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被看作是修身养性的途径,通过艺术的修炼,人可以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永生。
道家闭气行气法(长生法)
![道家闭气行气法(长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d038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f.png)
道家闭气行气法(长生法)精彩推介:走九宫步,强身健体!此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墨子闭气行气法,出于宋朝云笈七签。
老子曰:长生之道,唯在行气养神,吐故纳新,出玄入玄,呼吸生门,其身神不使去,人即长生也。
玄者有上下,谓鼻中、口、阴也。
鼻、口、阴,亦谓之生门矣。
老子曰:生不再来,故遵之以道。
道者气之宝,宝气则得道,得道即长生矣。
神者精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
气行之则为道也,精存之则为宝也。
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
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
日行气,鼻但纳气,口但出气,徐缩鼻引之,且莫极满,极满者难还。
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
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不尔者,或令频。
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自觉周身也。
行气常以月一日尽十五日,念令气从手十指出;十六日尽月晦,念气从足十指出。
若行之能久,自觉气从手足通通,则能闭气不息,便长生矣。
凡欲行气,先安其身而和其气,无与意争,若不安和,且止,和乃为之,常守勿倦也。
气至则形安,形安则鼻息,鼻息则调和,调和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自觉则形热,形热则汗出,且勿使起,则安养气,务欲其久。
当去忿怒愁忧,忿怒愁忧止则气不乱,气不乱则正气来至,正气来至则口内无唾,而鼻息微长,鼻息微长则五脏安,五脏安则气各顺其理,百病退去,饮食甘美,视听聪明,形体轻强,可长生矣。
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为死气。
当以生气时正偃卧,冥目握固,闭气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出之,日增数。
如此身神具,五脏安。
能闭气数至二百五十,即绛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数至三百,华盖明,目耳聪,举身无病,邪不复干,玉女使令司命著生籍矣。
释义老子说:长寿的道理,关键是保证气血通畅和养足心神,在体内吐旧纳新形成循环,在玄关处中反复转动旋转,微妙神秘难以描述。
呼吸是保证自身生的源泉,使得其体内的神灵能够有秩序地发挥实力而不会乱跑,这样人才能长生不老。
人体的玄关有上下共三处,即鼻子、嘴巴、会阴。
道家养生延寿方.doc
![道家养生延寿方.doc](https://img.taocdn.com/s3/m/233809c3a8956bec0875e347.png)
道家养生延寿方道家养生延寿方八仙丹方明方贤传。
一名“三仙丸”。
本方药为补益脾肾之剂,重在温肾壮阳。
适宜于中老年人脾肾阳虚,耳聋目昏,夜尿频多,阳事不兴,食少纳差者服用;阴虚者或阳盛者忌服。
《奇效良方》:“何首乌、小茴香,川椒(炒)、川楝子(取肉)、牡蛎(煨)、白姜(炮),各一两;苍术(泔浸一宿),香附各二两。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小肠气用霹雳酒送下。
歌曰:一乌二术三茴香,更加椒楝牡香姜,善治耳聋并目暗,能调荣卫壮元阳,元阳壮后精神爽,久服令人寿命长,又疗妇人脾血疾,空心日午用盐汤。
”八仙添寿丹方明张时彻传。
其功能滋肾填精,降火益智,适宜于中老年平素阴虚火旺,须发早白,健忘失眠,腰膝痠痛者服用。
《摄生众妙方》:“何首乌六两用竹刀切片,用瓦甑蒸,蒸时用黑豆五升,一层豆一层药,蒸一时取出晒干,如此九次,豆烂换好者曝干听用;川牛膝六两;山茱萸肉、柏子仁、知母、黄柏、当归各四两;败龟板四两,酥炙。
右同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酒送下三十丸,七日后添十丸,至七十丸止。
忌烧酒、萝卜辛辣之物。
此药能乌须发,壮筋骨,调荣卫,久服延年。
”九转黄精丹方清宫秘传治劳除伤、延年益寿良方。
《清宫秘方大全》:“治男妇一切不足之症,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能安五脏,固精壮神,开胃健脾,多进饮食,脾肾双补,大有水火既济之功。
如老年之人,常服此药,多进饮食,腰腿有力,种子身轻,益寿延年。
如幼年无病之人,常服此药,壮筋骨,去劳伤,发胖身体,到老健壮。
如妇人血衰,瘦弱无乳,但服此药,既养血生乳,能受孕安胎,及临产之时,子母健壮,常服此药,永不小产。
不论胎前产后,俱可常服,有益无损。
如小儿先天不足,短乳瘦弱,脾虚不思饮食,一岁吃三、四丸,服十数次。
体壮者不可服。
治酒色过度,或先天不足,阳衰下痿,下元虚冷,夜梦遗精,盗汗,阴虚动火。
男妇伤肾,腰腿疼痛,下淋流白,精滑无子。
男妇脾虚胃弱,血虚心跳。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d696e2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3.png)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和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养生和健康保健一直是道教修行的重要内容。
道家养生注重身心的和谐,追求长寿、健康和内在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道教对健康的关注。
一、阴阳平衡道教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阴阳平衡,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构成。
在养生和健康保健中,道教追求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行为习惯来实现。
1. 饮食调理:道教饮食主张清淡、素食为主,追求阴阳的平衡。
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谷物等纯净的食材,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道教信徒还注重食物的色彩搭配和烹饪方式,倡导绿色、红色和白色食物的搭配,以达到身体内部阴阳的平衡。
2. 作息规律:道教提倡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调节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遵循自然节律有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同时,道教注重呼吸调理,推崇深呼吸和自然呼吸的练习,以增强气血循环和身体能量的平衡。
3. 行为修养:道教倡导顺应自然,遵循道德伦理道德准则,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信徒常常从修心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面来维护内心的平衡,避免情绪的波动和消耗。
二、炼丹术道教修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炼丹术,通过内丹炼制和服用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延长寿命。
炼丹术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而内丹则是通过炼制和吸收天地之气来提升脏腑的功能和经络的畅通,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炼丹术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精气神的培养,通过丹药的炼制和服用,以及内功的修炼来提升身体的能量和活力。
道教信徒常常利用炼丹术的方法来调理内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气功练习道教修炼和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气功练习。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身体姿势和意念来调整和运用身体内部能量的方法。
道教将气功作为修炼的重要手段,通过气功练习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循环。
在道教气功练习中,道士会教导一系列的动作、呼吸和冥想练习,以增强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能量感应。
道家养生长寿术感受
![道家养生长寿术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332b4e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9.png)
道家养生长寿术感受道家养生长寿术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通过调节呼吸、饮食、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效果。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练习道家养生长寿术的感受。
道家养生长寿术的练习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呼吸,让呼吸变得缓慢而深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氧气摄入量,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道家养生长寿术非常注重饮食。
在练习养生长寿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饮食规则,比如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营养均衡,同时也可以减轻肠胃负担,保持身体健康。
除了呼吸和饮食,道家养生长寿术还注重心理调节。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心平气和,消除负面情绪,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同时,道家养生长寿术也强调要有信仰,通过信仰来坚定自己的信念,让自己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练习道家养生长寿术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小技巧。
比如在睡觉前可以适当地按摩腹部,这样可以帮助消化,缓解肠胃不适;在疲劳时可以按摩颈椎和背部,这样可以帮助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练习道家养生长寿术让我感受到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通过调节呼吸、饮食、心理等方面,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舒适,同时也能够提高生命的质量,延年益寿。
在练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对身体有益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我认为道家养生长寿术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舒适的环境、健康的饮食、积极的心态,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认为道家养生长寿术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法,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练习道家养生长寿术可以为我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一种有效的保障,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享受生命的美好。
长生久视、入仙成真的道家养生秘诀!
![长生久视、入仙成真的道家养生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fe6c120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0.png)
长生久视、入仙成真的道家养生秘诀!1道家讲养生,着重点在于通过自身修炼,达到长生久视、入仙成真的人生境界。
说到道家养生,有三位道家先贤不得不提~生至767岁不见老态的彭祖、晓梦化蝶高寿的庄子、生至141岁的药王孙思邈。
彭祖高寿是因为他特别注重食疗,他发明的“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是选用雉鸡,加以养生辅料,用文火煮6—8小时做成的,是调养阴阳失调的养生食谱,此外我国养生名菜“羊方藏鱼”、“云母羹”也源于彭祖。
而彭祖还注重动静结合锻炼身体,把长寿气功作为强身手段,彭祖认为保神是养生的根本,切不可伤神、散神、烦神、败神。
2在人均寿命只有不到30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不能不说是个高寿的奇迹。
庄子为何能如此长寿呢?根据庄子言论:“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
”这就是说要保持健康,须清心塞欲,遵循自然法则。
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长寿。
另一位道家养生大师就是“药王”孙思邈了。
孙思邈不但在养生理论上有自己的创见,而且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141岁的高寿。
他的养生之道就是修身、养性、淡食、运动、健脑。
道家养生之道在饮食、运动的物质层面养生之外,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养生。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长期的情绪不良不仅会加速生理的衰老速度,而且还是造成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道家早就懂得这点,所以把精神养生放到很高的高度上来认识和实践。
道家认为,修正道的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富也安然,贫也安然;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大鱼大肉当然香甜,粗茶淡饭更是香甜;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恬淡寡欲,知足赛过长生药。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又当,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养生长生久安*导读: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是道教。
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引自任法融道长道教的养生之道)。
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一一道教,其道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
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从道教发展史上看,道教养生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道教草创至西晋末,为道教养生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萌芽,尤以守一、内丹、房中、符箓最为系统;东晋至唐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医道最为发达,外丹、服气、存思、辟谷、调息等功法均盛行于世;唐末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诸派渐归内丹一途。
南北朝时刘韶把道教养生之道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指先秦时代老子提出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们主张的神仙服饵;最下乘的是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要求五斗米道徒修持的符篆禁庵(《灭惑论》)。
宋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依修炼的内容分为清净派、炼养派、服食派和符篆派四类。
宋元以后的道教大致分为炼养派(又称丹鼎派),在北方者称全真派和符篆科教派(即正一派)二大派(引自admin道教五种养生之道)。
从而形成完美圆满的道教,道教养生特点是拥有非凡的养生理念和高超的养生道法,叙述如下:*一、非凡的养生理念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
其养生理念主要有三:(一)、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二)、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食母就是食气。
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老子的精气之说。
他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
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
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
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
老子的神守养生法。
凝神入气穴的神守养生法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
包括守督观窍法,守腹法和守中法。
根据老子以气养生的理论,后来的道家逐步创立了呼吸修练养生法。
道家气功的主要练气之法即是呼吸修练,即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
庄子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即指此法。
其最高境界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
学会胎息,则道成矣。
胎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练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之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在母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
以气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魁宝(引自admin道教养生的主要理念)。
*二、高超的养生道法道教主张生道相守,生道合一,形成了许多博大精深的修炼养生的道法,其中最具价值的共有六种养生道法:(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神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基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阶,最后达到处物不染,处动不散,本心不起,离乎万境的道教养神的最佳境界。
(二)、养形之道道教的养形之道相当广泛,仁要包括导引、按摩、拳术、体育和行跷共、扣尤以引为最重要。
按摩,即《内经》之所谓按跷者也,是运用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借鉴祖国医学中的按摩推拿,用按压、叩击、揉摩、捏推、提滚等手法作用于人休尤其是经络循行部位,中人用以养神调气之正道,引血气之流通也,作为养生之按摩分为白我按摩和他人按摩两种。
导引为保持内气不衰之法:其特点是在意念的指导下,将肢体运动、呼吸运动、自我按摩密切结合起来,使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转体运动,使肢体导气令和,引体为柔(李颐语),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痰、理气止痛、养筋健骨、除劳祛烦,从而能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养形之道与养神之道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两类主要内容,两者是辨证统一的道教养形之道比较恰当地处理了两者的辨证关系。
养形之始,须先养神蓄精以做准备;养神之中,须做出一定的姿势和动作。
养形功中,要求精神集中、专一,达到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动亦静,动静结合的境界。
意念、呼吸、形体运动三者的高度统一,是道教养形之道的一大特色。
(三)、养精之道道教主要通过房中术进行养精。
房中术,又称黄赤之道、男女合气之术,起源于战国方士,在马王堆出土的《养生方》中即存有关房中术七损八益的论述(闭、泄、涡、勾、烦、绝、费为七损冶气,致沫、智时、畜气、和沫、积气、寺赢、定烦为八益,认为能去七损而用八益者,可令状不衰)。
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汉书艺文志》: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尧舜阴道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天尧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阴方二十卷,__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右房中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而为之节文。
《传》日: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
乐而有节,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房中者古所谓阴道者也,其中一部分是讲摄精固气,节欲保真、房中禁忌、正当交接方法的性卫生知识,开了世界性卫生知识之先河。
它主张人们注意房事健身之道,平时宜节制性欲,否则为害非浅,甚则把纵欲比作利刃、鸿毒如有不慎,易招杀身之祸。
房中术在正统的儒家和出世的佛教看来是淫秽之术。
现存与房中术有关的《素女经》、《玉房秘诀》中,大量存有类似性爱文字的说明。
因此,北魏时寇谦之在新成立的天师道中即将房中术排斥在养生方法之外。
但作为节欲的养生思想,至今仍为人们常持的长寿之道。
(四)、养食之道道教的养食之道包括食气辟谷功、外丹和鼓漱功等。
道教认为,人的精神受肉体支配,而肉体则由食物作保证。
为保持精神纯洁,须少食人间烟火,止绝臭秽,体粮清肠(《抱朴子》)。
于是便继承了秦汉方士创建的在当时十分盛行的食气辟谷功,以少饮少食甚则不饮不食免遭食物对胃肠的栽伤。
《庄子》中所谓神人不食五谷,吸凤饮露,乃辟谷的典范和先驱,马王堆出土的有可能是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古佚书却谷食气篇,亦即食气辟谷功。
辟谷是不吃谷物,而非不吃食物。
练功者在服气的基础之上,由一日三餐减至二餐、一餐,适应一个阶段后,渐至饮水服气为主。
同时,服食一些辅助食物,如石苇、白术、山药,黄精、巨胜、云芬、花生、大枣、板栗、核桃等。
这些食物在祖国医学中多作药用,为补益气血之佳品,历代本草著作中多有收录,如却芥食气篇中就有却谷者食石节的记载。
《太平经》已始提侣此功的锻炼,《抱朴子》中论述更加洋尽。
《抱朴子杂应篇》日: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
以甘草、防风、觅实之属许十种捣为散,先服三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等。
汉武帝赏识的第一个方士李少君,曾会过安期生神仙,安期生授他食用大如瓜之枣。
他应见汉武帝时,开口便讲灶帝辟谷却老方,说黄帝成仙便因于此。
晋时王质在石室山中的石室巧遇仙人,仙人以物如枣核与质,令咽其汁,不知不觉已过了数百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据有人不完全统计,散见于道书中的辟谷方剂约百十种,皆为食疗食养之良方,现仍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家庭医学中,确有不可估及之良效,已为广大慢性病患者接受和喜欢。
(五)、内丹之道唐末以后,道教养生诸派渐归内丹一途。
内丹之说,始于:隋代苏玄郎,但由于为外丹和服气等所掩盖。
起初,只是在胎息的基础上稍加意念引导而已,尚末显现出较其它养生方法的优越性。
经过数百年的实践活动,外丹、服气和符篆均不能实现道教所追求的长生成仙的目的,于是大批有名望的道七转向演习这种早已有一定基础的内丹之术。
内丹之道有相当高深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它几乎吸收了中国古代所有人体科学的学说和其它学说组织其理论体系。
内丹之道从传统的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念出发,以取类比象的方法为说理方式,外究天地万物生成之源及其外显现象,比附于人体变幻莫测的生命现象,把人体比作一个外丹术中的鼎炉,以机体精气神生命三宝为内炼的药材,循行一定的经络即所谓的大周天和小周天,经过一定的逆天地生命生成之序的步骤炼精气神返本归原,与天地融为一体,精气神凝聚而成类如鸡子形的圣胎。
圣胎又称丹珠或金丹,一旦丹成,则突破凡与圣、生与死、仙与俗之间的界限,此所谓结金丹,九转后,自有神通,即可赴蟠桃,永续长生,达到夭无圆缺、人无生死、无饥无饿、无染无污、无欲无色、来去纵横如意,寿活千岁,童颜不老年的理想境界。